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合集下载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在孕期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到了分娩后,面对新生儿及家庭的责任和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产后康复,甚至会引发产后抑郁症。

1、荷尔蒙失衡:在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荷尔蒙水平会有大的变化,分娩后,荷尔
蒙水平降低,这也会导致其情绪的波动和失衡。

2、身体疲劳:分娩过程会对产妇的身体产生很大的压力,如出现疼痛、失血等情况,对身体造成更多负担,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情绪低落。

3、情感压抑:一些产妇可能会在生育前很少与亲人交流,感到自己的孤独无助,这
种情感上的压抑会影响其情绪状况。

护理干预:
1、产前宣教:宣教产妇及其家人了解产后护理等相关知识,提供宽松的家庭环境,
减轻其压力。

2、情感安慰:通过倾听和体贴等方式,帮助女性减轻情感上的压力和害怕,鼓励其
积极面对生活。

3、身体照顾:产后需要恢复,饮食、卫生等方面需要护士的指导,帮助产妇更好的
恢复身体。

4、心理疏导: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并进行恰当的咨询
和支持。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强调产妇的全面关注和综合照顾,通过情感安慰、身体照顾和心
理疏导等措施,帮助产妇加速康复,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在孕期和产后都面临着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巨大变化和压力,这些因素经常会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本文将分析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

原因分析:
1.荷尔蒙变化:怀孕和分娩期间的荷尔蒙水平变化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睡眠不足、头痛等症状,进而影响情绪和情感状态。

2.生活方式:产妇分娩后,由于育婴任务的增加和家庭职责的压力增大,可能会导致压力增加、疲劳和身心疲惫,从而影响精神状态。

3.心理和社会压力:分娩后,产妇对于育婴和家庭问题的担心和不确定感可能会导致情绪焦虑,产妇往往面临着对自我身份、家庭角色和市场竞争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职场女性中,产妇更加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4.产妇健康:分娩后,因为身体疼痛、伤口感染等原因,会导致产妇产生身体不适,从而影响女性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护理干预:
1.提供能够缓解焦虑情绪的措施和方法,例如放松训练、深呼吸、瑜伽、按摩等,这些方法可以有助于产妇减轻身体和精神的压力。

2.教育产妇关于育婴和生活的方法,帮助她们更好地适应母亲的角色,减少她们对未来的担忧,并帮助她们积极快乐地生活。

3.建立支持体系,鼓励产妇寻找和维系支持和安慰,可以是家庭成员、朋友,或者由互助机构、社区和社交媒体提供的支援。

4.如果情况需要,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在考虑使用药物之前,需要与医生进行讨论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产妇来说,谨慎预防和及时处理焦虑和抑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建立全面的支持和治疗干预体系。

产妇需要得到医疗人员和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理解,以迎接母亲这一新角色的挑战和机遇。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心理护理分析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心理护理分析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心理护理分析
1.生理原因:
生理上的改变,包括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生理疼痛等,可能导致产妇在产后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症状。

2.社会环境因素:
包括家庭关系的变化、婴儿的需求、角色转变等。

产后期,女性可能面临着角色调整的压力,感受到对新生婴儿的责任和照顾压力,以及与伴侣、家庭成员之间的变化,这些都可能增加了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风险。

3.心理因素:
由于产妇在孕期和产期都存在着各种强烈的情绪和应激,例如对分娩的担忧、对自己的身体变化的焦虑等,这些情绪和应激的积累可能在产后期爆发出来,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针对产妇产后心理障碍,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
1.提供信息和教育:给予产妇详细的产后护理和婴儿护理的知识,让她们了解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变化是正常的,有助于减轻产妇的焦虑和压力。

2.情绪支持:对于产妇的情绪低落和焦虑,护士可以通过倾听、理解和关怀来给予支持,让产妇有安全感和被尊重的感觉。

3.身体护理:提供适当的身体护理,如帮助产妇洗漱、更换床单等,增强她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重视休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休息,保证产妇得到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5.鼓励交流:鼓励产妇与亲人、朋友和其他新手妈妈进行交流,分享经历和感受,倾诉内心的压力和困惑。

总之,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综合考虑生理、社会和心理因素。

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产妇应对产后情绪的改变,减轻她们的焦虑和压力,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

产后产妇心理疏导与支持

产后产妇心理疏导与支持

产后产妇心理疏导与支持产后是一个妇女生命中的重要阶段,但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压力较大的过程。

许多产妇在经历了怀孕、分娩和修复身体的过程后,会出现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和问题。

因此,为产后产妇提供心理疏导与支持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探讨产后产妇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与支持方法。

一、产后产妇的心理问题1.1 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自卑等症状。

这些症状往往阻碍了产妇的日常生活和母婴交流,对整个家庭的和谐产生了负面影响。

1.2 产后焦虑症产后焦虑症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产妇在面临新角色和新环境时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对宝宝安全的担忧、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以及对未来的担心。

