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中声腔运用的教学探索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讨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讨民族声乐是中国民族遗产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独特的表现方式、独特的唱法和独特的音乐传统,形成了多个流派和艺术风格。
因此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极其重要,成为研究者长期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从唱法、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唱法1. 声音发出的位置民族声乐的音色与西洋音乐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源于发声的位置的不同。
在民族声乐中,发声的位置在喉头后部或喉头正下方,而不是在喉头上方或口腔内。
因此,民族声乐的音色更加深邃、浑厚。
2. 舌头的位置在民族声乐中,舌头的位置也很重要。
在演唱时,舌头要紧贴上颚,这样可以让喉咙更加放松,形成更加自然、流畅的歌声。
此外,在歌唱高音时,还可以将舌头顶部微微向下压,以协助喉部发出更高的音。
3. 音高的掌握在民族声乐中,音高的掌握也非常重要。
在演唱时,要注意准确掌握每个音符的音高,避免出现偏差。
同时,在演唱高音时,一定要注意高音的清晰度和稳定性,避免出现漂移或支撑不够的情况。
二、技巧在民族声乐中,声音的掌握非常重要。
为了保持稳定的音质和准确的音调,演唱者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如呼吸的掌握、共鸣的把握、音调的调整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声音的发出方式,如吐字的准确程度、气息的使用、声音的结尾等。
2. 篇章的处理技巧在演唱民族声乐时,还需要掌握篇章的处理技巧。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节奏和流派,表达方式也不同。
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意思,演唱者需要了解歌曲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掌握歌曲的变化和跌宕起伏。
同时,在演唱时还需要注意合理地分配声音,让歌曲更加丰富和生动。
3. 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在演唱民族声乐时,肢体语言也是很重要的。
演唱者需要掌握舞蹈动作、手势、面部表情等技巧,以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意思。
同时,还需要注意使用肢体语言的节奏和力度,以及表情和肢体的协调性,让演唱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总之,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
演唱者除了掌握基本的唱法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针对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风格进行调整和运用,达到更加自然、流畅和温情的演唱效果。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戏曲唱腔的技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歌唱技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唱腔对于戏曲表演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戏曲唱腔的特点、教学方法、技巧应用等方面来探讨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
一、戏曲唱腔的特点1. 流畅的旋律:戏曲唱腔旋律流畅,节奏明确,具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力。
戏曲唱腔曲调多变,适用范围广,能够表达不同情感和心理状态。
2. 默契的配合:戏曲唱腔与表演形式紧密结合,歌唱和表演需要有默契的配合。
在表演时,演员需要根据唱腔的节奏和情感变化,通过动作、眼神、表情等来准确地表现角色的情感内心世界。
3. 丰富多彩的唱腔:戏曲唱腔有很多种,如宫调、商调、角调、徽调等。
不同调式的唱腔特点不同,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的技巧来进行演唱。
二、戏曲唱腔的教学方法1. 熟悉唱腔歌词和旋律:首先,教师需要教给学生唱腔的基本歌词和旋律。
学生需要练习和熟悉唱腔的旋律和歌词。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教授唱腔的特点和表现技巧。
2. 练习唱腔技巧:唱腔技巧的练习是戏曲唱腔教学的关键。
通过练习基本的发声、气息、共鸣、音准等技巧,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唱腔的技巧方法。
3. 学习唱腔表演技巧: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表现唱腔的技巧。
在表演中,他们可以通过动作、眼神、表情等手段来深入地表现唱腔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1. 声音的抑扬顿挫:戏曲唱腔的旋律流畅,需要学生掌握加强音、弱化音、颤音等技巧,使唱腔更富有表现力。
2. 音量过渡:戏曲唱腔的表现需要渐进式的音量过渡,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调节音量。
3. 连音和滑音:戏曲唱腔的特点之一是很多乐段都需要掌握连音和滑音的技巧。
学生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够掌握这些技巧。
4. 笑、哭、泣等情感表达:戏曲唱腔需要表现不同的情感,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表现笑、哭、泣等情感。
总之,戏曲唱腔是民族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来掌握唱腔的技巧。
高等音乐教育民族唱法中的声腔运用

高等音乐教育民族唱法中的声腔运用高等音乐教育是为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而设立的教育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除了学习音乐理论、乐理、和声等科目外,对于声乐方面的培养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声乐的学习中,民族唱法便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在高等音乐教育中,我们应当重视并灵活运用民族唱法中的声腔技巧。
民族唱法是指以民间流传的传统曲调和唱法为基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种唱法。
