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和阴历是怎么一回事 公历和阳历是怎么回事

合集下载

公历是什么?阳历阴历是什么?

公历是什么?阳历阴历是什么?

【公历、阳历、阴历是什么】公历综述一、阴历、阳历、阴阳合历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总离不开时间与空间,自己怎样才能记住,向别人怎样才能表达清楚以至准确地记录某一事件,某一现象,都须要有一种固定的方法,这就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问题。

人们最容易观察到的是日出、日没、昼夜循环构成的一天,再长一些是月亮圆缺循环不已的月,更长一些是寒暑季节循环变化的年。

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月亮圆缺循环一次(朔望月)大约是三十天或二十九天,季节循环一次(回归年)大约是365或366天。

如果不按这些标准,改以太阳,月亮在天球的恒星背景中的方位为标准,则在天文学上还有恒星月(比朔望月短些)和恒星年(比回归年长一点)。

其他还有近点月、交点月等,这里就不去讲它们了。

年、月、日都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己,本来是无所谓头和尾的,但人们为了方便总不能不给它规定出一个开头之处。

各民族、各地区、各时代,有不同的规定,于是就产生了互相换算年首、月首的问题。

日的开头有从天明、平旦开始,从日落开始,从夜半子时开始等几种计算法。

月的开头有从月圆开始和从新月出现开始等几种计算法。

年的开头有从昼夜长度由长变短的冬至开始,和昼夜长度相等的春分开始,和从其他的标志开始等多种计算法。

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一个朔望月不是三十天整,而是二十九天半还多一点。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把一天分为两半,使它的上一半属于上一个月,同一天的下半天属于下一个月,那样太不方便了。

一年365天如果规定为十二个朔望月,共354天,则还剩下十一天,朔望月29.5309天和回归年365.2422天之间没有一个公倍数,不能形成周期,顾此失彼,怎么办?正是由于对这几个问题处理的方法不同,在世界上有过干差万别,各种各样的历法。

归纳起来不外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前两者只顾一头,第三种是两头兼顾。

先说阴历,它是单纯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制定的。

所谓“单纯”就是它只顾月亮这一头,不管由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而产生的气候冷热等季节变化。

阳历农历阴历公历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阳历农历阴历公历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阳历、农历、阴历、公历的区别和含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阳历”、“农历”、“阴历”和“公历”这几个词,但很多人可能对它们的准确含义产生混淆。

本文将分别解释这几个历法的概念和意义。

阳历阳历是一种使用太阳周期来划分年份和日期的历法。

大多数国际社会采用的是阳历,包括使用格里高利历的西方国家、东亚的日本和韩国等。

在阳历中,一年被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大多是固定的。

农历农历是一种以农业季节和节气为基础的历法。

在中国和一些东亚国家,农历仍然被广泛使用。

农历的一个特点是采用阴阳历交替的方式,一个月可能有29或30天,而一年也不是固定365天。

农历与太阳历有一个月份或15天的偏差。

阴历阴历是一种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划分月份和年份的历法。

这也是许多传统宗教、文化和民间习俗所采用的历法。

阴历的特点是一个月有29或30天,一年可能不是固定的365天,而是根据月亮的转动周期。

公历公历是一种通过科学计算以太阳为基础的历法,是世界通用的历法。

“公历”一词通常指格里高利历。

格里高利历是在天主教会议中制定的一种日历,以弥补儒略历在累积误差方面的缺陷。

公历采用固定的月份和天数,一年被定义为365天,每隔四年有一个闰年,因此平均每年有365.25天。

总结综上所述,阳历、农历、阴历和公历都是不同的历法体系,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目的而存在。

阳历以太阳为基准,农历以季节和农作为基准,阴历以月球运行为基准,公历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历法。

每种历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记录历史事件。

阳历,阴历,农历,公历都是什么意思

阳历,阴历,农历,公历都是什么意思

阳历、阴历、农历、公历是什么意思阳历、阴历、农历和公历是一些常见的时间计量方式,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种历法的含义,起源和应用范围。

阳历(Solar Calendar)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的历法,也称太阳历。

它以一年的时间为周期,划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则根据具体的月份而定。

现代世界普遍采用的阳历标准是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是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公元1582年颁布的。

阳历以全年的日数为基准,是以太阳的视黄经为准来计算时间。

阴历(Lunar Calendar)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为基础的历法,也称农历或月历。

