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材的演示学生及课外小都可以自制试验教具

初中物理教材的演示学生及课外小都可以自制试验教具
初中物理教材的演示学生及课外小都可以自制试验教具

创建微型课堂,培养初中生“五力”的行动研究

——项目实施中期报告

一、行动

启动项目启动于2011年9月。于月初首次召开项目组活动会议,于月中和10月末两次全校教师大会宣讲和学习立项内容。全校教师明晰了项目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的时间节点,了解了各阶段主要活动任务,初步诠释了微型课理念、课堂构想及其可能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至11月末,项目组在课堂现场观测和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完善了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在部分班级实施了项目活动前测,印制了格式统一的微型课堂活动观察表。

尝试微型课以“自主”立意。在11年9~12月间,语、数、外教研组各自制定了微型课堂教学计划书,进行了旨在体现听、说、演、写、思“五力”的课堂探索活动,初步积累了相关经验,取得了一定实效。这一阶段的特点既是自主性、异构性的,也同时体现出一定的同质与统一。这就是微型课堂时间同一,学生角色同一及教师身份转化同一,从而使微型课堂基本雏形得以浮现。

推进2011年11月18日下午3点40分,我校举行了微型课期中展示活动,共推出6节公开课,由青年语文教师叶斯箐设计的《一个被咬过的苹果》、青年数学教师董祯轶设计的《习题拓展》等微型课,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活动、自我评价的小先生角色和能力。这样的课堂,内容上突破课本束缚,思维上摆脱教师诱导,课堂一改刻板、拘谨、他主的传统形态,代之以生动的、水灵的既充盈了时代流行元素又合拍于学生心里特质的多元的课堂活动表现形式,学生沉浸在自由和恣意的课堂想象和表达之中,理智、潜能和情绪互为张力,充分实现微型课堂在培养学生“五力”方面不可或缺的育人价值。

2011年11月25日下午1时,由预备年级8班40名学生为来自不同区县的数十名数学教师展示了《期中试卷评讲》市级公开课。

2012年2月22日下午1时,预10班为骨干教师展示了《有理数的乘方》区公开课。

2012年2月28日下午1~3时,初二年级6个班级同时为区数学教师展示微型课。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坚持在预备至初二的三个年级各班之中,每周每天开出1~2堂微型课,各班累计逾百节次。其中,市级公开课1节,区级公开课15节,校级公开课18节,教学效果均获得听课教师和教学专家的一致赞誉和推崇。

沉淀微型课表现出极为活跃的课堂特质。从内容、形式、组织到思维、情绪、评价,再到角色、主持、伙伴搭配及师生关系等等,都表现出迥异于常规课堂的流变性、转化性和情境性特征。如果课堂观察只是追逐这种外在的表象轮动,那么我们就会迷失在类似于表演的喧闹中。微型课中,学生的动力之源是什么呢?项目组成员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集体讨论,认为这种源头深植在人性的需求亦即人的“天性”之中。微型课学生思维高度的活跃性其实正是人类天赋的自然流露与人类生活的自然延伸。当然,这种看法只是推理的结果,需要诸多材料予以佐证和诠释。为此,在项目的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特别是项目组成员记录和描述课堂现象,加以分析,使其微型课最具活跃的精神元素沉淀下来,为微型课的活动机制提供最有效的支撑。写日记、周记、博客成为我们项目研究中必要的文字工作,其实质就是思维的沉淀和积累。譬如,听了孙永香老师组织的微型课以后,教师博客中有如下陈述——

对微型课堂的研究成为浦东2011年教育项目之一。所谓微型课堂,我的考虑是:它是发生在学生课外时空之中的一段有组织的“小型叙事”活动。它强调的是关于学生“个人的故事”,差异、偶然与特殊性是其固有特征。它直接构成学生生活的现实,其目的是为学生享

受现实生活而服务。

叙事与故事,都包含了无数美丽的意象,这是生命的底色,结果是带来了对相关后续活动的期待心理,也就是生命的有意义的延续。因此,微型课堂所代表的也许就是传统课堂的未来走向。

孙老师将上述构想务实的展现在了慕名而来的外校众教师面前,学生表现得很精彩。课堂上,我们期望出现的“五力”(听、说、演、写、思)被鲜活、多元的展现出来,那种超越年龄的表现才能究竟是天赋还是教育的结果呢?实在是颇费思量。或许,五力是人的本能,过去的教育对它是抑制的,而微型课堂如同春雨的沁漫,学生被过度掣肘的潜能方能袒露。呜呼,如今的教育对人的作用究竟要把人导向何方呢?

显然,孙老师课前的付出没有白费。她的这种开拓性的劳动,改变了微型课堂过去那种小家碧玉、孤芳自赏的大姑娘心理,并成功的以一个大美人的姿态,粲然于睽睽之下,那么洒脱、飞逸、妩媚、优雅,又有谁能够拒绝于“她”的魅惑呢?而它又不同于一般美人的冷艳和孤傲,它像极了一位大众情人,那纤纤玉手,何人得牵?

