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视角下的生物入侵现象研究

生态学视角下的生物入侵现象研究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生物入侵现象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机制和影响。
生物入侵,简单来说,就是某些生物物种通过自然或者人为的途径,从其原生地传播到新的地区,并在那里定殖、繁衍和扩散。
这些入侵的生物可能是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
它们在新的环境中往往没有天敌的制约,能够迅速繁殖和扩张,从而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冲击。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澳大利亚的野兔入侵。
19 世纪,有人将几只野兔带到了澳大利亚。
由于澳大利亚没有野兔的天敌,加上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食物资源,野兔数量迅速增长。
它们大量啃食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那么,生物入侵是如何发生的呢?首先,人类的活动是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国际贸易、旅游、引种等活动都为生物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比如,一些外来植物的种子可能会夹杂在进口的农产品中,从而被带入新的地区。
其次,入侵生物自身的特性也很关键。
那些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物种更容易在新环境中立足。
此外,新环境的特点也会影响生物入侵的结果。
如果新环境与原生地的生态条件相似,且缺乏有效的生物抵抗机制,入侵生物就更容易成功入侵。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从物种层面来看,入侵生物可能会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如食物、栖息地和水分等。
这可能导致当地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层面来说,生物入侵可能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例如,某些入侵植物可能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生物入侵还会对人类社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在农业方面,入侵的害虫和杂草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粮食减产和质量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生态环境方面,入侵生物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观和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和生境破坏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和生境破坏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的变化,生物入侵和生境破坏成为了生态学中的重大问题,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生态学正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因此对于生物入侵和生境破坏的研究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物种在非本地生态系统中繁殖、扩散并对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影响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会引起本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甚至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生物入侵的影响非常严重。
例如,非本地的入侵物种可以占领生态系统空间、利用本地物种的资源,从而加速本地物种灭绝速度。
一些有害物种,如入侵草木、蚜虫、病毒、细菌等对于农业、林业、渔业等方面的经济活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某些有害物种,如果蝇、蚊子、臭虫等,可以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
当前,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随着人们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生物物种的交换也越来越频繁,从而也增加了生物入侵的可能性。
因此,如何从源头控制和管理生物入侵,是未来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生境破坏生境破坏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物种多样性明显降低以及生态地位发生变化的现象。
生境破坏也是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
人类工农业活动日益增加,深度水平的天然资源开采和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剧,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健康稳定。
例如,森林砍伐和城市扩张造成的生境破坏使得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发生改变,数量和区域分布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调整。
水库建设和过度发展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泥石流、滑坡及海岸侵蚀等天灾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这些都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濒危物种的数量增多,破坏了环境的健康稳定,对于保护生态多样性和环境健康稳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为了保持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现在的挑战在于减缓生境破坏的速度,为生态重建和生境修复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源。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09生态学,青岛 266003)摘要: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入侵物种已达283<2006年),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
本文在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外来五中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外来入侵物种经济损失应对策略外来入侵物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是指在被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下能够未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形成一定规模种群结构,并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及较高的生存空间占据持久力的物种,它们在引入地区可能导致经济的、环境的危害,或对人类健康有害<Wagge and Reaser,2001;高贤明和庄平,2004)。
在全球范围内,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第二大因素<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2000)。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愈加严重,外来入侵物种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成功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中,草本植物107种,外来昆虫32种,外来微生物23种<柏成寿,2004)。
1外来入侵物种概述国内外来物种入侵现状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带分异、生态环境错杂,为可能入侵的外来物种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除了青藏高原上少数人迹罕至的片源保护区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影响和威胁。
自20实际801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动植物检疫和防治工作。
2003年全国口岸进京职务检疫达到59万批,解惑有害生物48139批1900多种。
