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粉丝现象到粉丝文化

合集下载

“粉丝”及其背后的文化思考

“粉丝”及其背后的文化思考

“粉丝”及其背后的文化思考“粉丝”一词源自英文“fans”,最初是指拥有特定兴趣爱好的人群。

如今,“粉丝”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仅是指热衷于一些明星、偶像或者娱乐作品的人,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思考。

“粉丝”所代表的文化思考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社交本能和对群体认同的需求。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喜欢与其他人进行社交互动,以建立亲密关系和寻求认同。

而“粉丝”文化正是满足了这种社交需求的一种方式。

对于粉丝来说,他们不仅仅是单纯地喜欢一个明星或作品,更是希望在这个特定群体中找到共鸣,与其他同样热爱的人分享彼此的喜好和经历。

在一定程度上,“粉丝”文化也延续了古代文化传统中的“拜将神”思想。

在古代,人们会崇拜或崇敬一些英雄将领,他们相信通过崇拜和祭祀这些英雄将领,能够获得保佑和力量。

在现代,“粉丝”所崇拜的也是一种“英雄”,只不过不再是战争中的英雄,而是明星、偶像或者作品中的角色。

通过崇拜他们,粉丝们能够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和认同感。

“粉丝”文化的背后还反映了当代社会个体化和消费主义的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价值和身份认同越来越重要,人们渴望在群体中找到独特的自我。

而“粉丝”文化靠着明星或作品给予粉丝们一种特殊的身份认同,使他们能够在这个群体中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并表达出来。

他们通过购买明星的周边产品、参加演唱会或者加入粉丝俱乐部等方式,来展示自己对这个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可。

然而,“粉丝”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过度狂热的粉丝可能会迷失自我,丧失批判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成为“盲粉”。

他们可能会盲目地支持他们所崇拜的明星或作品,不论其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的规范。

另一方面,一些商业运作会进一步放大了“粉丝”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倾向,明星或作品成为了利润的工具,而忽视了对粉丝的尊重和关爱。

总而言之,“粉丝”文化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社交和文化思考。

它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身份认同、对美好和情感的追求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问题。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网络时代。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交流、获取信息、消费娱乐的重要平台之一。

其中,网络粉丝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逐渐兴起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二、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的特征1.多元化的粉丝群体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明星,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之一就是粉丝群体的多元化。

无论是电影、音乐、文学、游戏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各自的粉丝群体。

这些粉丝群体之间有时相互独立,有时相互交叉,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

2.沉浸式的粉丝体验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注重用户参与感和互动性。

通过互联网平台,粉丝可以与自己喜欢的明星、作品或游戏进行更加直接、深入的互动。

粉丝们可以参与到角色扮演、二次创作、互动交流等活动中,沉浸于自己喜爱的世界之中。

这种沉浸式的粉丝体验提供了一种互动的方式,使得粉丝之间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社交媒体的崛起社交媒体的崛起成为网络时代粉丝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QQ空间等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使粉丝之间可以迅速分享、传播信息,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

通过社交媒体,粉丝们可以随时关注明星、作品的最新动态,还可以与其他粉丝互动交流,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粉丝社区。

4.二次创作的繁荣网络粉丝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是二次创作的繁荣。

网络时代的粉丝们常常通过二次创作来表达对明星、作品的喜爱和支持。

比如,他们会创作新歌曲、编写小说、绘制插画等,以此表达自己对原作的理解和独特的创作才华。

同时,二次创作也为粉丝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获得其他粉丝的认可和赞赏。

三、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的影响1.对明星的影响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对明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近十年中国粉丝文化研究

近十年中国粉丝文化研究

近十年中国粉丝文化研究近年来,中国粉丝文化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社会和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这一文化现象在十年间经历了诸多变化和发展,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中国粉丝文化在近十年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影响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近十年中,中国粉丝文化经历了快速的崛起和蓬勃发展。

其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粉丝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和传播相关信息,与偶像进行互动,并组织实体或虚拟的粉丝活动。

