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耐挫力、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相关性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可由其性格特质和个人背景所塑造,而这些教养方式又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一些对家庭教育的建议。
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对青少年的自尊心产生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过分溺爱还是严苛要求,都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研究表明,过分溺爱的父母会使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主能力,而严苛要求的父母则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
因此,父母需要在教育孩子时保持适度的关注和指导,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还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研究发现,过于严格的父母教养方式会使孩子产生内心的压力和焦虑,导致他们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无法有效地应对。
相反,过度溺爱的父母会使孩子缺乏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因此,父母在教养孩子时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逆境。
除此之外,父母的教养方式还与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过分溺爱的父母往往会让孩子过度依赖他们,而缺乏与同龄人的良好互动。
另一方面,过于严格的父母则会限制孩子的自由度,使他们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在社交活动中适度地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学业成就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父母的期望值和教育支持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成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适度的期望和支持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则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期望,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适度的关注和指导、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情绪调节能力以及促进社交能力和学业成就等,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抗挫力对高素质家长子女成长的作用研究

抗挫力对高素质家长子女成长的作用研究高素质家长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抗挫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抗挫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高素质家长子女往往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抗挫力才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抗挫力对高素质家长子女成长的作用,并通过研究分析来探讨其具体影响和作用机制。
一、高素质家长子女的特点和挑战高素质家长子女通常指的是在家庭环境中得到较好教育和培养的子女,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与其它孩子相比,高素质家长子女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他们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家庭期望和社会压力,需要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
其次,他们可能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需要在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方面都具备较强的能力。
因此,高素质家长子女需要具备较强的抗挫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二、抗挫力的概念和重要性抗挫力是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具有较强抗挫力的人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强,不轻易被困难击倒。
抗挫力不仅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抗挫力对高素质家长子女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坚强和乐观,不轻易被困难击倒。
三、抗挫力对高素质家长子女成长的作用1. 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具有较强抗挫力的高素质家长子女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他们能够在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和坚强,不轻易被困难击倒。
在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方面,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不轻易放弃和退缩。
因此,抗挫力能够帮助高素质家长子女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2. 塑造积极乐观的心态抗挫力不仅能够帮助高素质家长子女更好地应对挑战,也能够帮助他们塑造积极乐观的心态。
具有较强抗挫力的人往往能够在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和坚强,不轻易被困难击倒。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引言作为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期是个体在人格形成、价值观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上的关键时期。
而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最初的教育场所,对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相关研究结果对此进行分析和总结。
家庭教育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教育形式,其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从而培养出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使其社会适应困难。
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适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提供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家庭氛围也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父母的夫妻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等,这些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容易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阻碍其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反,过度放任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不足。
研究发现,以温暖、支持和理解为核心的亲职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出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青少年。
兄弟姐妹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关系,也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与兄弟姐妹互动,青少年可以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此外,兄弟姐妹之间的支持和陪伴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社会压力和挑战。
结论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积极的家庭氛围以及温暖支持的父母教养方式,都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中子女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的培养研究

家庭中子女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的培养研究引言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是孩子们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的避风港。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子女的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困境或挫折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而抗挫能力则是指个体面对挫折时的抵抗力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家庭中如何培养子女的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包括建立积极的家庭关系、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实施适当的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建立积极的家庭关系1. 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子女的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父母应努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包括增强亲子沟通、注重情感交流、建立彼此信任等。
通过亲子关系的建立,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增强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
