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虚证之

合集下载

刺络疗法

刺络疗法

净化血液,排除瘀毒致关重要。无论中医还是西医 ,无论内服还是外治,排瘀方法很多,光中药活血 化瘀,行气解毒的就有数百种。但,是药三分毒。 而微针刺络直接针对微循环,快速排瘀解毒。



安全性:采用微创刺络针创伤非常小,只能刺到皮 肤下3毫米,不会伤及重要组织器官。针具要求专 人专用,操作过程严格遵照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 染。 简便性: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团队依经络理论, 结合前人精粹,并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60余处疗 效显著,便于操作的重要穴位,再加上科学组配, 研究出治疗上百种急慢性疾病的实施配穴方案,照 方排毒清瘀会受到较好效果。 易学易懂:理论深入浅出,操作简便易掌握。

各种亚健康症状也是“瘀”的表现
◦ 身体各部的发凉、麻、僵硬。 ◦ 所有的疼痛、酸软、困重。 ◦ 皮肤发黑、色斑、干裂、潮湿、粗糙、毛孔粗大、皮疹、 痤疮、湿疹等。 ◦ 疲倦、困乏、记忆力下降。 ◦ 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性功能下降。 ◦ 眩晕、耳鸣、视物不清、胸闷、气短、心悸、情绪障碍。 ◦ 食欲下降、腹胀、腹泻、便秘。 ◦ 免疫力低下,各种肿瘤包块。

当微循环受到障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不能正常 交换,细胞缺氧、代谢产物堆积,成为危害健康的 内毒素,这种堆积在毛细血管中,不流动的血就叫 “瘀血”。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 寒凝血瘀 痰湿阻滞经脉至 瘀 这正是肌体各种亚健康症状和疾病发生的原因。“ 瘀‘发生在哪里,哪里就会发生疾病。脑动脉硬化 “瘀’在大脑的微小血管和循行于头部诸条经脉中 ;冠心病“瘀”在心脏血管和心、心包经中;慢性 肾炎‘瘀“在肾脏微小血管与肾经中;糖尿病”瘀 “在胰腺微小血管和脾胃经中……“瘀”是各种慢性 疾病的罪魁祸首。
认识人体微循环:血液是流动的、循环的,而血液 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 换,这一机能是在微循环实现的。 微循环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循环。微循环的血管壁非常薄,是普通纸的1%,正 常情况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强,血液中的小分子物 质可以从间隙中渗出渗入,进行营养物质、氧气和 代谢产物的交换。

张从正刺络放血的理论和实践

张从正刺络放血的理论和实践

张从正刺络放血的理论和实践[摘要]目的介绍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从正的刺络放血理论及其应用。

方法:认真分析张从正的代表著作《儒门事亲》,整理其中的有关记载。

结论:张从正不但继承了《内经》、隋唐时代的学术思想,而且进一步创新和发挥,对刺络放血疗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主题词]刺血疗法/历史;金元四大家;张从正张从正(公元1156~1228年),字子和,自号戴人,提出邪去正安学说,为攻邪派的代表,金元四大家之一。

主要著作有《儒门事亲》。

虽然他不专攻针灸,但对于刺络放血疗法的运用颇有心得。

根据《儒门事亲·卷一·八》的记载:”余尝病目赤,或肿或翳,作止无时。

偶至亲息帅府间,病目百余日,羞明隐涩,肿痛不已。

忽眼科姜仲安云:宜上星至百会, 速以铍针刺四五十刺,攒竹穴、丝竹穴上兼眉际一十刺,及鼻两孔内以草茎弹之出血。

三处出血如泉,约两升许。

来日愈大半,三日平复如故。

余自叹曰:百日之苦,一朝而解。

学医半世,尚缺此法,不学可乎?”我们可以知道,张从正是在行医半世,自己患眼病而束手无策的时候,遇到眼科医生姜仲安的刺络放血疗法。

神奇的效验,使他不得不自我感叹”不学可乎?”从此,张从正对刺络放血疗法不但在理论上潜心研究,更在实践中不断地发挥和创新。

1张从正刺络放血理论特色在理论方面,张从正首先秉承《内经》的学术思想。

例如,在遇到疟疾病人而不敢用药物治疗时,”乃取《内经·刺疟论》详之”,根据《内经》”血实者宜决之”的治疗原则,提出治火之法”在针则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血之”;又如,根据《内经》经脉”气血多少”的理论以及《素问·血气形志》篇”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提出”太阳阳明宜出血,少阳一经不宜出血,血少故也”。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张从正刺络放血理论与《内经》的学术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张从正在理论上也又有新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刺络发汗论《儒门事亲·卷一·八》提出”出血之与发汗,名虽异而实同”的论点,同样意义的结论还有”出血者,发汗之一端也”(卷二·十一)。

