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合集下载

中华名族的服饰文化与美学价值

中华名族的服饰文化与美学价值

中华名族的服饰文化与美学价值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服饰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服饰经历了不同的变迁和演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不仅反映出了民族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演变从秦汉的衣冠冢到唐宋的华服,中华民族的服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

这些服饰没有只是在外观上的变化,更深刻的反映出了各个时代的文化、美学、政治等方面的特点。

民族融合的宋代,服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可以看到女性的裙子被补上驼峰形的线条,男性的特殊装饰被用于领口和裤腰带上。

这些图案和线条反映了民族融合和文化多样性。

到了明清时期,中式服饰逐渐被汉服所代替,如敞襟蓝色对襟着装。

汉服不仅在寓意上有所加强,还具有美学的价值。

二、美学价值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服饰设计中,往往会运用到线条、图案和形状等元素,形成独特的美感。

例如,在古代服饰造型设计中,常常运用线条对称、中轴线、反复等要素,在造型上体现出了对于和谐、统一、平衡的追求。

汉字的不同笔画、点画的描绘,也常被运用到服饰图案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此外,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也体现出了对于色彩美的追求。

传统的中式服饰中,常常运用到红色、黄色、绿色等明亮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带给人们积极乐观、充满活力的感受。

同时,在传统服饰中,也会运用到繁复的刺绣和金银线装饰,营造出贵族特有的高端感和优雅感。

三、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也体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服饰在其背后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寓意。

例如春节期间穿戴的红色衣物,寓意着温暖喜庆的气氛,增添节日气氛;婚礼上穿戴的龙凤服,代表着夫妻恩爱、幸福团圆的美好愿望。

在服饰文化中,也有着严谨、礼让等传统文化的体现,如明清时期的“衣冠禁令”,规定不同身份的人穿着规格,彰显尊卑有序的礼仪之道。

总之,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中国古代服饰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服饰的内涵既有历史的痕迹,也有人们对生命、自然、道德等方面的追求和表达。

本文将从服饰的历史、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审美观念等方面简析中国古代服饰的内涵。

1. 历史和地域烙印中国古代服饰的内涵受到历史和地域的烙印。

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服饰的款式、花色、材质也都发生了变化。

比如,秦汉时期的服饰注重实用性和简洁性,而唐代的服饰则是豪华奢华的代表。

另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地的服饰也有其独特之处,在风格、用料、色彩等方面各有特点。

2.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古代中国服饰的内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如佛教,影响了唐代的服饰,其特点是宽袖长袍、方带、喇叭裤等;道教对明、清时期的服饰造成了一定影响,俗话说“清清道家,儒雅士大夫”;而伊斯兰教的传入,则使得中国西部地区的穆斯林服饰呈现出新的特点。

所以,宗教信仰对服饰的内涵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一些服饰具有特殊性质和文化内涵。

3. 社会制度古代社会制度对服饰也造成了影响。

比如,古代的皇室、贵族身份高贵,服饰的材质、工艺、款式都十分讲究,可谓是奢华极致;而百姓、平民的服饰则简单朴素,以制作精良、实用为主。

此外,古代有许多行业和职业,许多服饰也是根据这些行业和职业的需求而定制的,比如学士的学士帽、医生的袍子等,这些服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制度。

4. 审美观念中国古代人对服饰的审美观念也很重要。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雅致、内敛的美。

在古代,服饰的布料、色彩和纹饰都很注意,比如五色丝绸、金银线等贵重材料,结合千姿百态的花样,形成唯美的效果。

同时,人们注重仪仗、礼节,服饰的体现了一种尊重和敬意,让人内心感受到一种美的力量。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包括历史、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古代服饰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服饰是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服饰不仅仅代表了当时的时尚潮流,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礼仪、思想观念、社会地位以及美学审美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服饰体现了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价值观。

古代中国重视礼仪,相信通过正确的礼仪行为可以达到和谐与秩序的境界。

中国传统服饰在形式、色彩、织工、装饰等方面都严格遵循礼仪规范,融入了尊卑有序、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例如,官服的色彩讲究是十分严格的,官职高低和不同场合都有相应的颜色和纹饰要求,体现了官员身份的等级和尊卑之分。

另外,女子的婚嫁仪式也需要穿着特定的嫁衣,颜色上多以红色为主,象征着吉祥和美满的婚姻,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繁衍生息的意义。

中国传统服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传统服饰中的形式、款式和装饰都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例如,早期的汉服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传统的服饰,它注重的是贴合身体曲线、体现端庄美丽的特点。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明清时期的华贵服饰反映出了对奢华与繁复的追求。

另外,在服饰的装饰上,常见的如云头巾、花色云纹、十字衫等都具有吉祥寓意,代表着吉祥如意和福报万年之意,体现了中国人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第三,中国传统服饰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和身份之间的差异。

