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思维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引言《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人体内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而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临床思维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的培养,包括思维方式、常见问题的思考和思维工具的应用等方面。

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学习和实践中,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培养临床思维方式的方法:1. 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观察是最为基础的技能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精细观察,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并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例如,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细节,可以帮助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多角度思考在处理复杂的临床案例时,需要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这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通过训练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并学会转换视角,可以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善于和归纳临床医生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善于和归纳是提高临床思维的关键。

通过类似病例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常见问题的思考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思考方法:1. 病因和机制的分析当遇到一个疑难杂症时,首先需要对病因和病机进行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并结合中医的理论来推理和分析,可以帮助快速找到问题的所在。

2. 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需要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诊断和治疗手段。

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从西医的角度分析病情,再结合中医的理论进行综合判断和疗效评估。

3. 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有时需要运用一些特定的策略。

例如,通过寻求同行的专业意见和临床经验,或是进行反复的实践和观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思维工具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一些思维工具可以辅助培养临床思维。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思维工具:1. 演绎和归纳法演绎法是从一般性规律出发,推导出特殊的。

从中医临床思维探讨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从中医临床思维探讨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2), 339-343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ceshttps:///10.12677/ces.2021.92052从中医临床思维探讨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杜丽坤1*,栗佳2,任那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收稿日期:2020年12月16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8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16日摘要中医内科学是为中医学五年制、七年制本科生设立的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等其他各课程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内科五十余种疾病的沿革、病因、病机、诊断、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体现了中医临床思维的整体运用,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病症时,如何运用中医思维进行判断分析成为一个难题。

本文将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如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培养临床思维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中医临床思维提供对策。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临床思维The Teaching Method of TCM InternalMedicine Was Discussed from ClinicalThinkingLikun Du1*, Jia Li2, Na Ren1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Dec. 16th, 2020; accepted: Apr. 8th, 2021; published: Apr. 16th, 2021Abstract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five or *通讯作者。

适用的中医临床思维训练

适用的中医临床思维训练

适用的中医临床思维训练
中医临床思维训练是指通过实际临床操作,培养和训练中医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适用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病证: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此观察病情和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疾病的发展过程、症状出现的顺序和变化等,可以锻炼中医医生的观察力和辨证能力。

2. 比较病案:通过比较不同病案的临床表现、病机和治疗方法等,可以培养中医医生的辨证施治能力。

比如,比较不同病例的症状,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点,以便进行正确的辨证论治。

3. 病案分析:对病案进行全面地分析,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辨证等方面。

通过分析病案,可以培养中医医生的系统思维和分析能力。

4. 病因诊断:对病因进行准确的诊断,是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病因诊断,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准确把握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5. 医案讨论:中医医生可以组织医案讨论,分享临床经验和疑难病例。

