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植物配置的五大功能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景观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植物配置设计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品质,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成为了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设计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植物配置设计的意义1. 美化环境。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艺术品,能够为居住区增添绿意、营造浪漫、宁静的活动环境,使得居住区成为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2. 调节气候。
植物具有良好的遮荫和保水作用,能够降低居住区的温度,改善炎热的气候,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3. 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和灰尘,并释放出氧气,有利于改善居住区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
4. 增加生态效应。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居住区的生态魅力。
植物配置设计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1. 生态适应性原则。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光照条件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植物的生长良好,减少植物死亡率,提高景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 多样性原则。
在植物配置设计中,应当注重多样性,选择不同季节开花、不同高度的植物,使得整个景观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3. 安全性原则。
避免选择对人体有害、易引发过敏的植物,对于有刺、有毒的植物要避免使用,以确保居住区的居民安全。
4. 美学性原则。
植物配置设计要能够符合居住区整体风格和环境,要与建筑、园林景观相协调,形成和谐美观的景观整体。
5. 实用性原则。
根据植物的功能特点,合理配置绿化植物,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比如选择适合攀爬的藤本,提供遮荫,选择芳香植物增加空气清新度。
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生态适应性、多样性、安全性、美学性和实用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居住区植物配置有哪五大功能?-工程

居住区植物配置有哪五大功能?-工程居住区植物配置有哪五大功能?(一)生态功能,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造氧功能。
据资料介绍,树林的生态效益大大优于草坪。
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使用;因树种不同,每年可吸收的灰尘约22吨至60吨。
而一亩草地每天仅能吸收23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制造23个人一天需要的氧气。
可见两者生态效益之差距。
因此,小区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而且更主要的是提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
要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造氧功能。
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除污和监测功能。
树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疏、氟化物等污染物质,并在体内积累。
当污染物积累到一定量以后,树木就显露出可见症状,如叶子生出斑点、枯尖、缺绿、退色、枯萎,直至树木死亡。
因此,既可利用树木来降低大气污染,又可利用树木来监测大气质量。
要充分发挥树木调节小气候的功能。
高大树木可以创造出宜人的小气候环境。
宋代大诗人陆游《新竹》诗云:“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时至今日,当炎炎长夏之时,用树林创造出这样的清凉世界,能节省几多空调、电扇的能源啊!(二)景观功能。
树木是小区的重要景观。
无树不成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树木是小区的主要景观。
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强调多种植乡土树种。
树木是城市文化、当然也是住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各个城市不同的乡土树种,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各个城市的风土特色。
现在很多城市都已重视这个问题,不再盲目攀比地引进外地的奇花异树。
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细胞,而且有不少小区已成为城市的景点。
因而理所当然地必须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
当然,也不排除慎重而有节制地适当引进外来特色树种。
小区绿化是否都要做到“四季见绿”,笔者以为要因地制宜。
我国南方地区因气候条件,做到“四季见绿”是没有问题的,(三)林荫功能。
居住小区植物配置探析

居住小区植物配置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小区居住。
而小区作为居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质量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区的环境美化中,植物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居住舒适度,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生态价值。
对于居住小区的植物配置进行探析,对于居住小区的品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植物配置的意义小区的植物配置不仅是对于空间美化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植物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在城市中,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污染物造成了空气质量下降,而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在小区中适当的植物配置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清新的生活环境。
植物配置可以增加生态价值。
众所周知,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而在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一定的生态环境,给周围的生物提供了一片稀缺的绿色空间,保持了一定生态平衡。
植物配置还可以提升居住舒适度。
小区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让居民在散步、锻炼等活动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小区的植物配置对于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小区的植物配置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植物配置的效果最大化。
首先是多样性原则。
在小区植物配置中,应当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植物占据主导地位。
多样性的植物配置不仅能够提升小区环境的美观度,还能够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抵抗外来病虫害的侵害。
其次是适应性原则。
在小区的植物配置中,应当选择对环境条件适应良好的植物种类,避免因为环境适应性差导致植物枯萎凋零。
还应当考虑植物的功能性。
可以根据植物的观赏价值、防风隔音等功能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在小区的植物配置中,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
首先是根据小区的环境特点进行植物选择。
如果小区环境潮湿,可以适当配置喜阴的植物。
如果小区环境较为干燥,可以选择较为耐旱的植物。
植物在居住区示范区环境中有些作用 工程.doc

