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散文是一种具有较大空间自由度、感情丰富性的文体,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对中考学生独具挑战性。
因此,要想拿到满分,在散文阅读答题中不可忽视,了解一些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有用的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首先,要在散文中找到文章的主旨大意。
阅读散文的时候,要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做到不可写错,否则会大大影响成绩。
找文章的主旨大意,是通过精读全文来实现的,见识散文的思想精髓,在文章的每一句话中都能看出文章的深刻意义来。
其次,要分析文章中心思想。
中考语文散文答题,要把握文章中心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文章中,经常会有一段文字描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通过语言的表达,也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再次,要运用作者的想象力。
散文的文章的特点就是自由发挥想象力。
在文章中,会有一些作者的想象,一定要注意把握,以此来看出作者的想法。
最后,要细致理解宏观语篇,能够有效地把握宏观语篇,在文章中把握故事发展的思路,从宏观结构上把握文章的精髓。
总而言之,要把握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首先要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运用作者的想象力,最后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这样才能在散文的答题中拿到满分。
备考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不仅要能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还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思想。
从文章内容本身出发,注意分析文章中出现的具体事件,例如涉及的人物、场景、时间等,并多注意作者的言外之意和文章语言的精巧之处。
此外,关于文章的宏观语篇结构,也要特别注意,在文章的每一步发展中,能够把握住文章的思路,以及文章的先后发展情景。
有了足够的积累和练习,就能够更好的把握散文阅读答题的技巧,从而得到不错的中考成绩。
真正要想在中考散文阅读答题中拿到高分,不仅需要掌握以上答题技巧,更需要学生们多加练习,能够更有效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精神。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受益于散文的阅读,拿到满意的中考成绩。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
一、理解题意
二、快速阅读
在中考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快速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快速阅读的目的是掌握整篇散文的大意和结构,而不是深入理解每一个细节。
可以通过略读首段和结尾,扫读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句,快速浏览段
落中的关键词和词组,来获取散文的大致内容。
三、留意段落结构
散文的段落结构往往反映了文章的内容和发展。
在阅读散文时,应注
意每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确定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来说,段落开
头往往是总起句,用来概括本段的中心内容;而段落结尾则往往是总结句
或引导到下一段的过渡句。
通过理解段落结构,可以更好地把握散文的论
点和论证过程。
四、理解语言表达
六、归纳总结
在阅读完一篇散文后,可以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来加深对散文的理解。
学生可以总结散文的主旨、观点和论证过程,提炼出散文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总结,可以巩固对散文的理解并提高阅
读水平。
以上是一些中考散文阅读的技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合适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个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只有
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用心阅读,不断进步。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 哎呀呀,读散文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文章的“灵魂”呀!就像你抓娃娃一样,得瞄准那个关键的点呢!比如读《春》,那字里行间对春天的喜爱不就是它的“灵魂”么!
2. 嘿,可别小看了那些细节描写哟,那可都是文章的宝贝呀!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各种景物的描写,不就是像给你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么!
3. 注意啦!在答题的时候千万要把自己当成作者呀,去感受他的心情。
好比读《背影》,你就得体会朱自清看着父亲背影时的那种感动呀,然后答题不就容易多啦!
4. 哇塞,修辞手法可是很重要的呀!就像给文章化了个美美的妆。
像《济南的冬天》里把雪比作花,多生动形象呀,这可一定要留意哟!
5. 嘿哟,文章的结构就像是搭积木,得一层一层弄清楚呀!《紫藤萝瀑布》的结构不就很清晰嘛,顺着它去答题,准能找到答案呢!
6. 记住喽,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呀!可别答非所问,那不就像跑错赛道啦!比如问你某个词的含义,你可别答成作用啦!
7. 还有呀,自己的理解也很重要呢!不要死记硬背那些套路,要真正去感受文章。
读《阿长与<山海经>》,你自己怎么想的就大胆说出来呀!
8. 最后啊,多练习才能更厉害呀!就像练功一样,越练越熟。
加油哇,大家肯定都能把散文阅读答得棒棒的!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了这些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大家在面对散文阅读题时就不会那么头疼啦,而且还能享受到阅读散文的乐趣呢!。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前言在中考语文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其中又以散文题型最为常见,因此,掌握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中考语文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技巧一:抓住中心思想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题目常常会问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掌握抓住中心思想的技巧是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平时学过的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有时,作者会用这些手法突出文章的主题,而跟随主题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技巧二:排除干扰项在选择题中,干扰项往往会带来误导,甚至让准确的答案被误选。
因此,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注意排除干扰项。
在选项中,不少干扰项往往会涉及到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但是它们只是与文章相关而已,而并非答案。
因此,在选择题中排除干扰项,才能选择准确的答案。
技巧三:注意细节问题在解题时,注意细节问题同样非常重要。
这包括语言细节和逻辑细节。
语言细节主要涉及到文章的修辞、语言、词汇等问题,而逻辑细节则包括文章的结构、思路、线索等问题。
通过注意细节问题,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还能有助于正确解读题目。
技巧四:总结概括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往往会出现“请总结文章大意”这样的题目。
此时,学生需要总结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但要有分寸,不能总结过于简洁或过于复杂。
一般来说,总结概括的内容应该包含几个方面:作者的观点、作者阐述的内容、作者的体现手法和文章的核心思想等。
技巧五:联想应用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通过联想应用的方式进行解题也是非常有效的。
比如,通过类比思考、归纳总结、概括内容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同时,联想应用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水平。
结语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是考生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部分。
通过抓住中心思想、排除干扰项、注意细节问题、总结概括以及联想应用等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文章题目,顺利通过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考试。
2017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答题模板

