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完整版)

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完整版)
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完整版)

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完整版)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是造成高额医疗负担、致残致死的重大慢性疾病[1]。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儿童CKD一旦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旧称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病死率将显著提高,且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2]。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和及时诊疗儿童CKD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儿童CKD的有效防治需参考发病率和患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开展的关于儿童CKD的流行病学研究逐渐增多,但我国在此领域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匮乏。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可提供哪些人群、哪些地理区域具有疾病易患高风险及较差的预后结局,有利于制定疾病防治策略。ESRD(或CRF)是CKD的主要转归,此时患儿必须依靠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需要更高的医疗支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重点对儿童CKD及其导致ESRD(或CRF)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肾脏替代治疗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一、CKD的定义与分期

2002年,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组织撰写的CKD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中首次提出了CKD的定义和分期[3]。

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了CKD的判定标准及分期[4],有以下肾脏损伤的标志1条或以上,且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具体包括:(1)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30 mg/24 h;尿白蛋白/肌酐≥30 mg/g);(2)尿沉渣异常;(3)由于肾小管原因导致的电解质和其他异常;(4)肾脏组织学异常;(5)影像学检查结构异常;(6)既往肾移植病史;(7)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60 ml/(min·1.73 m2)。指南中依据GFR将CKD划分为1~5期,其中1期为GFR≥90 ml/(min·1.73 m2),肾功能正常或偏低;2期GFR为60~89 ml/(min·1.73 m2),肾功能轻度降低;3a期GFR为45~59 ml/(min·1.73 m2),肾功能轻度到中度降低;3b期GFR为30~44 ml/(min·1.73 m2),肾功能中度到重度降低;4期GFR为15~29 ml/(min·1.73 m2),肾功能严重降低;5期为GFR<15 ml/(min·1.73 m2),肾衰竭。

二、儿童CKD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全球广泛开展儿童CKD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范围包括单中心、多

中心和注册数据库研究。目前,发达国家开展的研究多以注册数据库研究为主,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the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USRDS)数据库、意大利ItalKid注册数据库、西班牙儿童慢性肾脏病登记数据库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透析和肾移植登记

数据库等。而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则以单中心或多中心临床研究为主。

三、儿童CK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总体来看,儿童CKD发病率为(3.0~17.5)/100万儿童,CRF发病率为(1.7~12.1)/100万儿童,ESRD发病率为(4.0~17.5)/100万儿童。CKD患病率为(14.9~118.8)/100万儿童,CRF患病率为(4.0~42.5)/100万儿童,ESRD患病率为(4.9~38.7)/100万儿童。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分析差异来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年代和地域这几个主要影响因素。

1.年龄分布:

对于CKD,有研究报道半数以上CKD患儿年龄在5岁以上[5]。越南Huong等[6]报道,10~14岁是儿童CKD的发病高峰年龄段。尼日利亚Odetunde等[7]报道10~16岁年龄段患儿发病率最高。然而,比利时Mong Hiep等[8]则发现0~4岁是检出CKD患儿的高峰年龄。欧洲西班

牙Areses Trapote等[9]研究也发现,59.0%的CKD患儿在2岁以下。对于ESRD,多项研究发现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升高。美国USRDS 2018年度报告显示,0~4岁,5~9岁,10~13岁,14~17岁和18~21岁年龄段患儿的实际发病率分别为9.2、6.4、11.0、15.5、29.0每100万人[10]。斯洛伐克Kolvek等[11]和荷兰Miklovicova等[12]也报道了相似的结果。既往研究多采用CRF的定义标准,其中墨西哥Lagomarsimo 等[13]报道,0~5岁,6~9岁,10~14岁和15~18岁实际年发病率分别为7.5、2.8、6.1、4.9每100万儿童。科威特Al-Eisa等[14]单中心研究和危地马拉Cerón等[15]注册数据库研究表明,0~5岁患儿患病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于1990—2002年在我国91所医院开展的关于CRF患儿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儿确诊年龄在10岁以上[16]。

2.性别分布:

多项研究证实,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土耳其Bek等[5]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CKD患儿发病率分别为12.2/100万儿童和9.7/100万儿童。加拿大Samuel等[17]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ESRD患儿发病率分别为10.6/百万人和9.7/100万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多中心研究[16]发现,男性占CRF患儿总数的59.9%。然而,加拿大Samuel 等[17]研究发现,当地土著居民男性和女性ESRD发病率分别为19.4/100万人和31.5/100万人。

3.种族分布:

不同种族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习惯、环境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CKD乃至ESRD、CRF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加拿大Samuel等[17]研究发现,土著居民ESR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高于白种人群。科威特

Al-Eisa等[14]研究发现,本国儿童CRF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科威特人。以色列Landau等[18]也发现,犹太人和贝多因人CKD的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4.年代分布:

多项研究发现,CKD、ESRD和CRF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塞尔维亚Peco-Antic等[19]和英国Kim等[20]的研究均报道,CKD 患儿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斯洛伐克Kolvek等[11]研究发现,儿童ESRD 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8年内均显著增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多中心研究也发现,2002年CRF患儿数量较1990年增长了4.1倍[16]。然而,法国一项研究显示,洛林地区儿童CRF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于1975—1990年间逐年降低[21]。

5.地域分布: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医疗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即使在同一研究,发病率和患病率也会因不同地域的医疗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危地马拉Cer