通过讨论,可以共同探讨病因、辨证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

以上是适用的中医临床思维训练方法。

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学习。

2015-04-11宋柏杉:中医临床思维

2015-04-11宋柏杉:中医临床思维

4.六付三黄泻心汤治好宫颈癌
如果是李时珍看到了呢?他一定会想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药 LOGO 材。如果是考古学家看到了这么美妙的风水,他一定要看 看有没有什么古墓,抽出空来好来盗墓……当然了考古学 家盗墓叫发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有 时候对以前曾经治过的疾病很是懊悔。古人对年龄的描述 是这样的:十岁幼学,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鮐背 ,一百岁期颐,一百零八岁茶寿。这是对男子的称呼。有 的人说古代重男轻女,其实不是这样的,古时对女人的叫 法更加漂亮:女子十二岁叫金钗,十三岁叫豆蔻,十五岁 叫及笄,十六岁叫碧玉,二十岁叫桃李,二十一岁叫花信 。 学医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待曾经沾沾自喜的 病例倍感不安,也曾懊恼自己走过的弯路,直到干了二十
2.被遗忘误解的乌梅丸
乌梅丸能治的病
LOGO
蛔虫上扰, 如胆道蛔虫症
厥, 四肢寒冷性疾病
下利
LOGO
2.被遗忘误解的乌梅丸
提纲是: “厥阴之为病,消渴,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食则吐 蛔,下之利不止。”
2.被遗忘误消字我们能想到什么?消化,消烁, 消耗,可见再加渴,水干曰渴,临床多见口干、舌干,这 时患者口干、消耗是多么的严重,可见痛苦不可名状,所 以乌梅丸应该可以治疗口渴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或者其它 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口干口渴类症 状。 再如“气上撞心”,这个心字如果大家理解为心脏, 我认为就大错特错。心指人体的中心部位,有可能是从 会阴部到头顶,除去四肢都是人体的中心部位。先谈 “气上撞”,气上撞头,会不会头疼?会不会头晕?会 不会头胀?气上撞肺会不会咳嗽?会不会喘?气上撞肝 胆会不会肝胆痛?气上撞心会不会心痛?会不会心慌? 气上撞胃会不会呕吐?会不会呃逆?气撞大肠会不会腹 泻?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中医是一种医道,不是单纯的依照指标而治病,因为古人很聪明,知道我们人不是依靠指标而活着,而是依靠我们的感觉而活着。

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很注重思维的灵活转换,思维的发散和XXX。

医者,意也。

中医来源于自然,所以中医的临床思维也跟自然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司外揣内,取物比类。

所以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很好的知道我们思维的医书,反应了我们祖先思维的丰富致密,《黄帝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教我们怎么进行治病,但是,《黄帝内经》给我们思维的指导,让我们从中领悟治病的道理,所以圣人教我们以渔而不以鱼。

阴阳《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说明了世界的万物相互对立的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达,所以对于疾病也是一样的,病证不外阴阳而已,所以我们治病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只要我们阴证阳证判断对的话,用药的主要方向就不会错了。

阴阳不仅知道我们的的诊断,也指导我们组方,张介宾曾经说过:“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谆谆告诫我们不应该单用阴药或单用阳药。

应该阴阳同调,因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我们要善于利用体内自我调节的机能。

恢复机体的运转而不是见什么症用什么药,要认识到我们的身体有机统一的整体,也要考虑到社会和自然对我们的影响。

喻嘉言在《寓意草》曾写到:“上脱者,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阴也。

”五行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一门很有辩证,XXX,发展等有用学说,然后很多人不懂五行的道理,恶意诋毁五行学说,说其不科学的。

五行实际上是五种气的运动,古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气所构成的,世界的万物都在五行之中,西游记的孙悟空一心想逃离五行之外,然而还是逃脱不了五行的束缚,最终被压与五指山下。

五气分为木火土金水,东方肝木主生发,南方心火主炎散,西方肺金主肃杀,北方肾水主收藏,中央脾土主化万物。

中医内科学教学中临床思维培养探析

中医内科学教学中临床思维培养探析

中医内科学教学中临床思维培养探析摘要: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基础学科,是中医学理论与临床之间的桥梁,也是学习其他临床各科的基础。

这一特点决定了在中医内科学的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利用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性,没有模拟情景的画面感、没有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

同时也可能与疫情期间护生在生活、学习各方面的沟通交流少有关。

获取知识是形成信念和改变行为的前提,坚定的信念是改变行为的动力,改变行为是一切教学的最终目标。

护理教学要实现护生正确护理行为的目标,就要使护生实现知信行内在的和谐与统一,本研究将知信行模式应用在护患沟通线上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技能,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反复练习。

同时,本研究因限于线上教学、大班授课等因素,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特别是在叙事教学教师培训、叙事素材收集和制作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医;内科;临床思维引言中医内科学是中医院校本科生教学中重要的临床基础课,也是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

学生毕业进入临床工作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师,因此形成中医临床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1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临床思维的培养主要依靠临床见习,为此临床见习时长不断增加,甚至不惜以缩短课堂教学时长为代价。

