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引言《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人体内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而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临床思维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的培养,包括思维方式、常见问题的思考和思维工具的应用等方面。
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学习和实践中,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培养临床思维方式的方法:1. 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观察是最为基础的技能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精细观察,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并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例如,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细节,可以帮助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多角度思考在处理复杂的临床案例时,需要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这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通过训练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并学会转换视角,可以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善于和归纳临床医生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善于和归纳是提高临床思维的关键。
通过类似病例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常见问题的思考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思考方法:1. 病因和机制的分析当遇到一个疑难杂症时,首先需要对病因和病机进行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并结合中医的理论来推理和分析,可以帮助快速找到问题的所在。
2. 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需要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诊断和治疗手段。
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从西医的角度分析病情,再结合中医的理论进行综合判断和疗效评估。
3. 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有时需要运用一些特定的策略。
例如,通过寻求同行的专业意见和临床经验,或是进行反复的实践和观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思维工具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一些思维工具可以辅助培养临床思维。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思维工具:1. 演绎和归纳法演绎法是从一般性规律出发,推导出特殊的。
中医临床思维最基本的方法

中医临床思维最基本的方法1. 中医的基本理念说到中医,首先得提到它那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
跟西医的“看病”大相径庭,中医可不是光靠仪器和药物打发的。
它更像是一位老中医,端坐在你面前,认真地听你诉说,不时点头,偶尔发出“嗯”的声音。
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也就是把人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而不是把头疼、肚子疼这些症状割裂开来,单独看待。
它强调“阴阳平衡”,所以你每一次的身体不适,都是在提醒你:嘿!注意了!你的身体在和你对话呢!中医的思维方式就像是一张精细的网,把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编织在一起。
从你的饮食习惯到情绪波动,都能在这个网中找到对应的关系。
这就像一把钥匙,能帮你打开身体的“门”,让你明白每个症状背后的原因。
而这些道理,就得从中医的基本理念说起。
1.1 整体观整体观就是指,要把人的身体、心理和环境都放在一起考虑。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到情绪低落?可能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和你最近吃的东西、生活作息有关系。
中医认为,情志、饮食、气候,都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就像一锅煲汤,如果汤里的每样材料都新鲜、搭配得当,熬出来的汤才好喝;反之,缺少什么,或者搭错了,那就会影响整锅汤的味道。
1.2 阴阳五行再说说阴阳五行,这是中医思维的另一个核心。
简单来说,阴阳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五行则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
身体就像是一部精密的机器,五行之间的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
比如,春天万物复苏,适合多吃点“木”类食物,像青菜、春笋,能帮你提升肝脏的功能;而冬天则是“水”的季节,适合喝点滋阴补肾的汤水,像猪蹄汤,暖和又滋补。
2. 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可不是随便看看,听听就完事了,里面可有大学问。
它的四诊法——望、闻、问、切,可以说是中医的“侦探技巧”。
就像福尔摩斯破案一样,医生得通过这些方法,找出你病痛的根源。
2.1 望诊首先,望诊。
医生会仔细观察你的面色、舌苔,甚至眼神。
有时候,一个微微发红的舌头,可能就能揭示出你体内的“火”。
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特点

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特点1. 整体观念啊,中医可太讲究这个了!就像看一幅画,不能只盯着一个局部,得看整体的布局和色彩搭配。
比如说,一个人头疼,中医不会只盯着脑袋治,还会考虑身体其他方面的情况呢,这多全面呀!2. 辨证论治,这可是中医的拿手好戏呀!不像西医那样统一用药,中医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表现来制定独特的方案。
就好比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曲子,中医得“听”出独特的旋律来下药,是不是很神奇?3. 恒动观念也是很重要的哟!人体可不是静止不变的呀,是动态发展的。
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时刻都在变化着。
比如病情,它可能今天这样,明天就又不一样了呢!4. 中医特别注重因人而异呢!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也一样呀!同样是感冒,有人可能适合用这种药,另一个人就不一定了。
就如同选衣服,每个人适合的款式都不一样嘛!5. 司外揣内,这就像从一个人的表情能猜出他的心情一样。
中医可以通过观察外在的表现来推测内在的问题。
好比看到脸上长痘,可能就知道身体内部哪里失调了,多厉害呀!6. 注重功能联系,就好像一个团队,每个成员都相互关联。
中医会考虑到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呢。
比如说心脏出问题了,可能也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
这多精妙呀!7. 中医还强调以常衡变呢!知道正常是什么样,才能发现异常呀!比如脉象,正常的脉象什么样心里有数,一旦有变化就能马上察觉,这就像熟悉了平静的湖面,稍有风浪就能发现呢!8. 中医的防治结合也很棒呀!不但要治病,还要预防。
就跟下雨前要准备好伞一样,提前做好准备。
平时注重养生,就不容易生病啦,多好!9. 中医临床思维的这些基本特点呀,真的是中医的瑰宝呢!它们相互结合,让中医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绝对不能小瞧呀!。
中医临床思维

辨证施治
辨病
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辨证
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 性别等因素,结合病情的 轻重和转归,制定出针对 性的治疗方案。
施治
根据辨证结果,采用中药 、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 治疗。
病证结合
以病为纲
将疾病作为治疗的重点,针对不 同的疾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以证为目
