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脉冲雷达检测路基路面厚度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公路路面厚度检测试验方法解析

公路路面厚度检测试验方法解析

公路路面厚度检测试验方法解析摘要:公路工程中的路面部分,对于公路而言至关重要,其各个结构层的厚度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

要确保各个结构层的厚度尺寸达到要求才能确保其性能满足交通运行的需要。

当前在我国公路路面厚度尺寸检测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检测方法是钻孔取样法。

这种检测方法的弊端在于会破坏路面的结构,但是却能够保证检测的数据非常准确,如果将其应用到寒冷地带中,就会导致雨水深入到公路结构内,极易出现冻胀的病害问题,会使得整体结构受到损坏。

此时就应该选择使用更加先进、技术水平更高的无损检测方法来进行厚度数据的检测,地质雷达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在公路工程检测过程中,应用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厚度检测,同时也不会给路面造成损坏,工作效率也非常高。

关键词:公路路面;厚度检测;试验方法1地质雷达检测原理与技术要点1.1检测原理地质雷达检测路面厚度是在雷达检测车上安装无线接收机和路面探测雷达两种设备,在雷达检测车匀速行进的过程中,探测雷达会不断地向路面发射电磁脉冲,这些电磁脉冲会在短时间内直接穿透路面,当遇到电介质常数发生变化的界面层时,电磁波会进行反射从而形成一种反射波,脉冲反射波则会被无线接收机接收,然后呈现出反射波的相关信息。

公路路面构造中,不同层材料之间的电介质常数存在明显的差别,这使得两个电介质之间电磁波的传输会有反射问题,那么通过反射波的接收时间及波速等信息,就可以准确地记录路面的厚度,这种测试精度是非常高的。

1.2探地雷达检测路面厚度的过程改性沥青、沥青混凝土材料为我国公路路面的常用材料,当面层为沥青混凝土时,其相对介电常数范围为3~5,随着使用材料的不同,基层与路基相对介电常数也有所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介电常数在8以上。

由此可见,公路各层间均存有介电常数,且各不相同,这一特性,为雷达检测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路建设中不断涌现出新技术和新方法,道路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术语2.1.1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以m计。

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时,尚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2.1.2路面宽度包括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硬路肩和紧急停车带的宽度,以m计。

2.1.3路基横坡路槽中心线与路槽边缘两点高程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1.4路面横坡对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是指路拱表面直线部分的坡度,对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是指路面与中央分隔带交界处及路面边缘与路肩交界处两点的高程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1.5路面中线偏位路面实际中心线设计中心线的距离,有一mm计。

2.1.6压实度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2.1.7平整度路面表面相对于理想平面的竖向偏差。

2.1.8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极限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2.1.9水泥混凝土强度水泥混凝土标准试件在规定条件下养生后的抗压强度。

2.1.10弯沉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路基或路面表面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值(总弯沉)或垂直回弹变形值(回弹弯沉),以0.01mm为单位表示。

2.1.11构造深度路表面开口空隙的平均深度,即宏观构造深度TD,以mm计。

2.1.12摆值用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测定路面在潮湿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表征值,为摩擦系数的100倍,即BPN。

2.1.13横向力系数与行车方向成20º偏角的测定轮以一定速度行驶时,专用轮胎与潮湿路面之间的测试轮轴向摩擦阻力与垂直荷载的比值,简称SFC,无量纲。

2.1.14渗水系数在规定的初始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渗入路面规定面积的水的体积,以mL/min计。

2.1.15路面错台不同构造物或相邻水泥混凝土板块接缝间出现的高程突变,以mm计。

2.1.16车辙路面经汽车反复行驶产生流动变形、磨损、沉陷后,在车行道行车轨迹上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车辙深度以mm计。

