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重点领域指引卫星通信应用1
关于加快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卫星应用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前景和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卫星应用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卫星应用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进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快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路,希望对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引言:随着卫星技术的日益发展,中国的卫星应用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刻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防安全、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化的发展重点建议(一)卫星通信应用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作为信息传输的中继站,进行全球覆盖、无时差、多用户的信息传输和通信的一种技术。
卫星通信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传输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航空航天、海洋监测、紧急救援等领域。
针对我国卫星通信应用产业的发展,首先,相关部门应注重,要增加卫星通信系统数量。
卫星通信系统数量的增加将有利于提高卫星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容量,从而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
其次,要提高卫星通信技术水平。
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是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应该加强卫星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要推进卫星通信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
卫星通信技术与各个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将有利于提高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
(二)卫星导航应用卫星导航是利用卫星系统提供的信号,通过接收、处理、计算等技术手段,确定地球上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从而为各种导航应用提供定位、导航、测量等服务。
卫星导航具有定位精度高、覆盖范围广、工作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资源勘探、气象预报等领域。
北斗卫星通信概述及应用领域

目录一、北斗卫星通信概述 2二、北斗卫星通信应用领域 22.1北斗卫星通信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 22.2北斗卫星通信在水情监测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3三、北斗卫星通信方式 43.1点对点双向通信 43.2多点对一点通信 4四、北斗卫星通信的优缺点 44.1北斗卫星通信的优点 44.2北斗卫星通信的缺点 5北斗卫星通信概述应用及优缺点一、北斗卫星通信概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二、北斗卫星通信应用领域2.1北斗卫星通信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在水利工程勘测和设计中,经常会遇到山岭、江河、峡谷等自然环境的阻隔,传统测量仪器很难找到合适的测量点,工作量也比较大,影响测量的精确度和工程进度。
卫星及应用产业

卫星及应用产业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被广泛运用于通信、导航、气象预报、农业、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领域。
下面我将从卫星应用的定义与分类、卫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卫星的应用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其中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通信和导航。
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将地面信号通过卫星中继,实现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通信,无论是电话、互联网还是电视广播都可以实现。
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球定位服务,如美国的GPS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等,为人们的出行、航海、气象预报等提供了精准的定位与导航信息。
此外,卫星在气象、环境监测、农业、科学研究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卫星气象是通过卫星传输实时的全球气象数据,进行气象预报和气象监测,准确预测天气情况,对防灾减灾有着重要意义。
卫星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状况、植被覆盖等,为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卫星在农业方面,可以监测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等,提供精准的农业管理意见和预测,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的效率。
此外,卫星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如空间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卫星技术的发展是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
卫星技术主要包括卫星设计、发射和运行管理。
在卫星设计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卫星越来越小巧轻便,性能也不断提升。
发射技术和运行管理方面,卫星发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通过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轨道,并通过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卫星的运行与管理。
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在我国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我国已经发射了多颗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卫星应用产业链。
在通信方面,中国的卫星通信系统覆盖全国,可以为偏远地区或特殊情况下的通信提供支持。
在导航方面,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基本完成,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服务。
在遥感方面,中国的遥感卫星拍摄了大量的地球观测图像,为城市规划、农业管理、资源调查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卫星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卫星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卫星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卫星技术在通信、导航、气象预报、农业、地质勘探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卫星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卫星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卫星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创新能力的支持。
要加大对卫星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攻克卫星技术研发中的关键问题,提高我国卫星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要加强卫星技术应用和推广。
卫星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卫星技术在通信、导航、气象预报、农业、地质勘探等领域的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卫星技术的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卫星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全社会对卫星技术的支持和信任。
再次,要加强卫星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卫星技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卫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卫星产业的规划和管理。
卫星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的产业,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
我们要制定健全的卫星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加强对卫星产业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卫星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总之,卫星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加强卫星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强卫星技术应用和推广,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规划和管理,为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推动我国卫星产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

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卫星技术是一种在地球轨道上的人造卫星的技术,可以传输数据、通信、定位、观测等多种功能。
这种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利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通信领域:卫星技术在通信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卫星发射到地球轨道上后,就可以与地面通讯站进行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这种通信方式不受地理位置、时间和天气等因素影响,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
卫星通信让人们在世界各地都能相互联系,同时也带来了更便捷的通信方式,如电话、短信、互联网等。
二、导航定位领域:卫星技术在导航定位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GPS系统。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地球上一定数量的卫星和控制站,向地球提供准确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的技术。
GPS技术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开车、出行、物流、农业等。
三、遥感观测领域:卫星技术在遥感观测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气象、农业、生态环境等。
通过采集卫星图像数据,可以实现天气预报、灾害监测和农业生产等多种应用。
四、科学研究领域:卫星技术在科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卫星可以观测到地球表面和地球外天体,同时,卫星也可以搭载各种探测仪器和设备,探索太阳系和宇宙的奥秘,探索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物理等学科。
总之,卫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提供全球性的数据和通信,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利益。
未来,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它将会继续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支撑,为人类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卫星及应用行业

