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论文

合集下载

声乐美声与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的探讨

声乐美声与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的探讨

声乐美声与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的探讨
声乐美声与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过程。

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
有着丰富多样的唱法,如京剧的嗓音、蒙古族的嘶嘶声、藏族的颤音等。

而声乐美声则是
一种强调声音美感和技巧的唱法。

声乐美声注重发声技巧、气息控制和音色的塑造,而民
族唱法则更注重感情的表达和个性化的演唱。

声乐美声和民族唱法在很多方面有共通之处,可以相互借鉴、融合。

两者都对声音的
塑造和发声技巧有很高的要求。

声乐美声强调正确的呼吸和气息控制,以及准确的音准和
音色塑造;民族唱法则注重特有的嗓音处理和音域运用。

通过相互借鉴,可以使声乐美声
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兼具民族唱法的特点,更加丰富多样。

两者的演唱目的和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声乐美声强调技巧和声音美感的展示,而民族唱法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传递。

在演唱过程中,可以通过技巧的运用和感情的
融入,使声乐美声更具民族音乐的魅力,让听众能够感受到文化的融合和情感的共鸣。

声乐美声和民族唱法的融合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声乐美声和民族唱法都有其独
特的特点和传统,如何将两者融合出平衡和和谐的效果需要考虑到两者的差异性和整体的
风格韵味。

合理地运用声乐美声和民族唱法的技巧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实践,需要对
两种唱法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由于声乐美声和民族唱法所需的技巧和音色塑造有一定
的难度,对于部分学习者来说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技能论文(精选5篇)

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技能论文(精选5篇)

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技能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技能论文【摘要】论述了民族声乐中应注意的几个技能:正确的呼吸,高位置,咬字吐词.歌曲风格的把握。

【关键词】正确的呼吸;高位置;咬字吐词;歌曲风格的把握【Abstract】Discussed race vocal music in should attention of a few technical ability:exactitude of breath, Gao position, the enunciation vomit a phrase.The confidence of the song style.【Key words】Exactitude of breath;Gao position;The enunciation vomit a phrase;The confidence of the song style在几年的教学积累和部分高校生的反馈以及一些高考生中发现,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正确的呼吸”、“高位置”、“咬字吐词”、“歌曲风格的把握”这几个技能犹为重要,如果忽视这些技能将直接影响学生声乐水平的发展。

在把它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思考,这些技能不仅有教法上的斟酌,也有声乐理论上的探讨。

1.正确的呼吸在高中的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气息的练习,特别是对于民歌嗓的学生,一味的追求好听的声音却忽视了正确的方法。

我经过几年的教学,认识到对于初学民歌的学生,不要把他们框到“我是唱民歌的”这样一个框框中,要让他们从基本的方法练起。

首先就是气息的练习。

歌唱的基础是气息,如果没有了气息,声音就会是空洞的、乏力的,歌唱中要求声音的穿透力、金属色彩都是与气息密切相关的,因此气息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正确的呼吸呢?采用什么样的呼吸方法,才能适应发声的要求。

第一,用鼻子吸气。

这种观点认为,鼻子是呼吸的必然通道,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民族唱法演绎的探析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民族唱法演绎的探析

一、《怀念战友》的创作情况《怀念战友》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1963年电影上映后,这首声乐作品也随之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作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至今仍影响广泛,成为经典。

(一)《怀念战友》的创作背景《怀念战友》这首歌曲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

雷振邦是中国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1955年到1980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代表作多达一百余首,包括《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董存瑞》《马兰花开》等40余部影片经典音乐作品。

2019年6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改词编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1962年,当雷振邦接到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创作歌曲的任务以后,他立刻赶赴新疆,为创作歌曲收集素材寻找灵感。