2.1.17土基的现场在公路土基现场条件下按规定方法进行贯入试验,得到荷载压强—贯入量曲线,读取规定灌入量的荷载压强与标准压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JTG 3450-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3450-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法”。
3.原规程第 7 章 “强度和模量”与第 8 章 “承载能力”合并为本规程第 7 章 “承载能力”。
4.原规程第 12 章 “错台”与第 13 章 “车辙”合并为本规程第 11 章 “路基路面损坏”。
5.原规程第 14 章 “施工控制”修改为本规程第 12 章 “其他”。
6.增加了“T 0926 土石路堤或填石路堤压实沉降差测试方法”“T 0935 手推式断面仪测
T 0946-2019 落球仪测试土质路基模量方法 ................................... 71
T 0951-2008 贝克曼梁测试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方法 ............................. 75
T 0952-2008 自动弯沉仪测试路面弯沉方法 ................................... 80
10
渗水 .................................................................. 130
T 0971—2019 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测试方法 ................................... 130
11
路基路面损坏 .......................................................... 134
T 0953-2008 落锤式弯沉仪测试弯沉方法 ..................................... 84
T 0957-2019 激光式高速路面弯沉测定仪测试路面弯沉方法 ..................... 86
8 水泥混凝土强度 ........................................................... 91

公路工程中关于路面厚度测量的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关于路面厚度测量的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关于路面厚度测量的规范要求公路工程的建设对于路面的厚度要求非常重要,因为路面厚度的合理设计和准确测量直接影响公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相关部门和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以确保路面厚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公路工程中路面厚度测量的规范要求。

一、测量仪器的选择在公路工程中进行路面厚度测量时,必须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专业测量仪器。

常见的测量工具包括反射测量仪、超声波测量仪以及核磁共振测量仪等。

测量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来确定,不能随意更换或混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点的确定在路面厚度测量中,测量点的选择非常重要。

通常,测量点应该选择在路面上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并遵循一定的间距要求。

例如,在惯行测量中,通常选择固定线路上的若干个测点进行连续测量,以确保路面厚度的整体均匀性和一致性。

三、测量方法的执行路面厚度测量应按照规范要求的方法进行。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非破坏性测量和破坏性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决定。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测量仪器的标定、校准和保养,并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四、测量结果的处理路面厚度测量的结果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以评估路面的状况和功能。

在测量结果的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精确性和一致性,并及时记录和报告测量数据。

同时,还应注意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以避免信息泄露或篡改。

五、质量控制要求为了确保路面厚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公路工程中还设置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对测量仪器的质量、校准和检验、测量点的选择和布置、测量方法的执行等方面。

同时还包括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的确认和报告等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操作,才能得到合格和可靠的测量结果。

六、相关技术标准公路工程中关于路面厚度测量的规范要求通常基于相关的技术标准。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2.1.1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以m计。

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时,尚应包拾这些部分的宽度。

2.1.2路面宽度包括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硬路肩和紧急停车带的宽度,以m计。

2.1.3路基横坡路槽中心线与路槽边缘两点高程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1.4路面横坡对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是指路拱表面直线部分的坡度,对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是指路面与中央分隔带交界处及路而边缘与路肩交界处两点的高程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1.5路面中线偏位路而实际中心线设计中心线的距离,有一 mm计。

2.1.6压实度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Zj\o2.1.7平整度路而表而相对于理想平而的竖向偏差。

2.1.8弹性模星材料在弹性极限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2.1.9水泥混凝土强度水泥混凝土标准试件在规定条件下养生后的抗压强度。

2.1.10弯沉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路基或路而表而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值(总弯沉)或垂直回弹变形值(回弹弯沉),以0.01mm为单位表示。

2.1.11构造深度路表而开口空隙的平均深度,即宏观构造深度TD,以mm计。

2.1.12摆值用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测定路面在潮湿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表征值,为摩擦系数的100倍,即BPX。

2.1.13横向力系数与行车方向成20。

偏角的测定轮以一定速度行驶时,专用轮胎与潮湿路而之间的测试轮轴向摩擦阻力与垂直荷载的比值,简称SFC, 无量纲。

2.1.14渗水系数在规定的初始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渗入路而规定而积的水的体积,以mL/min计。

