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李坑导游词

合集下载

江西李坑导游词(17篇)

江西李坑导游词(17篇)

江西李坑导游词(17篇)江西李坑导游词(通用17篇)江西李坑导游词篇1李坑,是一个以李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__年唐末皇帝唐宣宗的后裔孙李洞,自祁门浮溪新田迁居到此建村,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李坑村山环水绕景色秀丽、人杰地灵。

自宋至清数百年间,先后走出了十八位进士和一个武状元,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达三十二人,并有十七位饱读经书、能文善诗的学士留下传世著作二十九部,一大批徽商高贾卓有成就,堪舆大师、名医名士更是享誉乡里、远近闻名。

到清朝末年,李坑村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村里有总祠一座、支祠十二座、九百十七户人家,人口达五千多人,被誉为婺东第一村。

今天的李坑村仍是一个有着二百六十多户,一千多人口的行政自然村。

....游览入口] 请大家往前看:田野、古桥、石碣、牌坊、柳堤、楼阁、古树误....田园般的景致充满了清新、自然的乡村气息,这就是我们李坑的水口。

说到水口,我要告诉各位,在古徽州的每一一个村落,都有水口.水口是村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落景观和风水的重要体现。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道沿着这乡间小道去探寻-下李坑水口的奥秘,感受一下李坑水口的文化魅力。

〔至中书桥]不嫌慢步观山景,何妨小坐听溪声。

现在我们来到了村中一座最古老的宋代廊桥一中书桥上,这座饱经风雨的古桥建于北宋末年,桥长4米,宽2.5米,高3米。

桥面青石板铺就,为一座单孔砖拱桥,这座古老的桥为何取名中书桥呢?据《李坑宗谱》记载,宋大观三年(公元1120__年),李氏十ー世祖李侃考中进士后,官至中书舍人,在京城为官多年后,逐欲上硫归养,适闻父丧弃归,继遭内艰,志隐不出。

回乡后,见这里行人挑担来往于破旧不堪的木桥,有摇摇欲坠之感,遂决意捐资修建了这座桥,桥落成后,村人为感激他的恩德,便以李侃的官职称之为中书桥。

八百多年过去了,虽饱经风雨有些破败,却依然屹立在村外的小溪上,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因此,也成为李坑唯一的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四篇)

2024年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四篇)

2024年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人美茶香。

我们今天将去看看“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

在唐代开元____年设县(即公元____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

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

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

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

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

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

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

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

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

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

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

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____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____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

婺源——中国最美乡村导游词

婺源——中国最美乡村导游词

婺源——中国最美乡村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这里就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的韵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将带领大家开启一场如梦似幻的婺源之旅。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

这里山清水秀,田园风光旖旎,独特的徽派建筑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乡村美景。

当我们踏入婺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田。

在春天,婺源仿佛变成了一个金色的世界。

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如同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花浪翻滚,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醉神迷。

无论是江岭还是篁岭,都是观赏油菜花的绝佳去处。

江岭的油菜花田沿着山坡层层叠叠地蔓延,从山顶一直铺到山谷,形成了一幅极具层次感的田园画卷。

站在高处眺望,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点缀其中,与金黄的油菜花相互映衬,宛如世外桃源。

篁岭则以其“晒秋”文化与油菜花相结合而闻名,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古村落里的晒架上,不仅有五彩斑斓的农作物,还有那环绕四周的油菜花,构成了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卷。

除了油菜花,婺源的徽派建筑也是一大亮点。

这里的古村落保存完好,每一座村落都像是一座露天的建筑博物馆。

我们走进李坑,这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

一条清澈的小溪贯穿整个村落,溪水潺潺,倒映着两岸的古民居。

溪边垂柳依依,村民们在溪边洗衣洗菜,充满了生活气息。

李坑的民居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白墙黑瓦,飞檐翘角。

建筑的外观简洁典雅,内部却有着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

这些雕刻工艺精湛,题材丰富,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花鸟鱼虫等,每一处雕刻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在村落中漫步,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祠堂,这些祠堂是家族的象征,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见证了家族的兴衰变迁。

再来到汪口,这是一个因水而兴的古商埠。

汪口村前的碧水如练,名为永川河。

河上有一座古老的俞氏宗祠,它被誉为“江南第一祠”。

俞氏宗祠建筑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木雕尤为精美。

江西著名李坑导游词

江西著名李坑导游词

江西著名李坑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江西著名景点之一的李坑。

李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南方向,距离南昌市区约60公里,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小村庄。

它是江西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村落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李坑地处于巍峨壮丽的庐山脚下,群山环绕,风景秀丽。

这里水资源丰富,古山、古洞、古树、古碑、古井遍布,是一片绿意盎然的乡村风光。

进入李坑村落,你会被它的古朴和宁静所吸引。

整个村庄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走在村落的小巷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到了古代农村的生活气息。

让我们先来到村庄最为显眼的地方——李坑古民居群。

这里有150多户明代和清代的古民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李坑古民居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艺术闻名于世。