卫星及应用行业卫星及应用行业是指利用卫星进行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卫星及应用行业在现代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卫星及应用行业的发展现状、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卫星及应用行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通信,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者灾难发生后的紧急通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卫星通信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电话和互联网等基本服务,还可以为电视广播、移动通信等提供支持。
其次是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卫星导航技术。
GPS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无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都能够实现准确的导航。
GPS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测绘勘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球表面的遥感观测,获取地表信息,包括植被覆盖、土壤类型、水资源等。
这些信息对于环境监测、农业发展、城市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卫星及应用行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是通信领域。
卫星通信技术可以为偏远地区提供电话和互联网等基础通信设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其次是导航领域。
卫星导航技术可以为航海、航空、汽车等提供精确的导航服务,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未来,卫星及应用行业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
首先是卫星通信技术将更加普及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卫星通信技术将在偏远地区的数字连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卫星导航技术将进一步提升精度和覆盖范围,为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更好的支持。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将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卫星及应用行业在现代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推广,卫星及应用行业在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文 | 刘永喆1 李力21.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2.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卫星应用产业是以遥感、导航、通信系列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集成、设备与终端制造、信息综合服务等技术为核心的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的显著特点。
[1]当前,卫星应用已经成为国家创新管理、保护资源环境、提升减灾能力、提供普遍信息服务以及培育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手段。
[2]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成为了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从政策体系上看,卫星应用产业政策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卫星应用产业的综合发展政策;二是卫星应用产业分领域的专项政策,即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三个分领域的政策;三是卫星应用与行业融合的相关政策;四是地理信息产业的相关内容。
本文将分别从卫星应用产业政策的四个部分来总结分析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政策。
一、卫星应用产业综合发展政策在卫星应用产业的综合发展政策方面,在国家层面,2007年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发布《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加速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
这成为了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的通知》;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共同发布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了“分阶段逐步建成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布局合理、全球覆盖,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满足行业和区域重大应用需求,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国家安全和民生改善的发展要求”。
这成为了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推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