按照导演赵心水的设想,在剧本中班长牺牲以后就要有一首歌颂战友情的歌曲出现,来表达战士们失去战友的悲伤和缅怀之情。

为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拥有真实的情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雷振邦来到了喀喇昆仑山上高处的哨所进行采风,可刚到山上,雷振邦就听见了身后发出一声巨响,那是刚刚走过的山路发生了雪崩,如果雷振邦稍晚两分钟出发,就必然会葬身于雪崩之中。

可见,当时边防哨所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险恶,戍边战士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

在同边防战士们生活的那些日子里,雷振邦收集到了非常多的创作素材,了解到了非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悲壮的英雄事迹,深刻地感受着戍边战士们质朴热烈的爱国情怀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情感,这使雷振邦的内心世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就这样,在一个狂风大作的夜里,就在喀喇昆仑山上的这个哨所里,脑海中伴随着剧本里班长巍峨高大的冰雪雕像,雷振邦的创作灵感犹如泉涌,《怀念战友》的旋律和歌词在他的笔下奔泻而出。

当雷振邦谱写完最后一个音符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那一行行五线谱。

【论文】民族风格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论文】民族风格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关键字】论文民族风格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内容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也包括艺术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各民族的唱法在风格、演唱特点上也各有区别,民族声乐的内涵是很丰富的。

各少数民族结合本民族语言、民歌音调特点,形成了各有特点的发声方法(俗称用嗓方法)。

要保持和发展民族歌手的演唱风格,要求老师要根据歌手各自的嗓音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各人的具体条件去发展他们的个人演唱风格。

关键词:民族风格用嗓方法演唱风格云南省地处富饶美丽的边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2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民歌,被人们称为民歌的海洋,是一个汇集多民族文化元素的聚宝盆。

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民歌的多样性风格,使云南民歌百花园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这丰富的民族元素也为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创作与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基础。

云南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演唱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种:1.高亢明亮的真声唱法;2.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的假声唱法; 3.表现力强、感情丰富的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

与传统的民族唱法相比较,戏曲、曲艺、民歌都是以真假声演唱方法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一种演唱方法,现已成为中国主流民族声乐流派的代表。

而云南少数民族唱法,在不脱离本民族语言、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下面笔者着重把这26年来在教学实践与教研交流中所掌握的几种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方法一一介绍。

一、云南省红河北岸江内彝族“四大腔”(即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四腔白话)的演唱1.江内彝族因与汉族杂居,有些曲式结构受到汉族民歌的许多影响。

