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与元数据1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元数据构建研究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元数据构建研究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元数据构建研究一、前言数字化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元数据的构建和应用。

元数据是指对文献、信息资源及其组成部分进行描述、管理、组织、存储、交换和检索所需的各种信息。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涉及到文献、数据、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数字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组织、检索和利用。

元数据作为数字资源的智能标签和元信息,对于实现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精确描述、准确组织和快速检索至关重要。

本文就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元数据构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元数据概述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元数据的支撑,元数据是实现数字化图书馆资源描述、组织、存储与管理的基础。

元数据有多种类型,并且应针对不同的数字资源类型进行设计和标注,如书目、文献、图片、音视频、卫星图像等。

元数据应包含资源描述信息、资源文件信息、资源标准及相关信息、资源分类及相关信息、资源数据流程信息及相关信息等等。

元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数字资源描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元数据构建方法元数据构建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关键的环节。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有多种元数据构建方法,根据资源不同可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1.主动构建方式通过专业人员,对要处理和建设的数字素材进行分类、本质属性、结构组成、语言特征等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然后用符合特定标准的元数据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标注。

主动构建方式可以保证元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是需要耗费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较高。

2.被动构建方式被动构建方式是直接利用数字化工具、自动化元数据标注方法或利用现有机构和平台生成元数据等方法对素材进行描述构建。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节省了人力成本,完全可以自动完成元数据的生成,不过有时可能会牺牲一些元素的准确度和广度。

四、元数据标准为了保证数字化图书馆元数据的互操作性和数据交换,国内外开展了多项标准化工作。

目前常用的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有Dublin Core、MARC、MODS等等。

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1 引言
对象数据,帮助使用者管理和检索数字资源[5,6]。从
数字图书馆的诞生重新定义了图书馆的内涵,
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已从传统的纸质文献服务,转向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全球各行业已先后制定出数十
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元数据,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
[1]
以数字化、
网络化服务为核心的双向信息服务模式 。
使用,又衍生出多类型的元数据。有用于教育资源
互联互通服务方面遇到极大阻碍,很多有价值的资
往数字资源建设时所遵循的标准规范不一致[14],各馆
源不能在异构系统中运行,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即
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后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著录
使是在本馆内,不同时期不同架构的数字资源服务
和标识的方式也不同。加之目前图书馆中众多的商
系统,遵循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本馆内各系统的管理
图书馆学刊
2017 年第 8 期
·信息组织·
TUSHUGUANXUEKAN NO.8,
2017
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石捷元
(甘肃省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归纳分析法,首先对元数据的出现、发展及应用特点做了介绍,阐述
基于元数据进行数字资源揭示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数字图书馆时代使用者与管理者对元数
流元数据。
想。使用者希望有统一的平台可以一站式获取全国
3 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需求
各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3.2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得图书馆的资源不仅仅
管理者的需求
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面对不断增加的馆藏数
再是纸质资料的形式,更多的文献资料以数字化的
字资源,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揭示和管理,让馆藏资

《数字图书馆》 说课稿

《数字图书馆》 说课稿

《数字图书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字图书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数字图书馆》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和优势,展现了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发展趋势。

这篇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编排上,本文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

它既巩固了学生之前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科技类文本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数字图书馆这样的新兴事物,可能了解得还不够深入。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未知,这为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点和功能,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和优势,掌握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数字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变革意义,以及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知识。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数字图书馆》教案

《数字图书馆》教案

《数字图书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字图书馆资源,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与特点2. 数字图书馆的作用与价值3.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分类4. 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方法与技巧5. 数字图书馆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区别,激发学生对数字图书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数字图书馆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字图书馆的魅力。

4. 操作演示:展示如何使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掌握使用方法与技巧。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数字图书馆,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四、教学资源1. 数字图书馆平台2.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3. 网络连接设备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了解学生对数字图书馆的兴趣。

2. 学生操作能力:检查学生使用数字图书馆的熟练程度,评估学生掌握使用方法与技巧的情况。

3.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练习中完成的项目,检验学生对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数字图书馆的教案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实际操作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方法。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字图书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实施步骤1. 第一步:介绍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第二步:分析数字图书馆的实际应用场景。

3. 第三步:展示如何使用数字图书馆资源。

4. 第四步: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数字图书馆。

5. 第五步:总结与反馈。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所有学生都能顺利登录数字图书馆平台。

