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方式及检验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乙肝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乙肝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乙肝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乙肝检验报告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检验项目和结果,需要仔细阅读与了解:
1.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等。

正常人的结果应为阴性,如果结果为阳性,则需要进一步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

2. 肝功能检测:包括肝酶(ALT、AST)的水平和胆红素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肝酶和胆红素的水平应在正常范围内。

若肝酶和胆红素的水平升高,可能代表肝功能受损。

3. 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检测其他肝炎病毒的抗体,如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丙肝病毒抗体(HCVAb)等。

这些抗体结果显示是否曾经感染过这些病毒。

4. 乙肝病毒DNA检测:检测乙肝病毒的DNA水平。

正常情况下,乙肝病毒DNA应该是阴性。

若结果为阳性,说明有活跃的乙肝病毒复制。

在阅读乙肝检验报告单时,需要关注以上项目的结果,并结合临床情况和医生的解读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确的地方,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临床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梅毒等术前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临床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梅毒等术前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临床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等手术前八项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手术感染八项是医院术前必查的八项感染指标,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抗-HIV)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抗-TP)。

旨在手术过程中防范、减少和避免这些病毒在院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以及防范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手术感染八项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免疫法:两种酶免疫法(EIA和ELIS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前者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成本较低;缺点:操作较复杂、费时,只能定性检测;后者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定量(如:HbsAg 和抗-HBs)/半定量分析;缺点:检测成本较高。

临床意义一、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五项指标,即通常俗称的“乙肝五项”或称“乙肝两对半”。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机体感染HBV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HBsAg出现的时间,与机体感染HBV的途径和感染的剂量有关。

如果系输用HBsAg 阳性血,2周后即可检测到HBsAg,如用RIA法检测,于接种后6天,血清中即可出现HBsAg阳性;如感染剂量少,HBsAg出现阳性的时间可达3—4个月,甚至6个月;一般在感染HBV后4—6周可出现HBsAg阳性。

HBsAg出现阳性后1—7周(平均约4周)才出现肝炎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经血感染者,其潜伏期约为2个月;经口感染者,其潜伏期大约为3个月。

急性乙肝病程一般持续1-3个月,80%—90%的患者可以临床治愈。

乙肝五项结果分析

乙肝五项结果分析

来源
之前从来未感染过
较大 ALT 升高幅度 500-1000U或更高 感染时间 一般不超过半年 病程特点 预后 病程顺利,无需特殊治疗, 一般不用抗病毒药 预后良好 若有不良因素,5-10%成慢性 6个月内sAg、eAg、DNA可转阴 并出现抗HBs,获得对乙肝的免 疫
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完全可控制病情 发展、推迟和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模式12
--+++

急性HBV感染中期
模式13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模式14
-++--++-+

模式15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模式16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Fra bibliotek罕 见 乙 肝 模 式
常见: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 少见: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慢性HBsAg携带者 传染性弱—— “小三阳”
模式9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 “大三阳”
少 见 乙 肝 模 式
16种
模式1
+---
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模式2
+--+
病毒的复制
以“负链DNA”为模版,复制生成“正链DNA” 含有双链DNA的内衣壳裹上外壳,成为病毒体 从肝细胞浆释放至肝细胞外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含量与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

方法:采用微板核酸杂交技术对200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人群,进行HBV-DNA PCR定量检测。

结果:根据血清学标志物分为五组,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患者HBV-DNA含量高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患者与HBsAg、抗-HBc均阳性患者DNA拷贝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作为乙肝病毒有无感染的指标不能完全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情况,HBV-DNA定量检测对监测乙肝病毒感染的病情发展及抗HBV复制药物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乙型肝炎病毒;微板核酸杂交;血清学标志物【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HBV-DNA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HBV infection and the marker of hepatitis B virus.Method:Serum HBV-DNA was quantitatively detected by tiny plank nucleic acid hybridize technique of PCR to 200 policlinic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BV and 20 healthy men.Result:The men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with the marker of HBV,there were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from student test between HBsAg,HBeAg,HBcAb masculine and others.Conclusion:It is as index that the marker of HBV monitor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which couldn’t reflect completely replication of HBV.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HBV-DNA ha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moniter the state of HBV infection and drug treatment.【Key words】Hepatitis B virus;Tiny plank nucleic acid hybridize;Marker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我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全国约有50%~70%的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约10%的人为携带者。