沉淀的目的是将项目研究的外在行为转变为师生心理行为,丰富学校文化的成色和韵味,使研究走向深入和理性的域界。显然,这是必要的一步。

二、认识

㈠微型课的内容

微型课是一个以语、数、外学科知识为三维轴线的学生自主活动空间,听、说、演、写、思是囿于该时空之中的师生行为的自我刻划和描摹方式。它的运动印记不仅体现出微型课富有生命律动的内容趋向,也让人从中窥探出微型课有别于常规课的策略和方法。

听如何听?微型课中听的过程摆脱了传统课堂的“个人中心”。听不只是实现个人“听进去”,完成短时记忆,更在于听要融入集体,将过去单向的听变为在听中实现“听者→言者”的双向互动。微型课中听的过程如下面框图所示。

→→

(反馈:凝视、神情、颔首、鼓掌、言语呼应)(内容和人物性格)说较之于传统课堂中学生因回答教师提问表现出的言语形式,微型课中的说实现了三个变化。

其一是情景变化。学生不只是在同伴中说,更要有在群体、成人和长辈中陈述的胆量和勇气。

其二是内容变化。有观点和知识陈述,即理性思维展现。还有关切、问候和评价语词缀后,如学生陈述完毕,问“大家还有疑问吗?”“两位同学点评得很好!”等等,这使得课堂言语体现出温情和包容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微型课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向“人性”靠拢的倾向。

其三是主体变化。意即围绕同一论题,有多个“言者”现身,出现了抢答、齐答、轮换答等形式。

演学生超越角色的行为方式即为“演”。如微型课中的小先生活动、主持人活动。还包括学生个体某些隐形活动,如学生完成了一个习题的解答,但目的不是为了被检查,而是为了清晰的思路陈述或者为了帮助困难的同伴。显然,行为目的决定了行为的性质。

写讲究文字的工整、速度、排版、标记等审美要求,讲究文字与语言的有机配合。知道“写”是一个面对他人的信息传递过程。

与常规课的作业书写相比较,微型课中“写”的目的不只是储存和再认,它完全超越了个人状态的信息化处理方式,即写的目的不是面向个人而是面向公众。“写”由过去只对

个人负责变为直面公众,这样就使书写脱离了单纯符号的机械的记事方式,体现出生命的意义,也即人的情绪、责任和审美需求等。它迫使学生追求更高质量的书写方式,如美观、布局、变化、可读性等等,同时也能够用这样的标准评价他人的书写。

思中华传统文化一向讲究智与勇的平衡发展,所谓大智大勇即是。微型课堂注重思维的外显活动,因此更强调学生具有表达个人思路的豪气和欲望。学生之间的激励、示范和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是触发“智、勇”的阿基米德支点。在微型课堂里,学生尝试运用语言、板书、提问、寻求帮助的方法力求完善、拓宽和表现个人的思维。

综上所述,微型课堂的内容不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标的,不以学生获得较高的考试分数遴选和取舍材料,它只是借助于学科或者是假借学科搭建平台,来有效释放“五力”本身的真实状态,实现生命和课堂的真实意义。

㈡微型课的策略

小先生策略小先生作为微型课堂最重要的角色,具有引领、决策、示范和课堂组织的作用,小先生产生于活动前和活动过程之中。按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主持小先生:负责课堂组织,活动环节的链接、过渡、协调、进度把握和评价。他既是课堂活动幕后策划者,也是现场指挥者。主持小先生可以指定,自荐,随机产生和人员轮换。

外聘小先生:出于某种考虑,从其它班级“调入”的临时人员,这是微型课堂中流行的“人才引进”活动。如在2月28日的预备年级困难同学数学微型课中,外聘预10班数学课代表讲题。他一边书写一边讲解,每一步书写中都伴有讲解,口齿伶俐,思路清楚,落落大方,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给后续发言者起到了言语的示范性,效果很好。

临场小先生:是在课堂现场自发涌现的主讲人,也可能产生于主持小先生现场随机指派。

外聘小先生和临场小先生实际上是课堂环节的主持人。临场小先生的数量往往能够衡量一节微型课的质量的高低。

个性主讲策略微型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恢复人性的本真状态,重建人与自我的关系”,它体现出课堂对个体存在的尊重,对自由个性的尊重。语言是思维的符号,听、说、演、写、思中以学生“说”为中心。综合以上观点,结合课堂实际,我们采用了个性化的课堂主讲策略,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学生个性化的主讲方式,大体有:沉默式:其实是以写代讲,偶有言语。

阅读式:把所写念出来。

外显式:讲述解答的思路。

技巧式:加入了“注意”“反诘”的言语技巧,提醒听众;采用“迂回”和“挖坑”之法强化主题。

互动式:把握思维焦点,提炼问题,要求同伴作答。这种方法显示出较高的言语素养。

评价式:如主讲者提出“有几个同学做对了?”“还有别的方法吗?”“请问这是为什么”“请问能听懂的有多少”。

个性主讲的策略应用既体现了对人的包容性,也展示了学生语言发展的层级和序列。

角色缺位策略从某个角度讲课堂上教师的“沉沦”意味着学生的“解放”。有效的沉沦是指教师角色的及时调整和转化,它造成课堂教师角色“暂时性缺位”,并导致教师话语弱化和权威消解。

空缺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推卸。相反,教师隐去了“教师”身份,又以第二身份和角色回归课堂。这就是微型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所在。教师的第二身份有:

值日生:为学生搽黑板。

普通听众:领会小先生思路。

救火队员:面对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出现遗漏之时,出手救场。

拉拉队员:对学生行为的鼓与呼。

还有诸如幕后策划者、参谋、裁判员等等。

谁又能说,这种沉沦不就是一种课堂进化和课堂适应呢!