中医特色疗法:刺络放血疗法

中医特色疗法:刺络放血疗法

中医特色疗法:刺络放血疗法古人云“一针、二灸、三用药”。

传统的刺络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启脉”、“刺络”,“泻血”等,俗称“刺血疗法”或“刺络放血疗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较多的篇幅论述。

这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针刺治疗方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而除之”。

具有活血通络、化瘀消Y、泻热解毒、急救醒神、消肿止痛、镇静开窍等作用。

它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往往立起沉疴、顿消痼疾,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刺络放血疗法就是在特定的经络循行部位,运用针刺手法,让其自行流出或通过拔罐,把淤积在人体经络中的瘀血清除出体外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

《针灸大成》说:“人之气血凝滞而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

水之不通,决之使流于湖海,气血不通,针之使周于经脉”。

刺络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脏腑的功能紊乱,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在《黄帝内经》中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调虚实”等记载。

刺络放血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而实现的。

如果再配合针灸则效果更佳。

我科自开展刺络放血配合针灸治疗以来,对多种眼睛疾病(如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眼病、眼睑痉挛、急慢性结膜炎、麦粒肿等)、颈椎病、腰椎病、各种肢体关节疼痛(如: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腕关节炎、膝关节炎、踝关节损伤等)、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多种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痤疮、雀斑、黄褐斑等)等多种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一)刺络放血治病会影响身体健康吗?1、刺络放血疗法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相反,它对人体的健康有益而无害。

它泻出的是堆积在经络中不流动的瘀血,瘀血泻出后,经络之气血通畅,人体的疾病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之“宛陈则除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之“血实宜决之”。

2、鲜血和瘀血如何区别呢?鲜血泻出后温度下降了才会凝固,这点与瘀血是不同的。

刺络放血小科普

刺络放血小科普

刺络放血小科普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学里的一种比较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内经》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内经》里表示刺络放血是治疗疾病、减轻痛苦的重要治疗方式。

刺络放血疗法在我国历史很悠久,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刺络放血疗法使用工具比较简单、经济实惠、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因此,称之为简、便、廉、效、广。

既可以治疗很多多发病和常见病,对于疑难杂症也有很高的疗效;本次就主要了解关于刺络放血的相关科普知识。

1 什么是刺络放血疗法刺络放血疗法根据历代针灸资料显示,针刺疗法包含针刺不出血和针刺出血两种。

针刺不出血是用毫针针刺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针刺出血是用三棱针刺破下表浅静脉通过泻其淤血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刺不出血比较重视于经脉,针刺出血更加重视于络脉。

根据《黄帝内经》中将刺血疗法分成络刺、赞刺、豹文刺。

络刺是采用三棱针刺入络脉,让其自然出血;赞刺是用针在患者患处直入直出,多次的浅刺,促使患处出血,进针和出针很快,常用于消散痈肿;豹文刺是多针出血法,通过在患处的前后、左右刺入血络,将瘀阻血液排出。

2 刺络放血疗法的运用技巧针刺工具:针灸针(毫针),三棱针,注射用针头或者小针刀等。

适应症:热毒淤堵之疼痛。

热:风热感冒,奇痒难忍的过敏性鼻炎,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肝炎上炎之麦粒肿。

毒:毒蛇、毒虫咬伤,疗疮走黄,痈疽疮疡,肉腐血败。

淤:跌打损伤,气机逆乱之瘀血阻滞。

堵:离经之血淤阻,异物堵塞,或血栓脱落因子等,痛风石等。

临床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皮肤病,刮痧治疗感冒,拔罐治疗毒虫、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牙龈放血,治疗牙痛,麦粒针刺等都是采用出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取穴治疗部位简便易取,常选取阿是穴,即哪痛刺哪,也可以采用近部取穴或者远部取穴。

禁忌症:寒凝筋脉之关节疼痛,阴疽,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晕血、血管瘤患者,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者不宜使用本法。

