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B.天C.地D.风E.气2.气的根本属性是:A.上升B.下降C.外出D.运动E.静止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交感合和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A.生殖之精B.后天之精C.自然界之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E.水谷精微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气B.气机C.气化D.彼此感应E.神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E.以上均是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A.精的作用B.气的作用C.神的作用D.精气互化的作用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E.寒热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交感是指: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A.心B.脾C.肝D.肺E.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前半夜B.后半夜C.上午D.下午E.以上均非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阴胜阳虚B.阳胜阴虚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不是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E.土侮木30.脾病传肾属于: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A.脾病及肺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E.肺病及肾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抑木扶土E.培土制水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亢E.肾阳虚而心火越34.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精气学说E.比较、演绎、类比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A.比较B.演绎C.类比D.以表知里E.反证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A.比较B.类比C.演绎D.以表知里E.试探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比较B.演绎C.类比D.反证E.试探(二)B型题A.精气学说B.比较、演绎、类比C.诊断方法D.治疗方法E.预防方法1.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滋阴扶阳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A.阴阳的运动B.阴阳的交感C.阴阳的制约D.阴阳的互根E.阴阳的平衡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7.肝火犯肺属于:8.肝气犯脾属于:A.益火补土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11.滋养肺肾法称:A.比较法B.类比法C.演绎法D.以表知里E.反证法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A.反证法B.试探法C.司外揣内D.比较E.类比14.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15.诊断性治疗属于:(三)D型题1.精气的两种存在状态是:A.弥散B.变幻莫测C.凝聚D.气化E.以上均是2.阴阳的互根旨在说明:A.阴阳二气是交互感应的B.阴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C.阴阳是对立统一的D.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E.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3.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A.母子关系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传其所胜E.传其所不胜4.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A.传其所胜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传其所不胜E.所胜所不胜关系5.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6.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A.对立B.互根C.消长D.平衡E.转化7.下列哪些属于阴阳运动的形式:A.阴阳交感B.阴阳制约C.阴阳消长D.阴阳互用E.阴阳转化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A.抑强B.扶弱C.虚则补其母D.实则泻其子E.泻其有余,补其不足9.从结果来进行反推的思维方法有:A.类比B.试探C.比较D.司外揣内E.反证10.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下列何学说的基础:A.气血津液学说B.经络学说C.阴阳学说D.五行学说E.病因学说(四)X型题1.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A.水地说B.道家思想C.精气学说D.阴阳学说E.五行学说2.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A.气B.血C.津液D.先天之精E.水谷之精3.精气神学说中的“气”主要组成是:A.肾精所化之气B.水谷精气C.自然界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气E.脏腑之气4.阴阳消长是:A.绝对的B.相对的C.稳定的D.无条件的E.有条件的5.属于阳的属性有:A.温煦B.兴奋C.明亮D.潜藏E.滋润6.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A.阳中求阴B.阴损及阳C.阳病治阴D.阳胜则阴病E.气虚导致血虚7.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A.阴阳双补B.阳病治阴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寒者热之8.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阳制约阴B.阴根于阳C.阴消则阳长D.阴阳中复有阴阳E.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9.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0.“水曰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A.肾主水B.肾开窍于耳C.肾主骨生髓D.肾藏精E.肾在液为唾11.下列属于土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唇、口、黄、化、肉C.皮、鼻、口、胃、长D.宫、脾、黄、思、甘E.长夏、湿、中、歌、哕12.下列属于金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鼻、皮、毛、收、悲C.皮、鼻、口、胃、长D.商、辛、白、哭、悲E.秋、西、咳、燥、收13.下列属于火行的是:A.爪、筋、皮、肉、苦B.舌、脉、喜、夏、长C.喜、鼻、口、胃、长D.苦、赤、长、暑、南E.夏、小肠、舌、笑、忧14.下列属于木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目、筋、怒、呼、握C.皮、筋、口、胃、长D.春、东、风、青、生E.角、酸、东、胆、目15.下列属于水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冬、膀胱、耳、骨、恐C.冬、鼻、口、胃、长D.恐、呻、栗、耳、冬E.北、寒、藏、黑、咸16.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制水法B.益火补土法C.滋水涵木法D.佐金平木法E.培土生金法17.“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子病犯母B.母病及子C.肺病及肝D.肾病及脾E.单纯一脏有病18.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A.肝病及脾B.脾病及肾C.心病及肾D.肝病及肺E.肺病及肝19.