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_易著文
儿童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儿童肾脏疾病患者,应定期 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
压。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降压药 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紧急处理
一旦发生高血压危象,应立即采取 降压措施,包括静脉给予降压药物 、控制液体入量等。
感染风险降低策略实施
加强个人卫生
教育患者及家长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源。
临床表现
患儿可出现发热、寒战、腰痛、尿频 、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 肾功能损害。
诊断方法
结合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 查,如尿常规、尿培养等,可进行诊 断。
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
01
02
03
04
疾病概述
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是指肾脏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
或功能异常。
发病原因
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如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 孕期感染或接触有害物质等。
如B超、CT等,观察肾脏形态和结构变化, 评估疾病进展。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饮食调整
适当运动
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 负担。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提高身体素质。
规律作息
预防感染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 累。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降低 感染风险。
心理干预在康复中作用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
早期反映急性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肾损伤分子-1(KIM-1)
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时释放到尿液中,可作为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指标。
白细胞介素-18(IL-18)
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儿童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

儿童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儿童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摘要:儿童肾脏疾病是儿童健康的一大威胁,如何及早诊断和治疗儿童肾脏疾病,对于儿童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对儿童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以及多种常见儿童肾脏疾病的诊断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常用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希望本文能为临床医师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儿童肾脏疾病;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疗效引言:儿童肾脏疾病是指影响儿童肾脏功能或结构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疾病。
儿童肾脏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旨在总结和探讨儿童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师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儿童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分析:儿童肾脏疾病常常伴有尿量变化、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和体征,临床医师应根据这些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
2. 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常规、尿常规、尿沉渣检查、肾功能指标等实验室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医师判断病变的类型和范围。
4. 病因学检查:对于某些特定的肾脏疾病,如遗传性肾脏疾病,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和家族遗传情况。
二、多种常见儿童肾脏疾病的诊断方法1. 儿童肾小球肾炎(Nephrotic Syndrome)的诊断方法:在该疾病的诊断中,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血脂等是重要的诊断标准。
2. 儿童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的诊断方法: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肾活检结果。
3. 儿童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诊断方法:主要通过尿液酸碱度、电解质测定和酸碱平衡检查来进行诊断。
4. 儿童尿路感染(UTI)的诊断方法:尿液细菌培养和尿液常规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
5. 儿童遗传性肾脏疾病的诊断方法: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等。
病例讨论儿童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

病程
患者自XXXX年XX月开始出现 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逐渐 出现水肿、高血压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肾功能检查显示肌酐、尿素氮 等指标升高,尿常规检查显示 尿蛋白阳性。
临床表现
乏力、食欲不振、水肿、高血 压、贫血等。
02
慢性肾衰竭概述
慢性肾衰竭定义
慢性肾衰竭定义
慢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 肾脏功能进行性减退,直至丧失,进 而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的 综合征。
对于更深入的肾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可能需要借助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评估
肾小球滤过率(GFR)
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参数,通过检测肾小球滤过率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肾功能状态。
核素肾动态显像
核素肾动态显像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受损。
其他相关检查
病例讨论儿童慢性肾衰竭 诊断标准
• 病例介绍 • 慢性肾衰竭概述 • 儿童慢性肾衰竭的特点 •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 • 病例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病例介绍
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7岁 籍贯:中国
病例病情概述
既往史
患者无既往肾脏疾病史,家族 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影像学检查
肾脏B超显示肾脏缩小,皮质 变薄。
慢性肾衰竭的病程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多样,包括水、电 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多系 统受累等。
慢性肾衰竭的病程通常较长,可数年 至数十年不等,且呈进行性发展。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
原发性肾脏疾病
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等。
继发性肾脏疾病
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 性肾炎等。
儿童及青少年慢性肾脏病认知及防治.

