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解剖PPT
合集下载
《颈内静脉的解剖》课件

04
颈内静脉的临床应用
颈内静脉的穿刺和置管
01
02
03
04
颈内静脉穿刺和置管是临床常 用的诊疗技术,主要用于血液 透析、静脉营养支持、药物治
疗等。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减少患 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血管损伤
和疼痛,提高治疗效率。
穿刺和置管时需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和血栓形
成等并发症。
穿刺成功后需定期对导管进行 维护,确保其通畅和长期使用
颈内静脉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
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沿颈动脉鞘下行,在胸锁乳突肌深面与颈总动脉和颈外 静脉伴行,最终注入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的属支
颈内静脉的属支包括面总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和甲状 腺下静脉等。
颈内静脉的功能研究进展
颈内静脉的生理功能
颈内静脉是颈部主要的回流通道,负责收集头、面、颈部和上肢的血液,并将其回流至心脏。
管腔内有丰富的血流,血流的方向是从头部流向心脏,血流的速度和方向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如心脏节律、血压和血管舒缩等。
03
颈内静脉的功能
颈内静脉的血液回流功能
收集头颈部的血液
颈内静脉主要负责收集头颈部组 织的静脉血,并将其回流至心脏 。
参与体循环
颈内静脉是体循环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பைடு நூலகம்血液输送至心脏,参 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颈内静脉的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
颈内静脉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颈内静脉 扩张症等。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静脉 回流障碍,引发肿胀、疼痛等 症状,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颈内静脉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的 疾病,主要表现为颈内静脉的 异常扩张,治疗方法包括保守 治疗和手术治疗。
静脉ppt课件解剖

THANKS
谢谢
静脉是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 在血液循环中,静脉承担着运输血液的主要任务,通过收缩和舒张,协助心脏 实现血液循环。
静脉的结构特点
总结词
静脉由管壁、管腔和瓣膜三部分构成,具有薄而富有弹性的特点。
详细描述
静脉管壁由内、中、外三层构成,内层是粘膜层,中层是肌肉层,外层是表皮层 。管腔内有瓣膜,可防止血液逆流。静脉管壁薄而富有弹性,有利于血液流动。
03
CHAPTER
静脉系统的生理功能
静脉的血液流动
静脉是血液回流到心脏的主要 通道,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 位输送回心脏。
静脉内的血液流速较慢,因为 静脉血管壁较薄,没有像动脉 那样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
静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确保血液能够顺利地流回心脏 。
静脉瓣膜的作用
静脉瓣膜是静脉血管内的一种特 殊结构,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胸腹部的静脉解剖
总结词
胸腹部静脉解剖主要涉及胸腔和腹腔内的血 管,对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胸腹部静脉主要包括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以 及肝、脾、肾等内脏器官的血管。这些血管 负责输送血液到各个内脏器官,为它们提供 必要的营养和氧气。胸腹部静脉对于维持人 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静脉ppt课件解剖
目录
CONTENTS
• 静脉概述 • 静脉系统的解剖结构 • 静脉系统的生理功能 • 静脉系统的病理变化 • 静脉系统的临床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静脉是负责输送血液的血管,主要功能是运输血液,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 回心脏。
详细描述
度等细节。
PICC相关静脉的解剖-课件

注意:在头静脉的外侧有 副头静脉(48.2%),其由 背面转至前面注入头静脉 。
头静脉
全程渐细。 瓣膜数量:臂部3-8 个,大部分为双瓣
在头静脉的外侧有副 头静脉(48.2%),有 时有岛头静脉(9.4%)
肘正中静脉
肘窝下方自头静脉 分出的一支,斜向 内上与贵要静脉相 连。
与深静脉有交通; 位于皮下但较固定。
颈外静脉长
(95.8±11.3)mm,
颈外静脉的分型
Ⅰ型:注入颈内静脉( 13.3 %); 不接受任 何属支。