植物在居住区示范区环境中有些作用工程
一个吸引顾客的示范区,除了硬质空间场所具有人性化外,其植物景观也应该相当出色,
1 空间作用
植物可用于空间的任何一个平面(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或矮灌木来暗示空间边界),可以构成地平面、垂直面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成既有暗示性的界面[1],
2 美化作用
在示范区体验时,顾客被怡人的植物景观吸引。
美化作用不仅停留在植物本身的形状、色彩视觉上,还表现在植物所散发出的不同气味和与自然环境互动中的不同声音。
丰富的植物色彩、质地、枝干和花果等形态特征能增加视觉和触觉欣赏;种植不同开花时期的芳香植物能丰富人们的嗅觉体验;而不同形态和不同质感的叶片与自然风雨相撞时的不同音韵也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听觉享受,如松涛阵阵、竹海翻浪、荷洁蝉鸣、雨打芭蕉之声,皆为天籁之音。
在示范区中,植物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欣赏和感官体验,更能美化示范区的建筑线条,衬托销售气氛。
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

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居民日益感受到城市化带来的生活压力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植物配置逐渐成为城市小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净化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城市小区通常都是高密集、高污染的环境,植物的引入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释放氧气,抑制细菌繁殖,有利于净化空气,提升居住质量。
2、美化环境,增强居住感受植物的种植能够丰富城市环境的景观,增强居民的美好感受,激发人们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活力,增强小区的文化氛围。
3、调节气候,改善微气候环境植物有着良好的遮阳作用,能够在夏季起到调节微气候环境的作用,防止阳光直射、减少建筑物表面温度的升高,有助于改善夏季的生活舒适度。
4、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植物能够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大量的水分,降低环境温度,减少建筑物空调的使用频率,从而降低了居民和小区管理方的能源消耗。
1、立体绿化城市小区中的建筑物大多都是高楼,立体绿化能够优雅地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小区充满自然氛围,同时提高居民的绿化盲区,并起到降噪、防晒、净化空气等作用。
2、庭院绿化小区庭院可以种植多种花草树木,从而创造出一个自然的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居民们的交流和社区的团结,为居民提供一种美好的生活体验。
3、绿化带在城市小区的主要道路、小区门口、社区公共广场等地方,可以种植密集的绿化带作为美化和净化环境的手段。
同时,绿化带的设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交通噪音和环境污染。
4、顶层花园顶层花园可以为城市小区每个单元提供一个高空的绿化空间,让居民近距离观赏自然的变化,享受独特的高境。
5、欧式花园欧式花园的景观设计紧贴建筑本身的风格,选用多种色彩鲜艳的花草与植被,营造出宛如“人间仙境”的效果。
这种绿化方式适用于建筑风格浪漫主义的小区。
三、总结经过植物配置的改造和打理,城市小区不仅造就出一个更有生机和活力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小区居民的互动和融合,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居住区绿化物质功能

居住区绿化物质功能居住区绿化的物质功能居住区绿化同城市绿化一样,首先是为了居民的生态需要,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讲究美观。
居住区绿化主要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的要求。
其物质功能主要是:1.遮阳。
居住区绿化可以利用树木生长季节性的特点,为改善居住区环境服务,作为行道树,宜选择枝长叶大的树种。
在它们的覆盖下夏天上街行走会比较凉爽。
在东西向建筑的西侧,种植成排的高大乔木可使居民减少西晒之苦。
当绿化覆盖率达30%时,气温可下降8%,覆盖率达40%时,气温可下降10%。
2.隔声。
灌木和乔木搭配密植可以形成一道绿篱声障,四季常青的针叶树效果更显着。
在噪声源周围可根据需要种植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住宅沿大街布置时更为需要。
一般情况下,绿化可减弱噪声20%。
两行树的街道,对街旁建筑的噪声干扰可减少3.2分贝,9米宽的乔灌木混合绿带可减少噪声9分贝。
在居住区沿街、沿工厂一侧种植绿化,可以减少工厂及交通噪声。
3.改善小气候。
绿化能改善小气候,降低温度,提高湿度。
盛夏,良好的绿化环境能降低太阳辐射和辐射温度。
树木能遮住太阳辐射的80%~90%,树冠愈大,遮挡太阳辐射的能力愈强。
研究表明,绿化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只有空地的16%。
在一般情况下,夏季树荫下的空气温度比露天的空气温度要低3~4℃,而在草地上的空气温度比沥青地面的空气温度低2~3℃。
在冬季,绿化地区,树木可吸引太阳的热量,防止散发,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平均要高出0.5~1℃。
绿化地区的相对温度比非绿化地区高约10%~20%。
4.净化空气。
植物的叶绿素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据统计,每公顷绿地,每天能产生600公斤氧气,吸引900公斤二氧化碳。
另外,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绿化能起重要的净化作用。
如绿化覆盖率达30%的地段,春夏秋季植物生长期内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下降60%,二氧化硫下降在90%以上。
5.防风防尘。
绿化树林的防风效果是显着的,当气流穿过树木时受到阻截、摩擦和过筛,消耗了气流的能量,起到降风速的作用。
住宅小区的各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