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A.肾病及肝B.脾病及肺C.肺病及脾D.脾病及肝E.肝病及心20.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顺”的有:A.肝病色青见浮脉B.心病面赤见沉脉C.肝病色青见沉脉D.肺病色白见洪脉E.肾病色黑见沉脉21.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A.思胜恐B.惊胜思C.悲胜怒D.怒胜忧E.恐胜喜22.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B.比较C.擅长哲学思维D.强调功能联系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23.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A.视外揣内B.类比C.比较D.演绎E.试探与反证2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A.以表知里法B.试探法C.取象比类法D.推演络绎法E.比较法二、填空题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被______所同化。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一)A型题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B.天 C.地 D.风 E.气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E.以上均是、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D.脾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前半夜 B.后半夜C.上午D.下午E.以上均非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阴胜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不是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30.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E.肺病及肾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培土制水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 E.肾阳虚而心火越34.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E.比较、演绎、类比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 A.比较 B.演绎 C.类比D.以表知里E.反证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E.试探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 A.比较 B.演绎 C.类比D.反证E.试探(二)B型题A.精气学说B.比较、演绎、类比C.诊断方法D.治疗方法E.预防方法1.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滋阴扶阳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A.阴阳的运动B.阴阳的交感C.阴阳的制约D.阴阳的互根E.阴阳的平衡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7.肝火犯肺属于:8.肝气犯脾属于:A.益火补土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11.滋养肺肾法称:A.比较法B.类比法C.演绎法D.以表知里E.反证法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一)A型题 1.E 2.D 3.C 4.D 5.A 6.B 7.C 8.B 9.E 10.D 11.B 12.B 13.E、14.C 15.C 16.D 17.A 18.D 19.E 20.C 21.B 22.B 23.C 24.C 25.D 26.B 27.A 28.E 29.C 30.C 31.C 32.A 33.C 34.E 35.B 36.C 37.A(二)B型题1.B2.A3.D4.C5.B6.A7.D8.C9.D 10.A11.E 12.B 13.C 14.B 15.B(三)X型题1.CDE2.ABCDE3.ABC4.AD5.ABC6.ABE7.BE8.DE9.ABCD 10.AD 11.BDE 12.BDE 13.BDE 14.BDE 15.BDE 16.BCE17.ABE 18.ABE 19.ABDE 20.CE 21.ACE 22.ACE 23.ABCDE 24.CD。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B.天C.地D.风E.气2.气的根本属性是:A.上升B.下降C.外出D.运动E.静止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交感合和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A.生殖之精B.后天之精C.自然界之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E.水谷精微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气B.气机C.气化D.彼此感应E.神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E.以上均是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B.气的作用C.神的作用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A.结果B.根由C.形式D.物质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A.心B.脾C.肝D.肺E.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A.心B.肺C.肝D.脾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前半夜B.后半夜C.上午D.下午E.以上均非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阳损及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阴阳虚B.阳胜阴虚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不是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E.土侮木30.脾病传肾属于: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A.脾病及肺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E.肺病及肾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抑木扶土E.培土制水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亢E.肾阳虚而心火越34.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精气学说E.比较、演绎、类比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A.比较B.演绎C.类比D.以表知里E.反证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A.比较B.类比C.演绎D.以表知里E.试探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比较B.演绎C.类比D.反证E.试探(二)B型题1.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精气学说B.比较、演绎、类比C.诊断方法D.治疗方法E.预防方法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滋阴扶阳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A.阴阳的运动B.阴阳的交感C.阴阳的制约D.阴阳的互根E.阴阳的平衡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7.肝火犯肺属于:8.肝气犯脾属于:A.益火补土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11.滋养肺肾法称:A.比较法B.类比法C.演绎法D.以表知里E.反证法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A.反证法B.试探法C.司外揣内D.比较E.类比14.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15.诊断性治疗属于:(三)D型题1.