生物入侵生态学_成就与挑战_李博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02.02.005 科技前沿与学术评论生物入侵生态学:成就与挑战教授、博导 李 博教授、博导 陈家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上海200433)摘 要:全球化不仅带来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且也改变了生物分布的空间格局———导致生物种群的重新分布,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全球变化问题,也是当前最棘手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入侵的生态学因此成为了当代生态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和研究热点。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热点及其进展,包括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生物入侵的特征、入侵的扩散、生物入侵的进化后果等。
我国已于去年正式加入WTO,生物入侵无疑将成为我国入世后愈来愈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结合国际上的研究前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的优先研究领域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进化后果 扩散 全球变化 生物入侵 十数规律 外来入侵种 优先研究领域Ecology of Biological Invasions: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LI Bo CHEN Jiakuan(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Biodiversity Scienc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Biodiversity Scienc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A bstract:Biological invasions,one of the thre e most pressing environmental proble ms,are uninte nded c onse-quenc es of globalisation,whic h facilitates the transglobal movement of specie s ac ross all geographical and physi-cal boundaries with the vastly increasing movement of people and c omme rc ial goods.In addition to economic im-pacts,they have profound influenc e on native biodive rsity,c ommunities,e cosyste ms and even re gional ec ological security.This re vie w focuse s on some important issues of ec ology of biologic al invasions:definition of biological invasion,global c hange and biologic al invasions,tens rule,range spread,e volutionary consequenc es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A lso,we briefly discusse d the priority re search areas in the future.China will no doubt benefit from entering W TO,but she will also face a m ore serious proble m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cause d by exchange of living organisms.The re fore,it is hoped that our e cologis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s o as to avoid se vere negative consequenc es for our environment,economy and society.Key words:e volutionary c onse quences,range spread,global change,biologic al invasions,te ns rule,inva-sive alien species,priority research directions基金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批准号:39893360),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0170155)。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
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物种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生物控制则是通过引入其他物种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以恢复和保护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讨论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的概念、原因、影响和方法。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原因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非本地物种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逐渐建立种群。
这些非本地物种可能是通过人为引入(如宠物、农作物等)、动物迁移、海洋生物扩散或空气传播等途径进入新的环境。
生物入侵物种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并对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生物入侵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物种的传播和扩散,使物种间的地理障碍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其次,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使许多生境发生了变化,为入侵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此外,人类活动如贸易、旅游和运输也促进了生物入侵的发生。
例如,船只通过国际航运将外来物种带入新的地理区域。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生物入侵对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许多影响。
首先,入侵物种竞争本地物种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和光线等。
这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灭绝。
其次,入侵物种与原生物种的杂交也可能对遗传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入侵物种还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三、生物控制的方法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些生物控制的方法。
生物控制是一种通过引入其他物种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的策略。
这些控制方法可以分为生物学控制和生态学控制。
1. 生物学控制生物学控制是针对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进行控制。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引入入侵物种的天敌、寄生虫或病原体来控制其数量和繁殖力。
例如,在一些地区,引入特定的昆虫或微生物来控制入侵的植物物种,从而减少其种群数量。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探索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入侵机制与防治策略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探索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入侵机制与防治策略摘要生物入侵是全球生态系统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深入探讨了生物入侵的定义、影响、入侵机制以及防治策略。
通过分析生物入侵的生态学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各种防治措施的优缺点,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以期为生物入侵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引言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人类社会经济造成损害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对全球生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生物入侵的影响1.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入侵会导致本地物种的衰退甚至灭绝,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入侵物种可能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捕食本地物种、传播疾病,从而改变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
