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治疗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在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应和下列疾病相鉴别:(一)急性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常表现为单侧下肢的突发疼痛,与下肢静脉血栓有相似之处,但急性动脉栓塞时肢体无肿胀,主要表现为足及小腿皮温厥冷、剧痛、麻木、自主运动及皮肤感觉丧失,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有时股腘动脉搏动也消失,根据以上特点,鉴别较易。

(二)急性下肢弥散性淋巴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也较快,肢体肿胀,常伴有寒战、高热,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浅静脉不曲张,根据以上特点,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相鉴别。

(三)淋巴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期有相似之处。

(四)其他疾病凡因术后、产后、严重创伤或全身性疾病卧床病人,突然觉小腿深部疼痛,有压痛,Homans征阳性,首先应考虑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但需与下列疾病作鉴别:急性小腿肌炎,急性小腿纤维组织炎,小腿肌劳损,小腿深静脉破裂出血及跟腱断裂。

后者均有外伤史,起病急骤,局部疼痛剧烈,伴小腿尤其踝部皮肤瘀血斑,可资鉴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述】返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

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劳动人民健康。

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患本病,我国尚无统计数字,但并不少见。

上海中山医院自1957~1977年期间共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49例,其中下肢深静脉30例,上腔静脉10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仅2例。

该院血管外科自1978~1988年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124例,其中下肢深静脉106例,上腔静脉1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10例,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以下肢髂股静脉段最多见。

【诊断】返回1.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快。

3.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

动静脉血栓

动静脉血栓

动静脉血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栓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多,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者发病机制不同,治疗上也有区别,但抗凝都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抗凝治疗通过药物降低凝血因子浓度或阻止其激活,从而降低血液凝固性或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或阻止血栓发展。

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阿加曲斑、Hirudins等)、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香豆素类、华法令、新抗凝等)、戊聚糖钠等。

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1.动脉血栓的抗凝治疗动脉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

新生儿血管壁光滑而通畅,自童年起,动脉管壁内逐渐形成富含脂质和纤维组织的局灶性斑块。

粥样硬化早期并不影响血流,但如果斑块不稳定和发生破裂,则可活化血小板、形成动脉血栓,导致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下肢急性缺血甚至坏死等。

动脉血栓主要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组成,形成上具有不可预知性,治疗主要为抗血小板同时辅以抗凝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均应给予肝素抗凝,首选低分子肝素,因其抗栓效果优于普通肝素,并且不需监测凝血指标,但溶栓或PCI 治疗的患者仍推荐普通肝素。

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的作用很小,主要用于大面积前壁心梗、严重心力衰竭、存在心脏血栓或血栓栓塞病史的高危患者。

急性肢体缺血的患者应立即接受普通肝素全身抗凝治疗,随后长期服用华法林预防;但慢性肢体缺血、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除抗血小板治疗外,不推荐任何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应首选华法林,因其预防卒中的作用明显高于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不推荐肝素治疗。

2.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静脉血栓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多见。

这是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流速较慢,很容易形成血栓。

口服避孕药、外科大手术,创伤、恶性肿瘤、慢性心衰、长期卧床、存在易患血栓体质等人群好发。

静脉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与红细胞组成,早期相对不稳定,可脱落引发肺栓塞,治疗上应首选抗凝药物。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华法林
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的合成,发挥抗凝作用,预防血栓 形成。
新型口服抗凝剂
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通过选 择性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发挥抗 凝作用,预防血栓形成。
04
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 量肝素等,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展 ,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
溶栓治疗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概述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是指手术后发生 的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导致下肢肿 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动 脉血栓栓塞症,危及生命。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血栓栓 塞症的发生率较高,与手术类型、患 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是由于下肢深静脉 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而引 起的疾病,可导致呼吸困难、胸痛等 症状,甚至发生猝死。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 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 与治疗
• 引言 • 诊断 • 预防 • 治疗 •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血 栓栓塞症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严在介绍围手术期深静脉 血栓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 、预防和治疗,为临床医生提供 参考和指导。
机械性预防措施
如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弹力袜等机械性装置,通过物理方式促进下肢血 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康复治疗
对于已经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血栓,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理疗、按 摩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症状。
05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最新诊断技术
超声心动图
01