如何读懂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

如何读懂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

如何读懂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乙肝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乙肝患者病情诊断必须依据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来判断。

如果患者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检验报告上就会显示乙肝抗原呈现阳性。

乙肝两对半检验,是对乙肝表面抗原的病毒特点进行检测和标记。

乙肝病原在医学上被划分为三对,也就是存在三对不同的抗原和抗体,在现代乙肝病毒检测技术方面,无法有效获取乙肝核心抗原的病毒数据,因此最终能够通过检验报告来展示的,就剩下其他的两对以及核心抗体了,在医学上称之为乙肝两对半。

1.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内容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中,通过对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乙肝e抗原和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体这五项检查内容进行具体的描述。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 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这三项的检查中出现异常,一般可以说明患者正处于乙肝传染期,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正在不断增加。

上述三项检查都呈现阳性,就是临床上经常说的大三阳,患者出现大三阳反应,表明乙肝病毒传染性较强。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e抗体这三项的检查中出现异常,可以判断为患者为乙肝小三阳,一般说明乙肝病毒正在增加,但是增加速度不快,因此传染性较之乙肝大三阳弱。

在检验报告中,还经常出现独立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显示,这项报告显示与其他报告内容存在一些差异,如果该项呈阳性,一般说明被检验者身体中存在乙肝病毒抗体,一般为注射过乙肝疫苗,或者曾经患有乙肝疾病后已经治愈。

其他检验项目呈现不同的阳性组合,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判断,一般表示乙肝传染期或者康复期。

2.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主要项目2.1(- - - - -)报告结果在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中,一般用“-”表示阴性,用“+”表示阳性。

阴性为正常状态,阳性为非正常状态。

当报告结果中显示(- - - - -)时,说明被化验者不曾被乙肝病毒感染过。

2.2(- - - - +)报告结果在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中,出现(- - - - +)报告结果,说明只有乙肝核心抗体呈阳性,这个结果可能存在不同情况,如乙肝患者治愈后抗原阳性反应消失,但是患者身体并未出现抗体,或者代表了该患者虽然身体中存在乙肝病毒,但病毒没有活性,也就是不再传染期,仅仅表现为乙肝病毒携带。

乙肝六项操作及检验结果的解释详解演示文稿

乙肝六项操作及检验结果的解释详解演示文稿
第16页,共29页。
1.3
血清标本应避免细菌污染, 细菌的一些内源性酶本 身会对相应酶作标记测定方法产生干扰。
1.4 标本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应新鲜 4℃ 保存不宜超
过7天 ,以免因标本中的 IgG 聚合导致本底加深 甚至假阳
性,影响判断结果。
第17页,共29页。
2 试剂的影响
2.1
试剂盒在运输中时间太长 ,温度过高会使显色偏淡 ,灵敏度偏低 ,要求试剂盒应存放于 2 -8 ℃冰箱中,从
三.HBeAb测定
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630nm测定各孔OD值 (用单波长测定时需设空白对照一孔,30分钟内完成测定,并记录结果)。
第6页,共29页。
乙肝六项操作
HBeAb检测(ELISA)竞争法

四 .结果判断与分析
• 临界值(C.O.)的计算:
• 临界值=(阴性对照孔OD值N+阳性对照孔OD值P) ×0.5,
校零,然后读取各孔OD值。 • 记录结果)。
第11页,共29页。
乙肝六项操作
HBCAg-lgM(捕获法)
• 8. 结果判断与分析
• 8.1 临界值(C.O.)的计算:临界值=阴性 对照孔OD值N×4,阴性对照OD均值小于 0.05时以0.05计算,大于0.05时应实际OD 值计算。
• 8.2 结果判定:样品OD值S/C.O>=1者为阳 性
第9页,共29页。
乙肝六项操作
HBCAb-lgM(捕获法)
• 测定原理 • 采用兔抗人HbcAg- IgM包被固相载体反应板,
加入待测标本,同时加入HbcAg-HRP,当标 本中存在HbcAb时,该HbcAb-IgM与包被 HbcAg结合并与酶结合形成HBcAg-HbcAbHBcAg-HRP复合物,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 反应,反之则无显色反应。