2.1.15路而错台不同构造物或相邻水泥混凝土板块接缝间出现的高程突变,以 mm计。

2.1.16车辙路而经汽车反复行驶产生流动变形、磨损、沉陷后,在车行道行车轨迹上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车辙深度以mm计。

2.L17 土基的现场在公路土基现场条件下按规定方法进行贯入试验,得到荷载压强—贯入量曲线,读取规定灌入量的荷载压强与标准压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21
T 0912-2008
挖坑及钻芯法测定路面厚度试验方法
3.5 添补挖坑或钻孔
(1)适当清理坑中残留物,钻孔时留下的积水应用棉纱吸干。 (2)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应按相同配比 用新拌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水泥混凝土中宜掺加少量 快凝早强的外掺剂。 (3)对无结合料粒料基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 拌和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 (4)对正在施工的沥青路面,用相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分 层填补并用加热的铁锤或热夯压实,旧路钻孔也可用乳化沥青混 合料修补。 (5)所有补坑结束时,宜比原面层略鼓出少许,用重锤或压路 机压实平整。
10
章节安排及变化
新规程包括14章、2个附录,共计38个试验方 法、一个现场选点方法和一个数据整理方法。 路面厚度测试方法、几何尺寸、路面横坡等方 法并入第四章 几何尺寸。 删除了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的调查 方法,这两种方法可以参考《公路技术状况评 定标准》(H20-2007)等相关标准执行。
T0901-2008 取样方法
1.3 本方法钻孔采取芯样的直径不宜小于最大集料粒 径的3倍。 钻头有两种:一类适用于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无 机结合料稳定基层使用,另一类适用于沥青面层,也 可通用,均有淋水冷却装置。芯样的直径取决于钻头, 通常有φ 50mm、φ 100mm、φ 150mm,按照试件直径大 于最大集料粒径的3倍的要求,对沥青混合料及水泥混 凝土路面通常采用φ 100mm的钻头,水泥、石灰等无机 结合料稳定基层,细粒土可使用φ 100mm,粗粒土可使 用φ 150mm。
9
章节安排及变化
1总则------------------------------------------1总则
2术语、符号、代号----------------------------2术语、符号 3路面取样方法---------------------------------3现场取样 4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测试方法-------------------4几何尺寸 6压实度----------------------------------------5压实度 7平整度----------------------------------------6平整度 8强度和模量-----------------------------------7强度和模量

路基路面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路面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路面厚度检测方法1适用范围1.1挖坑和钻芯测试路面厚度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测试路面结构层厚度。

挖坑法适用于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测试,钻芯法适用于沥青面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和能够取出完整芯样的基层的厚度测试。

本方法适用于路面各层施工过程中的厚度检验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

1.2短脉冲雷达测试路面厚度方法本方法适用于采用短脉冲雷达测试沥青路面面层厚度。

本方法不适用于潮湿路面或用富含铁矿渣集料等介电常数较高的材料铺筑的路面。

2执行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201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3检测目的测试路基路面厚度,要求厚度符合JTGF80/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范要求。

4仪器设备挖坑和钻芯法:(1)挖坑用镐、铲、凿子、锤子、小铲、毛刷。

(2)路面取芯机:手推式或车载式,配有淋水冷却装置。

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100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做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φ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φ150mm的钻头,但钻孔深度均必须达到层厚。

(3)量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分度值不大于1mm。

(4)其他:直尺、搪瓷盘、棉纱等。

短脉冲雷达法:短脉冲雷达测试系统由承载车、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控制单元等组成,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距离标定误差不大于0.1%。

(2)最小分辨层厚不大于40mm。

(3)系统测量精度要求如表1。

表1系统测量精度要求(4)天线:采用空气耦合方式,带宽能适应所选择的发射脉冲频率。

5资料收集5.1挖坑和钻芯测试路面厚度方法(1)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2019(T0902)规定的方法确定挖坑测试或钻芯取样的位置,如为既有道路,应避开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位置,可在其旁边检测。