但床边教学的教学效果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达到预期,这一行为造成的结果便是学生既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没有在临床上得到锻炼,同时因为授课老师与带教老师的教学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临床和理论的割裂。

1.1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单向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按教材授课,学生被动接受,这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经历了一些变化,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方法等新的教学方法。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PPT课件

04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的实践与案例
常见疾病的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
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中医临 床思维强调辨症施治,根据感冒 的不同类型(风寒感冒、风热感 冒、暑湿感冒等)采取不同的治
疗方案。
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中医临床思维认为咳嗽的根源 在于肺,但与五脏六腑皆有关联
,需整体辩证,综合治疗。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学习相关学科
中医内科学不是孤立的,需要与中医 其他学科如针灸推拿、中药学等相互 配合。因此,需要系统学习相关学科 的基本知识。
整合跨学科知识
关注前沿进展
关注中医内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前沿进 展,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临床诊 疗水平。
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将中医内科学与 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 综合性的诊疗方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患者病情,提高诊疗效果。
反思临床思维培养的不足与改进
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
在临床思维培养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 影响创新思维的发挥。
临床经验不足
年轻医师在临床实践中经验相对较少,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 来积累经验。
反思临床思维培养的不足与改进
• 跨学科合作不够紧密:在临床实践中,跨学科合作不够紧密,影响综合诊疗能力的提高。
06
总结与反思
总结临床思维培养的经验与教训
重视临床实践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需要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实际病例的诊疗过程,加深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跨学科交流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拓展临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综合 诊疗能力。
总结临床思维培养的经验与教训
• 不断学习与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临床思维,勇于创新,探索更有效的诊疗方法。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一、引言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是指中医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概念、原则、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二、概念1.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概念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是指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过程中,中医临床医生所采用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它主要包括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等方面。

2. 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差异中西医思维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医学强调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科学知识,注重实验室检查和技术手段,更加注重对病因和机制的解释与探究;而中医则强调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注重个体化治疗,更加注重对人体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三、原则1. 辨证论治原则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基本原则。

它强调对病情的全面分析,包括病因、病机、证候等方面。

在治疗上,要根据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和运用的重要技能。

2. 个体化治疗原则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

这需要中医临床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3. 整体观念原则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不能只看局部而忽略整体。

四、方法1. 全面分析患者情况在诊断过程中,要全面分析患者情况。

包括询问病史、观察舌象、脉象等方面。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病因、病机和证候。

2.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核心。

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推拿等。

3.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

这需要中医临床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4. 整体观念中医强调整体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是一种医道,不是单纯的依照指标而治病,因为古人很聪明,知道我们人不是依靠指标而活着,而是依靠我们的感觉而活着。

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很注重思维的灵活转换,思维的发散和联系。

医者,意也。

中医来源于自然,所以中医的临床思维也跟自然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司外揣内,取物比类。

所以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很好的知道我们思维的医书,反应了我们祖先思维的丰富致密,《黄帝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教我们怎么进行治病,但是,《黄帝内经》给我们思维的指导,让我们从中领悟治病的道理,所以圣人教我们以渔而不以鱼。

阴阳
《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说明了世界的万物相互对立的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达,所以对于疾病也是一样的,病证不外阴阳而已,所以我们治病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只要我们阴证阳证判断对的话,用药的主要方向就不会错了。

阴阳不仅知道我们的的诊断,也指导我们组方,张介宾曾经说过:“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谆谆告诫我们不应该单用阴药或单用阳药。

应该阴阳同调,因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我们要善于利用体内自我调节的机能。

恢复机体的运转而不是见什么症用什么药,要认识到我们的身体有机统一的整体,也要考虑到社会和自然对我们的影响。

喻嘉言在《寓意草》曾写到:“上脱者,用七
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阴也。


五行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一门很有辩证,联系,发展等有用学说,然后很多人不懂五行的道理,恶意诋毁五行学说,说其不科学的。