ón等[15]发现,大多数报道的CRF或ESRD病例来自该国大城市,作者认为这主要是不同地区获得医疗资源不同导致的差异。

四、儿童CKD的预后

1.病死率:

总体来看,儿童CKD一旦进展至CRF或ESRD,病死率明显增高。仅两项研究报道儿童CKD的病死率,分别为4.5%和18.4%。CRF病死率为8.5%~58.3%[19,22]。多数研究ESRD病死率为25.0%~27.1%,美国USRDS 2018年度报告指出,2011—2015年ESRD患儿年调整全因病死率为39/1 000例,较2006—2010年的49/1000例患儿下降了

20.4%[10]。

2.肾脏替代治疗率:

总体来看,儿童CKD的肾脏替代治疗率为

24.3%~72.3%[5,6,7,8,22],其中血液透析率为10.6%~81.4%[5,19],腹膜透析率为14.7%~23.0%[5,19],肾移植率为

2.2%~36.4%[5,6,8,18,19,22]。CRF的肾脏替代治疗率为

15.8%~50.4%[16,21],其中血液透析率为6.7%~8.5%[16,23],腹膜透析率为4.0%~37.1%[16,24],肾移植率为2.3%~29.1%[13,16]。ESRD 的肾脏替代治疗率为28%~100%[25,26,27],其中血液透析率为

10.7%~95.2%[10,11,12,28],腹膜透析率为

2.4%~81%[10,11,12,27,28],肾移植率为21.3%~76.1%[10,11,12]。

五、儿童CKD的病因学

许多地区已开展儿童CKD病因学研究,然而,不同国家或地区对肾脏疾病的原发病病因有不同的分类,且这个分类随着时间和肾脏病学家对疾病的理解而改变,这对于比较不同地区的儿童CKD病因构成造成困难。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儿童CKD病因多以先天性肾脏和尿道畸形(congenital anomalities of the kidney and urinary tract,CAKUT)为主,而发展中国家多以肾小球疾病为主,各个研究的儿童CKD具体病因构成不尽相同,且与成人CKD病因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亚洲,以色列、约旦、泰国CKD原发病以CAKUT和遗传性肾脏病为主[18,29,30]。特别的是,以色列的研究结果显示肾发育不全或不良占35%,CKD 1期中该比例已高达45%[18]。在中国台湾和新加坡CKD原发病以CAKUT 和肾小球疾病为主[31,32]。与上述国家和地区不同,越南、印度、中国香港CKD原发病则以肾小球疾病为主[6,33,34,35]。在欧洲,各地区均以CAKUT为主[36],但不同地区的CAKUT疾病种类不同:意大利和土耳其以反流性肾病为主[5,37];法国以尿路梗阻性疾病为主[21];而比利时以肾发育不全或不良为主[8]。在南美洲和大洋洲,ESRD原发病均以CAKUT

为主[13,38,39]。在北美洲,CKD 2~5期和ESRD均以CAKUT(肾发育不全或不良及尿路梗阻性疾病)和肾小球疾病为主[10,40]。在非洲,除埃及CKD原发病以CAKUT为主外,尼日利亚、南非和苏丹CKD原发病均以肾小球疾病为主,且以肾病综合征为主[7,41,42,43]。此外,埃及、越南的研究中病因不明分别占20.6%、32.3%和50%,在USRDS 2018年度报告中该比例也高达19.3%,提示仍有许多CKD,尤其是ESRD患儿病因尚不明确[10,33,41]。

六、机遇与挑战

国内外关于儿童CKD及其导致ESRD(CRF)的流行病学数据的报道不同存在差异,CKD的发病、病因存在年龄、性别、种族、年代和地域分布的不均一性。尽管全球范围内关于儿童CKD的流行病学研究日益增多,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研仍然十分有限。我国儿童CKD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相对匮乏,以单中心研究为主,仅有少数研究为多中心研究或基于注册数据库的研究[16]和Chang等[44]运用台湾省全民健康保险注册数据库的研究。

儿童CKD的流行病学研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新时代下,随着医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数据趋于电子化、规范化,儿童CKD 的流行病学研究具备很好的契机,但挑战仍远远大于机遇。在全国范围内