阴历是古代中国等东亚国家传统的历法,许多农历国家现在仍然在特定的传统和节日中使用阴历。

阴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按照农历古法定为29天或30天,因此一年的时间为354天,比阳历短约11天。

农历(Traditional Lunar Calendar)农历是一种根据农作物生长变化和气候变化划分年月的历法。

农历和阴历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但在中国等一些地区,农历常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农历中一年被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并且与阴历的月份有关,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认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公历(Gregorian Calendar)公历是现代世界主要采用的历法,也称西方历法或现代历法。

公历主要是以阳历为基础,由原先的罗马儒略历演化而来。

它是以一年365天和一个闰年366天来计算时间。

公历在社会、政治、商业等领域广泛应用,并成为国际通用的时间计量标准。

综上所述,阳历、阴历、农历和公历是不同文化传统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不同时间计量方式。

每一种历法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应用范围,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背景选择合适的历法来进行时间计量和安排生活。

公历农历阳历阴历的区别

公历农历阳历阴历的区别

公历农历阳历阴历的区别
农历和阴历是一个意思,阳历和公历是一个意思,区别如下:
一、时间不同
1、阴历:阴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周期的纪年法,1月≈30.4369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并且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

2、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周期的纪年法,1年≈ 365.2422天。

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

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的二月有29天。

二、计算方式不同
1、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来计算。

2、阳历: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三、来源不同
1、阴历:阴历是中国古人观察到了天象的运动规律,上古时代已采用干支纪元,据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氏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

2、阳历:阳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

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

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

阳历、阴历与农历

阳历、阴历与农历

阳历、阴历与农历阳历是表示地球与太阳的活动关系,阴历是表示地球与月亮的活动关系,而农历是阴阳合历,综合了太阳与月亮的活动关系而建立起来一套历法体系。

一、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一年近似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一个阳历年,依据阴历习惯划分为12个月。

这个“月”,实际上与月亮运行时间无关。

太阳历的优点,是年的时间划分比较准确。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通过置闰的方式,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

这样下来,公历年平均长度与实际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太阳历的缺点,一是从日期并不能准确定位地日关系,比如元旦这一天,并不是黄经0度或某个特定的度数;二是无法表示地月关系,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周期,也就是从阳历日期上看不出哪天月圆、哪天月缺。

而月亮绕地球旋转,对地球的作用力非常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面很广,是不能忽略的。

二、阴历阴历又称太阴历(太阴就是月亮的意思),表示的是地球与月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的一种历法。

太阴历的代表是伊斯兰历。

月亮绕地球一周历时29日12小时44分2.8秒。

故伊斯兰历将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交替排列。

因月亮绕地球十二次为一年,历时354日8小时48分33.6秒。

常规的大小月排列,一年只有354天,多出来的这8个多小时,伊斯兰历采用闰年的方法来平衡,即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置11个闰年。

伊斯兰历只考虑地月关系,而不考虑地球与太阳的运行关系,所以不通过置闰月的方式来实行与太阳历同步。

故单纯的阴历,并不能正确表示季节。

比如穆斯林的斋月是伊斯兰历每年的九月,这个九月有时在夏天,有时在冬天,可能是春夏秋冬的每一个季度。

还值得一提的是,伊斯兰历对昼夜的计算,以日落为一天之始,到次日日落为一日。

农历阳历阴历公历什么意思

农历阳历阴历公历什么意思

农历、阳历、阴历、公历的定义和意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农历”、“阳历”、“阴历”和“公历”这些词汇,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历法体系。

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些历法的区别和意义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些历法的概念、定义和意义。

农历农历,又称阴历,是一种以月相周期为基础的历法。

农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计算时间的一种历法。

农历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一般为29或30天,所以一年的长度也不固定。

在农历中,闰月的概念颇为特殊,为了调整阴历的不足,有时会在某年的末月再加一个月,称为闰月。

阳历阳历是一种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础的历法,也称为格里高利历或西方历法。

阳历一年有365天或366天,采用隔年加一天的规则来满足实际的太阳历数学模型。

阳历规定每年的元旦为一月一日,以此来确定整个西方的历法。

在阳历体系中,闰年的定义是每4年产生一个闰日,即2月份会多出一天。

公历公历是指在普通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历法,也是以太阳公转周期为基础的历法。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通常也称为格里高利历。