Ⅱ型:注入静脉角( 50%),Ⅱ型末段大部 分接受颈前静脉的回流 ,有时还接受肩胛上 静 脉。
Ⅲ型:注入锁骨下静脉 (36.7%)。接受肩胛 上静脉的回流。
缺如3.89%
上肢静脉及上腔静脉系统血管直径和长度状况
上肢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
深静脉:桡静脉、尺静脉 肱静脉 腋静脉
浅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锁骨下静脉
贵要静脉
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 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 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 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 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 内侧缘继续上行,至臂中 点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
注意:前臂内侧皮神经穿 出深筋膜与之伴行
1200
N=40
PICC首选贵要静脉,当手 臂与躯干外展时,为最直接 的途径。
颞浅静脉留置PICC
颞浅静脉是新生儿头 部较大的浅静脉, 但由 于颈外静脉与锁骨下 静脉汇合处形成一较 大角度, 容易导致送管 困难。
19例经颞浅静脉置管患儿中,导管终端到达上腔静脉14例, 锁骨下静脉3 例, 颈外静脉2例, 上腔静脉到位率74%;
静脉瓣
管径2mm以上的静脉常有瓣膜。瓣膜为两个半月形薄片, 彼此相对,根部与静脉内膜相连,其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 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四肢静脉的瓣膜较多,尤其下肢更发 达,胸腹部的血管大多没有静脉瓣膜。
头静脉
全程渐细。 瓣膜数量:臂部3-8 个,大部分为双瓣
在头静脉的外侧有副 头静脉(48.2%),有 时有岛头静脉(9.4%)
肘正中静脉
肘窝下方自头静脉 分出的一支,斜向 内上与贵要静脉相 连。
与深静脉有交通; 位于皮下但较固定。
颈外静脉长
(95.8±11.3)mm,
颈外静脉的分型
Ⅰ型:注入颈内静脉( 13.3 %); 不接受任 何属支。
Ⅱ型:注入静脉角( 50%),Ⅱ型末段大部 分接受颈前静脉的回流 ,有时还接受肩胛上 静 脉。
Ⅲ型:注入锁骨下静脉 (36.7%)。接受肩胛 上静脉的回流。
缺如3.89%
上肢静脉及上腔静脉系统血管直径和长度状况
上肢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
深静脉:桡静脉、尺静脉 肱静脉 腋静脉
浅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锁骨下静脉
贵要静脉
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 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 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 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 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 内侧缘继续上行,至臂中 点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
注意:前臂内侧皮神经穿 出深筋膜与之伴行
1200
N=40
PICC首选贵要静脉,当手 臂与躯干外展时,为最直接 的途径。
颞浅静脉留置PICC
颞浅静脉是新生儿头 部较大的浅静脉, 但由 于颈外静脉与锁骨下 静脉汇合处形成一较 大角度, 容易导致送管 困难。
19例经颞浅静脉置管患儿中,导管终端到达上腔静脉14例, 锁骨下静脉3 例, 颈外静脉2例, 上腔静脉到位率74%;
静脉瓣
管径2mm以上的静脉常有瓣膜。瓣膜为两个半月形薄片, 彼此相对,根部与静脉内膜相连,其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 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四肢静脉的瓣膜较多,尤其下肢更发 达,胸腹部的血管大多没有静脉瓣膜。
《颈内静脉的解剖》课件

颈内静脉的功能和作用
颈内静脉是颈部重要的血管结 构,主要负责收集颅内、面部 和颈部组织的血液,并将其回 流到心脏。
它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 环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颈内静脉还常常作为临床进行 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 肿瘤化疗等操作的血管通路。
CHAPTER 02
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
颈内静脉的组成
《颈内静脉的解剖》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颈内静脉的概述 • 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 • 颈内静脉的应用解剖 • 颈内静脉的变异和异常 • 颈内静脉的解剖与临床案例分析
CHAPTER 01
颈内静脉的概述
颈内静脉的定义
