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生物入侵途径与管理的薄弱环节分析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控制对策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控制对策1.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外来物种入侵指的是一个物种从其自然分布区移动到新的地理区域,并在新环境中建立并扩大种群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或自然限制,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全球范围内,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严重。
以下是当前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现状:1.1生态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可能破坏、改变或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
入侵物种可能与原生物种竞争食物、栖息地和资源,甚至逐渐取代原生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例如,进口植物可能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威胁到当地植物的多样性。
1.2经济影响: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一些入侵物种会给农业、渔业和林业等产业带来巨大损失。
它们可能对农作物、畜牧业和水产养殖厂等产生破坏性影响。
例如,特定海洋外来物种可能占据捕鱼场所,减少渔业收益。
1.3健康影响:一些入侵物种可能携带疾病或在它们到达的新环境中传播疾病。
例如,蚊子是一种常见的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的媒介。
外来蚊子入侵可能导致当地人群遭受更多的传染病风险。
2.控制对策:为了减少外来物种入侵和降低它们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对策:2.1预防控制:预防是减少外来物种入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包括加强边境检查和监测,以防止外来物种通过贸易和旅行进入新的地理区域。
2.2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保护生态系统免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控制方法之一、这包括建立检疫措施,对进口生物进行筛查和审查,以及处理和处置疑似入侵物种。
2.3移除和剿灭:对于已经侵入的外来物种,及早发现和移除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移除入侵物种及其栖息地,并通过人工捕捉或其他方式削减种群。
2.4生态修复:在外来物种被控制或消除后,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这包括恢复原生物种的种群和生境,以及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入侵。
2.5国际合作: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和跨国行动来共同解决入侵问题。
浅析山西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现状及防治对策

浅析山西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现状及防治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
但随着国内外交流与物资运输的加强,外来入侵生物成为了威胁山西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来入侵生物指的是那些非本地区域原生的生物种类,它们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作物健康、影响农业生产。
山西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如何有效防治已成为当地农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山西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的影响、种类及分布现状,以及防治对策进行浅析,旨在为山西农业生产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外来入侵生物对山西农业的影响1. 生态破坏:外来入侵生物会破坏山西农田的生态平衡,抢夺土壤养分和水源,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甚至引发土壤侵蚀等问题。
2. 病虫害传播: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携带病原体或寄生虫,传播病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外来入侵的害虫可能会引发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3. 破坏生物多样性:外来入侵生物的大量繁殖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本地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4. 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生物的存在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防治外来入侵生物所需的投入也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外来入侵生物对山西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存在着严重威胁。
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工作,尤其是加强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防控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山西的农业产业和生态环境。
2.2 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及分布现状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本地生物种群通过人为方式或其他途径进入新地区并成功定居繁殖的生物种群。
在山西农业中,外来入侵生物包括了一些有害的昆虫、植物和微生物等。
外来入侵昆虫中的害虫有:稻螟、玉米螟、棉铃虫等。
这些害虫会侵害农作物,导致产量下降,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外来入侵的植物有:水葫芦、狼尾草等。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水生动物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水生动物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国际贸易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许多外来物种已经被引入到了各种水域中,给当地生态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水生动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在实践中会面临以下困难:
1.缺乏监测和管理体系
许多地区缺乏完善的外来物种监测和管理体系,无法及时发现和防范入侵物种的出现和扩散。
2.物种识别难度大
许多外来物种与当地物种相似度高,识别难度大,难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防治手段不足
目前对于许多外来物种的防治手段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于水生动物而言,常规的物种防治方法往往难以产生预期效果。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加强对水生动物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
2.加强物种识别能力
提高工作人员的物种识别能力,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建立相应的物种识别数据库,加强对各种水生动物的识别能力。
3.研究和开发新的防治手段
加大对于水生动物防治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探索新的防治手段,如生物控制、基因编辑等,提高防治效果。
4.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分享防治经验和技术,共同保护当地生态和经济。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范对策

一
松材线虫、 国白蛾等森林 入侵病虫严重发生与危 美
害的面积每 年 已达 10万 h 右 。这些有 害 5 m 左 生物发生危害后 , 一方面导致农林业生产大量减 产 和受损 , 另一方面每年还需投入大量 的防治和处理
的外来生物入侵。近些年来 , 外来生物入侵对各 国 国民经济、 生态环境 、 人类健康和社会生活带来 的威
胁与 日俱增 , 带来的损失触 目 惊心 , 引起了世界各国
种, 外来害虫 3 2种 , 外来病原菌 2 3种 , 这些外来 生 物的入侵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据权威部门 保守估计 , 稻水象 甲、 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近
费用。有专家报道 , 每年仅 1 种主要外来入侵害虫 1 和杂草对我国造成 的经济损失就高达 54 3 7 . 亿元 。
12 对 生物 多样 性构 成 重大威 胁 .
