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道理和西方哲学道理的区别

中国哲学道理和西方哲学道理的区别
中国哲学道理和西方哲学道理的区别

中国哲学道理和西方哲学道理的区别

我认为哲学就是人研究人类自身存在的一门学问。具体来讲就是研究人的本质,人的行为,人的集群的一门学问。也就是说,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人的本质,人的行为,人的集群三个方面而不是别的什么方面。

哲学是一种思维的智慧,我们要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为何有所不同,亟需解决的问题就当属明了中西方哲学的差异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的阶段,产生的过程也许不是明朗的,相反却有可能是模糊不清的。这就需要去探寻事物产生的源头,从头开始,理清事物发展的脉络并且试图预期事物的未来发展,哲学也不例外。在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中,古希腊是不能抛开的一个必经环节,古希腊哲学就是西方哲学的源头。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并且经历过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等阶段,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哲学问题不断地发生著变化。但其承继的仍然是古希腊的哲学精神——都表现为对各种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和对确定性的追求;而中国哲学的产生,并不象西方哲学那样可以找到明确的起点,也没有出现类似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试图截然与传统分开或创立新的传统。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哲学是从《易经》开始甚至可以上溯到更早的阴阳五行等观念,而此后中国哲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理论依据往往都来自于这些传统观念。纵观整个中国哲学,各种学说的前后相继性很明显,各个学派所讨论的问题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主要都集中在政治伦理方面,即都表现为对人的关怀和规范。

一、中西方哲学

中西哲学的产生和特点

中西方哲学代表的是两大思想文明的结晶,它们在发端之时期,双方就形成了各自迥异的思想取向和特徵,后来的发展只是各自沿著前人的路走下去,西方哲学在重视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地批判旧传统并创立新传统,从而发展成为了一门全新的哲学;而中国哲学则是沿袭前人的传统,突破不多,主要是继承,这样中西哲学最终走向了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体系。

中国哲学应该产生於先秦时期,当时各种学说并立,形成了中国哲学早期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正如前方所说,各种学说虽然讨论的问题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主要集中在政治伦理方面,即都表现为对人的关怀和规范;

2)表现出一种伦理性、圆融性和内倾性的主要特点;

3)亦具有封闭的自我发展,继承传统的稳定性特点。

上文已经提到过了,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经历过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等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1)其承继了古希腊的哲学精神——都表现为对各种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和对确定性的追求;

2)强调理性认知;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人应是主体,自然是客体,是人类认识和征服的物件,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

中西方哲学差异的原因探求

哲学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作为西方哲学初始阶段的古希腊哲学如此,中国哲学亦不例外。

第一,自然条件:古希腊境内多山,不具备农耕的条件,没有像多数文明古国那样有丰饶的土地,但是却适合种植果树,其尤为盛产的是葡萄和橄榄,其生产的葡萄酒和橄榄油多数用於对外出口,在陆路交通不畅和不具备如同中国那样农耕条件的情况下,古希腊的经济要发展必须利用它的良好的海岸线,大力发展海上贸易,进而才能够通过海上与其他地区交往、交流,互通有无,所以,古希腊在海上贸易过程中形成相对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在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明,学习和汲取它们的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并且对之进行批判、改造和综合,从而形成具有古希腊特色的哲学-科学文化。在自然因素这一条件中,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古希腊存在著较大的差别,中国有著广袤而丰腴的土地以及便利的陆路交通,农业比较发达,经济的交流主要通过内陆各个国家(甚至只集中在几个诸侯国)之间的互通有无,而不必也难以通过海上贸易交往来实现经济发展。其次,在古代,由於交通条件的限制,同一地域的文化往往具有相似性,例如在中国的周边国家的文化要么没有根本区别,要么是中国文化的附庸,虽然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面向自身的“内在文化”,这样的外在条件使中国文化的视野被限制在一个类似的传统环境当中,成为一种内向型文化。再次,中国的文化是当时的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往往难以接受和认同落后文化,而落后文化却能较好地接受、认同先进文化(如古希腊、日本等),因而,在这种诸多的自然条件影响下,造成古代中国与其他不

同的文明交往较少,进而引进其他文明的先进文化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和完善的文化结构。这些自然条件使中国哲学的特徵表现为一种封闭的自我发展,具有稳定性。

第二,社会条件:由於古希腊自然因素的阻隔使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以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各个城邦被自然而然地隔离开来,这也就有利於各个城邦独立自由发展,在多样性的环境里能促进相互之间的比较和思考,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激发人的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也有利於在相互比较中形成新、更正确的认识。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对传统采取超越成为可能,由此形成古希腊哲学的新的传统:超越传统。因此古希腊哲学具有科学精神和不断超越的特点。而在中国,虽然较早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这有利於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由於过多的继承了传统思维,在宗法制度的制约下,产生了以家庭为中心,注重人与人的关系以求得身心内外谐调的价值取向,在大一统的国家内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的中国文化,并通过国家权力来强力推行,使思想传统较早形成和比较一致。另一方面,较严厉的思想钳制使思想自由被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讨论、研究和辩论的空间较小,多数思想家把传统思想当作政治行为、礼仪和道德规范的主要来源,使中国哲学整体朝向伦理(政治)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无法超越传统,都是在传统所限定的范围内展开,他们的学说也试图从古代的传说和古籍中寻求证明,用以支持自己的学说,这也表明了中国哲学对传统的态度并不是采取积极的批判,而是继承和诠释,这种态度被强化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继承传统。

