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21世纪的希望(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教案最新3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最新3篇《海洋——21世纪的希望》篇一1、《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
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之所以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因为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可以从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的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_。
文中望洋兴叹的原因是:由于以前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还不能开发和利用海洋,对它的喜怒无常无可奈何。
海洋是个聚宝盆,聚宝盆比喻资源丰富的地方。
说海洋是聚宝盆,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矿产资源,请为保护海洋设计一条宣传标语:①海洋存亡,匹夫有责②蓝色的海洋,生命的摇篮。
2、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海洋给人提供航行便利,给予人类食盐;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海洋掀毁船只,冲垮堤岸,毁灭城镇,给人类带来灾灾难。
文章中是从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这5个方面来说明未来海洋的开发。
3、蔚蓝色的海洋,______,_______。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海洋给人类__________,它慷慨地给予人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
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4、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一)你知道吗?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船只,()海堤,()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2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2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优秀教案范文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很多说明文《麋鹿》、《神奇的克隆》、《恐龙》,这些说明文咱们一读题目就知道了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文,齐读课题。
这篇说明文要说明对象是什么的?(海洋)这里有一个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二、品读感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1.过去,人类对海洋怀着怎样的情感?打开书,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两个关键的词语(热爱、敬畏)。
2.人们为什么热爱海洋却又敬畏海洋呢?生交流:①人们热爱海洋(“提供”“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少”)我们体会到海洋的无私、博大的胸怀。
指导朗读。
“慷慨”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人们敬畏海洋(因为它发起脾气来很可怕)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来?(无情地、掀翻、冲垮、毁灭)读着这句话你想起了什么?(赤潮、飓风、海啸等)指导朗读,及时评价。
(老师感受到海啸的来势凶猛,令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
)③瞧,海洋既能提供给人类帮助,又直接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可见它与人类的关系怎么样?(密切)3.小结:这一自然段通过总写海洋和人类的关系密切,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
为了避免语言的枯燥无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形象描述,这样就生动、有趣多了。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在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其关注海洋科技发展,培养未来海洋事业的接班人。
5.增进学生对我国海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强化国家意识和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家对于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海洋资源的种类和重要性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的具体实例,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海洋资源是指存在于海洋中的各种自然物资和能源。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涉及食物、能源、原材料等多个方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海洋资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吃的海鲜、用的石油资源很多都来自海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海洋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2.了解海洋和人类的关系,理解海洋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2.学习文章中生词和使用方法。
难点1.理解海洋和人类的关系。
2.探究海洋的价值和在21世纪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内容1.导入:引出海洋和21世纪的关系,展示海洋的图片和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学习阅读技巧:快速阅读、详细阅读、理解生词。
3.学习文章:学生阅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老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4.补充知识:讲解海洋的分布、结构和生态。
5.拓展: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海洋的价值和作用。
过程1. 导入引出海洋和21世纪的关系,展示海洋的图片和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让学生提出有关海洋的问题。
2. 学习阅读技巧老师让学生首先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整体内容和结构。
然后详细阅读文章,强调理解生词的方法,并提醒注意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3. 学习文章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并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同时,老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补充知识通过PPT、图片等方式,讲解海洋的分布、结构和生态,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的知识。
5. 拓展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海洋的价值和作用。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的材料,自主学习。
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课后布置一份题目,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作业评估: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对海洋的认识和想法。
3.课堂表现评估:评价学生在讨论、阅读、写作等环节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准备1.电脑和投影仪2.PPT课件3.海洋图片和视频片段4.笔记本、笔、作业本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21世纪的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有多么重要,并知道了海洋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精读训练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中心句。
(板书: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回答)3、海洋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指名说。
