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初中物理自制教具

合集下载

简单初二物理小制作

简单初二物理小制作

简单初二物理小制作木髓球静电验电器从植物的干茎中取木髓晒得很干后捏成一些直径约5毫米的小球。

在小球上涂一层铝粉漆、胶体石墨或金粉漆。

在每个球上连接15厘米长的丝线。

在木架上挂一个木髓球。

用绸布、毛皮或法兰绒摩擦过的物件去接近木髓球看它如何动作。

这种木髓球装置叫做验电器。

除了用木髓球外也可用爆米花、聚苯乙烯膨体球、乒乓球或其它很轻的物体。

主要的一点是要涂上一层金属粉使其成为导电体。

可以用蛋白将铝粉涂在球的表面。

伏打电池现介绍一种伏打电池可以使12伏小灯泡连续发光持续时间可达10分钟以上使用后也不必作特殊处理制作容易使用方便。

【制作方法】 1容器及溶液的配制在约200毫升带盖的口瓶上另配一个胶塞塞上钻两个直径约4毫米的孔。

溶液为15的稀硫酸质量比内加1的重铬酸钾作去极剂如配制100毫升溶液就先在用蒸馏水洗净的烧杯中倒入85毫升蒸馏水再缓慢注入15毫升纯硫酸然后加入1克重铬酸钾。

经搅拌使重铬酸钾全部溶于蒸馏水后装入广口瓶盖好备用。

2极板的制法取约60×10×4毫米3的电解铜和锌各一块把直径约4毫米、长约5厘米的两段粗铜丝一端与铜块、锌块焊牢另一端穿过胶塞并通过一小段软线与12伏小灯泡焊牢如图1671所示。

【使用方法】揭开广口瓶盖将极板插入瓶内的溶液中灯泡即亮。

实验完毕取出极板用蒸馏水洗净包好保存将广口瓶盖好以后继续使用。

【注意事项】极板一定要保持干净溶液混入普通的水或其他物质。

编者提示本自制教具可辅以“简单的电现象”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

2003-04-11 选自《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水果电池【制作方法】取一块30×20×2厘米2的木板钉在一块30×15×2厘米3的木板上做成如图1672所示的支架。

按图中要求在支架的上部中间处装一只发光二极管在发光二极管下方挖孔装一只微安表。

如图连接好电路并在发光二极管上套一段直径5毫米长6毫米的黑色塑料管以便于观察其发光情况。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作品介绍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作品介绍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作品介绍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操作同样不可或缺。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自制物理教具作品。

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个有趣且实用的教具作品。

1. 风力发电机模型这个教具利用风力原理模拟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它由一个塑料框架和三个塑料叶片组成,叶片连接到一个小发电机上。

当风力吹动叶片时,叶片会带动发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通过这个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并亲自体验发电的过程。

2. 浮力演示装置这个装置用于演示浮力的原理。

它由一个透明的容器、水和各种不同密度的物体组成。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容器中物体的组合和位置,观察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浮力与物体浸没与浮起的关系,以及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沉入水底。

3. 简易电路板这个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它由一个塑料底板和金属导线组成,导线上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元件,如电灯泡、开关等。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元件进行组装,搭建出不同的电路。

通过这个教具,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电流的流动路径和电子元件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理解电路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4. 摆钟模型这个模型模拟了摆钟的运动原理。

它由一个固定的支架、一个重物和一个绳子组成。

学生可以调整重物的位置和摆动的幅度,观察摆钟的运动情况。

通过摆钟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摆动周期与摆动幅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

通过使用这些自制物理教具作品,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些教具作品的制作过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因此,我们鼓励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积极参与自制教具的制作,通过实践探索,提高对物理的兴趣和理解。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制作一些简单的物理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以及相关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可以制作的物理教具,并附上制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一、旋转荧光灯材料:旋转器、荧光灯管、电源线、开关、螺丝刀、胶带。