这种互动和参与进一步激发了粉丝热情和创造力,推动了粉丝文化的蔓延和深入。

其次,近十年来的中国粉丝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和细分化的趋势。

在过去,粉丝文化主要集中在影视、音乐和体育等领域,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新的粉丝文化群体和领域也逐渐兴起。

例如,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热播,吸引了大批粉丝的追捧和参与。

同时,动漫、游戏、文学等领域的粉丝文化也日益壮大,形成了独特的子文化圈。

该多样性和细分化对于粉丝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并促使学者们深入探索不同领域和群体的特点、互动模式和动态变化。

第三,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学者们纷纷关注粉丝文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影响。

研究的重点包括粉丝的行为特征、社群构建、身份认同、媒体传播和商业运作等方面。

他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逐渐探索了粉丝文化的本质和运作规律。

同时,他们也关注到粉丝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过度投入、粉丝暴力等,为相关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

第四,近十年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粉丝文化对社会和经济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粉丝经济崛起成为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粉丝们成为商品和服务的忠实消费者,他们购买和收集与偶像相关的商品,参与线下粉丝活动,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其次,粉丝文化也为社交媒体平台带来了更多用户和互动,为平台的发展和商业化增添了动力。

最后,粉丝文化也成为塑造艺人与品牌形象的重要力量,促进了偶像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提升。

中国明星的粉丝文化现象

中国明星的粉丝文化现象

中国明星的粉丝文化现象粉丝文化是指围绕着公众人物或组织形成的一种特定群体文化现象。

近年来,中国明星的粉丝文化现象愈发热衷,并且逐渐成为了社会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明星的粉丝文化现象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明星的粉丝文化现象及其影响。

一、粉丝群体的形成及特点中国明星的粉丝文化现象涉及大量积极支持明星的狂热粉丝,这些粉丝以明星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群。

这些粉丝群体在网络上积极活跃,建立了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以表达对明星的喜爱和支持。

他们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狂热追捧:粉丝们对明星表现出极高的崇拜和追捧之情,经常参与各类线上和线下的粉丝活动,包括组织庆生、聚会、偶像见面会等,以表达对明星的支持和爱意。

2. 深度参与:粉丝们广泛参与到明星事务中,并且积极参与各种相关话题的讨论。

他们会关注明星的出演作品、参与公益活动以及私人生活,甚至可能帮助明星在社交媒体上推广。

3. 群体认同感:粉丝们通过和其他同好的交流和互动,建立起强烈的群体认同感。

他们彼此之间分享并坚定自己对明星的喜爱,这种认同感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粉丝身份。

二、中国明星粉丝文化现象的社会影响中国明星的粉丝文化现象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影响:明星粉丝经济成为了一个庞大而繁荣的产业。

粉丝们不仅在明星的音乐、电影作品上消费,也购买明星代言的商品。

同时,明星还通过在社交媒体上与粉丝互动、举办粉丝见面会等方式不断吸纳更多的粉丝,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社会影响:中国明星的粉丝文化现象加强了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明星作为纽带,粉丝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群,同时与其他粉丝建立起联系。

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3. 媒体影响:明星粉丝文化现象推动了传媒业的发展。

粉丝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参与明星相关话题的讨论,将社交媒体变成了一个传播明星消息的重要渠道。

粉丝文化_精品文档

粉丝文化_精品文档

粉丝文化粉丝文化是指以某个明星、品牌、作品等为中心,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群体文化现象。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粉丝文化不断壮大,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粉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粉丝行为的特点、粉丝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粉丝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流行音乐、电视剧和电影开始拥有大量的粉丝群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粉丝们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形成了互联网上的粉丝社区。

这些粉丝社区往往具有自己的规则和标准,粉丝们通过分享资讯、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支持,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认同感。

粉丝行为的特点主要包括对偶像或品牌的狂热追随、对于相关产品或活动的高度关注、对于与偶像或品牌有关的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敏感性等。

粉丝们通常会收集并购买与自己喜爱的明星或品牌相关的商品,参加明星或品牌的演出或活动,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这些经历和所拥有的物品,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支持。

粉丝文化对社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粉丝文化为明星和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忠实的消费群体。