精气的两种存在状态是:A.弥散B.变幻莫测C.凝聚D.气化E.以上均是2.阴阳的互根旨在说明:A.阴阳二气是交互感应的B.阴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C.阴阳是对立统一的D.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E.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3.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A.母子关系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传其所胜E.传其所不胜 3 4.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A.传其所胜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传其所不胜E.所胜所不胜关系5.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6.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A.对立B.互根C.消长D.平衡E.转化7.下列哪些属于阴阳运动的形式:A.阴阳交感B.阴阳制约C.阴阳消长D.阴阳互用E.阴阳转化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A.抑强B.扶弱C.虚则补其母D.实则泻其子E.泻其有余,补其不足9.从结果来进行反推的思维方法有:A.类比B.试探C.比较D.司外揣内E.反证10.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下列何学说的基础:A.气血津液学说B.经络学说C.阴阳学说D.五行学说E.病因学说(四)X型题1.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A.水地说B.道家思想C.精气学说D.阴阳学说E.五行学说2.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A.气B.血C.津液D.先天之精E.水谷之精3.精气神学说中的“气”主要组成是:A.肾精所化之气B.水谷精气C.自然界清气D.肾中所藏精气E.脏腑之气4.阴阳消长是:A.绝对的B.相对的C.稳定的D.无条件的E.有条件的5.属于阳的属性有:A.温煦B.兴奋C.明亮D.潜藏E.滋润6.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A.阳中求阴B.阴损及阳C.阳病治阴D.阳胜则阴病E.气虚导致血虚7.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A.阴阳双补B.阳病治阴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寒者热之8.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阳制约阴B.阴根于阳C.阴消则阳长D.阴阳中复有阴阳E.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9.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0.“水曰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A.肾主水B.肾开窍于耳C.肾主骨生髓D.肾藏精E.肾在液为唾 11.下列属于土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唇、口、黄、化、肉C.皮、鼻、口、胃、长 D.宫、脾、黄、思、E.长夏、湿、中、歌、哕12.下列属于金行的是:A.爪、筋、皮、肉、B.鼻、皮、毛、收、悲C.皮、鼻、口、胃、长D.商、辛、白、哭、悲E.秋、西、咳、燥、收13.下列属于火行的是:A.爪、筋、皮、肉、苦B.舌、脉、喜、夏、长C.喜、鼻、口、胃、长D.苦、赤、、、南E.夏、小肠、舌、笑、忧14.下列属于木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目、筋、怒、呼、握C.皮、筋、口、胃、长D.春、东、风、青、生E.角、酸、东、胆、目15.下列属于水行的是:A.爪、筋、皮、肉、B.冬、膀胱、耳、骨、恐C.冬、鼻、口、胃、长D.恐、呻、栗、耳、冬E.北、寒、藏、黑、咸16.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是: 4 A.培土制水法B.益火补土法C.滋水涵木法D.佐金平木法E.培土生金法17.“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子病犯母B.母病及子C.肺病及肝D.肾病及脾E.单纯一脏有病18.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A.肝病及脾B.脾病及肾C.心病及肾D.肝病及肺E.肺病及肝19.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A.肾病及肝B.脾病及肺C.肺病及脾D.脾病及肝E.肝病及心20.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顺”的有:A.肝病色青见浮脉B.心病面赤见沉脉C.肝病色青见沉脉D.肺病色白见洪脉E.肾病色黑见沉脉21.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A.思胜恐B.惊胜思C.悲胜怒D.怒胜忧E.恐胜喜22.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B.比较C.擅长哲学思维D.强调功能联系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23.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A.视外揣内B.类比C.比较 D.演绎E.试探与反证2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A.以表知里法B.试探法C.取象比类法 D.推演络绎法E.比较法二、填空题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______所同化。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基本认识和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及答案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一份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及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哪项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 遗传因素B. 情志因素C. 饮食因素D. 自然环境答案:B2. “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重要原则,其核心思想是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治疗疾病的后遗症D. 治疗疾病的症状答案:B3. 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肝对应的五行元素是什么?A. 金B. 木C. 水D. 火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答案:A, B, C, D5. 中医认为,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A. 外邪侵袭B. 情志内伤C. 饮食不节D. 劳逸失度E. 遗传因素答案:A, B, C, D三、填空题6. 中医的“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______。
答案:虚实7.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体现了中医的哪种治疗原则?答案:扶正祛邪四、简答题8. 简述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
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相反相成的物质构成,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在人体生理上,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在病理上,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治疗上,中医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 解释“五行相生相克”在中医中的应用。
答: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
五行相生指的是一种元素能够促进另一种元素的生成,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则是指一种元素能够制约另一种元素,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优选.)

