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教案-妙语连珠(上)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阅读链接:妙语连珠》教学设计_3

《阅读链接:妙语连珠》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春天到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作物,老百姓有他们自己的节令安排,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芒种芒种,不可强种。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
老师祝福你们这群“机灵鬼”,学习进步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阅读链接:妙语连珠。
二、解题“妙语连珠”是什么意思?比喻富有意味或深刻动听的话语像连接成串的珠子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的涌出。
文中指的是什么?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这些人们常用的熟语,都是汉语中的精华。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多来自生活,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体现了人们的智慧。
三、学习文本1、谚语的分类一、农谚,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生活。
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二、用于指导人生的谚语。
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三、关于读书、学习的谚语。
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你还知道那些谚语一起来说一说。
2、歇后语特点: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两生表演相声展示你搜集的歇后语吧。
3、惯用语惯用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意精炼准确的习惯用语。
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口语色彩浓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
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侃大山绕弯子放空炮吹牛皮钻空子耍花招耳边风绊脚石墙头草耍滑头唱高调小辫子下马威炒鱿鱼不管三七二十一四、结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这种语言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被大量用于口语交际中,增添了表达的丰富性、生动性、幽默感。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多搜集、多记录,不断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四)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附教案)

《写作(四)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附教案)《写作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关联词语、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在写作时做到语言连贯。
通过写作,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从而热爱祖国语言。
引导法案例分析法环节一新课导入环节二写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只有语言连贯,中心突出,逻辑严密,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前后脱节、条理混乱的文章,语言再优美,思想再深刻,也不会被承认、被一定。
可见写文章语言要连接是多么重要。
一、作文时要做到语言连接,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⒈话题要保持统一。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畅达。
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动主语。
例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等,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釆鸡枞的笑话。
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似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⒉表述角度要一致。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义,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工夫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一个复句或意义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
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接。
⒊语境要和谐一致。
主要是指写景性的文字,要注意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
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作指导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