01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大的静脉干, 收集颅脑、脊髓、面部和颈部除 胸廓出口以下的血管、神经等结 构回流到心脏的血液。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大的静脉干,收集 颅脑、脊髓、面部和颈部大部分器官 的静脉血。
它由颅内段和颅外段两部分组成,颅 内段位于颅内,颅外段则位于颈部。
颈内静脉的分支和属支
颈内静脉的分支包括甲状腺上静脉、 胸锁乳突肌静脉等。
属支包括面总静脉、舌静脉、咽静脉 等。
颈内静脉的毗邻关系
颈内静脉的上壁与颈总动脉相邻,下壁与胸骨舌骨肌和胸骨 甲状肌相邻,内侧壁与气管、食管相邻。
康复。
CHAPTER 05
颈内静脉的解剖与临床案例分析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并发症分析
详细描述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如血肿、气胸、血胸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 预防措施。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操作技巧
详细描述:针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技巧进行深入探讨,包括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并结合实际案 例进行解析。
(完整版)静脉解剖PPT

头静脉
•头静脉位置表浅,易于穿刺及固定, •但是头静脉管腔前(下)粗后(上)细, 且静脉瓣较多, 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汇入 处有较大 角度(还可能直接汇入锁骨下静脉), •不利于导管的顺利进入,置管中易损伤 血管内膜,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较高, 使患 者的手臂与躯干垂直有助于导管插入。 通常为PICC的第三选择血管
体循环
12
一、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 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奇静 脉也注入上腔静脉。
头臂静脉 : 左、右各一,由 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为 静脉角。
颈内静脉
头 臂
左右
上 腔
锁骨下静脉
静 脉
静 脉
奇静脉
13
(一)头颈部的静脉
深静脉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浅静脉:颈外静脉
14
(二)上肢的静脉
深静脉
尺静脉(两条) 桡静脉(两条)
与同名动脉相伴行。 臂部以下两条静脉伴行一条动 脉,到腋窝汇合成一条腋静脉
肱静脉(两条)
贵要静脉 浅静脉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腋静脉(一条) 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15
上肢静脉
上肢静脉
①头静脉
手背静脉网桡侧
前臂桡侧
肱二头肌外侧沟
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 ②肘正中静脉
腋静脉或锁 骨下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③贵要静脉
手背静脉网尺侧
前臂尺侧
肱二头肌内侧沟
肱静脉或腋静脉
17
头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 侧,沿前臂桡侧、肘部前 •面、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 再经三角肌胸大肌 •间沟行至 锁骨下窝,穿深筋膜注入腋 静脉或 •锁骨下静脉。 •头静脉收集手和前臂桡侧浅静脉血。
颈内静脉的解剖-课件

缺点:
由于距下腔静脉较远,故置管的位置不易达到中心静脉,所测 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于实际中心静脉压;
由于导管在血管内的行程长,留置时间久时,难免引起血栓性 静脉炎;
处于会阴部,易被污染; 易发生局部水肿;
置管深度:
约40cm,如仅用与输液,置管深度以进入股静脉为宜。
(六)置管注意事项
少量可予观察,大量须行胸腔闭试引流
1)插管时并发症
液胸:
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在送管时将穿透静脉 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
从此路给药均无效 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出现负压 此路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拔管,引流
1)插管时并发症
动脉及静脉损伤
在锁骨下,颈内,股静脉穿刺时均可能引起动静脉损伤,可致穿 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应立即拔除导针或导管,局部加压。 如果血肿较大,必要时要行血肿清除术。
另一类则与导管感染有关,所以插管前、 中、后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这是 减少感染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插管时并发症
气胸
气胸是常见的插管并发症之一,偶可发生张力性气胸。 无论是锁骨上或锁骨下径路,均有并发气胸的可能。一般均因
