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博士论文
刺络放血疗法探讨

adm t do ajntet rp . oc s n vnsco n h bt yt rp i x ni r pc o ee p et nesute r erh n e o f d cv eay C nl i : ee tnadpl o m eaywt et s e o et f vl m n, ed f hr e a h u i h uo ei e o h h e vp s d o r s c
维普资讯
・
18 ・ 6
光 明 中 医 20 0 8年 2月 第 2 3卷 第 2期
C G C F b ay 0 8 V l 3 2 J MT M er r 20 .o 2 . u
刺 络 放 血疗 法 探 讨
王 燕 郑 州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针 灸科 ( 50 2 40 5 ) 摘要: 目的: 探讨刺络放血疗法。方法: 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深入探讨络放血疗法。结果: 剌络放血疗法是一种简、 、 便 验的颇有
主要作 用是 通过 调 整 阴 阳 、 通 经 络 、 和 气 血 、 正 疏 调 扶
祛 邪 而实现 的 , 治疗 作用 可 归纳 为促进 血 液循 环 、 速 加 新 陈代 谢 , 主要 有退 热 、 止痛 、 静 、 镇 降压 、 降低 血粘 度 、
强心 、 活血 、 癜 、 消 急救 、 消炎 、 痒 、 过敏 等作 用 。 止 抗
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效果论证

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效果论证通过对近几年刺络放血疗法临床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了放血疗法在骨科、皮肤科、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妇科、五官科等疾病中的应用,指出刺络放血疗法操作简单易行,见效快,疗效可靠,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标签:放血疗法;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前言:放血疗法是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用三棱针、毫针、梅花针等工具刺破躯体的某些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一定的血液,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灸方法。
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疗效快、节省时间、成本低廉等特点,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近年来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内经》认为,放血络法治病机理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这一点是基于中医的病因学说。
《灵枢.口问》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
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
”意思是说,无论外感内伤或情志致病,最终均导致机体的经络、脉道不通。
因此,“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
“络病者,调之其孙络血”。
调理原则是“血实宜决之,苑陈则除之”。
血去则经隧通矣。
“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上述说明,刺血络法的作用机理在于出恶血、通经脉、调血气,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
2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应用2.1放血疗法在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刺络放血疗法在治疗内科病中得到广泛应用,郭义等以中风发病后3d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到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使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收缩期血压上升;心率加快。
刺络放血治疗外感发热和阳盛发热效果较好,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
黄劲柏等刺血配合药物治疗发病48h以内的中风患者,以双侧手十二井穴、十宣穴、耳尖及耳背静脉3组穴位作为治疗主穴,每次每组1~2个,共取4~6个穴位,每个穴位放血2~3滴。
关于刺血疗法的作文素材