这些必须和谐一致,句子才能连贯。
⒋保持合理的句序。
要使句序合理,条理清晰,句子间就必须讲究顺序。
常见的句序有三种:工夫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教材中呈现的“四周的景色十分秀丽……"这段话,虽然各句都围绕着“四周景色”的话题,但因为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读起来同样让人感到不连贯。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什么是语言连贯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过程与方法写作时能做到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写作时能做到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写作,集体评议。
教学过程:一、话题指导(一)什么是连贯?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
(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1.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等,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2.有合理的顺序。
前面出现的“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这段话,虽然各句都围绕“四周景色”的话题,但因为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读起来同样让人感到不连贯。
应该将第三句与第四句的顺序对调一下,这样第四句中的“它”才能指代“湖水”,整个语段读起来才连贯。
3.要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
适当的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句子。
如:表示关联的“可是”,“比如”“例如”等这样的提示性词语来引出例子,使句子上下衔接自然,过渡流畅。
二、例文引路感受特色珍藏温馨的批语有人珍藏衬衫,有人珍藏照片,有人珍藏邮票,而我珍藏的却是一张写有温馨批语的试卷。
一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那治学有方的张老师。
记得那是上七年级时的第一次语文考试,本来基础就差的我考得一团糟。
可以说当时我对分数已没有什么感觉,考不好无非是得到老师的一通训斥再罚抄几遍而已。
习以为常也就见怪不怪了。
发考卷时我像往常一样等待着老师的“电闪雷鸣”,可奇怪的是张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从高到低念分数,念到不及格的同学还故意多停留几秒钟,好让你意识到自己考得有多么差;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了几个考得好的同学,然后没念分数就把考卷发到了我们手里。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写作 语言要连贯》名师教学教案01

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目标导航】1.体会恰当、准确的词语以及语言连贯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2.赏析行文语言连贯、表达流畅、文笔优美的技巧与方法。
3.养成善于表达、勤于修改的好习惯,做到文字通顺,条理清晰。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把事情叙述清楚,做到层次分明,语言连贯【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叶圣陶先生教导我们:“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该有“路”可走,不能乱走,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而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
那么怎样做到语言连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合作探究,明确技法快速阅读p91—93内容,明确(一)什么是连贯?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造成困扰。
(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1.保持所述话题一致作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语意才能顺畅。
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2.表述角度要一致在说明一个意思或描述一个对象时,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表述的角度应前后一致,语言才能连贯。
3.顺序要合理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表达的需要加以选择,并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言之有序。
句段之间也要讲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
有的语段若出现话题的转换,需在话题与话题之间加上适当的过渡词(或句)。
4.语境要和谐一致保持前后事理相符,情景相宜。
尤其写景状物类文章,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
比如景物有远近动静之分,色彩有明暗浓淡之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都必须和谐一致。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阅读链接:妙语连珠》教学设计_0