兒童及青少年慢性腎臟病認知及防治文:李佳盈醫師台灣的末期腎臟病發生率及盛行率居世界第一,已有〝洗腎之島〞之稱。
成人病患常因未及時警覺,直到出現不舒服症狀時,已過治療時機而進展至尿毒症,只能接受透析或換腎治療。
而兒童是台灣未來的主人翁,我們是否能在兒童青少年時期,便能及早發現疾病,給予兒童病患早期治療及使其了解慢性腎臟病的照護原則,防範於未然,是我們能否在未來的台灣降低末期腎臟病盛行率的重要課題之一。
兒童慢性腎臟病之原因和成人有很多不同。
要知道誰是兒童慢性腎臟病之高危險族群, 要先了解常見的兒童腎臟疾病:1)先天腎絲球數目不足或發育不良2)遺傳疾病3)先天性泌尿道異常4)慢性腎炎5)腎毒性藥物6)反覆性泌尿道感染致腎盂腎炎造成腎結痂、功能受損而以上這些疾病除了泌尿道感染時會有頻尿、解尿不適或發燒之症狀外,其他疾病早期常常都是無聲無息、不會有症狀,一直到有不舒服症狀時可能已進到末期腎臟病。
所以如何在早期發現異常前儘早就醫診斷病症、儘早給予治療,是及時挽救孩童腎功能惡化喪失的重要工作。
現今先天性泌尿道異常可以用愈來愈精進的超音波篩檢早期發現、而腎炎這方面除了家長在家須注意孩童有無出現茶色尿、紅色尿、泡沫尿或頭痛等高血壓症狀外,一般無症狀之兒童可以利用學校裡施行的學童尿液篩檢予以早期發現。
長期的統計資料顯示:嚴重蛋白尿會造成將來進入慢性腎臟病久之成為末期腎臟病。
而且台灣兒童之特殊高危險群為紅斑性狼瘡腎炎、巢狀腎絲球硬化症,這些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
因此我們能透過尿液篩檢,學校通知發現異常時便要及早就醫,轉診尋找小兒腎臟專科醫師協助,確定病因所在,便能及早針對不同的病因給予正確治療,以挽救腎功能之損傷惡化。
儿童慢性肾脏病论文

・综述・ 儿童慢性肾脏病
程俊丽(综述)杜悦(审校)
【摘要】
儿童慢性肾脏病(cllromc dise私e,CKD)是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慢性进展性
renal
kidney
疾病,该病起病隐匿,部分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4发病机制
虽然CKD的病因多种多样,但都是肾组织的进 行性损害过程。肾病理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慢性肾 组织缺氧、炎症M1、细胞机能障碍川,最终结果是 细胞外基质代替正常的肾结构,导致肾纤维化。肾脏 纤维化往往涉及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J。
4.1
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残存肾单位由于肾单位
以往认为基质降解酶和纤维蛋白溶解酶具有减轻肾纤 维化,延缓肾功能恶化的功效,但近几年有些研究与 之不完全一致。 5诊断指标
ic renal
rnl/(min・1.73 m2)],G3b
ml/(min・1.73m2)]。
表1 CKD的临床分期
分期
特征
(三|13m 2)1l/1 1
{n・L 1
j吖)}
防治目标或措施
failure,CRF)则是指CKD引起的GFR下降
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 2012年国际肾脏病组织“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
1
CKD的分期
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组织撰写的CKD及透 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中首次提出了CKD的 分期H J,见表1。2012年KDIGO临床指南中把G3 细分为G3a[GFR [GFR
30—44 45—59
CKD的定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 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 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 或不明原因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廿ation rate,GFR)下降[GFR<60 ml/(min・1.73 m2)]超 过3个月,称为CKD。而广义的慢性肾衰竭(chron—
儿童肾脏疾病循证治疗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
疾病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 质,如重金属、农药
等
预防感染性疾病,如 呼吸道感染、肠道感
染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加强儿童卫生保健, 如勤洗手、保持室内
环境整洁等
健康生活方式
01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
02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
水果,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
01
预防措施:采取预防 措施,如控制饮食、 避免感染等
03
02
随访:对已确诊的肾 脏疾病患儿进行定期 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04
家长教育:加强家长 对肾脏疾病的认识, 提高预防意识
谢谢
散步、跑步、游泳等
03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 04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
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生长
降低肾脏疾病风险
05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降 0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
低肾脏疾病风险
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