推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卫星应用产业是我省重点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黑龙江省卫星应用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以来,全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开拓不断取得新进展。
为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初步构建形成我省卫星应用产业“创新驱动、需求拉动、基础支撑、服务保障”的良性生态圈体系。
空间基础设施和卫星应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具备有效支撑我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和辐射周边的服务能力。
打造10家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卫星应用企业,培育20个以上具有市场前景的创业团队,建设5个以上行业应用示范效应明显、可复制推广的重点项目。
累计实现卫星应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带动100亿元产业链。
将我省打造成具备特色核心竞争优势和突出影响力的卫星应用产业集聚区和区域综合应用示范区。
二、发展思路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1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关于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通知》(发改高技〔2015〕2429号)、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发展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顶层设计及工作部署,加快完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打造一批技术过硬、运营良好、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带动性强的卫星应用龙头企业,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筛选培育一批优质科技创新团队,建成一批特色突出的产业化项目,拓展壮大农业、林业、交通、旅游等重点用户群体,打造形成“企业/团队+项目+用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企业、产品、服务及市场的有效融合,带动省内数据服务、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和终端制造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促进政府、行业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提升经济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重点领域指南
一、卫星通信应用
1.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
针对宽带卫星通信在公共教育、专业培训、远程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需求,自主研制我国首颗Ka波段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推进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建设。
主要技术参数:采用东方红系列卫星平台;Ka波段转发器;系统容量不低于10Gbps;整星功率不低于4000瓦;卫星设计寿命大于12年。
2.卫星移动通信地面系统关键设备
针对我国首次发射的移动通信卫星,研制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关站、运行监测系统等地面设备,满足S波段卫星移动通信民用地面运营服务要求。
主要技术参数:信关站处理载波数10条;运行监测设备的监测带宽:≥30MHz(前向链路),≥600MHz(反向链路)。
3.运动平台卫星通信应用系统
利用通信卫星资源和高精度卫星跟踪技术,研制满足高速运动要求的卫星通信应用系统,为民航、高铁、舰船等运
输系统提供语音、视频、数据等宽带多媒体通信服务,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应用空白。
主要技术参数:具备兼容FDMA、TDMA等多种通信体制的统一网管平台;卫星通信天线对星精度优于0.1°,跟踪精度优于1/10θhp;通信带宽为2Mbps至20Mbps;可应用于高速复杂运动平台。
二、卫星导航应用
4.兼容型北斗导航终端及其组件
基于自主研制的北斗兼容型芯片、模块、高精度天线等核心组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北斗兼容型的导航型应用终端、高精度测量型终端、低成本组合导航终端、高精度授时终端,满足车载导航、高精度测量、高精度时间频率同步等典型领域应用需要。
主要技术参数:导航型应用终端:定位精度优于10m,测速精度优于0.2m/s,应用规模超过5万台;高精度测量型终端:RTK定位精度水平方向2cm±1ppm、高程方向3cm±1ppm;低成本组合导航终端:定位精度优于10m,测速精度优于0.2m/s;高精度授时终端:授时精度优于50ns;配套核心组件满足相应终端产品规模化应用需要。
5.智能位置服务应用
针对物流、智能交通、林业生态、城市管理、船舶安全、环境保护、减灾救灾等重点行业以及大众应用,研制基于北
斗兼容系统的智能位置服务平台及其终端设备,具有导航定位应用系统标准化接入、自动数据交换、综合应用可视化显示和综合应用效能分析等功能系统,面向国内外市场开展应用示范。
主要技术参数: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m,平台具备相关行业的智能管理功能。
6.室内外无缝定位融合服务应用
融合北斗导航、无线通信和广播等技术,建立天地一体化的广域室内外无缝定位系统,研发基于北斗的室内外定位融合服务平台及终端设备,在灾害救援、煤矿安全生产、物资运输等公共安全领域以及大众应用领域进行示范应用。
主要技术参数:室外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5米,高程方向优于2米;广域室内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5米,高程方向优于2米。
7.高精度位移监测应用
应用北斗兼容型高精度位移监测技术,研发远程无人值守实时监测预警应用网络系统,在水利、电力、大型建筑、铁路桥梁等设施的安全监测,以及矿区安全监测、地震监测等重要领域开展监测预警应用示范。
主要技术参数:北斗/GPS系统双模式;基于北斗的位移实时测量精度:水平方向3mm,高程方向6mm。
三、卫星遥感应用
8.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及应用
研制自主的遥感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开发遥感卫星数据快速接收、处理与应用集成服务平台,具备综合接收遥感卫星数据并能进行快速数据处理与服务功能。
主要技术参数:具有S、X波段遥感卫星的跟踪和接收能力,接收速率不低于150MBPS;具有处理可见光、红外、多光谱等多种有效载荷数据的能力;支持不低于10MBPS在线通信服务能力。
9.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面向农业、林业、水利、资源、城市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行业精准业务需求,开发满足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应用需求的业务服务平台,具备智能化数据管理、集成化综合应用服务等功能,推进相关区域及重点行业的应用示范。
主要技术参数:卫星数据分辨率全色优于2.5米、多光谱优于10米;具备高分辨率数据平时≤30天、应急情况下≤3天重复观测的信息保障能力;具备多源遥感数据与业务数据的融合能力;具备提供3类以上业务化、标准化定制信息与产品服务的能力。
10.卫星技术综合应用服务示范
瞄准卫星综合应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运用卫星遥感、通信、导航及信息服务等多种技术集成,开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农业、林业、水利、资源、城市管理、环境保护、
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领域及石化、能源等重点行业开展综合应用示范,推动卫星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主要技术参数:综合应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中至少两类技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具备多元数据管理、规模化信息处理能力,具备提供3类以上业务化、标准化定制信息与产品服务的能力。
四、产业发展基础
11.卫星平台关键部组件研发与示范应用
面向高性能卫星发展需求,自主研发电源控制器、环路热管、高精度星敏感器、推力矢量调整机构、DC-DC模块、锂离子蓄电池、姿轨控平台专用集成模块等卫星平台关键部组件及元器件,通过示范应用,带动技术水平提升和规模化应用。
主要技术参数:电源控制器母线输出电压/功率≥100V/9000W,效率优于90%;环路热管最大传热能力优于700W,耐受热流密度大于4W/cm2;高精度星敏感器光轴指向精度优于3.0”,最大功耗小于15W;推力矢量调整机构角度调节精度优于0.02°;DC-DC模块转换效率大于80%;锂离子蓄电池单体容量不小于30Ah; 姿轨控平台专用集成模块功耗小于1W。
12.卫星有效载荷核心部组件研发与示范应用
自主研发星载行波管放大器、星载大容量固态存储器、
星载微波部组件、星载面阵红外焦平面组件、星载制冷机等卫星有效载荷核心部组件,并在国产卫星上示范应用,为后续大范围使用奠定基础。
主要技术参数:满足卫星总体要求,频率覆盖到Ka频段,寿命满足10-15年在轨使用要求。
行波管放大器工作效率大于55%,星载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容量≥4Tb,Ka频段接收机噪声系数低于2.4dB,面阵红外焦平面组件阵列规模达到1024×1024(工作波长为8um~12.5um)、2048×2048(工作波长为3um~5um),制冷机制冷温度达到60K、寿命不低于3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