粉丝们持续不断的购买和宣传对于明星和品牌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的支持往往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粉丝文化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成为推动文化产品传播的重要力量。

粉丝们以自己的方式传播和宣传喜爱的明星、电视剧、音乐等作品,为文化产品的推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此外,粉丝文化还能够带来社交与情感的满足。

粉丝们通过加入粉丝社区,能够找到与自己有共同话题和兴趣爱好的人,并通过互动和交流建立起友谊和亲密关系。

粉丝们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帮助也使他们感受到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感。

粉丝文化还为粉丝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自我和身份认同的方式,通过喜爱的明星或品牌,粉丝们能够塑造自己的形象和价值观。

然而,粉丝文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一些粉丝们狂热的追随和过度的崇拜可能导致他们失去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地模仿和追求所喜爱的明星或品牌所呈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粉丝与其他粉丝或反对者之间的争执和冲突也不可避免,这种争执甚至可能升级为恶性事件,给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带来威胁。

《2024年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文化与认同》范文

《2024年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文化与认同》范文

《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文化与认同》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新媒体的崛起与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社交模式。

粉丝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变化和演进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文化及其对个体认同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粉丝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动因,探讨其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及其与个体认同的关系。

二、粉丝文化的内涵与特征1. 粉丝文化的定义:粉丝文化指的是一群以特定对象(如影视作品、歌手、运动员等)为热爱目标,进行自我表达、身份认同和社会交往的文化现象。

2. 粉丝文化的特征:粉丝文化具有情感性、共享性、符号性和消费性等特征。

其中,情感性是粉丝文化的基础,共享性则增强了粉丝之间的联系,符号性使得粉丝可以通过特定符号进行自我表达,消费性则体现了粉丝在追星过程中的经济活动。

三、新媒介对粉丝文化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粉丝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新媒介为粉丝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平台和互动方式,使得粉丝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更加多样化。

首先,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粉丝能够更加方便地与偶像进行互动,形成庞大的粉丝社群。

在社群中,粉丝可以通过发布动态、分享心得、参与话题讨论等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

其次,网络直播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为粉丝提供了更为真实的追星体验。

通过直播平台,粉丝可以实时观看偶像的动态,甚至与偶像进行互动交流,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使得粉丝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此外,新媒体还为粉丝提供了丰富的消费选择。

在追星过程中,粉丝往往需要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如专辑、周边产品、门票等。

这些消费行为不仅满足了粉丝的物质需求,也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和认同的方式。

四、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认同在新媒介环境下,粉丝的认同不仅体现在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上,还体现在对社群文化的认同上。

这种认同感使得粉丝在社群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自我价值。

首先,新媒介为粉丝提供了多样化的认同方式。

通过参与社群讨论、分享个人经历、创作同人作品等方式,粉丝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形成独特的认同方式。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时代粉丝文化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群现象,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粉丝文化是指一群热爱某个明星、作品、品牌或事物的群体,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分享和追捧的行为和文化。

本文将从粉丝文化的特征和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1. 群体共同认同与互动粉丝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粉丝之间拥有相同的爱好和认同,他们会在网络上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社群。

在这个社群中,粉丝们会进行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表达自己对明星、作品或品牌的喜爱和支持。

2. 向往与追捧粉丝们对他们所喜爱的对象持有一种崇拜和迷恋的态度,他们渴望变得与之接近,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和资源,甚至愿意为之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

这种向往和追捧导致了粉丝文化的繁荣。

3. 创意与表达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注重个性和表达,粉丝们通过创作文学作品、绘画、视频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喜爱对象的情感,并将其分享给其他粉丝。

这种创作和展示的过程既是粉丝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是粉丝群体互相交流和增进认同感的方式。

二、网络时代粉丝文化的影响1.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粉丝文化的兴起推动了明星、作品和品牌的推广和经济价值的提升。

通过网络的传播和粉丝的参与,明星的影响力得以扩大,作品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得到塑造和传播。

同时,粉丝们也成为了消费者和主动推广者,为文化产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市场。

2. 增加社交体验和情感共鸣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等平台,为粉丝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分享的空间,增加了他们的社交体验。