关于刺血疗法的作文素材《关于刺血疗法的作文素材》素材一《刺血疗法治病记》我有个朋友,就叫他大刘吧。
大刘一直被偏头疼折磨着,那头疼起来就感觉脑袋里有个小人在拿着小锤子敲一样,嗡嗡的。
他试了不少药,效果都不怎么理想。
有次听人说刺血疗法可能对偏头疼有用,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决定去试试。
我们去了一家传统中医诊所,里面的布置很有那种古色古香的味道,墙上还挂着人体经络图呢。
大夫先是详细地问了大刘的情况,然后仔细查看了他的舌头,还把了脉,搞得特别专业认真。
开始刺血的时候,大刘紧张得不行,紧紧地抓着椅子扶手,眼睛都不敢看。
大夫拿了一根很细很细的三棱针,在他的耳尖轻轻一刺,就这么一下,血珠就渗出来了。
大夫赶紧拿了一个小玻璃火罐扣在上面,大刘疼得“嘶”了一声。
不过很快就结束了,从耳朵上取下来火罐后,那小血点就像一颗小红宝石在耳尖上。
这还没算完,大夫又在他的手部的穴位附近刺了刺,挤出几滴血。
这刺血的过程听起来有点吓人,但是感觉手法很精巧。
过了几天,大刘就特别兴奋地和我说,他的偏头疼好像真的减轻了很多呢。
之前一周疼个两三次,现在好多天也没犯了,看来这刺血疗法还真有两下子。
素材二《刺血疗法的神奇家族传承》我邻居张大爷一家那可以说是中医世家了。
他家的刺血疗法那是代代相传,随便拿出个小物件都感觉充满了故事。
有回我去他家串门,正好碰见张大爷给他小孙子讲家里关于刺血疗法的事情。
张大爷年轻的时候啊,跟着他爷爷走街串巷给人看病。
他爷爷那时候可不得了,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刺血用的工具,什么三棱针啊,火罐啊。
那时候的病人都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大多是干农活累出来的病。
张大爷给我讲了个鸡的事儿,你说逗不逗。
有次家里养的鸡不知道怎么的腿瘸了,他爷爷就突发奇想,用刺血疗法在鸡腿上的穴位附近刺了点血。
当时他觉得爷爷这是干什么呢,给鸡治病还用这法子。
结果没几天那鸡还真的好了,又能跑来跑去抓虫子吃了。
他家传承刺血疗法讲究特别多。
从消毒的法子到穴位的精准度,容不得一点马虎。
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效果论证

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效果论证放血疗法是历史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通过切开静脉或动脉或者通过吸取患者的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尽管这种疗法在当今被认为是一种不太合理且实践效果不佳的治疗方法,但是在一些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放血疗法被视为一种奇迹般的治疗方法。
这篇文章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效果的论证。
理论基础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存在于古希腊和早期中世纪的医学文献中。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曾经认为,人体健康的关键是平衡四种体液(血液、黄胆、黑胆和粘液)的比例。
因此,当患者体内一种体液过多时,放血疗法就成为了调整体液平衡的一种方式。
而早期中世纪的医学家则将血液看作是“体内污染物”的来源,认为放血能够清除体内的毒素和污染物,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在当今已经没有了科学依据。
现代医学已经认为,血液不仅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更是人体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任何一种疾病,放血疗法都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它。
实践应用效果论证放血疗法的实践应用效果被广泛质疑,因为它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死亡。
例如,在18世纪欧洲的一次霍乱疫情中,医生们大量使用放血疗法来治疗患者,结果导致病人的死亡率却不断上升。
在20世纪,科学家们通过对放血疗法进行全面评估和研究,发现它在临床实践中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然而,一些医生仍然坚信放血疗法可以缓解一些疾病的症状,例如高血压、头痛和其他慢性疾病。
他们认为,通过放血可以减轻一些症状,但对于疾病本身并没有治愈作用。
因此,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放血疗法仍然被认为是一种合法的治疗方法。
结论放血疗法在历史上曾经被广泛使用,但是它的理论基础已经失去了科学基础支持。
现代医学已经发现,放血疗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任何疾病,同时还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放血疗法不再被当作一种正规的医疗手段,并且它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权威机构明确地禁止使用。
