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四)

合集下载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一、判断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打“√”,错得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与进展得总与。

( 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得就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就是惟一得结论。

(√)3.教师就是既定课程得阐述者与传递者,学生就是既定课程得接受者与吸收者。

这就是新课程倡导得教学观。

( x )4.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 √)5.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就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得新教材。

( 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得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应用。

( 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就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得儿童”,从而促进儿童得发展。

( x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就是考试得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x )9.教学反思就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专业发展得重要手段。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得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得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就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总得设计。

(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得评价改革就就是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得改革。

( x )二、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一项就是最符合题意得。

请把最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得核心目标就是(A )A.实现课程功能得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得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新得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得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 A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得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得终极目得就是( B )A.形成研究性学习得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得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得归纳与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得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得根本目得就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与课程得发展B.形成新得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得功能D.体现最新得教育观念与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得课程就是( C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得认识,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得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得相同需求与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与学校得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得健康与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得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得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得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得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得主要条件就是( 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得眼光审视与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得各种问题,对自身得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得答案就是符合题意得,请把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四、简答题(共21分)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答: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

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6分)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

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

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 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答: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7分)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

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

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主任突然走了进来。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新课程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b. 强调学科知识的掌握c.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答案:a2.新课程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人文素质b. 自然科学素质c. 社会科学素质d. 信息技术素质e.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素质答案:a、b、c、d、e3.新课程通识教育提倡的学科之间的整合是指什么?a. 不再进行学科分类b. 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c. 各学科之间相互借鉴d. 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答案:c4.新课程通识教育的核心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a. 爱国主义b. 尊重他人c. 诚实守信d. 友善互助e. 科学求真答案:a、b、c、d、e5.新课程通识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哪些?a. 固定形式考试b. 项目实践评价c. 学生自我评价d. 教师评价答案:b、c、d二、问答题1.请简要介绍新课程通识教育的特点。

答:新课程通识教育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跨学科整合: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交叉,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 强调实践与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培养综合素质: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等综合素质。

- 强调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自由平等、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科学求真等核心价值观。

2.新课程通识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答:新课程通识教育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培养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育内容强调跨学科整合,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其次,采用项目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标准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标准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卷及答案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目标、目标和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案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案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

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案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案水平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4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4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41、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2、新的课程体系涵盖——教育、——教育和——教育。

3、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

4、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5、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为主要目的。

6、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和——改进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本次课程实行——、——和——三级课程管理。

8、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相适应的体现一的教育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指定了几个领域,它们是( )A、研究性学习;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C、劳动与技术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的是A、走进社会:B、珍惜环境;C、关爱他人:D、善待自己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B、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C、 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D、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E、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F、 A、整体性;B、开放性;C、生成性:D、自由性G、 5、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H、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I、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J、 6、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K、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L、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M、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N、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O、 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是(P、 A、主动性;B、独立性;C、体验性;D、问题性Q、 8、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 )R、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S、 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T、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U、 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新课程标准通识试题

新课程标准通识试题

新课程标准通识试题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并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1、导入技能;2、语言技能;3、板书技能;4、教态变化技能;5、演示技能;6、讲解技能;7、提问技能;8、反馈强化技能;9、结束技能;10、教学组织技能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2009-06-03 19:48:20)转载标签:分类:教师试题杂谈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通识部分测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通识部分测试试题及答案
二、简答题:(每题7分)
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是什么?
2、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b5E2RGbCAP
5、知识经济时代,“文盲”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有人也把知 识经济称为 “学习经济”。plEanqFDPw
6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 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DXDiTa9E3d
新课程通识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50分)1、本次课改中提出的“课程”是指“设置
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
2、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教育。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7、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 地方 校本 三级课程管 理。
8、“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9、“交往、互动”是新型教学文化的本质。
10、我们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的改善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 要标志。
11、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专业信念 专业知识 专
业能力专业自觉 和专业自主。RTCrpUDGiT
12、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1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 发展的互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四)
1、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3、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
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

4、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
—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5、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主要目的。

6、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促进学生发展全面发展、教师提高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改进
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本次课程实
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8、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义务教育与素质教育理念相适应的体现一的教育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指定了几个领域,
它们是(ABCD )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的是ABCD
A、走进社会:
B、珍惜环境;
C、关爱他人:
D、善待自己
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CD )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E、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ABC )
F、 A、整体性;B、开放性;C、生成性:D、自由性
G、5、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ABD )
H、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I、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J、6、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ABD )
K、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L、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M、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N、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O、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是(ABCD
P、 A、主动性;B、独立性;C、体验性;D、问题性
Q、8、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 CD )
R、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S、 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T、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U、 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V、9、要创造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ACD
W、 A、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B、以教为中心;
X、 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Y、 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Z、1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 ABCD )
AA、 A、校外图书馆; B、科技馆:
BB、c、博物馆: 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C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DD、1、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 )
EE、之、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高中将试行学分制管理。

( )
FF、3、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质上是科技类活动课程。

( )
GG、4、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了具体
HH、的规定。

( )
II、5、这次课程改革保留了原有劳技课程的形态和名称。

( )
JJ、6、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 ) KK、7、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 )
LL、8、评价改革;不等同寸:考试改革,但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MM、9、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

NN、10、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就是校本课程。

OO、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PP、1、简述本次课改的六项具体目标。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与时代的联系。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
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简述我国现行课程结构的不足。

(1)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

(2)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

(3)必修课程主导,选修课程微乎其微。

(4)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样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