住宅小区的各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1、小区道路绿化沿小区道路两侧以速生阔叶树为先导,以常绿树为主导,在空间比较宽阔的位置,片植乔木、灌木和植物色带与楼房前后融为一体,以点带线,以线连点,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景观小品,融休息、游玩、观赏于一体,从而达到道路绿化与房屋绿化的高度结合。
2、小区中心游园绿化小区中心游园区的规划设计应体现自然之美,合理利用地势,设置景点,布局植物,贵在自然,以求体宜。
具趣,是指在环境布局手法上,多一点自然野趣和幽静,少一点人工做作,艺术地再现第二自然。
3、组团绿化小区内边角面积较大的空间,景观设计上以起伏微地形作骨架,以海桐、珊瑚树、金叶女贞、撒金柏、龙柏为基调树种,可以春夏秋冬四季景观配置,春季配置樱花、红叶碧桃、云南黄素馨;夏景配置紫薇、广玉兰、石榴;秋景配置桂花、银杏、红枫、枫香等;冬景栽植雪松、竹子、梅花、腊梅等,再在变化的地形之上,密植丰花月季、杜鹃与金叶女贞、龙柏形成的彩带,使建筑物周围植物景观即具有宽间的变化与对比,又具有时间上的季相变化,达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之感。
4、路口及转角处绿化小区通向各楼栋的路口侧面和转角处设置点石小景,点题立名,配以抽象、流畅、明快的低矮花灌木彩带,形成明显的标志。
在楼与楼之间,疏林之下,布置石景、石凳,辅以硬化小广场,早上可晨练健身,午可纳凉小憩,晚可为邻里沟通、交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的设计思路。
各楼栋间起伏变化的微地形、高差不超过近1M,但因其形式自然流畅,加上茵茵绿草,使居民如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体现“回归自然”的创造理念。
5、小区停车场绿化在小区的停车场,尽可能铺设能透气透水的植草砖,而减少全封闭的混凝土地面,即可种草,又可停车,并与周围的乔灌木协调统一起来,草与树木产生较强的生态互补作用和平衡作用,这样可增加绿容积量,景色也更美。
绿化树种的选择居住小区植物选择总的原则是:一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
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