开展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研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调研耗时、耗力、难度大。在当前医学大数据战略下,在不宜或不易进行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条件时,充分、科学地应用医政、医管数据库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也可获得重要的基础数据[45]。儿童CKD的流行病学数据极其重要,可为儿童CKD的政策与立法,注册数据库的建立,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证据。如何权衡研究利弊、做到最好,还需要专业人士不遗余力地进一步探讨,迎接挑战,力争更大进步。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与种族的关系 肿瘤在不同种族的发展有明显差异。例如鼻咽癌以中国人常见,尤以广州方言区的人群发病率最高,移居海外的华侨也有同样情况。在美国西海岸定居50年以上的华裔后代患鼻咽癌的发病率仍是当地美国白人的30~40倍。原发性肝癌是非洲班图族人最多见的恶性肿瘤,而其他非洲人并不高发。印度人口腔癌发病多,哈萨克族人食管癌较常见。皮肤癌与不同人种皮肤色素沉着有关。这些都表明肿瘤在不同种族中分布是不同的。各族混杂居住的地区,这种差别更显突出。如马来西亚住着3个种族,调查发现,马来族人淋巴肉瘤发病较多,印度族人口腔癌高发,中国人则以肝癌、鼻咽癌常见。新加坡的统计也有类似的结果:华侨远较该地的马来西亚人、印尼人、越南人、泰国人多患鼻咽癌。就华侨而论,以说广州方言者鼻咽癌最高发,说潮州方言者和说客家方言其次,说福建方言者最低,食道癌则刚好相反。不同种族人群肿瘤的分布特点不同,不一定是种族易感性不同的结果,更可能是生活习惯不同所造成。 二、与经济的关系 据报道,波兰城市胃癌残废率较农村低,与社会经济阶层之间呈负相关,即收入高的阶层死亡率低,相关系数男女一致。波兰认为与吃霉变马铃薯有关,减少摄入马铃薯后胃癌开始减少。美国胃癌发生率在30年代较高,后一直下降,与其经济增长有关。日本胃癌一直居世界之首,死亡率约达50/10万(1960年),后逐年下降,与50年代末60年代后经济起飞密切相关。经济决定饮食构成。日本癌症研究所所长平山维氏认为,多吃牛奶和新鲜蔬菜,少吃盐腌食物,是胃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经济条件决定上述饮食的选择。 肠癌与胃癌恰恰相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肠癌(主要是结肠癌)死亡率增高,呈正相关。肝癌死亡率高者为非洲和南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由于穷困,饮食选择性不大,从欧美输入大量霉变食物(发霉花生、玉米等),摄入黄曲霉素较多,加之地处热带,食物贮存条件不好,易霉烂等,造成了肝癌高发。 乳腺癌在经济发达国家日渐增多,我国城市发病也与日俱增。研究表明,与摄入高脂肪有关。宫体癌多发于富有阶层。宫颈癌则多见于穷人,与生活卫生条件(如用水)不好,卫生知识水平低,性生活不卫生有关。 有人按经济收入研究口腔、喉、食管和肺癌,发现收入低者上述4种癌症均高,其次为中等收入者,再次为高收入者。 三、与环境的关系 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波特首先指出,人类患癌是接触环境的结果。目前已知,气象、气候、地理、地质、土壤、水源、地球化学、动植物生态均可影响癌症的发病。癌自环境来,首先表现在癌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据调查,在干旱的山区和丘陵地区食道癌发病率较高,热带、亚热带沿海潮湿多雨地区肝癌发病率较高,年平均气温低于16℃的一些谷地(非洲)伯基特(Bmkitt)淋巴癌多见;土壤中含镁量较高,胃癌发病率较低;工业区下风地带肺癌发病率较高。 癌症与环境密切相关,又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职业特征。两百多年前,英国医生已发现长期与防锈剂接触的铁路工人,各部位癌肿发病率都有升高趋势;锡矿职工由于在其工作场所粉尘中和烟尘中有15种无机化学物质可能发生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故肺癌发病率较高;合成染料厂中患膀胱癌的较一般人多;大量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人易患白血病;铀矿工人和石棉矿工人肺癌的发病率都高。据美国报告,使用石棉的工厂中,吸烟可使患癌率增加8倍。另据荷兰报道,养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原因,养鸟的危害性比吸烟还大。养鸟者比不养鸟者肺癌发生率高8倍。因鸟羽绒中散布的微尘可引起肺癌。大量的肿瘤流行病学分析研究表