第三,经济条件: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物质资料日益

丰富,使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脱离物质生产劳动,而从事脑力劳动。亚里斯多德认为,哲学的产生来自于“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的种种事务几乎全都获得了以后”因此,在古希腊,探讨政治和哲学在社会经济发展后获得了物质前提,有一部分人就把对政治体制和政治规范以及对人和社会的关注转向对自然和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用理性而不是经验去探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惊叹于自然的各种现象的奇妙,“他们先是惊异於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成说明”。并试图寻求在各种自然现象后面的非神的、恒定的原因,试图用理论来论证其合理性,注重概念的明晰和逻辑的严密,进而产生古希腊独特的哲学-科学思维方式。但在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应当比古希腊时期更为繁荣,可拥有物质满足前提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如同古希腊那样对自然“惊异”呢?其原因在於: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经验的作用。在中国的各种理论当中,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伦理道德都需要具有可实践性,就是哲学也不例外,因此,中国的古代科学一直具有丰富的实用技术和各种发明创造,但却缺乏科学理论资源;另一方面,中国的知识份子阶层(士人阶层)也同样处於物质满足的前提下,但是他们在社会地位上并不是独立的,依附於权贵,被权贵豢养,因而需要为权贵的争权夺利斗争服务。在中国相对例外的是老子和庄子,他们都不是为贵族服务的士人,他们的哲学思想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也最为相像,都提出了关於本原,甚至更进一步提出“道”的一般性本原的规定性的观点和较为丰富的辩证法观点,但他们所形成的道家文化并没有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反而在中国文化关注人事的大方向决定下,道家最后也变成主要地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他们虽然也探讨自然,

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个人的自我修养,而不是找到世界的本原,从而形成与古希腊哲学的不同的发展方向,最后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宗教。再次,古希腊哲学把自然当作一种认识物件,而中国从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影响下形成的“天人合一”思想传统以及敬天、孝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较大影响,其中的是“敬天”的思想尤为重要,“敬”在於相信和畏惧,也就把天当作一个不可怀疑具有神圣地位的东西,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影响限制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在面对自然事物时,总是避开了对自然现象背后原因的关注,更多地落到现实当中,通过经验解决现实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古希腊哲学重在“是什么?”,而中国哲学则探讨“怎样做?”。

在讨论了中西方哲学差异的基础上,再看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就一目了然了。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

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

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方式。比如一个美国人给一个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他一看马上就发火。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前面都是寒喧等等。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著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文学艺术领域看中西思维艺术之差异

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追求和不同的思维标向反映到文学艺术的创造上,中国重视圆浑,和谐,追求中和,追求圆浑中而致雄放的境界,就像司空图、钟嵘所宣导的那样;西方追求突破,讲究提升性,如希腊悲剧就具有一种破釜沉舟,另辟天地的突破性。中国许多小说停留在见证性,停留在人情的描写上,当然《红楼梦》例外,缺乏必要的哲学深度。赛凡提斯、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就挖得深,但丁、波德赖尔、莎士比亚,也具有提升性,开掘得很深。中国戏剧多数写冤写怨写人生惨烈,有的写到了生命的真处实处,所以感人,有生命力,有的没有。

我认为,在现代如创作出能够打动东西方读者的作品,作者必须既对中国哲学命运、宇宙精神,对中国诗、画和书法三为一体的艺术精髓、以及气韵、虚实相协、阴阳相调的中国艺术真谛有独到的体悟,同时又要对西方文学、艺术、哲学有深刻了解和把握。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简说

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长期的的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了我国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情谊。我们不是常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在德国是淡漠,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同乡,德国人不会很激动。而我们常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落叶归根等等,本乡本土观念很强,这些都跟我们的社会有关,带有浓厚的情感。这种感情因素在西方,恰恰表现得很淡薄。

另一方面从哲学和文化体系角度说,我们受影响最深的是儒家哲学,而他们是基督教文化。儒家哲学体系里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这种道德文化里恰恰强调的是一种“义”。“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的也是“义”。现在有了一些变化,有的人主张义利兼顾。我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综合,他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这就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的差异。

中西方哲学的融合

全球化是当今中国哲学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今后发展必须依赖的基础。伴随强势文明的向外输出,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在中国所形成的超级话语霸权对中国哲学来说几近於一次清洗,但未必是一件坏事,这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必然组成部分,甚至还构成中国哲学再生的必须条件。西方哲学的理性分析气质、批判创新精神及宗教坚执态度,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都应该成为重构未来中国哲学的可用资源。

学习西方

1、西方现代哲学严格的概念分析、清晰的理性逻辑,能够极为有效地撑开国故旧学中含混不清、微言大义的思想内容,更有利於把问题说清楚,而不至於使丰富的哲学内涵始终无法进入当下人们的思维深处和学术话语。

2、西方哲学那种尖锐犀利的批判精神更能够对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

3、西方哲学所具有的丰富原创精神则可以成为中国哲学发扬光大的酵母。传统中国哲学把太多的注意力或精力放在“学统”

建构上,每说一句话都得有出处,每一个议论都得引经据典,这在客观上必然导致大批哲学家学术创造力的匮乏。“我注六经”的解释学传统更使得中国哲学长期陷入“述而不作”的困难境地。

在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正确把握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必将会在经济文化日益国际化的契机下,抓住机遇,重塑国人风采,在对传统文化去其糟粕,扬其精华的基础上和谐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东西方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一个民族的哲学——有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但是,东西方哲学之间却不存在根本的差异。中国有儒家哲学,西方则有马克思主义;西方有人道主义哲学,而中国也有法家哲学和墨家思想。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在于二者各自选择了不同流派的哲学。