刺络放血疗法学术史研究

刺络放血疗法学术史研究目的:本着溯本求源的精神,梳理刺络放血疗法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及主要贡献,探究《黄帝内经》《针灸大成》《儒门事亲》等古代文献及近现代期刊、专著中关于该疗法的理论基础,总结出较为详细、有条理的理论和临床规范,并论述藏医、蒙医的放血特点,为医者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借鉴。
方法:古代文献检索方法以刺络、放血、针灸、拔罐、菀陈则除之为检索关键词查找相关文献,检索的数据库重点为《中华医典》,另外包括瀚堂典藏、雕龙、淘中医。
现代文献检索方法同样以刺络、放血、针灸、拔罐、菀陈则除之为检索关键词查找相关文献,检索数据库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读秀学术搜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Wanfang)。
成果:1.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刺络放血疗法学术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春秋之前,该阶段可称之为萌芽期,虽然当时经络理论并未形成,但是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人们总结出了不同疾病的治疗规律。
2)战国至唐朝末年,该阶段可称之为理论形成发展和实践积累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冶金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针具的制作也日趋精致,在砭石的基础上制造出金属针具,《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成形,之后诸多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3)宋金元时代,该阶段可称之为理论升华和临床经验总结期,这一时期的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自己的观点,使得该疗法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医者当属“金元四大家”。
4)明清及近代,该阶段可称之为成熟和创新期,有关刺络放血法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针灸大成》,另外随着医家对瘟毒疫疠疾病治疗经验的积累,大大扩展了放血法的适应症范围,理论也更加丰富。
2.藏医与蒙医的论述:藏医学认为人体原有的血液等物质由于种种因素出现紊乱,造成代谢失衡,诸多疾病由此而生,机体运化精微的功能下降,血液无法得到营养供给而产生恶血,恶血集聚于血管,进一步造成循环障碍,皮肤腠理得不到新血滋养而形成组织炎症、血肿甚至腐败溃烂,放血疗法可以利用放血工具来割破相应脉管和病灶,排出恶血,祛瘀生新,疾病自然消除;蒙医学认为饮食物进入体内后,被分解为精华与糟粕两部分,精华部分通过专门的精脉输送至肝脏,在肝脏内协日(音译)的综合作用下成熟生成血液,血液在肝脏内继续分解,生成更加细微的精华和糟粕,糟粕部分转化为胆汁,也就是协日,贮藏于胆囊内,胆汁再一次分解出精华部分和糟粕部分,其精华部分用来滋润濡养“协日乌苏”(音译),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组织液,糟粕部分则进入肠道内,主要作用是促进消化,血液是协日的主要载体,它在心脏和普行赫依(音译)的作用下,通过蒙医学所讲的八大隐脉和联系四肢的十六根大显脉,把所生成的各种精华部分输送至全身各处,同时把糟粕部分运送至特定的分解场所,血液、协日、协日乌苏三者导致的热性疾病,会引起血液过盛,血容量升高,发展为黑脉病变,气血运行受阻,精华糟粕不分,滋生恶血,败坏五脏六腑,引发疾病。
刺络放血疗法机理探讨及研究进展

刺络放血疗法机理探讨及研究进展摘要】刺络放血疗法对人体生理反应具有针对性,属于中医传统的疾病治疗方法。
主要在人体病灶、特定腧穴及浅层小静脉进行刺针治疗,并将血液适量放出。
目前,应用于各临床治疗,该治疗方式具有简单、方便、起效快且价值低廉等优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以被逐渐扩大,且内容逐渐完善。
现代医学中,则主要依据历代治疗的基础上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现代疾病的医学机制进行探索与研究,望达到准确治疗疾病的作用,通过合理科学使用该疗法帮助病者康复。
【关键词】刺络放血疗法;机理;研究进展刺络放血疗法在治疗疾病上历史悠久,通过尖锐的针具进行针刺治疗,于患者穴位及浅表层的血络采用针刺方式适当放出血液,进而治疗病者疾病,达到康复。
该疗法在古时被人们所重视,且应用范围遍布临床各科,在医学史书中均有该疗法的记载。
该疗法具有泻热出血、可调节阴阳失衡、气滞血瘀、活络血脉、治疗新病旧疾等作用。
刺络放血疗法通过通经脉络、疏气血瘀的原则达到止痛、镇静、化瘀消肿的目的[1]。
为此,本次则主要阐述刺络放血疗法机理探讨及研究进展情况。