五行实际上是五种气的运动,古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气所构成的,世界的万物都在五行之中,西游记的孙悟空一心想逃离五行之外,然而还是逃脱不了五行的束缚,最终被压与五指山下。

五气分为木火土金水,东方肝木主生发,南方心火主炎散,西方肺金主肃杀,北方肾水主收藏,中央脾土主化万物。

以此来对应我们的人体的五藏,从而揭示了五藏的特性,使我们对身体五藏的运动变化,习性有了了解,从而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五行与四季联系起来并且还可以和五藏联系起来,通过了解四季的习性,从而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养生和防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很好的把五藏和四季五行联系的介绍了养生的智慧。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春天万物生发,在五行为木,木之性为生发,所以天地的万物都生长,大自然处于一派生机勃勃之象,我们人生为万物之灵长,我们更应该顺应这种气机,晚睡而早起,放松身心,慢慢的散步于大自然的气息之中。

万物都是在生发之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一切持着宽怀的态度。

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在成长,善心和恶心都会生长,所以我们通
过宽恕,使善心增长,这样的话,人类的社会更加的和谐,所以来着社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都会为之缓解,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好处的。

这不仅仅是养生的内容,更是临床的思维。

在春天,我们用药也应该顺应身体需要生长的信息,而使用有利于生发的药物。

或许可以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能治未病更是医术高超的表现,秦越人说他们兄弟三人,大哥在病为萌发的时候就进行治疗所以医术最高。

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设防心强,人际关系尔虞我诈,所以很多人会得情志病。

这在西医就只好通过心理医生的指导治疗了。

但是我们中医的五行学说则对情志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

肝木主怒,心火主喜,脾土主思,肺金主悲,肾水主恐。

我们有时候因为上司的,父母的责难而火气难平,怒不可揭,而导致身体疾患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告诉他们一件使他们悲伤的事情,用悲来胜怒就可以解决了,减少怒伤肝而对身体造成影响。

情志相克治病,罗大中讲过一个病例很具有代表性“有一个女子二十多岁,患了怪病,不吃东西。

每天只吃一点点东西,没食欲,整天不说话。

脸冲着墙,有大半年了。

父母着急。

所以请了许多医生,来了后都觉得奇怪,这是什么病呀?都没有治疗思路,方子也不灵。

朱丹溪来了也觉得奇怪。

因为这人根本不搭理他。

诊脉完,他有点数了。

来,叫父母都出来,其他人回避一下。

跟他们说,没出嫁是吧?她想男人了。

这父母一听,真是神医呀。

真跟这事有关。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订婚了。

但是订婚后,小伙子出差了,到广东经商了。

这本是好事,可是他一走几年没回来,还音讯皆无。

她受不了,患上了病。

朱丹溪确定了病的来因,这是情志而导致的疾病。

治疗呢?他跟父母说,此思想气结病也,药不得独治。

这是不能单独用药物来治疗的。

朱丹溪说,你们要接受,
她思虑过重,我要气她来治她。

他们觉得奇怪,得病了还气她,这能治吗?“父以为不然。

”朱丹溪见他们不理解,我去气她,但有条件,要知道我是在治病,不要因此对付我。

父亲说行,你去吧。

我们心里有数。

朱丹溪走进房间,上去指着她说,你可不怎么样,不守妇道呀。

你有人家了,你怎么看上别人了?“责以不当以外思”,开始生气了。

朱丹溪还不够,上去给她一耳光。

想想反应吧。

她大怒,“大怒而哭”。

朱丹溪叫父母来劝父母。

气息了,不哭了。

哭饿了,要吃东西。


这个是情志疗法的典型例子。

怒胜思,喜胜忧。

就这就治疗好了,这就是心病须要心药医,如果用药物治疗或心理医生的话,疗效肯定没有情志疗法好。

然而情志疗法就根源于五行相生相克上,证明了我们中国人伟大的思维能力。

中医是来源于自然,所以我们在临床要一定好好运用我们的说理工具,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