儿童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问题

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I)各期要求,将PTH定于不同目标。 2.4贫血主要与肾脏合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有关,导致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应用EPO治疗。 2.5生长落后CKD患者普遍存在身高增长速度降低,青春期延迟和生长加速度降低,原因为多因素,包括营养不良、严重脱水、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贫血、肾性骨营养不良和生长激素抵抗。要积极纠正以上影响因素,必要时使用生长激素。 3肾脏替代治疗的准备 肾脏替代治疗需要充分准备,通常患儿和家长需要6~12个月来为透析或者肾移植做充分准备。 3.1感染筛查和免疫接种感染筛查包括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麻疹、水痘等。一般使用灭活或成分疫苗是安全的;活病毒疫苗对于CRF或透析儿童安全有效,肾移植后一般不宜使用。 3.2知情选择和家庭评估提供不同模式的治疗信息给家长,并加以解释。这将帮助家长更好理解他们的选择,并评估不同治疗模式是否适合,包括透析所需的腹膜和血管通路的可用性以及移植时泌尿系统是否匹配;评估潜在活体捐献者,包括医学条件和心理适应性。对即将实施慢性肾脏替代治疗地患儿和家庭,要给与极大的关心和帮助,评估是否适合家中透析、家长的长期心理准备,并为他们积极寻求社会资源的援助。 参考文献: [1]Tse NK-C,Chiu M-C.Pre-renal replacement programme: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A].Chiu MC, YAP HK.Practical paediatric nephrology[M].Hong Kong: Medcom,2005:247-252. [2]Rees L,Webb NJA,Brogan PA.Chronic renal disease[A].Pe-diatric nephrolog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393-441. [3]张俊,曹琦,徐虹.应用Swatch公式和99Tcm DTPA肾动态显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一致性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 志,2010,5(3):207-211. [4]Schwartz GJ,Mu?oz A,Schneider MF,et al.New equations to estimate eGFR in children with CKD[J].J Am Soc Nephrol, 2009,20(3):629-637. [5]Tidman M,Sj?str?m P,Jones I.A comparison of eGFR estimat-ing formulae based upon s-cystatin C and s-creatinine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8,23 (1):154-160. [6]孟群,沈颖.慢性肾脏病患儿营养临床实践指南介绍[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5):368-370. 2011-04-30收稿本文编辑:王利鹏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上海200040 通讯作者:黄文彦,电子信箱:hwy65@https://www.360docs.net/doc/668978356.html, 文章编号:1005-2224(2011)06-0411-04 儿童慢性肾脏病 钙磷代谢问题 王平,黄文彦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B 黄文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 生导师。从事小儿肾脏病临床、科研和 教学工作20余年。研究方向为肾脏病 慢性进展分子机制。《国际儿科学杂志》 等杂志编委。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多 项。发表专业文章40余篇。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血管钙化;儿童 Keywords: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vascular calcification;child 钙磷代谢紊乱是儿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重要并发症之一。2005年提高全球肾脏病预后国际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明确提出“慢性肾脏病的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CKD进展过程中由于肾功能损害导致机体钙磷代谢紊乱有关的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可表现:(1)钙、磷、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2)骨转化、矿化、骨容量、骨骼线性生长或骨强度的异常;(3)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1]。儿童正处于骨骼、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可以说CKD-MBD严重影响着CKD患儿未来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旨在对儿童CKD的钙磷代谢紊乱情况及其对血管钙化及心血管疾病、骨代谢的影响和防治策略的相关进展作简要概述。 1CKD的钙磷代谢紊乱 钙磷平衡是肾、骨骼及肠道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主要依靠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及降钙素共同调节。皮肤内的7-脱羟胆固醇经过紫外线(波长280~305nm)照射转化为维生素D3,进而经过肝脏25-羟化酶转化为25-羟维生素D,再被转运至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1-α羟化酶转化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 (即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KDIGO伦敦研讨会纪要 2009年10月4-6日,慢性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国际机构在英国伦敦召开了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研讨会。其主要目的是汇总全球CKD随访资料,以预后为硬终点,评价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白蛋白与终点事件间关系,对现行CKD诊断和分期系统进行重新评估。 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肾脏及全科医师,检验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专家和社区卫生保健者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这其中既有现行CKD诊断系统的制定和拥护者,也有持不同观点的专家和学者。 唯一受邀参加此次高端学术研讨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和王芳医师对此次会议的背景及所获部分成果等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希望对我国临床医师有所助益。 背景 2002年,美国肾脏病学会(ASN)制定的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提出了CKD诊断的全新概念,用以代替既往的“慢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等名称,并制定了分期系统(见右表)。 表2002年KDOQI的CKD分期系统 分期描述根据严重度分类根据治疗分类 肾损伤伴GFR正常GFR?90 T代表移植 1 或升高 肾损伤伴GFR轻度GFR为60~89 2 下降

GFR中度下降 GFR为30~59 3 GFR严重下降 GFR为15~29 4 肾衰竭 GFR<15(或透析) D代表透析 5 注:GFR肾小球滤过率,单位为ml/(min?1.73m2) 2004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的KDIGO采纳了CKD的定义和分期系统并向全球推广,使其分别成为全球肾脏病相关医疗及学术交流的统一疾病分类名词和划分标准。 7年来,CKD领域的新研究不断涌现,尤其是在普通和高危人群中进行的早期CKD流行病学调查,如欧美、我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进行了CKD筛查研究。与2000年相比,目前在Pubmed上可检索到的CKD相关文献已增加1倍以上。肾脏早期评估计划(KEEP)、肾脏和血管终末期疾病预防(PREVEND)等多个CKD随访人群的建立,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CKD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CKD流行病学研究的开展,唤起了公众和非肾脏病专科医师对CKD的关注,提高了CKD是公共卫生问题的意识,推动了CKD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获得了相当的社会效应。 问题 虽然2002年的CKD定义及分期系统堪称CKD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由于受到当时循证医学证据的限制,仍可能存在不足。随着近年来相关证据的不断积累,对该系统的质疑和争论日益凸显,是否应对其进行修订也被提上日程。 过度诊断, 以KDOQI的CKD定义及分期为依据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的人群患病率为6%,16%,这一比率远高于肾内科医师的日常接诊量,且与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实际数量亦不成比例;此外,新增的CKD人群主要集中于CKD3期,且以老年人多见。上述结果引发了是否由于CKD的定义导致其患病率被高估的质

常见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常见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根据其流行病学,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进行传播且缺一不可。本表根据流行病学对疾病进行归纳,总结疾病特征,并提供实验室诊断方法,这样可以使医生在疾病多发季节根据疾病特征进行初步诊断,防止对疾病的漏诊。 一、梅毒 1.传染源: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成人95%通过性接触传播,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1-2年内具有强传染性,随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胎儿以垂直传播为主。 3.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 4.实验室诊断:病原学检测发现梅毒螺旋体可以诊断,梅毒血清学检查于一期梅毒后期及二、三期梅毒呈阳性,特别是二期梅毒呈强阳性。 二、淋病 1.传染源:患者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量可发生间接传播;胎儿以垂直传播为主。 3.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 4.实验室诊断:分泌物图片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氏阴性菌可作为筛查手段,分泌物淋球菌培养为诊断淋病的金标准。