一、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价值及发展历程(一)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价值刺络放血疗法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十二病方》中则有该疗法的记载,《内径》医学书籍中记载该疗法的内容则高达46篇,所写内容丰富具体,并在此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
为后续刺络放血疗法的发展奠定基础,且影响深远。
刺络放血疗法在中医药书籍《内径》中,主要应用于治疗发热、疼痛、癫狂症等数十种疾病中。
相关人员在《内径》中总结出,该疗法主要有泻热开窍、祛瘀活络、消肿排脓、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祛邪疏表等作用。
该疗法虽在《内径》中没有明确表明,但在其他中医学书籍中则有明确的标明:诊断病者内气的虚实,若为虚,则需要补之,若为实,则需要泻之。
必须要去其血脉,后调养,方可痊愈。
从这一条文中则表明气虚症的病者也可使用刺络放血疗法进行医治,治疗原理主要依据先去除血脉内存在的壅滞之瘀血,后再经过其他方式补虚气,以调整阴阳平衡。
中医刺络放血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 曾凡清, 7 ] 刘德云, 宋小亚, 蝉花的分 离和培养研究【. 等. J浙江食用 ]
菌, 0 , () 8 2. 2 8 64 : — 9 0 1 2 f 冯 立 才. 8 】 上海 天马 山蝉 花 的初 步研 究叨. 海应 用 技 术 学 院 学 上
报 , 0 ,( ) 2 — 2 . 2 2 2 : 5 17 0 2 1
制 , 制 E M 成分 的 主要来 源 , 细胞 的病 理性 增生 及炎 症 f . 医学论 坛, 0 ,16 : 3 54 可抑 C 阻止 J基层 1 2 71 ( ) 3— 3 . 0 5 3.- 赵 Y ̄ - 唐 蝉 J浙 1 的扩展 。 该实验 结果 从体 外实 验证 明 了人 工蝉 花菌 丝 的抗 肾小球 『]- , 小 京, 法娣 . 花 药理作 用的初 步探 讨[. 江 中 医杂
『 贵 州大 学. 的人 工培 养 方法 :N 116A2 8 0— 3 0 f 胡 海 燕, 晓, 6 ] 邹 罗力, 传 统 中药蝉 花的 活体 家蚕 人 工培 养【. 等. J中 】
国 中药杂 志, 0 , ( 7 : 4 — 1 2 2 93 1 ) 1 0 2 4 . 0 4 2
【 程 东庆 , 志 山, 美爱 , . 花 真 茵的 分 离及液 体发 酵 培养 [. 9 ] 丁 林 等蝉 J ]
中药材 , 0 , ( ) 9 1 0 2 6 92 : — 0 . 0 2 9 『O刘广 玉, 菽 英. 然蝉 花 和人 工培 养 品 镇静 镇 痛作 用 的 比较 11 胡 天 『. 应用 药 学, 9 ,( ) — . J现代 ] 1 1 2: 8 9 8 5
量、 虫草 酸含量 和虫 草多 糖含 量 。得 出结果 为 人工 蝉花 的 虫草 酸 含 量 和野 生 蝉花 相 当 , 草 多糖 含 量 则 高 达 10 9 g ; 苷含 虫 1. m / 腺 0 g 量 较 野生 蝉 花低 , 草 素未 能 检 出 , 4种活 性 成 分 总量 是野 生 虫 但 蝉 花 的 1 5 。从 活性成 分 含量 看 , 工蝉 花 可代 替 野 生蝉 花 , . 倍 5 人 但还 需进 行进 一步试 验 。 翁梁 [ 用微 波法 从 野生 蝉 花和 人工 蝉 花 中提 取精 多糖 , t q 采 用 滤 纸片 扩散法 和 比浊法测 定 多糖 的抑 菌作 用 。试 验结 果表 明 , 两 种 多糖对 大肠 杆菌 、 色 葡萄球 菌 和枯 草芽 孢杆 菌均 具 有抑 制 金黄 作用, 且野生 蝉花 多糖 的抑 茵作 用较 强 。 葛 飞等 [以天然 蝉 花作 对 比 , 一 株蝉 拟青 霉 菌株 发 酵菌 丝 1 习 对 体的化学成分进行 分析 , 测得蝉拟青霉菌 丝体中虫草多糖 、 甘露 醇、 麦角甾醇、 腺苷 、 氨基酸 总量、 必需氨基酸总量和不饱和脂肪 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天然蝉花 , 其他化学成分和天然蝉花 中相应成 分 基本一 致 。
刺络疗法护理体会论文

刺络疗法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刺络疗法结合全程护理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分析。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0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需要进行刺络放血疗法的患者150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
其中,对照组在刺络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
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3%(x2=9.65,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在刺络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
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差异。
