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自动化的历史发展及未来展望(DOC)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机械工程是研究机械结构、运动规律及动力传递等方面的学科,它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而自动化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电子、仪器仪表等现代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使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还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改变。

一、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机械工程起源于古代的制造技术,最早的机械工程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在那个时期,人们开发了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来帮助劳动,如风车、水车等,这些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和运输等领域。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工程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蒸汽机、内燃机等机械设备的发明使工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工程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各种先进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出现,使得机械设备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为机械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如今,机械工程已经涉及到了许多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通讯、新能源等,机械工程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集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用于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蒸汽机调节系统。

20世纪初,自动化技术开始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如自动化流水线、自动化装配线等逐渐出现。

随着计算机、控制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如今,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领域、家居生活等各个领域,使得生产、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便利化。

三、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确和智能。

在传统的机械设备上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中的各种操作和控制过程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机械自动化到现代的智能自动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突破。

一、自动化的发展历史1. 机械自动化阶段机械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的最早阶段,主要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早在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使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来实现机械自动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自动化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纺织机械、工具机床等。

2. 电气自动化阶段20世纪初,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逐渐取代了机械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采用电气设备和电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如电动机、继电器等。

电气自动化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灵活、精确,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3. 控制自动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控制自动化逐渐兴起。

控制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如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

控制自动化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4. 智能自动化阶段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智能自动化成为自动化技术的新趋势。

智能自动化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和感知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如机器人、无人驾驶等。

智能自动化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自适应性更强。

二、自动化的前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将在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1. 工业生产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

智能机器人将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无人化工厂将成为可能,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2. 交通运输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渐成熟并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

无人驾驶汽车将提高道路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智能交通系统将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和管理。

3. 医疗健康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智能医疗设备和机器人将能够实现精确的医疗诊断和手术操作,提高医疗水平和效率。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和设备,使系统或过程在减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执行任务。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机械化到现代的智能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 机械化阶段机械化是自动化的起始阶段,主要依靠机械设备来代替人力完成简单的生产任务。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使得机械化得以实现,如纺织机械、农业机械等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电气化阶段电气化是自动化的重要里程碑,电力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便捷和高效。

20世纪初,电力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如电动机、电子管等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可以通过电力驱动,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

3. 控制论阶段控制论的提出和应用,为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40年代,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提出了反馈控制的概念,为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控制论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 计算机控制阶段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和监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5. 智能化阶段智能化是自动化的最新发展阶段,主要依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实现自主决策和智能化控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学习和优化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需求,实现更加智能化和灵活化的生产。

二、自动化的展望1. 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工业自动化将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通过智能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工业生产将实现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自动化系统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决策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灵活和可持续发展。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而今天,自动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医疗、农业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发展的历程,并展望未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发展历程1. 早期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领域。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设备来替代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传送带系统的引入使得生产线上的产品能够自动传送,减少了人工搬运的工作量。

2. 控制系统的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控制系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20世纪50年代,数字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更加精确地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

这种数字化的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生产。

在交通运输领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车、飞机、无人机等能够自主导航和避免碰撞。

在能源领域,自动化技术被应用于电网管理、能源生产和储存等方面。

在医疗领域,自动化技术被用于手术机器人、智能医疗设备等,提高了手术精确度和治疗效果。

4. 智能化和机器学习的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智能化的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学习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提高自主决策和执行能力。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自动调节温度、照明等设备。

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提高生产效率和预测能力。

二、自动化技术的展望1. 智能制造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制造的发展。

智能制造是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

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线。

2. 人机协作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人机协作的实现。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机械、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手段,使生产过程或者工程设备实现自动操作和控制的一种技术。

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自动化发展历程1.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过程实现了部份的自动化操作。

2. 机械自动化时代:20世纪初,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开始应用于生产线上。

如离心机、自动化流水线等的浮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3. 电子自动化时代: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电子元器件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和操作更加精确和可靠。

4. 计算机自动化时代: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引领了自动化技术的新一轮革命。

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和监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5. 信息技术自动化时代: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创新。