定期检查和随访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 尿液、血液等检查, 及时发现肾脏疾病
鉴别诊断:与其他儿童肾脏疾病进行
0 5 鉴别诊断,明确诊断
定期随访:对儿童肾脏疾病进行定期随
0 6 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儿童肾脏疾病的治疗
循证治疗原则
遵循最佳证据: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手术、康复等多种治疗手 段,提高治疗效果
03 肾病综合征:儿童常见的肾脏 疾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 蛋白血症、水肿等症状。
小儿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与个体化治疗策略

在使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 应,如头痛、恶心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 。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药物应用
01
电解质紊乱纠正
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电解质紊乱选择合适的纠正药物
,如补充钾剂、钙剂等。
02
酸碱平衡失调纠正
针对酸碱平衡失调的患儿,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纠正药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学应用
个体化治疗方案优化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有望通过基因 测序等技术手段,实现小儿慢性肾脏病的 精准诊断和治疗。
针对小儿慢性肾脏病的个体差异,未来将 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提高治疗效果。
并发症综合管理
新药研发与应用
未来将加强对小儿慢性肾脏病并发症的综 合管理,通过多学科协作,降低并发症对 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未来有望研发出更 多针对小儿慢性肾脏病的新药,为患儿提 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引言
REPORTING
目的和背景
阐述小儿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
详细介绍小儿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体征以及并发症,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和理解。
探讨个体化治疗策略
根据小儿慢性肾脏病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措施, 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定义及分类
定义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并对健康造成影响的疾病。在 小儿中,慢性肾脏病可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
副作用防范
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 紊乱、低钾血症等副作用,因此 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调
儿童肾脏疾病诊疗规范

儿童肾脏疾病诊疗规范
引言
儿童肾脏疾病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对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儿童肾脏疾病的诊疗规范,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肾脏疾病。
诊断标准
1. 尿常规和尿蛋白定量:通过尿常规检查和尿蛋白定量,可以了解儿童是否存在异常尿液情况,如蛋白尿、血尿等。
2. 肾功能检查:包括测定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评估肾功能的健康状况。
3. 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儿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排除其他病因。
儿童肾脏疾病分类与治疗
1. 急性肾小球肾炎: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采用休息、低盐饮食、对症治疗等方法,严重病例可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2. 肾病综合征:对于肾病综合征,治疗原则依然是休息、低盐饮食和对症治疗,同时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3.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惯的改善,以预防复发。
4. 先天性肾病:对于先天性肾病,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和肾功能支持治疗等。
随访及预防
1. 随访:儿童肾脏疾病的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项目,以及对病情的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2. 预防:儿童肾脏疾病的预防包括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等。