其中,刺络疗法主要是铍针刺络放血拔罐,放血量平均每穴5-8 ml,每次共30-50ml,2次/周,4周/1疗程。
对照组按医嘱进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以及饮食正常;而观察组则对患者放血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其措施[5-6]如下:①放血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一般会显得比较紧张,恐惧和烦躁。
因而护理者需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患者,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解除顾虑,稳定情绪,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另外,放血前注意询问患者有无晕针现象以做适当处理,并温暖患者身体,准备好止血带、垫子、刀针、止血药、冰袋、无菌纱布、绷带等物品。
治疗室要求安静、舒适、光线充足,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②放血中护理。
放血时,必须认真作好消毒工作,并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必要时抚摸患者,消除其紧张与恐惧感,降低疼痛度。
密切关注各种突发事件,如一旦出现晕针现象,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其中症状较重者,需请医生处理;③放血后护理。
刺络疗法需特别重视做好放血后的护理工作,饮食方面应食用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并注意要多喝水。
放血后可能出现某些不良反应,如术后生风、术后感染等,应密切观察并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中医药大学届博士学位论文刺络放血疗法文献及理论研究现状1.1刺络放血疗法刺络放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说文解字》所云:“赵,以石刺病也”,包括放血和排脓的治疗方法。
最早的古籍记录刺络放血是发现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和《脉法》。
从多次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古代医家不断总结治疗经验,与此同时依靠生产力的进步,还有铜铁器的出现,刺络放血针具由石制材料向金属材料转变,因此产生了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
刺络放血疗法,又称刺血疗法,在《内经》中是“刺留血”的描述,刺络放血作为中医学中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
其理论基础是“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刺血疗法的应用大法则是“宛陈则除之”。
从《内经》162篇文章中,发现涉及此法的篇章就有60余篇,覆盖了刺血疗法的原则、如何选择针具、刺营出血的技巧等部分。
不但古代有众多医家擅长使用这种治疗手段,在现在临床上也经常运用,多用梅花针、毫针、三菱针注射器针头或其他工具去刺破人体特殊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异常小静脉,放出适量的血液以治疗疾病,是传统的针刺最基本的方法。
1.2 《黄帝内经》中有关刺络放血文献的记载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
《内经》的产生意味着着刺络放血疗法理论体系的已经有了稳定模式。
《内经》是由《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史料可查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际。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就有关于刺络放血疗法的记载,专门用于点刺湾血,治痈肿、热病的“锋针”的记载,而“锋针”就是“九针”。
“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其长寸分,针身圆柱形,针头锋刺,呈三棱锥形,是现代针剌放血的三棱针。
从古至今,历代医家正是在《内经》的理论、原则、技术以及所采取的方法上,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使中医学得以不断进步。
两千多年来国内国外无数中医学家,在理论上独树一格,或者准确无误,其成功之路,都未脱离深入实践研读《内经》来升华个人的医学理论。
在《内经》中,关于针刺治疗的条文,超过一半以上均涉及刺络放血方法。
在全部162篇中,涉及刺络放血疗法的竟达到60多篇。
其内容包括针刺放血的名称、原则、针具、疲血阻络的诊断、适应症、取穴部位、操作方法及禁忌症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探讨了刺络放血治病的机理。