将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治疗的细 目,针对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对 症治疗。
案例三:肿瘤治疗的中医临床思维
总结词
肿瘤治疗注重扶正祛邪、调理气血、化痰散 结等原则,中医临床思维强调整体观念和辨 证论治。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肿瘤多与气血瘀滞、痰湿凝聚、热 毒内盛等有关。治疗肿瘤需根据病情特点, 采用扶正祛邪、调理气血、化痰散结等不同 治法。同时,根据个体差异,结合患者的年 龄、性别、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以达 到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效果。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都会对 人体产生影响,因此治疗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治未病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认为通过合 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和良好的 生活习惯等措施,可以预防疾病
的发生。
早期治疗
中医注重早期治疗,认为在疾病 初期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病 情加重,减少治疗难度和患者的
02
CATALOGUE
临床诊断思维
四诊合参
01
02
03
04
望诊
观察病人的神态、面色、舌苔 、舌质等,判断病情轻重、寒
热虚实等。
闻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 气味,判断病情的性质和转归
。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研究与运用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一、引言中医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研究与运用。
二、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概念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是指在面对某一具体疾病时,中医师根据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采取相应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以达到治愈或缓解患者病情的目的。
三、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特点1.辩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
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或针灸等治疗手段的作用。
2.整体观念: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认为疾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中医师在诊断和治疗时,会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
3.防病治未病:中医强调预防为主,即在患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等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运用1.诊断:中医师在诊断时,会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苔等表现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还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治疗:中医师在治疗时,会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或针灸等治疗手段,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3.预防:中医强调预防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养生保健、饮食调理等方法来增强身体抵抗力,从而预防一些常见疾病的发生。
五、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研究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理论基础: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离不开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因此,可以通过对中医经典著作、历代名医诊治案例等进行研究,来探讨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2.实践经验: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因此,可以通过对大量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来深入了解中医师在实践中运用临床思维模式的过程和方法。
3.现代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一、引言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是指中医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概念、原则、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二、概念1.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概念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是指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过程中,中医临床医生所采用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它主要包括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等方面。
2. 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差异中西医思维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医学强调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科学知识,注重实验室检查和技术手段,更加注重对病因和机制的解释与探究;而中医则强调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注重个体化治疗,更加注重对人体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三、原则1. 辨证论治原则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基本原则。
它强调对病情的全面分析,包括病因、病机、证候等方面。
在治疗上,要根据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和运用的重要技能。
2. 个体化治疗原则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
这需要中医临床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3. 整体观念原则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不能只看局部而忽略整体。
四、方法1. 全面分析患者情况在诊断过程中,要全面分析患者情况。
包括询问病史、观察舌象、脉象等方面。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病因、病机和证候。
2.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核心。
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推拿等。
3.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
这需要中医临床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4. 整体观念中医强调整体观念。
中医急症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是什么

中医急症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是什么中医急症,一直以来都是中医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面对急症时,中医有着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更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总结。
中医急症的临床思维方法,首先强调的是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急症发生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局部的症状,而要从整体上分析病情。