读《西方哲学史》的一些感想

读《西方哲学史》的一些感想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是我今天看完《西方哲学史》之后的第一感觉。这是我最艰难看完的一本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看完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的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所幸现在将它看完了。 但是,如果你要问我:你看懂了这书吗? 我的回答恐怕将很让你失望。因为以我目前的底蕴来看这书是不可能看懂的。可以这么说这书我看得一塌糊涂。对于这本书,我只能说几乎它里面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是这么些字所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我不明白它的意思。 首先,我想强调一下的是,我看的《西方哲学史》的版本是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一部,作者是英国的罗素。这个版本的《西方哲学史》可以说是讲这同类问题的书中最经典的。如今市面上,有很多个版本。即使是这个罗素这个版本的也有是选译的。而我是照全文来看的。 我一直很疑问,甚至直到现在将这本书看完之后还是一样疑问。这疑问就是,哲学究竟是什么?难道哲学就真是像我们在高中政治课上所学到那样(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是在具体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吗?如果真是,我还是无法理解。 坦率的说,就是连咋们中国自己的哲学我也不太清楚。更何况本书的内容是西方的呢。所以我自己的底蕴是不足以使我较好的理解这本书的。看这本书之前,我其实是认为我能较好的理解这本书的。但是读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原因,一就是我之前已经说过的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是哲学;二是关于之前的哲学的定义。哲学是涉及多门科学的,我自己本身对于数理方面的一直是不大感兴趣的。这增加了我理解的难度;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西方的历史文化等背景,这不是我们只在中学时学世界历史认识了西方的一些重大人物就能理解的;四,本书从卷一古代哲学的第一篇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的第一章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写到卷三近代哲学的第二篇从卢梭到现代的最后一章逻辑分析哲学。时间上穿插几千年,地点上写遍整个西方。确实是作为对西方历史文化没有一定了解的人是不可能读懂这本书的。 说到这,就不能不说一下本书的作者英国大哲学家罗素伯爵了。不读这本书,

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黑格尔哲学(一) 1 黑格尔第一部著作是什么?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2 3 4 5 A B C D 6 7 8 A、 B、 C、 D、 9 被海德格尔称为“诗人中地诗人”、真正地诗人地是谁? A、歌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荷尔德林 正确答案: D 10 下列人物中同黑格尔做过室友地是? A、荷尔德林

B、海德格尔 C、叔本华 D、赫尔曼 正确答案: A 11 主要代表作是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哲学全书包括、、 A、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B、数学、物理学、法学 C、政治学、经济学、神学 D、逻辑学、法学、数学 12 A B C D 13 14 A B C D 15 16 A、 B、 C、 D、 正确答案: B 17黑格尔强调真理是开端. 正确答案: × 18黑格尔地学说晦涩难懂. 正确答案:√ 19黑格尔地哲学包罗万象. 正确答案:√ 20黑格尔是古典哲学地集大成者. 正确答案:√

21 古典哲学地终结者是谁?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莱布尼茨 正确答案: B 22 “朝霞伴随着康德而兴起,自由贯彻哲学而始终”,是谁说地? A、谢林 B C D 23 1 A B C D 2 “ A B C D 3 A、 B、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4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地认识方式是从绝对精神地认识出发到最基本地感性认识. 正确答案: × 5黑格尔解决康德问题地方式是把认识看作一个发展地过程. 正确答案:√ 6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谓地感性确定性是什么方式?

17秋学期《西方哲学智慧(尔雅)》在线作业

17秋学期《西方哲学智慧(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V 1. 约翰·洛克认为什么观念是和事物保持一致的? A. 一切简单观念 B. 一切复杂观念 C. 一切数学观念 D. 一切自然观念 满分:2 分 2. 如果说知识是经验的、后天的,那么这是从哪个角度来看的? A. 内容 B. 形式 C. 主体 D. 客体 满分:2 分 3. 康德所面临的哲学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 A. 理性的危机 B. 自由的失落 C. 形而上学名存实亡 D. 形而上学主导思想变成了机械唯物主义论

满分:2 分 4. 自然神论和泛神论最大的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人格神 B. 是否承认多神论 C. 是否承认神造人类 D. 是否承认天堂和地域 满分:2 分 5. 霍布斯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物体,而连接自然物体和人工物体的是? A. 上帝 B. 自然神 C. 感觉经验 D. 人 满分:2 分 6. 孟德斯鸠认为君主政体的性质是君主依据什么来行使权力? A. 神的指示 B. 个人爱好 C. 人民的意愿(大多数原则) D. 法律 满分:2 分 7.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是由哪位哲