wo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d习题集:《中医基础理论》阴阳是:参考答案:EA:古代的两点论B: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C: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D:矛盾E: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属性的征兆是:参考答案:BA:寒与热B:水与火C:上与下D:左与右s .. t .....E:动与静属于“阴中之阳”的是:参考答案:E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参考答案:A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D s .. t .....A:阴阳相互转化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消长D:阴阳对立制约E:阴阳动态平衡“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B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s .. t .....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E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s .. t .....“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是指:参考答案:C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阴阳转化是:参考答案:AA:有条件的B:无条件的s .. t .....C:绝对的D:相对的E:必然的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参考答案:CA:寒极生热B:阴损及阳C:寒者热之D:重阴必阳E:阴中求阳可用阴阳相互转化解释的是:参考答案:AA:寒极生热B:阴损及阳C:寒者热之D:阴病治阳E:阴中求阳s .. t .....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参考答案:EA:寒极生热B:阴病治阳C:寒者热之D:重阴必阳E:阴中求阳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参考答案:B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导致虚热证的阴阳失调是:参考答案:DA:阳偏胜s .. t .....B:阳偏衰C:阴偏胜D:阴偏衰E:阴胜阳病属于阴证的是:参考答案:AA:虚证B:表证C:热证D:实证E:以上均非“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参考答案:AA:阴虚B:阳虚C:阴胜D:阳胜s .. t .....E:阴阳两虚适用于阴偏衰的治疗方法是:参考答案:A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病治阳E:阴病治阴“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参考答案:AA:阴虚B:阳虚C:阴胜D:阳胜E:阴阳两虚补阳时适当配伍补阴药称为:参考答案:As .. t .....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非“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指:参考答案:A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E:阳中求阴属于阳的味是:参考答案:DA:酸B:苦C:咸s .. t .....D:辛E:以上均非五行中“金”的特性是:参考答案:E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参考答案:EA:木B:火C:土D:金E:水s .. t .....五行中,“水”的“子”行是:参考答案:BA:金B:木C:水D:火E:土火是水的参考答案:C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以上均非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参考答案:AA:母病及子B:相乘s .. t .....C:子病犯母D:相侮E:以上均非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传变是:参考答案:AA:心病及脾B:心病及肾C:心病及肺D:心病及肝E:以上均非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参考答案:D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同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C:客色胜主色D: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E:以上均非s .. t .....面见青色,脉见弦象的是:参考答案:AA:肝病B:心病C:脾病D:肺病E:肾病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参考答案:BA:泻南补北B:益火补土C:抑木扶土D:培土制水E:佐金平木思胜参考答案:DA:喜s .. t .....B:怒C:悲D:恐E:惊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参考答案:D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有机整体的“中心”是:参考答案:CA:脑B:心C:五脏D:经络s .. t .....E:肾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参考答案:BA:脑B:心C:五脏D:经络E:肾《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善病洞泄寒中”的季节是:参考答案:C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参考答案:Es .. t .....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C: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中医学“证”的概念是:参考答案:D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有机整体的中心是:参考答案:DA:脑B:肝C:心s .. t .....D:五脏E:经络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参考答案:CA:脑B:肝C:心D:五脏E:经络阳中之阳的时间是:参考答案:AA:上午B:下午C:中午D:前半夜E:后半夜s .. t .....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参考答案:DA:上午B:下午C:中午D:前半夜E:后半夜说明阴阳互根的是:参考答案:CA: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B:动极镇之以静C:阴在内,阳之守也D:阳胜则阴病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参考答案:BA: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B:动极镇之以静s .. t .....C:阴在内,阳之守也D:阳胜则阴病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阳中之阴的时间是:参考答案:BA:上午B:下午C:中午D:前半夜E:后半夜阳中之阳的时间是:参考答案:AA:上午B:下午C:中午D:前半夜E:后半夜s .. t .....说明阴阳互根的是:参考答案:BA:寒者热之B:阴中求阳C:热极生寒D:阳病治阳E:寒者热之说明阴阳转化的是:参考答案:CA:寒者热之B:阴中求阳C:热极生寒D:阳病治阳E:寒者热之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参考答案:AA:心s .. t .....B:肺C:脾D:肝E:肾称“阴中之阳”的脏是参考答案:DA:心B:肺C:脾D:肝E:肾称“阴中之阴”的脏是:参考答案:EA:心B:肺C:脾D:肝s .. t .....E:肾称“阳中之阴”的脏是:参考答案:BA:心B:肺C:脾D:肝E:肾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参考答案:C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阴偏衰所致证候是:参考答案:Bs .. t .....