《妙语连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文化主题是“感悟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本次阅读链接以“妙语连珠”为题,围绕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熟语”分别编排了“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三个板块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三种熟语都是固定词语,是汉语中的精华,是汉语中特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对话和写作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熟语,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意蕴丰厚。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好!老师又见到你们这些机灵鬼、聪明豆了,一日不见,还真“是竹竿上放鞭炮响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阅读链接《妙语连珠》。
学习内容并不难,对于您们来说就像“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课上认真听,课上有什么问题就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听了刚才这些话语,你有怎样的感受?(这些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
)今天,我们就走进“阅读链接”:妙语连珠二、解题1、谁知道“妙语连珠”的意思?(连珠:像珠子那样连在一起,多而丰富。
)2、课文中的“妙语”指哪些内容?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概括三、学习文本。
(一)学习第一板块。
1、默读“谚语”部分,了解什么是谚语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谚语有什么特点?教材中编排的谚语什么意思?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就是若出现日晕的话,夜半三更将有雨,若出现月晕,则次日中午会刮风。
)枣芽发,种棉花。
(枣树发芽的时候就是种棉花的最佳时段)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意思是在白露那个时候种麦太早,寒露那个时候种麦又太晚了,秋分这个时候种麦子正好)出示农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孟子》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名贤集》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出示指导人生的谚语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只要功夫深,铁许磨成针。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同步扩展教案-第九讲 妙语连珠(上)-人教(部编版)

第九课妙语连珠(上)【教学目标】学会对动词和形容词进行推敲和使用。
【教学重点】学会对动词和形容词进行推敲和使用。
【教学难点】趣味生动中教授动词和形容词进行推敲和使用的方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2小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片【教学步骤】第一课时(40分钟)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5 ’)花开一瓣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句,它出自北宋文学家宋祁的《玉楼春》中一句。
其中有一个字,著名的学者王国维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一字表达出了美好的境界。
而且,也因为这一妙字,宋祁赢得了“红杏宰相”之雅称。
我们来看看,猜猜到底是哪个字呢?好不好?生:好啊!PPT展示“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生:(生读)老师,是“轻”字吗?师:哦,为什么呢?生:因为描写出了烟雾缭绕的样子。
……师:那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师:刚才那位同学抓住的那个字说的想法也不错,但是王国维大师所评价的这个字却不是“轻”,它是——PPT展示“闹”师:大家再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个“闹”字妙在哪里?生:好像很热闹的感觉。
师:到底是怎样一个热闹的场景呢?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仲春时节美妙的晨景:绿色的柳条在晨风中摇曳,如烟似雾,早晨微微的寒意尚未消散;枝头的红杏迎着朝阳怒放,惹得莺歌燕舞,蜂来蝶往。
“闹”字用的极为传神,使人联想到了花丛下忙碌的蚂蚁,翩翩飞舞的蝴蝶,婉转歌唱的百灵鸟,把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绚丽多彩的浓重春意也跃然纸上,使人仿佛听到春的呼喊,春的歌唱。
表达了诗人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喜悦之情。
“闹”字可算是这句的点睛之笔。
过渡:我们的习作也需要这样的点睛之笔。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人是需要打扮的,或相宜的淡妆浓抹,或漂亮的西装长裙,打扮的得体,就会使自己显得更好看。
文章也是一样的,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美好隽永的句子,而优美漂亮的句子,则离不开灵动、绚丽的字词。
只要是耐人寻味、触动心灵的好文章,除了完美的结构、生辉的中心外,还要有魅力四射的语言,字字玑珠,妙语连连,从而使人读后如沐春风,如闻花香,产生新感觉,获得新体验和新感悟。
广东省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复习学业水平测试第4部分专题4妙语连珠展文采教案