C. 表里统一问题 D. 真理作为非真理 满分:2 分 11. 根据笛卡尔的观点,以下哪一选项是不被怀疑的? A. 几何学 B. 上帝 C. 直观感受 D. 怀疑本身 满分:2 分 12. 科学知识的研究对象一般具有以下哪种特性? A. 实用性 B. 盈利性 C. 可推理性 D. 现实性 满分:2 分 13. 乔治·贝克莱使用“观念”的概念替代“事物”的概念主要是为了什么? A. 取代洛克的“简单观念”的概念 B. 更好地发展“心外有物论”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大凡看到哲学这个词,脑子中第一个反应,便是枯燥,这和我们所受的应试教育有关,记不住的概念,选不全的多重选择题,再是用什么什么原理去解释什么什么的正确性。事实上,这个学习的结果,只是让我们记住几个概念、条条纲纲的八股特点区别,实在无助于我们哲学气质的培养,哲学思维的形成,我所理解的哲学气质和思维是指理性,理性是什么,追求公义,也就是正义,一家之言。 要了解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这个词的含义,哲学是什么?罗素给了一个既模糊又明晰的定义。哲学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罗素接着给出了科学的概念,科学是指一切确切的知识,而神学则是超乎确切。罗素在“确切的”、“教条”这几个字下面都打了着重号。而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块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块无人之域就是哲学。个人认为:罗素这个分法和中国象棋盘很象,科学是汉界,神学是楚河,而哲学则是中间的鸿沟。()当然如果你的思维是动态的,你应该已经想到了,中国的阴阳太极图才是罗素分法的最形象表述,白鱼是科学,黑鱼是神学,而白鱼和黑鱼似连非连的那部分挤撞区就是哲学。白鱼的眼睛是黑的,表示科学中有一定成分的“神学”,黑鱼的眼睛是的,则表示神学也许有一定成分的“科学”,这个比喻解释罗素的分法可能不是很恰当,但个人认为,这有助于摒弃非此即彼的

中国试思维。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西方哲学智慧第二章课后作业

作业标题:哲学的诞生(一) 1 下列人在雅典城邦拥有选举权的是? ?A、贵族布达斯的妻子 ?B、贵族布达斯的奴隶首领 ?C、小农克里昂 ?D、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 正确答案:C 2 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皈依了古犹太教,对希腊哲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确答案:× 3 在古希腊诸多城邦中,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最为完备。 正确答案:√ 4 古希腊哲学脱胎于哪里? ?A、古希腊祭祀活动 ?B、神话 ?C、古希腊悲剧 ?D、古希腊喜剧 正确答案:B 5 希腊哲学终结的事件是? ?A、苏格拉底之死 ?B、东罗马帝国皇帝皈依基督教 ?C、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分裂。 ?D、最后一所希腊学校 正确答案:D 6 雅典实行的城邦民主制度使得哲学在希腊不断发展。

正确答案:√ 7 希腊古典文明采取的是城邦式的体制。 正确答案:√ 8 罗素的著作是? ?A、《西方哲学史》 ?B、《西方经济史》 ?C、《西方文化史》 ?D、《西方文明史》 正确答案:A 9 希腊哲学在哪一年终结? ?A、529年 ?B、528年 ?C、530年 ?D、541年 正确答案:A 10 《雅典学院》是谁的著作? ?A、拉斐尔 ?B、达芬奇 ?C、米开朗琪罗 ?D、提香 正确答案:A 11 以下哪项不属于哲学产生的条件?A、人们开始关注终极关怀的问题?B、人们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

?C、必须有思想的自由的条件 ?D、生产力必须得到发展 正确答案:D 12 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是 ?A、本源 ?B、存在 ?C、物质 ?D、属性 正确答案:B 13 古罗马对哲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正确答案:× 14 希腊哲学终止的标志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锁最后一座柏拉图学园正确答案:√ 15 希腊哲学的开始时间是 ?A、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 ?B、公元前七世纪 ?C、公元前八世纪 ?D、公元前九世纪 正确答案:A 16 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度表明公民人数是全体人民。 正确答案:× 17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鼎盛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三位哲学家。 正确答案:√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斟酌再三,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的读书报告,因为就个人而言,本人对西方哲学的逻辑和思辨很感兴趣,感觉中国的哲学就少了这份严密的逻辑。而且中国的伦理学这些我们在读书生涯中都是多多少少接触了很多,所以本人难免对新的、西方的哲学伦理学这些更感兴趣一些。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很枯燥,我没有那种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冲动,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不敢说全部内容都看了,至少大部分内容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因为本人首先看过《苏菲的世界》这本更加生动有趣的哲学通俗读物,所以再看《西方哲学史》的时候还是能够看懂很多的,至少讲的某某哲学家我心头都会有所印象。其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看法,经常能看到作者本人对某某哲学家或哲学理论作出评论,我的意思并不是这书因此就不好,而是要知道这点,以警惕的眼光看待罗素的评论,以后有机会或许应该看看哲学家本人的著作,看原著。 咱先不谈伦理学,就说说哲学,毕竟这是一本哲学读物,肯定能够说出很多关于哲学的话题。首先,结合本人之前看的更通俗的哲学大众读物,我更能理解相关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给我很大震撼的一点就是哲学就是一套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接触了哲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释世界,还有这样完全与我本人的世界观完全迥异的世界观,而且还能完全说得过去,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圆融自通,有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够说服人不是吗?真的,当我了解了另外一派的哲学观点的大致的时候,我首先的感觉就是,是啊,这样完全说得过去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世界,而且我觉得也很有说服力。我们之前一直接触的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完全没有理论化地介绍其他流派的哲学,我们也无从比较,觉得世界就是那样,其他流派的哲学——比如唯心主义,就是个渣。我们的教科书里介绍唯心主义的时候,我们感觉唯心主义说的就是某人心里想要什么可以变出什么,世界只存在我的心中。我们看待唯心主义就像看待一个傻子一样,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辩证唯物主义也是一门很强的学说,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打击对手。只是我们选择了唯物主义而已。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斟酌再三,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的读书报告,因为就个人而言,本人对西方哲学的逻辑和思辨很感兴趣,感觉中国的哲学就少了这份严密的逻辑。而且中国的伦理学这些我们在读书生涯中都是多多少少接触了很多,所以本人难免对新的、西方的哲学伦理学这些更感兴趣一些。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很枯燥,我没有那种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冲动,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不敢说全部内容都看了,至少大部分内容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因为本人首先看过《苏菲的世界》这本更加生动有趣的哲学通俗读物,所以再看《西方哲学史》的时候还是能够看懂很多的,至少讲的某某哲学家我心头都会有所印象。其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看法,经常能看到作者本人对某某哲学家或哲学理论作出评论,我的意思并不是这书因此就不好,而是要知道这点,以警惕的眼光看待罗素的评论,以后有机会或许应该看看哲学家本人的着作,看原着。 咱先不谈伦理学,就说说哲学,毕竟这是一本哲学读物,肯定能够说出很多关于哲学的话题。首先,结合本人之前看的更通俗的哲学大众读物,我更能理解相关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给我很大震撼的一点就是哲学就是一套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接触了哲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释世界,还有这样完全与我本人的世界观完全迥异的世界观,而且还能完全说得过去,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圆融自通,有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够说服人不是吗真的,当我了解了另外一派的哲学观点的大致的时候,我首先的感觉就是,是啊,这样完全说得过去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世界,而且我觉得也很有说服力。我们之前一直接触的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完全没有理论化地介绍其他流派的哲学,我们也无从比较,觉得世界就是那样,其他流派的哲学——比如唯心主义,就是个渣。我们的教科书里介绍唯心主义的时候,我们感觉唯心主义说的就是某人心里想要什么可以变出什么,世界只存在我的心中。我们看待唯心主义就像看待一个傻子一样,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辩证唯物主义也是一门很强的学说,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打击对手。只是我们选择了唯物主义而已。