三、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1.传染源:显性和隐性患者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量可发生间接传播;胎儿以垂直传播为主。 3.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 4.实验室诊断:Giemsa染色行细胞学检查,沙眼衣原体培养为最敏感最特异的诊断方法,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行血清抗体检测盒PCR核酸检测。 四、生殖器疱疹 1.传染源:患者、亚临床或无表现排毒者是传染源,有皮损表现者传染性强。 2.传播途径: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胎儿以垂直传播为主。 3.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 4.实验室诊断:行细胞学检测、病毒抗原、病毒培养及核酸检测。 五、尖锐湿疣 1.传染源:显性和隐性患者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量可发生间接传播;胎儿以垂直传播为主。 3.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 4.实验室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凹空细胞为特征性病变,醋白试验阳性,也可采用PCR和DNA探针杂交技术检测HPV。

传染病流行病学

1.传染病流行病学(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流行过程和传播规律,探索传染病的临床识别标志,评价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和措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科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点:(1)每个传染病病例同时也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2)传染病患者感染后产生免疫力;(3)病原携带者可作为传染源;(4)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流行动力学不同;(5)控制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效益不同 2.病原体(pathogen):通常把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 3.病原体的侵入门户与定位:是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并能存活或初步繁殖的地点。 4.致病力(pathogenicity):是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致病力可用所有病例数与所有感染数的比值来表示。 5.传染力(infectivity):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机体内定居、繁殖、引起感染的能力。常用续发率和最小感染量表示。最小感染量:引发感染所需的最小病原体的数量。 6.毒力(virulence):指病原体损害人体器官组织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常用严重病例数或死亡数与所有病例数的比值来表示。 7.抗原性(antigenicity)或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病原体的抗原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8.耐药性变异:指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变成对该种药物不敏感或耐受菌株,这种现象称为耐药性变异。 9.宿主(host):指在自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即指能供给病原体以营养和场所的生物统称。 10.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是指病原体侵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传染过程是个体现象,也是传染病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11.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宿主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的轻重程度的频率称为感染谱。传染病的感染谱有三类: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以显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的传染病 12.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传播途径,又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统称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3.传染源(source/reservoir of infection):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4.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如传染期短的疾病,续发病例成簇出现;传染期长则续发病例陆续发生,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15.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潜伏