最有特点的用嗓方法就是真假声交替使用的技巧,要求歌者在演唱整首歌中,真假声转换要娴熟自如,不能让观众听到换声时出现的一点瑕疵,真假声的交替要天衣无缝。

彝族“四腔”演唱技巧在长期的传承中早就自成一种套曲模式,有特定的演唱技巧,歌词格式具体到哪一腔唱几个字都有明确的规定,演唱时用汉语演唱。

“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界定之我见

“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界定之我见

的概念 ,准确点来 说就是 “ 民族声乐 ”是包括 “民族 唱法 ”的。因 为,“ 民族声乐 ”指 的是音 乐形 式,而 “ 民族唱法 ”说 的就是音 乐的 唱法 。但 是他们之 间又通过 “民族 ”进 行连接 , 民族文化 会一 定程 度 上影 响 “ 民族声 乐” 以及 “民族 唱法 ”。所 以想 要准确 的分离 出
法 ”。四 是 通 俗 唱 法 。
这种 唱法是 当下 比较流行 的唱法 。它主要发展与学院之 间。因为 当时的学生想要 改变 当时 比较传统的音乐表现模式 ,所 以在学院 中就 流行起一种新 的音 乐形式,后来我们称之为 “ 学 院派 唱法 ”。因为 目 前的大学生在逐年增 多,而且大学生对于音乐这一 门艺术的追求并不 占少数,所 以 “ 学院派唱法 ”也渐渐发展起来 了。因为这种唱法 比较 流行,所以更受到大学生 的青睐,因此,这也逐渐促进 了 “ 学院派唱 法 ”的进一步发展,让更多的人们认识以及 了解到 “ 学院派 唱法 ”。 ( 四)民族 通俗 唱法 这 种 民族通 俗唱法是 比较好理解 的,它主 要是运用 民族的语 言 来演唱 出 目前 的流行歌 曲。虽然这一 种演 唱形 式也 引荐 了西方 国家 的唱法 ,但 是大 多数的表现 形式还是 我们本 国的唱法 。而且这种 通 俗 的唱 法特点也 有一部分是 比较贴合 传统 的唱法特点 的,所 以这 种
化 上 已经 不 会 出 现这 样 的 问题 。 ( 三 )流 行 的 “ 学院派唱法 ”
乐 ”与 “ 民族唱法 ”的概念首 先要从字面上来 了解 。 ( 一) “ 民族声乐”的概 念 “ 民族 ”一种 意义指 的是历史上形成 的 ,并且 是处于不 同社会 发展阶段 下的各种 人的共 同体 。另一种 意义指 的是比较简单 的 中华 民族 ,它包括 民族 文化和 民族精 神 。所 以我们这 里的 “ 民族 声乐 ” 指的应该取 的是第二种 意义。“ 声乐 ”指 的则是用 人声作为一种表现 形 式 以及 艺术手段 ,是歌唱 出来的 。所 以 “民族声 乐 ”总结 的来说 用 中华 民族为基础赖伟观 众表 现音乐的表现形式。“ 民族 声乐 ”比较 注 重民族性、 以及地域性 。 ( 二) “ 民族 唱法 ”的概念 “ 民族 唱法 ”中的 “民族 ”概念还是 一样的 ,主 要的 区别 就在 “ 唱法 ”上 。“ 民族唱法 ”的大致 意思就 是 中华 民族 的特 色歌 唱方 法 。我认为 ,一般采用 语言进行 歌唱 的方 法,而且具 有 民族特 色的 应 该都 能称 得 上 “ 民族 唱法 ”。所 以,“ 民族 唱法 ”包 含 的种 类 就 会 比较 多了。它大致可 以包括 以下四种方 式:一是传 统音乐 中的各 种 不 同唱法 。二是 民族化 的 “ 美 声唱法 ”。三 是流 行的 “ 学院派 唱

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论文

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论文

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论文【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声乐作品;美学特征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对于美的追求是始终存在的,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让民族声乐艺术更加丰富和绚烂,随着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引入,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受到了肯定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声乐艺术在保存了原有的美学思想的前提下,又融入了西方音乐美学的思想。

一、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的唱腔美学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唱腔的美主要表如今旋律造型的美以及抒情美。

对于旋律造型之美主要表如今传统的戏曲与民歌的唱腔中。

我国的民族声乐中的润腔没有足够的专业性与规范性特征,主要是通过声乐声韵的详细状况来进行选择和组合。

不一样的组合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旋律改变,使得其更具有独特的特色。

不过润腔最主要还是通过字词的音调和起伏表达出来的,比方,陕北民歌的润腔就是特别典型的'例子。

抒情达意的美主要表达在对各种装饰音的运用方面,装饰音的使用使得歌曲作品的旋律更加流畅美丽,让音乐作品的节奏更加紧凑,具有过渡性,节奏消失改变也不会造成比较大的波动,保证音乐作品的流畅与自然,让音乐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二、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的现代性美学特征二十世纪的末期是个特别阶段,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文化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开头加速融合,在音乐艺术方面的沟通与结合也渐渐提升,使得我国的声乐艺术也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现阶段我国的声乐艺术在进展中,不管是在音乐的内容方面还是在音乐的形式方面都在传统的艺术风格的基础之上又具有时代的明显特征。

依据我国当前的声乐艺术的特征,现阶段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内容更是向着多元化进展,其一方面具有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另一方面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在详细的表演方面,也可以表达出时尚的元素和美学因素。

目前我国声乐艺术表达出的传统的特点主要是在详细的艺术表现方面仍旧还具有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色,这也突出表现出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和其他的艺术之间的差异。