[考试]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

[考试]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 黑格尔哲学(一) 1 黑格尔第一部著作是什么,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2有多少研究黑格尔的人就有多少个黑格尔。 正确答案: ? 3黑格尔公开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精神现象学》(1807)。 正确答案: ? 4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对康德形而上学思想的颠覆。 正确答案: × 5 能被称为“对德国国家哲学作了完整的阐述”的人是, A、康德 B、谢林 C、黑格尔 、叔本华 D 正确答案: C 6叔本华在年轻的时候对德国思想界造成很大影响,黑格尔也在其影响之中。

正确答案: × 7黑格尔写书的特点是,把观点和结论放在最开始的地方,然后进行正推和反推。 正确答案: × 8 下列著作不属于黑格尔的是,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精神分析引论》 D、《法哲学原理》 正确答案: C 9 被海德格尔称为“诗人中的诗人”、真正的诗人的是谁, A、歌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荷尔德林 正确答案: D 10 下列人物中同黑格尔做过室友的是, A、荷尔德林 B、海德格尔 C、叔本华 D、赫尔曼 正确答案: A 11

主要代表作是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哲学全书包括、、 A、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B、数学、物理学、法学 C、政治学、经济学、神学 D、逻辑学、法学、数学正确答案: A 12 黑格尔每年7年14日不管某时某地都要喝一杯酒,庆祝这一日为的是、、 A、结婚 B、订婚 C、升职 D、法国大革命 正确答案: D 13黑格尔是法国哲学家正确答案: × 14 人类自身像这样被尊重,就是时代最好的、、 A、解放 B、说明 C、标志 D、明天 正确答案: C 15真正的黑格尔著作只有三部,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 正确答案: ? 16 黑格尔第一部成熟的哲学著作是: A、《逻辑学》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 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 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 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

西方哲学智慧思考题

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了以往哲学家们关于原因的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 质料因:即构成事物的材料、元素或基质,例如砖瓦就是房子的质料因;代表了一个事物从一堆零件、成分、基础、或是原料所组成的存在形式,将物质的构成追溯至零件的部分(要素、成分),接着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混合、综合、复合、或结合)。 形式因:即决定事物“是什么”的本质属性,或者说决定一物“是如此”的样式,例如建筑师心中的房子式样,就是房子的形式因;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事物是由怎样的定义、形式、形状、本质、综合、或原形所构成的,解释了构成一个事物的基本原则或法则,这只是整个事物(整套原因关系)的其中一部分(宏观结构)。 动力因:即事物的构成动力,例如,建筑师就是建成房子的动力因;指的是改变事物的动力及起因,研究「是什么改变了什么、而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改变」,范围包括了所有事物间的媒介,包括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动力的起源或是被改变的事物。 所为因:即事物所追求的目的,例如“为了安置人和财产”就是房子的目的因。指事物存在或改变的原因,包括有目的的行动和活动。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或说是它之所以改变的原因。这也解释了现代所谓的心理动机,包括了意志、需求、动机、理性、非理性、伦理,所有动机都是创造行为的来源。 原因虽然有四种,但是“后三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合而为一”统称为形式因,与质料因相对应。 2. 简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学说 笛卡尔提倡“普遍怀疑”,表示“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只有我彻底不怀疑的事物才承认其为真。” 但是,当我们怀疑一切的时候,惟有思想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一方面当我否定所有的事物,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的存在时,我因为怀疑或思想,仍然是存在的;而另一方面如果我停止了思想,我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发现只有一种属性属于我,与我不可分,这就是思想。因此,“严格来说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由此我就认识到,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它并不需要任何地点以便存在,也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因此这个‘我’,亦即我赖以成为我的那个心灵,是与身体完全不同的,甚至比身体更容易认识,纵然身体并不存在,心灵也仍然不失其为心灵。”就是说,“我”是一个心灵实体,这个心灵实体的本质乃是“思想”。笛卡尔所说的“思想”范围很广,它包括一切意识活动,诸如怀疑、领会、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想象、感觉等等。