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体健康状况,及时就医。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套儿童肾脏疾病的诊疗规范,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随访预防措施。
医生可以根据本规范进行诊疗工作,以提高儿童肾脏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ail:yizhuwen@
预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预防和延缓肾脏损害 进展 , 改善预后, 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 。多数情况下, 则可对儿 童和青少年进行随机尿标本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并监测 :尿 蛋白 (+)者 , 须做定量分析, 尿蛋白 (++)以上并连续 12周 者考虑为持续蛋白尿 , 须作进一步的检查。 1.2.2 评估 GFR 在亚洲国家, 不能早期及时地检测 CKD, 相 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未能有效正确地评价 GFR。 已知血肌酐 水平升高并非为肾功能不良的最佳标志, 处于疾病早期阶段 的患者对该项检测指标敏感性较差, 所以相当一部分患者来 就诊较晚, 致使病死率增加。 2002年 KDOQI[2] 制定的指南指 出, 无其它肾损伤的证据而有 GFR<60mL/(min· 1.73m2 )的 患儿 , 代表至少丧失正常肾功能的 50%, 此水平上发生合并症 的机会增多 。总体上 , 计算 GFR能对肾功能进行最好的评估 。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个体 , 尤其需要明确正常 GFR水平可随年 龄、性别和体格而变化 , 并注意评价饮食及营养状况 。儿科通 常用 Schwartz公式估算肌酐清除率, 以此来反应 GFR。需注意 虽然血清肌酐很少受蛋白质代谢、饮食与饮水的影响, 用于判 断肾功能较可靠 , 但患肾脏疾病时 , 血肌酐升高缓慢 。当肾小 球率过率已降低 60%以上时 , 才开始上升, 故仅用于较明显的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 新近研究表明 , CystatinC有望作为评估 GFR的较好指标而取代血肌酐 [ 3] 。 CystatinC是一种低分子 量(13ku)的碱性蛋白, 可通过肾小球自由滤过 , 被肾小管上皮 细胞重吸收及水解, 只有一小部分通过 尿液排泌。 CystatinC 产生的个体差异比血肌酐要小。 对肾功能检测具有较高的敏 感性与特异性, 能更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屏障通透性的早期 变化 , 特别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 故也较适合儿童 与青少年肾功能的检测 。 但也有研究显示血 CystatinC的水 平可受激素应用的影响 [4] , 并与年龄、性别、体重 、身高 、吸烟及 血 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即便校正肌酐后也是如此 。另外 , 血 CystatinC水平高时还可通过肾外途径排泌[ 3] , 故在应用时需 考虑这些因素。 1.2.3 影像学检查 在儿科 , 早期应用检查 CKD较广泛的技 术主要是超声波 、X线、螺旋 CT及磁共振 (MRI)。 这些检查技 术大大提高了 CKD原发病的检出率 。超声波这种无创检查技 术在小儿 CKD原发病的诊断中应用非常广泛, 囊括了大部分 肾脏病种 。对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 要特别强调早期诊断 , 开展新生儿常规肾脏超声 检查是提高早期 CKD发现率的简
高血糖或糖尿 病 :近 年来 , 全 球 2型 糖 尿病 流行 导 致 CKD患者数量 增加 。 糖 尿病 后期 因血 管病 变 可以 引起 各 个器官系统的病 理改 变 。 15岁 以下儿 童糖 尿 病发 病率 为 5.6/10万 , 其中约 5% 20%的糖 尿病 患儿可 以 引起 大部 分 肾脏结构的病变 [ 12] 。 虽然 2型糖 尿病 在我国 儿童 并不 多 见 , 但其随 着儿童肥胖症的增多而会有增加趋势 。
1 CKD的诊断 1.1 CKD的定义 1999年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 (NKF)透析 患者生存质量指导 (KDOQI)[1] 将 CKD定义为有下列情况之 一者:(1)肾脏损伤(有结构或功能异常)时间≥3个月 , 有以下 一项或多项表现, 而不论其肾小球滤过率 (GFR)是否下降:① 血或尿液组分异常 ;②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 ;③肾活检异常 。 (2)GFR<60mL/(min· 1.73m2), 时间 ≥3个月 , 而不论有无上 述肾损伤之所见。 GFR在 6090mL/(min· 1.73m2), 而临床无 肾损害表现者可能为正常 ;老龄 、婴儿、素食者或单侧肾、各种 原因导致的肾脏灌注下降等 , 据此一项诊断为 CKD根据不足。 1.2 CKD早期诊断的指标及意义 早期诊断的指标主要包 括尿蛋白的检测, GFR的评估及应用影像学检查等 , 对 CKD的 早期诊断、降低漏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1.2.1 尿蛋白的检测 检测尿蛋白是早期发现 CKD最方便 、 重要的检查手段。 尿蛋白的排泌与肾脏病的类型有关 。 尿白 蛋白的增加为糖尿病 、肾小球疾病及高血压等导致 CKD的敏 感指标 , 低分子量蛋白增多为某些肾小管疾病的敏感指标。 近 年来越来越重视对微量白蛋白尿(MAU)的检测, 其临床意义 已明确 , 可提高 CKD的检出率 。 KDOQI[ 1] 将 MAU定义如下 : 尿的白蛋白排泄率超过正常范围 , 但低于常规方法可检测到 的尿蛋白 水平 。 一般 是指 实 验室 检 测尿 白蛋 白 尿排 泄率 (AER)20200μg/min(30300mg/24h)或 尿 白 蛋 白 /肌 酐 比 率 (ACR)1025mg/mmol以下, 早期发现 MAU患者并及时进行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年 1月 第 22卷 第 1 期