穿刺针撕裂了顶部胸膜所致。 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后应多次听诊呼吸音或作胸部X片检查,以
在导管拔除同时,空气偶可经皮肤静脉隧道进入静脉,故拔管 后,应按压加揉擦进皮点至少20min,然后严密包扎24h。
3)导管感染后败血症
导管败血症:是指接受胃肠外营养或液体治 疗的患者出现临床败血症,而全身各组织 器官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感染源,且败血症 的症状和体征,在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后得 以控制或缓解。
导管阻塞
防止导管扭曲、受压;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充分冲 洗;用稀释肝素液封管,可防止导管阻塞情况发生。 疑有管腔堵塞时不能强行冲注,只能拔除,以防血 块栓塞。
解剖生理脉管3静脉 PPT课件

下颌后静脉
由下颌后静脉 的后支与耳后 静脉和枕静脉 在下颌角处汇 合而成,沿胸 锁乳突肌表面 下行,在锁骨 上方穿深筋膜 ,注入锁骨下 静脉或静脉角 。
பைடு நூலகம்
颈外静脉
起自颏下方 的浅静脉, 注入颈外静 脉或锁骨下 静脉。(了解)
颈前静脉
颈 内 静 脉
在颈静 脉孔处续于 乙状窦,在 颈动脉鞘内 沿颈内动脉 和颈总动脉 外侧下行, 至胸锁关节 后方与锁骨 下静脉汇合 而成头臂静 脉。
面静脉
面静脉的结构特点及其交通
缺少静脉瓣;通过内眦静脉借眼上静脉 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通过面深静脉经 翼静脉丛、眼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p209 危险三角:指在面部由鼻根与两侧口 角间三角区,面静脉缺少静脉瓣,因 此如有炎症就有沿面静脉蔓延至海绵 窦的可能,导致颅内感染。
由颞浅静 脉和上颌 静脉在腮 腺内汇合 而成,在 下端分为 前后两支, 前支注入 面动脉
上肢较为恒定的浅静脉有三条,即头静脉、贵要
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
走行在上肢外侧,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注入腋
静脉;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注入肱静
脉;肘正中静脉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临
床上,常通过上肢的浅静脉进行采血,输液或注
入药物。
问答题3
从头静脉注入药物,可经哪些途径到达心
一、肺循环的静脉
肺静脉每侧两条,分别为左上、
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肺 静脉起自肺门,向内穿过纤维心包, 注入左心房。肺静脉将含氧量高的血 液输送到左心房。
二、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 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下 腔静脉系中收集腹腔内不成对器 官(肝除外)静脉血液的血管组 成肝门静脉系。
PICC相关静脉的解剖(共50张PPT)

头静脉汇入情况
1.呈角度注入腋静脉: 2.注入锁骨下静脉: 3.注入颈外静脉:
(7.65%,N= 614侧) 与颈外静脉直接或间 接相连。
颈外静脉
颈部最大的浅静脉, 行于胸锁乳突肌的浅 面。
由前后两支汇合而成
前支:下颌后V 后支:耳后V与枕V汇合而 成。
注:下颌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上颌 静脉汇聚而成,而上颌静脉由翼 静脉丛汇聚而成。
上腔静脉系
收集:头、颈、上肢、 胸壁、部分胸腔脏器等 静脉血。
组成: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
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 后方合成,下行至第3胸 肋关节高度穿心包注入 右心房,长约6cm。
关注胸骨角平面。
★上腔静脉注入右心房前 有奇静脉(于胸骨角平面 )注入。
窦房结
胸骨角平面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 心房交界处的心外 膜下。
左侧静脉角有胸导管汇入,右侧静脉角有淋巴导管汇入
头臂静脉特点
无瓣膜 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的夹角
: 男:右27.16°左45.31 ° 女:右29.56°左49.39 °
头臂静脉主要属支有颈内静 脉和锁骨下静脉。此外,还 有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 状腺下静脉、肋间最上静脉 等。
锁骨下静脉与腋静脉
注:上、下腔静脉称为 中心静脉,其他部位 的静脉称外周静脉
静脉的特点
静脉管壁薄,弹性较 差。
分大、中、小静脉微
静脉 。 深、浅静脉。吻合
丰富。 静脉瓣,开口均向
心开放,四肢多。
静脉的管径
大静脉--管径在10mm以上,无名静脉和颈内静脉、上 腔静脉、下腔静脉等。
中静脉--范围较广,管径2~9mm,如锁骨下静脉、腋静 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
在贵要静脉的内侧 出现副贵要静脉 (15.4%),其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锁骨上入路 •体位同上,进针点 选取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 侧缘与锁骨夹角的平分 线,距顶点0.5-1cm 处, 针与矢状面呈45度角 与冠状面平行或略向前倾 15度角,向胸锁关节穿 刺,进针深 度约1.5-2cm。