访谈与分享策略教师借助个体访谈和分享,让教育直抵学生心灵。初二学生刘淏洋在访谈中表示:

很兴奋,忧虑,为此准备了文本讲稿,该讲的话该问的问题,曾反复演练,一一默想。讲完之后很快乐,比预想效果好。

预备年级朱顺同学在接受访谈时说:

同样的问题,我宁愿同学来讲;因为同学讲解我也能听懂,同时又能提高同学的说话水平。

邢滢同学说:“就算老师不点我(当小先生),我也要主动去争取。”

学生对小先生的角色认同和筹划是那样的细致、主动和积极,让人感慨和鼓舞。访谈和分享实际上就是微型课堂的评价方法。

三、问题

微型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但是,面对课堂中的角色换位,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无法适应,导致学生已然调动的主动性和教学参与热情受到抑制,这是其一。微型课的教学方式进入常规课堂之后,能否依然保持课堂的高效满足教学的进度考出更好的成绩?这些都是微型课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是其二。微型课案例积累包括文字记叙工作更显出苍白黯淡的局面,一方面,这部分繁琐的额外工作无法评价和计量,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教师的畏难情绪。

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浅谈

题目 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浅谈 单位:市宝丰县红星学校 作者: 铁强 : :pdshzqtq126.

提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基础知识教学必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它不仅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初中物理阶段,自制教具是师生为适应教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而自行设计的形象化教学器具,虽然它在规性、功能、外观上比不上商品教具,但它却凝聚、体现着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 关键词:物理学实验教具

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浅谈 ————市宝丰县红星学校铁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基础知识教学必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它不仅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初中物理阶段,自制教具是师生为适应教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而自行设计的形象化教学器具,虽然它在规性、功能、外观上比不上商品教具,但它却凝聚、体现着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 自制教具取材便利,低成本,利用我们生活常见的物品自制教具。极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容,利用身边现有的坛坛罐罐,字条塑料,不仅变废为宝,又改善了“满堂灌”的现象,便于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新规律,同时让学生用自己自制的仪器便于边教边实验;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困惑,进行实验探索的神秘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制教具的过程是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过程,学生制作教具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需要弄懂仪器的作用、原理、组成结构,对教具进行点滴的改进。教师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仪器进行教学。通过自制教

《自制教具应用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教师职称评定】

《自制教具应用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自制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从当今世界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到一种这样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师生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随手取材的实验已成为一种共识。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价” 或“廉价” 教具。“无价” 是指它的使用价值,“廉价”则是指它的经济价值。国内外教育界的人士,不但不小看廉价教具,相反,还非常推崇它,广泛提倡它。 许多关于廉价教具的国际研讨会都是做为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学术活动来进行的。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7 世纪,人类开始建立学校制度的同时,就产生了教具。19 世纪中期,国际教育界开 展了自制教具的指导与评价研究,注意利用各样的教具实现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输与转换,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我国自制教具工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萌芽,但对自制教具指导评价和推广应用缺乏系统研究,至今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的自制教具的指导评价激励体系与机制。 2、自制教具的开发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自制教具研究具有向广度、深度深入发展的广阔前景。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参与的吸引力强,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本质,富有创造教育等优势,因而它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青睐,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种发展方向。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自制教具贴近物理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不失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突破”。但目前人们对自制教具进行实验的研究更多的局限于物理、化学等实验教学比重大的教学科目,而忽略了它在其他科目中可能起到的更大作用研究;另外目前的研究更多关注操作层面而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因此自制教具研究具有向广度、深度深入发展的广阔前景。 3、研究基础刘既明老师系江西省模范教师、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市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理科教研组长。 彭国新老师系市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县教研室副主任。王永根老师系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市物理学科带头人、中级教师。段春红老师系县初中物理学科骨干教师、中级教师、学校网管员。课题负责人刘既明老师曾参加省级课题研究两项(分别于20XX年、20XX年结题),发表教 学教研论文30 余篇。彭国新主任在县教研室担任物理教研工作多年,具有丰富教研工作经验,并发表教研论文多篇。王永根主任担任学校教导工作多年,主持市级课题研究两项,并都已结题,发表教研论文多篇。段春红老师发表教研论文多篇。 本课题组成员均拥有本科学历,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是一支拥 有丰富教学经验、管理经验和创新精神的团队,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圆满完成。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大全)

