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讲解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总结整理-老苏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和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的过程 ΔH =(生成物)反应物)E E ∑∑-( E 表示键能 ΔH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ΔH>0为吸热反应;ΔH<0为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CaCO 3 = CaO + CO 2↑;2.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的反应;3. 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除外)例如:C + CO 2 =2CO (化合) ,C + H 2O =CO + H 2,H 2+CuO = H 2O+Cu ;常见的吸热过程多数铵盐溶于水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化合反应4.铝热反应5.活泼金属与水或酸反应6.物质的缓慢氧化7. 生石灰溶于水常见的放热过程1.浓H 2SO 4溶于水2. 固体NaOH 溶于水 联系若正反应是吸(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是放(吸)热反应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常规能源可再生 如水能、生物质能不可再生 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新能源可再生 如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沼气不可再生 如核能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
如:电能、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 原电池形成条件1.电极为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单质)2.电极需要插在电解质溶液中3.整个装置相连形成闭合电路4.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工作原理:以Zn -Cu -稀硫酸原电池为例化学反应速率如反应 aA(g)+bB(g)=cC(g)+dD(g)计算定义式:tV v ∆•∆=∆∆=nt c 比例式:b a v v :)B (:)A (= 注意: 1.反应速率要指明具体物质 2.表示气体或溶液反应速率,不能用于表示固体和纯液体 3.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 大小比较 1.统一标准法 2.比较比值法2H ++2e -=H 2↑硫酸溶液Zn -2e -=Zn 2+e -CuZn正 负H + Zn 2+ SO 42-电子从锌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铜极负氧失电,阴来凑;正还得电,阳来凑;电走负导正,流相反;负虽活特殊记铝碱,保护金属放正位;燃料电池,负可燃,正是氧,正极还原看电解质(aq):酸是H 2O ,碱是氢氧,固体O 2-,熔融碳酸盐是碳酸(O 2+2CO 2+4e -=2CO 32-)。
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节、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1能吸收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量,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决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E,为放热反应。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E<E,为吸热反应。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2CO特殊:C+CO是吸热反应)。
2①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CaCO的分解等。
33△常见的吸热反应:2COC+CO②2③铵盐和碱的反应,Ba(OH)·8HO+NHCl=BaCl+2NH↑+10HO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234222[吗?点拔:不对。
如C+O=C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22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NHCl与Ba(OH)·8H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224加热。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力、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电极反应式:-=金属阳离子较活泼金属-ne-2+=Zn】Zn-2e【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总结 PPT课件 图文

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表达式为:
ひ=
△△Ct =
△n △t V
单位: mol/(L·min)或mol/(L·s)
ひ是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一般不用固体.纯液体表示,同一反应, 可以用不同物质表示,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表示意义相同,
所以必须指对明物于质一种类个。反应:a A + b B == c C
的是( D)
2.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
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铁和氯化铁反应设计一个化 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铁_____,发生__氧__化__反应,
电解质溶液是_氯__化___铁;溶液
(2)负极电极反应式_F_e_-2_e_-_=_=__F_e_2_+ ;正极电极反
(3)在5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平__衡____状态,下列可作
为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B_D__E___ (多选)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和Z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C.气体总质量不变
D.消耗1molY的同时生成3molX.
E.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4)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A__C__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变量不变, 反应达平衡
同侧异, 异侧同, 成比例
4.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
应 式可以表示为:
B 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① 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② 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化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吸热反应:
• 高温反应 • 持续加热的反应 • Ba(OH)2与NH4Cl(放 出NH3)的反应 • 大部分分解反应
做试卷第二章第一节1、3、5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前提: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 (1)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非金属 导体)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
第二章 知识点复习
一、化学能与热能
从物质总能量 角度 断键吸收的总能 反应物的总能量 放热反应 量小于成键放出 大于生成物的总 能量 的总能量 断键吸收的总能 反应物的总能 量 吸热反应 量大于成键放出 小于生成物的总 能量 的总能量 从化学键 角度
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
• • • • • 所有的燃烧 酸碱中和 酸与金属 缓慢氧化 大部分化合反应
(3)两电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两极一液一连线
• 2、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得电子,发生
还原反应; • 总反应:正极反应 + 负极反应 • 电子流动方向:负极流向正极 • 电流流动方向:正极流向负极
3、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其它条件:如压强(气体)、光、固体的表面积、溶 剂、反应物的状态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3、可逆反应: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与逆向 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同时进行。 4、化学平衡状态
高二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本文旨在对高二化学第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学生们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以下是对该章内容的详细总结:1.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表示方法。
它由化学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及其相对应的摩尔数所组成。
同时,我们需要遵循物质的摩尔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来平衡化学方程式。
2. 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是指通过调整化学方程式中不平衡的物质摩尔数,使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摩尔数比满足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要求。
配平方程式的方法包括系数法和电荷法。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这种能量变化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了热量,而放热反应则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了热量。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4. 摩尔质量和化学计量:摩尔质量是指一摩尔物质的质量,通常以克/摩尔表示。
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方程式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比。
我们可以通过摩尔比计算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关系,进而预测反应的产物和量。
5. 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比例或者摩尔比例。
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
我们可以通过相关公式计算溶液的浓度。
6. 活性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活性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通常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如金属氧化物的生成、盐的生成等。
这些反应的实质就是氧化与还原反应。
通过活性金属对非金属的反应,我们可以区分金属和非金属的活泼程度。
7. 酸和碱的性质: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而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碱反应是酸和碱相互中和的化学反应。
通过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也可以判定溶液中酸碱的性质。
8. 酸碱滴定和中和计算:酸碱滴定是通过滴定管将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逐滴加入未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中,以计算未知溶液浓度的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滴定计算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和化学计量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
高一化学必修2第2章知识总结

e
2、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坑道气,主要成分甲烷)、 风能、太阳能、核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获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如电能、蒸气、沼气(人为利用沼气池产生,所以是二次能源)。 3、在太阳能、天然气、石油、煤炭、风能这些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和风能。 4、天然气、石油、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典例 1】 (双选)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 。在 100KPa 时,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原电池
(一)原电池原理及构成条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
能量 转换
电 池
化学能→电能 (两极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负极 正极
较不活泼金属 较活泼金属
电极
Pt/C 金属
Pt/C 金属氧化物
电极 材料 电解液
不一定都是金属材料, 也可以是碳棒、 金属氧化物、 惰性电极。 一般和负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不反应) 两极、一液、一反应(自发) ①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 电解质溶液 ③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④ 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 2 知识总结——第二章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 2 知识总结——第二章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总结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梳理
断键吸收能量 1、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2、 成键释放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反之亦然)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吸热反应(反之亦然)
基础知识点
所有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放热反应 金属和酸(水)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物质的缓慢氧化 4、常见能量变化方式 大多数分解反应 吸热反应 以 C、CO、H2 为还原剂反应 Ba(OH)2· 8H2O+NH4Cl C+CO2、C+H2O 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化学变化称之为放热反应 5、定义 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化学变化称之为吸热反应 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的途径和能量的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 量不变。 柴草时代,树枝、柴草为主要能源 社会发展与能源利用 化石能源时代,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 多能源结构时代,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总键能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总键能小于反应物总键能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1]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7af9459202768e9950e738d0.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 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 2· 8H2O+NH4Cl=BaCl 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3 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形成条件利用历史性质常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不可再生资源核能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
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 △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
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
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
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
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
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
c B
t
∆
∆
=
()
n B
V t
∆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
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
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 A(正方向)=V A(逆方向)或n A(消耗)=n 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