头臂静脉(无名静脉)
•由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于 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汇合 处的夹角称静脉角,是淋巴 导管 注入静脉的部位。 •左头臂V长6-7cm,管径约1.6cm,在胸骨柄和胸腺后方, 斜向右下越主三大分支前面与对 侧头臂 V汇合;右头臂V长2-3cm,其后方有迷走神经,内后 方是头臂干。 •右头臂V较左侧 •短而垂直,便于 •导管的进入
•经右侧贵要V穿刺路径最短,损伤几率最小;
贵要静脉的毗邻
•贵要静脉深面是由肱二头肌发 至深筋膜的 •肱二头肌腱膜, 此腱膜将贵要静脉与肱动 •脉、 正中神经隔开; 贵要静脉可跨过前臂 •内侧皮神 经,注射针或漏入皮下的刺激 性 •液体(如抗癌药物)可损伤该 神经; 对神经 •产生刺激,引起肱二头 肌和肱肌反射性痉 •挛,造成持 续时间较长的前臂屈曲。
髂内静脉
阴部内静脉 髂总静脉
②阴部静脉丛
2、 髂外静脉 股静脉 髂外静脉
髂外静脉收集下肢浅、深静脉, 并接受腹壁下静脉。
38
(二)盆部的静脉
包括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
1、 髂内静脉
壁支
属支
脏支
直肠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39
肝静脉
40
股静脉
•行 径 从收肌腱裂孔由静脉延续,继 进入股三角,于腹股沟韧带深面,移行 为髂 外静脉。 •股三角 上界-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 •前 壁-阔筋膜 •后 壁-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 •内 容 股N、股A、股V (外内) •应 用 股A、V的穿刺插管
特点
•静脉壁内有静脉瓣,维持血液由浅至深,由远心向近心单向流动; •病理情况下易形成血栓(血流缓慢、管壁炎症、 内膜粗糙或内皮细胞破坏等因 素)
静脉管壁结构
静脉管壁结构
•管壁薄,可分内膜、中膜及外膜; 管壁中结缔组织较多,平滑肌及弹性纤维少; •微静脉:管径在200µm,腔不规则,外膜很薄 •小静脉:管径为0.2-1mm,内皮外渐有较完整平滑 瓣 肌,外膜渐厚,为胶原和弹性纤维 •中静脉:管径为1-10mm,为有解剖名称的静脉,内弹 性膜不明显,在逆重力方向送血的 管壁中存在, 中膜薄,外膜较厚,有少量平滑肌。 •大静脉:管径在10mm以上,外膜厚,有较发达的纵行 平滑肌,尤以下腔静脉。
静 脉 的 应 用 解 剖
鄞州二院 袁小冬
静脉解剖图
静脉 vein
•定义 导血回心,起始端连于毛细血管,末端止于心房。 区分 肺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 •上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 •心脏静脉系
特点
•管壁薄,管腔大而不规则; •数量多,深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吻合成丛;浅静脉有单独的名称及行径,吻 合成网,浅静脉对寒冷能作出反应性收缩; •管径较相应动脉大,属支繁杂; •血流缓慢,压力低,
头静脉
•头静脉位置表浅,易于穿刺及固定, •但是头静脉管腔前(下)粗后(上)细, 且静脉瓣较多, 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汇入 处有较大 角度(还可能直接汇入锁骨下静脉), •不利于导管的顺利进入,置管中易损伤 血管内膜,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较高, 使患 者的手臂与躯干垂直有助于导管插入。 通常为PICC的第三选择血管
15
上肢静脉
上肢静脉
①头静脉
手背静脉网桡侧 肱二头肌外侧沟 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
②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③贵要静脉 贵要静脉
前臂桡侧 腋静脉或锁 骨下静脉
手背静脉网尺侧
前臂尺侧
肱二头肌内侧沟 肱静脉或腋静脉
17
头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 侧,沿前臂桡侧、肘部前 •面、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 再经三角肌胸大肌 •间沟行至 锁骨下窝,穿深筋膜注入腋 静脉或 •锁骨下静脉。 •头静脉收集手和前臂桡侧浅静脉血。
上腔静脉 superior vena cava
•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汇合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下行,于右侧第3 胸肋关节处注入右心房。 •上腔V管壁薄,压力低,长5-7cm,直径1.7-1.9cm; •上腔V流量约2000-2500ml/分,有利于药物迅速的进入血循环。
上腔静脉的变异
•最常见的是双上腔静脉,多见于儿童,分别由同侧锁骨下V与颈内V汇合 •两者间通常无交通支 右上腔V较左侧粗,注入右心房 左上腔V稍细,沿主动脉弓旁走行, 于左肺动脉下方右转约成90°角, 附行在左心房房后壁,转斜行与冠 状静脉窦汇合进入右 心房。
PICC的途径
•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心
腋窝的神经血管
•臂丛及其分支 •腋动脉及其分支