2017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答题模板一、三种人称及其作用1.第一人称:我(1)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3)使情景显得更为真切;(4)便于抒发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5)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6)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2.第三人称:他;她:它们(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2)有比较广阔的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3.第二人称:你;你们(1)增加亲切感;(2)直抒胸臆(3)抒情更强烈,更有感染力;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版: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
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
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
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12年台州卷《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二、鉴赏人物形象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版: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11-1、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复习专题

中考复习专题
一、了解考点: 1、理解脉络,把握顺序; 2、理解内容,概括主题; 3、品味散文语言; 4、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5、谈感受启示、个性化表达。
二、方法指导 1、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抓线索: 考题形式:
①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 ②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③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 择的几个地方。 解题思路: 找线索的方法:①抓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 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②抓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③抓议 论抒情句,因为散文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学生做完《中考总复习-语文》下个专题95-100页“典 题”“专题训练”。
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
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处)或加点词语能
否删除。 解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二步,
分析词语对表达主题的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 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 可以考虑词语对描写景物或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第 三步,点出体现了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品味哲理性语句、优美语句和重点语句。
送别类 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有时也有衬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 我们常说的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 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4、品味散文语言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解题思路: ①结合主题释词: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
答词语的含义; ②结合前后语句释词: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
(2)概括文章主题。 考题形式: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2017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那么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一、课标要求: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散文知识:(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2017年中考语文《散文 小说 说明文 议论文》复习

散文一、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即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
“神”指散文的主旨。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脉络),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分为:(1)叙事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如《背影》,描述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表现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2)抒情散文:直抒胸臆或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
如《济南的冬天》,描述济南冬天的场景,体现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
(3)哲理散文:借助某种形象来讲述生命的真理,如《贝壳》,作者由贝壳图案的精美联想到贝壳生命的卑微以及人类生命与之相比的优越,提出自己的感悟:不应该辜负生命,要让生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三、散文线索(1)事件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散步》。
(2)人物线:以人物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
(3)情感线: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阿长与<山海经>》。
(4)实物线: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赋予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
(5)时间线:以时间为线索。
如《海燕》。
(6)地点线: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四、散文主旨常见角度:(1)说明道理。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阐述道理: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
(2)抒发情感。
如《荷叶母亲》,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3)表现品质。
如《邓稼先》,作者通过深情回忆,表现了“两弹元勋”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
(4)表达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 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 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 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 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 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 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 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 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 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 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 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 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 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2)概括文章主题
考题形式: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体会某一段落中作者的思 想感情。
解题思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 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 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 主题思想。
散文阅读应注重的 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 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把握散文 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1)把握文章内容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理清作者写作 思路。 解题思路:(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人或什么景; (2)进一步分析文章,写人叙事的散文要归纳写了与人物有 关的什么事情或哪几件事;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分析表现了景 物的什么特点。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 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 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 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 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 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 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例如:《雪》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 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 景。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 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 现主题。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
形式上: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 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 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 充满饱满的感情。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 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线索的作用: 是全文的脉络, 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 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 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 句组织方式.Fra bibliotek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 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 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 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 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 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 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 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 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 紧凑,笔墨集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 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 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 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 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 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 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 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亲爱的同学们, 记一记啊,有 好处的啊
知识清点:
散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是一种自由的、灵活的抒写见 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按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 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内容上:
散文是作者把自已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 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4)哲理散文 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 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 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 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例如:《紫藤萝瀑布》
文章线索
线索的分类: 1、以人物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 5、以时间为线索 2、以事情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6、以感情为线索
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 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 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 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 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 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 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 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