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参考答案:A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阳偏衰所致证候是:参考答案:D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s .. t .....D:虚寒证E:寒热错杂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参考答案:AA:阳中求阴B:阳病治阴C:阴阳双补D:阴病治阳E:阴病治阴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参考答案:DA:阳中求阴B:阳病治阴C:阴阳双补D:阴病治阳E:阴病治阴s .. t .....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参考答案:EA:阳中求阴B:阳病治阴C:阴阳双补D:阴病治阳E:热者寒之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参考答案:EA:阳中求阴B:阳病治阴C:阴阳双补D:阴病治阳E:热者寒之“木”的特性是:参考答案:AA:曲直B:炎上s .. t .....C:稼稿D:润下E:从革“水”的特性是:参考答案:DA:曲直B:炎上C:稼稿D:润下E:从革属于“金”的音是:参考答案:EA:角音B:羽音C:征音D:宫音E:商音s .. t .....属于“水”的音是:参考答案:BA:角音B:羽音C:征音D:宫音E:商音木的“所不胜”之行是:参考答案:CA:木B:水C:金D:火E:土水的“所胜”之行是:参考答案:DA:木s .. t .....B:水C:金D:火E:土金的子行为:参考答案:BA:木B:水C:金D:火E:土火的母行为:参考答案:AA:木B:水C:金D:火s .. t .....E:土木的“所不胜”之“子”是:参考答案:BA:木B:水C:金D:火E:土木的“母”之“所胜”是:参考答案:DA:木B:水C:金D:火E:土肝病传脾的是:参考答案:Bs .. t .....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肝病传心的是:参考答案:A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肺病及肾是:参考答案:A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s .. t .....D:相侮E:制化木火刑金是:参考答案:D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参考答案:B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s .. t .....“水气凌心”属于:参考答案:B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喜胜:参考答案:DA:怒B:喜C:思D:悲E:恐恐胜:参考答案:BA:怒B:喜s .. t .....C:思D:悲E:恐属于“火”的是:参考答案:BA:怒B:喜C:思D:悲E:恐属于“金”的是:参考答案:DA:怒B:喜C:思D:悲E:恐s .. t .....属于“水”的是:参考答案:EA:目B:舌C:口D:鼻E:耳属于“土”的是:参考答案:CA:目B:舌C:口D:鼻E:耳属于“水”的是:参考答案:EA:酸s .. t .....B:苦C:甘D:辛E:咸属于“木”的是:参考答案:AA:酸B:苦C:甘D:辛E:咸属于“水”的是:参考答案:EA:青B:赤C:黄D:白s .. t .....E:黑属于“金”的是:参考答案:DA:青B:赤C:黄D:白E:黑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参考答案:CA:传化物B: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D:泻而不藏E:以上均非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参考答案:Es .. t .....A:化生精气B:贮藏精气C:满而不能实D:藏而不泻E:以上均非藏象的基本涵义是:参考答案:EA: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B:内脏的解剖形象C:脏腑的生理功能D:脏腑的病理表现E: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五脏阴阳的根本是:参考答案:DA:心阴与心阳B:脾阴与脾阳C:肝阴与肝阳s .. t .....D:肾阴与肾阳E:以上均非心为“君主之官”的理论基础是:参考答案:BA:心主血脉B:心主神明C:心在五行属火D:心开窍于舌E:以上均非“五脏六腑之大主”指的是:参考答案:AA:心B:肺C:肝D:脾E:肾s .. t .....“生之本”指的是:参考答案:CA:肝B:肺C:心D:脾E:肾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参考答案:CA:吸入清气B:宣发卫气C: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D:助心行血E:呼出浊气“清虚之脏”指的是:参考答案:DA:肝B:心s .. t .....C:脾D:肺E:肾“相傅之官”指的是:参考答案:DA:肝B:心C:脾D:肺E:肾“主治节”的脏是:参考答案:DA:肝B:心C:脾D:肺E:肾s .. t .....肺之“门户”是:参考答案:CA:鼻B:口C:喉D:皮毛E:以上均非“君主之官”指:参考答案:AA:心B:肝C:脾D:肺E:肾“将军之官”指:参考答案:BA:心s .. t .....B:肝C:脾D:肺E:肾主升清的脏是:参考答案:CA:肝B:心C:脾D:肺E:肾“生之本”指:参考答案:AA:心B:肝C:脾D:肺s .. t .....E:肾“罢极之本”指:参考答案:BA:心B:肝C:脾D:肺E:肾主四肢的脏是:参考答案:CA:肝B:心C:脾D:肺E:肾主疏泄的脏是:参考答案:As .. t .....A:肝B:心C:脾D:肺E:肾“气之根”是指:参考答案:EA:心B:肝C:脾D:肺E:肾“气之主”是指:参考答案:DA:心B:肝C:脾s .. t .....D:肺E:肾能够促进脾胃运化的脏是:参考答案:AA:肝B:心C:脾D:肺E:肾“先天之本”是指:参考答案:EA:心B:肝C:脾D:肺E:肾s .. t .....“后天之本”是指:参考答案:CA:心B:肝C:脾D:肺E:肾“罢极之本”是指:参考答案:AA:肝B:心C:脾D:肺E:肾“封藏之本”是指:参考答案:EA:肝B:心s .. t .....C:脾D:肺E:肾主纳气的是:参考答案:EA:肝B:心C:脾D:肺E:肾与肾主水液有关的是:参考答案:DA:肾精的作用B:肾气的作用C:肾阴的作用D:肾阳的作用E:以上均非s .. t .....“胃之关”指的是:参考答案:EA:贲门B:幽门C:膀胱D:大肠E:肾肾为气之根与肾的哪项功能有关:参考答案:CA:藏精B:主水C:主纳气D:化生元气E:以上均非肝主疏泄中最重要的是:参考答案:AA:调畅气机s .. t .....B:促进脾胃运化C:调畅情志D:促进血液津液的运行E:对月经的影响五脏关系中主要体现在气血方面的两脏是:参考答案:A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肾E:肺与肾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是:参考答案:C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肝s .. t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一、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为。
二、判断题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三、名词术语解释1.中医学2.整体观念3.百骸4.人气5.证 6.辨证论治7.同病异治8.异病同治9.五脏一体观10.形神一体四、简答题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答案一、填空题1.《黄帝内经》2.《脉经》3.《伤寒论》《金匮要略》4.隋巢元方5.《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6.整体观念辨证论治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9.慧安加甚10.辨证论治11.心五脏自然界社会环境12.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13.基础动力主宰二、判断题1.×2.×3.√4.√5.√6.√7.√三、名词术词解释1.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doc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学科?A. 经验学科B. 实证学科C. 哲学学科D. 数理学科答案:A2.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五脏六腑B. 阴阳五行C. 经络气血D. 三焦九窍答案:A、B、C3.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针灸B. 草药C. 推拿D. 手术答案:A、B、C4.中医所讲的“气血阴阳”是指什么?A. 人体的营养物质B. 人体的生命活动能量C. 人体的体液循环系统D. 人体的神经系统答案:B5.中医的“望闻问切”是指下面哪些内容?A. 观察患者的面色B. 听患者的言语C. 问患者的病史D. 触摸患者的脉搏答案:A、B、C、D二、填空题1.中医所讲的“五脏”指的是肺、肝、心、脾和(胃)。