乙肝病检测分析报告

乙肝病检测分析报告

乙肝病检测分析报告尊敬的先生/女士:根据您的申请,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乙肝病检测的详细分析报告。

乙肝病毒是一种常见且潜在危险的传染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本次检测,我们将为您提供准确的结果和详尽的分析,以帮助您了解自身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

1. 检测样本信息:检测样本编号:XXXXX样本类型:血液检测日期:XXXX年XX月XX日2. 乙肝病毒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2.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阴性分析:乙肝表面抗原主要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阴性结果表明您没有乙肝表面抗原的感染,也就是没有患乙肝病。

2.2 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阳性分析:乙肝表面抗体表示您的免疫系统已经产生了对乙肝病毒的抗体。

阳性结果表明您的免疫系统充分反应,具有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

2.3 乙肝e抗原(HBeAg):结果:阴性分析:乙肝e抗原通常用于判断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传染性,阴性结果显示您不存在当前乙肝病毒的活动感染。

2.4 乙肝e抗体(HBeAb):结果:阳性分析:乙肝e抗体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体,阳性结果表明您的免疫系统对乙肝e抗原产生了反应。

2.5 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阳性分析:乙肝核心抗体通常在乙肝感染后产生,阳性结果显示您曾经被乙肝病毒感染过。

3. 结论与建议:根据您提供的样本信息以及检测结果,我们对您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做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您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为阴性,表明您目前没有乙肝病毒感染。

- 您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及乙肝e抗体(HBeAb)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显示您的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抗体反应。

- 您的乙肝核心抗体(HBcAb)检测结果阳性,说明您曾经被乙肝病毒感染过。

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建议您:- 定期进行乙肝相关指标的检测,以及时了解您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

-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乙肝患者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临床常见乙肝五项检验报告解析

临床常见乙肝五项检验报告解析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20期第1、3、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习惯称为大三阳(以下出现的各种乙肝五项组合皆以表1的顺序为准),其往往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比较活跃,HBV-DNA 较高,往往达到104IU/mL 以上,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大多数升高,肝组织学有部分异常。

但是否引起严重肝损害,还要看肝功及超声等综合检查结果。

其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

患者临床表现无症状,常见围生期感染患者,可持续存在数十年。

青壮年携带者中大三阳比例较高,若长期存在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甚至肝癌,应定期复查,积极预防,目前以长期抗病毒为主要措施。

肝脏弹性成像或CT 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硬化,其多见于乙肝急性或慢性期,有较强传染性,患者多处于免疫耐受期或病毒清除期阶段。

第1、4、5项阳性俗称小三阳。

其提示病情相对稳定,体内病毒复制相对较弱,病毒载量较低。

其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病毒阴性的[1],患者无病毒复制,病情稳定,其发展至肝硬化的可能性较小,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年龄,临床中抗病毒治疗的目标就是达到无病毒复制,如此才能将乙肝危害降到最小;其二是病毒阳性的,若患者家族中有肝癌病史,或者超声提示慢性肝病,或存在门静脉增宽,或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有上述其中一项都建议长期抗病毒治疗。

临床中中老年肝硬化患者大多为小三阳状态,若不去干预治疗,其有一定比例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应高度重视。

小三阳也只是慢性乙肝感染的自然病程的一个阶段,其并不能提示病情的轻重缓急,其具体情况应综合检查后确定。

依据免疫力的不同,大小三阳会相互转换,为防止小三阳转变为大三阳,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做到如下几点,以增强免疫力:①禁酒限烟,避免重度体力劳动,劳逸结合,心情舒畅,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②清淡饮食,少食用动物油及辛辣食物,如辣椒、葱、蒜,进食足量优质动物蛋白,如鸡鸭鱼鹅牛羊肉等;③别擅自服用药物及各种保健品,以防引起肝损害,近几年因服用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较多,服用上述物品应取得专科医师同意,并定期复查肝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方式及检验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08T16:14:29.6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作者:蔡航孙靖张树林张正旭[导读] 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中使用乙肝五项检验法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检测但准确率有一定局限,而HBV-DNA检验法能够更加精确的判定其结果,临床医学中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检验可以结合两种检验手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逐步确认。

