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

合集下载

动画片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

动画片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

动画片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动画片丰富的色彩,强烈的声光刺激、有趣夸张的剧情总是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让他们目不转睛。

“我的孩子一看动画片就停不下来!”“动画片都把他教坏了!”爸爸妈妈们先别急着抗拒动画片,动画片不一定是洪水猛兽,相反,巧妙融入一些教学引导,还可以变成有力的教具!强化物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把动画片当成一种强化物帮助孩子训练。

比如训练孩子配对的时候,“把红色和红色放在一起”,如果孩子能够完成的话,就给他看15秒动画片,时间到了马上收回。

当孩子能够正确完成这个操作的时候,我们会逐渐增加训练难度,比如训练两组配对,然后再看15秒动画片。

这里要提醒下爸爸妈妈关于强化物的使用规则哦:强化应该及时,开始强化的目标不要过高,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任务的话就不能给孩子看动画片模仿行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认知世界和社交方式的开始。

孩子爱模仿动画片里面的动作、故事、情节,父母对此真是又爱又恨。

例如孩子最爱的小猪佩奇,一方面由于孩子学着佩奇一样跟人礼貌说“谢谢”、“再见”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因为孩子喜欢学着《小猪佩奇》里面来上两声“hong hong”的猪叫而担心不已,因此孩子看动画片时最好有家长陪伴引导。

家长们在和孩子一起观看喜欢的电影或动画片时,可以让他从中寻找人物的特征进行模仿。

模仿声音逐渐发出和掌握新的语音和词汇,这些将构成孩子口语的基础。

角色是怎样相互打招呼的:随意的还是正式的。

模仿手势掌握了一些交流和表达的方式。

角色是怎样使用一些肢体动作的:如点头、眨眼、挥手模仿行为学习日常礼仪,扩展自己的思考。

角色是怎样开始一段对话的:对视、问一个可题、邀请别人参加活动。

角色是怎样在对话中使用反驳和感叹词来表明感兴趣或不感兴趣、同意或不同意的(如“真的吗!”)。

模仿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看动画,真的很走心。

他不仅记住了情节,甚至连语气和动作都学的有模有样。

你给予他引导与陪伴,他还予你惊喜。

认识情绪当你抱怨孩子爱发脾气时,有没有想过,你告诉过他什么是开心,什么是生气,也没有教过他遇到消极情绪该怎么处理吗?这种涌现出来的幼儿内在世界的景象和状态,孩子并不了解、不知道、不认识,如同孩子还不了解、不知道这个外在世界一样。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交往的影响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交往的影响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交往的影响动画片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电视形式,他们在动画片中活得快乐获得知识,开阔眼界。

特别是在幼儿交往生活逐渐“缺失”的情况下,充当了家长的“电子保姆”成了幼儿的一个“伙伴”,陪伴幼儿度过了很多时间。

但动画片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对于年龄小,知识不丰富且模仿性强的幼儿来说动画片中的不良行为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

电视工作者需要提高动画片的质量,渗透动画片的教育功能。

毋庸置疑,动画片以其单纯明快的情节和变化多端的形象成为儿童的最爱,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伙伴。

动画片的特点是色彩鲜艳,配音效果强烈,人物造型夸张,而孩子的生理和思维都需要不同性质和程度的感受刺激,因而特别能引起视、听、动觉多种感官刺激。

动画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对美与丑的感受,对善于恶的判断等。

好的动画片能够出色的胜任寓教于乐教育功能,让儿童在笑声中学习知识和增长智慧。

但是动画片的收看也要有个度因为现在电视传媒发达可收看的频道众多每天各时段都有动画片上映,如果在时间上不限制过多的收看动画片也会对儿童的身心照成消极影响。

一、幼儿看动画片过度易造成对其生理能力影响1、影响儿童健康据统计,城市儿童平均每天看动画片的时间超过1.5小时。

中国儿童中心对全国30多个省市的12418名学龄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做功课、玩、看电视是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三大活动。