这些古民居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青砖瓦片建造,屋顶上雕刻精美,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在李坑古民居群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李家大院。

这是一个家族式的大院落,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李家大院建筑庞大,共有四进、五开间、七堂式布局,是明代以来李家族极富盛名的家族居住地。

大院的主要建筑有正门、正厅、飞檐、雕花窗户等,每一处都体现了李家人的高贵和富有。

除了古民居群,李坑还有一些其他的著名景点。

比如李坑古桥,这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古老石桥,全长约50米,宽1.6米。

这座古桥是村落内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连接村内各个地方的纽带。

走在这个古老的石桥上,不仅可以欣赏到李坑村落的美景,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此外,李坑还有一座博物馆,展示了村落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古代家具、字画等,给游客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了解李坑的机会。

李坑村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那就是李坑的发展与一只神奇的猕猴有关。

相传在明代,村子里出现了一只聪明而能言善辩的猕猴,这只猴子不仅能为村民解决困难,还能预言未来。

因此,在村民的尊敬和好奇心的促使下,猴子成为了村民的守护神,并给村子带来了繁荣与幸福。

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

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

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西省婺源县的李坑,我将为大家介绍这里的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婺源的美丽与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宏伟壮丽的李坑大峡谷。

李坑大峡谷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境内,是中华民族李姓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的大峡谷地势险峻,山岩峭壁,大自然的雕刻使得这里有着独特的地貌景观,被誉为“中国的大峡谷”。

大峡谷内有清澈如镜的溪水,湖泊和瀑布,景色美不胜收。

如果您喜欢探险和户外运动,可以选择在大峡谷进行徒步旅行、攀岩等活动,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下来,让我们来参观一下李坑的古民居。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李坑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古民居建筑,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木雕、石雕工艺而闻名于世。

这里的民居犹如一幅大型古代建筑画,每一栋房屋都有着别具一格的风格和故事,色彩鲜艳的红墙黛瓦、精美的雕花窗户,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在村庄里漫步,您可以感受到传统农村的宁静和独特的生活氛围,这里的居民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

除了古民居,李坑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景点,那就是人称“小九寨沟”的十里画廊。

这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

沿途可以欣赏到奇特的石峰、清澈的溪水、碧绿的树林,美不胜收。

每年的春天,这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绽放,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秋天时,枫叶红遍山间,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在十里画廊,您还可以欣赏到当地村民的民俗表演,了解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李坑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那就是虞美人花海。

虞美人是李坑的地方特产,每年的春天,村庄里的虞美人花争相绽放,绵延数十亩的花海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虞美人花颜色鲜艳,花瓣丰满而多汁,是一种世界上独特的花卉品种。

不仅如此,每年的五月,“虞美人文化艺术节”也在李坑举行,届时还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和民俗活动,让人们在观赏虞美人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李坑的独特魅力。

关于江西李坑的导游词

关于江西李坑的导游词

关于江西李坑的导游词尊敬的大家,欢迎来到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个小村落——李坑。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李坑的概况。

李坑位于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文化历史之间,距离上饶市中心约45公里,被誉为“江南秘境”,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李坑镇地势高低错落,山峰林立,森林覆盖率高达98.8%,是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这里自然环境恬静优美,夏季比城市凉爽,每到秋冬季节则是观赏枫叶、樱花的绝佳时机。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李坑的历史文化。

李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有着古朴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风情。

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它的文化传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而在清朝时期,李坑则被列为徽州府的一个镇,是一个拥有着浓厚商业文化的地方。

商人们为了方便商贸往来,开始筑造石桥石塔、修建礼盘作为交易凭证。

这些建筑如今仍可看到,更是成为了李坑的标志。

李坑的石桥建筑群是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一个保留完好的特色古镇。

其中,包含了200多座石桥、20座石塔、600多个礼盘等珍贵文化遗产,它们具有地方特色、人文内涵和美学价值,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再来介绍一下李坑的美食文化。

李坑有着一系列的传统美食,包括有鲢鱼、芡实鸡、草头莲子、臭豆腐和茶叶等等。

尤其是李坑的臭豆腐和茶叶,更是出了名的。

其味道分别是浓香和清香,可以让您在品尝的同时体验到对当地特色的深入了解。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李坑的旅游景点。

李坑的景点主要包括了石桥群、森林公园、龙虎山、谷口温泉和人民广场等。

其中,您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也可以在古朴的石头桥上,品味浓郁的历史气息。

同时,李坑的谷口温泉也是一大景点,它以温泉入浴、中草药理疗为主,可以帮助您舒缓疲惫的身体。

总之,李坑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欣赏美景的机会,更让您尝尽鲜美的美食和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旅行,谢谢大家!。

2023年江西李坑的导游词

2023年江西李坑的导游词

2023年江西李坑的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西省的一个美丽的小镇——李坑。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这个历史悠久、景色
宜人的小镇。

