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也是世界所公认的,对于西方文化的传承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文化、思想有着特定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在探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可以从儒家、道家和佛家三个方面来讨论。
儒家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文化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上的修养,其核心价值观是仁爱、礼治和中庸,这些价值观也成为了中国社会传统道德准则的重要内容。
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代表,他的思想体系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却起到了重要的传统价值的积累和传承作用。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仁爱和中庸,其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现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的修养。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文化被广泛地传承和应用,成为了各个领域的基础和支柱。
道家思想文化道家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思想文化以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是通过修养、内敛和自我完善来完成的。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还对中国传统文学、美术、艺术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道家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中,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是最重要的。
老子认为“道”是普遍存在的,它是所有事物的根源和本质,这一观点也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老子的思想表现了道家思想的多个方面,如追求自然、反对权力和势利、强调内敛和自我完善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意义。
佛家思想文化佛家思想文化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同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佛家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期较短,但是它对于中国文化贡献巨大,尤其是在道德、社会伦理和个人修养等方面。
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因为各自的侧重点的不同而相互支撑,并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融为一体,成为了中国社会多元的思想文化体系。
佛家思想文化的代表之一,是禅宗。
禅宗抛弃了思维逻辑和概念认识的束缚,注重实践和直观感受,关注踏实心境的修为和个人灵魂的觉醒。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内涵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多代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智慧和经验。
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和 Legalist 法家思想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内涵。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仁爱”和“孝道”。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强调道德伦理观念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提倡尊敬长辈,注重家庭和谐,追求文化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理念是“道”和“自然”。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强调个体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主张追求“无为而治”和“无欲无求”的境界。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出了以自然为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独特流派,其核心理念是“兼爱”和“非攻”。
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倡导普遍的爱,主张摒弃战争和冲突,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和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后来的儒家和法家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又一个重要流派,其核心理念是“法治”和“行权”。
以韩非子和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主张依靠刑罚和法律手段来管理社会,追求治理的效率和秩序。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制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集权化和官僚化。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念,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道家思想强调个体和宇宙的和谐统一,墨家思想主张普遍的爱和社会的和谐,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行权。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孔子与儒家主要内容:仁;德政;礼。
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2)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经济:铁器牛耕,小农经济开始出现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士阶层兴起思想文化: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内容:法家思想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影响:2、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新的理论巩固中央集权经过:A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三纲五常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作用: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
;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内容:程朱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主张: A、世界观:理。
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
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陆九渊主张: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王守仁主张: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影响: 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C、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积极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1)李贽思想:背景:A、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B、商品经济的冲击市民阶层兴起,主张追求个性,发展经济C、儒家道德与吏治腐败。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拥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些思想和文化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从古代的儒家思想到道教、佛教的传入,再到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本文将从古代思想家的贡献、儒、道、佛三家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讨论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一、古代思想家的贡献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克己复礼”等思想,强调了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了“性善论”和“天命论”,对中国古代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百家争鸣的浪潮中,墨子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还有庄子的道家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等,都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思考。