《数字图书馆》教案范文

《数字图书馆》教案范文

《数字图书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与特点2.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与优势3. 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方法与技巧4.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分类与检索策略5. 数字图书馆的注意事项与伦理规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分类、检索策略和伦理规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功能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技巧。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图书馆。

五、教学准备:1. 数字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2. 计算机设备和学生用书。

3. 教学PPT和多媒体课件。

4. 网络连接和搜索引擎。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展开。

每个章节都要详细讲解,以便教师参考和实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数字图书馆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概念。

3. 实例演示:展示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字图书馆的便捷。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实际操作,掌握检索和利用数字图书馆的方法。

5.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讨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图书馆。

6. 总结提升: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字图书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的填空题。

2. 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设计一份数字图书馆的检索策略。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元数据标准与管理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元数据标准与管理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元数据标准与管理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保存和管理的新型图书馆形态。

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元数据的标准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元数据标准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元数据的定义、分类、标准制定、管理方法等。

首先,我们来阐述元数据的定义。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是对数字资源进行描述、组织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元数据可以包括资源的基本信息(如标题、作者、出版日期等)、内容信息(如主题、摘要等)、结构信息(如文件格式、文件大小等)以及使用信息(如版权信息、访问权限等)。

通过对数字资源添加元数据,可以方便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中进行检索、浏览和利用资源。

其次,我们来探讨元数据的分类。

根据元数据的属性和用途,可以将元数据分为描述性元数据、技术性元数据和管理性元数据三种类型。

描述性元数据用于描述资源的内容,如作者、标题、关键词等;技术性元数据用于描述资源的特征和属性,如文件格式、文件大小等;管理性元数据用于管理资源的访问权限、版权信息等。

不同类型的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合理分类和管理元数据有助于提高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我们来讨论元数据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元数据标准是对元数据进行描述、存储和交流的规范。

通常采用的元数据标准有Dublin Core、MARC、MODS等。

其中,Dublin Core是最为广泛应用的元数据标准之一,它定义了15个元素,用于描述资源的基本属性。

MARC(机器可读目录)是图书馆界常用的元数据标准,适用于对图书和其他资源的描述。

MODS(元数据对象描述语言)是一种XML-based的元数据标准,它融合了Dublin Core和MARC的特点,适用于描述各类数字资源。

选择合适的元数据标准并合理应用于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有助于提高数字资源的描述和检索效率。

此外,元数据管理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数字图书馆》教案

《数字图书馆》教案

《数字图书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2. 掌握数字图书馆的基本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与特点2.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与优势3.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使用方法4. 信息检索技巧5. 数字图书馆的推广与普及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功能和优势。

3. 演示:演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使用方法。

4. 练习:学生自主操作数字图书馆,学习信息检索技巧。

5. 讨论:分组讨论数字图书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四、教学资源1. 数字图书馆平台2. 教学PPT3. 网络连接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操作技能:检查学生对数字图书馆的使用熟练程度。

3. 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在课后应用数字图书馆的情况。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数字资源:除了数字图书馆,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类型的数字资源,如在线期刊、数据库等。

2. 比较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在服务、资源、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区别。

3. 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简要介绍数字图书馆中版权问题的处理方式,如版权限制、引用规范等。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实地参观,加深对数字图书馆的了解。

2. 开展数字图书馆主题的活动,如信息检索比赛、数字资源利用讲座等。

3. 鼓励学生将数字图书馆应用于课堂学习、课题研究和个人兴趣领域。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数字图书馆使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

2. 关注学生在数字图书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3.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数字图书馆应用方面的进步和需求。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内容和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数字图书馆》教案

《数字图书馆》教案

《数字图书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2. 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数字图书馆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与特点2. 数字图书馆的优势3.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使用方法4.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分类与检索5. 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优势及基本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分类与检索,个性化服务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优势及基本使用方法。

2. 演示法:展示数字图书馆的操作流程,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五、教学准备1. 数字图书馆平台:提前准备一个可供学生使用的数字图书馆平台。