粉丝们可以通过与其他粉丝互动,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这种共鸣和情感的交流不仅增强了粉丝之间的联系,也给粉丝带来了情感上的满足和快乐。

3. 影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交融。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社交现象,其特征和影响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网络时代粉丝文化的特征,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1.平台化和多元化:互联网为粉丝文化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粉丝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喜好和观点。

这种平台化和多元化让粉丝文化得以快速传播和扩大影响力。

2.个性化和互动性: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更注重个人品味和表达,因此个性化成为其一个显著特征。

同时,粉丝之间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互动方式来表达对偶像的喜爱,这种互动性既增强了粉丝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粉丝文化的传播。

3.虚拟社群和弱关系:在网络时代,粉丝们通过关注同一偶像或者共同追求某一主题形成了虚拟社群。

这种社群往往是由弱关系组成,虽然粉丝之间可能并不认识,但他们通过互动和分享共同的爱好而产生联结。

二、网络时代粉丝文化的影响1.个体层面影响(1)满足情感和认同的需求:粉丝文化为追求个体的情感需求提供了一个出口。

粉丝们通过追求偶像、参与粉丝社群来满足对自身认同感的需求,并获得情感的满足。

(2)扩大个人社交圈: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使得粉丝们能够找到有共同兴趣的人,并与之互动。

这种互动有助于扩大个人社交圈,获得更多新的朋友。

(3)培养和发展个人能力: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给粉丝们提供了多种创作和表达的机会。

通过创作、翻唱、写作等方式,粉丝们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技能,还提升了个人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社会层面影响(1)经济和商业的推动:粉丝文化成为了一种商业模式,各种商品和服务纷纷针对粉丝文化推出。

这些商业活动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2)社会凝聚力的增强:粉丝文化的虚拟社群汇聚了大量的粉丝,这些粉丝通过共同的兴趣和活动形成了一种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能够促进社会关系的发展,增加社会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粉丝现象到粉丝文化
<?
4
◎白烽
古已有之的偶像崇拜现象,自近些年引进了“fans”的英文趣译,并用“粉
丝”代之以后,便成为一个愈演愈烈的社会性现象。

好像“粉丝”这个词本身具有一种超强的魔力一般,一经正式应用,遍地生根开花。

从影视界到娱乐界,从体育界到文艺界,从时尚界到读书界,儿乎都有层出不穷的“粉丝”群体,而粉丝们追捧的偶像,也是五花八门,从演艺明星到秀场新人,从著名作家到青春写手,从文化名嘴到网络红人,都应有尽有。

粉丝现象,已以其迅猛而强势的发展,成为当下文化领域里最
引人注U的新动向。

一般来说,出于个人兴味与爱好,谁喜欢谁,谁拥崑谁,是人之常事之常理,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社会基本属性之一。

但U前呈现于中国当下社会文化领域的粉丝现象,却不能说都是正常的。

如果说有的粉丝只是在与偶像的密切互动中,表达一种喜欢的悄感与赞赏的意愿的话,那么,还有更为大量的粉丝群体,常以种种认人不讲理,盲从不反思的举动,表现出超越常态的非理性乃至反理性特征。

据有关资讯报道:当年的小女生李宇春因唱功好扮相帅深受年轻歌迷喜爱,喜欢她的歌迷自称“玉米”。

山于“玉米”的扩大,乂涌现出一批拥护“玉米”的人,乂被称为“玉米粉”,成为粉丝的粉丝。

后在与周笔畅较劲等一系列事件中,
“玉米”与“玉米粉”都是一拥而上,两边的粉丝各拥一方,互不相让。

近期热播的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掀起新的一轮“迷韩”热潮,“韩迷”
们不仅追明星,而且追时尚,“炸鸡”、“啤酒”,也成了时尚生活新潮的象征。

韩剧的粉丝们,纷纷抢购与剧中人物相同款式的服饰,包括女主角用过的同款睡袋,男主角睡前看过的读物,都成了时尚文化的符号。

文学界、读书界的粉丝们,也以各种方式支持着、成就着他们偶像的写作、偶像的事业、偶像的论战。

我以为,就青春文学的两个偶像作者郭敬明、韩寒而言, 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远不及他们在文化上的贡献,而文化上的贡献,主要就在于他们把粉丝现象提升为一种文化,并发展到一种极致状态。