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更加高级的自动化操作和控制。

二、自动化的展望1. 工业自动化: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业自动化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和互联化。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生产线将实现更加高效、灵便和可持续的运作。

2. 家庭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将成为未来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智能化的家居设备和系统,人们可以实现对家庭环境、安全、能源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交通自动化:交通自动化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应用将大大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现象。

4. 医疗自动化:医疗领域的自动化将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和系统将实现医疗流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是指通过使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以取代人力劳动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机械自动化到现代的智能自动化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机械自动化阶段机械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早阶段,它主要依靠机械装置来实现工作的自动化。

例如,蒸汽机的发明使得工厂的生产过程可以通过传动系统、传送带和机械手臂等设备来完成,从而取代了人力劳动。

这一阶段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电气自动化阶段电气自动化是在机械自动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引入了电气控制技术。

通过使用电气元件和电路来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行,实现工作的自动化。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通过电气信号来实现自动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管理等领域。

3. 计算机控制阶段计算机控制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将计算机引入到自动化系统中,实现了更高级别的自动化控制。

计算机可以对复杂的工艺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并通过算法和逻辑判断来实现智能化的决策。

例如,工业机器人的浮现使得生产线上的操作更加灵便和高效,可以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包括创造业、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

4. 智能自动化阶段智能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它结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了更高级别的自主决策和智能化的运行。

智能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性能和效率。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感知环境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温度、照明和安全设备等,提供更舒适和便捷的生活体验。

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创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

未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向:1. 智能化和自主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系统将具备更高级别的智能和自主决策能力。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在各个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

当时,机器和自动化设备的引入极大地改进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随后,随着电力和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20世纪中叶,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

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成为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应用领域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工业和生产领域。

以制造业为例,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等领域。

在汽车制造业中,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生产线上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在航空航天领域,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帮助实现了飞机制造和航天器的自动化组装。

除了制造业,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还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疗领域,机械工程的进展使得医疗设备更加精确和高效,例如手术机器人和高精度医疗仪器。

在农业领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并在种植和收割过程中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在建筑行业,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帮助提高了建筑设备的效率,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需求。

三、未来发展趋势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的革新和智能化。

在制造业领域,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将成为生产线上的主要工作力量,而自动化仓储和物流系统将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在农业领域,智能农机将帮助实现大规模和精确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此外,在能源领域,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机械、电子、计算机等设备和系统,以及相关的软件和控制算法,实现对各种工业生产过程、商业服务、家庭生活等活动的自动化操作和控制。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机械自动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个阶段,机械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单一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如自动纺织机、自动铸造机等。

这些机械设备通过机械传动和简单的控制装置,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操作。

2. 电气自动化阶段(20世纪20年代-40年代)随着电气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逐渐取代了早期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在这个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电动机驱动和控制,如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输送系统等。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3. 计算机控制阶段(20世纪60年代-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逐渐成为自动化技术的核心。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控制。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灵活、高效,产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4. 现代智能化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进入了现代智能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自动化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电气和计算机的组合,更加注重人机交互、智能决策和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智能化的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商业服务、家庭生活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展望未来,自动化技术将继续发展壮大,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系统将具备更强的智能决策和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中文摘要 (1)1 引言 (2)2 机械自动化历史 (3)2.1 自从18世纪中叶至工业革命时期 (3)2.2 1952年一1965年 (3)2.3 从1967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4)2.4 从1967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4)3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 (6)4机械自动化发展未来 (9)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机械自动化的历史发展及未来展望摘要: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

机械自动化是最早出现的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的一个分支。

本文阐述了机械自动化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而探索机械自动化未来。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干预;发展现状。

1 引言17世纪后期,随着机械的改进,需要煤和矿石的需求量大大的增加人力畜力无法满足需求。

于是18世纪初出现了T.纽科门的大气式蒸汽机,用以驱动矿井排水泵。

1765年,J.瓦特发明了有分开凝汽器的蒸汽机,降低了燃料消耗率。

1781年,瓦特又创制出提供回转动力的蒸汽机,扩大了蒸汽机的应用范围。

蒸汽机过于笨重应用不便。

19世纪末,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动机开始发展和推广。

20世纪初在工业生产中电动机取代了蒸汽机。

离心调速器机械自动化的真正大放光彩的时候应是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瓦特改进的蒸汽机中就运用了多个机械自动控制调节系统:离心式调速器和节流阀等。