。
据国家环保总局调查,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 国农
收稿 日期 : 0 — 4— 8 2 6 0 1 0
一
基 金项 目: 江苏省“ 十五” 科技攻关项 目( 编号 : E 0 55 ) B 20 30 。 作 者简介 : 顾忠盈 (9 6 ) 男 , 16 一 , 江苏南通 人 , 士, 硕 副研究 员。 主要 从事 进 出 境 动 植 物 检 验 检 疫 监 管 与 研 究 工 作 。T l ( 2 ) e: 0 5
年来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 10 一 6 万 h 4 万 10 m;
政府的普遍关注, 成为 当今世界最为棘手 的三大 环
境问 题 之 一。据 国 际 “ 物 多 样 性 公 约 组 织 生 ( B ) 报告显示 : CD ” 外来生物入侵每年 给美 国造 成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本地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定居并进行繁殖的生物种群,它们通常会给当地的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如船舶 ballast water、陆地和空气运输、宠物贸易等。
当这些外来入侵生物成功定居并进行繁殖时,就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以下将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浅析。
一、危害1. 生态系统风险: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度造成威胁。
它们可能会成为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通过捕食、竞争和疾病传播等方式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 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损失。
它们可能会破坏农作物、森林和渔业资源,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 疾病传播: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携带疾病传播给当地的动植物或人类,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二、防控措施1. 监测与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入侵和定居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通过建立监测网站、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活动和定居,制定早期预警措施,防止其扩散和繁殖。
2.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外来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检疫和监管,防止外来入侵生物通过贸易、旅游和其他途径传播和定居。
对进出口的商品和货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传播。
3. 生态修复与恢复:对已经受到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工作。
通过生物除草、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繁殖和扩散,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4.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挑战。
开展多边合作项目,加强信息分享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和制定防控措施,共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不可忽视,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工作是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措施。
外来入侵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外来入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外来入侵:问题与建议》
外来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传播途径进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并对原有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面对外来入侵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有效应对。
首先,外来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深远,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破坏。
外来物种往往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会对当地物种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威胁,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管和控制,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和旅游等领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防止外来物种的非法传播。
其次,外来入侵会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些外来物种会对农田、林地以及渔业资源产生危害,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经济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相关研究,提高人们对外来入侵的认识,积极开展防控工作,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最后,针对外来入侵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因为外来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规范和标准,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应对外来物种的入侵和扩散。