万花筒 万花筒看起来很奇妙,实际上很简单,万花筒的原理就是利用组成等边三角形的镜子面互相反射折射堆积在一角的碎彩色玻璃而形成规则的美丽图案,随着转动万花筒的通身,碎玻璃渣的流动随机变化出千奇百怪的美丽花型,所以顾名思义叫做万花筒。 万花筒的制作也非常简单,这里介绍两款制作方法: 一、 材料: 1,旧手电筒玻璃片三片(直径要相同,最好有一片是磨砂的); 2,硬纸板圆筒一个(可用装薯条的纸筒代替); 3,绿豆大米大小的彩色的小碎玻璃渣以及彩色透明的塑料胶片碎渣东10几粒(大小搭配); 4,等长等宽的小镜子三条(镜子店的下脚料即可,长度比纸筒略短即可);5,胶带或胶布(固定小镜子) 制作过程: 1,在万花筒的底层你可以使用两个手电筒的玻璃片来间隔一些彩色的碎玻璃渣(间隔1CM即可以利于彩色玻璃渣的流动),或者添加一些彩色透明的碎胶片,(最好用手工剪切一些具有几何形状的---不一定需要规则的形状,米粒大小即可),最外层的玻璃片最好选用磨砂的玻璃,实在找不到可以在里面衬上一层硫酸纸(制图用的类似于磨砂玻璃的半透明纸,其功能主要是为了透光性好。) 2,万花筒的中间主要是用三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三角柱体(镜面一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三条小镜子镜面向内用胶带粘贴捆好。 3,万花筒的目镜也使用相同半径的手电筒玻璃片,一片等大的圆形纸板在圆心处挖出一个直径1CM的圆孔作目镜。 4,三角镜子柱装入纸筒内卡紧,纸筒的一端是两片玻璃组成的空心小盒子,里面放入彩色的碎玻璃渣胶片渣等,直通的另一端是目镜。最后就是美化外壳了,可以随自己的想象力用美丽的包装纸包裹,这样一支奇妙的万花筒就制作好了,很好玩的,可以带给你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妙的开心感觉。 以上制作具体见图示。 二、 这里介绍一款用玻璃球作物镜的万花筒(物镜采用玻璃球而不是两片玻璃夹住的彩色碎玻璃)

九年级物理 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仪器(教具)是实验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面对新课程,我们发现,进去常用的教具虽然仍起主导,但实验中的许多问题却可以利用自制教具来完成,自制教具的运用应当可以贯穿于一堂物理课的始终,这也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自制教具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自制教具是教师备课的一个方面,也是师生共同经历的活动。下面从新课程条件下自制教具的必要性,在培养师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这几方面来说明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方法。仪器(教具)是实验的物质基础,没有教具,我们的实验就成了无米之炊,实验探究就会变成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试卷上考实验,结果并未提高学生素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这种投入也只体现在教学楼、学生宿舍的变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改观、减少学生学习费用、对学生的补助方面。而教学仪器的补充、添置这一重要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了。“普实”搞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有许多农村中学的分组实验开展不起来,除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教师认识不足、不认真抓外,主要原因还是与仪器配置标准低,数量太少有关,农村学校由于财力的限制,也拿不出钱来补充、添置必要的仪器。 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已往配置的仪器(教具)虽然仍起主导作用,但部分仪器已跟不上教材变化的需要,很多在教材中已不适用,急需补充、更新教学仪器、实验器材,这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学需要,也是发展教育的需要。新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问题,有许多是需要学生“动脑动手”的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做这些试验,可能也用不上技术含量高的教具,许多都可用自制的简单教具来完成,因此,在实验仪器不足的情况下,自制教具不仅有必要,而且有现实意义了。教师除了充分利用现有仪器,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需要自制教具,同时还应该提倡、鼓励、组织学生自制教具,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利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材料、废旧、废弃的物品,制作物理课中需要的教具,在学生中开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6页word文档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包含大量的演示实验,它们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增强课堂效果。下面就如何设计好演示实验,发挥演示实验的课堂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反复调试 为了更好地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实验材料、设计合理的实验过程,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要反复操作调试,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从而使实验做得规范、熟练、成功,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讲解“电磁铁”,由于实验器材的原因,教师课前必须经过试验找到合适的电流范围,以便达到实验效果。讲解物体浮沉条件,通过改变液体密度让学生发现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这个实验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求教师课前将水变成盐水,使鸡蛋下沉到水底的状态变为悬浮的临界状态,这样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的过程明显、节省时间。讲解“压力压强”,教师要选择有弹性的海绵和质量合适的物体。在演示热机原理的实验时,经过反复的调试,得出在试管中加入水的体积为试管的四分之一,需要用酒精灯加热大约2分钟,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 2 演示实验装置设备,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

合,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 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并可巧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演示磁极间相互作用时,可利用粉笔做导轨演示很是方便。具体做法:将七八支粉笔平行摆好,然后将两条形磁铁拉开或靠近来演示相吸或相斥。此实验还可用在力学部分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又例如顺手拿过学生的铅笔,将两环形磁铁套在铅笔上演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还能说明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自制教具一般都是教师针对现有实验不足或者现有仪器演示效果不明显而设计 制作的,实验结果会更明显、更直观,学生更容易观察到。如讲解“浮与沉”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制潜水艇进行演示,效果会很明显。 再如在演示“液体沸点和气压关系”的实验时,首先在两只烧瓶里装上适量的水,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给左烧瓶加热,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左瓶一部分空气通过导管流到右瓶里,使左瓶的气压减小,而右瓶气压增大。加热一段时间后,夹子夹紧橡皮管。用酒精灯同时给左右烧瓶加热,直到水沸腾,读下左右温度计示数大约为94 ℃和105 ℃。