二、儒、道、佛三家的影响儒、道、佛三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三大重要支柱。
儒家思想强调仁德、礼义、忠诚等观念,提倡以家庭和社会为基础的伦理关系。
儒家的价值观念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安然无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放松。
道家的思想观念对于追求心灵和谐与个人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与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生了深入交融。
佛教强调超越苦难、追求解脱与内心的平静,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地位。
儒、道、佛三家思想互有影响,共同贡献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强调的仁德、礼义观念对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这种价值观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的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中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反思。
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文化

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文化中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文化,这一传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社会制度。
古代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对世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社会秩序。
孔子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他的思想理论集中在《论语》中。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道德准则,个人才能成就德行、实现自我完善,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主要由老子和庄子所创立。
道家思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内在的自由,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道的境界。
其中,老子所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提倡忍让、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中国古代的社会价值观念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兴起于中国战国时期,主要由墨子及其门人创立和发展。
墨家思想以宇宙大同、爱与公义为核心,提出了“兼爱”、“非攻”等重要观念。
墨家强调以爱为基础的社会和谐,反对战争和冲突。
墨家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哲学注入了积极的、爱与公义的价值取向。
四、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流派之一,主要由公孙龙和韩非等人创立和发展。
名家思想追求实用主义的立场,强调实用与功利,提出了“法治”、“得失”等重要观念。
韩非子是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韩非子》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构建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制度。
这些古代哲学思想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哲学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文化丰富多元,给予人们以智慧和思考,成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总结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总结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上千年来,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从儒家思想到道家思想,从诗词歌赋到书法绘画,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进行总结,以展现其卓越之处。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它强调人际关系、情感养成和个人修养。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人应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倡导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追求自然,强调个体主义和谦逊。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念,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安宁。
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并倡导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
三、佛教思想佛教思想最早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思想强调涅槃和解脱,主张超越世俗欲望,追求心灵的解放和内心的平静。
佛教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对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文化还有许多其他的成就,如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礼仪制度等。
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它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和艺术追求。
书法绘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通过线条和色彩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
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社会规范。
五、对当代的启示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人”的理念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道家思想中的追求自然与个体主义的精神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佛教思想中的心灵解脱和超越世俗欲望的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功利主义的追求,寻求内心的真正满足。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经验,它们对中国社会及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整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完整版)中国古代思想⽂化中国古代思想⽂化⼀、儒家·春秋孔⼦:①“仁”仁者爱⼈。
(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和谐了⼈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忠恕”(⼰所不欲,勿施于⼈)②“礼”克⼰复礼。
(礼为西周等级名分制度。
)③为政以德,爱惜民⼒。
④对⿁神敬⽽远之。
⑤教育思想:有教⽆类,因材施教。
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未受到重视,汉代⼤⼀统后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传统⽂化的主流。
·战国孟⼦:①“仁政”(思想核⼼)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性善说③养浩然之⽓《孟⼦》在唐代以后被奉为经典。
荀⼦:①礼法并施②性恶论③朴素唯物主义“天⾏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要“制天命⽽⽤之”战国时百家思想的集⼤成者,对中国哲学产⽣深远影响。
·汉朝背景:汉初崇尚黄⽼之学,⽆为⽽治新儒学:董仲舒。
‘外儒内法’来源:《公⽺春秋》结合阴阳家、黄⽼之学和法家思想形成。
①“天⼈感应”,神化皇权,“君权神授”,君主要施仁政。
②“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巩固⼤⼀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确⽴儒家在中国传统⽂化主流地位。
·宋朝背景:唐宋时三教合⼀成为潮流以“理”和“天理”为核⼼的观念体系,理是万物的本源: 存天理、灭⼈欲格物致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实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抽象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度论证专制统治的君⾂⽗⼦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陆王⼼学:南宋陆九渊⼼即理也⼼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求理⽅法:发明本⼼·明朝陆王⼼学:王守仁核⼼: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求理⽅法:发明本⼼,知⾏合⼀。