制作步骤:1.将旋转器固定在一个稳定的底座上。

2.用胶带将荧光灯管固定在旋转器的一端。

3.使用螺丝刀,将电源线的两根线头分别连接到荧光灯管的两端。

4.将电源线的一头连接到开关上,并将开关固定在旋转器上。

5.将另一头的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

使用方法:打开电源开关,荧光灯管会开始旋转。

在暗房中观察,可以看到旋转的荧光灯管形成的光线呈现连续的光带,通过旋转可以得到频率和波长的比值,更深入地了解波动现象。

二、平抛运动模拟器材料:小车、驱动带、球、刻度尺。

制作步骤:1.将小车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驱动带可以与小车紧密接触。

2.将球放入小车上并固定,球应具有一定的质量。

3.使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和球的位置,可以在小车上粘贴纸制作标记。

使用方法: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球被释放后,小车会沿着水平面上的刻度移动,球会沿着竖直方向做平抛运动。

通过测量和计算球在每个位置的运动轨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凸透镜成像模拟器材料:凸透镜、物体、像屏、光源。

制作步骤:1.将凸透镜放在适当位置。

2.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物距处,物体可以是一个尺子或者其他可以容易确定位置和形状的物体。

3.放置一个像屏在适当的位置,可以调整它的位置和距离。

4.开启光源,确保光线能够通过凸透镜形成像。

使用方法:调整物距和像距的大小,观察和记录成像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制作这些简单的物理教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同时,这也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多有趣的物理教具来辅助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现有的教具往往不能满足所有教学需求,因此,自制教具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以及这些教具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效果。

二、自制教具的设计和制作1.静电现象演示器该教具的主要目的是演示静电现象,包括电荷的转移和电荷的吸附等。

教具主要由两个不同材料的金属小球、绝缘体小球和金属箔片组成。

通过摩擦后,两个金属小球可以产生静电,并吸附到箔片上,生动地展示了静电现象。

2.光学三棱镜教具该教具主要用于演示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教具主要由透明塑料板、彩色颜料和激光笔组成。

通过调整塑料板的角度和激光笔的光束,可以观察到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

三、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自制教具能够生动地展示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如静电现象演示器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荷的转移和吸附现象。

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增强实验教学效果自制教具通常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与教具的结合,可以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光学三棱镜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实践效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自制教具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解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自制教具,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来设计适合的教学工具,更好地展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自制教具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自制教具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这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自制教具的质量和稳定性也可能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在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大全)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大全)

万花筒万花筒看起来很奇妙,实际上很简单,万花筒的原理就是利用组成等边三角形的镜子面互相反射折射堆积在一角的碎彩色玻璃而形成规则的美丽图案,随着转动万花筒的通身,碎玻璃渣的流动随机变化出千奇百怪的美丽花型,所以顾名思义叫做万花筒。

万花筒的制作也非常简单,这里介绍两款制作方法:一、材料:1,旧手电筒玻璃片三片(直径要相同,最好有一片是磨砂的);2,硬纸板圆筒一个(可用装薯条的纸筒代替);3,绿豆大米大小的彩色的小碎玻璃渣以及彩色透明的塑料胶片碎渣东10几粒(大小搭配);4,等长等宽的小镜子三条(镜子店的下脚料即可,长度比纸筒略短即可);5,胶带或胶布(固定小镜子)制作过程:1,在万花筒的底层你可以使用两个手电筒的玻璃片来间隔一些彩色的碎玻璃渣(间隔1CM即可以利于彩色玻璃渣的流动),或者添加一些彩色透明的碎胶片,(最好用手工剪切一些具有几何形状的---不一定需要规则的形状,米粒大小即可),最外层的玻璃片最好选用磨砂的玻璃,实在找不到可以在里面衬上一层硫酸纸(制图用的类似于磨砂玻璃的半透明纸,其功能主要是为了透光性好。

)2,万花筒的中间主要是用三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三角柱体(镜面一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三条小镜子镜面向内用胶带粘贴捆好。

3,万花筒的目镜也使用相同半径的手电筒玻璃片,一片等大的圆形纸板在圆心处挖出一个直径1CM的圆孔作目镜。

4,三角镜子柱装入纸筒内卡紧,纸筒的一端是两片玻璃组成的空心小盒子,里面放入彩色的碎玻璃渣胶片渣等,直通的另一端是目镜。

最后就是美化外壳了,可以随自己的想象力用美丽的包装纸包裹,这样一支奇妙的万花筒就制作好了,很好玩的,可以带给你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妙的开心感觉。