2.中医所讲的“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3.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以(阴阳)和(五行)为核心。
4.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针灸),通过调节人体经络和气血来治疗疾病。
5.中医草药的治疗原理是通过草药的药性作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三、简答题1.中医的“阴阳”理论是什么?中医的“阴阳”理论是指万物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阴阳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和人体都有阴阳之分,阴阳是相对的,互为存在。
在人体中,阴阳相互作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中医的“五行”理论是什么?中医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五行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着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保持了人体的动态平衡。
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什么?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指人体内经络系统的运行和气血的循环。
中医认为,经络系统是连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通道,气血通过经络系统流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经络气血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_总习题集

第一章中医学导论大纲要求1.掌握中医学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内涵。
2.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
4.熟悉辨证论治相关概念的含义。
5.熟悉《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6.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及发展概况。
7.了解中医学基本特点的主要内容。
各类习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治病求本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D.四诊八纲E.以上都不是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中藏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 D.《黄帝内经》E.《难经》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难经》E.《脾胃论》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A.张介宾B.华佗C.钱乙D.陈无择E.张机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 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D.陈无择E.巢元方12.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A.巢元方B.陈无择C.张机D.王清任E.王叔和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张从正C.王清任D.叶桂E.刘完素14.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刘完素C.叶桂D.吴塘 E.薛生白15.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A.李中梓B.李杲C.陈无择D.叶桂 E.刘完素16.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A.王清任B.吴有性C.李杲D.张从正E.朱震亨17.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李杲C.张介宾D.张机 E.吴瑭18.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瑭 B.薛生白C.王孟英D.吴有性E.叶桂19.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A.朱震亨B.吴瑭C.吴有性D.刘完素E.薛生白20.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1.最早的药物加工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时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E.清朝23.首倡药物“归经”理论的医家是()A.张机B.孙思邈C.刘完素D.张元素E.李时诊24.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5.《本草拾遗》的作者是()A.张机B.李时珍C.陈藏器D.李中梓E.赵学敏26.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著的大型方书是()A.《千金要方》B.《千金翼方》C.《外台秘要》D.《太平圣惠方》E.《普剂方》27.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A.《太平圣惠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普剂方》D.《千金要方》E.《医方集解》28.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A.张机B.华佗C.皇甫谧D.王叔和E.陶弘景29.以“火热立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0.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并主张用药以攻邪为主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2.首倡相火理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3.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3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府D.形体官窍E.经络3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辨证论治(二)B1型题:A.汉代B.晋魏时期C.唐代D.宋代E.明清时期1.现存最早的药典是由哪一朝代颁行的()2.药物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最早提出的时代是() 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食疗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海药本草》3.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4.唐慎微所著的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本草纲目拾遗》 D.《本草图经》E.《新修本草》5.清代医家赵学敏所撰的著作是()6.由宋代政府组织编撰的是()A.《本草图经》B.《海药本草》C.《食疗本草》D.《千金要方》E.《针灸大成》7.唐代孟诜所著的是()8.李珣所撰的第一部泊来药物专著是()A.《医林改错》B.《医方集解》C.《成方切用》D.《温病条辨》E.《普剂方》9.清代汪昂所著的方书是()10.王清任对瘀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代表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食疗本草》 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11.第一部食用药物专著是()12.最早运用自然分类法对所载药物进行分类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 D.《中藏经》E.《千金要方》13.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论著是()14.被尊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A.张机B.秦越人C.皇甫谧D.孙思邈E.王惟一15.《千金要方》被称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是()16.