3 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1)止痛作用。

中医里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中医特色疗法——刺络放血

中医特色疗法——刺络放血

中医特色疗法——刺络放血刺络放血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yu)陈则除之”中,“宛陈则除之”指的就是刺络放血疗法。

刺络放血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适应症广,取效快捷等特点。

此种方法无特殊设备要求,紧急情况下,即使普通缝衣针经消毒后也可作为工具使用。

只要注意消毒,按要求操作,是比较安全的,且不像药物那样有副作用。

很多疾病采用放血疗法后,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为什么中医的放血叫刺络呢?络脉是经脉分出的斜形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从络脉分出的细小络脉为“孙络”,分布于皮肤表面的络脉为“浮络”。

别络、孙络、浮络,从大到小网罗全身,具有加强十二经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和由体内向体表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的作用。

当病邪侵袭人体或脏腑功能失调以致气血瘀滞时,络脉本身也会出现相应的淤血现象,所谓“病在血络”。

放血疗法以此理论为指导,针对“病在血络”直接于络脉施用放血疗法,既可使恶血外出,迅速祛除邪气,又可通过直接刺血而调气,气血调和,则经脉通畅,脏腑平衡,从而治愈疾病。

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方法分为:1.点刺(又称速刺)在针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其充血,然后右手持毫针或血糖采血针迅速刺入皮下0.5~1分,立即出针,挤压针孔周围,使血液流出数滴即可,最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此法用于井穴、十宣及耳尖等末梢部位。

2.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头面部及肌肉浅薄的部位),常用于挑刺类似丘疹的反应点,将表皮挑破,使血或黏液流出,最后行无菌消毒。

3.围刺(又称散刺。

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等。

常见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散刺之后加拔火罐。

实践证明,关于刺络放血的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1泻热针刺放血可使邪热外泻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

如点刺少商、商阳治疗咽喉肿痛,点刺耳尖治疗目赤肿痛,点刺四缝治疗小儿积食发烧等。

2止痛针刺放血疗法最突出的治疗作用是止痛,所谓“通则不痛”。

三棱针放血疗法

三棱针放血疗法

三棱针放血疗法操作规范
【概念】
三棱针放血疗法也称为“刺血疗法”或“刺络疗法”。

是用针具点刺穴位、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血络,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方法。

【适应症】
三棱针刺络放血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等作用,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

【禁忌症】
1、虚证,尤其是血虚或阴液亏损患者,禁用刺血。

2、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血管瘤患者一般禁用。

3、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劳累者禁用。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以三棱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

【操作步骤】
右手拇指,食指持住针柄,中指扶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分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

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

【注意事项】
1.对患者要做必要的解释工作。

2.操作时手法宜轻、宜稳、宜准、宜快。

3.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4.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3次为1疗程。

【术中观察】
注意观察病人变化,有无晕针、晕血等表现,并及时对症处理。

【术后评价】
观察三棱针放血治疗后的客观详细情况,根据症状调整治疗方案。

【操作流程图】
见附表
【参考文献】
刘星等.百病放血疗法.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M],1995:101。

《黄帝内经》刺络放血应用

《黄帝内经》刺络放血应用

作用机制研究
总结词
现代研究揭示了刺络放血作用的科学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VS
详细描述
研究表明,刺络放血可以调节人体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作用机制包括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 疫功能等。
刺络放血的现代技术应用
总结词
传统刺络放血技术得到了改进和创新,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
禁忌症与慎用症
禁忌症
孕妇、哺乳期妇女、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刺络放血。
慎用症
体质虚弱、贫血、低血压等患者应慎用刺络放血疗法。
06
《黄帝内经》刺络放血的 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
临床应用研究
总结词
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证实了《黄帝内经》刺络放血在临床应用 中的有效性。
详细描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黄帝内经》刺络放血在临 床实践中的应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该技术在治疗多种疾 病中的独特效果,如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等。
治疗方法
采用《黄帝内经》中的刺络放血法 ,取穴为曲池、百会、人迎。
治疗过程
首先进行局部消毒,然后用三棱针 快速点刺穴位,挤出几滴血液,再 通过拔罐吸出瘀血。
治疗效果
经过一次治疗后,患者血压明显下 降,而且头痛、头晕等症状也有所 缓解。
案例二:痤疮治疗
患者情况
一位25岁的男性痤疮患者,面部多发丘疹、脓疱。
膝关节炎
刺络放血可以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受限,同时对小 腿肿胀、疼痛也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皮肤科疾病
带状疱疹
刺络放血可以促进疱疹吸收,缓解疼痛和瘙痒症状,同时对睡眠也有良好的 改善作用。
银屑病