古代社会等级分明,不同身份、地位和职业的人穿着的服饰是不同的。

例如,在唐代,官员穿着的官服、士人穿着的文士服、普通百姓的民族服饰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衬托出了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和身份地位。

中国传统服饰富有美学审美特色。

这些服饰在设计上追求着谐调、匀称、统一和自然。

在色彩上,常以夸张的红色、绿色等饱和度高的颜色为主,以突出服饰的庄重、华丽、喜庆和祥瑞之感。

织工精致、花色繁多的绣花、刺绣等装饰技巧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服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和礼仪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服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造型和材质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社会
地位、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古代服饰造型丰富多彩。

汉服、唐装、明清服等不同时代的服饰都有其独特的
特点,例如唐代的长袍、丝绸绶带、弓袖和斗篷,明清时期的宫廷服饰和正装等。

这些服
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上不同等级、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地区的
文化和风俗习惯。

其次,古代服饰材质体现了古人的审美和文化传承。

如汉代的云锦、宋代的绫罗、明
清的锦缎等,这些丝绸面料的精美程度和纹样设计的独特性,无不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和创造力。

同时,每种材质有其独特的用途和意义,例如明代的黄马褂代表了
皇帝的尊严和威仪,而绫罗则代表了宋代文化的高雅和精致。

再者,古代服饰也代表了不同思想和宗教信仰。

例如汉代的道教修行者常常穿着道袍,这种袍子代表着道家理论中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思想。

在佛教文化中,僧人穿着袈裟表示放
弃了世俗的束缚,追求自我解脱和清静寂寞的境界。

最后,古代服饰也反映出社会上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们对服饰的不同追求。

例如宋代
文人常常穿着青衫白裤,彰显其自由不羁和超脱世俗的文化品位。

而宫廷贵族则注重穿着
华丽、奢华的服饰,以彰显其地位和富贵。

综上所述,古代服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重意义。

每一种服饰都有其特殊的寓意
和象征意义,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流传至今。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与审美价值研究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与审美价值研究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与审美价值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历史悠久的衣着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服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和审美价值,从历史角度、地域角度、文化内涵和现代重构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角度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古代,衣着是一个人社会等级的象征,衣着的种类和颜色是对社会地位的体现。

而汉朝时期,开始有了彩色丝绸,进一步推动了服饰的多样化。

隋唐时期,流行“华服”,并逐渐演化成“宫廷服饰”。

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出现了做工精细的“嫁衣”,它代表了婚姻的祥和与美满。

元代服饰则融合了汉族、蒙古族和满族的文化元素。

明清时期,服饰更加演变成了形式庄重、细致华美以及注重细节的“官服”。

二、地域角度中国辽阔广大,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不同,在服饰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广东地区的传统服饰非常奢华,以金线、银线和各种金属丝线制成的锦、绫、缎等丝绢质地服装,流露出了鲜明的南方特色。

湖南、湖北和江西地区则有“锦衣玉带”和“九彩锦衣”等秀丽的女服。

北京旗袍的设计从清朝开始流行,讲究大方得体、优美大方。

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代,中国传统服饰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三、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春节期间,传统的“古典礼服”代表着富贵吉祥、喜庆祥和等文化内涵,而武术衣则代表着慷慨激昂、英勇无畏等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龙袍、凤冠、鹅黄袍、马褂等这些高级的“官服”,在穿着者身上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权力和财富,更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的延续。

传统服饰中的花纹、图案和颜色也常常寓意着祥瑞、吉祥和美满的含义。

四、现代重构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服饰在设计和时尚重构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近几年流行的汉服、夫妻装等,将传统服饰元素进行现代化的概括和演绎,让它们更适合现代的审美和生活习惯。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中国古代服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古代服饰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穿戴的衣物,更是一种身份、地位、文化、美学和道德观念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衣着文化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下面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内涵进行简析。

古代服饰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衣着可以清晰地表达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品级越高的人,其服饰越豪华,色彩越鲜艳。

皇帝的服饰通常是红黄色,象征着权力和威严;贵族和官员的服饰也常常采用豪华的丝绸和纹饰,以突显自己的高贵身份。

而普通百姓则穿戴朴素的斗篷和布衣,体现了他们的低微地位。

古代服饰是文化的体现。

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而古代服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服饰常常以各种图案和符号来表达文化的内涵。

汉服上的五爪金龙图案代表着皇权与权威;盘龙图案象征着吉祥和永恒;蝙蝠图案则寓意着幸福和福气。

通过服饰上的图案和符号,人们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古代服饰是美学的表现。

中国古代服饰注重对称、平衡和谐的美感。

在服饰的设计上,通常采用对称的形式,同时也注重颜色和纹饰的搭配。

古代服饰以华丽、雅致和精美而著称,以丝绸和绢缎为主要材料,采用了各种独特的绣花、刺绣和描金技巧。

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和工艺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艺术品味。

