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_01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 采用通信子网后,可使每台入网主机不用去处理数据通信,也不用具有许多远程数据通信功能, 而只需负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减少了主机的通信开销。另外,由于通信子网是按统一 软、硬件标准组建,可以面向各种类型的主机,方便了不同机型互连,减少了组建网络的工作 量。
• 通信子网有三种类型: • (1)结合型 • 对于大多数局域网,由于其传输距离 ,互连主机不多,所以并未采用
•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 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 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 2. 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 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 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内容的 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分布处理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其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② 服务器接受连接建立请求
因特网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 7.利用 率 2.带宽
6.往返 时间
性能 指标
4.时延
3.吞吐 量
5.时延 带宽积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
1.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 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也称为data rate或bit rate。 单位是b/s, kb/s, Mb/s, Gb/s.
发送时延 =
10米/s
数据块长度(比特) 信道带宽(比特/秒)
01
100Bit/s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4.时延
*发送时延
4.时延
*传播时延 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米)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时延带宽积
5.时延 带宽积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6. 往返时间 RTTRTT(Round-Trip Time) 6.往返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2. 带宽
2.带宽
数据通信领域中,数字信道所能 传送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是 b/s, kb/s, Mb/s, Gb/s.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3. 吞吐量
3.吞吐 量
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 数据量;
单位b/s, Mb/s, 等.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4.时延
*发送时延
4.时延
*传播时延 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
时间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 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确认用率:
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计算机网络课件ppt

计算机网络课件ppt

01 03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概述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是一种可以在 公共网络上建立加密通道的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保证数据传 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2
虚拟专用网络协议
虚拟专用网络协议包括PPTP、 L2TP、IPSec等,其中PPTP和 L2TP协议比较常见。
04 广域网技术
数字数据网技术
01
数字数据网(DDN)是一种基于数字传输技术的数据通信网络,提 供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
05 网络互联技术
路由器技术
路由器概述
路由器是网络互联的关键设备,用于连 接不同网络,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路径
选择。
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 BGP等,用于在路由器之间传递路由
信息。
路由表
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决定数据包的转 发路径,路由表根据路由协议动态生 成。
路由优化
为了提高网络性能,需要对路由进行 优化,包括路由聚合、路由过滤和策 略路由等。
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与以太网类似,包括星型、总线型和环型等。
无线局域网设备
无线局域网设备包括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无线接入点等。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设备
虚拟专用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 防火墙、VPN网关等。
04
虚拟专用网络的应用场景
虚拟专用网络可以应用于远程办 公、在线会议、数据传输等场景 ,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帧中继技术通过简化数据链路 层协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 率,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实时性
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帧中继技术可提供动态带宽分 配和流量控制功能,可根据用 户需求灵活调整带宽和数据传 输速率。

01计算机网络概述

01计算机网络概述

[Return]
6. 其他分类
– (1) 按网络传输信息采用的物理信道来分类,可划分 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 (2)按通信速率的不同来分类,可划分为低速网络 (数据传输速率在1.5Mbps以下的网络系统)、中速网 络(数据传输速率在50Mbps以下的网络系统)、高速 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在50Mbps以上的网络系统)。 – (3)按数据交换方式分类,可分为线路交换网络、报 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ATM网络等。 – (4)按传输的信号分类,可分为数字网和模拟网。 – (5)按采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分类,可分为Novell网、 Windows NT网、Windows 2000 Server网、Unix网、 Linux网等。 [Return]
1.6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 (1)软交换技术
为了把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 能与传送功能完全分开,需要应用软交 换技术。根据新的网络功能模型分层, 计算机网络将分为接入与传输层,媒体 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也叫网络 服务层)四层,从而可对各种功能作不 同程度的集成。
1.6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 • • • • • • 下一代Web研究 网络计算 业务综合化 移动通信 网络安全与管理 三网融合 网络体系结构
1.6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 2. 计算机网络的支撑技术
– 从系统的观点看,计算机网络是由单个结点和连 结这些结点的链路所组成。 – 单个结点主要是连入网内的计算机以及负责通信 功能的结点交换机、路由器,这些设备的物理组 成主要是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的一个重要支撑 就是微电子技术。 – 网络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通信链路,负责所有 结点间的通信,通信链路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光 电子技术。
[Return]