农村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的研究

农村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的研究

农村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的研究 甘肃省天祝县朵什乡松林中学张志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随着新课程课改的全面展开,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传统向自主开发转变,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从而培养创新型、能力型的人才。因此,教育的素材和教具有相当部分必须要来源于生活、要贴近生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教材背景:一是教材的编写突出了普遍性与时代性,但从农村地区的学生生活体验来看,有些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去甚远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资源的区域化、生活化势在必行;二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无论从教材来看,还是从中考命题来看,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因此必须加强科学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3)学生学习背景:现在农村初中学生依赖书本的习性较强,不善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急待在这个方面对农村初中学生加以强化。 (4)地区背景:一是我县属西北藏区,2004年已完成“普九”工程,近年来藏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为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较好的支撑。但是由于课程的变化使一部分实验器材不能适应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二是目前我县大量的农村山区学生自主开发学习资源的能力和意识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客观条件也还很不成熟。故,充分发挥教师学习资源的开发,既

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客观条件之必然。三是我县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较早,教育科研气氛浓厚,教师群体科研能力较强。我校先后有多人参与了省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许多教师的论文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与交流。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丰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资源; (2)探索自制教具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构建"生活――物理――社会"的学习体系,找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切入点。 (3)增强初中物理教师和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创作的能力。 3、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通过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通过课题的实施研究,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物理教育教学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可以促进我校学科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推动全校学科教学科研的发展。 (4)通过课题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完成本课题的基本条件和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基本条件: (1)我校有一批物理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物理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恰当、合适的实验器材,随着教学仪器配套与达标活动的开展,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一方面教学仪器不可能一应俱全,特别是我们这些县级及乡级中学教学仪器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经常使用成套仪器进行教学也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对物理产生高深莫测的神秘感,从而影响了学生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如何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已成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认为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收下几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对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只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物理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自然会倍增。 由于自制教具所用材料多自此学生的身边:一个杯、一只蛋、一把梳子、一个碟子……,都可以成为自制教具的原材料,在教学中使用这些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制作的教具,用它们产生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让学生从“知”的环境中发现“未知”,学生会倍感亲切,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学习兴趣,好象真理的发现者就是他们,自己成了学习物理的真正“主人”,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研究物理并不神秘。这样,对物理的神秘感破除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激起了,学好物理的信心也就树立起来,课堂上不再拘谨、胆怯,开始敢于大胆发言,使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从而调动起了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差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对物理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也就变得爱学、好学、从而学得比较好了。 2、增强演示效果,完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心得体会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心得体会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成功的演示实验更加容易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就谈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1.创新物理演示实验教具能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气球做压强实验,用自制特大果冻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和超长导线,将电池盒、开关、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挂在黑板上,通过长导线和桌面上的演示电表相连,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一目了然,演示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2.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如果能在改进课堂教学

的前提下,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如自制小孔成像照相机、潜望镜、望远镜、简易天平、电动机、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同时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 3.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提出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加深印象。另外,一些成功率较高的实验也可以由学生去演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总之,演示实验的创新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该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让演示实验为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教具

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教具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过程、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也是验证理论的唯一依据,并在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一些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使演示实验发挥最佳效果,笔者想从演示实验的设计和自制教具两方面谈一些看法,与各位同行交流、商榷。 一、演示实验的设计 1.精心设计针对性实验,帮助学生解决疑点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在某些地方遇到困难,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有关内容的实际情况缺乏感性认识,电磁学部分更是如此。这就妨碍了对问题的细致分析和深入认识,感到不好捉摸,因而产生困难。如“合磁通”概念,就是学习中的一个疑难点。设计如图l所示的演示实验,采用输出不对称波形的可控硅整流源(实验室用来给蓄电池充电的整流电源),这可使线圈L(100~100匝)接收后不以整流就能直接使示教电表偏转。实验中若在单根直导线中通以0. 5~1A 的脉冲直流电,并让线圈处在靠近直导线的位置,就能使加接微电流放大器的示教电表到满偏,适当调节线圈L的位置,当L的中心与直导线重合时,电流表指针回到中间的零位置,即此位置通过线圈的合磁通为零。此实验指针变化幅度大,对比明显,并且实验器材容易解决,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合磁通的概念。 2.精心设计引导性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规律 中学物理不少规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但是其中有些内容,从提出课题到进行典型实验,直到导出结论,中间思维跨度大,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过程作必要的引导,甚至还要增加些有引导性的实验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如学生在初中时学过: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时就会有电流产生。而高中则要求学生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掌握和理解这一规律,设计如图2所示。 实验证明:导线虽然切割磁感线但不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实验中为了效果明显,在示教电表上加接微电流放大器,将一根绝缘长直导线对折后接到放大器上,实验时让对折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但当对折导线拉开后再切割磁感线时,指针有较大偏转。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学生很容易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根本条件。 3.精心设计验证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结论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六忌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六忌 一、忌课前准备不充分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不必特意准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 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忌操作不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忌实验用语不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而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为木板小车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对仪器的读音不准。 四、忌唱独角戏,不让学生参与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那样做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八年级上物理实验目录 一、演示实验 1、测一测你听觉的频率范围; 2、探究声音的奥秘; 3、观察水的三种状态记起特征; 4、练习使用温度计; 5、观察蒸发现象; 6、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7、人工造“雪”; 8、分解太阳光; 9、观察色光的混合; 10、观察颜料的混合; 11、探测红外线的热效应; 12、光的直线传播——手影; 13、探究光的反射; 14、观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5、认识透镜; 16、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17、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18、透镜的应用; 19、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20、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 21、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现象; 22、探究透镜的奥秘; 23、光的折射与透镜原理; 24、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25、观察刻度尺; 26、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27、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28、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二、分组实验 1、观察水的沸腾; 2、探究水、松香的熔化特点;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一、演示实验 1、托盘天平的认识和使用; 2、探究物体的形状、形态的变化对其质量大小的影响; 3、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4、测量水的质量; 5、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6、比较物质的硬度; 7、认识物体的结构; 8、探究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9、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10、观察弹簧测力计; 11、判断重力的方向; 12、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力; 1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4、探究大气压强; 15、估测大气压的值; 16、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17、探究浮力的大小; 18、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19、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20、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1、探究阻力对物体的影响; 2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3、观察惯性现象; 二、分组实验 1、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大小; 4、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 5、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6、探究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和效果; 7、探究液体的压强。