古代服饰也体现了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人民崇尚谦虚、守时、尊重他人和遵守礼仪等价值观念,这些观念也反映在服饰上。

古代女子的服饰通常被设计成拖地长袖和高领,以显示其贞洁和端庄。

古代人认为体面庄重的服饰有助于维护个人和社会的道德秩序。

中国古代服饰是一种充满内涵的文化符号。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物质,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学的意义。

通过研究古代服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古代服饰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古代服饰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服饰内涵简析中国古代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风格和内涵。

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的简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服饰的内涵体现在其独特的设计和造型上。

中国古代人注重服饰的美感和和谐之美,强调服饰的整体性和动态美。

汉代的衣袖宽大,带有波浪形状的腰带设计,都体现了古代人对服饰的追求与注重。

中国古代服饰还注重与人体的交融,通过包裹和衬托人体的曲线,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服饰的内涵体现在其寓意和象征性上。

古代人将服饰视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通过服饰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明代的龙袍是皇帝的专用服饰,象征着皇权和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官员们的服饰则以等级和职位区分。

服饰中也包含着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和祈祷祝福的寓意。

在中国古代的服饰中,常常会运用“孔孟道教”和“道家”的理论,融入到服饰的设计中。

袍的领口设计有“一心二意”之说,即一心专注于自我修养,二意体现为对他人的善意和怜悯。

中国古代服饰的内涵还包括了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表达。

中国古代人认为,人与自然和宇宙是紧密相连的,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代服饰设计中经常采用自然界的元素和图案,以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热爱。

如唐代的服饰中经常使用云纹、花卉等自然图案,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启发。

古代服饰中所使用的颜色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黄色则代表皇权和至尊。

中国古代服饰的内涵体现在其设计和造型的独特性、寓意和象征性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表达。

这些内涵使得中国古代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的简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其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服装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服装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逐步形成的。

从远古时期的
皮毛裘袍到后来的丝绸制品,再到清代的龙袍凤袍,中国传统服
装经历了漫长而繁荣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风格
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风格以简洁、朴素为主要特点。

颜色方面,中国传统服装以红色为主色调,寓意吉祥如意。

同时也会选用其
他颜色,如黑色、白色等。

立领、直袖、褶裥等设计元素也是中
国传统服装的特色。

三、中国传统服装的材料
中国传统服装的材料主要有丝绸、棉麻等天然纤维制成的面料。

其中,以丝绸面料最为常见,因为丝绸面料具有光滑、柔软、丝
绸质感、色泽鲜艳等特点,是中国传统服装首选的面料之一。

四、中国传统服装的服饰搭配
中国传统服装的服饰搭配注重各个部分的和谐搭配,例如龙袍
的袍、袍带、头冠等元素组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龙袍的威严气质。

同时,中国传统服装在服饰搭配方面也非常注重对称美,例如对
称的插肩、立领、挽袖等设计元素,使得中国传统服装的整体效
果更具完美的和谐美感。

五、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民俗风情等诸多元素。

例如,红色的龙袍寓意吉
祥如意,是中国皇帝着装仪式中必须穿戴的一种服装;彩绸小褂
则寓意幸福,是传统婚礼上的必备服装。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发展历程、
设计风格、材料、服饰搭配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通过
了解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析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

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

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

设计师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

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

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

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

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

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

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

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

此外,将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等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将之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

先秦之后,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差别的标志性象征,而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

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离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

可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出干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崇拜以及对等级标识的刻意表述而呈现出明快的色彩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整体效果既赏心悦目又简单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

人类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王国,文化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进程而发展,并在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一方面,服饰是文化重要的构成要素,文化的发展刺激着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又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把文化对自然的改造与人的自身培养及生命审美联系在了一起,最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著名人类学家佛朗慈·波阿斯在《原始艺术》中指出:“追求艺术表现和优雅的外观,是人类的共性。

可以说,在古代社会中,许多人已经感觉到美化生活的必要,他们的意识,要比文明了的后代敏锐得多,强烈得多。

在人类历史的演变进程中,服装对于人类已不仅仅限于遮体御寒,还能满足人们在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和生命体认,如中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猎手用猎物的牙齿、蹄爪、羽毛或尾巴装饰在自己衣物上,以显示其英勇无敌或地位崇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衣服的质料、颜色、式样及附属装饰越来越与整个社会心态和个性心理相呼应,服饰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达时代风尚、文化特色以及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角色方面的信息。

衣服被视为人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尤其是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

美国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在(世界服装史》中写道:“将一种鲜花戴在头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双唇染上红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审美观点……女性服装的质料、色彩、缝制以及与服装相匹配的佩饰能够加强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场合的自信心、风度、竞争力量。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蕴1.适中、和谐的“情理美”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中国人和平、知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