例如,一个人突然出现高热、咳嗽、气喘的症状,不能仅仅着眼于肺部的病变,还要考虑到心、肝、脾等脏腑的功能状态,以及气血的运行是否通畅。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一个脏腑的病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脏腑。
所以,整体观念要求医生全面地审视病情,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急症的核心思维方法。
辨证,就是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在急症中,辨证论治要求医生迅速而准确地判断病情,抓住主要矛盾。
比如,对于急性中风患者,要辨明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是风痰阻络还是肝阳上亢等不同的证型,然后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合适的方剂和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急症的临床思维还注重动态观察。
急症的病情往往变化迅速,因此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生命体征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比如,一个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初期可能表现为腹痛、发热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出现了腹膜炎的体征,那么治疗方案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这种动态观察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急症病情的变化,提高治疗效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是中医急症临床思维中的重要原则。
因时制宜,是指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方法。
例如,夏季炎热,人体多汗,容易伤津耗气,在治疗急症时就要注意顾护津液和正气;冬季寒冷,人体阳气内敛,在用药时就要避免过于寒凉。
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与技巧

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与技巧中医临床思维是指中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和经验,通过细致的观察、辨证论治等方法来判断和诊断疾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的思维方式。
在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过程中,中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并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首先,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关键是熟悉中医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理论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基础,中医师需要掌握中医经络学、气血理论、阴阳理论等基本知识,了解经络、脏腑、气血等概念的意义和相互关系,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判断疾病的病机和辨识病情。
其次,中医师需要提高观察病人的能力。
观察是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环节,中医师需要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以及症状表现等方面来判断病情。
观察需要细致而全面,要注意病人的神色、呼吸动作、表情等微妙的变化,以及病人周围环境的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辨识病机。
再次,中医师还需要提高辨证能力。
辨证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中医师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脉象、舌苔等信息,将其与中医理论相结合,进行辨识病机。
辨证需要综合运用中医四诊方法,包括望诊(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闻诊(听取病人的自述症状)、问诊(询问病人的病史和症状)以及切诊(触摸病人的脉象)。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判断,中医师才能准确辨证,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师还需要注重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
沟通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基础,中医师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倾听病人的意见和需求,理解病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从而更好地把握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沟通过程中,中医师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情绪的控制,以及对病人的尊重和关心,提高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度。
最后,中医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中医临床思维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医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
同时,中医师还需要反思和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加强对疾病和临床案例的思考,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临床辨病、辨证思路及临床思维
程序。
• 全书根据《中医内科学》的编写 体例,对中医内科学每一病证的 核心内容——辨证论治部分从案 例导读、引导分析、案例总结等
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客观地开
展了案例教学,是一部开展案例 教学法科学、可行、实用的中医 内科学专著。
• 教材编写的宗旨是以案例式教 学法,建立理论联系临床的桥
案例式教学法(CS)
• 特点
•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以案例导入为基本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索、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 医学教学案例来源于临床活动中,具有知识性、真实性、 典型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 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置于模拟情景中,促使学生更快地 适应临床工作。
• 方法: • 选取主题内容,教师先讲授总论及重点内容、基本概念; • 设计和精选病例; • 提问:方法一,学生根据病例提出一系列问题;
•
方法二,由老师提出思考问题;
• 学生查找解答问题所需的资料; •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自学及解决问题; • 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分享信息; • 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带入课堂交流、辩论; • 教师讲评与总结
• 模拟病例二 • 某患儿3岁,因“咳嗽一个月”来诊。 • 提问:有哪些疾病可以引起咳嗽? 这些疾病有何临床特点,以及伴随症状?
• 教师讲授“咳嗽”基本内容
• 学生开展围绕咳嗽为线索的问诊、讨论、交流
• 老师总结• 模拟病例来自 • 先讲述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诊断依据
• 学生一模拟哮喘患者,自述病情
好桥梁。 • 近代学者章太炎言:“中医之成绩,以医案为最,欲求前 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专研,事半功 倍”。
医案的选择
除了临床需要外,可根据个人临证 经验、古文阅读等能力而定。初学
晚清以前的古医案 晚清至民国的近代医案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医案
者可从现代医案开始学起。
临证选读与泛读结合
中医临床思维的切入点
• 三、面对“无症可辨”,从西医的病和检查结果切入。
• 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可以不顾及西医检查结果,根据症状