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和研究民族唱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
在高等音乐教育中,学习民族唱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声腔技巧,拓展自己的音乐视野,并为后续的音乐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声腔在民族唱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声腔通过运用不同的音色、音域、音量和语气等元素,赋予歌曲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通过灵活运用声腔技巧,歌手可以将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准确地传达给听众,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在高等音乐教育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声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音乐演绎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想灵活运用声腔技巧,首先需要对不同的声腔有充分的了解。
不同的民族唱法中,有着独特的声腔元素和表现方式。
比如说,在蒙古族民族唱法中,常常使用喉音和颤音来表现草原的广阔和激情;而在藏族民族唱法中,则常常使用连唱和边唱等特殊的技巧来表达自然景物和情感。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各种民族唱法,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声腔技巧。
其次,要想在演唱中灵活运用声腔技巧,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
通过反复的练习,不断地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声腔元素,我们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声腔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音乐演唱中。
在高等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曲目和演唱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声腔技巧。
最后,学习和运用民族唱法中的声腔技巧需要注重培养音乐表达能力。
声腔技巧只是达到音乐表达目的的手段,而真正的音乐表达能力是建立在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基础上的。
在高等音乐教育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表达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讨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讨民族声乐是指以特定民族的语言和乐曲为基础,融合该民族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的唱法和表达方式。
不同民族的声乐表达都有各自独特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我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及技巧的探讨。
要理解和掌握特定民族的音乐元素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
不同民族的音乐有着不同的基调、音阶和音色特点,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去掌握并理解这些特点。
比如说,蒙古族的民族声乐通常使用喉音和共鸣共鸣发声的方式,所以要学会使用深喉音和共鸣发声的技巧。
要注重发音和咬字的准确性。
民族声乐演唱通常要求歌者清晰的发音和准确的咬字,以使歌词和乐曲的内涵更好地传达给听众。
所以在演唱时要注意每个音节和字音的发音准确性,尽量使得每个字都能被听众清晰地听到。
还要注重语气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民族声乐是表达特定民族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演唱时要注重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要学会通过音调、音量和音色的变化,准确地表达歌词中所含有的情感。
可以通过变化语调的高低、增减音量和使用不同的音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使得演唱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在演唱民族声乐时还要注意声音的发挥和呼吸的掌握。
民族声乐通常需要用到较为高亢的音调,所以要学会通过正确的发声技巧,使声音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演唱时要注意合理的呼吸和控制,以保证音质的稳定和持久。
可以通过练习深呼吸和掌握气息的运用来提高呼吸能力和演唱的质量。
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声乐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不同民族的声乐有着多样性和独特性,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民族的声乐技巧和表达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可以参考其他民族声乐演唱家的演唱录音和视频,学习他们的发声技巧和音乐表达方式,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艺术探索,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对特定民族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掌握,准确的发音和咬字,情感的表达和声音的发挥,以及借鉴其他民族声乐的技巧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演唱民族声乐,传递出特定民族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研讨