以上制作具体见图示。

二、这里介绍一款用玻璃球作物镜的万花筒(物镜采用玻璃球而不是两片玻璃夹住的彩色碎玻璃)神奇的万花筒材料:塑料薄镜3面、透明玻璃球、硬纸板、彩色包装纸、透明塑料薄膜、小刀制作方法:1.3面长宽一样的镜子对在一起,用胶带固定住,使之成一个三角空心体。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制教具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制教具及其运用方法。

1. 磁力线演示装置:制作一块透明的玻璃板,在板上均匀涂抹铁粉。

通过将各种形状的磁铁放在板上,可以直观地展示磁力线的形状和分布规律。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教具来讲解磁力线的概念、磁场的形成原理等。

2. 雁行排列的力矩装置:在一块长木板上钉上几个木杆,让它们呈现雁行排列的形状。

然后,将一把扳手放在其中一个杆子的一端,让学生通过调整杆子的位置来平衡扳手。

这个自制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模型车与斜面装置:在一个小斜面上放置一个可以滑动的小车,利用斜面的高度和小车的质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斜面的倾角和小车的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原理。

4. 重力砝码秤:在一个支架上放置一个秤盘,用一个容器装满水,将容器挂在秤盘上方。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往容器里加入不同数量的砝码,以及修改容器挂的位置来调整水平面,从而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装置,学生可以学习到浮力和压力的概念,深入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5. 声音频率的调节装置:利用一个拉紧的弹簧或橡皮筋固定住一根较长的绳子,然后刻上等距的刻度。

拉动绳子并释放它,通过测量绳子上的波长和频率,可以调节绳子的拉力和初始位置来改变音的音调。

这个装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除了以上的几个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的自制教具可以在物理教学中使用。

在选择和设计教具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教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8个物理创作小发明

8个物理创作小发明

8个物理创作小发明创新小发明制作方法1、自制羽毛球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弹子一只。

制作过程: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子,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饰后,一只自制羽毛球完成了。

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么样?2、自制香皂纸制作材料和工具: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杯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阴干就成了香皂纸。

3、自制热气球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

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

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

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4、自制手电筒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

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

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

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

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

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

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

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

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初二物理手工小制作

初二物理手工小制作

初二物理手工小制作1.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超级有趣的初二物理手工小制作吧!别以为物理就是枯燥的公式和实验,其实它可好玩了!跟着我一起动手做几个小玩意儿,保证让你对物理爱不释手!2. 第一个小制作,咱们来搞个"纸杯电话"怎么样?这玩意儿简单得很,随手就能做。

你只需要两个纸杯,一根长长的线,再加上一点点耐心。

把线的两头分别穿过纸杯底部的小洞,打个结固定住。

哇塞,这下你就有了一个酷炫的"原始电话"啦!3. 用起来也简单,一人拿一个杯子,走远点,把线拉紧。

这时候,你对着杯子说话,声音就会顺着线传到另一个杯子里,神奇吧?我第一次用的时候,兴奋地对着杯子喊:"喂喂,听得到吗?"结果把我妈吓了一跳,还以为我疯了呢!4. 接下来,咱们来挑战一下难度,做个"自制电磁铁"如何?别被名字吓到,其实很简单的啦!你需要准备一根铁钉、一段绝缘铜线、一节电池,再来点胶带。