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从泰勒斯到德里达 近段时间来,一直在读西方哲学史和设计史方面的书,主要是北大版《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从叔本华到德里达)还有《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哲学》等,此外还粗略的读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个别著作。本来想打算读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再整理心得,但最近感到不吐不快。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出来后,再和其他人的论述相对照,这样也许更有利于研究西方哲学。 一、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家人数不少,光《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上提到的就有14位,其中许多人在哲学史上都非常有名,前苏格拉底西方哲学可谓绚烂多彩、哲人辈出。这一时期是哲学的萌芽期,也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哲学家探究的主题大都是世界的起源(本原),运动、相对等问题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 由于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人类单独面对世界时充满了困惑,许多呈现出来的现实景象是那么的神秘,特别是人对自身是如何的存在还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哲人从泰勒斯开始,不断地寻求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和人本身。在缺乏现代工具和祖先成熟经验的前提下,泰勒斯等人只能从经验中的世界及其呈现出来的现象本身开始,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哲学家们得出世界起源于水、火、气、原子、一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科学成分不多,但在当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是自然哲学(物理学)的开始。 我觉得,看待这一时期的西方哲学,不能用科学、今天的眼光,而要返回到历史中,返回到前辈哲人面对的处境和困惑中,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哲学上开拓者研究的意义。他们开创了一个西方认识论的传统,这个传统和中国认识问题的传统不一样,他们面对困惑和不解的世界时,采取了一种穷根究底的认识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哲人都在寻求最终认识世界,即得到智慧,按今天的说法,他们是不可能彻底弄清世界是什么,不可能得到最终的智慧,哲学家能做的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以有涯的生命寻求无涯的知识。中国人在面对世界时,虽然孔子提出要格物,但格物不是教人了解、求索世界的本原,老子、庄子更主张面对神秘世界时要大智若愚,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智慧,中国人的这种智慧可能更适合与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生命,更适合于慰籍面对神秘世界和死亡时心灵不安的人类。 二、苏格拉底徒孙三人的哲学 苏格拉底徒孙三人是西方哲学史上师徒传承的典范,熟读哲学史的人都知道,自此以后,许多西方哲学界的大哲学家都有一个同样是大哲学家的老师或师公,如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尔克塞徒孙三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起转折作用的人物,他之前的哲学家大都在探讨世界的本原而忽视人类世界的美德、正义等问题,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学家的关注重点从自然转到了人类世界本身的问题。苏格拉底的死亡震撼了柏拉图,我相信也震撼了很多后来热爱哲学、自由、民主的人,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写过一篇文章,主要观点是苏格拉底是雅典的一只牛虻,他的存在让雅典充满活力,当雅典人杀死他后也预示了雅典日后的衰落。今天再读苏格拉底,发现他身上有一切哲学家的特点:思维活跃、爱把自己的思

西方哲学智慧思考题

简答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探讨事物运动原因而提出来的,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 理由就是运动的四种原因: (1)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存在?因为他们由不变的质料构成,这一理由即质料因。(2)事 物为什么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运动?因为他们各有特定的形式,表述本质的定义即形式因。(3)事物为什么开始或停止运动?因为他们受到推动或作用,推动者或作用者即动力因。(4)事物为什么要运动?因为他们都朝向各自的目的,解释朝向目标的理由即目的因。 亚里斯多德概括终结了以往哲学家们关于原因,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 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他认为以往哲学对于自然的探索主要是为了认 识事物的“原因”。所谓“原因”(aitia)不是我们所说的因果关系中的原因,而是指一切事物存在和 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亚里士多德先是将以往关于“原因”的理论归结为四种原因(四因说), 然后将这四种原因又归结为形式与质料这两种原因,最后通过潜能与现实这一对概念来说明事物 的运动、变化和生成。 首先,“质料因”即“事物所由产生的,并在事物内部始终存在着的那东西”。正因为质料在事物的 存在和生成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所以它是“载体”的首要含义 其次,“动力因”即“那个使被动者运动的事物,引起变化者变化的事物”。一般来说,内形式总要 通过外形状表现出来,所以,形态也是事物根本的原因。 再次,“形式因”即事物的“原型亦即表达出本质的定义”。指让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有动静,离开了动因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生成。 最后,“目的因”即事物“最善的终结"。任何事物的存在和成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有目标或目的。无论自然物还是技术物,都追求“好”的结果(agathon) 后三者常常可以合而为一,因为形式和目的是统一的,而运动变化的根源又和这两者是同种的”。因为所是的那个东西和所为的那个东西是同一个东西,而运动的最初本原又和这两者同类。 2.简述笛卡尔关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 (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完全自明的。 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怎么也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而怀疑 活动是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既然我在怀疑、思想是无可怀疑的,那么作 为怀疑主体的“我”的存在也就是确定可靠的了。于是,也就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 笛卡尔把“我思故我在”看作是绝对可靠、牢不可破的真理,甚至认为连怀疑派的任何最狂妄的假 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于是他把“这条真理” 当作整个哲学的基石。) “我思故我在”是通过普遍的怀疑而最终确定的唯一不证自明无可置疑的第一原理,笛卡尔由此确 立了理性的地位。当我们怀疑一切的时候,唯有思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因为在怀疑“我在怀疑”时就证实了我在怀疑的真实性。而怀疑也是种思想。显然,我在怀疑,我在思想,必然有一个在 怀疑在思想的“我”存在。因为说某个东西在思维着,而它在思维时却又不存在,这是自相矛盾的。换言之,怀疑必然有一个怀疑者在怀疑,思维必然有一个思维者在思维。笛卡儿将此作为形而上 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 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怀疑来确定“我”的存在,但是这也表明“我”的存在是不完满的。因为怀疑除了 确定“我在”之外不可能确定别的什么,而认识显然比怀疑具有更大的完满性。由此可见,“我”是