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研讨戏曲表演技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技艺,在中国文化中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而民族声乐演唱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运用戏曲表演技巧来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拓宽音乐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以及舞台表演等方面,探讨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演唱技巧方面的应用1.唱腔技巧:戏曲唱腔技巧讲究“定式、变化、起伏、流畅”,其音乐特色在于强调音高和音调的变化,运用音程突出声音表现力,以反映角色心情和情感。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可以通过学习戏曲唱腔技巧,活用它的优点,强调音高、音调变化和情感表达等,以提升演唱效果。
2.节奏掌握:戏曲表演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把握,讲究演员在舞台上的动静配合、声音节奏调式等,使观众在听觉上得心应手,对角色线索理解得更加深刻。
在声乐演唱中,特别是在民族融合的演唱形式下,也需要运用戏曲的这些表演方式,让演唱更加流畅有韵律感和感染力。
3.音乐技巧:戏曲表演涉及音乐方面的成分较多,如旋律、节奏、表情等,每一种技巧都对角色表演和情感表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也需要音乐技巧方面的培养和发挥,以使演唱更加音乐化和娱乐化。
二、情感表达方面的应用1.情感表达:戏曲表演是民族文化中情感表达最为直接和真实的体现之一。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必须要有相应情感的投入和表现,这样才能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同。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就是情感表达的呈现和传递,演唱者必须要通过语言、音乐等方式表达出自己所要传递的情感,使观众得到共鸣。
2.情感刻画:戏曲表演中情感刻画非常细致入微,演员能够将角色的某些情感或心情通过种种表现手法进行刻画,使观众更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民族声乐演唱也需要这样的情感刻画过程,例如在演唱悲伤或快乐的歌曲时,演唱者需要通过音乐和语言表达,将自己的情感带入演唱中,从而达到更深刻、更真实的情感表达效果。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摘要】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独特的技巧应用丰富了声乐教学的内容。
通过唱腔技巧在传统戏曲音乐中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戏曲音乐的表现方式。
技巧练习对于学生声乐表现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不断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戏曲唱腔的艺术特点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表达方式,增强其表演的感染力。
唱腔表达力的提升和戏曲唱腔的韵律感对声乐技巧的培养是民族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戏曲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探索戏曲唱腔技巧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戏曲唱腔、技巧应用、传统音乐、声乐表现、艺术特点、表达力、韵律感、技巧培养、声乐教学、价值、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传承,更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唱腔包含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可以使学生在声乐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彩,提升其音乐表达能力。
戏曲唱腔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如抑扬顿挫、腔调变化等,这些特点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其声音更加具有戏剧性和表现力。
戏曲唱腔的韵律感对声乐技巧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和练习戏曲唱腔的韵律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和音准,提高其声乐技巧和表现能力。
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对学生声乐技巧的培养、表现力的提升以及音乐艺术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唱腔技巧在传统戏曲音乐中的应用传统戏曲音乐中的唱腔技巧是表现戏曲角色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唱腔来传达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故事情节,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
而唱腔技巧的运用则可以让演员更好地表现角色,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戏曲唱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巧要求。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技巧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表演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戏曲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角度进行探讨。
戏曲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演唱之声乐部分的称谓,是由剧种、地方演出风格、表演出身、身份地位和个人才艺的流变共同形成的。
它是中国古典声乐和戏曲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演唱技巧独特、表达手法传神等特点。
戏曲唱腔的技巧包括音韵、节奏、表情、唱腔特色等多个方面。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这些技巧对学生的声乐表现和情感传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戏曲唱腔的音韵技巧对于民族声乐教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音韵是声乐表现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包括发声、音准、气息控制等方面。