预防血栓

预防血栓

“人生于血管通畅,长于血管硬化,死于血栓形成”既然人是“生于血管通畅”,那么血管的病变、血栓的形成,一定是后天一步步缓慢发生的,换句话说,血栓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只要认清引发血栓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并行之有效地避免其发生,那么预防血栓性疾病,将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

首先,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血栓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3大不同的主要类型。

防治血栓,就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这3个方面各个击破。

其次,对已经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其再次发病,是预防血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我们应从这4个方面入手,对几种不同的血栓性疾病“分而治之”,全面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预防全球范围内,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性死亡占了人群死亡的1/3~1/2,由此导致的肢体和智力上的严重残疾更影响着千千万万的患者和家庭。

1.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是怎样形成的?每个人刚出生时,血管壁都是光滑而通畅的。

但从童年时期开始,血脂就会在动脉管壁沉积形成脂质条纹。

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可以逆转,脂质条纹可以消失。

但是,由于高血压、应激或吸烟等因素的刺激,血管内膜下的脂质条纹会逐渐恶化。

为了修复这些损伤,动脉再生出新的组织,从而形成小的隆起和瘢痕,胆固醇、白细胞及其他物质积聚在隆起处,形成斑块阻塞血管。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器官或组织缺血的表现,如稳定型心绞痛、下肢间歇性跛行和慢性脑缺血等。

如果斑块不稳定和发生破裂,就可以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血管事件。

这些事件在心脏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在大脑表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中风,在下肢则表现为急性缺血甚至坏死等。

2.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哪些?首先,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时吸入的一氧化碳、应激等均可损伤血管壁,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

其次,年龄(35岁以上的人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别(绝经期前的女性与同龄的男性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低。

刘继前:静脉血栓的中医治疗措施是什么

刘继前:静脉血栓的中医治疗措施是什么
组方: 蜈蚣、地龙、全蝎——刘继前专家表示能通脉止痛,解毒散 结。
乌梢蛇、制川乌——刘继前专家表示能搜风通络,散寒止痛。 人参、黄花——刘继前专家表示能益气扶正驱邪,行血通络。 水蛭、土元、三棱、莪术、穿山甲——刘继前专家表示能活 血破血,去瘀生新。 地丁、金银花、生目草——刘继前专家表示能清热解毒,缓 急止痛。
静脉血栓的中医中药疗法
刘继前专家表示,周围血管病,在祖国医学当 中早有记载,在《医宗金鉴》、《外科正宗》均有详 尽记载。刘继前专家举例道,诸如:脱疽、坏疽、脉 管病等。刘继前专家解释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阴寒客 于脉络,寒凝血瘀,血瘀血滞,瘀久化热,热毒壅滞 ,血败化腐。
治疗原理
刘继前专家根据这一原则立法为:益气行血,搜风祛寒,活血通络, 散结止痛,清热解毒。刘继前专家以加减治疗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栓性静脉炎等肢体血管病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热毒型
刘继前专家表示,热毒型表现为患肢指趾剧痛,昼轻夜重,肢 体局部红肿,喜凉怕热,体温高,大便干等。刘继前专家建议治宜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刘继前专家介绍处方: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菊花、连翘、大 黄、黄柏、玄参、茜草、丹皮、当归、白芷等适量,水煎洗浴患肢。
总结
刘继前专家指出,中医治疗疾病确实是比较慢的, 但是这种方法却对我们的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因 此,刘继前专家也希望您能多加坚持与忍耐。另外, 刘继前专家提醒您,在静脉血栓治疗期间,在生活 中的护理必须做好,要多注意休息,而且要保证环 境舒适与整洁。
刘继前:静脉血栓的中医治疗措施是什么
前 言
刘继前专家接诊多年,得出一个小结论说:在疾病的 治疗上,大家往往会选择西医的方式来进行救治,但是西 医真的会对我们身体的康复有帮助吗?刘继前专家认为, 像静脉血栓这种发病比较缓慢的病症,还是选择采用中医 方法比较好。那么静脉血栓的中医治疗措施具体有哪些呢? 接下来刘继前专家为您详细讲解!