2016超星尔雅西方哲学智慧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作业 1.1智慧的痛苦(一)已完成 1 在西方,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以下哪个属性? A普遍性 B、必然性 C独立性 D科学性我的答案:C 2 在西方哲学史中,古代哲学即古希腊哲学。我的答案:√ 3 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古典哲学不包括以下哪位哲学家的思想? A 柏拉图 B、卢梭 C苏格拉底 D哈贝马斯我的答案:A 4 哲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大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A —千多年 B、两千多年 C三千多年 D四千多年我的答案:B 5 哲学是一门具有普遍性而不具有必然性的学科。 我的答案:× 6 《西方哲学十五讲》的作者是谁? A、张志伟 B、张汝伦 C邓晓芒 D甘阳 我的答案:A 7 黑格尔是哪个国家的? A德国 B、英国 _ C法国 l_D英国我的答案:A 8 哲学是什么至今为止仍未有统一的定论。我的答案:√ 9

哲学不具备一门科学知识应该具备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我的答案:√ 10 公元2世纪到公元16世纪被称为 A、古希腊哲学 B、中古哲学 C近代哲学 D现代哲学 我的答案:B 11 西方哲学分期中,古希腊哲学的时间是 A、公元六世纪以前 B、公元前六世纪以前 C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 D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十世纪 我的答案:C 12 “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答 我的答案:× 13 在本课程中,西方哲学史被划分为四个阶段我的答案:√ 14 以下关于哲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没有统一的标准 B、哲学为我们确立了价值取向 C哲学和自然科学存在界限 D哲学是一门科学 我的答案:D 15 科学知识并不是中性的。我的答案:√ 16 科学知识和技术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我的答案:√ 17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价值取向。我的答案:×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 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 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 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 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 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 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 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 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 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 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 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 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 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

西方哲学智慧课后思考题

1.简述笛卡尔关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 (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完全自明的。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怎么也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而怀疑活动是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 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既然我在怀疑、思想是无可怀疑的,那么作为怀疑主 体的“我”的存在也就是确定可靠的了。于是,也就得出“我思故我在”这 个命题。 笛卡尔把“我思故我在”看作是绝对可靠、牢不可破的真理,甚至认为连怀疑派的任何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于是他把“这条真理” 当作整个哲学的基石。) “我思故我在”是通过普遍的怀疑而最终确定的唯一不证自明无可置疑的第 一原理,笛卡尔由此确立了理性的地位。当我们怀疑一切的时候,唯有思维 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因为在怀疑“我在怀疑”时就证实了我在怀疑的真实性。而怀疑也是种思想。显然,我在怀疑,我在思想,必然有一个在怀疑在思想 的“我”存在。因为说某个东西在思维着,而它在思维时却又不存在,这是 自相矛盾的。换言之,怀疑必然有一个怀疑者在怀疑,思维必然有一个思维 者在思维。笛卡儿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 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怀疑来确定“我”的存在,但是这也表明“我”的存在是 不完满的。因为怀疑除了确定“我在”之外不可能确定别的什么,而认识显 然比怀疑具有更大的完满性。由此可见,“我”是一个不完满的、有缺陷的 实体。笛卡儿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儿认为,我们都具有 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 此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必定存在。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儿 再次证明,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即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 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教师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学习心得

教师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学习心 得 学习西方哲学史也差不多将近一个学期了,通过西方哲学史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方面,还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使得自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真正的兴趣,特别是使自己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如果说在这门课开课之前有人问我对哲学看法的话,我或许会说出几句比较拗口生涩难懂的话,来显示哲学的神秘莫测,那么现在我绝不会那么做。老师也曾经在课堂上批评过,某些同学总是喜欢用一些生涩难懂的哲学话语来表现自己的博闻强识。现在我知道这也显然不是一个真正热爱哲学的人的行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我们学习哲学,读哲学书籍,不是为了获取在别人面前炫耀的资本,而应该是出自对哲学的热爱,对未知难以遏制的渴望及对美好生活的幸福追求。 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我们从踏入校园的第一

步起,老师就告诉我们就业是多么的艰难,让我们这些原本不谙世事的少年不由得恐惧不已。现今的大学生也似乎成了一种目的性很明确的机器,按照一种标准化的程序被生产出来。大学的教育,也完全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目的性十分明确的训练,以致于许多人连静下心来读本书都做不到。正如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开讲辞”中讲的“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他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我们总是忙于诸如社团、考证等等人外部现实中的事情,往往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我以前对于这个问题也是十分的迷茫,不过我在老师的课堂上找到了答案:现实世界的目的性,但哲学是自由的,以自身为目的,不要让哲学背负太多,给自由留下一定空间让自己不好的现实得到改善。现实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我们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的个体,完全有能力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梭罗在其著作《瓦尔登湖》中写到:除了你自己的路,条条都是命运安排之路。所以,努力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道路的吧! 学习这门课一方面使得我对西方哲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使得对于我的大

西方哲学智慧课后题附答案

1、以下关于哲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D.哲学是一门科学 2、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留下来的哲学家是 (3.00分) C.泰勒斯 3、西方哲学的始祖是: (3.00分) C.泰勒斯 4、科学知识的研究对象一般具有以下哪种特性? (3.00分) D.现实性 5、科学知识的对象具有: (3.00分) A.现实性 6、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家们的理想是? (3.00分) D.使哲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基础 7、在《圣经》中,耶和华不允许亚当和夏娃吃哪棵树上的果实? (3.00分) C.智慧树 8、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3.00分) C.水 9、公元2世纪到公元16世纪被称为 (3.00分) B.中古哲学 10、以下关于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3.00分) B.关注的是超自然世界 11、哲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大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3.00分) B.两千多年 12、哲学和科学的共性是什么? (3.00分) A.都讲究理性