在戏曲唱腔中,音韵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歌手能够准确地把握各种音调的变化和转换,掌握各种发声技巧,以及灵活运用气息控制等。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借鉴戏曲唱腔的音韵技巧,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发声,丰富声音表现的层次和变化。
戏曲唱腔的节奏技巧也对民族声乐教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节奏是声乐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曲调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影响到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戏曲唱腔中,音乐节奏的变化非常丰富,既有快板激昂的节奏,也有慢板婉转的节奏,还有各种脉动和抑扬顿挫的变化。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戏曲唱腔中的节奏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歌曲的动感节奏和鲜明韵律,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戏曲唱腔的唱腔特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唱腔特色是戏曲唱腔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包括各种特殊的音调变化、声音特色、音韵韵味等方面。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戏曲唱腔中的各种唱腔特色,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歌曲的音乐特色和韵味,塑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表演风格。
戏曲唱腔的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
戏曲唱腔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音韵特点已经成为我们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戏曲艺术并推广戏曲古典文化,需要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加以应用和理解。
本文将从戏曲唱腔中的技巧手法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进行探讨。
一、戏曲唱腔的技巧手法1、准确明确的音韵变化戏曲唱腔的音韵变化非常明显,从音调到语调,从节奏到音量都需要注意,此处我们以京剧音乐为例。
在唱腔中,常常出现无常调变调,晋升式上升调,大四度下降调等技巧,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非常规的音乐转换。
在呈现不同人物和不同情节时,戏曲唱腔要求歌唱者有非常准确的把握和明确的表达能力。
2、吐词清晰、准确的语音形态唱腔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演唱中,舞台效果和身体语言,会给您带来很多帮助。
但是,在声音与语言表达方面,也需要有良好的表现力。
正确而清晰的发音可以帮助歌唱者传达给观众更精确明确的信息。
此外,正确的发音也可以让观众更加轻松的理解唱腔所传达的情感和表达。
3、流畅、优雅、准确的演唱技巧戏曲唱腔需要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情感和场景。
连贯的唱腔转换和优雅的表演技巧可以帮助歌唱者更好地长时间表演。
演唱技巧还包括呼吸控制和身体动作处理等方面。
1、把握音乐语言的特点戏曲唱腔的音乐语言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音乐表现方式。
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加强学生对音韵变化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通过练习唱腔,掌握唱腔的呈现技巧和实现手法,以便更好地传达剧本的情感和情节。
2、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唱腔有相当高的技术难度,因为唱腔语言的表现方式非常丰富。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具体的唱腔技巧培训和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唱腔技巧和要领。
这对学生的表演质量和专注力都有很大帮助。
3、结合身体动作来呈现唱腔唱腔除了需要良好的表现技巧以外,还需要表演者有优雅的姿势和身体动作。
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做好身体的训练,帮助他们掌握唱腔与动作的配合技巧,让表演不仅具有音乐唱腔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是一种身体动态的表演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 唱每一 乐 句 的最后 一个 音 时 , 在 就用 叹气 的感觉 将 这个 音 “ ” 唱 ) 叹 ( 出去 , 以期 在乐 句 唱完 时 , 气也 用 完 , 胸部 也放 松 下 来 , 复 到 最 开 始 “ 叹 一 口气 ” 感 恢 先 的 觉, 接着 又很 兴奋 、 情 地 唱 下 一 句 , 时气 又 是 很 自 深 这 然 而舒服 地 吸进 去 了 。用 呼气 来解决 吸 气是最 巧妙 的
情, 每首歌 曲的中心思想都是 由每一乐句的意思相联 结 组成 的 , 思想 连 贯 了才 能 使 行 腔 流 畅。 因此 行 腔 时
要 以乐 句 为单位 , 每一 句都 一 气 呵成将 它 唱完 , 如果 只
是 一拍 一拍 地 唱 , 唱腔 会变 成 一顿 一顿 的 , 既缺 乏美 感 又不 能深刻 地 表达 歌 曲 的感情 。
法 , 教学 中不 断地 总 结 、 索 和 研 究 , 力推 动 民族 在 探 大 声 乐 向个 性化 和多元 化 的可 持续 性发 展 。
一
通畅 , 声音容易做到整体共鸣。到了高音区, 只要感觉
更兴 奋些 便 能 唱好 。 3 怎样 呼气 。呼 吸 , 呼 后 吸 , . 先 主动 是 呼 , 动 是 被 吸, 只有 呼 得 彻 底 , 能 吸 得 舒 服 。较 好 的解 决 办 法 才
21 0 2年 6月
湖北第二 师范学院学报
J un lo b i ies yo d c t n o r a fHu e Unv ri fE u ai t o
J n 2 1 u .02
V0 . 9 N . 12 o 6
第2 9卷第 6期
民 族 唱 法 中 声 腔 运 用 的 教 学 探 索
办法 。
、
气 息支持 是 获得 美妙 声腔 的基础
1丹 田之气 。在 声 乐 教 学 中 , 师经 常 强 调学 生 . 教 要 加强 气息 的练 习 , 导 学 生 很 多 练 气 的窍 门。 获得 指 美 好 的声音 靠 的是 气 息 的支 持 , 调 “ ” “ ” 协 声 与 气 的平
吐字美 、 质美 和行 腔 美来 诠 释 的 。依 字 行腔 、 正腔 音 字 圆就是 要 “ 出字 真 、 行腔 圆 、 归韵 清 、 音 准 ” 实践 证 收 。 明, 在演 唱 中采 用 以下 行腔 的方法 可 使 歌声更具 韵 味 。
1 一气 呵 成 。行 腔 的 目 的是 表 达 歌 曲 的思 想 感 .