近年来,少年儿童1/3的课余活动时间是在与媒体接触中度过的,超过了做功课时间,跃居第一位。

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达100分钟。

美国学者施拉姆研究证明儿童从两岁开始看电视,3岁就可以成为固定的电视观众,能指认其所喜爱的明星。

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多数父母由于没时间陪孩子或出于安全问题考虑,就把孩子推到了动画片旁边。

电视成为了家长的“电子保姆”,使动画片充当了幼儿的伙伴,这一切都使得现在儿童在电视前面的时间较长。

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1.积极影响:
(1)促进交流。

动画片是通过图像和声音来传递信息的,孩
子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片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

(2)丰富智力。

动画片中的绘画、音乐、语言等元素能够启
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提升他们的智力。

(3)培养价值观。

动画片的内容往往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
够引导儿童形成合理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提高情商。

动画片中的角色往往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观
看动画片能够帮助儿童认知和理解情感,提高自己的情商。

2.消极影响:
(1)降低责任心。

一些动画片中出现的主角常常拥有超能力,让孩子产生虚幻的幻想,对现实生活中的责任产生淡化。

(2)导致依赖性。

过度依赖动画片会让孩子失去自主选择、
独立思考的能力,容易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3)影响行为模仿。

一些动画片中出现的行为和语言,可能
会被孩子所模仿,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分辨和理解正确的行为规范。

总的来说,动画片对于儿童的社会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科学看待动画片,并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动画片进行观看。

试析动画片对幼儿行为影响

试析动画片对幼儿行为影响

试析动画片对幼儿行为影响试析动画片对幼儿行为影响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试析动画片对幼儿行为影响——以日本动画片《奥特曼》为例专业班级:学前教育07-1班学生姓名:詹丽洁指导教师:蒋贵娥答辩日期: 2011年5月15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引言: (2)一、文献综述 (2)(一)国外关于动画片对幼儿行为影响的研究 (2)(二)国内关于动画片对幼儿行为的研究 (3)二、相关概念界定 (3)(一)动画片的定义 (3)(二)幼儿行为的定义 (4)三、研究意义和目的 (4)(一)研究意义 (4)(二)研究目的 (6)四、研究方法 (6)(一)文献研究法 (6)(二)观察研究法 (6)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6)(一)动画片对幼儿行为的消极影响 (6)(二)动画片对幼儿行为积极影响 (9)六、讨论 (10)(一)幼儿喜欢“奥特曼"的直接原因 .................................................10 (二)幼儿崇拜“奥特曼”的深层原因 (11)七、建议 (12)(一)对教师的建议 (12)(二)对家长的建议 (12)(三)对社会的建议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试析动画片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以日本动画片《奥特曼》为例摘要:动画片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错落有致的叙事结构、丰富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和风格等受到幼儿们的喜爱,尤其是日本动画片《奥特曼》,以其力量超群、勇气过人的英雄人物形象,赢得了幼儿们的喜爱,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偶像崇拜的心理。

其对幼儿行为产生积极方面影响,但同时也对幼儿行为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因此,针对动画片对幼儿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特殊意义。

论文主要通过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以动画片《奥特曼》为例,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论述动画片对幼儿行为的影响,并针对此问题给出相关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动画片;幼儿行为;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Also on the influence of animated preschool behavior——In Japan, the cartoon Ultraman as an examplePick to: animation with its wonderful plot, strewn at random have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the rich characters and language and style from their favorite children.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animated children studied in behavior preschool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developing has important special significance. Thesi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fer to the relevant material to the animated film "as an example, Ferdinand ossendowski from positive and negative of two aspect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animated preschool behavior,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s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are given.Keywords: animation; Cheeper behavior;儿已经限制了对电视内容的理解但相对复杂的道德推理。