下肢动脉栓塞解决方案

下肢动脉栓塞解决方案

下肢动脉栓塞解决方案
《下肢动脉栓塞解决方案》
下肢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患有动脉硬化症的患者。

当血管内的血栓或脂质堆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就会引起下肢缺血症状,如疼痛、无力、发麻以及溃疡等。

下肢动脉栓塞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坏死和截肢。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针对下肢动脉栓塞,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方案。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使用抗凝血药或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和溶解血栓,以达到改善血管通透性的目的。

对于早期较轻度的动脉栓塞,药物治疗可能是有效的选择。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介入手术技术,如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来扩张和支撑狭窄部位的血管,从而恢复血流通畅。

这种治疗方案通常适用于病变较重、狭窄较严重的患者,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手术治疗则是在介入手术无效或不适用的情况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动脉重建。

如消除闭塞或狭窄的部位,从而恢复下肢的血液供应。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治疗方案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采取
一定的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适度运动等,以减轻症状和预防疾病的进展。

总之,下肢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性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挑战。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血栓的病理名词解释

血栓的病理名词解释

血栓的病理名词解释血栓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凝结成块的现象,通常出现在血管内壁受损或血液凝固系统功能异常的情况下。

血栓是机体保护机制的一部分,但过度形成血栓或血栓脱落后堵塞其他血管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1. 血栓形成机制当血管内壁受到损伤,例如创伤、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血液凝固系统会被激活。

在这个过程中,血小板会粘结在受损血管壁上,形成血小板栓。

同时,凝血因子也会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促使血栓进一步形成。

这个过程被称为内源性凝血途径。

2. 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血栓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种类型。

动脉血栓通常形成在动脉内,因为动脉血流速度快,血栓容易堵塞血管。

动脉血栓常见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静脉血栓则形成在静脉内,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3. 血栓的危险因素血栓形成通常与一系列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此外,长时间静坐、长途旅行、过度运动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 血栓的症状血栓形成的症状通常与其所在位置和形成原因有关。

动脉血栓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而静脉血栓则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性炎症、肺栓塞等症状。

5. 血栓的预防和治疗预防血栓形成非常重要。

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以及戒烟限酒等,都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对于已经出现血栓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取药物治疗,如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一些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来解除血栓。

总结起来,血栓是一种血液在血管内凝结形成的现象,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

它的形成机制与血管损伤、血小板粘附以及凝血因子的活化密切相关。

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

预防血栓的重要手段是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医生会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措施。

血栓的后果严重,因此,对于可能存在血栓风险的人群,及时预防和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静脉血栓治疗,哪种方法更专业

静脉血栓治疗,哪种方法更专业

正常静脉血栓治疗肢体阻断静脉回流后小腿体积可增加2%~3%,如有急性静脉血栓形成,则增加不到2%,其原因是由于部分静脉已被血栓占据,另外由于静脉近端被血栓阻塞后,远端压力增高已使静脉扩张,因而再进一步扩张则受到限制。

因为小腿VC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单独使用VC作为诊断标准往往是不可靠的。

VO直接与小腿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压差成正比,而与静脉本身的阻力成反比。

因为小腿的静脉压为充气袖带阻断静脉6.7 kPa(50 mmHg)的压力,而近端压力又低,所以静脉回流率在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以减低,如回流率以20 ml/(100ml.min)为正常与异常的分界线,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率为9196,如以2s的回流率计算膝以上血栓形成的敏感率为90%,膝以下敏感率为60%。

本检查方法比较稳定,数据准确,可多次重复检查,在临床上对于静脉血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观察疗效和科研有意义。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形的新型学科,其静脉血栓治疗范围包括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凝固性、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变形性与弹性、微循环、微血管血液流变性等。