杨春 林
( 西 师范 学院 音 乐舞 蹈 学院 , 宁 5 0 2 ) 广 南 303
摘 要: 民族 唱法 中声腔的巧妙 运用是至 关重要 的, 高校 声乐教 师要在教 学中不断地摸 索和创 造 , 美妙 的 声音 必须依 靠
气息 支持 、 畅 的 共 鸣 通 道 、 字 行 腔 的 方 法 去 获 得 。 流 依
是 吸进 去 的 , 不 能 是 抽 进 去 的 , 是 自然地 流 进 去 、 更 它
声 乐 技能 技巧 的统称 , 含 了声 音 、 言 、 腔等 ; 义 包 语 行 狭
者 , 指“ 音” “ 声 ” 专 声 即 歌 。歌 唱 中 的 “ 腔 ” 在 正 声 是
放 进去 。在 教 学 中常 常发 现 , 学生 为 了唱好 长句 , 把气 吸得太 满 , 于是 出现憋 气 、 声带 发 硬 、 头上 提 的现象 , 喉 影 响 了歌 唱 的发挥 。具 体 改 进 方 法 为 : 吸气 时 上身 完 全 放松 , 部绝 不 高挺 , 腹部 和后 腰很 舒 服地往 外松 胸 上 开 , 即胸 部也 有舒 张 感 , 内空 间增大 使得气 很 自然 随 体 地 放进 去 。这样 的吸气 既 松弛 又适 度 , 吸后人 很兴 奋 , 胸很 宽 敞 , 压 迫感 。 以这 种 吸气 的感 觉来 歌唱 , 息 无 气
4 行 腔韵 味 。行 腔 韵 味 是 歌 唱 的情 感表 达 , 歌 . 是 唱艺 术创 造 的核心 , 是 歌 唱者 在 运 用 民族 语 言 咬 字 它
发闷出不来 , 对声带造成损伤。要形成共鸣 , 教师指导 学 生必须 在 口形 、 声音 位 置等 方 面进行 调 整 。
1 口腔 机能 的调 整 。喉 咙 的 打开 、 . 软腭 的适 当拱 起 , 头 的稳 定 和各 共 鸣 腔体 的 混 合 运 用 都是 必 须做 喉 到 的 。 民族 唱法 的 口形 要 像 说 话 一 样 自然 , 比说 话 但 略 张大 些 , 强调笑 肌 、 角微 笑地 提起 , 关 咬肌 松开 , 嘴 牙 上 牙床 有 向上擎 起 的 感 觉 。 口腔 、 腔保 持一 定 的开 咽 度, 能起 到 上通头 腔共 鸣 , 连胸 腔共 鸣 的作用 。 下
肌 向下 向 后 坐 的 劲 不 要 太 大 , 息 向上 向 外 输 送 的 气
如果层 次对 比差别 不 大 , 听众 就 体会 不 到你 所 表 达 什
么样 的思想 意境 。所 以行 腔 时 的抑 扬 顿挫一 定要 给 予 极 大 的夸 张 , 能 收到 预期 的歌 唱效果 。 方
3 拖腔 流 畅 。拖腔 指 的是 一字 多 音 的唱腔 。歌 曲 . 中并不 是 每个 音符 都 有 字 的 , 有一 个 字 要 占用 二 至 常
力、 有力 地支 持歌 声 。下 丹 田就 是 解 剖 学 上 横 隔膜 的
位置, 横隔膜有弹力有韧性地运动 , 是掌握歌唱深呼吸 的重 要手 段 ; 中丹 田就是胸 部 , 胸腔 的扩大 与横 隔膜 运
动 配合 , 能得到 较 大 的气 量 ; 才 上丹 田是声 音高 位 置 的 放射 部位 , 息打 到上 丹 田要有 意 念去 引 导 , 到气 息 气 达
歌唱性旋律能轻松驾驭 , 也能使 声腔在通道里容易拉 长 , 唱 中 的声 腔 变得 更 自然 、 畅 、 歌 流 圆润 、 优美 。
5 “ 与“ 的平衡 。唐代段安节《 . 声” 气” 乐府杂录》
收稿 日期 :0 2—0 21 4—0 2
・
13 ・ 1
中说 :善 歌者 , “ 必先 调 其 气 , 氲 自脐 间 出 , 喉 乃 噫 氤 至 其词 , 即分 抗 坠之音 , 既得 其术 , 即可 致 遏 云 响 谷 之 妙 也 。 ¨ 对 呼 吸 的 方 法 和 气 息 的运 用 , 有 精 辟 的 论 ” 就