动画片对幼儿有何影响的调查报告

动画片对幼儿有何影响的调查报告

动画片对幼儿有何影响的调查报告标题:动画片对幼儿的影响调查报告引言:一、动画片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1.提升语言能力:动画片中的对话和剧情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输入,培养幼儿的听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社交技能:观看动画片时,幼儿可以模仿片中的角色,学习与他人进行合作、分享和互动,培养社交技能。

3.增加知识与智力发展:许多动画片以故事形式呈现科学、历史和道德等知识,扩展幼儿的知识面,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动画片中的奇幻场景和角色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艺术和学术发展提供了创意。

二、动画片对幼儿的负面影响1.时间过度使用:长时间观看动画片可能导致幼儿忽视其他重要活动,如户外游戏、社交互动等。

过度依赖动画片也可能引发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业困难等问题。

2.不良行为模仿:一些动画片中的不良行为可能会被幼儿模仿,例如暴力行为、尊师重道等不良行为,这可能对其道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视觉和认知健康问题:长时间观看动画片对幼儿的眼睛和大脑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幼儿近视的增加以及专注力不足等问题。

三、家长、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应对措施1.家长教育与指导:家长应建立合理的动画片观看时间,鼓励幼儿选择高质量的动画片,对不良内容进行过滤和引导,以确保他们正确理解与模仿。

2.平衡媒介:家长应鼓励幼儿多样化的媒介体验,如阅读书籍、户外活动、艺术游戏等,以培养幼儿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3.教育者引导与教学:教育者在幼儿园和学校中应指导幼儿对动画片的正确理解和评价,并将其与课程内容融入教学中,提升动画片对知识和思维发展的积极影响。

4.政策制定者监管:政策制定者应加强对动画片市场的监管,限制不良内容的产出,提供更多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动画片资源。

结论:。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动画片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动画片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动画片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动画片。

动画片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首先,动画片中常常存在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这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在其研究中发现,暴力动画片会让孩子对暴力行为产生麻木和认同,导致其日后的行为也更容易偏向暴力。

其次,动画片中的角色和情节往往不符合现实,这会让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和社交能力。

因此,全面禁止动画片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心理发展。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动画片。

动画片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教育和娱乐功能。

首先,许多优秀的动画片能够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如迪士尼的《狮子王》和《冰雪奇缘》,这些作品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传递友爱、勇敢等正面价值观。

其次,动画片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都通过动画片得到传播和保护。

比如日本的动漫文化,已经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国
家的文化软实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全面禁止动画片会剥夺孩子们接触优秀动画作品的权利,也会损害文化多样性和创意表达的自由。

总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权衡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因此,我认为应该对动画片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对不良内容的审查和监管,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要鼓励和推广优秀的动画作品,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创意表达的自由。

正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艺术是一种让人们思考的方式,而不是一种让人们逃避现实的方式。

”我们应该让动画片成为一种积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不是一种对孩子有害的消极影响。

中学生沉迷二次元的危害

中学生沉迷二次元的危害

中学生沉迷二次元的危害1、可能发展成痴迷网络。

二次元只是网络世界的很小部分,沉迷于其中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而发展成痴迷网络。

于是小孩就会忽略现实生活,对自己的学习、社交产生不好的影响,严重的会危害身体和心理健康。

2、社会适应性差。

二次元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学生能够在动漫、游戏里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情绪、情感,尤其是正向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等。

迷恋它们会导致小孩在现实生活里的适应性变差,比如中学生总是幻想着自己能够像游戏里一样无所不能,但是在现实中却屡屡受挫,失去信心。

3、荒废学业。

现在大部分看二次元的人都是95后、00后、甚至10后都有,他们都是在上学期间、每天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屋子里看,慢慢的那个人的心就会被这些内容吸走。

当程度比较严重后,有些人就根本不用看,他们的脑子里就可以演出画面,甚至一整天都在想里面的情节。

中学生沉迷二次元的原因:1、学业压力大导致的逃避心理。

如今的孩子学业压力一直都是存在的,一部分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不了令自己和家人满意的成绩,导致成就感低,那么二次元就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压力的出口。