2. 打破冷漠的家庭氛围冷漠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感到孤立和不被关注,对其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创造出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1. 培养积极的家庭价值观家庭价值观的培养对孩子的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父母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让他们有强大的内心支持和信念系统,面对挫折时能够坚定地前行。
2.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父母应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学习空间和资源,鼓励他们培养自律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实施适当的教育方法1.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孩子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的重要基础。
父母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应变和自主性。
2. 适度挑战和逆境训练适度的挑战和逆境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
父母在教育中应适时给予孩子一些挑战和逆境,让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坚韧性格。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_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刘 戍① 张 宁②【摘要】 目的 探索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方法 用自编挫折承受力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 M 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定。
结果 ①父母的养育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与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的养育方式与外显行为呈负相关。
而内在思维情绪只与父亲的过度保护显示出负相关。
②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
结论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社会支持有关,在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结合父母养育方式和社会支持来考虑。
【关键词】 挫折承受力;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大学生Rela ti on sh i p am ong Frustra ti on Tolerance i n Undergradua tes,the Paren ta l Rear i n g Behav i or and Soc i a l Support Correla tes. L iu S hu,Z hang N ing.N anj ing M ed ical U niversity,N anj ing210029,P.R.Ch ina【Abstract】 Objecti 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 on sh i p among frustrati on to lerance,paren tal rearing behavi o r and s ocial suppo rt. M ethods W e m easured undergraduatesw ith F rustrati on To lerance Scale,Egm aM innen av Bardndo s m auppfo rstran(E M BU)and Social Suppo rt Evaluati on Scale.Results ①T he paren ts raise the w ay like e mo ti on w ar m,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frustrati on to lerance apparen t behavi o r ex istence re m arkable are being connected.Father’s penalty,severe,In terferes excessively,Is partial is tried,R ejecti on,den ial and mo ther in terference,p ro tecti on,R ejecti on,den ial,Penalty,severe,Is partial is tried to raise the w ay and the apparen t behavi o r ex istence re m arkable inverse co rrelati on.But in trin sic though t and mood on ly w ith father’s excessive p ro tecti on ex istence re m arkable inverse co rrelati on.②F rustrati on to lerance dis p lays the ex ternal behavi o r and the s ocial suppo rt as2 sum e the re m arkable co rrelati on.Conclusi on T he un iversity studen t frustrati on to lerance and the paren ts raise the w ay asw ell as the s ociety suppo rt related,W e w h ile raise the un iversity studen t frustrati on to lerance to be suppo sed to un ify the paren ts to raise the w ay and the s ocial suppo rt con sidered.【Key words】 F rustrati on to lerance;Paren tal rearing behavi o r;Social suppo rt;U ndergraduates 自美国心理学家Ro senz w eig于1941年提出了挫折承受力这个概念后[1],一些学者在不同领域对承受力进行了研究[224]。
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一、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从本世纪初青年心理学家的创始者霍尔的《青年期》开始,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美国精神分析专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青年期研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个体制化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因此,为了理解一个个体的人,我们需要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这三个侧面去进行研究。
心理社会发展就是指人在社会中为了实现健全成长和发展,在心理和社会方面所必须完成的学习和训练(即课题)。
这些课题的顺利完成是我们形成健康人格和良好社会性的重要基础。
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各个时期,都存在着相应的心理社会发展课题,这些课题,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成长、需要、价值观及所隶属的社会的要求等的相互联系来设定的。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有不同优势的发展阶段。
并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发展学说”。
他将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分为八个阶段(见表1),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产生两个极端,接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接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个点上。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如果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
各个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避免或超越某一时期的心理危机,就会获得这一时期特有的力量。
附图{图}青少年期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期,是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和自我同一危机的关键年龄。
这一危机主要表现在“时间观念←→时间混淆”、“自我确信←→自我疑虑”、“角色尝试←→角色固着”、“职业意愿←→工作不力”、“性别分化←→性别混淆”、“主从分际←→权威混淆”、“价值定向←→价值混淆”等7个层面(Erikson,1968)。
“时间观念”代表青少年对时间概念及时间意义的了解。
家庭教育中家庭对孩子困难克服能力的支持方式研究

家庭教育中家庭对孩子困难克服能力的支持方式研究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支持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而在孩子面对困难时,家庭的支持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家庭教育中家庭对孩子困难克服能力的支持方式展开深入研究。
首先,家庭对孩子困难克服能力的支持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之中。
家长在孩子面对困难时,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困难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够成长。
同时,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示范给孩子看,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展现出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时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这样孩子就会在模仿中学会克服困难。
其次,家庭对孩子困难克服能力的支持方式还表现在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上。
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家长要时刻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家长要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和焦虑。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毫无保留地和家长倾诉,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
此外,家庭对孩子困难克服能力的支持方式还包括对孩子的物质支持和帮助。