总之,外来入侵是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和控制,增强相关研究和防控工作,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入侵途径与防控策略-生态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入侵途径与防控策略-生态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国家非常重视防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动植物检疫措施,也收到了非常显着的成果,但由于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特殊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势态仍然十分严重。
文中就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难以防控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就防控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外来入侵生物; 防控困难; 原因;Analysi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lien Invasive PestsLI Ning外来生物的入侵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外来入侵生物,并不一定对本地的农林渔业或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入侵后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又失掉了原滋生地制约它们天敌的制约作用,才会破坏入侵地区的生态平衡,而且往往来势凶猛成为入侵地难以防控的重大灾害。
为了防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我国同世界各国一样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在口岸等地都成立了完整的植物检疫机构,配置了先进的检疫手段,制定执行了严密的植物检疫制度和法规,对外来入侵生物进行了严格的查、封、堵、截、灭等措施,以期达到阻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避免给农林渔业及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的损失。
但是,尽管如此,近些年来我国仍然不断有外来有害生物从境外入侵进来,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入侵的有害生物已经达几十种,有的已经对我们国家的农林渔业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水葫芦、一支黄花、豚草等就已经严重的危害了我们的生态环境,水葫芦已经成为内陆航运的严重障碍,每年国家都要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清除水葫芦,以保证航运的畅通;而且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和水稻的重要害虫,给农林业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最近在南方发现的草地贪食夜蛾,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我国北部蔓延;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已经在我国多地发现,对我国松树林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入侵物种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入侵物种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入侵物种是指那些由人为引入或控制不力而在新环境中产生危害的物种,它们会繁殖、扩散并占据新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对原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恶劣影响。
入侵物种是生态环境中的“顽疾”,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一、入侵物种带来的问题1.生态问题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威胁,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它们会竞争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从而导致当地的生态种群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改变,影响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比如,被归类为“无情荒漠化神兵”的澳洲尘螨分泌的大量蜜露,会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导致这些植物入侵和扩张,进而造成水分和营养元素流失加剧,导致本地生态资源土地逐渐荒芜。
2.资源问题入侵物种在占据生态系统的生存空间和资源的同时,也会对当地人民的农业产业和畜牧业产生威胁,影响本地的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而打击农民的收入。
比如,被称为“河豚草”的巨杜父鱼是一种外来水生植物,会堵塞河道和水渠,扼杀本地渔业和农业。
3.人类健康问题入侵物种除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经济造成影响外,也会对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比如,美洲大蜚蠊、蚊子、跳蚤等昆虫,其中不乏传播疾病的种类;而诸如牛蛙、野猪、紫背天蛾、巨蜥等哺乳动物则可能带来肆虐的病害或危险。
二、入侵物种防治方案要彻底治理入侵物种,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理策略。
必须依靠法制、科技、公共参与和社会动员等方面的手段。
1.建立科学的防控体系要建立科学的防控体系,采用区域化、系统化的治理思路。
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防治措施,构建完整、合理的逻辑框架和控制模式。
通过建立保护区、安排生态种群、拦截和灭绝外来物种等方式,有效降低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
2.掌握入侵物种的基础信息切实掌握入侵物种的基础信息,了解入侵物种的种类、来源、生态特性和危害等方面的信息,制定科学可行的防控行动计划和科学的检测和识别技术。