2.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生物入侵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过程,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和恢复力。
例如,入侵植物可能会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入侵动物可能会改变食物网结构。
3. 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生物入侵可能对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例如,水葫芦的入侵会堵塞航道、影响水产养殖,红火蚁的入侵会危害农作物和人类健康。
生物入侵机制生物入侵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1. 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物种的繁殖能力、竞争能力、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入侵潜力。
2. 入侵地的环境条件:入侵地的气候、土壤、生物群落等环境条件决定了其对入侵物种的接纳程度。
3. 传播途径:入侵物种的传播途径包括自然传播(如风力、水流)和人为传播(如国际贸易、旅游)。
人为传播是导致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
生物入侵的防治策略生物入侵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多种措施。
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机制与预防控制研究

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机制与预防控制研究生物入侵是指原本不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外来物种,侵入并扩散到新的地区,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许多外来生物入侵都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环境损失,因此生物入侵已成为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热门议题。
本文将介绍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机制和预防控制研究。
1. 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机制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机制复杂多样。
一方面,外来生物会因为缺乏天敌和竞争对手等优势条件,迅速繁殖和扩散到新的地区。
例如,以猴子庙为代表的南美蟒蛇,因为没有天敌,可以迅速适应并繁殖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对当地的野生动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另一方面,外来生物的入侵可能会与当地物种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捕食、竞争和寄生等,导致生态系统中相对稳定的关系被打破。
例如,以鱼场为代表的非洲鱼鹰吃掉了原本在当地生活的鱼,对该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损害。
2. 生物入侵的预防控制研究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威胁是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因此遏制和防范生物入侵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国际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范生物入侵,包括加强监测和监管、禁止非法进口和运输、加强外来物种的管控和防控、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外来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外来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是导致它入侵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深入分析外来生物的物种、种质和遗传特征等方面,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外来生物与当地物种的相互作用研究外来生物的入侵往往会与当地物种形成相互作用,研究外来生物与当地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外来生物入侵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科学的防范策略。
(3)外来生物的生态适应机制研究外来生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是其可以入侵成功的关键。
因此,研究外来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变化和生态效应,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生物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 结论与展望总之,生物入侵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深入研究。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09 生态学,青岛266003)摘要: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入侵物种已达 283<2006 年),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
本文在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外来五中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外来入侵物种经济损失应对策略外来入侵物种 <alien invasive species )是指在被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下能够未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形成一定规模种群结构,并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及较高的生存空间占据持久力的物种,它们在引入地区可能导致经济的、环境的危害,或对人类健康有害 <Wagge and Reaser,2001 ;高贤明和庄平,2004)。
在全球范围内,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第二大因素 <Species SurvivalCommission,2000 )。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愈加严重,外来入侵物种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成功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中,草本植物107 种,外来昆虫 32 种,外来微生物 23 种<柏成寿,2004)。
1 外来入侵物种概述国内外来物种入侵现状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带分异、生态环境错杂,为可能入侵的外来物种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除了青藏高原上少数人迹罕至的片源保护区外,全国 34 个省、市、自治区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影响和威胁。
自 20 实际 801 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动植物检疫和防治工作。
2003 年全国口岸进京职务检疫达到 59 万批,解惑有害生物 48139 批1900 多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6-30
人为干扰与全球变化的影响加速了生物入侵
• 生物入侵实际上是人类活动使物种克服地理屏障而实现重新分布的过 程, 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的环境扰动都可能加速外来种入侵。这些扰 动包括陆地的大火、洪水、农业开垦、牲畜放牧、湿地的水被排干、 河流及湖泊的盐度或营养水平的改变等。环境扰动也是影响群落演替 进程的重要因子之一。 • 全球性气候的变化( 如空气中CO2 浓度增加) 可能有利于迅速改变入侵 种的分布区或使其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氮沉积增加、干扰改变和 栖境斑块化增加等都可能促进生物入侵的盛行 。
生物入侵的过程