01计算机网络概述

01计算机网络概述
如:铁路、金融等都有自己的专用网。
考点分析: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网络单元的地理分布和互联关系的几何构 型。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
• 2.网络拓扑结构类型 • (1)总线型。 • 总线型网络中的各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总
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 障。
01计算机网络概述
考试范围与考核要求
•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及其分类; • 3.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4.理解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概念。
考点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 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通信协 议和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各结点入网的计算机通过中继器连接到这个环型线路上。中继器一方面 负责与自己所连的工作站交换数据,另一方面将接收到的信号以同样的 速度、同样的方向传向下一结点。
(4)树状。 • 树状网络是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 (5)网状。 • 网状网络中各节点的连接没有一定的规则,一般当节点地理分散,而
的网络。
• (2)无线网:采用无线介质如微波、卫星等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 • 4.按网络所有权分 • (1)公用网:由电信部门组建,由政府和电信部门管理和控制的网络。
如: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数字数据网(D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 (2)专用网:由某个单位或部门组建的,不允许其他部门或单位使用。
(2)通信子网有两种类型 公用型:为公共用户提供服务并共享其通信资源的通信子网。如公用计算 机互联网(CHINANET)就属于公用型通信子网。 专用型:专门为特定的一组用户构建的通信子网。如各类金融银行网、证 券网。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 传输层: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一、格式化信息流;二、提供 可靠传输。为实现后者,传输层协议规定接收端必须发回确认,并且假如分组 丢失,必须重新发送。
•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 程登录等。远程登录TELNET使用TELNET协议提供在网络其它主机上注册的 接口。TELNET会话提供了基于字符的虚拟终端。文件传输访问FTP使用FTP 协议来提供网络内机器间的文件拷贝功能。
•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 ,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 TCP/IP体系中,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IP数据报 ,或简称为 数据报。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 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TCP/IP四层模型
•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 ,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 互联网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一、处理来自传 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 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二、处理输入数据报: 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 ,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 据报。三、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用于点对点链路 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提供多协 议封装、链路配置、身份认证
等功能。
HDLC协议(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面向比特的同 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具有帧 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功能。

01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PPT课件

01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PPT课件
Page 20
表1-1
因特网的发展情况概况
网 络 数 主 机 数 用 户 数 管理机构数
1980
10
102
102
100
1990
103
105
106
101
2000
105
107
108
102
2005
106
108
109
103
Page 21
由于因特网存在着技术上和功能上的 不足,加上用户数量猛增,使得现有的因 特网不堪重负。 “下一代因特网计划”, 即“NGI计划”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Initiative)。
Page 13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的Internet(因特 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 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 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族作为 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Page 14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 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或企业网)。
Page 24
1.2.3 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 工作
1992年,因特网不再归美国政府管辖, 因此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叫做因特网协 会ISOC (Internet Society),以便对因特 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 发展和使用。
Page 25
ISOC下面有一个技术组织叫做因特网 体 系 结 构 研 究 委 员 会 IAB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负责管理因特网有 关协议的开发。IAB下面又设有两个工程部。
(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计算机网络》教案(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教案(第三章)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的定义
数据通信的方式
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的计算机或设备 之间传输数据和信息的过程。
根据数据传输的方向和方式,数据通 信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 方式。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据通信系统通常由数据源、发送设 备、传输介质、接收设备和数据宿五 个部分组成。
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
传输介质的分类
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 介质两大类,其中有线介质包括 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无 线介质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和红
外线等。
通信设备的作用
通信设备是实现数据通信的重要 工具,包括调制解调器、网卡、
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通信设备的选型
在选择通信设备时,需要考虑传 输速率、传输距离、网络拓扑结
特点
覆盖范围广、传输速率相对较低、网络结构复杂、通信成本 高。
常见广域网接入方式
电话线拨号接入
利用普通电话线,通过拨号方式连接 到ISP,速度较慢,已逐渐被淘汰。
DSL接入
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利用普通电话线提供高速数 据传输服务,包括ADSL、VDSL等。
调制技术的选择
在选择调制技术时,需要考虑信道的特性、传输距离、传 输速率和误码率等因素。
04 局域网技术
局域网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覆盖地理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 通信延迟时间短、误码率低、通常属 于一个单位所有。
分类
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环型、总线 型和树型等;按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 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
FTP协议
用于文件传输,支持 上传和下载功能,可 实现不同操作系统之 间的文件交换。
DNS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情况

1994 年4 月 20 日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 根据统计资料,在 2006 年 6 月:
NGI

20 世纪 90 年代,万维网 WWW (World Wide Web)被广泛使用在因特网上。 探讨:NGI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下一代因 特网)计划