率先铸造铜人模型的是()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D.“旦慧、昼夜、夕加、夜甚”E.“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7.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表现为()18.昼夜晨昏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多为()(三)X题型1.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2.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A.刘完素B.张元素C.钱乙D.李杲E.张从正3.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有() 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吴瑭4.力倡命门学说,为温补学派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是() 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王清任5.下列属于《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的是()A.整体观念B.哲学基础C.诊法辨证D.病因学说E.病机学说6.对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思想有()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辨证论治E.精气学说7.“证”从哪几方面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A.疾病的原因B.病变的部位C.疾病的性质D.邪正关系E.疾病的传变8.中医学有诸多的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A.恒动观念B.辩证观念C.整体观念D.思辨观念E.辨证论治9.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E.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同病异治”的实质是A.证同治异B.证异治异C.病同治异D.证异治同E.病同治同『正确答案』B9.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人体生命的本原指的是A.原子B.电子C.精神D.精气E.神气『正确答案』D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正确答案』A13.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A.绝对的B.有条件的C.必然的D.偶然的E.量变『正确答案』B14.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的阴阳关系是A.相互转化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对立制约E.交感互藏『正确答案』D15.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反映的阴阳关系是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相互交感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正确答案』BA.寒甚生热B.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C.阴在内,阳之守也D.阳胜则阴病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可以用阴阳互根说明的是『正确答案』C可以用对立制约说明的是『正确答案』D16. 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从冬至到立春为A.阴消阳长B.重阴必阳C.阴长阳消D.重阳必阴E.阴阳互用『正确答案』A17. 阴阳消长和转化的内在根据是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互用D.阴阳消长E.阴阳互藏『正确答案』E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E.阴阳平衡“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理论根据是『正确答案』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理论根据是『正确答案』D18 下列各项中,对人体阴阳划分不确切的是A.上部为阳,下部为阴B.体表为阳,体内为阴C.六腑为阳,五脏为阴D.腹部为阳,背部为阴E.心为阳,肾为阴『正确答案』D19. 言人身之脏腑中之阴阳,则肺被称之为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至阴E.阳中之阳『正确答案』B20. 以阴阳失调来阐释实热或实寒,其病机是A.阴阳离决B.阴阳偏盛C.阴阳偏衰D.阴阳格拒E.阴阳互损『正确答案』B21. 导致虚热证的阴阳失调是A.阳偏盛B.阴偏盛C.阳偏衰D.阴偏衰E.阴盛阳病『正确答案』D23. 下列药用五味中属阳的是A.辛、甘、酸B.酸、苦、咸C.辛、苦、甘D.辛、甘、淡E.辛、淡、咸『正确答案』D五行相克的关系中,怒“所胜”的情志是A.喜B.思C.悲D.恐E.惊『正确答案』B按五行属性分类,五化属土者是A.生B.长C.化D.收E.藏『正确答案』C火的特性是A.曲直B.稼穑C.从革D.炎上E.润下『正确答案』D一年季节中,“长夏”的五行归属是A.木B.火C.土D.金E.水『正确答案』C在五行中“土”之子是A.木B.火C.土D.金E.水『正确答案』D五行相克关系中,火的“所不胜”为A.木B.土C.金D.水E.火『正确答案』D五行调节事物整体动态平衡的机制是A.生我B.我生C.克我D.我克E.制化『正确答案』E关于五行生克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A.木为土之所胜B.木为水之子C.火为土之子D.水为火之所胜E.金为木之所胜『正确答案』B关于五行生克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木为水之子B.火为土之母C.水为火之所不胜D.金为木之所胜E.木为土之所不胜『正确答案』D关于五行相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母气有余而乘其子B.子气有余而乘其母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D.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E.气不及则己所胜侮而乘之『正确答案』C下列各项中,用来解释“脾病传肾”发生机理的是A.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子D.相乘E.子病犯母『正确答案』D下列各项中,属“相侮”传变的是A.心病及肝B.心病及肺C.心病及脾D.心病及肾E.肾病及心『正确答案』D以下属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益火补土C.泻南补北D.滋水涵木E.金水相生『正确答案』C中医理论认为五脏的主要生理特点是()A.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C.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D.藏精气而不泻,虚实而交替E.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正确答案』AE.心总统意志『正确答案』B肺“主行水”所依赖的是A.肺司呼吸之气B.肺主一身之气C.肺外合于皮毛D.肺朝百脉主治节E.肺主宣发和肃降『正确答案』E肺为娇脏的主要依据是A.肺主一身之气B.肺外合皮毛C.肺朝百脉D.肺为水之上源E.肺气通于天,不耐寒热『正确答案』E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精微物质的转输布散主要依赖A.胃主腐熟B.小肠主受盛化物C.脾主运化D.肝主疏泄E.肾阳主温煦『正确答案』C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人以水谷为本C.脾主升清D.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下列哪项不是脾的生理功能A.水谷的受纳和腐熟B.水谷精微的转输C.水液的吸收和转输D.脏器位置的维系E.血液的统摄『正确答案』AE.化生血液『正确答案』D化生“天癸”的主要物质是A.肝血B.心阳C.脾气D.肺阴E.肾中精气『正确答案』E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B.促进生殖功能的成熟C.主生长发育和生殖D.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E.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正确答案』C在五脏中,对全身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A.