郭敬明自携带《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闯入文坛之后,就一直是青少年读者追捧不休的偶像。

他先是创办了以书代刊的《最小说》、《最漫画》,后乂创办了《文艺风象》与《文艺风赏》。

据说,他的杂志系列每年的总印数在白万以上,抵得过全国传统文学杂志的印量总和。

2011年《最小说》五周年期间,郭敬明带领旗下24位作家,在北京亚运村图书大厦举行了号称史上最盛大的图书签售会,全国各地来到现场的读者有数千人之多。

郭敬明当天签售图书1.8万余册,销售近40万元,平均签售图书品种达58种。

而他在2013年自编自导的电影《小时
登陆各院线一周多时间,便创下票房近3个亿的最新纪录。

而粉丝们在郭敬明受到"抄袭”、“商业化”的质疑及遭遇与韩寒的口角时,都是挺身而出,倾1W回护,不遗余力。

韩寒以小说《三®门》等作品和一系列批判性言论,赢得的粉丝数以儿十万计,而且分布于不同的阶层与代际。

凭借这种广泛乂火辣的影响力,他在自己不断推出《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新书的同时,先后主编了杂志书《合唱团》、《一天》、《很高兴见到你》、《岁月的童话》等,还对各种社会文化事件频发惊人言论。

侮有动作,必有响动。

他的粉丝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掐架,无论是询些年的“韩白论战”、“韩方论战”,还是持续不断的“韩郭较量”,粉丝们都冲在论战最前线。

如果说在粉丝发轲之初,主要还是源自青少年文艺爱好者对于喜欢的偶像宣示热爱的情愫,表达一种自我身份认同的话,那么,后来就掺杂进来一些别的因素, 越来越不单一和单纯,正负能量兼而有之。

比如,粉丝们在对于自己喜欢的偶像寄予精神的崇尚、1W感的依傍的同时,会越来越把自己的偶像神化和幻化,当成唯一的“上帝”去尊崇和信奉,并蔑视和排斥其他同类的明星;进入这种狂热的迷恋与痴恋之后,粉丝们还会表现出对偶像的坚信不疑,全盘接受,不仅无条件包容偶像的缺点与错误,而且无原则地美化其缺点与错误,并对别人的批评大肆口诛笔伐。

偶像在这些粉丝那里,已是至高无上的尊神,神圣不可侵犯。

与此同时,粉丝们还会在物质上、经济上不惜花费,在时间上、精力上不惜投入,他们因而成为偶像时刻准备着的最有购买力的消费者,成为偶像无所不在的最为忠实的造势者。

这样的结果,粉丝与偶像,就不再是简单的明星与受众的关系,而是成为一个欲望、请感与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同声共息的文化共同体。

著名诗人北岛在香港的一个讲座上谈到粉丝时,曾不客气地说“有些像邪教”。

这个说法可能过于极端了,但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粉丝进而倾斜发展之后的一种可能。

就现在的1W形来看,许多的粉丝群,已经不是一般的偶像拥崑群,事实
上已经成为一种有着共同的理念与利益,有着一定的组织与手段,有着一定的平台与产业的文化群体,其至带有团伙、会党的些许色彩。

粉丝现象何以在当下社会得到如此迅猛而强势的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文化课题。

从粉丝方面来说,有寻求精神寄托、W感归属的原因,也有精神空虚、自我迷失的原因;从偶像方面来看,有吸引受众、扩大影响的原因,也有学受拥戴、培植势力的原因;从社会文化上看,有流行文化与娱乐文化大肆盛行的原因,也有商业文化、产业文化蓄势待发的原因;从传媒的角度看,有取向转型、看重娱乐的原因,也有追逐八卦.推波助澜的原因。

山此也可以说,粉丝从现象到文化,如果是一种病象,那么,它便是各种力量在当下社会有意无意地合力与合谋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