放血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放血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中医放血的禁忌症临床应用放血疗法,有宜有忌。

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刺血部位和某些特殊情况,灵活掌握,以防发生意外。

刺血禁忌有如下几种:l、在临近重要内脏部位,切忌深刺。

《素问.刺禁论》指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逆之有咎”。

该篇列举了脏腑及脑、脊髓被刺伤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其认识与今之临床观察基本一致,应予足够重视。

2、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禁用刺血。

直接刺破浅表小血管放血,是刺血的基本方法。

但要严格掌握操作手法,切忌捣汁。

对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包括较重的曲张静脉,应禁止刺血。

刺大血管附近的穴位,亦须谨慎操作,防止误伤血管。

3、虚证,尤其是血虚或阴液亏损患者,禁用刺血。

《灵枢.血络论》指出:“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

”因此,血虚(包括较重的贫血、低血压反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应禁用刺血,以免犯虚虚之戒。

血与汗同源,为津液所化生,故对阴液素亏或汗下太过者,亦禁用放血。

若确须施用此法,应视病邪与正气盛衰而定,不宜多出血。

4、孕妇及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禁用放血。

5、病人暂时性劳累、饥饱、情绪失常、气血不足等情况时,应避免放血。

中医放血的出血量(1)在刺络疗法中,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

原则上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情况而定。

①体质:一般外轻力壮,气血旺盛者出血量可稍多,年老体弱,小儿妇女则出血偏少。

②部位:头面、四肢指(趾)部出血量宜少。

四肢部出血量可略多。

③病情:阳证、实证、热证、新病刺血量偏多;阴证,虚证、久病则出血量宜少。

(2)在具体操作时,对刺络出血量一般分为四种不同类型:①微量:出血量在1滴左右,包括局部充血,渗血以及《内经》中所载"出血如大豆"、"见血而止"及"微出血"等情况。

微量放血主要用于较大面积浅表疾患如神经性皮炎,下肢慢性溃疡,银屑病,白癜风,末梢神经炎,顽癣以及慢性软组织劳损,头痛,不寐等,常使用皮肤针散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研究成果

随着全国刺络放血学术研讨会的成立,我 国科研人 员对刺络放 血的研究 越来越深入。 组织细胞 和脏腑器官 缺血缺氧 状态表现出 的症状多 为中医之虚 现 代 证,大量实验资料研究证明刺络放血具有 研 究 促进造血机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成

现代研究成果如下:

刺络放血可调动人体免疫防御机能,激 发机体自身的抗病防病能力;
究 成 果

刺络放血具有脑保护作用。 实验证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 抑制实验性脑缺血缺血区氧分压的降低, 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和一氧化氮以及 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和增强快速反应蛋 白FOS和应激蛋白HSP70的表达作用,可以 促进bFGF免疫阳性细胞的增殖表达,从而 起到脑保护作用。
现 代 研 究 成 果
古 代 文 献 理 论 基 础
另外,张从正的学术思想 还体现于: “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 自复也” “ 陈莝去而肠胃洁, 瘕尽而荣卫昌, 不补之中,有真补者存焉”

“医之道,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 等
古 代 文 献 理 论 基 础


一、古代文献 1.古代文献理论基础 2.古代临床应用 2二、现代发展 1.现代研究成果 2.现代临床实验及临床实践
刺络放血对血管及血液成分产生积极的 影响,能改善微循环,使组织细 胞得到更充分的血液营养物质 的补充;

现 代 研 究神经肌肉产生良性刺激, 通过刺激体表的外周感受器或神经小体, 来反射性的改善肌肉功能; 刺络放血有助于分泌各种消 化酶,有助于改善脾胃虚 弱引起的厌食、消化不良 现 代 研 等;
现 代 研 究 成 果

另外,用哲学中的控制论系统论来分析 刺络放血的作用,对于理解刺血疗法能 够治疗虚证的观点很有帮助:将刺络放 血看作是对机体系统调控的一种方法, 利用刺络放血来打破系统病理的稳态, 从而激发机体自身的各个调节系统,尤 其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使机体 向生理的稳态矫正。
现 代 研 究 成 果