•腋静脉及其属支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的管壁与第一肋的骨膜及邻近的深筋膜结合 紧密,故位置较固定。 该静脉自 第一肋外侧缘向上, 呈轻度向上的弓形,长3-4cm,直径1-2cm。 •锁骨下静脉的流量约800 ml/分 •在第1肋外缘续于腋静脉, 锁骨 •下静脉 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 •为头臂静脉(无名V)。 •锁骨下静脉后上方有同名动 脉,两者被前斜角肌与 •膈神经分 隔,下方有第一肋和胸膜顶。 •平均长度:3.86±0.76cm(男) •3.63±0.55cm(女) •平均管径:1.22±0.28cm(男) • 1.08±0.24cm (女) •在距静脉末端约2cm处常有一对瓣膜
(一)下肢的静脉
1、深静脉 与同名动脉相伴行 小腿以下每条动脉伴行两条静脉, 到腘窝和成一条腘静脉。腘静脉 上续股静脉。
胫前静脉(两条) 胫后静脉(两条)
腘静脉(一条) 股静脉 髂外静脉
45
大隐静脉
2、浅静脉 大隐静脉 足背静脉弓内侧
内踝的前方 经卵圆窝 小腿和大腿的内侧
股静脉
足背静脉弓外侧
小隐静脉 外踝后方
头 臂 左右 静 脉
奇静脉
上 腔 静 脉
13
(一)头颈部的静脉 深静脉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浅静脉:颈外静脉
14
(二)上肢的静脉
与同名动脉相伴行。
尺静脉(两条) 深静脉 桡静脉(两条)
臂部以下两条静脉伴行一条动 脉,到腋窝汇合成一条腋静脉
肱静脉(两条) 贵要静脉 浅静脉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腋静脉(一条) 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股静脉
•穿刺部位:股动脉搏动内侧 •进针及送管方向: 斜进?垂直? •避开静脉瓣,保证穿刺及送管的顺利。 较恒定的有2
大隐静脉
是全身最长的静脉,起自 股静脉 足背静脉弓,经内踝前方, 沿小 腿内侧、膝关节内后 方、大腿内侧上行,至耻骨 结节外下方3-4cm 处穿隐静 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大隐静脉在大腿与股内 侧皮神经分支伴行;在膝部 与隐神经 •伴行; •在小腿和足 部,隐神经位于其前方。
贵要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 沿前臂尺侧上行,于肘部转 至前面,再经肱二头肌内侧 沟行 至臂中点平面,穿深筋 膜,注入肱静脉,或上行注 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收集手和前臂尺侧浅静脉血。
选择贵要静脉的理由
•为PICC插管的首选(约90%置于此); •静脉直、粗、静脉瓣较少;
•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最直接的途径; •经腋V、锁骨下V、无名V(头臂V),达上腔V根部;
贵要静脉的长度及管径(mm)
项 目
长度 前臂中部管径 接肘正中V管径
男
性
女 性
331.50±4.02 1.85±0.15 2.26±0.20
335.01±4.85 1.90±0.12 2.35±0.19
穿深筋膜处管径
2.90±0.16
2.60±0.11
肘正中静脉
•位于肘前皮下,连结头 静脉和贵要静脉。其连结形 式多样,应根据连接方式选 择进入 头静脉或贵要静脉的 方向及角度。 •肘正中静脉PICC的次选。 此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较 大,静脉瓣较多。理想情况 下, 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V形 成最直接的途径经腋,达上腔静脉。
小隐静脉
•在足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 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 • 上行,至腘窝下角处穿深筋 膜,注入腘静脉(59.3%); •汇入大隐静脉者约12%。 小隐静脉收集足外侧部和 •小腿后部浅层结构的静脉血, 其属支在足背与深静脉相连; • 在小腿接受许多皮静脉属支,并在近侧端和内侧有数支静脉 • 汇入大隐静脉。
肱静脉
•肱V通常为2支,置动脉两侧。 •于胸大肌下缘汇合腋静脉 •肱V长度:24.78±0.74cm 管径: 0.58±0.37cm该静脉 •位于肱二头肌与旋前圆肌之 间(相当于肘部尺侧横 •纹上下各约 2.5cm处),其上覆盖肱二头肌腱 膜, •是相对表浅部位,可扪及A搏 动而定位。
腋静脉
•腋V与同名动脉伴行;通常为1支,位于动脉前内 •侧,至第一肋外侧缘续锁骨下静脉 •腋V长度: 8.53±0.26cm 管径: 1.95±0.05cm •腋静脉全程经锁骨下方,起于锁 骨内五分之 •二与外五分之三交界 处。
锁骨下静脉穿刺的途径
•锁骨下入路 •仰卧位,穿刺侧肩部垫高,头后 仰15度,转向对侧,肩部略上提 外展,锁骨突出并使锁 骨与第一 肋之间的间隙扩大,使静脉充盈。 将锁骨平分为3段,其内、中段交 界点外下 1-2Cm为进针点,针尖指 向胸锁关节后上缘,进针角度约 •10-30度,深度约2-3cm
锁骨下静脉穿刺的途径
(三)腹部的静脉
右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 左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
左右
髂 总 静 脉 髂 外 静 脉 髂 内 静 脉
下 腔 静 脉
左肾静脉和右肾静脉 左肾上腺静脉 右肾上腺静脉 肝静脉 肝血窦 2、肝门静脉
1、成对 的静脉
不成对 的静脉
37
门静脉系统
肠系膜下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