蔡航孙靖张树林张正旭(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76)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方式以及其检验结果。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资料4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对研究组患者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患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但HBV-DNA阳性率检测率为65.12%。

其中HBsAg、HBeAg、抗-HBc检测结果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中使用乙肝五项检验法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检测但准确率有一定局限,而HBV-DNA检验法能够更加精确的判定其结果,临床医学中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检验可以结合两种检验手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逐步确认。

关键词: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乙肝五项检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但是基本不存在肝病相关症状表现的一些患者,一般被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治疗以及检验的主要关注点在于传染力方面的检验。

临床常用的两种乙肝病毒检验方式为乙肝五项检验法又称乙肝“两对半”检查,HBV-DNA荧光定量检验法。

在临床检测中通过检验患者体内乙肝相应项目能够判断患者的乙肝病毒传染力情况以及乙肝病毒的发展状态,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患者提出生活和工作上的建议等[1]。

为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检验相关内容,本文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资料4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对研究组患者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检验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资料4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3.5±4.2)岁。

研究组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标准,并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分别对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具体内容如下。

让研究组患者准备待检,检验前禁食早饭,保证空腹采集血液样本。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采血,收集适量的静脉血,并将其在室温下静置30min后,对血液进行离心处理。

将离心后获得的血清分别标号,储存于-20℃环境下备用。

对血液样本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乙肝五项检测测定,以及FQ-PCR法进行HBV-DNA荧光定量检测,检测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2]。

检测完成后,对两种检测方式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分别就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抗-HBc、抗-HBc+)、抗表面抗体(HBs+)、e抗体(抗-HB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种检验的阳性率。

关于HBV-DNA定量检测标准:定量检查正常值为1.0*103copy/ml,当低于检测标准时HBV-DNA为阴性,当高于检测标准时HBV-DNA为阳性[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来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组患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但HBV-DNA阳性率检测率为65.12%。

其中HBsAg、HBeAg、抗-HBc检测结果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乙肝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和一定危害性的病毒性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乙肝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面对检测出大数量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评判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发展状况以及乙肝传染力是一项重要内容[4]。

因此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相关临床检验内容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

临床常用于乙肝病毒检验的内容主要有乙肝五项检验和HBV-DNA检验,前者是临床广泛使用的常规检测方法,后者是用于精确测量患者乙肝相关抗体抗原的定量检验工具,两者在乙肝病毒检验当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

乙肝五项检验或称乙肝“两对半”检验是一种对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查的方式。

对乙肝五项进行检测能够较为清晰的了解患者的乙肝感染状况,主要用于分析患者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的一定状态。

但乙肝五项检验在临床医学检测中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果要提高检验准确率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检测项目进行综合判定[5]。

在临床医学当中,将乙肝五项与HBV-DNA检验手法进行综合使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病毒检验的准确度。

除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外,对患者肝功能、血常规、胃镜检测等能够进一步了解乙肝病毒对患者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但HBV-DNA阳性率检测率为65.12%。

其中HBsAg、HBeAg、抗-HBc检测结果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中使用乙肝五项检验法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检测但准确率有一定局限,而HBV-DNA检验法能够更加精确的判定其结果,临床医学中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检验可以结合两种检验手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逐步确认。

参考文献:
[1]张琳. 乙肝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09):1073-1075.
[2]杨良妹,王冬婷. 分析乙肝标志物检测在婚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7(21):107-110.
[3]戴健雪. 乙肝两对半检查与HBV-DNA检测在判定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力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6):54-55.
[4]陈露,曹永彤,殷奖悠,金燕萍. 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分析[J]. 安徽医药,2013,17(12):2061-2062.
[5]张银华. 乙肝五项检测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对乙型肝炎诊断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06(24):4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