焦虑症也可能导致产后产妇的睡眠问题和食欲改变等身体症状。

1.3 自我身份认同困惑产后产妇在经历了身体和生活的巨大变化后,往往会产生对自我身份的困惑。

她们可能不再只是一个单身的女性或者妻子,而是一个母亲,这对她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角色。

因此,产后产妇需要重新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新身份,解决身份认同的困惑。

二、产后产妇心理疏导与支持的方法2.1 专业心理咨询针对产后产妇的心理问题,专业心理咨询师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他们可以通过沟通和倾听,帮助产妇理解并处理她们的情绪问题,并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

2.2 家人和社会支持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对产后产妇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人应该给予产妇鼓励、理解和支持,并帮助分担育儿任务。

同时,社会上的各种产后支持组织也可以为产后产妇提供交流、分享和互助的机会,帮助她们建立合理的期望和增强应对能力。

2.3 心理疏导课程和培训针对产后产妇的心理问题,一些医院和社区设有心理疏导课程和培训,旨在提供专业知识和技巧,帮助产妇更好地应对产后心理问题。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我调节等内容,通过学习和讨论,产妇可以获取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的科技和观念已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妇女的生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在,虽然妇女和家庭对新生儿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新妈妈们仍难以避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本文将进行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一、原因分析1.身体激素变化:妊娠期间,产妇体内激素分泌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同时促进产妇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增强,这会使得新妈妈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新生儿的需求更加敏感,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焦虑和抑郁。

2.自我形象的改变:产妇自我形象的改变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体重变化、妊娠纹等生理上的变化、乳房变大等,这些改变会使新妈妈们对自己的身体和美丽的自我形象感到不安和担忧。

3.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压力:产后很多新妈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生活的改变和财务需求,社交现象的变化,家庭责任的分配,父母和岳父母的忙碌等。

4.孩子的责任:与孩子的责任也是新妈妈们产生僵虑抑郁情绪的原因之一。

如母乳喂养、喂奶须时刻注意,每时每刻都要照顾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这样的压力会使许多新婚妻子感到困惑和无力感。

二、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为了降低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首先需要为她们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或其他家庭成员需要积极倾听和理解产妇的情感和愿望,亲切地鼓励和安慰,并导入他们改变负面的思想和态度。

2.生理监控:在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时,医学人员需要对产妇的生理情况进行监控。

对于有紧张和焦虑情况的妇女,需要盐饮食、多泡浴保持清洁,并保持精神放松状态。

3.家庭成员的支持:除了医务人员的支持和照顾,家庭成员也应该提供产妇正面的支持,积极参与孩子的抚养工作。

家庭内的成员可以通过大量参与孩子的照料活动,帮助新妈妈减轻日常的负担,使之摆脱孤独感和尴尬感。

总之,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会对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焦虑抑郁情绪,医生、家庭和社会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与多方 面因素有关,如家庭、社 会、生理等。
结论二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 减轻产妇产后心理障碍, 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三
医护人员应对产妇产后心 理障碍给予关注,并提供 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不同因素对产妇产后心理障碍 的影响程度,以便更准确地制定干 预措施。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 产妇,研究其产后心理障碍的特点 及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了解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表现 和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 导和干预。
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 受,帮助其缓解情绪压力和焦 虑。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产 妇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 身体和心理的恢复。
05
案例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案例一:产妇因缺乏自信导致心理障碍
缺乏自信
产妇在分娩后因缺乏自信导致心理障碍,表现为担心自己无法照顾好婴儿,质疑自己的母亲角色。
案例二:产妇因家庭关系紧张导致心理障碍
家庭关系紧张
产妇在分娩后因与家人关系紧张,如夫妻关系、婆媳 关系等,导致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
案例三:产妇因产后抑郁导致心理障碍
产后抑郁
产妇在分娩后因患产后抑郁导致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 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02
03
结论一
02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原因分 析
生理因素
产妇在分娩后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荷尔蒙水平 的变化、疲劳、疼痛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和心 理压力。
产后身体恢复过程中,产妇可能会面临一些生理问题,如母 乳喂养困难、产褥感染等,这些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产妇 的心理负担。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引言产后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产科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产后抑郁症会给产妇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幸福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有数据显示,国内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20%。

本文旨在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

通过心理护理的方式,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二、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1.焦虑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胎儿和自身的安全感问题而感到不安。

常常想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对宝宝进行有效的照料工作。

同时,又因为害怕自己出现后遗症而感到恐慌。

这种恐慌和焦虑常常会影响母婴的健康。

2.自责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把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归咎于自己,自责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孩子,或者是没有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这种自责会使患者产生过度的自我压力,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