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研究

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研究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但在实际教学学中,现有教学仪器不可能都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或存在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广大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开发、自制实验仪器,弥补现有教具的不足。本文就《滑轮》章节的实验器材进行整合,对原有实验器材进行了大胆创新、改进,制作了教具《滑轮组类实验演示器》,并详细说明了 该实验仪器的制作背景、制作材料、使用方法、教学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自制教具;改进;滑轮;滑轮组;演示器 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但学校实验器材的配备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通过自制教具(或学具)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并能够较大程度地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仪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滑轮组类实验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自制了《滑轮组类实验演示器》,用于优化《滑轮》章节的演示 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滑轮组类实验演示器》的制作与改进办法与大家分享如下: 1 《滑轮组类实验演示器》的制作背景

初中物理“滑轮”章节实验教学中,有三大问题一致困扰着笔者: 1)无论教师做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做分组实验,都需 要用刻度尺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花时较多,测量误差较大。特别是在测量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时,用刻度尺不易测量。 2)测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时,实验要求匀速提升物体, 但用手提升重物,很难做到匀速,而按照实验要求,还要给学生说成是“匀速提升物体”,理论与实际不一致,不利于 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演示。 3)测绳子自由端距离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 验中,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做分组实验时,需要站在凳子上提升重物来测量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给实验增加了难度。 为有效解决上述3大问题,笔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及教研活动中,不断思考、探索,如何制作和改进《滑轮》章节实验仪器,使实验更方便、直观、灵活,易于学生接受,方便教师讲评、演示。 2 教具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自制的《滑轮组类实验演示器》用于初中物理《滑轮》章节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1 本教具利用演示板上的方格纸成功地解决了物体被 提升时移动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测量问题

初中物理教材的演示学生及课外小都可以自制试验教具

创建微型课堂,培养初中生“五力”的行动研究 ——项目实施中期报告 一、行动 启动项目启动于2011年9月。于月初首次召开项目组活动会议,于月中和10月末两次全校教师大会宣讲和学习立项内容。全校教师明晰了项目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的时间节点,了解了各阶段主要活动任务,初步诠释了微型课理念、课堂构想及其可能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至11月末,项目组在课堂现场观测和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完善了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在部分班级实施了项目活动前测,印制了格式统一的微型课堂活动观察表。 尝试微型课以“自主”立意。在11年9~12月间,语、数、外教研组各自制定了微型课堂教学计划书,进行了旨在体现听、说、演、写、思“五力”的课堂探索活动,初步积累了相关经验,取得了一定实效。这一阶段的特点既是自主性、异构性的,也同时体现出一定的同质与统一。这就是微型课堂时间同一,学生角色同一及教师身份转化同一,从而使微型课堂基本雏形得以浮现。 推进2011年11月18日下午3点40分,我校举行了微型课期中展示活动,共推出6节公开课,由青年语文教师叶斯箐设计的《一个被咬过的苹果》、青年数学教师董祯轶设计的《习题拓展》等微型课,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活动、自我评价的小先生角色和能力。这样的课堂,内容上突破课本束缚,思维上摆脱教师诱导,课堂一改刻板、拘谨、他主的传统形态,代之以生动的、水灵的既充盈了时代流行元素又合拍于学生心里特质的多元的课堂活动表现形式,学生沉浸在自由和恣意的课堂想象和表达之中,理智、潜能和情绪互为张力,充分实现微型课堂在培养学生“五力”方面不可或缺的育人价值。 2011年11月25日下午1时,由预备年级8班40名学生为来自不同区县的数十名数学教师展示了《期中试卷评讲》市级公开课。 2012年2月22日下午1时,预10班为骨干教师展示了《有理数的乘方》区公开课。 2012年2月28日下午1~3时,初二年级6个班级同时为区数学教师展示微型课。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坚持在预备至初二的三个年级各班之中,每周每天开出1~2堂微型课,各班累计逾百节次。其中,市级公开课1节,区级公开课15节,校级公开课18节,教学效果均获得听课教师和教学专家的一致赞誉和推崇。 沉淀微型课表现出极为活跃的课堂特质。从内容、形式、组织到思维、情绪、评价,再到角色、主持、伙伴搭配及师生关系等等,都表现出迥异于常规课堂的流变性、转化性和情境性特征。如果课堂观察只是追逐这种外在的表象轮动,那么我们就会迷失在类似于表演的喧闹中。微型课中,学生的动力之源是什么呢?项目组成员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集体讨论,认为这种源头深植在人性的需求亦即人的“天性”之中。微型课学生思维高度的活跃性其实正是人类天赋的自然流露与人类生活的自然延伸。当然,这种看法只是推理的结果,需要诸多材料予以佐证和诠释。为此,在项目的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特别是项目组成员记录和描述课堂现象,加以分析,使其微型课最具活跃的精神元素沉淀下来,为微型课的活动机制提供最有效的支撑。写日记、周记、博客成为我们项目研究中必要的文字工作,其实质就是思维的沉淀和积累。譬如,听了孙永香老师组织的微型课以后,教师博客中有如下陈述—— 对微型课堂的研究成为浦东2011年教育项目之一。所谓微型课堂,我的考虑是:它是发生在学生课外时空之中的一段有组织的“小型叙事”活动。它强调的是关于学生“个人的故事”,差异、偶然与特殊性是其固有特征。它直接构成学生生活的现实,其目的是为学生享