浅谈民族唱法的艺术

浅谈民族唱法的艺术

浅谈民族唱法的艺术【摘要】民族唱法作为中国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文从民族唱法的历史渊源、不同民族唱法的风格特点、民族唱法与当地文化的关系、传承与创新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回顾民族唱法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唱法在音乐表达上的差异和共同点。

探讨民族唱法与当地文化的紧密关系可以体现出民族唱法在文化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分析民族唱法在当今音乐创作中的影响和其对音乐多样性的贡献,展示出民族唱法在音乐艺术上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民族唱法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以及它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民族唱法、艺术、重要性、特点、历史、渊源、风格、文化、传承、创新、演唱技巧、影响、魅力、多样性、音乐、创作、中国、当地、关系1. 引言1.1 民族唱法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民族唱法在中国音乐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代表着中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遗产和文化传统。

民族唱法是中国音乐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它不仅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生活体验,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精神。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各民族之间互相影响、融合,形成了独特多样的音乐传统。

民族唱法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又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为中国音乐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民族唱法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在当今的音乐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许多中国流行音乐中都能听到民族唱法的踪迹,它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表现形式。

民族唱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上,更体现在其对当今音乐创作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1.2 民族唱法的艺术特点民族唱法在中国音乐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艺术特点丰富而深厚。

民族唱法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每种民族唱法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旋律、节奏和音调,通过声音的运用来表现对自然、生活以及情感的表达。

浅谈民族声乐作品《望故乡》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

浅谈民族声乐作品《望故乡》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

浅谈民族声乐作品《望故乡》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望故乡》是一首融入了民族声乐的作品,它采用了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使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力。

在创作手法上,《望故乡》融合了古老的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的音乐制作技术。

这首歌曲采用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如云南民歌、西藏山歌等,结合了现代音乐的编曲、节奏和和声。

通过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重新演绎与创新,使得《望故乡》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具有现代的时尚感。

在演唱技巧上,《望故乡》展现了民族声乐的独特之处。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运用了传统的民族唱法和技巧,如破音、颤音、转音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使歌曲的情感更加深沉、真实。

演唱者还通过使用不同的音色和音域,将歌曲的内容与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

还融入了语言的元素,如方言、口音等,增加了歌曲的地方特色与亲切感。

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也是《望故乡》的创作亮点之一。

它以悠扬动人的旋律出发,将人们对故土的深情表达尽情描绘。

歌词富有情感,简洁而富有内涵,传递出了对家园的怀念、思念和向往之情。

这些旋律和歌词的相互呼应,使得整首歌曲更加生动鲜活,引人入胜。

音乐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也是《望故乡》成功的关键。

在音色的选择上,对于每个乐器都进行了精心的挑选,以使其与歌曲的氛围相契合。

对于节奏的调整和和声的处理,都体现了创作者对音乐整体效果的追求。

通过专业的音乐制作技术,使得歌曲更加丰富多样,音质更加清晰。

《望故乡》是一首融入了民族声乐的作品,其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都具备了一定的特色和创新。

通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民族唱法与语言元素的运用,以及旋律和歌词的相互呼应,使得这首歌曲既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又具备了现代的艺术性。

通过这样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使得《望故乡》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民族声乐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
摘要: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民族声乐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及其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民族声乐;民族唱法
关于中国民族声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

它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

《吴越春秋》中记载的黄帝时期的“弹歌”,和《淮南子》中记载的“劳动号子”,是我国民族声乐的基本雏形。

它们的演唱形式多以吆喝、呐喊为主。

演唱方法原始,节奏简单。

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先后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民歌词集《诗经》,以及伟大词人屈原整理加工的诗歌集《楚辞》,使民族声乐作品在曲目与题材上更加丰富多彩。

虽然当时在演唱方法上与原始的氏族社会相比已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在演唱时间上要求越来越长,也给演唱者在演唱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民族声乐在发声技巧上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国古代的先秦时期,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从事音乐的收集及创作工作。