1951年Copley提出血液流变学一词,其定义为“从宏观、微观以至亚微观的水平研究血细胞及血浆成分与流动性质,并包括与血液直接接触的血管的流变性质”。

随着血液流变学的迅速发展,研究重点已逐渐从宏观角度,对血液粘度及影响因素,发展到从微观人手,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流变特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障碍。

临床上,研究对象主要是与血液流变性有关的病因学、症状、诊断方法、预防与治疗手段等。

目前,国内对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已广泛开展,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就是血液粘滞性异常。

虽然它们各自的病因不同,但其共同的病理变化都有血管阻塞、血流紊乱及血栓形成。

在这些情况下,血液的流变性发生变化,导致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
瘀血:大多数静脉血栓是在 血流缓慢和血流紊乱的区域 形成 血栓形成:凝血激活,凝血 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
血栓增大:沿静脉向近端延 伸
血栓脱落: 肺栓塞
静脉血栓的治疗
静脉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与红细胞组成,首选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药物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新型抗凝药物
VTE抗凝治疗
大部分VTE患者使用抗凝治疗
➢ 普通肝素静点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随后长期治疗中选用 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 ➢ 第1天内加用华法林,初始剂量为3.0-5.0mg/日(大于75岁和 出血的高危患者可从2.5mg开始) ➢ 与UFH/LMWH需至少重叠应用4-5天,当连续两天测定的INR大 于2.0时,即可停止使用UFH/LMWH,单独口服华法林治疗
UFH LMWH 华法林
溶栓治疗 祛聚
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起 到溶解血栓的作用
应用时最好是静脉尚未被血栓完全堵塞,使药液能与血栓 完全接触,达到消融目的
病程中如有侧支循环建立,疗效则明显降低
尿激酶 链激酶 rt-PA
DVT的溶栓治疗
适应证
➢ 新发生的大面积髂股静脉DVT患者,尽管经足量肝素治疗仍存在因 静脉闭塞继发肢体坏疽危险的患者
位置
动脉
静脉血栓
静脉
组成 主要为PLT和纤维蛋白 主要为RBC和纤维蛋白
原因
斑块破裂、PLT激活和高 凝状态
淤血、高凝状态和血管损伤
危险 因素
血脂异常、糖尿病、 高血压、吸烟
手术、创伤、长时间制动、 癌症、妊娠
临床 表现
ACS、卒中、周围动脉疾病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药物 治疗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静脉血栓栓塞
VTE = DVT+ PTE
DVT脱落是肺栓塞主要原因
肺栓塞致严重呼吸循环障碍
21
DVT的治疗
一般治疗 抬高患肢、急性期卧床,严禁患肢按摩
抗凝治疗
抑制体内凝血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使凝血时间延长,阻止 血栓形成; 对已形成的血栓只起到阻止滋长、蔓延和可预防肺栓塞及 血栓再发的作用 不能溶解和清除静脉瓣膜上的血栓物质,故不能预防PTS
动脉血栓形成过程
➢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沉积 形成小丘,随之出现涡流
➢血小板继续沉积形成小梁 小梁周围有白细胞附着
(白色血栓—血栓头)
➢小梁间形成纤维蛋白网 网眼中充满红细胞 (混合血栓—血栓体)
➢血管腔阻塞,局部血流停滞 血液凝固 (红色血栓—血栓尾)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一种渐进性过程
正常
脂肪 条纹
➢血栓完全闭 塞冠状动脉 ➢血栓成分是 纤维蛋白丰富 的红色血栓 ➢溶栓效果好
栓栓塞的作用很 小,主要用于大 面积前壁心梗、 严重心力衰竭、 存在心脏血栓或 血栓栓塞病史的 高危患者
14
动脉血栓治疗
慢性肢体缺血或稳定性冠心病只推荐抗血小板治疗, 不推荐使用抗凝药物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时可以溶栓或抗凝
血栓的分类
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 红色血栓
腹主动脉内血栓
血栓的分类
混合血栓 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体部),呈红色与白色 条纹层层相间,在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维颤动时,在左心房可形 成球形血栓是混合性血栓
透明血栓 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 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治疗策略的比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杨媛华
2013年9月7日
血栓的定义