公历最早起源于罗马帝国,后被天主教会采用,并逐渐传播到整个西方,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广泛使用的历法。

在公历中,一年被分为12个月,每月天数不等,最长31天,最短28天。

不同历法的应用场景•农历:农历在中国及其他东亚地区常用于农事、节假日和民俗活动的安排。

例如,农历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许多农事活动也依照农历进行。

•阳历:阳历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商业、政府和科学领域。

许多国际会议、合同和机构的活动安排都以阳历为准。

•公历:公历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历法,几乎所有公共活动和时间表都会采用公历。

比如生日、纪念日、公共假期等。

各历法的转换由于不同历法的特点和规则不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需要进行历法的转换。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转换规则:1.农历到阳历的转换:需要借助农历年的闰月情况来确定。

通常采用专门的农历转阳历查询工具来进行转换。

农历和公历的区别

农历和公历的区别

农历和公历的区别
一、概念上的区分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夏历、华历、汉历、中历等名称。

但其实它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是在月亮绕地球一周的运动周期的基础上制定的。

公历是公历,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制定的历法。

是现在世界上普遍使用的一种历法。

二、天数上的区分
农历是在月亮绕地球一周的运动周期的基础上制定的,月亮绕地球一圈需要29.5306天,成为一个“朔望月”,所以农历的每月只有29或30天,不会有31天。

再用节气来调节阴阳,来组成农历年。

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基础上制定而成的,地球绕太阳一圈要365.2422天,把这个叫作一个“回归年”,所以在公历上的一年是365天,累积四年,就会多出一天,所以每到闰年的二月就会多一天,全年366天。

其他月份通常为30天或31天。

三、先后的区分
一般来说,农历比公历慢。

比如阳历2019年7月30日,阴历6月28日。

四、节日上的区分
由于农历是一种古老的历法,我国的传统节日都采用农历,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公历是新采用的世界历法,所以它计算的节日通常是新兴节日,比如植树节、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太阳历。

阳历阴历公历农历什么意思

阳历阴历公历农历什么意思

阳历、阴历、公历、农历的含义和区别阳历、阴历、公历、农历这四个词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被提及,但很多人对它们的含义和区别并不清楚。

本文将对这四种历法进行解释和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

阳历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或格里高利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为基础的历法。

阳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长度基本上是30或31天,除了二月份可能会有28或29天。

以恒定的时间间隔划分,并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例如西方各国的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政治活动。

阴历阴历又称农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的历法。

阴历一年共有12个月,每个月的长度不同,大约为29.5天。

由于以月相周期划分,阴历和太阳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节气、节日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公历公历是指普遍公认的历法,即阳历,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公元1582年颁布的历法改革中确定。

公历采用以太阳为基础的时间计算方式,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历法之一。

农历农历是以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历法,也是一种阴历。

农历的月份与阴历相同,但因为以农业为中心,因此在农历中还特别标注了一些农民的节日和农事活动时机,比如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

农历在中国等一些东亚国家仍然有较广泛的应用。

阳历、阴历、公历、农历的区别1.基础原则不同:阳历基于地球绕太阳运行,阴历基于月亮的周期,公历是普遍公认的历法,农历则以农业生产为依据。

2.月份计算:阳历的月份比较规则,每个月的长度接近30或31天;阴历每个月不等,大约为29.5天;公历月份较规则,一年分为12个月;农历也是12个月,但还会标注一些农民的节日和农事。

3.实际应用:阳历在西方国家广泛使用;阴历在东亚地区仍有应用,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节日和农事方面;公历是最为普遍的历法之一,被全球广泛采用;农历是以农业为中心的历法。

结语阳历、阴历、公历、农历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有不同的影响。

了解这些历法的含义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法的演变和应用,也让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明晰和准确地表达时间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农历和阴历是怎么一回事公历和阳历是怎么回事
导语: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农历、阴历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城市里的小孩,压根就没听说过农历这一说法。

比如我们过年过中秋节等都是按照农历算的。

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农历、阴历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城市里的小孩,压根就没听说过农历这一说法。

比如我们过年过中秋节等都是按照农历算的。

通常所说的阴历也叫农历、夏历。

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

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

也叫旧历。

公历称为“阳历”,民间的传统的“夏历”、“农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

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

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

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公历=阳历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
农历=阴历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