2、不良家庭关系的补偿心理。

孩子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往往折射的是家庭问题,陪伴和关爱的缺失以及不良的亲子互动关系,都有可能使得孩子沉迷于二次元。

比如溺爱孩子、时时管控孩子的家庭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被控制,缺乏自我空间。

3、孩子内心的探索需求。

二次元营造的是一种虚拟世界,由于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这个世界的信息充满好奇,而且二次元本身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恰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中学生沉迷二次元怎么办?1、家长要做出调整。

这种沉迷只是一种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在家庭、学校等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理解、肯定和支持。

我们要找到孩子的原因,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是家庭亲子关系的原因,我们家长就要做出调整,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包容。

2、注意力分散法。

给小孩找些事做,多拉出去户外活动,多引导小孩和身边的同学玩。

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动画片的特性(1)教育性,教育功能是动画作品的一个基本功能,通过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和主题,借动画的艺术性表现,促动幼儿德智美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2)知识性,幼儿动画的知识性侧重的是对幼儿智力方面的教育在幼儿文学中存有丰富的知识题材作品,把其中蕴含的知识,借助于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加以表达。

(3)形象性,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使得幼儿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塑造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动画片的人物形象具有形象性。

(4)简明性,幼儿动画具备简明性的特点,除了众所周知的角色要少外,主要体现在情节和结构的简明上。

(5)天真性,幼儿动画的天真性特点包括万物有灵的观点幻想和夸张的特点,以及由此要求的平等尊重的去成人化。

二、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动画片和儿童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

在汉语词典里,“伙伴”泛指“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伙”多含有共同、联合的意思,“伴”多含有陪伴、陪同的意思。

由伴看来现在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动画片是形影不离的。

一方面,电视的大范围普及、电视节目内容的空前丰富。

城市人群之间的交往日益减少以及家长工作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的存有,使得动画片在家庭中成了一个事实上的陪伴儿童渡过在家的股东时间。

而且现代儿童无时无刻不与动画形象面对面,数量、获取途径以及内容的极大丰富,保证了动画片作为儿童的伴的角色的存有。

伴是一方为主角一方为配角的,动画片是配角,儿童是主角伙是共同、联合的意思,在这层意义上,动画片与幼儿的关系是对等的,是同样层次的,在双方的交往中是有来有回、相互配合的。

例如,儿童经常自己扮演角色,我是孙悟空,你是超人,我比你厉害之类的。

这使虚拟的动画人物在特殊的场景下幻化成儿童生活中真实的伙伴。

三、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1)动画片有利于儿童语言学习(2) 动画片有利于儿童思维发展(3)动画片有利于对儿童智力发展(4)动画片有利于儿童交往水平的发展(5)动画片利于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6)动画片有利于儿童心理素质的提升四、结语动画对于儿童是很重要的存有,在了解了儿童和动画的关系,动画对儿童的影响,希望能让家长了解动画的重要性,关心动画教育,并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儿童,使儿童可以和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画片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
动画片丰富的色彩,强烈的声光刺激、有趣夸张的剧情总是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让他们目不转睛。

“我的孩子一看动画片就停不下来!”“动画片都把他教坏了!”
爸爸妈妈们先别急着抗拒动画片,动画片不一定是洪水猛兽,相反,巧妙融入一些教学引导,还可以变成有力的教具!
强化物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把动画片当成一种强化物帮助孩子训练。

比如训练孩子配对的时候,“把红色和红色放在一起”,如果孩子能够完成的话,就给他看15秒动画片,时间到了马上收回。

当孩子能够正确完成这个操作的时候,我们会逐渐增加训练难度,比如训练两组配对,然后再看15秒动画片。

这里要提醒下爸爸妈妈关于强化物的使用规则哦:强化应该及时,开始强化的目标不要过高,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任务的话就不能给孩子看动画片
模仿行为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认知世界和社交方式的开始。