比如在航空人员、花卉卖家等,都要培训和加强宣传入侵生物种的预防意识和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生物入侵途径与管理的薄弱环节分析*周曙东*,易小燕,汪文,刘莉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5)E-mail:sdzhou@摘要:本文分析了外来生物的入侵途径:人类有意引入、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以及非人为因素的自然传入。
探讨了外来生物在入侵途径上存在的管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来生物入侵,入侵途径,管理薄弱环节,预警体系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
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商业交往更加频繁,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带回一些植物产品、种子、种苗、动物活体及产品、微生物。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外来物种的有意引入,引入的最初目的是想利用该物种特有的经济与生态价值,然而引入不当就有可能让外来物种形成优势种群从而危害本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外来生物入侵。
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入侵生物有283种,其中植物为188种,占全国入侵生物总数的66.4%;动物为76种,占全国入侵生物总数的26.9%;微生物为19种,占全国入侵生物总数的6.7%。
在这283种外来入侵生物中,39.6%是属于有意引进造成的,49.3%是属于无意引进造成的,经过自然扩散而进入我国境内的外来入侵生物仅9种,占3.1%[1]。
我国的外来入侵生物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涉及面广,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二是涉及的生态系统多,涉及陆地、森林、农田、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
三是入侵行为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成功入侵,往往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爆发,很难防范。
四是后果难以估量和预见,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难以或甚至根本无法清除或控制(不可逆性)。
近年来入侵我国的物种呈现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等趋势,由于没有天敌或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而易于繁殖、扩散并暴发成灾,严重威胁入侵地的农林生产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外来入侵生物的主要传入途径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传入途径分为人类有意引入、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以及非人为因素的自然传入三大类。
1.1有意引入它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包括授权的或未经授权的),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
*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041)、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40307010)的资助。
[1]徐海根等,《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科学出版社,2004.10①植物引种指人们为了农林生产、景观美化、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观赏、食用等目的有意引入的外来生物,引进物种逃逸后“演变”为入侵生物。
植物引种为我国的农林渔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人为引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
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这些引种植物包括牧草、饲料、观赏植物、药用植物、蔬菜、草坪植物和环境保护植物等。
引进物种逃逸后给经济与环境带来危害的案例比比皆是:如种植业上引进的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和凤眼莲(水葫芦)、观赏植物“一枝黄花”;用于沿海护滩而引进的植物如“大米草”等。
②动物引种人们为了畜牧业生产、观赏、食用等目也有意引入的外来动物物种,牛蛙是我国最早引入的养殖蛙类,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味鲜美等特点,1959年从古巴引进后,先后在20多个省市推广养殖。
由于一些地区养殖管理不善,以及实行稻田、菜田等自然放养而逸为野生。
獭狸在1953年被引入东北动物园饲养,供观赏用。
但獭狸在南方饲养后毛质变差,养大后无人问津而被弃养。
一些哺乳动物的皮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麝鼠和海狸鼠,人们在大范围内推广饲养以获取皮张;水产养殖引进外域鱼种如鰕虎鱼、麦穗鱼、福寿螺等;我国在生物防治害虫和害草中,也曾引进天敌昆虫。
③为食用目的引入美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对野味的品尝是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
人们为了追求食品的色、香、味、新、奇,食用野生动物,从而导致为满足餐馆野味消费而走私入境的野生动物如毒蛇、果子狸、非洲大蜗牛等。
④作为宠物引入一些动物作为宠物而在城市中广泛养殖,通过放生而造成外来生物入侵。
生存能力较强的一些鹦鹉,如小葵花凤头鹦鹉和虹彩吸蜜鹦鹉,在中国逃逸野化后数量大增,过度利用结果实的灌木,或者过度采食嫩叶,危害当地植被。
巴西龟已经是全球性的外来入侵种,目前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几乎所有的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巴西龟的出售。
水族馆和家庭水族箱的普及,也使一些外来水生动植物成为外来入侵种,例如用于观赏而引进的食人鲳;又如原产美国的水盾草现已经出现在浙江的河流中;⑤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的引入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物园。
已经有许多外来动植物从园中逃逸野化形成入侵的事例。