如《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还提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箱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
其中又以“宛陈则除之”的刺络放血疗法的为原则,以实热病为主的适应证候,以循经取穴、表里经取穴、局部取穴为重点的取穴方法,以点刺、散刺、挑刺、络刺、赞刺、豹文刺等为主要刺法,这些刺法都属于刺络放血法的范畴,但使用的针具、方法大同小异。
至今仍具有现代意义。
刺络放血疗法不断上升到一个新的的高度。
《内经》构造了传统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使之成为必要的组成部分。
之后,后代医书多有记载,不少著名医家也都掌握了刺血的专门技术。
据《史记》所载,春秋时代名医扁鹤善用针挺方法,如他在治疗虢太子尸厥症时,用“厉针、挖石,以取三阳五会”;在为齐桓侯治病时,亦提到:“(病)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
汉代名医华伦也有高超的刺络放血技术,他曾以刺络治愈过红丝疔相当现代之淋巴管炎)。
相传曹操患「头风」之症,其头部穴位针刺放血之后,收到立刻止痛的效果。
由来已久,众多的医家将《内经》奉为宝典。
行业同仁认为,《内经》多于理论的阐述,而缺少对于具体治疗方法的系统描述,但在针刺方面,《内经》则是理论与操作同为重要,特别是在《灵枢》中的绝大部分论述都是有关针刺方面的内容。
而在《内经》所涉及到的针灸疗法中,并对刺络放血疗法的论述较其他治疗方法多。
在《内经》共162篇文章,其中《素问》有20篇主要在《刺热篇》、《刺拒篇》、《刺腰痛篇》、《调经论篇》、《缪刺论篇》等篇章,《灵枢》有26篇主要在《官针篇》、《热病篇》、《杂病篇》、《逆顺肥瘦篇》、《刺节真邪篇》、《五邪篇》等篇章)占据大部分的内容,并对其机理、治则、刺法等内容也有很具体周详的论述,对各种疾病的刺血疗法进行主要的介绍。
据统计,书中明确指出刺血疗法的论述就有60多篇。
自从《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刺血疗法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
历代针灸家也将《内经》尤其是《灵枢》)看做是学习针灸的基础宝典。
1.3现代刺络放血研究成果1.3.1放血有利于身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具有良好的促进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和刺激自我疾病预防和疾病预防的能力。
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近年来,许多实验和研究数据表明放血疗法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刺激人体的防御功能,增强免疫力。
有人用放血疗法治疗病毒性疣病,但在血液和皮肤测试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免疫球蛋白和补充试验。
结果表明,免疫指数,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提高。
随访后续治疗后发现,免疫指数继续增加。
红细胞免疫粘附有显著影响抗原的身体。
放血能激活血红细胞膜受体活性,细菌的粘附、疾病免疫复合物毒药更容易吞噬细胞降低病原活性,以达到清除血液循环潜在的大量致病物质和病原免疫复合物。
明显提高红细胞膜受体功能的血液循环能力。
还有研究表明,刺血能使末梢血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免疫参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因为身体弱,特别是老人们不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血红细胞膜受体功能也在下降。
1.3.3刺血疗法对血管和血液成分对血管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微循环,以便组织很好细胞获得更多充足的血液营养。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血管放松功能和血液成分,这两个有一定的监管职责。
放血疗法产生重大影响的血液,血液变化是双向的。
血管功能,研究显示,皮肤针刺基底动脉的大椎供血不足者去治疗脑血流量不足,、血刺痛证明大脑血管舒张,减轻微血管痉挛性大脑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管弹性的作用。
结论刺血疗法可以改善血管的功能,调节血管舒缩状态,使血液有形相互在一起,扩大血液流动和流率。
放血疗法可促进身体新的取代旧的。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所以新陈代谢加快,神经体液调节的功能改善微循环及血管功能。
可以防止过度的炎症炎症,促进炎症的恢复。
由于血管壁的小血管壁,保险可以产生瞬态神经疼痛,疼痛本身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刺激,这种刺激可以调整小血管壁的调节机制可以改善微型血管的自律,和改善微循环功能直接或间接的微观结构很好。
细胞获得更多充足的血液营养。