2. 教学PPT: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PPT。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便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您提供具体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数字图书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3. 操作演示:展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注册、登录、检索、浏览等。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享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心得,讨论数字图书馆的优缺点。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简要描述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实际操作体验,分享学习心得。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制作一份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手抄报。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使用数字图书馆,记录下自己的使用心得。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者
图书馆
自动化 系统
图书馆管员
人工获取
书目索引等 二次文献
索引与对象间无完整性保证
书刊资料库 (物理馆藏)
数字图书馆的结构 -IBM
访问入口 客户端 (ACCESS Client)
读者
查询 (SEARCH)
Library Server
检索数据
(Search Data)
IBM Digital Library
存储 (STORE)
对象内容 (Content Objects)
光盘库或磁 带库
数字图书馆的结构体系
国家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的实践
国际
数字图书馆先导计划(DLI 1、2) 美国回忆和美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计划 (NDLP)
国内
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美国DLI计划
由美国科学基金会NSF 、国防部高等技 术开发署DARPA 、美国航空航天总署 NASA 等单位联合资助
实施步骤:
准备和实验阶段(2000年)
初步实用阶段(2001-2002年)
规模型成长阶段(2003-2005年)
数字图书馆五大功能( IBM)
地理信息核医学情报是众多项目的交 汇点
美国回忆与 NDLP计划
美国回忆(American Memory )由美 国国会图书馆实施,主要内容为特色历 史资源数字化。(1989-1995)
美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NDLP )是 美国回忆的后续项目,目标是2000 年 数字化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0 万件藏品。 (1994-) 计划总投资6000 万美元。
建设原则:
公益性为主、资源建设为核心、统一标准 规范、开放建设与利益共享、开发与引进 相结合
数字图书馆的实践(国内)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建设目标:
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 群,并通过国家骨干通信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高效服务; 总体技术与国际主流技术接轨。建设一批中文多媒体资 源库,总容量不低于20TB;联合引进若干国内需要的国 外专题资源库;实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 联合采编及馆际互借;完成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图 书馆智能应用系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持续发展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DLI-2在规模、范围、内容和方向 上的显著变化
受资助单位大幅度增加
在过去纯研究的风格外,增加了面向 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开发
除保留了传统的体系结构、信息检索、 互操作主题之外,一些新的研究主题 受到关注,如:信息保藏、添加声音、 建立和维护数字图书馆的实际问题、 与医疗有关的电子病历、医学图象等
与情报学的联系密切
数字图书馆与元数据 (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定义一:
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存储、存取、发 布信息的图书馆
定义二:
数字图书馆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供 关键性信息管理技术,同时提供其主 要的信息库和资源库。换句话说,数 字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的定义
1、 数字图书馆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实体; 2、 数字图书馆需要技术支持;链接许多信 息资源; 3、 多个数字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之间的链接 对终端用户透明; 4、 全球范围的对数字图书馆与信息服务的 获取是一个目标; 5、 数字图书馆的收藏不仅限于文献的替身, 她还把不能以印刷形式代替和传播的人工印
刷品数字化,加以收藏。
Definition
The digital library is not a single entity The digital library requires technology to link the resour of many The linkages between the many digital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are transparent to the end users Universal access to digital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r is a goal Digital library collections are not limited to document surrogates: they extend to digital artifacts that cannot b represented or distributed in printed formats
数字化资源(多媒体) 网络化分布化的体系结构 统一的透明的用户接口 全球化(非单一实体) 元数据与对象管理 新的服务体系与模式Biblioteka 数字图书馆的结构KW结构
数字对象(Digital Object)
键元数据、数字资料、调度码
数字对象仓库(Repositories)
元对象(Meta Object)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管理 /服务模式
数字图书馆的实践(国内)
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
1996年倡导,1997年立项,2001年结 题 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 馆、深圳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中 山图书馆、桂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的实践(国内)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一期规划(2000-2005 ) 指导思想:
统筹规划,需求牵引,科技创新,滚动发 展。
(ARL, 1995)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中国数图工程规划的定义:
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 源系统,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网上信息资 源的管理模式,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网上 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可以说,数 字图书馆是运行在互联网上超大规模的、 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中心。
数字图书馆的要点
DLI-1 ($24M, 1994.9~1998.9)
DLI-2 ($40M~$50M, 1999~2003)
DLI1研究项目
?环境规划与多媒体信息系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图象和空间参考信息综合服务的分布式数字图书馆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集成声音、图象和语言理解技术, 创建和搜索数字视 频图书馆--Informedia( 卡内基·梅隆大学) ?综合性科学文献数字图书馆(伊利诺大学厄尔巴那分 校) ?智能信息搜索引擎(密歇根大学) ?各类数字图书馆网络综合集成机制--InfoBus ( 斯坦 福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