儒家“中庸”之“中”、华夏“中国”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

中国传统民族服装既不像西服那般可精确勾勒人体,又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那样用一块布随意地披挂或缠裹于身上,而是采取“半适体”的样式,即倡导一种包藏又不局限人体的若即若离的含蓄美。

究其原因,“平和性情”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德为中华民族的先辈所推崇,所谓“人生但须果腹耳,此外尽属奢靡”,追求幸福的真谛是“精神快乐休闲,胜干物质进步”。

这反映在服饰文化中就是讲究随意、闲适、和谐,没有过分的突出、夸张和刻意的造型,于恬淡之中给人一种含蓄、平和而神秘的美感。

中国传统服装的制作者(裁缝)在设计和制作服装的过程中凭借直觉与经验,于“适体”中呈现的是一种含蓄的“情理美”,而非西方那种以数理为基础的精确到尺寸的“理性美”。

2.追求意境的“含蓄美”“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范畴,这一手法通常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寓于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之中,以达到启发联想、耐人回味之艺术效果,彰显“情中有景,景外含情”的艺术境界。

这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即不豺着于对事物的客观再现,而强调欣赏某种朦胧的含蓄美,在虚实关系上偏重于对“虚”的张扬。

引入到服饰文化的艺术创作中,就是设计者特别注重“不着迹象、超逸灵动”之美,不刻意追求数字上的精确性或纯形式的客观美感,而是崇尚用无穷的意象美含蓄地表现情感。

如用宽衣大袍、中规中矩的样式或写实与变体相结合的动物、几何纹样、花草枝、藤蔓纹等具有抽象和寓意的服饰图案来传达一种与政治或伦理的关联意向。

汉初之“袍”被作为礼服,一般多为大袖,袖口部分收紧缩小,紧窄部分为“祛”,袖身宽大部分为“袂”,所谓“张袂成荫”就是形象化的描述;而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其画像人物皆穿着宽敞的衣衫,衫领敞开,袒露胸怀,或赤足,或散发,无羁放荡,张扬着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的人生品性,给世人以高山流水般随性自然的审美意境。

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旗袍,是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它造型完美、结构适体、内外和谐,是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是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在女装舞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旗袍的设计表面上不温不火,实质上内涵丰富、意蕴幽远,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通。

光滑的质感和简洁的造型表现出流畅明快的线条与和谐一体的气韵,展示出东方女子温柔、典雅之美。

这种气韵不仅展于外表,而且沉于内心。

穿上旗袍,既能衬托出东方女性优美的身段,又能显示出其幽雅的心境和悠闲的生活节奏,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美,呈现出一种宛若自然生命律动的朦胧佳境。

三、中国服饰文化的承传拓展1.继承: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

纵观华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知,“谐调”、“统一”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

自中国服饰文化诞生伊始,就遵循着理物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相结合的制作原则,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群的和谐统一,而情景交融、意象统一更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审美品质。

比如,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元素,“标示突出文化”同主要应用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等级尊卑、行业职别、年龄性别的标示和意念表达上,从原始部落首领与狩猎功臣的服饰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标示,从文官武官的服饰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晚礼服的服饰标示等,均彰显着其“标示突出文化”的审美底蕴。

当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承载着传统儒家中庸观,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颇深;而20世纪中期的“绿色”服装覆盖全国,“军干装”及其灰色基调也使中国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况。

然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占数千年发展主流的是“谐调”、“统一”的服饰文化,理应将之发扬光大,诸如以原色表现为主的大气而豪放的色彩文化,以追求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圆满统一并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社会、人群协调一致的完美原则,以民俗吉祥意象为特征的表现形式等,现代中国的服饰文化都应予以承传拓展。

2.创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在当代中国,传统服饰与时尚设计的审美融通对提高服装的文化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需求、缔造民族特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特殊意义。

全球化时代的服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都很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用,以张扬本国服饰文化和民族特色。

目前,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整体上还存在着设计理念落后、创意不够、没能把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之中等问题;加之国外品牌纷纷涌入,国内又缺乏与之抗衡的品牌,使中国的服装设计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均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影响了中国服装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当务之急是在借鉴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将传统与时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之从表面符号的简单借用提升到对服饰文化内涵的审美体认与表征阴,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发展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和谐融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文化。

实现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的完美融通,实质就是一种在继承传统服饰文化基础上的创新。

这种创新首先须领会传统文化,否则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设计师要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把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神理念,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各种时尚理念、理论资源加以整合,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创造性地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丰富其文化蕴意,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防止对传统元素符号化、表面化的简单组合或图解式、猎奇式的样品展览。

好的服装设计创意是设计师在把握了传统服饰文化理念之后,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对传统文化积累、消化并感悟的一种自然情感表述,而不是现买现卖、照猫画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