高中物理教具制作方案

学科代码:070201 学号:2010405308 高中物理教具制作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物理学 班级: 2010级 学生姓名:管布克 指导教师:肖涛 完成日期: 2013年9月

高中物理教具制作方案 一、教具名称:空气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二、教具价值: 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废弃物做一些物理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可以保护环境。以下在教学中收集和整理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以资共享。 三、教具原理: 1.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特性为制作原理: 2.热胀冷缩实验 装置图 气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图 四、教具材料: 废灯泡(去掉铁底座)、高9厘米的木制圆台体、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剪掉针头,使孔大一点)万能胶 五、教具制作方法与步骤: 1.制作方法 将灯泡里面的灯丝等物掏净。在圆木台体正中钻一个直径约1毫米的洞,并从侧面也钻一个洞与直洞相连,侧面的孔用一次性注射针器堵住,缝隙用万能胶密封,再在木圆台上面挖一个小球面,使灯泡刚好放在上面,再用万能粘住后密封。以保证气密性良好。(如装置图) 2.操作步骤 (1)将此实验装置放入水槽中,水深刚好淹没针头(水可以染成红色)用较热的水淋灯泡,灯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针管排出,水槽内冒出大量的气泡。 (2)过一会儿,用冷水淋灯泡,这时发现灯泡内有大量的水,这是由于灯泡内剩余的空气受冷收缩,气压减少,让出了部分空间。

农村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的研究

农村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的研究 甘肃省天祝县朵什乡松林中学张志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随着新课程课改的全面展开,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传统向自主开发转变,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从而培养创新型、能力型的人才。因此,教育的素材和教具有相当部分必须要来源于生活、要贴近生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教材背景:一是教材的编写突出了普遍性与时代性,但从农村地区的学生生活体验来看,有些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去甚远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资源的区域化、生活化势在必行;二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无论从教材来看,还是从中考命题来看,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因此必须加强科学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3)学生学习背景:现在农村初中学生依赖书本的习性较强,不善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急待在这个方面对农村初中学生加以强化。 (4)地区背景:一是我县属西北藏区,2004年已完成“普九”工程,近年来藏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为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较好的支撑。但是由于课程的变化使一部分实验器材不能适应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二是目前我县大量的农村山区学生自主开发学习资源的能力和意识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客观条件也还很不成熟。故,充分发挥教师学习资源的开发,既是教学

的需要,也是客观条件之必然。三是我县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较早,教育科研气氛浓厚,教师群体科研能力较强。我校先后有多人参与了省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许多教师的论文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与交流。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丰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资源; (2)探索自制教具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构建"生活――物理――社会"的学习体系,找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切入点。 (3)增强初中物理教师和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创作的能力。 3、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通过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通过课题的实施研究,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物理教育教学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可以促进我校学科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推动全校学科教学科研的发展。 (4)通过课题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完成本课题的基本条件和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基本条件: (1)我校有一批物理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总8页)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万花筒 万花筒看起来很奇妙,实际上很简单,万花筒的原理就是利用组成等边三角形的镜子面互相反射折射堆积在一角的碎彩色玻璃而形成规则的美丽图案,随着转动万花筒的通身,碎玻璃渣的流动随机变化出千奇百怪的美丽花型,所以顾名思义叫做万花筒。 万花筒的制作也非常简单,这里介绍两款制作方法: 一、 材料: 1,旧手电筒玻璃片三片(直径要相同,最好有一片是磨砂的); 2,硬纸板圆筒一个(可用装薯条的纸筒代替); 3,绿豆大米大小的彩色的小碎玻璃渣以及彩色透明的塑料胶片碎渣东10几粒(大小搭配); 4,等长等宽的小镜子三条(镜子店的下脚料即可,长度比纸筒略短即可);5,胶带或胶布(固定小镜子) 制作过程: 1,在万花筒的底层你可以使用两个手电筒的玻璃片来间隔一些彩色的碎玻璃渣(间隔1CM即可以利于彩色玻璃渣的流动),或者添加一些彩色透明的碎胶片,(最好用手工剪切一些具有几何形状的---不一定需要规则的形状,米粒大小即可),最外层的玻璃片最好选用磨砂的玻璃,实在找不到可以在里面衬上一层硫酸纸(制图用的类似于磨砂玻璃的半透明纸,其功能主要是为了透光性好。) 2,万花筒的中间主要是用三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三角柱体(镜面一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三条小镜子镜面向内用胶带粘贴捆好。 3,万花筒的目镜也使用相同半径的手电筒玻璃片,一片等大的圆形纸板在圆心处挖出一个直径1CM的圆孔作目镜。 4,三角镜子柱装入纸筒内卡紧,纸筒的一端是两片玻璃组成的空心小盒子,里面放入彩色的碎玻璃渣胶片渣等,直通的另一端是目镜。最后就是美化外壳了,可以随自己的想象力用美丽的包装纸包裹,这样一支奇妙的万花筒就制作好了,很好玩的,可以带给你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妙的开心感觉。 以上制作具体见图示。 二、 这里介绍一款用玻璃球作物镜的万花筒(物镜采用玻璃球而不是两片玻璃夹住的彩色碎玻璃) 神奇的万花筒 材料: 塑料薄镜3面、透明玻璃球、硬纸板、彩色包装纸、透明塑料薄膜、小刀 制作方法: 1.3面长宽一样的镜子对在一起,用胶带固定住,使之成一个三角空心体。要注意,使镜子的映照面朝向内侧; 2.空心体的一头,卡一个玻璃球,也用胶带固定; 3.三角体的外面卷上硬纸板,使玻璃球只露出个头; 4.另一头空心处粘上透明的塑料薄膜,并挖一个观察洞;