(宋明理学)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等级名分永恒性,⽤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们的⾃然欲求,产⽣消极影响。
积极意义:重视主观意志⼒量,注重⽓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我节制、发奋⽴志,强调⼈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的庄严。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和影响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下面我们来分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它强调的是人性的尊严和道德的规范。
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因为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变得不良。
因此,儒家强调的就是以德治国,培养人民的道德品质和责任心,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2. 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则是强调自然和宇宙的规律,这种思想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来生活。
所以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性的尊严、道德和责任,而道家思想则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和自在。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的哲学、文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庸之道的影响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种流派,指的是适度、平衡、中道的思想。
中庸之道讲究中正之道,避免走极端,认为平衡和缓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
这种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例如家庭道德观,商业道德,政治道德等等。
4. 精神与物质并重的观念中国古代人重视精神和物质的平衡,他们认为,物质的追求是可以的,但不能忽略精神的发扬。
这种观念体现在古代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思想文化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
文学作品是历史、道德、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结晶。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了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类型,其中刘仲敬的《诗经》、李白的《将进酒》等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同时也对于文学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品不仅在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还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
2. 思想文化对于中医、武术等的影响中医和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人们常把中医、武术与哲学、文化和道德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一、儒家·春秋孔子:①“仁”仁者爱人。
(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和谐了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克己复礼。
(礼为西周等级名分制度。
)③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④对鬼神敬而远之。
⑤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未受到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战国孟子:①“仁政”(思想核心)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性善说③养浩然之气《孟子》在唐代以后被奉为经典。
荀子:①礼法并施②性恶论③朴素唯物主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要“制天命而用之”战国时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汉朝背景: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新儒学:董仲舒。
‘外儒法’来源:《公羊春秋》结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形成。
①“天人感应”,神化皇权,“君权神授”,君主要施仁政。
②“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确立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
·宋朝背景:唐宋时三教合一成为潮流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是万物的本源: 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实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抽象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的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心即理也心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求理方法:发明本心·明朝陆王心学:王守仁核心: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求理方法:发明本心,知行合一。
(宋明理学)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等级名分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消极影响。
积极意义: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的庄严。
批判思潮:贽 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
2 男女平等3.顺其“自然之性”,鼓励个性自由发展。
4.万物皆生于两,否认天理存在。
批判思潮背景:1君主专制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2商品经济的发展,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遭到抨击。
3宋明理学日益僵化·清朝批判思潮:王夫之朴素唯物主义体系,肯定符合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批判思潮: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
批判思潮: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历史影响:批判思想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冲击,启迪了后世民众。
二、诸子百家·春秋道家老子 1.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包含了丰富的辩证关系,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影响: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深远影响。
·战国道家庄子 1 齐物(万物齐一,任何事物都是本质相同)2逍遥(超然、旁观的人生态度)3天与人,不相胜,顺应自然。
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用、尚贤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战国时成为显学。
法家非 1.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2 反对是古非今,主变法革新。
影响: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膑强调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式,重视人的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一、古代科技(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发明: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原料易得;质地细腻)影响:(1)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2)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活字印刷术发明:雕版印刷术隋唐唐朝《金刚经》最早的印刷品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泥活字、木活字、金属活字影响:(1)活字印刷术西传,推动文艺复兴和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2)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火药发明和应用:唐初发明,唐末用于战争;宋代火药广泛应用。