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小区已成为了许多居民的居住首选。
由于城市小区的建筑密度较大,绿化空间有限,导致大量的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占据了大部分的视野,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迫感。
如何在城市小区中合理配置植物,提高小区的绿化水平,已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净化水源和增加社区居民的生活乐趣。
在城市小区中合理配置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
一、绿化带的规划在城市小区的规划中,要合理划分绿化带,让绿植与建筑相互融合,形成美丽的景观。
可以在小区内部的公共区域设置花坛、草坪、树木等植物,增加绿意和色彩,提高小区的整体美感。
还可以在小区周边或者楼顶设置绿化带,增加整个小区的绿化面积,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合理规划绿化带,可以提升整个小区的品质,提高居民的居住体验。
二、植物的选择在城市小区中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多种树木、花草植物和灌木植物相结合比较适合城市小区的环境。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观赏、美化效果的树种和花草,增加小区的景观价值;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应城市环境的耐旱、抗污染能力较强的植物,以提高小区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成熟高度,以免造成小区内部的绿化设施冲突。
三、植物生态系统的构建在城市小区中,除了单独配置一些花坛、草坪和树木之外,还可以构建一些生态系统,如湿地、河流、湖泊等区域,增加小区的水系环境。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小区内部的景观和美感,还可以吸引一些鸟类、昆虫等动物,丰富小区的生态多样性,提高小区的生态环境。
四、垂直绿化在城市小区的建筑外墙、阳台等空间,可以考虑进行垂直绿化,即利用垂直空间进行绿化。
可以栽种一些攀缘植物,或者利用特殊的绿化技术,将植物种植在建筑物的外墙上,形成一个立体绿化的景观。
这样可以不占用地面空间,又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小区的绿化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植物配置的五大功能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园林景观-> 植物养护管理一览景观英才网
(一)生态功能。
采用大片草坪尽管能使小区在短期内见绿,但遍植生长虽然较慢的高大乔木、下铺硬质地面或小面积草坪的绿化形式却更能符合生态和人与自然亲近的需要。
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造氧功能。
据资料介绍,树林的生态效益大大优于草坪。
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使用;因树种不同,每年可吸收的灰尘约22吨至60吨。
而一亩草地每天仅能吸收23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制造23个人一天需要的氧气。
可见两者生态效益之差距。
因此,小区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而且更主要的是提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
要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造氧功能。
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除污和监测功能。
树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疏、氟化物等污染物质,并在体内积累。
当污染物积累到一定量以后,树木就显露出可见症状,如叶子生出斑点、枯尖、缺绿、退色、枯萎,直至树木死亡。
因此,既可利用树木来降低大气污染,又可利用树木来监测大气质量。
要充分发挥树木调节小气候的功能。
高大树木可以创造出宜人的小气候环境。
宋代大诗人陆游《新竹》诗云:“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时至今日,当炎炎长夏之时,用树林创造出这样的清凉世界,能节省几多空调、电扇的能源啊!
(二)景观功能。
树木是小区的重要景观。
无树不成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树木是小区的主要景观。
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强调多种植乡土树种。
树木是城市文化、当然也是住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各个城市不同的乡土树种,很大
程度上体现着各个城市的风土特色。
现在很多城市都已重视这个问题,不再盲目攀比地引进外地的奇花异树。
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细胞,而且有不少小区已成为城市的景点。
因而理所当然地必须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
当然,也不排除慎重而有节制地适当引进外来特色树种。
小区绿化是否都要做到“四季见绿”,笔者以为要因地制宜。
我国南方地区因气候条件,做到“四季见绿”是没有问题的。
而其它地区则不必一律这样要求。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一年四季的景色本来就应该是不相同的。
苏东坡有诗咏西湖四季风光:“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
如果四季都是同样的风光,岂不令人乏味。
更重要的是,片面强调“四季见绿”,往往就会将那些地方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打入冷宫。
这是非常可惜的。
(三)林荫功能。
“绿地不少,绿荫不足”,是一些小区绿化的通病。
许多城市的居民(包括笔者在内)都会怀念道路两侧法国梧桐绿树成荫的情景。
因为当夏日炎炎时它遮天蔽日所提供的荫凉,使行人受足了恩惠。
现在有些城市为了所谓的“上档次”,把行道树换成了小树型、小树冠的名贵树种,而路上行人只好顶烈日、冒酷暑,能不发怀旧的感慨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不少小区绿化仍然是单纯以“见绿不见荫”的花草和低矮灌、乔木来争奇斗胜,未能很好地给居民户外休憩创造条件。
这实在应该尽快整改的一个问题。
要竭力提倡在小区里多种树、种大树,改变绿荫不足的现状。
(四)遮档功能。
树木的这一功能,大概是被利用得最差的了。
一些非常漂亮的住宅小区,既有造型优雅的住宅建筑,又有秀丽宜人的花园庭院,更有“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等的四围借景。
但不能使小区景观臻于尽善尽美的是,抢入眼帘的也有“煞风景”的不良或不宜景观。
尤其是跻身市区内的住宅小区,这种与小区氛围很不协调的不良或不宜景观就更加多。
那么,用高大树种来把它们遮挡住,应该是最佳的处置方案了。
顺便推而广之的说一下,位于市区的园林、寺庙、湖泊,四周也往往被不良或不宜景观包围,现代建筑作了古典建筑的背景,高楼大厦成为潋滟湖光的屏障。
这些问题也亟应采用种树遮档的办法来解决。
(五)减噪功能。
树木消减噪声的效果并不比“隔音墙”差。
而且更胜筹的是还能成为景观。
位于市区或特殊地段(如铁路、公路沿线)的住宅小区,应在四周营造隔音林带,充分利用树木来减噪。
据专家研究结果,杨树、柏树、香樟、女贞、石楠、珊瑚等的减噪功能都很好;夹竹桃、八角金盘、小腊、蚊母、珊瑚等灌木也具有上好的减噪本领。
如果乔灌联手,并与地形起伏相配合,造成“隔音坡”、“吸音谷”,不就能实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