(2)在选择的试验地点,选一块约400mm×400mm的平坦表面,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短脉冲雷达检测路基路面厚度操作规范方案

短脉冲雷达检测路基路面厚度操作规范方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短脉冲雷达检测路基路面厚度及各结构层布置情况方法实施细则1.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短脉冲雷达无损检测路基路面厚度及各结构层布置情况。

1.2本方法的数据采集传输记录和数据处理分别由专用软件自动控制进行。

1.3本方法适用于新建、改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验收和旧路加铺路面设计的厚度及各结构层布置情况调查。

1.4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路基路面层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削弱、消散、层面反射。

雷达最大探测深度是由雷达系统的参数以及路面材料的电磁属性决定的。

对于材料过度潮湿或饱和以及有高含铁矿渣集料的路面不适合用本方法测试。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22.1设备主要组成雷达测试系统由雷达主机、雷达天线、车载测距系统、笔记本电脑等组成。

2.2测试系统技术要求和参数(1)距离标定误差:≤0.1%。

(2)设备工作温度:0~40℃。

(3)最小分辨层厚:≤60mm。

(4)系统测量精度要求:见下表。

系统测量精度技术要求(5)天线:带宽能适应所选择的发射脉冲频率。

通常,在检测路面厚度时宜选择使用TR HF天线,在检测路基各结构层情况时宜选择使用TR900天线。

(6)收发器:脉冲宽度≤1.0ns,时间信号处理能力可以适应所需的测试深度。

3 检测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1)本仪器使用前,须检查仪器各连接端口的状态,确保各组成部件的可靠连接,并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顶时检查雷达供电电瓶的工作情况。

(2)根据检测需求,选定所使用的雷达天线型号。

通常,在检测道路面层厚度时,宜选择TR HF天线,在检测道路各结构层厚度时,宜选择TR900天线。

TR 900天线TR HF 天线操作人员将车载架子安装于检测车辆后方的固)到达现场后,(3测距模块的连接板安装在一侧的后定位置,将天线固定在支持架上;然后将测距轮固定部件利车轮上,将测距轮固定在连接板的位置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脉冲雷达检测路基路面厚度及各结构层布置情况方法实施细则1.令狐采学2.目的和适用范围2.1本方法适用于短脉冲雷达无损检测路基路面厚度及各结构层布置情况。

2.2本方法的数据采集传输记录和数据处理分别由专用软件自动控制进行。

2.3本方法适用于新建、改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验收和旧路加铺路面设计的厚度及各结构层布置情况调查。

2.4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路基路面层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削弱、消散、层面反射。

雷达最大探测深度是由雷达系统的参数以及路面材料的电磁属性决定的。

对于材料过度潮湿或饱和以及有高含铁矿渣集料的路面不适合用本方法测试。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2.1设备主要组成雷达测试系统由雷达主机、雷达天线、车载测距系统、笔记本电脑等组成。

2.2测试系统技术要求和参数(1)距离标定误差:≤0.1%。

(2)设备工作温度:0~40℃。

(3)最小分辨层厚:≤60mm。

(4)系统测量精度要求:见下表。

系统测量精度技术要求(5)天线:带宽能适应所选择的发射脉冲频率。

通常,在检测路面厚度时宜选择使用TR HF天线,在检测路基各结构层情况时宜选择使用TR900天线。

(6)收发器:脉冲宽度≤1.0ns,时间信号处理能力可以适应所需的测试深度。

3 检测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1)本仪器使用前,须检查仪器各连接端口的状态,确保各组成部件的可靠连接,并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顶时检查雷达供电电瓶的工作情况。

(2)根据检测需求,选定所使用的雷达天线型号。

通常,在检测道路面层厚度时,宜选择TR HF天线,在检测道路各结构层厚度时,宜选择TR900天线。

TR HF天线 TR 900天线(3)到达现场后,操作人员将车载架子安装于检测车辆后方的固定位置,将天线固定在支持架上;测距模块的连接板安装在一侧的后车轮上,将测距轮固定在连接板的位置上。