13、“哲学不是用来烤面包”是谁说的? (3.00分) A.威廉·詹姆斯 14、知识与智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3.00分) C.思考对象的不同 15、哲学的证明依靠以下哪种方式 (3.00分) C.逻辑 16、西方哲学史分为几个时期? (3.00分) B.4个 17、科学知识的对象往往具有以下哪种特性 (3.00分) A.现实性 18、西方哲学分期中,古希腊哲学的时间是 (3.00分) C.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 19、黑格尔是哪个国家的? (3.00分) A.德国 20、以下属于对哲学错误的看法的是? (3.00分) D.哲学是一门科学 1、斯菲斯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3.00分) A.赫拉克利特 2、“哲学是城邦的女儿” (3.00分) A.允许 3、哲学和科学的共性是什么? (3.00分) A.都讲究理性 4、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是 (3.00分) B.存在

2016年12月尔雅《西方哲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苏格拉底的对话中,他总是不断地在追问一个事物的本质规定是什么,而他的对手经常用什么来做回答?(1.0分)1.0 分 A、不知道 B、抽象概念 C、具体事物 D、模糊定义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经验论的基本原则是()提出的。(1.0分)1.0 分 A、培根 B、笛卡尔 C、霍布斯 D、康德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质料公式是谁提出的?(1.0分)0.0 分 A、康德 B、洛克 C、哥白尼 D、卢梭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B 4“心物两面论”是谁的观点?(1.0分)0.0 分 A、黑格尔 B、休谟 C、斯宾诺莎 D、笛卡尔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5以下选项中,具有独立性且必然发生作用的是?(1.0分)1.0 分 A、道德律令 B、自由 C、自然法则 D、国家法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本体论是研究()。(1.0分)1.0 分 A、本体 B、精神 C、意念 D、存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亚里士多德概括的十个范畴不包括:(1.0分)1.0 分 A、时间 B、地点 C、状态 D、情绪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把真理分为理论上的真理和事实上的真理是人物是谁?(1.0分)1.0 分 A、莱布尼茨 B、洛克 C、霍布斯 D、贝克莱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俄狄浦斯王》是谁的作品(1.0分)1.0 分 A、列夫托尔斯泰 B、罗素 C、弗洛伊德 D、索福克勒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0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之前,曾信奉()。(1.0分)1.0 分 A、犹太教 B、琐罗亚斯德教 C、摩尔门教 D、摩尼教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先验和超验这对概念是谁提出的?(1.0分)1.0 分 A、康德 B、洛克 C、哥白尼 D、卢梭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2概率论的创始人是谁?(1.0分)0.0 分 A、笛卡尔 B、牛顿 C、高斯 D、巴斯卡尔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13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谓的感性确定性是什么方式?(1.0分)1.0 分 A、从一般到个别 B、从一般到一般 C、从个别到一般 D、从个别到个别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是单纯经验的判断不带有任何普遍性和必然性。(1.0分)0.0 分 A、分析判断 B、先天综合判断 C、直觉判断 D、后天综合判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15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哲学属于以下哪种人?(1.0分)0.0 分 A、自由人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

№.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 【译文】赫拉克利特虽然是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然而却属于一种特殊的神秘主义。他认为火是根本的实质;万物都象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一切死的就是不死的,一切不死的是有死的: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世界是统一的,但它是一种由对立面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一切产生于一,而一产生于一切”;然而多所具有的实在性远不如一,一就是神。 【本人评注】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以弗所一个贵族家庭,相传生性犹豫,被称为“哭的哲学人”。他的文章只留下片段,爱用隐喻、悖论,

尔雅西方哲学智慧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尔雅西方哲学智慧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 选择题(60 分) 1、莱布尼茨的哲学学说又称为:(C) (2.00 分) A.光照说 B.自因说C.单子论 2、斯宾诺莎研究哲学从什么开始?(C) (2.00 分) A.被造物 B.心灵C.神 D.人 3、谁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B) (2.00 分) A.泰勒斯 B.赫拉克 利特 C.毕达哥拉斯 D.巴门尼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0 分) A.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者 和开创者 B.笛卡尔是近代经验论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C.笛卡尔的二元论孤立、静止、片面,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0 分) A.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B.公元 2 世纪到公元 16 世纪叫做古代哲学 C.20 世纪叫做近代哲学 6、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实体即什么?(B) (2.00 分) A.自因 B.主 体 C.他物 D.理念 7、人之所以逃避自由是为了:(C) (2.00 分) A.追求个性 B.逃避责 任 C.逃避死亡 8、不属于巴门尼德在哲学上的贡献的是?(D) (2.00 分) A.思维与存 在的同一性 B.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 C.在哲学中开始了推理论证 D.运用象征 和比喻论证哲学问题 正确答案:D、运用象征和比喻论证哲学问题 9、不属于康德对“空间与时间”的认识的是?(C) (2.00 分) A.感知 事物的先决条件 B.先天直观形式 C.概念 D.不是感知的结果 10、下列不属于 17、18 世纪社会政治思想核心概念的是:(C) (2.00 分) A.社会契约 B.自然状态 C.民主法治 正确答案:C、民主法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