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答案)

(2013·辽宁丹东)【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①【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杂然而前陈.者⑵宴酣.之乐⑶有风飒然而至.者⑷庶人安.得共之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4分)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21.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2分)19.(1)摆放(2)尽兴地喝酒(3)到(来)(4)怎么(每个1分,共4分)20.(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2分)(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

(2分)21.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2分)(2013·黑龙江齐齐哈尔)【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现代文阅读】《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阅读
《醉翁亭记》选段,回答下面各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零乱,太守归属于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回去而禽鸟趣也。

然而禽鸟言山林之趣,而无人知晓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无人知晓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睡着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曰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语。

(1)树林阳翳翳:
(2)太守谓谁谓:
2.用现代汉语表述以下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无人知晓太守之乐其乐也。

”彰显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翳:遮盖(2)谓:为,是
2.示例:没多久太阳落山,人影零散纷乱,这就是太守启程宾客追随。

3.与民同乐。

(意思相近即可)
4.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就是积极主动悲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碰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回去找寻度过难关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失利的情况下,没埋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

他就是我自学的榜样,我必须自学他这种悲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意思对即可)。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在各领域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这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上文可分为几个层次?用文中的原话概括各层次的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上文场面描写的内容,有下面几种不同的概括:A.铺张热闹,B.简朴欢乐,C.与民同乐,D.忧国忧民。

你认为哪一种恰当?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文文意,为下面一句话加一个上联或续一句下联。

(不必过分强调格律)山肴杂陈太守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说,《醉翁亭记》是纯粹写山水风月的文章;也有人说,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

根据上面语段的内容,适当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可分为四个层次。

依次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B.较恰当。

虽然“鱼肥”“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看起来有些铺张,但都是就地取材,说不上奢侈。

全文又是以“乐”贯穿始终,所以“欢乐”也比一般性的“热闹”来得恰当。

3.参考答案:老少往来滁人游,觥筹交错众宾欢(不必过分强调格律,意思对即可)。

4.参考答案:文章蕴涵着浓厚的乐民之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阅读试题

《醉翁亭记》阅读试题

《醉翁亭记》阅读试题《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也是我国中小学生重要的学习课本考试试题。

《醉翁亭记》阅读试题【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⑴翳( ) ⑵念( )11.翻译下面语句。

(2分)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和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

(2分)13.【乙】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1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

(3分)【答案】10.⑴翳:遮盖⑵念:考虑、想到11.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2.抒情议论1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14.示例: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

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阅读试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篇一:《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xt>一、(10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遂书以名其亭焉()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2分)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译文:17.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__________。

(2分)二、【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 醉翁之意不在酒(3) 野芳发而幽香(4) 山肴野蔌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有趣。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9–12题。

(共8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晦明变化理至易明B.风霜高洁附庸风雅C.酿泉为酒腐草为萤 D.宴酣之乐行之有效10.本文善用表示转接的词语标记语意转变,使文章脉络清晰。

同学据此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进行了分析。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乎山水之间也分析:“在乎”表示话题转变,由写景转换为抒情。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分析:“若夫”有举例的意思,转笔描绘四时之景。

C.至于负者歌于途分析:“至于”有递进的意思,由景物转换到人事。

D.已而夕阳在山分析:“已而”表示时间推移,暗示场景发生变化。

1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一句中的“翼然”不仅写出了亭的姿态,也写出了人的心情。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醉翁亭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1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________(3)野芳发而幽香发: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第1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

4.概括选文第2段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亭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围绕(2)情趣(3)开放2.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已的别号来称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一)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
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2分)
(1)(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
(二)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佳木秀而繁阴()(2)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2分)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2分)
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7.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附答案
(一)1答案:(1)像鸟的翅膀(2)命名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2.答案:C 评分:选对得2分。

3.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4.答案示例: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千山万水山重水复评分:写出1个得1分,共2分。

5.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

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

(二) 1.(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2.既得斯泉 / 于山谷之间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4.与民共乐(本题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
5. 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6. 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7.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

乙文以掇j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写秋冬。

异:甲文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

多用而字,有回环咏叹的意味。

乙文用散句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