首先,我们将来到李坑的老街区,这里是一个直至现在仍保留着唐宋时期街道风貌、具有浓厚人文历史气息的街区,同时也是一个好吃好玩的美食集中地。

这里的美食以蒸米粉和酸菜鱼为代表,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老街区还保存着李坑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化,深深地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接着,我们来到了李坑的知名景点——青云山。

这座大山
位于李坑西北部,海拔1131.8米,是江西省最高峰之一。


上的植被丰富,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不同的美景。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江南山水的韵味,同时可以爬山锻炼身体,体验身心两旺的快感。

此外,我们还将前往景区内另一个著名景点——李坑鼓楼,这座鼓楼兴建于明朝嘉靖七年,因其设计精美、构造独特,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都非常的高。

进入鼓楼内,您可以参观展示厅,了解李坑鼓楼的历史文化,并且可以登上鼓楼俯瞰整座小镇的美景。

最后,我们来到李坑的最后一个景点——李坑千年古镇,
这座古镇有着约千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有典型的水乡特色,古典建筑群也是一绝。

这里的石桥、古井、老街、宅院等等都是
特别值得品味的景点。

同时,这里的特产也非常有名,腊肉、青花小鱼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

综上,江西李坑为大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风景和极具人文历史价值的景点。

希望这次旅行让大家感受到江南山水之美、人文历史之厚重,同时留下难忘的回忆。

感谢大家的观赏!。

婺源李坑景区简介

婺源李坑景区简介

婺源李坑景区简介
李坑位于婺源县城北16公里处,地处婺源、昌宁、江岭三
县交界处,属新安江支流桃溪源河的上游,为宋代古村落,有
“一片瓦”之誉,是婺源古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李坑因明代大
学者李攀龙而得名。

李坑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已有800多年的
历史,为徽州四大古民居之一。

李坑村的古民居建筑很有特色,
它以两条“丁”字形巷道为轴线,呈“井”字形布局,形成一个
大的四合院。

这是婺源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徽派
建筑群。

李坑位于婺源县西部,距县城24公里。

村庄面积6.18平方
公里,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地。

李坑是个“八山半水一分田”的偏僻山村,它周围群山环抱、林木茂密、
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宜人。

村落周围有两条主要水系:一
是桃溪水系,二是桃溪与昌宁水系。

两条水系在村前交汇后注入
桃溪源和昌宁源两大支流。

因此,李坑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
之称。

李坑现有居民329户1038人,其中有吴、王、刘、陈等姓。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婺源县李坑导游词
婺源县李坑导游词
引导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婺源旅游,而婺源县李坑亦是很多人的首选地,接下来是WTT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婺源县李坑导游词,欢迎阅读!
婺源县李坑导游词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由婺源县城紫阳镇乘车前往一个景点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车程大概十来分钟。

现在我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10年,由一个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历史。

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

为什么叫理田呢?拒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尧帝为部落首领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职为姓。

同时,因远祖唐末由北方迁到南方曾“占得从田之签”。

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

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岸。

在婺源,溪流又被称为“坑”,便俗称为李坑。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

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原因是这里的村里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

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子庄的标志。

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

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

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

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

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人的下马石。

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

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

,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

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

因为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方便小姐从屋内往外看。

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

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


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

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

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鼓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

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

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

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

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美,极富装饰趣味。

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满欢乐的心态。

我们再仔细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人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

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

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
源滚滚而来”的意思。

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

——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

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

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

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美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

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

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

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

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
3、申明亭: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
建于明朝末年。

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非常详细: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

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加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批评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济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

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

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有石墩为龙角。

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

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本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

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

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

,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

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

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

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
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条案与众不同,特别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6、鱼塘屋: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

从风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用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用石础;三是隔扇很朴素,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饰。

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

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

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盛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

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满了灵气。

7、蕉泉: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

这眼泉水虽然流量不大,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泉水清澈凉洌,甘醇可口。

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断流,蕉泉供应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泉。

这眼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在这有带还流传一个神化故事。

传说,李坑村曾有一个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张天师的徒弟,天性聪悟却心术不正。

相传张天师养着几条小龙,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条,回家养在墨盒里。

张天师闻讯赶来索要,李祈福反问他龙是什么颜色,张天师说是黄色的,李祈福说:我这里有条黑龙,没有你的黄龙。

张天师无奈,就把这条龙送给了他。

龙养在墨盒里越来越大,终不是办法,李祈福就想为它找个好的生存之地。

一日他来到这里见这石壁上有水渗出,便拔剑直插进去,顿时缝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兴奋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个洞,他趁势往地上一坐,坐出一个大陷坑,水不断流入坑中,形成这个水池。

李祈福把龙养在池中,长大以后不断兴风作浪,尾巴一扫把附近的这些房子的马头墙全铲平了。

大家看,这一带房子都没有马头墙。

李祈福听到村民怨声连连,于是把龙带走了,最后把它放入浙江开化的一条江中,至今这条江仍叫乌龙江,而蕉泉也因为曾养过龙,成为古时候人们求雨必拜的地方。

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在婺源屋内的摆设是很有讲究的。

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平静”。

对于李坑的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欣赏,下午两点半准时集中茶法下一个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