把铜线紧紧地缠绕在铁钉上,越多圈越好。

然后用胶带把线的两端固定在电池的正负极上。

5. 搞定了?现在你手里就有了一个超级强力的电磁铁!试试用它来吸小铁块或者回形针,简直不要太爽!我做好后,兴冲冲地跑去给我爸炫耀。

结果不小心把他钱包里的银行卡都吸住了,差点闯祸。

我爸哭笑不得地说:"看来以后得把钱包藏好了,免得被你这个小磁王吸走!"6. 哦,对了!咱们还可以做个超酷的"水火箭"!这个可有意思了。

你需要一个塑料瓶、一个瓶塞、一根自行车气筒的管子,再来点硬纸板。

把瓶塞打个洞,插入气筒管,四周用胶水封严实。

然后用硬纸板给瓶子做几个翅膀,让它看起来更像火箭。

7. 准备发射的时候,往瓶子里倒点水,把瓶塞塞紧,然后疯狂地往里面打气。

等瓶子鼓得饱饱的,突然松开,轰!这火箭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窜出去老远。

我第一次发射的时候,火箭直接飞到了邻居家的阳台上。

邻居大爷笑呵呵地说:"小伙子,你这是要上天啊?"8. 如果你觉得这些还不够刺激,那咱们来个更厉害的——"自制望远镜"!你需要两个凸透镜可以从旧的放大镜上拆下来,一个纸筒或者塑料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开发实验器材,一物多 用:
(三)气球:
二、开发实验器材,一物多用:
(四)塑料尺:
三、用身体做实验(体会、感受)
(一)用身体做实验:
声音产生的条件:用手摸自己发声时声带的振动。 杠杆的应用:用手拿字典,感受费力杠杆省距离。 摩擦力:两手心相对,感受两手滑动时摩擦力的 存在。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双手互相搓一搓,体会温度 变化。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吸气和呼气体会体积变 化。
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焦耳定律)
二、开发实验器材,一物多用:
(一)试管:
1.探究音调问题。 2.大气压强:“大小试管”的实验。 3.浮力:用试管制作浮沉子、潜水艇模型。 4.伯努利原理。
(二)纸:
二、开发实验器材,一物多用:
纸:
惯性:找一玻璃小球,将它放在纸上,迅速地拉动纸 片,可看到玻璃小球保持静止。 摩擦力:若慢慢地拉动纸片,可使玻璃小球由静止变 为运动,因为玻璃小球受到了摩擦力作用,可见力可 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纸锅烧开水:水在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却保持在沸 点不变。 大气压强:一张纸与装满水的杯子,纸不掉落的“覆 杯”实验。
光在浓度不同糖水中的传播: 器材:玻璃缸、白糖、水、 长颈漏斗、激光笔。
光在浓度不同糖Biblioteka 中的传播:光在不均匀空气中的传播:
器材:铁架台、电炉子、 激光笔。
光在不均匀空气中的传播:
谢谢!祝大家暑假开心!
(二)感受液体压强特点:
器材:胶皮手套
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2.光在水中的传播。 3.光在果冻中的传播。
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学生有生活 经验和体验,设置三个直线传播 的实验意图是为了佐证学生认为 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
光从空气射 到玻璃上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设置三个非直线传播的实验意图是为 了引起学生对光的传播认识上的冲突, 对于光不沿直线传播学生基本没有看 见过,尤其在课堂上把光在浓度不同 的糖水中的传播实验作为重点来研究, 作为分组实验供学生观察、研究,激 发了学生探究光的传播情况的欲望, 为下一步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做 铺垫。
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 瓶盖,瓶底部没有水流出。拧 松瓶盖,水流了出来。说明是 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⑵ 相同高度处其它位置再扎一个 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 在,⑶在上方再扎细孔后,发现 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上面的 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 从此处进入. ⑷拧开瓶盖三孔都 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 底,水柱喷的越远。证明同一 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 而增大
观察声的能量
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焦耳定律)
1 .把电阻线在中性笔芯上绕成圈状,(线圈太粗实 验不容易成功,试过,比中性笔的笔芯稍粗最好, 可以借助中性笔芯来绕),截取两段,一段大约 10圈,一段大约3圈。 2. 用导线把两段电阻线、开关电源连成串联电路 3 .把两根火柴分别放入在线圈中,闭合电路,观察 两根电阻线中的火柴哪一个先燃着。长电阻线中 火柴先燃,大约20秒后短电阻线中火柴也会燃着。
初中物理自制实验器材的
技术与策略
自制实验器材的策略: 1.不脱离教材。 2.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 3.利用身边器材。 4.开发实验器材,一物多用。 5.用学生身体做实验(体会、感受)。 6.在物理试题中寻找自制实验素材。
一、利用身边的物品
矿泉水瓶:
饮料瓶证明大气压存在和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⑴ 在饮料瓶底部扎一个细孔,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在大可乐瓶中间 钻一孔,并插上自行 车内胎的气门芯,加 胶皮垫以防漏气,在 瓶内放一些酒精,用 橡皮塞塞住瓶口,用细 绳将塞子栓在瓶口上. 用打气筒从气门芯向 瓶内打气,当气压足 够大时,塞子从瓶口 冲出,此时瓶内充满 白雾,再用塞子塞住 瓶口继续打气,白雾又 消失.
自制小车
在矿泉水 瓶中间扎 孔,用吸管 将它们穿 在矿泉水 瓶上,做成 小车,可以 做许多实 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