妙语连珠展文采【考查角度】行文的语言是最能呈现一个考生文学素养的窗口。
语言美丽,即用词贴切,句式敏捷,擅长运用修辞,文章具有表现力。
这无疑能淋漓尽致地呈现一个人丰厚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是阅卷老师开心阅卷的基本保障。
一模一样的文章会让阅卷老师倦怠,但语言美丽,文采飞扬的句子会使你的文章从千万篇平凡之作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高分。
要使作文语言美丽,文采斐然,可从运用以下七个方法来增加自己作文的文采,为写作提分。
【佳作悟法】赢过时间时间记录着世界。
时间每天都在起先。
何须伤感时间都去哪儿了?只要我们的脚步踏得牢固、从容,既不瞻前顾后,也不走走停停,就随时可以整装动身。
时间的打磨,使得人们一每天变得成熟而宽容。
曼德拉在狱中关了27年。
人们可曾想过27年有多久?有一篇网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在一起喝咖啡》曾经风靡一时,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人在社会上奋斗,路径与付出自然不同,总拿自己和别人比,会恒久扭曲。
坦然面对世界,安静对待自己,才能让心灵走向名贵。
一如初次入狱的伟人曼德拉正是43岁,他坚持学习、熬炼、传播信仰,把牢狱当课堂。
27年过去,我们沉于世故与平凡,曼德拉依旧光彩照人。
人家才叫赢,把时间赢到了手。
赢得时间不简单,要与时间比耐性。
无法遗忘那名英国警官梅耶的故事。
21岁,这位骑单车吹口哨的年轻人当了警察。
那一年,他接手了一桩杀人案。
历时52年,73岁的梅耶将罪犯捉拿归案。
这52年,他没有一刻闲着:翻阅了十几米厚的卷宗,打了30万个电话,踏遍四大洲的土地,行程可绕地球20圈。
52年的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消磨着他,但他没有败阵。
他后背确定刺了四个字:耐性无敌。
时间是我们行为的坐标,又是万物演化的见证。
1988年,一群杂志同行沿着河西走廊考察、观光。
车行戈壁,四周都是地平线,东北的冯编辑突然叫停了车,端着相机四处拍。
同行们一脸困惑:什么景观也没有,在拍什么?冯编辑肃穆回答:在拍历史,拍时间。
的确,沧海桑田,在地球演化中不过一瞬。
《写作 语言要连贯》教案

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知道写作要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注意陈述角度保持一致性。
2、通过比较法学习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3、通过回顾经典作品中的写作顺序,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教学方法:二、教法: 1、情景教学法。
2、小组讨论法。
3、讲授法和点拨法。
4、比较阅读法。
三、学法: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
3、圈点勾画法。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一)趣味游戏首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做道具,我们将班级分成四组,第一组的同学在纸上写时间,第二组的同学们写地点,第三组的同学写人物事件,第四组的同学写结果。
以最快的时间写好,写好后,我们放入ABCD四个纸盒里。
1、请一个同学在每一个纸盒里拿出一句话连在一起(A+B+C+D)来大声读出来。
2、请同学在C盒里拿出两条(C+C)连在一起大声的读出来。
试着连起来。
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语言表达,一要在语意是符合逻辑、事理,语意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
二要在形式上有恰当的顺序,有一定的衔接呼应,文气顺畅。
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
你知道这样的表达叫什么吗这就叫“连贯”的语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作文课——语言要连贯。
(二)齐读定义二、技法指点那么话题不统一会怎么样呢?(一)话题统一①张玲每天放学后都到李兰家里,给在家养病的李兰补课。
李兰先把自己碰到的疑点和难题告诉张玲,张玲再把当天所学的功课告诉李兰,给她解释疑难,辅导她做作业。
李兰在张玲的帮助下,跟上了学习进度,期末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语段①:一会儿以“张玲”为陈述对象,一会儿以“李兰”为陈述对象,三个句子主语不一致,语句不衔接,影响意思表达的明确。
全段改为:“张玲每天放学后都到李兰家里,给养病的李兰补课。
她总是先把当天所学的功课告诉李兰,然后了解并分析李兰学习上的疑点,辅导她做作业,使李兰跟上了学习进度,期末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妙语连珠(上)【教学目标】学会对动词和形容词进行推敲和使用。
【教学重点】学会对动词和形容词进行推敲和使用。
【教学难点】趣味生动中教授动词和形容词进行推敲和使用的方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2小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片【教学步骤】第一课时(40分钟)开课交流(5’)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滴水学堂七彩阅读课堂。
我们的口号是:在快乐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耶!(阅读,悦读越爱读!)棒极了!同学们的声音都十分的响亮,老师的心情也非常愉快。
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我们橙色阅读的妙语连珠篇。
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5 ’)花开一瓣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句,它出自北宋文学家宋祁的《玉楼春》中一句。