影响:(1)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一定作用;(2)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4、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影响: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总结:(1)四大发明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实践精神;(2)对世界由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起巨大作用。
(二)天文学成就1、天象观测世界最早日食记录,商朝中国最早天文学专著战国《甘石星经》2、天体测量东汉衡:浑象仪;地圆学说;地动仪唐代僧一行:黄道游仪、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元代郭守敬:简仪(三)数学成就1、算经:九九乘法口诀春秋筹算计算法春秋战国珠算法元代《九章算术》东汉(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2、圆周率:南朝祖冲之(四)农业1、《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北方因地制宜、多种经营)2、《农书》元代王祯(生产工具的改革)3、《农桑辑要》元代官修4、《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总结历代经验,吸收西方科技思想,体现科学性、先进性。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五)医学1、《黄帝经》战国编纂,西汉成书中医学理论基础2、《伤寒杂病论》东汉仲景“四诊疗法”“医圣”3、华佗东汉麻沸散五禽戏4、《本草纲目》明代时珍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生物进化论思想(六)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反映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工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百科全书(七)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1、封建经济高度繁荣提供物质基础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民族融合和中外往来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利于文明的继承5、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八)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1、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
2、缺乏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动力和机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明清教育的落后4、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和文化专制禁锢人们的思想5、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文化的交流(九)中西科技的特点容:中国科技主要在应用科学领域;西方科技主要在理论科学领域方法:中国以整理与经验总结为主;西方以科学实验方法为主目的: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二、古代文学(一)《诗经》、楚辞1、诗经: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春秋:风(国风)、雅、颂特点:四言为主;现实主义倾向;赋比兴的手法2、楚辞:战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特点:句式自由灵活;浪漫主义倾向代表:爱国诗人屈原离骚(风骚)(二)汉赋1、特点:铺排比、文采华丽2、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3、代表:司马相如《子虚赋》(三)唐诗1、繁荣原因(1)唐朝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统一稳定、文化开放多元;(2)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地位上升;(3)统治者的提倡为诗歌的繁荣提供群众基础。
2、特点:对仗工整(四言七言);重主观感受3、代表:盛唐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圣现实主义诗史中唐白居易对黑暗现实猛烈批判晚唐杜牧商隐(四)宋词1、特点:句式自由灵活2、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3、代表:豪放派轼赤壁怀古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清照:北宋南宋风格差异(五)元曲1、特点:大量使用白话、方言,与音乐戏曲结合2、背景: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3、代表:关汉卿别情马致远《秋思》(六)明清小说1、兴起原因:商业发展,工商业市镇兴起,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印刷术的完善2、代表(1)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先河西游记:神魔小说典金瓶梅:世情小说三言两拍:短篇小说(2)清代,红楼梦:批判现实小说聊斋志异:短篇小说儒林外:讽刺小说3、特点(1)歌颂商人追求金钱等价值观的转变;(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兴起,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力量壮大)(2)批判现实(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社会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加深)(3)章回体裁4、地位:思想性和艺术成就达到高峰,是古典文学的瑰宝。
三、古代艺术(一)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1)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2)商代甲骨文——目前最早的成熟的文字(3)商周“金文”(青铜器鼎铭文、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4)小篆:背景:文字混乱不利于文化发展那生产进步;书同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5)汉隶书:出现:汉推广原因:书写简便(6)影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汉字成为艺术(1)背景: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材料;文具的进步;士人群体的形成(2)时间:汉:自发艺术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浑厚)晋南北朝时期:自觉艺术原因;汉末社会危机士人群体的逐渐形成;文具的改进3、书法艺术历程(1)晋时期:代表:书圣王羲之兰亭序行书飘逸潇洒(2)隋唐时期:代表:草书旭、怀素狂放不羁(3)楷书:代表:欧阳询颜真卿注重规法度背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发达(4)宋代:代表黄米蔡,宋徽宗,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有意无法”背景:宋代重文;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二)篆刻艺术:明中期篆刻、书法、绘画姊妹艺术(三)绘画艺术1、新石器时代:起源、线条图案、自然生动质朴2、战国:绢画、帛画、代表:人物龙凤图3、汉代:帛画、马王堆、气势宏大、浪漫、不失古拙背景:汉代大一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4、晋时期:代表: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以形写神”5、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制法度雍荣华贵6、宋代(1)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原因: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更注重心的修养)北宋宏伟豪放原因: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南宋景物在画面一侧原因:南宋朝廷偏安江南(2)风俗画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择端《清明上河图》7、明清(1)文人画风格奇特,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鲜明对比八大山人《松鹰图》背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2)风俗画发展年画、木版画、布贴画、剪纸画柳青年画8、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1)宫廷画和民间画注重写实;(2)文人画注重写意,诗书画印融为一体;(3)特点的影响:注重主观性情,对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四)戏曲艺术1、起源:古代的歌舞傩2、唐代:梨园3、宋代:瓦舍4、南戏:宋5、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代表:关汉卿、马致远、光祖、白朴,王实甫6、明清:昆曲“百戏之祖”7、清朝:京剧(1)背景: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2)过程:产生:乾隆末年徽班进京形成:道光徽汉合流成熟:同治光绪同光十三绝(3)容: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乐器锣鼓和二胡笛子等管弦乐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4)影响:被称为国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艺术殿堂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