刺络放血的泻实补虚作用是通过 调动机体自身的能量而发挥的,打 破了将血液排出体外而使虚者更 虚的一贯思维。
现 代 研 究 成 果


一、古代文献 1.古代文献理论基础 2.古代临床应用 二、现代发展 1.现代研究成果 2.现代临床实验及临床实践
现代临床实验及临床实践

贵阳市李松将35例痿证患者随机分为 刺络补虚针法组22例和常规针刺对照 组13例。经4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和对 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和77% (P<0.0l)。 提示运用刺络补虚法 治疗痿证简便易行 且疗效明显优于传 统针法。
刺络放血疗法
引言

现今多数医家将虚证列为刺血疗法的 禁忌,本人认为有失偏颇,认为刺血 疗法可以用于治疗虚证。我们将从古 代文献、现代研究等方面认识其补虚 作用,希望能为正确认识刺血疗法的 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依据。


一、古代文献 1.古代文献理论基础 2.古代临床应用 二、现代发展 1.现代研究成果 2.现代临床实验及临床实践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有效率 刺络补虚组 对照组
现 代 临 床 实 验 及 临 床 实 践

浙江省郭春媛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 综合征100例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对照法 将病例分为刺络拔罐组50例和中成药组 50例。治疗结果:刺络拔罐组显效率为 62%,总有效率为94%,中成药组分别为 50%和76% (P<0.05 )。
古 代 临 床 应 用

唐· 孙思邈在《千金方》 中记有“胃虚令人病善 饥不能食,支满腹大, 刺足阳明、 太阳横络出 血”。 即为刺血疗法应 用于虚证之例。
古 代 临 床 应 用
李东垣《脾胃论·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
病制方》中“凡脾胃虚弱,成湿成痿 者……汗大泄,妨食,三里气街以三棱 针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里穴下 三寸上廉穴出血。”
古代文献理论基础

《素问· 三部九候论》中“必先度其肥瘦, 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 平为期。” 《素问· 血气形志》篇 古 代 “凡治病先去其 文 献 血……然后泻有余补 理 论 不足。” 基


《儒门事亲卷一· 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 中谓:“出血者,乃所以养血也”。 两方面的涵义:其一,刺血泻血中之邪, 使血发挥其正常的运载、濡养等功能; 其二,刺络放血,气血通畅,新血乃生。
刺络组 显效率 有效率 62% 94% 中成药组 50% 76%
现 代 临 床 实 验 及 临 床 实 践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王学敏刺络放血治 疗老年性肝肾亏虚之舌痛74例,总有效率 为97.3%。 湖南聂绍通,聂晓芸点刺四缝穴治疗成人 脾胃虚弱之厌食症36例,总有效率为 97.2% 。 刘存志、王兆兰刺络拔罐法治疗脉络空虚 之面神经炎46例疗效观察,本组病例全部 有效 。
古 代 临 床 应 用

张从正在《儒门事亲》 中提到“面肿风”医 案“头项遍肿连一目, 状若半壶,其脉洪大, 风肿宜汗,以草茎鼻 中,大出血,立愈。” 古 为阳虚刺血之例。
代 临 床 应 用

《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亦载 有许多刺血治疗虚证的病案,如:治疗 真气不足的手足麻木的虚证可在“两手 指甲傍 各以三棱针刺之,微见 血 如 黍粘,再与调理而愈。”
古代临床应用


《灵枢· 癫狂》中“短气,息短不属,动作 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素问· 脏气法时论》中五脏虚证刺血治之,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 背肩甲间病,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 古 代 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 临 床 下血者。” 应


《素问· 三部九候论》中也有“上实 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刺出其 血,以见通之。”是刺血疗法对虚实 夹杂病证治疗的记载。
古 代 临 床 应 用

再如杨继洲治小儿疮疥以四 缝,消渴以海泉三棱针出血; 王国瑞委中刺络治疗夜盲流 泪,视物不明;清代医家傅 青主采用眉心刺血治疗气血 两脱之产后血晕不语等均是 以刺血疗法治疗虚证的代表。
古 代 临 床 应 用


一、古代文献 1.古代文献理论基础 2.古代临床应用 二、现代发展 1.现代研究成果 2.现代临床实验及临床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