其中有一个字,著名的学者王国维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一字表达出了美好的境界。
而且,也因为这一妙字,宋祁赢得了“红杏宰相”之雅称。
我们来看看,猜猜到底是哪个字呢?好不好?生:好啊!PPT展示“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生:(生读)老师,是“轻”字吗?师:哦,为什么呢?生:因为描写出了烟雾缭绕的样子。
……师:那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师:刚才那位同学抓住的那个字说的想法也不错,但是王国维大师所评价的这个字却不是“轻”,它是——PPT展示“闹”师:大家再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个“闹”字妙在哪里?生:好像很热闹的感觉。
师:到底是怎样一个热闹的场景呢?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仲春时节美妙的晨景:绿色的柳条在晨风中摇曳,如烟似雾,早晨微微的寒意尚未消散;枝头的红杏迎着朝阳怒放,惹得莺歌燕舞,蜂来蝶往。
“闹”字用的极为传神,使人联想到了花丛下忙碌的蚂蚁,翩翩飞舞的蝴蝶,婉转歌唱的百灵鸟,把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绚丽多彩的浓重春意也跃然纸上,使人仿佛听到春的呼喊,春的歌唱。
表达了诗人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喜悦之情。
“闹”字可算是这句的点睛之笔。
过渡:我们的习作也需要这样的点睛之笔。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人是需要打扮的,或相宜的淡妆浓抹,或漂亮的西装长裙,打扮的得体,就会使自己显得更好看。
文章也是一样的,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美好隽永的句子,而优美漂亮的句子,则离不开灵动、绚丽的字词。
只要是耐人寻味、触动心灵的好文章,除了完美的结构、生辉的中心外,还要有魅力四射的语言,字字玑珠,妙语连连,从而使人读后如沐春风,如闻花香,产生新感觉,获得新体验和新感悟。
而句子要达到这种沁人心脾的效果,最常做的莫过于对动词和形容词的推敲和使用。
二、百花齐放——点点为春( 30’)迷津点拨第一节沁人心脾的美妙词语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那些语言恬静优美、词语生动形象、语句流畅得体的文章,让人读起来美感袅袅,赞不绝口。
尤其是经过锤炼的的词语,通过恰当的组合,更会给人以生动优美、超凡脱俗之感。
师:相信很多同学都想读,更或者是写出这样的文章来。
那么到底该怎样让自己的文章有大师级的美妙词语呢?我们需要的是——㈠.灵动活泼的动词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什么是动词?生:动词就是表示动作的词呀!师:只说对了一半。
动词,就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句子都有一个动词。
要表现人和物的动态,就离不开动词,而动词的推敲和选择,可以使文章简洁、生动、形象。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搜集和积累形象化的动词,并能恰当正确的运用它,就会达到语言生动形象,使文章熠熠生辉。
例如:小蝌蚪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对大眼睛。
这句话中“披”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青蛙的动态美感,只有“披”着绿衣服时,才会“露”出白肚皮。
经典例句:雨不停的下,雨花不停的() (打开绽放)解题小帮手两个动词都表示“花开”这个动作,但是哪个动词更形象、更生动的表现雨花落在地面时的形状呢?答案:“绽放”比较好。
绽放:裂也,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
这里写出了雨水落在地上、伞上时溅开的一种状态,像盛开的花朵一般,很开爱,也很美丽。
而“打开”这个动词在这里也可以,但是无论是从词语的运用上,还是文采意境的表达上,都不如“绽放”一词好。
师:讲了这么多,大家想不想展现一下自己,向别人证明自己?生:想。
师:行,我这里有一道题,看你们能不能过关!PPT⑴.请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例:已经看到(看见)向四周看(环视)向上看(仰望)向下看(俯视、俯瞰)向远处看(远望、远眺)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粗略地看(浏览)生气地看(怒视、瞪)仔细地看(观察)亲自看(目睹、目击)回过头看(回眸)师:有的写出来了,有的还不是很清楚。
但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终还是完成了。
接下来,继续进行和“看”有关的练习。
看你们到底会了没?PPT⑵.用表示看的词语填空。
(遥看)大地(眺望)远方(欣赏)风景(环视)周围1.小猫(注视)这鱼缸里的小鱼。
2.现场的观众一同(观赏)了这场盛大的歌舞晚会。
3.我们透过飞机的舷窗,(俯视)着大地。
4.她只是(浏览)了一下文章,就很快说出了主要内容。
5.站在山顶(眺望)整个山庄尽收眼底。
师小结。
第二课时(40’)㈡.五彩缤纷的形容词师:一个句子是不是只需要动词就OK了呢?生:肯定不是啦!师:是的,在一个句子中,动词只是其一。
我们还需要——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等。
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等。
它主要用来说明或修饰名词或代词,描述名词或代词的性质、特点等。
在文章中,除了运用灵动活泼的动词外,还要运用绚丽多彩的形容词,只有这样,文章的语言才会显得生动而又富有文采。
比如描写夏天的词语就有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汗流浃背、夏日可畏、鸟语蝉鸣、酷暑难耐等词语。
形容女性的美貌的词语就有国色天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明眸皓齿等。
经典例句:美词我来填。
()的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冬天解题小帮手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各有特点,选择形容词时要从各自的季节特点入手。