然后将测距轮固定部件利用磁铁装置在车体上。

使用AC1500电缆连接雷达主机ANT.2接口,另一端通过电缆延长头和TRHF 天线连接;15m测距轮电缆连接测距轮和主机的Wheel接口。

最后将电源线接口插入主机的Battery接口,将网线接口插入主机的Lan接口,另一端插入电脑的网络接口。

至此完成整套设备的安装工作。

电缆延长头3.2 测试步骤(1)钻孔取芯标定材料的介电常数:首先令雷达天线在需要标定芯样点的上方采样,然后钻孔取芯,测得芯样直观厚度并将数据输入到计算程序中,反算得路基路面组成材料的介电常数或雷达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

钻孔取芯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宜每1次成型(摊铺)的路基路面工作面取芯1次,在不能确定路基路面成型(摊铺)情况时宜每10000m2至少取芯1次。

(2)将测区表面进行清扫,要求使测区表面无浮尘或积水。

(3)检测操作人员到达选定的位置,由操作人员甲开启电脑,启动操作程序即桌面上的“K2Fastwave”文件,操作程序为中文版。

根据所选择的雷达天线型号设定相应的驱动程序,在程序主界面右中位置的“驱动”,一般不变更各型号雷达天线驱动程序的默认设定。

之后在操作程序主界面中点击启动主界面左下的“开始增益”,同时向操作司机发布开始指令。

由司机发动车子向前慢速平稳。

程序会驱动雷达自动完成增益,待增益结束后,主界面会自动进入采集选择窗口。

此时由操作人员甲向司机发布停止指令,司机应立即停下车子并返回至起点位置。

驱动选择界面注:在此界面中选择对应的天线的驱动,根据现场情况看修改时窗值。

视窗值的设置参考:目标深度×20=时窗(例如:测2.5m范围内的数据,时窗值应为:2.5m×20=50ns)其他地方不需要修改。

如果需要修改驱动内部参数,点击Edit radar选择进入下一个界面进行修改。

驱动编辑界面注:驱动编辑界面可以对采样间隔进行设置,如果现场情况需要更改采样间隔,可以修改上面界面中光栅间隔倍数选项里的数字,光栅间隔倍数×光栅间隔=采样间隔。

切勿通过修改光栅间隔调整采样间隔!如果更换测距轮载体,需要点击光栅间隔倍数选项后面的按钮,调出测距轮校准选项进行重新校准工作。

校准步骤:在现场选取一平直路段,选定校准距离,在起点、终点处做好标记。

在Meters to acquire选项内填入现场选取距离数值,然后死机将车辆行驶至起点位置,操作人员点击Start calibration 按钮并通知司机开始前进。

行驶至终点后,司机将车辆对应起点相同位置停止于终点位置后,操作人员点击Stop calibration按钮,然后点击Calculate按钮,软件将自动计算光栅间隔并填入到光栅间隔选项内。

操作人员记录计算出的数值后,再进行上述步骤再次校准。

经过3~5次校准后,取平均值填入光栅间隔并保存驱动文件完成校准工作。

(4)由操作人员甲在操作程序采集选择窗口建立本次检测的文件名(本窗口界面左上方,在写入栏输入拟定的文件名后点击其有侧“新建”)以及当前侧区的文件名(本窗口界面左下方,在写入栏输入拟定的文件名后点击其有侧“新建”),之后操作程序会自动进入采集窗口工作界面,点击采集窗口工作界面右下方的“开始”,同时向司机发布开始指令(行驶速度不宜超过35Km/h)。

司机控制车子沿测区正常平稳行驶。

由操作人员甲在观测操作程序中的图文,图象右上方有距离显示,待雷达天线前进超越当前测区的终点后(可从图象右上方有距离显示或工作面预先标记确认雷达天线前进是否已超越当前测区的终点),操作人员甲向司机发布停止指令,司机即停止车子。