更快的传输速率

• •
更强的功能
更安全和更多的网址
基本达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目标
1.3 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可以划分为: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 机组成。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 的路由器组成。
知识回顾
1、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功能
2、因特网的发展
3、因特网的组成
4、C/S方式与P2P方式
5、三种交换方式
主要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功能 因特网的发展、组成
因特网的两种工作模式和三种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题:概述(1)
目的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掌握因特网的 定义、发展、组成、通信方式、数据交换技术 教学重点:因特网定义、组成、交换技术 教学难点:三种交换方式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演示 本次课涉及的学术前沿: 教学内容与步骤:
1.1 计算机网络 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三网”:
三种交换方式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 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即路由。 三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1、 电路交换

两部电话机只需要用一对电线就能够互相连接 起来。




本地 ISP 本地 ISP 第二层 ISP 本地 ISP 本地 ISP 第二层 ISP 本地 ISP 第二层 ISP
第三层 本地 ISP
第二层 第一层 大公司 本地 ISP 本地 ISP
大公司
第一层 ISP
第一层 ISP
第二层 ISP 本地 ISP
NAP
一级ISP ISP 一级 第一层 ISP
NAP
互联网(internet):“网络的网络” (network of networks)。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


网络 结点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链路
主机 (host)
(a)
(b)
不管哪一种计算机网络,都可以用 一朵云来表示 主机 云计算
因特网
最新研究动态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5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10 对电线。 N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N(N – 1)/2 对电线。 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法需要的电 线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
使用交换机

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交换 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


交换机





电路交换的特点

[3] 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 (Fourth Edition 影印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8.
[4] 施晓秋. 计算机网络实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
[5] 方路平,刘世华,陈盼等. NS-2网络模拟基础与应 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分组交换的缺点

有延时: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 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有额外开销: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 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 定的开销。

3、报文交换
在 20 世纪 40 年代,电报通信也采用了基于存

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特点:
计算机网络
教 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5版)[M]. 北京:电 子工业出版社 ,2008.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4版)[M]. 北京:电 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Andrew S. Tanenbaum 著,潘爱民译. 计算机网 络(第4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假定这个报文较长 不便于传输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分组交换的特点
(1)数据在发送前先将大的报文划分成固定大 小的分组,然后进行传输; (2)分组传输采用存储-转发机制;
(3)动态分配信道,极大的提高了通信线路的 利用率
分组交换的优点



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 是逐段占用。 灵活 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 发送分组。 可靠 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 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中继线
交换机
中继线 交换机 交换机
C D
A
用户线 交换机

用户线
B
电路交换缺点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这导致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2、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 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报文
1101000110101010110101011100010011010010
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 通信(数据传输) 释放连接
电路交换举例


A 和 B 通话经过四个交换机 通话在 A 到 B 的连接上进行
中继线
交换机
中继线 交换机 交换机
C D
A
用户线 交换机

用户线
B
电路交换举例


C 和 D 通话只经过一个本地交换机 通话在 C 到 D 的连接上进行
1.4 1.5 1.6 1.7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主要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功能 因特网的发展 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的两种工作模式 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题:概述(2)
目的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性能、掌握网 络分层的必要性,OSI、TCP/IP参考模型 教学重点: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分层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演示
本次课涉及的学术前沿:
教学内容与步骤:
1. 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 (2)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3) 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 (4) 中国联通互联网 UNINET (5) 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 CNCNET (6)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 CIETNET (7) 中国移动互联网 CMNET (8) 中国长城互联网 CGWNET(建设中) (9) 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 CSNET(建设中)
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


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通常所指的上网就是指“通过某个ISP接入 到Internet”

用户通过 ISP 上网
用户 因特网 服务提供者 ISP1 因特网
ISP2



实验课: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技术的实 践能力。
目 录
第 1章 概述
第2章
第 3章 第 4章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第5章
第 6章
运输层
应用层
第7章
第 9章 第10章
网络安全
无线网络 下一代因特网
第 1 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 因特网概述 1.3 因特网的组成
三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主机 路由器 网络 通信子 网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host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资源子 网
两种工作方式:C/S、P2P
两种工作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即Client/Server方式

对等方式(P2P 方式)
即 Peer-to-Peer方式
C/S模式
第二层 ISP
第二层 ISP 本地 ISP 本地 ISP
大公司 本地 ISP
本地 ISP
A 校园网
本地 ISP 公司 校园网 B
校园网
校园网
主机A → 本地 ISP → 第二层 ISP → NAP → 第一层 ISP → NAP → 第二层 ISP → 本地 ISP → 主机B
一点通小窍门


一旦某个用户能够接入到Internet,那么 他就能够成为一个ISP。 窍门:使用互连设备(Modem、交换机 或路由器),使其他用户能够与他相连。
1983 年 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 上的 标准协议 人们把 1983 年作为因特网(Internet)的诞 生时间


1990年ARPANET正式宣布关闭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二阶段:

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