3.失落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沮丧和消沉,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无法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常常因为自身的心理困扰而感到凄凉和失落。

三、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1.开展心理疏导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缓解产后焦虑和自责情绪。

同时,逐渐恢复其生活信心和生活乐趣。

2.重视社会支持重视社会支持,引导患者在社会中寻找心理依托,从而强化其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思想,提高其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3.合理运用药物疗法如果患者的症状过于严重,建议适当使用药物疗法。

但是需严格遵循医师的指导,并且在药物治疗期间要配合心理干预和行为治疗,增强患者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药物过度依赖和滥用。

四、结语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心理诊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措施,而心理护理则是心理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健康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

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与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与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与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在生产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和压抑等症状。

该病症在产妇中发生率较高,通常在分娩后的两周至半年内发病,这给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因此,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减少其发病率和提高病人的康复率。

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身体因素生产会对新妈妈造成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自然分娩和剖腹产带来的疼痛和疲劳,可能引起新妈妈生理上的反应,产生体弱、贫血、失眠等症状,从而影响其情绪。

二、荷尔蒙因素在怀孕期间,女性体内会产生较高水平的荷尔蒙,其中孕激素、孕酮等荷尔蒙可能对情绪的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分娩后,孕激素和孕酮开始下降,而乳汁素等荷尔蒙则增加,这些荷尔蒙的变化可能对新妈妈的情绪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因素孕期和产后的身心变化、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家庭的期望等因素可能使新妈妈感到不安、不稳定和无法应对现实生活的压力,从而导致妊娠,少量的体力活动、和产后恢复的长期时间使得产妇接触的社会圈子变窄,人际交往不畅可能加重病情。

四、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影响产后抑郁症产生的重要因素。

例如,对育婴知识的缺乏、对孩子的照顾能力的不自信、对家庭的责任感等因素可能成为产后抑郁症产生的重要诱因,甚至危及家庭的和睦。

针对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对产妇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症,提高新妈妈的健康和家庭幸福感。

一、关注产妇身体和情绪状态监测产妇身体的变化,包括血压、体温、血糖、贫血等指标,及时治疗身体不适;同时,向产妇关注她的情绪状态,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询问她的感受和经历。

二、加强家庭支持和关爱家庭成员要尽可能为产妇减轻生活、育儿上的负担,尤其是配偶需倾听与关心产妇的情绪和需要,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心理上的支持。

三、鼓励产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与同龄人交流的渠道,鼓励新妈妈多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消除负面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7月到我院生产的产妇132例,将产妇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探究组各66例,分别给予常规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产妇EPDS评分。

结果:产妇焦虑抑郁主要是受身体健康情况、文化水平、生活环境与经济水平、社会支持系统等影响。

观察组产妇焦虑抑郁发病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21.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科学分析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能够使产妇抑郁的几率降低,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原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1
产妇焦虑抑郁是产后抑郁的重要表现,也就是产妇在生产之后出现了敏感、情绪低落等现象,临床上产妇主要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有悲观、厌食、失眠、体重减轻等症状[1]。

产妇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对于产妇以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
是极为不利的,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会影响到夫妻关系,对于家庭、社会的和谐都是不利的。

因此必须要提高对产妇
焦虑抑郁的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使焦虑抑郁的情绪得到缓解,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产妇焦虑抑郁是受到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有效的预防产妇焦虑抑郁就必须要技术做好护理干预工作。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7月到我院生产的产妇132例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7月到我院生产的产妇132例,将产妇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探究组各66例,所有产妇经检查没有精神病史以及心理障碍,自愿配合调查。

参照组产妇中,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6.4±3.5)岁;文化程度:初中14例,高中19例,大专17例、本科以上16例;职业:体力劳动者29例,脑力劳动者37例;经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23例,1000以上的43例;居住地:农村21例,城市45例。

探究组产妇中,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2±3.3)岁;文化程度:初中12例,高中17例,大专21例、本科以上16例;职业:体力劳动者31例,脑力劳动者35例;经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21例,1000以上的45例;居住地:农村20例,城市46例。

[2]
1.2 方法:参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

探究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孕期指导。

产妇怀孕
之后需要做好孕期的指导工作,提高重视程度,将孕期保健的知识介绍给产妇,并要求产妇定期接受项目检查,让产妇学会正确的监测胎儿的方法,引导产妇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结合孕周的情况指导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3],使产妇的体质得到增强。

对于高危产妇还需要做好产妇与方法工作,作为护理人员需要明确产妇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产妇明确不良情绪对于自身以及婴儿的重要影响,使其尽量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如果有必要可以聘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使产妇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防止或减少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

(2)提供情感支持。

产妇在分娩时可以让丈夫或家长陪伴产妇,为产妇鼓励、加油,使产妇有勇气、有信心,护理人员结合产程的进展情况对产妇进行指导,产妇在出现镇痛时能够放松。

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为产妇补充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水分,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能够减少体力的消耗。

