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毒品-健康快乐伴我成长——《拒绝诱惑》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六年级健康教育课《远离毒品 健康成长》教案

六年级健康教育课《远离毒品 健康成长》教案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课教案远离毒品健康成长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

2、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自律意识,提高自制力。

3、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抵制低级趣味。

4、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乐观面对人生。

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维护国家利益教学重点毒品的危害性。

教学难点青少年怎样自觉抵制毒品。

教学过程教师: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历史上,中国人就曾因毒品之害而受尽耻辱。

鸦片战争的历史,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追忆过去的峥嵘岁月。

教师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向中国走私贩卖鸦片,给中国造成了哪些损害?学生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官员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减弱,人民体质下降。

教师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教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内因是什么?学生清政府的腐败,落后的封建制度。

教师鸦片在中国泛滥造成的结果,正是清朝鸦片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可以说是清王朝从鼎盛逐步走向灭亡的开始。

清王朝的统治权力从此被动摇,直至最终丧失。

不仅如此,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也从此陷入了长达100多年的的痛苦深渊之中。

历史的教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

我们不能让中华民族历史上惨痛的一幕,在21世纪的今天再次重演。

一、导入新课教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不再受欺压奴役,成为自己和国家命运的主宰。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的同时,还应该十分清醒地看到,社会上还存在许多消极、腐朽、没落、反动的事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六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第五课 《拒绝诱惑》 ppt课件

六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第五课 《拒绝诱惑》 ppt课件

(1)《千万不要试毒品》(33页)
(2)全家三死两伤,只因一人吸毒(34页)
(3)观看视频《吸毒警示录》
1.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
个人
家庭 社会
个人
家庭 社会
1.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 2.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3.吸毒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 4.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1. 吸毒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摧残 2. 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吸毒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5课《拒绝诱惑》
中奖
喝酒
金钱诱惑
团伙组 织
毒品
拒绝诱惑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咯因、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 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 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鸦片是用罂粟果 的汁烘干制成 ,吸毒 者常直接吞服鸦片小 丸,或把鸦片溶于水 中直接用针进行静脉 注射 。长期使用后停 止则会出现身体卷曲、 抽筋等戒断症,严重 的引起呼吸抑止致人 死亡。
毒品有那么大的危害, 为什么还有人去吸呢?
好奇心驱使
逆反心理 被欺骗
寻找刺激
……
如果有人向你出 示毒品并要你尝试, 你应该怎样办?
拒绝毒品要说六个“不”
(1)不拿陌生人给的赠品,如:饮料、香烟等。 (2)不随便帮不认识的人带行李。 (3)不听鼓吹吸毒可以提神,有助提高成绩的话。 (4)不讲兄弟江湖义气。 (5)不被朋友利用,说带运毒品可以得好多金钱。 (6)不追求享受,追求刺激,盲目尝试新潮的东西。
一次吸毒终生会悔,莫拿生命赌明天!
罪恶天堂
妖艳的花枝头摇曳 诱惑着心中的罪恶 恶魔的种子在发芽 驱散了心中的善念 从此 你的生命失去光彩 有人说这是通往天堂的列车 殊不知天堂的下一站是地你的生活失去意义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24张)课件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24张)课件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毒品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了什么是毒品,以及毒品的种类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认 识毒品。
毒品的危害
详细阐述了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包括身体健康、心理 健康、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损害。
拒绝毒品的方法
提供了多种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如坚定意志、寻求帮助、避免 诱惑等,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
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 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法制教育
普及禁毒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 毒品的危害和涉毒行为的后果,
增强法制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 生了解自身心理状况,提高自我
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社会环境:营造健康向上文化氛围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拒绝技巧
了解毒品的危害
通过学习、宣传等途径,充分了解毒品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意 识。
学会拒绝技巧
在面对毒品诱惑时,要学会坚决地说“不”,并寻求有效的拒绝 方法,如转移话题、离开现场等。
保持警惕
时刻保持对周围环境的警惕,避免进入可能存在毒品交易的场所 ,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的馈赠。
02
03
身体健康
毒品会严重损害身体器官 ,如肝脏、肾脏、心脏等 ,导致各种疾病和并发症 。
心理健康
毒品会导致心理障碍和精 神疾病,如焦虑、抑郁、 幻觉、妄想等。
社会功能
毒品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功 能,如工作、学习、家庭 关系等,导致社会适应能 力下降。
案例分析:毒品毁掉的青春
案例一
小张因好奇尝试吸食冰毒 ,结果成瘾无法自拔,最 终荒废学业,家庭破裂。