• 外来物种的侵入:是指生物离开原有的生态 系统到达一个新的环境。 • 定居与成功地建立种群:生物到达侵入地后, 经当地生态条件的驯化,能够生长,发育并 进行了繁殖,至少完成了一个世代。 • 时滞阶段:指入侵性外来生物从开始在新的 环境里定居到种群开始快速增长和迅速扩大 “占领区”之间的时间延迟期(潜伏期)。 • 扩散与爆发:入侵生物形成了有利的年龄结 构和性别比例,具备快速增长和扩散能力
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影响30%-50%的目前被美国联邦濒危物种 物种法案中认定为受威胁或濒危的物种(仅次于栖息地的破坏。) 植物 陆生脊椎动物 鱼类 昆虫蜘蛛 软体动物和甲壳 类动物
4
1.生态系统的直接破坏
• 外来入侵生物对特定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 环 境产生严重的干扰与危害。外来物种一旦成果入侵 生态 系统,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a)改变原有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量; (b)改变系统内的营养结构; (c)改变干扰、胁迫的机制; (d)获取和利用资源上不同本地物种。只要具备其中 一条, 许多外来入侵物种就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生 态系统过 程
• • • • 对火灾和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 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 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降低 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
人口和食物链的影响
海七鳃鳗是原生赴大西洋,但现 在影响在大湖鱼。
紫金钱草成为主导在潮湿的地方,直 接影响其他植物种群。
22
入侵种的特性是生物入侵的基础
• ( 1) 强大的繁殖和传播能力:外来种的繁殖特性对其在新栖息地的种群 建立起到很大作用, 通常入侵种有更强的繁殖能力, 能迅速产生大量的 后代,入侵种具有生活史较短、种子数量较多、体积较小、存活时间较 长、易于被风和动物传播等特点[ 16-18] , 有的还具有很强的营养繁殖 能力, 能由植物碎片长成植株, 或以地下根茎进行无性繁殖. • ( 2) 强大的竞争及适应能力:入侵种在新栖息地的环境条件下, 竞争能力 往往强于处于相似生态位的本地种, 在这种情况下入侵种可以通过排 挤本地种而获得成功。入侵种通常会与本地种竞争资源, 它们对食物 与资源的获取能力强于本地种, 从而可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 竞争取胜外, 有些入侵种较本地种更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许多入侵 种还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使在当地群落中占优势的本地种不能适 应变化了的新环境, 而入侵种对不良新环境的较强忍受力, 使其具有更 强的竞争优势。
对生产力和能量流动的影响
非本地蚯蚓可以显着提高 土壤中分解。
非本地的食草动物,如 舞毒蛾,直接影响拍摄 的植物从太阳的能量流 。
9
对养分和水分循环的影响
入侵固氮细菌(如在夏威夷fayatree),增加土壤中的氮。
高蒸散率saltcedar提请 当地地下水位和,可以 减缓流动的河流和溪流 。
10
入侵种引起的生态问题
2013-6-30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外来入侵物种是生态系统大的生物威胁。 大部分 外来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难于控制,且 对生态 系统产生的破坏性不可逆转,形成优势 种群,并 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引起本地物种 的消失与灭 绝。主要表现在:①直接导致当地生物物种数 量 减少;②间接导致依赖于当地生物物种 生存的其 他生物物种的数量减少;③改变 了当地生态系统; ④当地环境对火灾、病 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 低;⑤当地土壤 保持和土壤营养改善能力降低; ⑥当地水 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降低;⑦当地生 物 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
生物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
• • • • •
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定义 生物入侵的途径与过程 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物入侵的形成机制及动因 生物入侵的预防与控制
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定义
• 现状:人类活动的干扰已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成了一个 人类占优势的行星,生物区之间的隔离程度越来越小。随着 国际间人流和物流的增加 ,越海和跨大陆的生物区系交换也 正在加速,并已成为生物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大多数国 家植物区系中的 20 %左右为外来区系;岛屿、城市和干扰频 繁的地区其外来植物区系的比例将更高。 • 定义: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 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导 致生物入侵的物种称为外来入侵种。
2013-6-30
2013-6-30
生态防治法
• 由于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可为外来种入侵打开方便之门, 所以, 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提高生态系统对入侵种的抵抗力。目前, 利用生态学的理论防治生物入侵, 具有明显的优势, 特别是对于植物入 侵种的研究,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在充分研究本地种的生物、生态 学特性, 如它们与入侵种的竞争力、它感作用等的基础上, 掌握繁殖、 栽培这些物种的技术要点, 并探讨本地种的经济特性和市场潜力等, 以 便同时获得经济和生态效益。 • 。在植物方面, 可根据植物群落自身的演替规律, 在入侵种占优势的地 区加强对本地种的恢复工作, 从而取代入侵种, 达到对入侵种长期控制 的目标。。最重要的是, 这些本地种进行搭配种植之后, 可形成具自循 环、自维持, 以及自养功能的植物群落, 对生物入侵具有长效的控制作 用。
• 对生物入侵的防治, 之前大多采取人工拔除、火烧、放牧、化学防除 等方法, 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天敌引种, 也称为传统生物防治, 即 由原产地引进天敌到新分布区释放, 限制外来种的种群增殖以求建立 新的平衡, 这是完全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对于遭受生物入侵的地方, 则 需要制定长期控制目标, 采用综合的方法, 综合人工、化学、生境控制 和生物防治的方法。 • 但是这些防治方法仍存在一些缺点, 如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易 造成环境污染、见效缓慢、防除效果受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大等。 此外, 如果引种天敌不慎, 还存在有隐患, 即天敌的引入可能会造成其 他物种的生物爆发, 形成新的生物入侵。
2013-6-30
侵入地的特性为生物入侵创造了条件
• ( 1) 生境的可侵入性:①平均盖度低的植物群落易受入侵; ②干扰频度 高的植物群落易受入侵。研究认为, 下列生境是容易被入侵的: 具有相 对较少本地种的生境、干旱( 但不一定是半干旱) 生境、盐沼和高山生 境、沙地或高低不平的土壤生境、片断化生境、河岸生境和岛屿生境。 • ( 2) 空生态位假说:空生态位( vacanniche) 有可能导致外来种的入侵成 功。岛屿生态系统易遭受生物入侵的原因之一是岛屿生态系统内物种 贫乏, 没有被占领的、可为入侵种提供的空生态位较多, 因而比大陆更 容易被外来种入侵。 • ( 3) 生物控制因素的丧失:许多入侵种以种子、孢子、卵或别的休眠 形式到达新的地点后, 其在本地的竞争者、捕食者、草食者和寄生者 等并没有随之到达,长期共存的天敌因素大幅度减少。这种天敌缺乏 0的状况使得外来种生存空间较大, 为其入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导致 建群种的种群数量大幅增加, 最终爆发成灾; 而种群数量的骤增又加速 了入侵种的入侵速度。
生物入侵的途径
• 有意引入:某些部门或个人, 为提高经济效益、观赏和进 行生物防治等, 从异地引入了大量物种。由于管理不善或 事前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 有的物种变成了入侵种。海狸 鼠(獭狸)于1953年引入我国东北, 后在各地大量养殖, 20世 纪90年代中期, 由于种种原因, 獭狸逃生或被放生, 在野外 自生自繁, 成为南方农田、果园新的有害动物。 • 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流可以充当外来 种的引入媒介, 无意间将外来种从原生地带到别的地区。 相当一部分入侵种是由这种方式带入的。我国蔗扁蛾,褐 家鼠、豚草、美国白蛾等都是随人员或商品贸易带入的。 • 自然传入。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 扩散。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在其发生区域总是以密集成片的 单优群落出现, 大肆排挤当地植物, 侵占宜林荒山,影响林 木生长和更新; 并侵入经济林地, 影响栽培植物的生长。此 外, 还堵塞水渠、阻碍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