儿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文关怀

儿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文关怀 发表时间:2018-01-24T11:23:38.5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1期作者:张延花[导读] 本文主要就儿童慢性肾脏病患者开展人文关怀工作的价值所在进行分析。 昆明市儿童医院邮编650228 摘要:在慢性肾脏病患儿例数逐渐增加的形势下,诸多疾病治疗问题逐渐凸显。主要体现为病症表现反复以及治疗时间显著等系列特点,并且多数患儿会因此表现出心理障碍以及生理障碍现象。在对患儿开展人文关怀工作期间,将患儿作为护理中心后,能够发挥理想干预效果。对于患儿临床治疗的配合、治疗信心的提高以及医患关系的和谐均可以做出保证。对于儿童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开展人文关怀工 作期间,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将沟通交流力度充分加强,针对儿童的健康教育给予充分重视。本文主要就儿童慢性肾脏病患者开展人文关怀工作的价值所在进行分析。 关键词:儿童;慢性肾脏病;人文关怀 对于慢性肾脏病,如果未采取合理方法加以控制,会使得患儿的病症表现呈现出一定程度严重,并且呈现出病情隐匿的特点,对此对家庭以及个人造成的经济压力以及精神负担尤为严重,从而使得慢性肾脏病患儿往往并发呈现出性格改变以及心理障碍的现象,从而以精神萎靡、焦虑抑郁以及敏感易怒等为主要表现。对此临床通过对儿童从健康宣教等方面开展人文关怀工作,以此将患儿的疾病症状缓解以及将患儿生存质量改善[1]。本文主要就对儿童慢性肾脏病患者开展人文关怀工作的具体措施以及开展意义予以综述。 1、人文关怀实施的重要作用1.1 树立服务理念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儿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需要将服务理念以及服务宗旨加以充分明确,主要将患儿作为工作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此外对于儿童的系列行为,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充分尊重以及关心,对患儿在进行护理服务期间,保证态度热情主动。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将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将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将人文学科学习力度加以提高,最终保证在对慢性肾脏病患儿开展护理工作期间,能够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特点[2]。 1.2 加强与患儿间的沟通 在对慢性肾脏病患儿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需要充分体现出以人文关怀作为核心,从而对于和谐服务气氛创建以及医患关系的良好做出保证。在此期间,需要将患儿的个人利益作为中心,从而给予充分的尊重以及关心。在进行交流沟通期间,对于有关沟通技巧需要充分运用,对于语言交流的科学性、灵活性以及艺术性等进行保证。在进行交流期间,需要对态度诚恳以及语言亲切做出保证,并且对于患儿的自尊性加以维护,对于患儿的诉说认真倾听。之后针对患儿当前表现出的压力进行了解,对其选择个性化方案加以干预,例如采用鼓励、倾听、调整以及暗示等方法加以干预,从而使得患儿的生存康复信心显著提高,从而确保患儿在就医期间,对于医护人员的呵护以及关爱可以充分体会。此外,需要将患儿的理解度以及信任度显著提高[3]。 1.3 加强健康宣教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儿的疾病特点加以分析,主要体现为需要长时间对患儿治疗。对此针对新发病患儿需要合理完成病人课堂的开设,就入院以及住院相关信息加以介绍,就相关的诊疗问题进行充分讲解。对患儿的基本情况加以了解,对于疾病类型表现相同的患儿,合理进行病人讲座的开设。此外就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知识对慢性肾脏病患儿进行讲解。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将患儿内心的恐惧感充分消除。此外在开展日常生活工作期间,需要对患儿的病情状态进行控制。于饮食方面,对盐类以及水分摄入量进行控制,需要将钾类含量较高的食物进食量减少,需要对患儿的自我监测加以指导,并且对于按时用药做出保证[4-5]。 2、人文关怀的实施2.1 可以将医患关系显著改善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儿,通过对其给予人文关怀,可以使得患儿内心的被关爱感以及被尊重感显著提高,对于医患之间的充分理解以及和谐可以充分确保,从而对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创建可以做出保证,使得彼此关系获得确切改善。 2.2 提高患儿康复速度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儿在施以长期治疗期间,需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以及理解。在开展医疗工作期间,需要将患儿作为工作中心,从而可以使得患儿内心的安全感以及舒适感显著提高,并且对于疾病治疗信心的树立奠定坚实基础,并且可以将心理障碍显著改善,对于身心健康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对于疾病康复进行促进。 2.3 可以提高医护人员个人素养 在对慢性肾病患儿开展治疗工作期间,要求医护人员对人文关怀认真解读,对于人文关怀的实质进行充分理解,从而将医疗工作质量显著提高。针对慢性肾病患儿在开展治疗工作期间,需要将医务人员的工作思想进行转变,可以将患儿的需求放于首位,从而对于患儿的尊严以及人格加以充分尊重,保证能够于愉快以及严谨环境中完成疾病治疗。此外,通过患儿的内心信任感,可以将医护人员的爱心以及责任感显著增强,进而对于医护人员具有的职业素质显著提高。 2.4 提升医疗质量 对于医院服务质量同医院社会认同率以及患者就诊率均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对此为了将医院的竞争优势显著提高,对此要求医院工作人员需要掌握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需要将慢性肾病患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并且配合开展人文关怀工作,从而将患儿医治期间的温暖感以及尊重感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肾脏病患儿充分开展人文关怀工作,对于人文关怀的开展价值可以充分体现,可以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从而为慢性肾脏病儿童疾病恢复以及预后能力提高做出保证。参考文献[1] 邱晶,彭粤铭,王丽莹等.护理营养指导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478-1480.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陈香美 一、您知道肾脏位置、大小和结构吗? 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脊柱的两旁。肾脏的外形如蚕豆,外缘隆起,内缘中间凹陷。每个肾脏约长9-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两个肾脏的形态、大小和重量都大致相似,左肾较右肾略大。 肾脏的主要结构包括:(1)肾小球:完成肾脏滤过功能,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物;(2)肾小管:重新吸收肾小球滤出的有用物质(糖、氨基酸、小分子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局部分泌某些调节因子,排泌某些代谢产物和药物使之清除,调节机体酸碱和水的平衡;(3)集合管和肾盂:尿液排出管路,参与机体水平衡调节。 二、人的肾脏有哪些主要功能? 1.生成尿液,维持水的平衡:肾小球就像筛网一样,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等不能通过筛网,故不能从肾小球滤出,仍留在

血管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水分、钠、氯、尿素、糖等,能通过筛网,经肾小球滤出,流进肾小管内,这些液体叫作“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途中,肾小管有重吸收功能,99%水分被吸收回到体内,营养成分几乎也被全部重新吸收;此时,只剩下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就形成了尿液(称为“终尿”)。人体每个肾脏约有130万个肾小球,每天滤出原尿180升,形成尿液1.8升左右。当人体内水分过多或少时,由肾脏进行对尿量的调节,保持体内水的平衡。 2.排出人体的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把这些废物从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则会发生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 3.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分泌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骨髓造血,生成红细胞;肾功能不全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就会引起贫血。

罹患慢性肾脏病儿童的营养须知

罹患慢性肾脏病儿童的营养须知 上期讲到女性罹患冠心病的可控危险因素,本期续谈令她们罹患冠心病的不可控危险因素。 采访嘉宾 吴继昌,上海瑞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慢性鼻窦炎。擅长医治疾病,鼻部及咽喉疾病。发表论文有《鼻息肉的病理生理》《鼻息肉组织中CD68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编写文章有《美好的距离》《给耳朵一根合适的“拐杖”》。参编书籍有《汉法医学大词典》。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导致肾脏功能效率低下的疾病。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阶段,肾脏虽然继续工作,但它们不能像健康的肾脏那样发挥效用。因为罹患慢性肾脏病的儿童肾功能下降缓慢,开始阶段他们的身体可以适应,不论从外人看来,还是他们自己的感觉,似乎没有任何变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微小的变化,如血中磷含量缓慢升高,可以累积达到影响健康的水平。随着肾脏疾病的恶化,罹患慢性肾脏病的儿童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骨骼脆弱、食欲不振、乏力和生长缓慢等。 罹患慢性肾脏病儿童的营养至关重要 慢性肾脏病是可以通过食物来预防或延缓疾病的。每