“ 口子 ” 小 一 点 , 中 一 点 , 样 声 音 才 能 轻 柔 、 要 集 这 集
中、 透亮 。 二 、 鸣是获 得 美妙声 腔 的关 键 共
民族 唱 法 的共 鸣 特 点 是 把 鼻 咽 腔 、 口咽 腔 、 咽 喉
腔 、 口腔 、 及 鼻腔、 头腔 ( ) 为主要共 鸣区, 窦 作 并得到 胸腔共鸣的支持 , 以获得 高位 、 靠前 、 明亮、 中的声 集 响 。充分 利 用共 鸣腔 体 的振 动 不 仅 能 扩 大 音 量 , 可 还
丹 田的配合 与支持 ; 这样 的气 息 才 能下 上 贯 通 形 成 合
4 软起声 的优势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动作 . 时 , 息 也 同时往 外送 , 气 开声 门与气 息振 动声带 同时 进
行 。软起 声 的 冲击 力 比“ 起声 ” 柔 和 , 出声 音较 激 要 发 平 稳 和舒 展 , 这一 点 常 常被 教 师 忽 略 。民族 唱 法 大 多 数 歌 曲都 用 软起声 , 的作 用 是 使声 乐作 品 中 的大量 它
关键词 : 民族 唱法 ; 声腔 ; 声腔运 用 ; 学探 索 教 中图分类号 : 1 J 1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34 2 1 ) 60 1-3 17 -4 X(0 2 0 -130
作 者 简 介 : 春 林 ( 9 1一) 女 ( 族 ) 广 西 南 宁 人 , 杨 17 , 壮 , 副教 授 , 士 , 究方 向为 声 乐 。 硕 研
衡是民族唱法的关键 。根据 中国传统 书籍记载 , 的 人 身体 上 有三个 丹 田。一个是 下 丹 田 , 脐 下一 点 , 在 一个 是 中丹 田, 在胸 的下 部 , 个 是 上 丹 田 , 眉 心 。正 确 一 在
的歌唱 呼 吸是 以下 丹 田为动 力 部位 , 得 到 中 、 两个 并 上
对“ ” 声 的解 释 有广 义和 狭 义 之 分 。广 义 者 , 声 音 和 指
支 持 的声 位才 是 扎 实 有 效 的。气 息 至下 而 上 的贯 通 , 使“ ” “ ” 声 与 气 平衡 , 能 达 到 声 音 通 畅 、 才 圆润饱 满 的
效果。
2 怎样 吸气 。正 确 的 吸气 应 该 是 松 弛 的 , 不 像 . 气
述 。发声和呼吸要做到平衡 , 平时训练要注意使吸气
和 呼气 肌 肉群 得 到 充 分 的 锻 炼 , 成 “ 件 反 射 ” 做 形 条 , 到一 想 唱 , 张 口 , 一 气息 就立 即准备 好 , 能控制 自如 , 并
气 多 声少 或气 少 声 多 都 不 行 。针 对 “ ” “ ” 衡 声 与 气 平 的 问题 , 教师 可指 导学 生采 取 以下 方法 来解 决 : 高音 唱
时 , 要 往下 拉 , 低 音 时 , 气 要 略 提 ; 音 强 气 要 气 唱 则 声 沉、 要匀 , 音弱气 要稳 、 柔 。演 唱不 同风格 、 同情 声 要 不
2 抑扬 顿挫 。行 腔 讲 究 抑 扬 顿 挫 , 铺 直叙 就 没 . 平 有 表现 力 。歌 唱时 要 把 握 好 歌 词 意 思 的感 情 发展 、 节
以把声 音加 以美 化 , 细 腻 和 圆润 。切 忌 仅 靠 喉 咙肌 更 肉群来 调节 , 容易 把 声 音 卡 在 喉 咙 里 , 成 憋 气 、 音 造 声
三个音符 , 有的甚至更多。如《 红梅赞》 中的“ 字 占 开” 了九个音 , 当这个字唱出后 , 其余的八个音符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