· 65·
讲 座
文章编号:1005 -2224(2007)01 -0065 -04
儿童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易著文 ,关凤军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 , 全球慢性肾脏病 (chronickidneydisease, CKD)的 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 势, 愈来愈受 到广泛的关 注。 一方面 , CKD病人患心血管病等的风险增加, 以至死亡率显著增加;另 一方面 , 巨额医疗费用及疾病本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患者 及其家庭承受着经济及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研究者们已经注 意到, 由于早期仅用简单 的几项指标 来检测 , 有相 当一部分 CKD存在漏诊 , 如果能够对 CKD尽早发现并进行干预 , 则患 者的总体死亡率明显降低。 因而儿童期 CKD的早期诊断和及 时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66·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年 1月 第 22卷 第 1 期
便 、有效的方法。 另外 , 应用中要注意婴幼儿和儿童生理发育 不同阶段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肾脏声像 可无明显异常 , 而失代偿后可有肾脏缩小、轮廓欠清 、肾实质光 点增粗 、皮髓质分界不清等表现 , 需结合临床情况加以考虑 。 X线检查对肾盂积水 、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结石、结核 、多囊肾 、 肾发育不全和不良 、肾脏位置异常及 CKD时肾源性骨病的发 现非常有用 。螺旋 CT及磁共振 (MRI)则更适用于肾脏肿瘤 、 外伤、血管病变 、肾先天畸形等 。 1.3 CKD的分期 依据 2002年 NKF/KDOQI[ 2] 对儿童及青少 年 CKD进行的的分期标准, 见表 1。 小儿时期的 GFR与成人 不同, 依年龄 、性别 、体表 面 积而 异。 青 年 成人 正 常是 120130mL/(min· 1.732), 但婴儿早期远低于此(即使依表面积校 正后也低), 然后渐增到 2岁达此值, 故表中之分期仅用于 2岁 以上患者。
原发病持续损伤的严重程 度 :主要包括高尿蛋白水平 、 高血压 、脂质紊乱 、高凝状态等 。 ①尿蛋 白不仅是肾小球滤 过屏障受损的重要 标志 , 而且尿 蛋白本 身会造 成肾脏持 续
进展 。 有研究报告 [ 6] , 尿蛋白 <1.9g/d和 >3.9g/d的两 组 患者 , 其肾 小球滤过率 (GFR)前组下降不明显 , 而后组每年 下降 10ml/(min· 1.73m2 );3年后 肾衰竭 发生率 两组分 别 为 <5%和 >30%。 ②现已公认 , 高血压是加速肾脏病慢 性 进展的最重要危 险因子 。 慢性 肾脏病 时 GFR下降 程度 与 血压特 别 是 收 缩 压 密 切 相 关 。 20 世 纪 90 年 代 末 美 国 MDRD[ 7] (modificationofdietinrenaldisease)研究发现 严格 控制血压 (125/75mmHg以下 )组患 者起 始 4个 月 内 GFR 下降速度较不严格控制血压组慢 。 ③脂质紊乱在许多肾 脏 疾病的慢性病理进程 中也是 一个重要 和独立 的影响 因素 , 已由体外实验和大量 的动物 实验证 实 。 研究表 明 , 高脂 血 症通过刺激系膜细胞 增生 、改变肾 小球血 流动力学 等促 进 慢性进行性肾损伤 。 ④高凝状态是肾病患儿最为普遍的 继 发性改变 , 易形成肾静脉血 栓 , 导致肾脏 缺血损 伤 、血流 动 力学改变 。 如果高凝状 态未被 及时诊断 和治疗 , 必 然会 形 成血栓栓塞并发症 , 使原有的肾脏病变逐渐加重和进展 。
表 1 依不同肾功能状态的 CKD分期
分 GFR[ mL/ 期 (min· 1.73m2)]
描述
行动计划
1 ≥ 90 肾功能正常或下降 治疗原发病和疾病状态
2 6089 肾功能轻度下降 同上 , 延缓进展及危险
3 3059 中度下降
同上 , 评估和治疗合并症
4 1529 严重下降
同上 , 准备肾替代治疗
体重指数 :肥胖 儿童为儿童人群中的特殊群体 , 对于 他 们来说评价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因素尤为重要 。 美国健康 统 计中心 [ 11] 通过计算 6154名儿童 的体重 指数 (BMI)Z评 分 发现 , 6 124名 (99.5%)儿童 BMI显 著增 加 , Z评分 在两 个 8.5年的研究期间从平均 0.20增加 到 0.32, 可 最终诊断 为 肾脏疾病 , 认为可以用来预 测儿童 病人中 多种肾脏 疾病 的 患肾替代治疗
2 儿童期 CKD发生发展 的临床风险因素 减少儿童时期疾 病的临床危险因素为提高生命质量的
重要部分 。 对于 CKD始于儿童期且有风险因 素 , 尤其 是有 家族史者更应该引起 儿科医生的重视 。 2.1 CKD发病的风险因子 [ 5] ①家 族中有多 囊肾或 其他 遗传性肾脏病史 ;②低出生体重儿 ;③有 围生期低血氧或其 他对肾急性伤害发生急性肾竭 者 ;④肾发育异常 , 肾发育不 全 ;⑤泌尿外科病 , 尤 其是梗 阻性泌 尿系等病 ;⑥反流伴 反 复泌尿道感染 、肾有结瘢 ;⑦有急性 肾炎或肾 病综 合征史 ; ⑧有溶血 尿毒 综 合 征史 ;⑨有 过敏 性 紫 癜 史 ;⑩糖 尿病 ; (11)系统性红斑狼疮 ;(12)既往 有高血 压 , 新生 儿期有 肾 动脉或肾静脉栓史 。 2.2 促 CKD进展的风险因子 2.2.1 肾脏原发 病的影响 因素 发 病年龄 :研究证 实 [ 5] , 终末期肾病患者中 , 有先天肾单位 结构异常 和 (或 )肾 单位 数量减少者有较快 的进展 。 代谢负 荷随年龄 增长 而增加 , 肾脏病变持续进展的 危险也随之增加 。 Morita等 [ 6] 等 通过 对 20年间各种原因的 CKD进行前瞻队列研 究 , 以 log等级 检验单变量分 析 , COX回归 多变 量分 析 , 发现 年龄 增长 为 CKD进展至终末期肾 (ESRD)的风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