之后由操作人员甲保存文件(点击“保存信息”),同时也可用剪印屏幕的方法直接将所测得的雷达图像保存。

然后,结束本测区检测(点击“停止检测”)。

由操作人员甲从图文上直接判断本次测区的情况,在该测区均布的10测点,记录每个测点的数值及本测区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注:所保存的文件通常默认保存在“C:\K2Fastwave\Mission\……”下。

数据保存路径设置界面,点击新建扫描,输入测区名称可以完成测区建立,然后点击新建采集文件按钮进入采集界面。

采集后数据可在此界面中选取后进行重命名、查看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5)通常以道路每1车道每纵向延伸5m为1测区。

每1测区完成检测时,操作人员甲应检查数据文件及设备状态,文件应完整文件内容应正常,设备应正常,否则应重新检测或待设备调整正常后重新检测。

(6)进入下一测区时,重复如上所述诸条目之操作。

(7)待整个检测任务完成后,由操作人员甲保存检测信息,并退出操作程序(可直接点击操作程序主界面右上方的“×”),关闭笔记本电脑,之后解开电脑与雷达主机的连接线。

之后再解开雷达主机与雷达供电电瓶的连接后再相继解开其余各处连接线。

在检测结束后,本仪器所有设备应立即放置入整理箱。

4 数据处理4.1 计算原理:由于地下材料介质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造成各种材料介质具有不同的电导性,电导性的差异影响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一般用下式计算电磁波在材料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 C / εr(1/2)式中: v ——电磁波在材料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即约等于光速,取300 mm/ns );εr ——材料介质的介电常数。

根据电磁波在材料介质中的双程走时以及材料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用下式确定面层厚度。

T = (Δt*C) / [2 εr(1/2)]式中: T ——材料介质厚度;C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即约等于光速,取300 mm/ns );εr ——材料介质的介电常数。

Δt ——雷达所发射的电磁波在材料介质中的双程走时。

4.2 在电脑中经检测程序分析雷达波所得的图象,形象地描绘了路基路面的剖面情况,在进行钻芯取样对比后,可直接从图象中判断路面厚度以及路基及各结构层布置情况。

分层结果图层位示意图5 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路段路基路面或各结构层的厚度平均值、标准差、厚度代表值,并记录检测时天气状况、气温及工作面的基本情况。

6 短脉冲雷达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注意事项i.雷达主机与雷达天线以及笔记本电脑应分置与不同的整理箱内,平稳放置。

各连接线应分开收集。

各螺栓螺帽等小配件应集中放置在一处。

ii.雷达主机上各连接端口应将旋盖盖紧。

iii.笔记本电脑及雷达供电电瓶应定期充电。

iv.雷达天线应定期清理,宜用潮湿的布。

切忌用各类洗涤剂及掺有各类洗涤剂的水清洗。

切忌将液体直接置与天线的各连接端口上。

v.如遇雨雪天气,不可使用本仪器进行道路检测。

如所测设施表面有大量积水时,不可使用本仪器。

vi.本仪器检测所得数据,由于被检测物体的材料介电属性、天气、气温地温等各方面不确定因素较多,且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详细的权威说明,不宜作为判断层次厚度的数据。

vii.采集软件出现“雷达初始化未通过”错误,表示雷达主机和采集软件之间没有数据通讯,这种情况需要检查:a.IP地址是否为192.168.200.X(X=2~198之间任意整数);b.是否是防火墙或杀毒软件阻止了软件通讯;c.网线或电脑网络接口是否正常。

一般以上三项内容会造成该错误。

viii.采集软件出现“高压 +150V(70V)错误”,一般情况下是由于电缆或天线内部线路短路造成。

需联系北京博泰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进行维修事宜沟通。

ix.采集软件出现“通道校准错误”,是由于主机和天线之间没有通讯造成。

这种错误多数情况由于电缆出现断路故障造成,也可能由于天线内部线路断路故障造成。

出现此种错误需联系北京博泰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进行维修事宜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