离心式调速器开创了机械自动控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机械自动化的实现将机械生产引领向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真正达到了大工业生产及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令整个世界的生产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由此延伸出了电气自动化。

2 机械自动化历史2.1 自从18世纪中叶至工业革命时期1870 -1950年,纯机械控制随着电液控制的刚性自动化加工单机和系统得到长足发展。

如1870年美国发明了自动制造螺丝的机器,继而于1895年发明多轴自动车床,它们都属于典型的单机自动化系统,都是采用纯机械方式控制。

1924年第一条采用流水作业的机械加工自动线在英国的Morri,汽车公司出现;1935年苏联研制成功第一条汽车发动机气缸体加工自动线。

这两条自动线的出现使得制造自动化技术由单机自动化转向更高级形式的自动化系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位于美国底特律的福特汽车公司大量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使汽车生产的生产率成倍提高,汽车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汽车的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随后,西方其他工业化国家、苏联以及日本都开始广泛采用制造自动化技术和系统,使这种形式的制造自动化系统得到迅速普及,其技术也日趋完善,它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达到高峰。

尽管这种形式的制造自动化系统仅适合于像汽车这样的大批生产,但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苏联于1946年提出的成组生产工艺的思想,对制造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直到目前,成组技术仍然是制造自动化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之一。

2.2 1952年一1965年数控(numerical control, NC)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特别是单机数控,得到飞速发展。

数控技术的出现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它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意义重大,几乎是目前经济性实现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唯一实用技术。

第一台数控机床于1952年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研制成功,它一出现,立即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从1956年开始就逐渐在中、小批量生产中得到使用。

1953年,麻省理工学院又研制成功著名的数控加工自动编程语言,为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莫定一了基础。

1958年,第一台具有自动换刀装置和刀库的数控机床即加工中心(machiningcenter, MC )在美国研制成功,进一步提高了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

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于1959年出现于美国。

最早的工业机器人是极坐标式的,它的出现对制造自动化技术具有很大的意义。

工业机器人不但是制造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压力变送器设备,它本身也可单独工作,自动进行装配、焊接、喷漆、热处理等工作。

1960年,美国研制成功自适应控制机床,使机床具有了一定的智能色彩,可以有效提高加工质量。

1961年在美国出现的计算机控制的碳电阻制造自动化系统,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雏形。

1962年和1963年又相继在美国出现了圆柱坐标式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及绘图系统,后者为自动化设计以及设计与制造之间的集成莫定了基础。

1965年出现的计算机数控(CNC)机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出现为实现更高级别的制造自动化系统扫清了技术障碍。

2.3 从1967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是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的时期。

1967年英国的Molins公司研制成功计算机控制6台数控机床的可变制造系统,这个系统被称为最早的柔性制造系统,它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复杂零件生产的自动化及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问题。

同年,美国的Sundstand公司和日本国铁大宫工厂也相继研制成功计算机控制的数控系统。

ITMIll年日本研制出按成组加工原则的IKEGAI可变加工系统,同年美国又研制出工业机器人操作的焊接自动线。

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成熟,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小型制造自动化系统,即柔性制造单元。

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到目前仍是制造自动化的最高级形式,即自动化程度最高并且实用的系统。

1980年日本建成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无人化机械制造厂—富士工厂,从原材料到外购件人库、搬运、加工、成品人库等,除装配以外的其他工序均完全实现自动化。

20世纪80年代初期还建成了一个由机器人进行装配的全自动化电机制造厂和一个规模庞大的利用激光加工的综合柔性制造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无人自动化工厂的努力却是不成功的,原因并不在于技术,而主要在于它的经济性太差,并忽略了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2.4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制造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发展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IMS ),并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业的新模式。