教师引说: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4、海洋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呢?指名说。
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同时,又--(敬畏海洋)。
5、引读第三自然段。
6、指导朗读。
(读出人类既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复杂心情)7、过渡:千百年来,面对喜怒无常的海洋,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但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还会望洋兴叹吗?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8、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9、人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10、课文是怎样写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小组讨论交流,同时师生互动板书。
(1)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2)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底索取高蛋白食品。
(3)人类用较少的金钱,获得较大的电力。
(4)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5)人口增长,必须拓宽生存空间。
11、朗读第二段12、现在,你能说出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了吗?(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13、齐读第三段,思考:(1)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2)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总结全文教师号召:海洋遇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教案名称: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目标:1.通过了解海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保护海洋的意识。
2.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的行动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海洋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一、海洋的重要性1.介绍海洋对地球的影响,包括调节气候、供应食物、产生氧气等方面。
2.分析当前的海洋问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灭绝等。
3.探究保护海洋的意义和方法,如减少塑料使用、宣传海洋保护知识等。
二、创新保护海洋的方法1.学习海洋科技成果,如无人潜水器、海洋生物监测技术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科技手段解决海洋问题,如净化海洋垃圾、保护珊瑚礁等。
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设计并制作海洋保护工具。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准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美景,并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你认为保护海洋为什么很重要?有什么方法来保护海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海洋对地球的影响和当前的海洋问题。
2.展示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海洋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三、讨论与思考(20分钟)1.小组或全班分组,讨论如何创新保护海洋。
2.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可行的方法,并分享到全班。
四、实践活动(40分钟)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并制作海洋保护工具。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并进行评选。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学生分享他们对海洋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2.鼓励学生展望未来,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海洋。
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美景。
2.相关海洋知识的资料。
3.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讨论的活跃程度。
2.学生海洋保护工具的设计和制作情况。
3.学生对海洋保护意识和行动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海洋保护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举办讲座等。
2.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海洋环境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一)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要求]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由于”造句。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呢?2.揭示课题。
(板书:8 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呢?二、初读指导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低廉威胁大显神威望洋兴叹慷慨敬畏喜怒无常无穷无尽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提示:“矿”是后鼻音,“匮”读第四声。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低廉:(价钱)便宜。
慷慨:大方,不吝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讨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第4—8自然段):写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第9自然段):写开发海洋,首先得保护海洋。
四、精读训练1.自由朗读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呢?画出有关语句。
交流:(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
海洋 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海洋 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利用课文具体内容的语文材料,体会海洋特点,介绍海洋与人类的关系,重新认识保护环境的关键,唤起学生爱好海洋、维护海洋的情感。
3、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合作交流,了解今天海洋开发利用取得的巨大成就,畅想人们美好的未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轻、难点:1、品读感悟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2、根据收集至的资料及文本语言,放飞人们幸福的未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建议学生收集有关海洋开发利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体会海洋特点。
1、(板书:海洋)提到海洋,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波涛汹涌……)(出示有关词语)谁能把海洋的气势之大,范围之广朗读出来?(指名读)2、海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不少诗人这样赞扬它。
(媒体出具,生读:海洋,蓝色的煤海,天然的鱼仓,能量的源泉,盐类的故乡,旅游的胜地。
千百年来,海洋被人们传颂,更因为它与人类有著疑惑的情缘。
)二、品读感悟,了解海与人的关系。
1、使我们关上书,民主自由朗诵第2、3小节,过去人类对海洋怀著怎样的情感?找到两个关键的词语(爱好、敬畏)。
2、人们为什么热爱海洋却又敬畏海洋呢?生交流:①人们爱好海洋(“提供更多”“无私”“多样”“每日不可缺少”)体会至海洋的无私、灵秀的胸怀。
指导朗诵。
②人们敬畏海洋(因为它发起脾气来很可怕)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来?(无情地、掀翻、冲垮、毁灭)读着这句话你想起了什么?(赤潮、飓风、海啸等)指导朗读,及时评价。
(老师感受到海啸的来势凶猛,令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
)这两句话不仅说我们人们爱好、敬畏海洋的原因,还说我们自从人类社会问世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引读:非常紧密)。
