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诵读与赏析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行香子·树绕村庄》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行香子·树绕村庄》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行香子·树绕村庄》原文译文及赏析《行香子·树绕村庄》全文(原文):树绕村庄。

水满坡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扬青旗、流水桥傍。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行香子·树绕村庄》全文翻译(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行香子·树绕村庄》字词句解释(意思):陂(bēi)塘:池塘。

徜(cháng)徉(yáng):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

飚(yáng):飞扬,飘扬。

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行香子·树绕村庄》全文拼音版(注音版):shùrào cūn zhuāng 。

shuǐmǎn bēi táng 。

yǐdōng fēng 、háo xìng cháng yáng 。

xiǎo yuán jǐxǔ,shōu jìn chūn guāng 。

yǒu táo huāhóng ,lǐhuābái ,cài huāhuáng 。

yuǎn yuǎn wéi qiáng 。

yǐn yǐn máo táng 。

yáng qīng qí、liúshuǐqiáo bàng 。

ǒu rán chéng xìng ,bùguòdōng gāng 。

zhèng yīng ér tí,yàn ér wǔ,diéér máng 。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注释①半轮:半边,半个。

②平羌qiāng: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③发:出发。

二、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三、思考探究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全诗五个地名连用有什么作用?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注释①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

②寻常:经常。

二、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三、思考探究1.“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乐师李龟年当初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落花时节”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这两句诗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时代的无限怀念和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一、注释①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就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②傍:靠近。

二、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11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唐代〕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冉冉一作:荏苒)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共一作:其)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

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

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

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2西宫春怨王昌龄〔唐代〕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3龙标野宴王昌龄〔唐代〕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21采莲曲王昌龄〔唐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2送柴侍御王昌龄〔唐代〕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沅水一作:流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

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

这种“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抒情手法。

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春夜喜雨》赏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春夜喜雨》赏析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8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诗的意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 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 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 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 必将繁花盛开。
1
千条线,万条线 落到河里看不见 一片白线万丈高 可惜布机织不了 剪刀裁它不会断 只有风吹能折腰
2
3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 年),字子美,汉族,本襄 阳人,后河南巩县。自号少 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 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
三句:把江上的景色、环境描写得非常细致。
四句:“重”字准确的写出了得到春雨一夜滋润之后,锦官城里的花 朵包含生机的情态。
全诗描写细腻、动人,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7
梅雨
唐代: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咏雨
唐代:李世民
5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 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 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 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 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 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 的美景诗作。

课内古诗文04:《课外古诗词诵读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课内古诗文04:《课外古诗词诵读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第四讲课外古诗词诵读1一、考点思想内容作者基础常识二、知识点讲(一)《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2.诗词鉴赏(1)“入”,“流”:“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2)表达情感:表达对故友深深的怀念和真挚情谊。

3、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二)《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2.诗词鉴赏(1)中心: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预习(译文赏析+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预习(译文赏析+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预习一、译文赏析王安石【译文】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cù)。

归帆去棹(zhào)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ù)。

彩舟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

登山临水,放目远眺,故都金陵正值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

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像一一匹素白的绸缎,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箭簇。

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màn)嗟(jiē)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自古多少人登临高处怀古,无不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赏析】词的上阕写景,描绘词人登临金陵故都之景,虽为深秋,但色彩绚丽,气势恢宏。

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金陵锦绣江山图。

词的下阕怀古、抒情,写在金陵之所想。

词人以“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虚实相生,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之情。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二、理解性默写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

长江从金陵城外流过,像一匹白绸子;远山青翠峻峭,如箭般林立。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写日落之江天,状夕夜之洲渚,使得作者白描的晚秋之景顿增明丽之色。

中华经典诵读(七年级古诗词)

中华经典诵读(七年级古诗词)

中华经典诵读(七年级古诗词)中华经典诵读古诗词七(上)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内容:表达诗人羁旅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潮平岸阔、白帆高悬的壮阔景象,抒写了诗人放眼山川的阔大胸襟。

“阔”“ 悬”极有气势,突现出壮阔之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在描写自然的时序交替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启示人们珍惜时光。

景中含情,景中出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主题内容:诗中通过一支沉埋在沙中的断戟引发对赤壁之战的评论,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倾吐了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之情,阐述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构思巧妙,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主题内容:体现诗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情怀。