个孩子都需要良好的营养,但是慢性肾脏病患儿的父母或监护人掌握营养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孩子的饮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反过来说,由于营养不良,肾脏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生长。 肾脏为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行做很多事情。肾脏从血液中清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制造尿液。肾脏平衡在血液中循环的盐类,如钠、钾、钙和磷等。肾脏控制释放被称为激素的某些天然化学物质,帮助制造血液中的红细胞,控制血压,保持骨骼强壮。 当肾脏不能正常工作时,儿童的生长会放缓。儿童家长应当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确保孩子得到适当的营养,为他们的生长提供物质保证。在不同的时期,医生或营养师可能会建议在孩子需要摄入食物的量和类型方面作出改变。家长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帮助他们自己懂得孩子的饮食需要作出哪些改变。家长在孩子的饮食模式作出任何重大的变化前,应当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下面将介绍罹患慢性肾脏病儿童营养方案中的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能量摄入 任何人都需要从食物中摄入能量以保持生长和维持身体活动。罹患慢性肾脏病的儿童却往往因为他们食欲低下

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1年东莞市长安镇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高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长安镇2004-2011年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东莞市长安镇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2种8290例,年均发病率162.50/10万,死亡54例,年均死亡率1.06/10万。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为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麻疹,年均发病率依次为87.29/10万、35.71/10万、25.69/10万、22.30/10万、15.11/10万。结论2004-2011年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麻疹是影响东莞市长安镇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需要加强防控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东莞市长安镇地处珠三角交通要道,是广州往深圳、香港的必经之地,流动人口60多万。为了解东莞市长安镇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找出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相应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4-2011年东莞市长安镇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信息、暴发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传染病个案调查表;人口资料来自东莞市长安镇人口统计年鉴。 1.2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法定传染病病种及分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 1.3统计学方法用Excel2003录入资料,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2004-2010年间东莞市长安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传染病22种8 290例,年均发病率162.50/10万;报告死亡病例54例,年均死亡率1.06/10万,年均病死率0.65%。其中乙类传染病16种,累计发病5 585例,死亡48例,年均发病率109.48/10万,年均死亡率0.94/10万,年均病死率0.85%,丙类传染病6种,累计发病2 705例,死亡6例,年均发病率5 3.02/10万,年均死亡率0.12/10万,年均病死率0.22%。各年间发病率间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0.008,P<0.01);发病率最高的年份是2010年(236.97/10万),最低的年份是2006年(121.42/10万),病死率最高的年份是2009年(1.44/10万),导致2009年病死率增高的原因是当年死亡病例开始实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死亡病例管理的规范化,导致漏报现象得到了改善。各年的发病及死亡情况见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2004-2011年东莞市长安镇法定传染病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5~9月份,共报告5 575例,占总病例数的67.24%。 2.2.2 地区分布下辖的13个社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在9 3.22/10万~301.02/10万之间,发病率位于前5位的是乌沙社区、沙头社区、锦厦社区、霄边社区和咸西社区,共报告5 927例,占总病例数的71.49%。 2.2.3 人群分布报告8 290例病例中,男性5 632例,占总病例数67.93%,女性为2 658例,占总病例数的32.07%,男女性别比为2.12:1,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P<0.01)。年龄分布以0~5岁组(2 092例)、20~30岁组(1 261例)和30~40岁组(921例)居多,共占总病例数51.55%(4 274/8 290)。职业分布以工人(2 845例)、散居儿童(2 092例)、学生(624例)病例为主,占总数的67.08%(5 561/8 290)。流动人口共报告7 991例,占总病例数的96.39%,流动人口发病率1.67‰(7 991/4 764 539)高于户籍人口0.91‰

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完整版)

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完整版)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是造成高额医疗负担、致残致死的重大慢性疾病[1]。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儿童CKD一旦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旧称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病死率将显著提高,且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2]。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和及时诊疗儿童CKD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儿童CKD的有效防治需参考发病率和患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开展的关于儿童CKD的流行病学研究逐渐增多,但我国在此领域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匮乏。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可提供哪些人群、哪些地理区域具有疾病易患高风险及较差的预后结局,有利于制定疾病防治策略。ESRD(或CRF)是CKD的主要转归,此时患儿必须依靠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需要更高的医疗支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重点对儿童CKD及其导致ESRD(或CRF)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肾脏替代治疗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一、CKD的定义与分期

2002年,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组织撰写的CKD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中首次提出了CKD的定义和分期[3]。 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了CKD的判定标准及分期[4],有以下肾脏损伤的标志1条或以上,且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具体包括:(1)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30 mg/24 h;尿白蛋白/肌酐≥30 mg/g);(2)尿沉渣异常;(3)由于肾小管原因导致的电解质和其他异常;(4)肾脏组织学异常;(5)影像学检查结构异常;(6)既往肾移植病史;(7)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60 ml/(min·1.73 m2)。指南中依据GFR将CKD划分为1~5期,其中1期为GFR≥90 ml/(min·1.73 m2),肾功能正常或偏低;2期GFR为60~89 ml/(min·1.73 m2),肾功能轻度降低;3a期GFR为45~59 ml/(min·1.73 m2),肾功能轻度到中度降低;3b期GFR为30~44 ml/(min·1.73 m2),肾功能中度到重度降低;4期GFR为15~29 ml/(min·1.73 m2),肾功能严重降低;5期为GFR<15 ml/(min·1.73 m2),肾衰竭。 二、儿童CKD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全球广泛开展儿童CKD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范围包括单中心、多