到了汉代,我国民族声乐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在民间兴起了一种叫“相和歌”的歌唱形式,其作品已经具备三段式的歌曲基本形式。

《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成为当时声乐作品的代表作。

这些声乐作品不但从当时一直流传至今,而且也由原来单一的民歌演唱形式发展演变成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另一种主要
形式之一戏曲的著名剧目,几乎家喻户晓。

另据《汉书·礼乐志》记载:至武帝定郊把之札,乃立乐府。

采诗夜咏,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可见当时的民族声乐较之先秦时期已有了较大的发展。

到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大融合的三国及南北朝时期,由于汉族文化与其它少数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使西域音乐不断东进。

佛教音乐随着佛教的盛行开始进入我国中原地区。

“佛曲”的传入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僧人的演唱旋律优美,声音轻松自如,余音绕粱,委婉动听。

从而有意识地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民族声乐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的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及民族的大融合,使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进入了极其辉煌的阶段。

唐代的“曲子”和“变文”构成我国民族声乐的两块基石。

唐代还设立了专门从事声乐教育的机构——梨园。

培养出大量高水平的民族声乐演唱家,促进了唐代民族声乐的发展。

并且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历史记载:在声乐方面较为著名的是许和子和念奴,念奴一个人可以同25人的乐队一起演唱,声音层次清晰、优美动听,在没有任何音响设备的情况下能有如此效果,可见当时民族声乐在演唱技巧上是何等高超。

在声乐演唱艺术的历史演变中,唐朝为“诗”,宋朝为“词”,元朝为“曲”,明朝为“歌”。

那么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经过
几千年的孕育、融合、演变和不断改革完善,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歌唱与表演形式——中国戏剧。

而中国戏剧的精华又在我国的国粹——京剧,京剧成为我国传统声乐的主体,其唱法科学,声腔优美,声情并茂,面罩及头腔共鸣运用极好。

上下声区极其统一。

声音圆润,极富艺术表现力。

中国近代社会以后,一代代老艺术家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五四运动,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新中国的初期建设,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社会实践,使中国现代声乐艺术逐渐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中国声乐学派,为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能够成为世界的声乐艺术,把灿烂的中国民族艺术文化推向世界,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民族唱法呢?民族唱法同民族声乐又是什么关系呢?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安定,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音乐教育界的前辈们对民族唱法的教学与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对于民族唱法的定义学术界却有不同的说法,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田青先生认为,民族唱法的提法是不够准确的,中国有56个民族,民族唱法究竟代表的是哪个民族的唱法?他认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唱法实际是指借鉴了西洋的美声唱法,在这个基础上来唱中国民族歌曲,比较准确地应该叫做“民族美声唱法”。

他觉得要把学院派现在的主流唱法叫做“民美”。

而笔者则认为,
民族唱法的基础与主体是中国的国粹——戏曲,中国的民族唱法是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艺等民族演唱艺术的精华,借鉴了欧洲传统美声唱法的科学训练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适合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民歌的歌唱方法。

民族唱法是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唱法同京剧、秦腔、评剧、粤剧等不同的戏曲及少数民族民歌演唱形式统称为中国民族声乐。

在我国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形成与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不断向民间民族音乐吸取营养和创作灵感,不断使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与现代民族声乐在科学化、专业化的音乐理论,创作技巧上相结合,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美学观念。

促进了专业的民族声乐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出了彭丽媛、宋祖英等一大批活跃在民族声乐舞台上的、深受人们喜爱的青年歌唱家,也培养出了吴碧霞、迪里拜尔、汪燕、粱宁等屡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享誉世界的歌唱家。

他们使我国的民族唱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大声乐学派的重视与肯定,使中国民族唱法这朵艺术奇葩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杜亚雄.“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界定之我见[j].人民音乐,2007(6).
[2]付会明.试论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j].科学中国人,2006(07).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