血栓是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 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的无结构团块
➢心、血管内膜受损
血栓形成条件
➢血流状态的改变 (速度、方向)
➢血液凝固性增类
混合血栓:血小板和纤维蛋白 网.网中充满白、红细胞
血管腔内透明血栓
动脉血栓形成机制
动脉
(高流速)
➢动脉管腔窄,压力高,血液流速快,剪切力高,血小板 容易聚集,故易形成血小板血栓 ➢动脉系统凝血瀑布的启动以管壁损伤释放组织因子 为主要原因,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主要是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组成(白血栓)
动脉血栓的预防
二级预防目的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发生破裂 ➢使用有效抗栓药物,防止在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一级预防目的
➢控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药物预防方法
➢服用有效抗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17
静脉血栓形成机制
静脉
(低流速)
➢静脉管腔大,压力低,血液流速慢,剪切应力小,血 小板不易聚集 ➢易于接触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的血栓血 小板成分相对少 ➢主要由纤维蛋白与红细胞组成-红血栓为主
——ACCP 8th推荐
PE的溶栓治疗
对所有PTE患者,应进行快速的危险分层
明确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者,推荐溶栓治疗 由于可能发生不可逆性休克,溶栓治疗应尽快实施 某些无低血压的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较小时可溶栓 大部分患者,不推荐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取决于PE严重程度、预后及出血风险评估
溶栓治疗方法
➢ 髂股静脉 DVT,症状<14天,机体功能状态良好,预期生存时间 ≥1年,如出血风险较低,且医院技术水平等条件允许,建议进行 经静脉导管溶栓
➢ 对于某些广泛的急性近端DVT患者(例如症状<14天,机体功能状 态良好,预期生存期≥1年),如出血风险较小,且不具备经导管 溶栓的条件,建议可以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
血栓的分类
动脉血栓以白血栓为主 静脉血栓以红血栓为主
镜下
肉眼
白血栓
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 板小梁构成, 表面有许多中性粒 细胞粘附
呈灰白色,表面粗糙有波纹 质硬,与血管壁连接紧密
纤维网眼内充满如正常
红血栓 血液分布的血细胞
呈暗红色,新鲜血栓湿润 有弹性,陈旧血栓干燥, 易碎,失去弹性
Arterial
Thrombosis
发 生 部 位 不 同
Venous
Platelets and coagulation
Coagulation
血栓的分类
血栓形成 机制不同
白色 血栓
混合 血栓
红色 血栓
透明 血栓
血栓成分 不同
血栓的分类
白色血栓 发生于血流速度较快的部位(如动脉、心室)或血栓 形成时血流较快的时期〔如静脉混合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延续性 血栓的头部〕 红色血栓 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或停止之后,见于混合血栓逐渐 增大阻塞管腔,局部血流停止后,往往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25
静脉血栓的预防
手术患者术后应鼓励尽早离床活动 长时间飞行者要注意定期活动下肢 当危险因素无法去除时,使用机械性预防和药物进行预防 预防静脉血栓的药物
➢ 普通肝素 ➢ 低分子肝素 ➢ 华法林 ➢新型抗凝药物
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用于任何静脉血栓高危人群的预防
26
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比较
动脉血栓
抗凝药物
27
28
纤维 粥样硬 斑块 化斑块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下肢急性缺血 坏死
脑梗死 短暂脑缺血发作
年龄增长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 征抗凝治疗
➢首选低分子肝

➢溶栓或PCI治 疗的患者仍推荐
使用普通肝素
➢华法林预防血
➢血栓为非闭塞性 ➢血栓成分为以血 小板为主的白色 血栓,纤维蛋白 较少 ➢溶栓无效
急性动脉血栓或栓塞后会出现继发血栓(红血栓),因此抗凝 是预防纤维蛋白沉积的辅助治疗
15
动脉血栓治疗
急性肢体缺血的患者(存在血栓形成)
➢普通肝素抗凝治疗 ➢长期服用华法林预防
慢性肢体缺血、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无血栓形成)
➢只选用抗血小板治疗
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
➢首选华法林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不推荐肝素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