对于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还需要对其机械心理护理[4],让其了解手术是安全和重要的,使其不良情绪得以消除。

护理人员还需要叮?诓?妇的丈夫或家属多关心、照顾产妇,让产妇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与关爱,使其不良情绪逐渐消除。

(3)创造好的产后氛围。

产妇分娩之后由于身体疼痛、缺少育儿知识等原因容易发脾气,出现情感脆弱等情况,为此需要丈夫、家人等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消除其不良情绪。

此外刚产
生完的产妇身体比较虚弱,需要有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生产过程中产妇的体力消耗是比较大的,因此在产后需要很好的休息,护理人员要限制亲友的探视,集中开展护理工作,防止产妇的休息受到影响。

护理人员还需要耐心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产妇的实际需要,给予其针对性的帮助,耐心的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方式以及护理婴儿的方式。

同时让产妇知道好的情绪有助于乳汁的分泌、子宫收缩,排除产后恶露[5],让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

对于剖宫产后有疼痛感的产妇要使用止痛药进行治疗,使产妇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

1.3 观察标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产后6周通过EPDS调查产妇出现焦虑抑郁的情况,EPDS总分≥13分,并且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抑郁症分类诊断标准表明产妇出现了产后抑郁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

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原因
2.1.1 身体健康情况。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承受极大
地身体疼痛以及心理上的煎熬,自然分娩的产妇会出现阴部侧切、撕裂,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还需要面对手术伤口疼痛的情况,并且产后还会有子宫收缩疼痛的情况,这些疼痛会影响产妇的睡眠,更会波及产妇的情绪。

2.1.4 文化水平。

产妇的文化水平对于产妇的情绪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若产妇的文化水平低,产妇会担心婴儿的喂养以及伤口的愈合,而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则是担心婴儿的成长与教育,会对产妇的情绪产生影响。

2.1.3 生活环境与经济水平。

产妇生产过程中消耗极大,若产妇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就会由于经济问题不能将充足的营养补给给产妇,产妇担心婴儿的喂养以及生产对于今后工作的影响,因此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

2.1.4 社会支持系统。

产妇分娩之后,身体内的雌孕激素会出现变化,产妇会比较敏感、脆弱,如果有刺激就容易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因此需要家人给予产妇更多的关心。

产后夫妻关系紧张,家人无法给予经济、家务以及精神等方面的支持,加之新生儿的性别问题,产妇就容易出现情绪失落、心情压抑等情况。

2.2 两组产妇EPDS测评结果。

产后6周对比患者的EPDS测评结果,可以发现探究组产妇焦虑抑郁发病几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

3 讨论
临床上,一些产妇在孕期、产期等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与产妇的身体健康、文化水平、家庭环境、经济水平以及住院满意度等密切相关。

产妇的情绪对于自身的恢复以及婴儿的健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若产妇抑郁,其大脑皮质会处于受抑制情况,缩宫素分泌量会下降,导致功子宫收缩无力,使得泌乳量降低,或者出现产后出血等情况。

因此必须要对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产妇给予科学的护理,减少负面情绪的出现。

焦虑、抑郁是心理应激最为常见的一种反应,如果焦虑抑郁严重会使人丧失斗志,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产妇焦虑抑郁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有关。

住院待产期间,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产妇良好的护理干预,消除产妇的恐慌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产妇对于分娩会存在紧张、恐慌等心理,主要是分娩的疼痛、顺利分娩、分娩过程中母儿的安全性、婴儿性别以及家人的接受程度上产生担忧,还有些产妇会不适应母亲的角色,照顾婴儿的工作需要从头学起,产妇的压力会比较大,情绪上容易出现紊乱,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护理人员还需要多与产妇沟通交流,倾听产妇的心声,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

同时对于产妇家属交流,使其明确护理产妇的正确方法。

医院开设咨询室等,帮助产妇解决心中的疑虑,消除产妇的焦虑情绪,使其顺利
的度过分娩期。

此外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空气畅通,用合适的方法擦拭、清洁产妇,提高产妇的舒适感。

对于腹部手术的产妇还需要关注其恢复情况,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抗生素,避免产妇感染,产妇疼痛剧烈时要指导其服用镇痛药物。

本次研究中,产妇焦虑抑郁主要是受身体健康情况、文化水平、生活环境与经济水平、社会支持系统等影响。

观察组产妇焦虑抑郁发病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21.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明确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发病的几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维护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车玉兰.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吉林医学,2013,34(11):2147-2148.
黎秋妹,叶巧梅,周志云. 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03-104+106.
夏小兰.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2):246-247.
林洪萍. 剖宫产术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J]. 医疗装备,2016,29(12):173-174.
梁佩杰. 孕产妇焦?]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0):144-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