在孩子面对学习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他们必要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孩子面对人际关系问题时,家长可以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处理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在孩子面对生活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教育中家庭对孩子困难克服能力的支持方式是多方面的,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去实践和探索。
通过亲情的沟通与理解,家长能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面对,勇往直前。
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家庭对孩子困难克服能力的支持方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姓名:安伯欣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基础心理学指导教师:王有智20040401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安伯欣摘要家庭是儿童心理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家庭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并未减弱.而是与青少年特定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联系在一起。
过去20年来,研究者已经在父母教养方式、教养行为、教养观念及其与儿章、青少年发展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研究方法论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者开始着力探讨现代家庭关系的内在运行机制,其中亲子沟通被认为是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个核心而基础的方面。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行为及亲子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决定了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它直接作用于亲子互动过程。
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密切相关。
而亲子沟通则是父母与青少年保持和谐关系的一把钥匙,它是指家庭中父母与予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的过程,积极、开放性的沟通会在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交往模式,使青少年在寻求独立和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在个体化和联结之间达到平衡,减少各种不良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而问题性沟通则对青少年的适应性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自尊、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改善青少年期的亲子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
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青少年亲子沟通量表(PAcs)、自尊量表(SES)、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一60)对391名中学生被试(男生175名,女生216名)进行测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惩罚严厉、父母过保护和父亲过干涉、拒绝否认维度存在赡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感受到的父母惩罚严厉、父母过保护、父亲过干涉和父亲拒绝否认均高于女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 介: 蒋
洁, 湖南省地质中学心理老师 , 研究方 向: 心理咨询。
聂衍 刚,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院博士后 , 广州大学教育学 院心理学系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 学校心
理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6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8 卷 总第 1 5 0 期 2 0 1 3 年第 9 期 总第 1 0 3 1 页
一
个研究中的研究更倾 向于解释变量 间的两两关
活事件 ,青少年选择支持者及获取支持 的能力与 系 , 而 没有就实现两变量之间关 系的“ 中介变量” 其 压力感知显著相关1 5 ] , 此外 , 社会支持对压力有 做进 一步 的揭示 。 着缓 冲作用 , 能降低青少年的压力感 , 提高个体适 应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 6 - 7 1 。 在综合以往研究 的基础上 ,本研究假设在家 庭教 养方式 、 社会支持 、 耐挫力 的关系研究中 , 社
心理 不致失 常 的能力 , 而且 能 够 忍受 挫折 , 并 采取 社会支持对耐挫力的影响在于个体有没有 良好的 积极进取 、 明智 的心理机制 , 具有战胜挫折 、 获得 人 际关系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对 于抚慰受 挫 的心灵 ,
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 社会 成功 的能力 。 它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对 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 挫 折 的忍 受 能力 , 另 一方 面是 对 挫折 的超 越 能力 。 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资源 ,影响着
这 两 个方 面共 同起 作用 ,影 响 着青 少年 学 生 的心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对社会支持与心
理健康和应对方式【 1 1 。 社会支持是各种社会联系对 理健康的研究证 明,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 个体所提供的稳定 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支持 , 这 有 着重 要 的影 响 ,社会 支持 越好 的青 少 年心 理健 感知到的支持越多关系越满意 , 症状 种支持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根究研究和 康水平越高, 相反 , 社会支持不高的青少年更容 现实 , 社会支持 可分为以下几类 : 一是客观支持 , 的出现也越少 ; 社会惰性、 担忧 、 压抑 。此外 , 社会 即客观的, 可以看得到 的支持 ; 另一类为主观上的 易产生焦虑、 支持 , 指的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支持 , 与个体的感 支持对青少年耐挫力的影响在于个人作为整个社 受密切相关。 最后一类是对支持的利用度, 此类支 会系统 的一分子 ,若能善于有效借助社会与他人
家庭作为社会 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 ,在对人 会支持是一项中介变量, 在家庭教养方式与耐挫力
的塑造方面 ,其影响是最重要的,对心性尚未成 之间起着 中介作用。 尝试从一个更整合 、 新颖的视
熟、 尚处在被形容为充满 “ 风雨与困顿” 的时期【 8 ] 的 角来考察青少年社会支持 、家庭教养方式对耐挫 青少年而言, 家庭 的影响尤为重要。 而在家庭影响 力 的影响,一方面为耐挫力 的增强教育提供有价 中,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 值的启示 , 另一方面为后面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式从众多方面对耐挫力进行影响。首先是 良好 的
・ 理 论研 究 ・
的资源与力量 , 将更有助于缓解 自身压力 , 从而使 的影 响 ,并 且 也都 是通 过 某些 与 耐挫 力 相关 的因 个体在遭受挫折时 , 不仅有使 自己的行为 、 心理不 素进行 的研究 , 而很少有将社会支持 、 家庭教养方 致失常的能力 , 而且能够忍受挫折 , 并采取积极进 式放到 同一个研究 中来对 耐挫力 的影响进行 研 取、 明智 的心理机制 , 具有 战胜挫折 、 获得成 功的 究。其二 , 少量将社会支持 、 家庭教养方式放到同 能力 。 对社会支持与压力应对的研究表明, 面对生
持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 3 ) 社会 支持是教养方式与耐挫力之 间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 : 青少年 父母教养方式 社会 支持 耐挫力 中介变量
持要看 个体 对社 会 所采 取 的态度 , 是 接纳 , 拒 绝还
1 . 问题 提 出
是 回避 【 2 ] 。父母 教 养方 式是 父母 教养 态 度 、 行 为 和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论研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8 卷 总第 1 5 0 期 2 0 1 3 年第 9 期 总第 1 0 3 0 页
青少年耐挫力、 父母教养方式与 社会支持 的关 系研 究
蒋 洁 聂衍 刚
摘 要: 以广州市一所城市学校及一所农村学校 5 5 7 名 中学生为被试 , 采用学生耐挫力测量问卷、 父母 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修订版 、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 父母教养方式与耐挫力的 关系, 结果发现 : ( 1 ) 青少年耐挫力在户 口、 性别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 分别是城市得分高于农村 得分 , 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但在年级上没有差异; ( 2 ) 教养方式的大部分维度都与耐挫力、 社会 支
非言语表达的集合 , 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 , 具 D a r l i n g & s t e i n b e r g , 1 9 9 3 ) 。 耐 挫 力 是 对 挫 折 的承 受 力 和 对 挫 折 的超 越 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力, 即个体在遭受挫折时 , 不仅有使 自己的行为 、 社会支持 、 父母教养方式与耐挫力关系密切 。
社 会 性发 展 。 良好 的社 会 化有 利 于形 成 良好 的社 会 适 应 能力 , 良好 的人 际交 往 能力 , 从 而有利 于耐
2 . 研 究 方 法
2 . 1被试
挫力的增强 。 大量研究表 明, 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
有利于儿童社会化发展[ 9 - 2 1 。而不当的教养方式如 绪不稳定 , 养成偏激和走极端的个性 , 缺乏友善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