舌脉,依中医理法进行辨证论治;或根据症状舌脉,参考
西医检查结果,依中医理法进行辨证论治。
• 一是充分借鉴以往的临床成熟经验,用“有症可辨”的临 床经验去印证确定“无证可辨”治疗方法; • 二是积极进行临床研究,寻求理化检查数据和中医“证” 之间的必然联系,成为中医学理论与临床的一部分。
• 经典理论再学习 • 医案学习 • 临床实践 • 教学门诊 • 案例式教学(CS)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
经典理论知识再学习
• 理论—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认识过程
经典理论学习三个层次
文字表面浏览,不求甚解,觉深奥难学,望而却步
把握其辨证施治之方法,且能运用于临床,已登其堂
掌握经典中的实质内容,融会至临床思维方法,已入其室
• 学生们以医生的身份再次收集四诊资料
•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 学生们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回答问题 • 学生们分析病情,交流体会 • 教师点评、总结
• 本书设计编写了《临床问题思考》与
《模拟病例与解决方案》两部分内容。
《临床问题思考》围绕儿科临床常见 问题与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其最新 进展提出问题,《临床模拟病例与解 决方案》以模拟临床病例的形式提出
• 方法
• (1)确定指导老师和门诊时间,限定门诊量;
• (2)试诊:由学生主导,分病史采集,四诊合参,中医辨 病辨证分析,中医诊断,中医治疗五个板块完成诊治过程; • (3)点评:教师在每个板块结束后进行指导点评,师生开 展讨论;
• (4)处理:由指导老师确定最合适的处理意见;
• (5)随访:由学生回访病人,了解疗效结果; • (6)总结与评价
短赤,头昏眼花,舌淡红,苔薄腻,脉濡。查体及化验:血
压95/148mmhg,尿蛋白+++,红细胞++。
• 教师讲授“水肿”基本内容
• 问题:属于何病证?病位以何脏为主?根据病情需做哪些
检查?请根据现有资料进行辨证论治。
• 学生查找解答问题所需的资料
• 小组成员内部讨论,回答问题 • 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带入课堂交流、辩论 • 教师讲评与总结
目前现状
• 培养模式导致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存在脱节现象; • 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 临床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 • 中医诊断思维缺乏,临床西医化。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与技巧
教学门诊 教学查房 医案学习
经典理论培训
CS与PBL
临床查房
临床病例讨论
床边教学
科内小讲课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与技巧
病情和适时的、适度的提问; • 教师讲评、总结,完成教学过程。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 是一种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把握学习 内容的教学方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Barrwos H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在国外医学 教学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
• 特点:
• 以老师为引导,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
讨论式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 • 解决问题能力; • 团队合作能力与包容不同见解的精神; • 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 获取、评价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 成为自主学习者。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
授人之渔胜于授人以鱼
义,巩固建立思维方法。 • 临床查房、教学查房 • 床边教学、门诊抄方 • 科内小讲课 • 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门诊
• 概念:教学门诊是将教学与门诊相结合,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从旁指导的一种中医临床教学新方法。 • 目的:旨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病例,强化中医临床思维能
力训练,达到对疾病的深刻认识。
教学门诊
案例式教学法(CS)
• 案例式教学(Case study,CS) • 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 是采用一种独特的案例形式教学,这些案例来自于商业管 理的真实情景或事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特别推荐案例式教学法在师资
培养课程中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模式。
梁,使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理
论基础上,通过学习临床案例, 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掌 握妇科临床诊疗的基本技能, 提高应用中医药理论来认识和
处理妇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缩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与技巧
• 经典理论再学习 • 医案学习 • 临床实践 • 教学门诊 • 案例式教学(CS)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推出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
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构建临床思维程式
读书
思考
分析 消化
基地特点
经典 著作
遴选经典著作,制定学习计划 导师督查读书笔记,必要辅导和交流
医案学习
• 医案是著名医家以中医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成功案例,
给后人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实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
案例式教学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 是当今欧美医学教学的主流,属于医学模拟教学的范畴。 两者的共同点都是首先提出一个案例(问题),再围绕这 个案例展开讨论。已成为国内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
• 模拟病例一 • 陈某,男,36岁,工人。2002年10月8日就诊。患者12年前 因患急性肾炎,经住院治疗,临床症状痊愈。近10年来浮肿 常反复发作,尿蛋白+~++++,屡经中西医治疗,尿蛋白未 消。近日因劳累复感外邪,症见:咽痒疼痛,咳痰粘黄,恶 风怕冷,面目浮肿,腰膝酸软,形神倦怠,纳呆便溏,小便
说;临证经验积累。
中医临床思维的切入点
• 二、辨证范围清晰,从“病”切入进行辨证思维。 • 临床中有部分病人直接陈述其所患病证,如贫血、感冒、 哮喘等常见病名。在确定患者所说病名无误时,辨证思维 如下: • 一是通过相兼症状、舌、脉的了解,进一步分析病因病机,
决定治法方药。
• 二是老中医经验方直接使用,“专病专方”。
案例式教学法(CS)
• 方法: • 建立案例库:案例来源于名医医案、或典型临床医案、或 学生自己采集的病例(注意难易程度,资料完整性); • 根据教学大纲,确定主题,设计与精选案例; • 整理案例,编写脚本:分为病情陈述、检查结果、诊断、 治疗、预后等;
• 模拟情景:学生分别扮演病人与医师;教师为导演,陈述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与技巧
王晓鸣
何谓思维?
何谓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的切入点
• 一、症状是临床辨证思维的基本切入点,抓主症是进行正 确辨证思维的重要环节。 • 主症:中医辨证中的主症既是现在病历书写中的“主诉”, 也必须能够反映病证病机的症状。 • 如何抓主症?熟悉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认真倾听患者诉
• 临证遇疑选读:带着问题学习,针对性强;要求熟悉医 家对专病的诊疗特色,以便带着问题收索“答案” • 泛读:系统研读一本医案,可以掌握医家学术全貌;要
求了解医家的学术思想,利用已掌握的信息来学习,就
相对容易理解和领悟其辨证要领。
临床实践
•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多临床,早临床,
反复临床,独立思考,进一步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指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