动物园中的野兽野禽可能逃到野外,在野外自然繁殖,例如八哥已经在北京形成了自然种群。
现在各地时兴建立野生动物园,大量物种被散放到自然区域中,如管理措施不够严密,动物园、植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的外来物种就有可能逃逸(其中可能会携带外来的野生动物疾病),这些潜在的外来入侵种源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1.2 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无意传入指随着人类的贸易、运输、旅行、旅游等活动而无意识地引进,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多种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
①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如豚草最初是随火车从朝鲜传入我国的,多生长于铁路和公路两侧;褐家鼠和黄胸鼠则是通过铁路从内地带入新疆。
②随国际农产品和货物中带入我国进口农产品的供给国多,渠道广、品种杂、数量大,带来有害杂草籽的几率高。
据检疫部门统计,从1986年至1990年9月,上海口岸进口粮食349船次,截获杂草种子近30科、100属、200余种。
1998年在包括大连、青岛、上海、张家港、南京、广州等12个口岸截获了547种和5个变种的杂草,分属于49科,这些杂草来自30个国家,随粮食、饲料、棉花、羊毛、草皮和其它经济植物的种子进口时带入。
通过货物运输还会无意引入病虫害,这在农林牧和园林等各个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案例很多,如农业病虫害稻水象甲、甘薯长喙壳菌和马铃薯癌肿病、水稻条斑病与番茄溃疡病等;还有随着苗木传入我国的林业害虫如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日本松干蚧、蔗扁蛾等。
③随进口货物包装材料带入一些林业害虫是随木质包装材料而来,货物进口是外来生物进入我国的重要渠道。
我国海关1999年7月从日本、美国等进口的机电、家电等使用的木质包装上59次查获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2000年多次从美国、日本等进口木质包装材料中发现大量松材线虫;从莫桑比克红檀木中曾截获双棘长蠹。
④旅游者带入我国海关多次从入境人员携带的水果中查获地中海实蝇、桔小实蝇等;北美车前草可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粘附带入我国。
⑤通过船舶压舱水带入压舱水是船舶空载时为了保持稳定,增强抗风浪能力而在始发港或途径的沿岸水域抽进舱底的海水,被运载到异地或异国,在船舶载货后排放掉。
船舶压舱水带来了近百种外来海洋生物,携带的方式主要通过压舱水的异地排放。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资料报道,世界上90%以上的商贸货物运输依靠海运。
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由船舶转移的压舱水有100亿吨之多。
因此许多细菌和动植物也被吸入并转移到下一个停靠的港口。
我国沿岸海域有害赤潮生物有16种左右,其中部分是通过压舱水等途径在各沿岸海域传播。
外来赤潮生物种加剧了我国沿海赤潮现象的发生。
⑥军队的转移军队的出入境可不通过特定的海关通道,从而不经过检疫。
大规模的军队转移如海外维和部队的调防,在没有注意清理交通工具和装备的情况下,容易将一些外来生物携带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1.3自然传入自然传入指非人为因素引起的外来生物入侵。
①外来植物可以借助根系,通过风力、水流、气流等自然传入植物可以通过根系、种子通过风力传播,如薇甘菊可能是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还有通过种子或根系蔓延的畜牧业害草如紫茎泽兰、飞机草;②外来动物可以通过水流、气流长途迁移动物可以通过水流、气流长途迁移。
麝鼠原产北美,以后引入欧洲各国,1927年从北美洲引入前苏联,通过前苏联境内分别沿着西北和东北两端边境的河流自然扩散到我国境内。
西北方向沿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扩散到新疆;东北方向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条界河扩散到黑龙江省,1953年在新疆北部伊犁河发现,随后在黑龙江省有正式报道。
多食性害虫如美洲斑潜蝇可进行长距离迁移,昆虫马铃薯块茎蛾可借风力扩散,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
鸟类等动物迁飞还可传播杂草的种子。
③外来海洋生物随海洋垃圾的漂移传入随着废弃的塑料物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也会造成危害,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
这些垃圾使向亚热带地区扩散的生物增加了1倍。
与像椰子或木材之类的自然漂浮物相比,海洋生物更喜欢附在塑料容器等不易被降解的垃圾上漂浮,借助这些载体,它们几乎可以漂浮到世界的任何地方。
④微生物可以随禽兽鱼类动物的迁移传入微生物可以随禽兽鱼类动物的迁移传入。
一些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疾病传染,如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
2.外来入侵生物各种引入途径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2.1边境海关①对旅游者携带外来生物入境的管理海关是外来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重要防线。
如果能有效地将外来生物挡在关外是非常有效的道路。
在美国机场,旅游者入境时由美国农业部的官员在出站处检查旅游者是否携带了水果、肉类、种子等生物,必要时可开箱检查。
目前我国海关只要求旅客填写入境健康检疫申明卡,该卡的最后一栏询问是否携带外来生物,打不打勾没人管。
有些回国旅客也就将水果、肉类、种子等生物带进来了。
②对进口货物入境的管理对国际货物入境,需由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对货物本身及包装物进行检查。
由于我国货物进口量大,检验检疫部门检查周期长,故采用了先取样,后放行,查出问题再追究的做法。
但等到检验检疫部门查出进口货物中存在外来有害物种,再追究货物的去向时,货物已进入内地并分散销售了,很难进行追踪。
检验检疫部门在检查时,主要针对列入名单的检疫对象进行检疫,未列入检疫对象的外来生物均不检疫。
然而,我国已列入检疫对象的只有数十种,是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进口植物名单》,一些有害的外来生物如一枝黄花等还未列入检疫对象。
③对运输工具入境的管理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只针对进口农产品、包装物进行检疫,但对于一些运输工具(如集装箱、运输车辆)等不进行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