如:杜其梅为例针剌秩边、环跳、委中、殷门、昆企、阳陵泉,病变水平夹脊穴,并在放血在委内瑞拉拔火罐,疾病的总有效率100%。
张氏‘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例,取患侧大肠透夹脊穴,健侧对应压痛点,痛在太阳经取殷门、委中、昆仓;痛在少阳经取环跳、阳陵泉;牵扯阳明加伏兔、足三里、解溪;电针,再取委中穴找明显的络脉放血,尽量多。
对照组例病例组纯电针灸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疗组治愈22例。
有效的11例,改善9例,无效4例的情况下,总有效率91%、对照组患者在治愈,明显有效的11例,进步的情况下9例,无效的9例,总有效率75%。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简单的电针刺激治疗组。
研究表明,血液中组件、刺血治疗高血糖,血液粘度增加,血小板聚集一组高或释放功能,红细胞积累和能力下降,血液凝固,增加纤维的能力减少,容易形成血栓。
如:《续名医类案》中记载:“楼全普治一老妇人,头病岁久不已。
因视其手足,有血络皆紫黑,遂用三棱针尽刺出其血,如墨汁者盖。
后视其受病之经刺灸之,而得痊愈。
,,现代报道中,杨氏用三棱针耳尖放血滴,发热加双屏尖或轮、、点刺放血,症状重、顽固者取双耳背静脉放血以上,并配合耳压,主穴:耳尖、神门、皮质下;配穴:额、颞、枕等。
共治35例,痊愈3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
1,3.3刺络放血可对神经肌肉产生良性刺激,通过刺激体表的外周感受器或神经小体,来反射性的改善肌肉功能。
如《针灸甲乙经》卷七中记载:“腰项强,取足太阳胭中血络。
”《针灸摘英集》中记载:“久虚人腰痛刺而复发者,腰重不能腿股疼,脚膝瘘弱,髀枢痛,热病,风瘦,身无汗,脊膂痛肿,于此穴中出血,甚妙。
”而现代多也用此法治疗外伤所致的疲血性腰痛,如霍则军等”腰骶部以大肠俞、关元俞为主,配秩边、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针刺配昆企拔罐,取针后在患侧l4—5及l5-sl相应节段旁开脊柱2CM为中心刺络放血拔罐。
针刺刺络放血组使用上述两种操作,针刺组只进行针刺。
针刺放血组30例经治疗,痊愈率30%,总有效率73%3针刺组30 例经治疗痊愈率42%,总有效率93%,针刺刺络放血组优于针刺组。
付明举等为例病人局部拔罐并酌情单侧或双侧委中放血,内有效率达到。
若注重诊察血络,尤其是腰部和下肢部,见异常血络,必剌之,使恶血外出,新血得生,常可收到血出痛止之效。
如库毓敏取患者腰部痛点用三棱针点刺并加拔火罐,或根据胀痛患肢所在经络,在经穴上如至阴、穷阴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滴左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例,总有效率。
刺络放血可疏通经络中瘀滞的气血,疼痛则可消除,尤其治疗外伤性疼痛疗效肯定。
如刘靖等采用刺络放血、拔罐配合照射治疗四肢软组织扭伤;张帆等“选择患处皮肤,采用三棱针点刺然后拔火罐的方法治疗外伤疲血性疼痛。
1.3.4放血帮助各种消化酶的分泌,有助于改善脾胃引起的厌食、消化不良,等等。
1.3.5放血有护脑保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随着晚上放血的方法,治疗热综合征和缺乏经验的将军被列为禁忌刺血。
禁止对刺血不足不能推广,只要临床治疗得当,刺破血治疗虚证也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1.3.6有一个良好的镇痛效果。
放血疗法在血液中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有调节作用,一方面,刺激血管壁,导致疼痛低一级的中枢神经系统。
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是当地放血后排放的物质造成疼痛,缓解疼痛,证实放血疗法退热剂,抗炎、镇痛等有客观依据的功能。
1.3.7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在临床上观察显示刺络放血疗法对小儿高热及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高热等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古今文献均有记载和临床报道如:《循经考穴编足太阳之经》中:“橫竹,又宣棱针刺之,宣泄诸阳之热。
《针灸集成》卷二记载:“若热极不能下气者,以稠系颈,则头额及当阳血络自现,即以三棱针贯刺其血络……神效。
”《针灸聚英》卷二记载:“热无度不止;陷谷血以泄热。
”《窦太师针法》中记载:“大烦热不止,昼夜无度,刺十指间出血,谓八关大刺。
”曹世强用三棱针点刺大椎、双侧少商与关冲,放血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例,总有效率97.5%。
1.4现代刺血疗法研究现状潮。
王氏等搜集了年到年篇有关文献,发现刺血疗法治疗疾病遍布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眼科、耳鼻喉科,达种,包括:多种急性病症,如:小儿高热、惊厥等急危重症;三叉神经痛等痛症;急性毛囊炎、淋巴管炎、丹毒等急性炎症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