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10

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10.8% 远离肥胖就是保护肾脏 肾脏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疾病,不仅因为其给日常工作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更是因为其带来的高额经济负担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尤其是肾病发展到尿毒症之后,患者和家庭面临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更加沉重。为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及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认识,经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 2017年3月9日,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教授的带领下,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召开了2017年世界肾脏日科普宣传与学术研讨活动,本届肾脏日的主题是:关注肥胖,保护肾脏。 我国慢性肾病呈“三高一低”式发展 当前,慢性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发病率升高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表示,我国目前慢性肾脏病的现状可以用“三高一低”来概括。“三高”是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消费。首先是高发病率,中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是10.8%,这个数字和我们自己以及身边所有的人都密切相关,应该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其次是高死亡率,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逐年减退,最终会发展成终末期,目前除了接受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最后是高医疗消费。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数为100-200万,接受透析的患者人数近50万,每名患者每年的透析治疗费用约为6-10万元。目前透析治疗各省医保的报销比例大致在70%-95%之间。无论对于政府还是患者,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 “一低”指公众的认知低,很多人得了慢性肾病却不知道,到察觉出来问题时,肾病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了。因此,有关慢性肾脏病的常识需要在市民中大力普及。 慢性肾病表现隐匿不易发现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在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内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发病表现却十分隐匿,甚至很难发现。

儿童慢性肾脏病管理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年6月第26卷第6期 童肾移植后的重要问题。CKD相关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贫血、高胆固醇血症、代谢性骨病等。CKD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CKD的发生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排斥反应、肾病复发、泌尿系感染及其他病变有关,也与免疫抑制剂肾毒性、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丙型肝炎感染等有关[13-14]。肾功能的严密监测是及早发现CKD的重要手段,及早采用低肾毒性药物,控制排斥和感染,有助于保护肾功能[15]。 7儿童肾移植的未来 现阶段,儿童与成年人肾移植的短期与长期生存率已相差不大,公认肾移植为治疗儿童终末期肾病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未来的5~10年内,一些更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有望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不含激素及CNI的免疫抑制方案有望在肾移植患儿中推使用。干细胞移植调控免疫反应和修复移植肾损伤也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16]。 参考文献: [1]Balinsky W.Pediatric end-stage renal disease:incidence,man-agement,and prevention[J].J Pediatr Health Care,2000,14 (6):304-308. [2]Dobbels F,Ruppar T,De Geest S,et al.Adherence to th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in pediatric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J].Pediatr Transplant,2010:14(5): 603-613. [3]Feinstein S,Keich R,Becker R.Is noncompliance among ado-lescent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inevitable?[J].Pediatrics, 2005,115(4):969-973. [4]Grenda R.Effects of steroid avoidance and novel protocols on growth in paediatric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J].Pediatr Nephrol,2010,25(4):747-752. [5]Fine RN,Stablein D,Cohen AH,et al.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post-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a ran- 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the NAPRTCS[J].Kindey Int, 2002,62(2):688-696. [6]Talley L,Stablein DM.2005Annual report of the north american Pediatric Renal Transplant Cooperative Study[R].2005. [7]Hwang AH,Cho YW,Cicciarelli J,et al.Risk factors for short and long term survival of primary cadaveric renal allografts in pediatric recipients:a UNOS analysis[J].Transplantation, 2005,80(4):466-470. [8]Ishitani M,Isaacs R,Norwood V,et al.Predictors of graft sur-vival in pediatric living-rela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ipi- ents[J].Transplantation,2000,70(2):288-292. [9]Hanevold CD,Ho PL,Talley L,et al.Obesity and renal trans-plant outcome:a report of the North American Pediatric Renal Transplant Cooperative Study[J].Pediatrics,2005,115(2): 352-356. [10]Gjertson DW.A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kidney regraft out-comes[J].Clin Transpl,2002:335-349.[11]Parekh RS,Carroll CE,Wolfe RA,et al.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with end-stage kidney disease [J].J Pediatr,2002,141(2):191-197. [12]Querfeld U.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young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J].Pediatr Nephrol,2004,19(5):478-484. [13]Nowicki M,Zwiech R.Chronic renal failure in non-renal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J].Ann Transplant,2005,10(3): 54-58. [14]Bloom RD,Reese PP.Chronic kidney disease after nonrenal solid-organ transplantation[J].J Am Soc Nephrol,2007,18 (12):3031-3041. [15]Manley HJ.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guidelines diagnose it early:a case for screening and appropriate management[J].J Manag Care Pharm,2007,13(9SD):S6-S12. [16]Filler G,Huang SH.Progress in pediatric kidney transplanta-tion[J].Ther Drug Monit,2010,32(3):250-252. 2011-04-10收稿本文编辑:王利鹏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 电子信箱:hxu@https://www.360docs.net/doc/668978356.html, 文章编号:1005-2224(2011)06-0409-03 儿童慢性肾脏病管理 徐虹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B 徐虹,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 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 长。兼任上海儿科学会肾脏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副组长 等职。主要研究方向:儿童急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儿童 Keywords: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hild 2006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kidney foundation,IFKF)联合倡议,将每年3月份的第2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目的是唤起全球各界人士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高度关注。目前,儿童CKD 的概念也已经得到较广泛的重视。根 · ·4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