名句赏析:1、上阕: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2、下阕: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表现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和情怀。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主题内容:这首诗写中秋望月表达别离思聚的情意。

点染出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名句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情思表达得蕴藉深沉。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化静为动,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满人间似的,将无形的“情思”写得有形有声。

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虞美人》翻译注释加赏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虞美人》翻译注释加赏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虞美人》翻译注释加赏析1.《静女》静女¹其姝(shū)²,俟(sì)³我于城隅(yú)⁴。

爱⁵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⁶。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¹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静:娴雅贞静。

²姝:美丽,漂亮。

³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⁴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城:城墙。

隅:城墙上的角楼。

⁵爱:同“薆”,隐藏。

⁶搔首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踟蹰: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luán)¹,贻(yí)²我彤管³。

彤管有⁴炜(wěi)⁵,说(yuè)怿(yì)⁶女(rǔ)⁷美。

翻译: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注释:¹娈:面目姣好。

²贻:赠。

³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tí)”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⁴有:形容词词头。

⁵炜:色红而光亮。

⁶说怿:说同“悦”。

怿,喜悦。

⁷女:同“汝”,你,指彤管。

自牧¹归(kuì)²荑(tí)³,洵(xún)美且异⁴。

匪⁵女(rǔ)⁶之为美,美人之贻(yí)⁷。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¹牧:城邑的远郊。

²归:同“馈”,赠送。

³荑:初生的白茅草。

象征婚媾。

⁴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确实。

异:特殊。

⁵匪:同“非”。

⁶女:代词,代前文所说之物。

⁷贻:赠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心得
诗文诵读与赏析主要有古风、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及民歌还有歌赋。

这学期主要学习了宋词,现代诗以及几篇着名的诗赋。

代表人物有柳永,毛泽东,曹植等。

要先理解内容,把握主题,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诗人要暗示或启迪什么。

鉴赏时,要沿着诗人的思路,领略其意境和感情及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象征、想象、联想等写作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用典的切当和平仄押韵的讲究。

现把诗歌鉴赏的几点心得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常饱含强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承载的,这个形象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事物,这些形象又创设一种意境去感染人们。

所以,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对诗歌的反复阅读,从形象与意境入手去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诗歌中的诗眼、中心句或题目等也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情感的。

如《相信未来》、《岳阳楼记》这些诗歌从题目就可以理解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现代诗歌常用修辞来增强艺术表现力。

一般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修辞对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的作用。

想象与联想也是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段,它们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

在诗歌赏析中,我们也不必作抽象的解释,而是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形象来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
用。

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由江山多娇联想到历代君王,最后颂扬当今风流人物。

眼前景象与想象的结合,有着画龙点睛之妙,二者的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享受。

三、把握诗歌的形式特点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我们除了要感受诗歌的情感外,还要品味诗歌形象凝练的语言,体会诗歌和谐的韵律,体会它鲜明的节奏。

诗歌常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有的是一咏三叹,回环往复,食指的《相信未来》一诗中,每一段都是以相信未来结尾,表达的感情主旨十分明确。

对于现代诗歌章法的精美,诗句的匀称,韵律的和谐悠扬,只有多读才能体味其形式之美。

四、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要从诗歌的阅读赏析中获得自己的感受,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一些启示,也就是说要通过再造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

一般的问题就是“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启发”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诗歌的主观体验了。

《洛神赋》里宓妃的仙人之姿令我生出无限暇想,“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鸿。

”那是怎样的美啊!《洛神赋》里作者的思念令我生出感慨万千,“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那是怎样的思恋和伤怀啊!残缺的美才会撼动灵魂吧,所以,独臂维纳的斯的笑容也才会成为千古之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
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做诗点眼,犹如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尽失,点睛是要挺要响,用实字则挺,用动字则响。

这些词话有助于我们做诗填词,也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深刻精准地鉴赏诗词,学习领悟其异彩纷呈的诗歌内容和艺术风格。

另外本次课程的另外一项内容诵读也基本完成了,上台诵读了秦观的《踏莎行》加深了我对这首词的情感的理解,同时也让我更加懂得了诵读的重要性。

读诗品句,相信我以后会对这一层有更深的理解。

02
电科1012
蒋凤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