小结:海洋温柔的时候,它像一位慷慨慈祥的母亲,发起脾气来,却像一个残酷无情的恶魔,凶猛地毁灭着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21世纪的希望(阅读练习)教学设计Ocean -- the hope of the 21st century (reading practice) teaching design海洋——21世纪的希望(阅读练习)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天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船只,()海堤,()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
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
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
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1.把下面3个词语分别填入第1自然段的括号里。
冲垮毁灭掀翻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节约()昂贵()破坏()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人们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因为4.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①②③5.现在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海洋乐于做出奉献?让我们来听听树袋熊的自我介绍吧:“我不是熊。
许多人都以为我们是熊,其实不是,我们是有袋动物。
”“我们的妈妈有一个温暖的袋子。
最初,我们在妈妈的袋子里生活七八个月,然后爬出袋子,骑在妈妈的背上再度过几个月。
”“我们和地上的袋熊是亲戚。
只不过,它们在地上吃植物的根和茎。
而我们却在桉树上吃树叶。
吃饱以后,我们就在树上睡觉,可舒服呢。
“我们生来爱爬树。
可以说,爬树比走路更擅长,因为我们的尖爪子径直往上爬很容易。
我们不需要很多水,我们吃的桉树叶子有很多很好的汁液;清晨,叶子上还有清凉的露水珠呢。
我们也不需要很多的牙齿,因为有很强壮的舌头帮助我们。
如果一处没有什么吃的东西了,我们就爬到旁边的桉树上去,这比下去再爬上来快得多。
我们的生活通常是宁静的,但如果一个地方聚集了许多伙伴,情况就要差一些。
这时,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就会派人来把我们中的一部分送到其他地方去。
我们不知那是去干什么,于是就叫。
但是,他们并不伤害我们。
他们把我们装进大袋子里,送到有食物的地方。
啊,人对我们是友好的。
“人们很喜欢我们,参观者总是络绎不绝。
但有时人们走得太近了,我们就有些害怕。
于是,我们就装睡,希望参观者走得远远的。
我们有时搔痒,有时酣睡,有时忙碌,有时暴躁……”听了这些树袋熊的自述,你能怀疑,这不是些天真、幼稚、可爱、顽皮的孩子在作内心独白吗?1£®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络绎不绝——(2)擅长——2£®断题,对的打“√”,错的打“r”。
(1)树袋熊不是熊,而是一种有袋动物。
()(2)树袋熊在妈妈的袋子里生活七八个月就可以独立生活了。
()(3)树袋熊居住在桉树上,喜欢吃多汁的桉树叶,它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舌头。
()(4)树袋熊是人类的朋友,大家都很喜欢它们。
()3.文中的划线句子,你能换一种写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吗?4.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用“有时……有时……有时……有时……”造句吗?5.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说一个地方聚集的伙伴多了,情况就要差一点呢?1£®袋熊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珍稀动物,除了它,你还知道其他国家特有的珍稀动物吗?照样子写一写。
例:澳大利亚——树袋熊——————一天,我照例对着窗户,边做作业,边望着太阳一步步往山坳里走。
心里不只是煎熬,还带着几分悲戚,禁不住再次央求外婆:“告诉我怎样留住太阳吧!”“好吧,要是你能在太阳落山前做完作业,我就告诉你。
”我埋头做起作业来。
当我再一次抬起头来,夕阳还离山峰一丈多高呢。
我不禁跳起来,一把拉住外婆:“告诉我,快告诉我!”外婆仍是一脸慈祥,指指太阳:“你不是已经把它留住了?”我眨巴着眼睛看着外婆,尽管一时还不太明白她的话,但我知道,自己今天的确留住了太阳,因为往日每次做完作业,太阳都下山了。
从那以后,我总是用这种办法留住太阳。
我知道,()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
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
1£®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留住今天的太阳”意思也就是()。
3£®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留住今天的太阳的?4£®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会不会留住太阳呢?举一个你“留住太阳”的事例。
5£®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懂得如何走在时间的前头,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你能写一句有关“惜时”的名言吗?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呢?刮风了,地面上无数的沙粒、泥粉就扬了起来;在工厂里,高高的烟囱吐出浓黑的烟;火山爆发,会带来无数的灰烬;车辆奔驰、人走路,又会带起多少灰尘。
此外还有天上的流星,它和空气一磨擦,整个儿都烧掉变成了灰尘了,据说没昼夜就有1430万吨这样的宇宙灰尘落到地球上。
()的烟囱()的灰烬()的烟()的山林2£®断下列加点字间的关系,并照样子写几个。
昼夜3£®改写下列句子,使句意不变。
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4.“灰尘从何而来?”在文中用“ ~~~~”划出。
5.如何才能减少大自然中的灰尘呢?请把你的好建议写下来。
带刺的朋友(节选)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赶忙贴到墙根,惊愕地注视着它的行动。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掉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的呢!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
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他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
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
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飞快地跑去了。
哎,这不是刺猬吗?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1£®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佩服()神秘()惊讶()也许()2.摘录文中的象声词并自己再写出两个:()()()()()1£®文中的一句比喻句。
这句句子把比作。
2£®用“——”划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并在下面的横线上把它改成称述句。
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特殊的本领呢?照样子写一写。
例:刺猬偷枣狗看门[苏联]索尔仁尼琴著颜元叔译一只黄色小鸭子,滑稽地鼓动着翅膀,腹部压在潮湿的草上,细而软的腿,几乎站不起来。
它蹒跚地摇到我的面前,嘎嘎叫着:“我的妈妈在哪里?我的家人在哪里?”它没有妈妈,因为是一只母鸡把它养育出来——鸭蛋放在鸡窝里,母鸡坐在上面,把小鸭和小鸡一同孵出来。
为了不让恶劣气候伤害它们,它们的家——一个无底而倒置的篮子——已经被移到棚子下面,盖上麻布袋。
它们都在那儿,但是这一只迷失了。
来吧,小东西,让我用手握着你。
是什么使它活着?它几乎没有重量;它的小黑眼睛像珠子,它的脚像麻雀,只要最轻轻的一捏,它就完了。
然而,它却充满生命的温暖。
它的小喙(huì)白里泛红,稍稍扁平,像一片修剪过的指甲。
它的脚长了蹼(pǔ),羽毛泛出黄色,绒羽的翅开始突长出来。
它的体态已经把它与不同父母的兄弟区别开来。
人类很快会飞上金星;假如人类集中全体的力量,在二十分钟里可以把全球翻耕一遍。
然而,虽则我们掌握如许的核子力量,我们不会,也永远不能够在试管里制造这么丁点儿脆弱的乳黄色小鸭雏;就算我们有了羽毛和骨架,我们也不可能拼凑成这样的生命。
一、文章中哪些词语你是不理解的。
抄一抄,并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
——————二、用“”划出文中描写小鸭外形的句子。
三、用“-------------”划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
这句话是把比作。
请仿写一句比喻句。
四、读了文章,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子?请说说理由。
五、读文章第三节。
思考:究竟“是什么使它活着”?六、你曾经这样细致地观察过小动物吗?请你把观察过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写一写。
席慕蓉(台湾)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巳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