孩子爱模仿动画片里面的动作、故事、情节,父母对此真是又爱又恨。

例如孩子最爱的小猪佩奇,一
方面由于孩子学着佩奇一样跟人礼貌说“谢谢”、“再见”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因为孩子喜欢学着《小猪佩奇》里面来上两声“hong hong”的猪叫而担心不已,因此孩子看动画片时最好有家长陪伴引导。

家长们在和孩子一起观看喜欢的电影或动画片时,可以让他从中寻找人物的特征进行模仿。

模仿声音
逐渐发出和掌握新的语音和词汇,这些将构成孩子口语的基础。

角色是怎样相互打招呼的:随意的还是正式的。

模仿手势
掌握了一些交流和表达的方式。

角色是怎样使用一些肢体动作的:如点头、眨眼、挥手
模仿行为
学习日常礼仪,扩展自己的思考。

角色是怎样开始一段对话的:对视、问一个可题、邀请别人参加活动。

角色是怎样在对话中使用反驳和感叹词来表明感兴趣或不感兴趣、同意或不同意的(如“真的吗!”)。

模仿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看动画,真的很走心。

他不仅记住了情节,甚至连语气和动作都学的有模有样。

你给予他引导与陪伴,他还予你惊喜。

认识情绪
当你抱怨孩子爱发脾气时,有没有想过,你告诉过他什么是开心,什么是生气,也没有教过他遇到消极情绪该怎么处理吗?这种涌现出来的幼儿内在世界的景象和状态,孩子并不了解、不知道、不认识,如同孩子还不了解、不知道这个外在世界一样。

他需要在不断触摸的过程中逐渐感知、命名、了解,并知道。

《运输汽车》是英国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专门为自闭症孩子量身定制的动画片(其他的孩子同样适用),它讲述的是玩具汽车们的历险记。

与其他动画片不同的是,通过剪辑技术,每一辆汽车上面都有一张会动的人脸,他们拥有着丰富的表情。

这部动画片有15集,每一集专门讲述一种情感,如欢乐、害怕或惊讶等。

通过这样一种有趣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习情绪与表情。

研究中心还进行了一项实验:将20名自闭症儿童分成两组,又将10名正常儿童组成一组。

分别让一组自闭症儿童和一组正常儿童每天观看一定时间的《运输汽车》,另一组自闭症儿童不观看,一个月后,观看动画片的自闭症儿童辨认情绪的能力有了显著变化。

当孩子看完之后,还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情绪小游戏。

听指令,做表情
家长直接给宝宝一些情境化指令,让他做出相应的表情,比如说“你还记得上次我们一起去迪士尼,你和米奇握手,当时很高兴,你的表情是什么样?”“上次你把家里弄得很乱,妈妈很生气,表情是什么样?”这样慢慢的他会明白“和大家在一起时我会很高兴”,“我生气是因为我总扣不好扣子”,“黑黑的山洞
让我害怕”……还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同情“我们不带她玩,她可能会很难过”,“她最要好的朋友走了,一定很伤心”......
现在市面上有着形形色色的启蒙动画片,家长恨不得全部给孩子看。

其实动画片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脑海,也不会走进她的心。

尽量有目的性、有重点地观看
我们希望孩子学习哪些技能,然后找一集相关的动画片,给孩子重复播放,他知道故事下一步的走向,清楚每一个情节,直到可以跟你完整复述,这会带给他极大地成就感。

此外,动画片只是家庭训练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干预的全部。

爸爸妈妈们可以拟定观看计划表,比如先以一周时间为单位,每天看动画片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学龄后儿童可提高为2小时/天),在哪个时间段观看,这比漫无目标的收视行为来得更有效。

陪伴孩子在动画片中学习,孩子的一点小进步,总能让你耳目一新!
本文系东方启音言语治疗中心独家撰写,
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