浅议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益处

浅议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益处 发表时间:2013-07-12T09:25:40.03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化彩萍 [导读] 新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物理教学就应该加强物理实验。 化彩萍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规律为探究对象的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很多规律与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方法。没有实验的物理课不仅没有说服力、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而且空洞乏味、探究合作更是无从谈起。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和培养科学素质,进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而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益处有很多,本文据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自制教具;初中物理教学;益处 新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物理教学就应该加强物理实验。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又能够推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走向深入。所以,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益处多多。 一、自制教具既为学校节省了开支补充了教学仪器的不足,又对学生渗透了环保意识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教材与教学方法的不断变革,而且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使实验器材生活化。物理学的科学探究通常是通过物理实验来进行的。在物理探究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很多“五花八门”的猜想和创意。因此,当前的物理探究实验需要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的教学仪器,全部依靠学校配备是不现实的。只要我们平时在工作、生活中多多留意,教具就是身边随处可见的东西,如一张纸、废电池、饮料瓶、吸管、小药瓶、泡沫塑料就可以做成一个个对教学、对学习即有用又实用的教具。比如,利用废弃的玻璃胶管代替金属罐,自制简易的“内能做功演示器”等。 在自制教具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宜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这不但节约了资金,降低成本补充了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而且渗透了环保意识。 二、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物理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 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自制教具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初中学生来说,只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积极发言,大胆质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物理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热烈, 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学习“气体的压强”前,笔者取了两个粗细相差不大的细管套起来,并在它们的间隙中倒进些水,当把两个套着的试管忽而倒过来朝下时,学生会想到细试管会掉到地下,可是实验中细试管才徐徐向上,意外的结果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时,学生们就准备了很多自制教具来演示大气压的存在,例如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点燃酒精灯对其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用橡皮泥或面团堵住罐口,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自然冷却后,发现易拉罐被压瘪,使学生确信是外界大气压把它压瘪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既感兴趣、又印象深刻、便于理解、记忆牢固。 正如麦克斯韦说:“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学具的制作和幵发,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它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宽了课堂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具这种资源,努力做到物理课节节有物有理,由物到理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自制教具能充分发挥师生的动手能力 一件自制教具的制成, 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创意、构思和设计,查资料、画图纸、找材料,动手制作和反复试验等过程,在无形中提高了师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笔者布置了一个课后小制作比赛活动:制作针孔照相机。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选器材、查资料,兴趣浓厚。上交的作品异彩缤纷,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并且在制作中,还有一些新的发现:小孔的形状对成像没有影响,倒立的像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像的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等等。通过制作过程巩固了已学知识,并获得了新知。 俗话说,耳过千遍不如动手一遍。通过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而不是传统的只是在课堂上看教师演示某些实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即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了解了实验仪器的构成,对实验原理的认识更加深刻。 四、自制教具能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处处围绕着物理知识,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现象都与物理学有关,关键在于教师要适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将周围的一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多是在课堂上。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身边发生的最基本的物理现象缺少足够的认识。 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前,笔者先让学生预习并要求自制教具在课堂上演示两者的关系。课上学生们自制的教具可谓五花八门,而且演示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简单的自制教具, 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还揭示了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同时很轻松地得出了“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结论;学了“重力”后,学生们自发地制作了重垂线,借助自己制作的重垂线测定门窗是否垂直、挂画及黑板是否挂正了。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初中物理课程就应贴近学生生活, 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五、自制教具能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 一件自制作品的完成不是简单地仿造,从立意、构思、设计到修改试用,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包含有创造性劳动,需要有创新精神,这对师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在讲“浮力的应用”这一节时,笔者利用孩子废旧的玩具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潜水艇模型:能密封的两透明半圆,并各有一小孔,往里面注入适量水同时放入已报废的砝码(为了增加本身重力),将输液管一端从小孔中插进去,另一端与注射器连接起来,把它放入盛有水的透明水槽中进行演示,使学生有了直观性的理解。在学完力学、电学、电磁学后,学生们通过努力自主研发出简易地震报警仪,并推荐到省里参加比赛。 自制教具是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有位教授也曾说过:在物理实验中,如果学生能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