比如形容春天这个季节的词语有花香鸟语、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美丽、漂亮等;形容夏天的词语有骄阳似火、挥汗如雨、炎热等;形容秋天的词语有秋高气爽、硕果累累、金色等;形容冬天的词语有白雪皑皑、寒风刺骨、寒冷等。
【满庭芳菲】形容词有一些特殊的形态,一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即“AA”式,如“青青、绿绿”这种形式的形容词有加深程度的作用,读起来显得生动活波,和谐悦耳,易于表达喜爱之情。
如“蝴蝶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最后飞到了美丽的花丛中”。
这句话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写出了蝴蝶的轻舞飞扬的动感和对假山、草坪、花丛的喜爱之情。
另一种是双音节重叠,有三种格式,即1、AABB:如“口口声声、断断续续、密密麻麻、冷冷清清、漂漂亮亮”等。
2、A里AB:如“小里小气、古里古怪、慌里慌张、糊里糊涂、马里马虎”等。
3、ABAB:如“冰凉冰凉、雪白雪白、通红通红、笔直笔直、碧绿碧绿、鲜红鲜红”等。
每一种格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效果。
师:哇,我这里有一个词组。
但它并不完整,只有一半的词语,前面与之搭配的形容词不知道去哪了?我们赶紧帮帮它吧!——寻找形容词PPT()的出口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与之相配的形容词都不要放过哦!生:老师,可以是昏暗的出口。
生:宽阔的出口。
生:狭窄的出口。
……(拥挤的出口、昏暗的出口、狭窄的出口、安全的出口、宽阔的出口)师:瞧,同样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形容词搭配,是不是!我们再来玩一把形容词填空吧!PPT(美丽)的鲜花(清澈)的河水(青青)的草地(暖和)的衣裳(雪白)的棉花(圆圆)的荷叶(红扑扑)的脸蛋(闪闪)的星星(金黄)的秋天(红红)的太阳(甜甜)的笑容(火红)的灯笼词语归类资料:1.表示“看”的字词: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扫视、环视、仰望、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了望2.表示“说”的字词:讲、曰、讨论、议论、谈论、交流、交谈3.表示“叫”的字词:嚷、吼、嚎、啼、鸣、嘶、嘶叫、嚎叫、叫嚷4.表示“想”的词语:苦思冥想、静思默想、绞尽脑汁5.表示速度快的成语:一泻千里、一目十行、快如闪电、移步换影、健步如飞6.表示春的成语: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7.表示夏的成语: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8.表示秋的成语: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万花凋谢、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9.表示冬的成语: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10.带有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指手画脚、愁眉苦脸、、目瞪口呆、张口结舌、交头接耳、面黄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挺胸、摩拳擦掌、摩肩接踵11.带有颜色的词语:金灿灿、黄澄澄、绿莹莹、红彤彤、红艳艳、红通通、白茫茫、黑乎乎、黑压压、鹅黄、乳白、湖蓝、枣红、雪白、火红、梨黄、孔雀蓝、柠檬黄、象牙白、苹果绿12.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色彩斑斓13.表示形态多的成语:千姿百态、千姿万状、姿态万千、形态多样、形态不一14.表示数量多的成语: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不可胜数、数以万计、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成群结队、人山人海、排山倒海、琳琅满目、车水马龙、铺天盖地、满山遍野15.表示变化快的成语:变化多端、变幻莫测、千变万化、瞬息万变第三课时(40分钟)三、阅读佳作——含英咀华(40’)㈠.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山黄山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丘陵地区,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的确,黄山兼有泰山的雄奇,华山的俊俏,武夷山的灵秀。
怪不得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美黄山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诗人墨客认为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之松的确奇特,可称无松不奇。
有的枝干盘虬,顶如平削;有的苍翠欲滴,屹立峰巅;有的倒悬绝壁,矫如蛟龙······令人叹为观止。
黄山的怪石千姿百态,有的似人,有的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到黄山的旅客莫不一步十叫绝。
黄山四绝中以云海最为瑰丽。
云海变幻莫测,忽隐忽现,时浓时淡,观看云峰,似在虚无飘渺间,宛如迷离的梦境。
黄山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一年四节都有云海,尤以春秋两季和雨后初晴的晨夕最多。
黄山的温泉曾多次涌出红色泉水,故称朱砂泉。
其实水中主要含重碳酸盐,矿化度较低,平均水温42℃,宜浴宜饮。
黄山还有无数流泉、碧潭、清溪。
每逢雨后,到处流水淙淙,波光粼粼,瀑声隆隆。
此外,黄山气候湿润,林木茂密,山上有许多奇花异木和珍禽异兽,是一座天然植物园。
1.文中第3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2.黄山有四绝,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