CIMS是由美国人约瑟夫·哈林顿博士于1973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现代系统管理技术、现代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将制造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和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集成,通过信息共享以及信息流与物流的有机集成实现系统的优化运行。

.所以说,CIMS技术是集管理、技术、质量保证和制造自动化为一体的广义制造自动化系统。

CIMS的概念刚开始提出时,并役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才意识到CIMS 的重要性,于是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并实施CIMS。

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是CIMS 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早期人们对‘CIMS的认识是全盘自动化的无人工厂,忽视了人的主导作用,国外也确实有些CIMS工程是按照无人化工厂来设计和实施的。

但是随着对CU她S认识的不断深人,更多的人对CIMS技术作了重新思考,认为实施CIMS 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集成进整个系统,这才是CIMS的正确发展道路。

于是,从20世纪,r,r.',年代以来,CIMS的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提出以人为中心的CIMS的思想,并将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智能制造和企业重组等新思想、新模式引人1. 0 PR R,,进一步提出了第二代CIMS的观念。

可以认为,CIMS 的哲理还会不断发展和完善。

3 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自动化”是工业企业提的最多的一个词,企业都希望通过自动化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最终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然而,就我国目前工业机械自动化成本也不低,一支无杆气缸价格好几千,一套线性滑台都要上万元的投资,看到大型企业升级的成功,中小企业是既想做,又害怕高昂的改革成本却无法兑现相应的效益。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工业企业自动化虽然开展得络绎不绝,但是总体水平和国外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并且我国工业现状的中小企业居多,全面自动化的能力较低,机械自动化的普及上,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出现了很明显的断层。

自动化现状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面,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潜力,对于自动化的配套企业而言这是一片绘在眼前的蓝图。

近十余年来,二业发达国家在产品需求多样化、产品精度不断提高和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装配作业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自动装配机(线)的制造和应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日前,国外自动装配机(线)制造业以美国、日本等最为发达。

其它闻家,如联邦德国、法国、英国、苏联、同1 自动装配系统示意图一捷克、瑞士等也发展很快。

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厂家有:美国Cros s公司、日本的东芝机械与三协精机、法国的Renault公司、苏联的明斯克自动线工厂等。

自动装配没备的使f仃也以美国和日本为领先。

据介绍,美阍在1983年已拥有自动装配机近五十万台,占美国机床拥_仃量的8%左右。

日本现役装配机也在二万台以上。

一、自动化装配技术发展现状最初的自动化装配,是从简单小零件装配开始,其装配机也足从小巧紧凑的单机开始。

逐渐对大部件也实现自动化装配,进一步发展成为有综合工艺内容的自动装配线。

其节拍时间一般为10~30秒,最短的仅为1~2秒。

现代化自动装配系统。

,由装配元件及装配主体件的供料及输送系统、具有装配机能的装配装置及完成装配LT艺过程中的控制和检测装置所组成。

随着机械加工自动化的发展,装配工序的大量手工操作状态在生产中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垄断资本集团攫取更大利润的障碍。

因此,日本的一些企业在发展机械加工自动化的同时,也逐步发展了自动装配技术,首先是在小型产品大批量生产的企业里开始研究和应用。

由于自动装配机和自动装配线与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在配置型式、输送方式等方面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因此,不少组合机床生产厂家先后发展了自动装配技术。

目前,日本已较广泛地使用自动装配机、装配流水线、装配自动线完成中小部件的小组件装配,或整套部件的装配,能够完成压套、拧螺钉螺帽、铆铆钉、装弹簧和弹簧垫圈、装轴和齿轮等装配工序。

喷漆、焊接、热处理、烘干、自动检查、自动打印、自动分类等亦能在自动装配机和自动装配线上完成。

诸如手表、电话机、阀门、气动元件、电气元件、电机定子和转于、发动机的-缸体、缸盖、连杆等均可实现部分自动装配,甚至全部自动装配。

《第二精工舍》手表厂经过十年的研究,于1974年试制成功了手表装配自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