小肠之泌别清浊B.肺之通调水道C.脾之运化水液D.肾之蒸腾气化E.肝之疏泄功能『正确答案』D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使肺之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B.有助于元气的固摄C.有助于精液的固摄D.有助于元气的生成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生成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失禁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流失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散失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正确答案』D中医学中,“精血同源”指的是哪两脏之间的关系A.心肾B.脾肾C.肺肾D.肝肾E.心肝『正确答案』D目的视觉功能主要取决于A.肾中精气的充盈B.肝血的充足C.脾气的健运D.肾阳的蒸化E.肾阴的滋养『正确答案』B“太仓”所指的是A.三焦B.胃C.小肠D.脾E.大肠『正确答案』B“利小便之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A.肾司二便,故利小便即可以实大便B.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二便相关C.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D.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E.利小便的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正确答案』D被称为“决渎之官”的是A.胆B.胃C.三焦D.小肠E.膀胱『正确答案』C体现为燥湿相济的脏腑关系是A.肾与膀胱B.脾与胃C.肝与胆D.心与小肠E.肺与大肠『正确答案』B奇恒之腑被称为“元神之府”的是A.脑B.髓C.骨D.脉E.胆『正确答案』A下列各项中,与女子胞功能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肾、肝、心、脾B.脑、肝、心、脾C.肺、肝、心、脾D.心、胃、肝、脾E.心、肺、肝、肾『正确答案』A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A.心、脾、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肝、肾『正确答案』C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肝、脾、肾B.心、肝、脾C.心、肺、肾D.心、肝、肾E.肺、脾、肾『正确答案』B“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是A.气为血帅B.血为气母C.汗为心液D.津血同源E.气能行津『正确答案』D最细小的络脉是A.胃之络脉B.孙络C.心之络脉D.别络E.浮络『正确答案』BA.面额部B.头侧部C.头顶部D.后头部E.面颊部1.少阳经在头部的循行部位是『正确答案』B2.阳明经在头部的循行部位是『正确答案』A足阳明胃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是A.外侧中线B.内侧中线C.内侧后线D.外侧前线E.内侧前线『正确答案』D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十二经脉循行中,手太阴肺经上接的经脉是A.大肠经B.小肠经C.膀胱经D.心包经E.肝经『正确答案』E下列各项中,同起于胞中的奇经是A.任脉、督脉、跷脉B.任脉、督脉、维脉C.冲脉、任脉、督脉D.任脉、督脉、带脉E.任脉、冲脉、带脉『正确答案』C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被称为A.孙络B.经筋C.皮部D.别络E.浮络『正确答案』C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是A.风B.寒C.暑D.燥E.湿『正确答案』B最易导致病位游走不定的外邪是A.暑B.燥C.湿D.风E.寒『正确答案』D易伤人血分,可会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的邪气是A.风B.湿C.寒D.火E.燥『正确答案』D六淫之中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湿E.火『正确答案』C寒邪袭人,导致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A.其性收引,以致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B.其为阴邪,伤及阳气,肢体筋脉失于温煦C.其性凝滞,肢体气血流行不利D.其与肾相应,伤及肾精,筋骨失养E.侵及肌表,卫阳被遏,肢体经筋失于温养『正确答案』A六淫邪气中,具有“阻遏气机”特点的是A.风B.暑C.湿D.寒E.火『正确答案』C具有明显季节性的六淫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正确答案』C暑邪伤人出现气短、乏力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邪伤人,损伤脾胃,纳食减少C.暑多挟湿,阻遏气机D.暑性升散,伤津耗气E.暑为阴邪『正确答案』D2.六淫致病,易伤津耗气,又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关于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思则气结B.恐则气乱C.怒则气上D.喜则气缓E.悲则气消『正确答案』B关于劳逸损伤与疾病发生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久视伤血B.久坐伤肉C.久立伤骨D.久思伤心E.久行伤筋『正确答案』D不属于瘀血常见症状的是A.肿块B.胀痛C.出血D.唇甲青紫E.肌肤甲错『正确答案』B“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发病形式属于A.徐发B.继发C.合病D.复发E.伏而后发『正确答案』E配伍选择题A.合病B.继发C.并病D.复发E.徐发1.临床上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发病,其发病类型是『正确答案』A2.临床上肝阳上亢导致的中风,其发病类型是『正确答案』B“大实有羸状”所反映的病证是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真虚假实证E.真实假虚证『正确答案』E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不能外达,手足厥冷。
属于A.阳损及阴B.阳盛格阴C.阴盛格阳D.阴损及阳E.阴阳脱失『正确答案』B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其病机是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格拒D.阴阳互损E.阴阳离决『正确答案』C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A.阴盛格阳B.阳盛格阴C.阳虚则寒D.阴盛则寒E.阴损及阳『正确答案』BA.实热证B.虚寒证C.实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1.阳气偏胜反映于临床上的证候是『正确答案』AA.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目眩晕B.二便失禁,骨瘦痿厥,遗精C.头痛眩晕,昏厥,呕血D.少气懒言,大便溏泄,腹部坠胀感,脱肛E.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涩滞不畅1.气陷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正确答案』D火热内生的常见原因不包括A.邪郁化火B.气有余便是火C.五志过极化火D.外感暑热阳邪E.精血亏少,阴虚阳亢『正确答案』D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未病先防的内容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早期诊治D.起居有节E.药物预防『正确答案』C临床治疗妇女因瘀血而致的崩漏,宜采用的治则治法是『正确答案』BB型题A.急则治其标B.缓则治其本C.标本同治D.先扶正后祛邪E.先祛邪后扶正1.临床治疗肺痨咳嗽患者,宜选用的治则是『正确答案』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于治疗的证候是A.阳偏盛证B.阴偏盛证C.阳偏衰证D.阴偏衰证E.阴阳两虚证『正确答案』C“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的理论依据是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治标E.标本同治『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