小学品德与社会粤教版六年级下册《5 拒绝诱惑》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粤教版六年级下册《5 拒绝诱惑》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不良诱惑犹如病毒, 需要我们结合自己 的实际,用科学的 态度、坚强的意志、
清醒的头脑和正确 的方法,摆脱它们 的干扰,避免其对 自己的危害。
作业布置:
• 1、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向低年级的同学宣传,并教育他们远离生活中的 不良诱惑,拒绝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 2、为“抵制不良诱惑,远离毒品”设计一、两句宣传口号。
2、对毒品的无知、好奇
吸毒人董昆先是对吸“白粉”(海洛因) 好奇,想尝试一下,结果成瘾后不能自拔。为弄 钱吸毒,盗窃五四式手枪。于1997年12月8日, 在贵州省贵阳机场持枪抢劫出租车时,被比航 公安机关抓获。
3、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
曾在重庆市号称 “百万富姐”的李某, 为追求“时尚”染上 毒瘾,吸光了所有的家 产。昔日重庆家喻户 晓的“第一火锅女”, 如今流浪街头,一无所 有。
小学品德与社会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5 拒绝诱惑》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朋友,想不 想中大奖啊? 买张彩票试试 运气?
来试一试吧
小妹妹,你长 得很可爱呀! 想不想当明星?
很刺激的,试一试吧!保证 你忘记所有的烦恼。
1
2
Hale Waihona Puke 3456
7
8
19岁的刘某猝死在网吧里,他在网吧逗留22天,不吃不喝。
甚现肌 至消和 完化括 瘦 全和约 弱 丧吸肌 不 失收张 堪 营功力 : 养能提 吸 摄障高 毒 入碍, 者 严,蠕 胃 重食动 肠 不欲减 道 足不弱 平 。振, 滑 ,出
传染疾病:毒品破坏人体免疫机制,使吸毒者极易 感染各种疾病。
1、他人的不良影响
她曾是一名优秀的技巧运动员,9岁入选省少 年体校,17岁入体育学院学习。曾在国内外比赛中 多次获得过第一名。后来在男友的影响下吸毒成瘾。 男友已因吸毒死亡,为吸毒她不得已将奖牌换了海 洛因,为吸毒她到歌舞厅座台。公安机关曾2次送她 强制戒毒,她自己也3次自愿戒毒,均告失败。

5 拒绝诱惑第一课时课件

5      拒绝诱惑第一课时课件

可卡因
• 吸食可卡因可产生很强的心理依赖性, 长期吸食可导致精神障碍,也称可卡因精 神病。易产生触幻觉与嗅幻觉,最典型的 是皮下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造成严重 抓伤甚至断肢自残,情绪不稳定,容易引 发暴力或攻击行为。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可 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焦虑、失 望、易疲惫、失眠、厌食。长期吸食者多 营养不良,体重下降。
鸦片

鸦片,俗称“大烟”、“鸦片烟”、 “烟土”等,名来自于鸦片罂粟。吸食鸦 片,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并可造成吸食者在心理、生理上对鸦片产 生很强的依赖性。长期吸食鸦片、导致人 体各器官功能消退,尤其是破坏人体胃功 能和肝功能及生育功能,可引起新生儿先 天畸形,死亡率高。超剂量吸食鸦片 会 致人死亡。
摇头丸

“摇头丸”是病毒的衍生物,外观是 白色,亦有粉红色或其他颜色。俗称 “忘我、亚当、狂喜、快乐丸”等。有 强烈的兴奋和致幻作用,长期服用可造 成行为失控、精神病和暴力倾向,过量 服用则可造成猝死,具有很大的社会危 害性,被认为是最危险的毒品。
小组交流讨论 1、听了《千万不要试毒品》这个故 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毒品是什么
• 毒品是指国家依法管制的 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 和精神药品。
它们是什么
海洛因

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 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极易上瘾,长 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体消瘦, 瞳孔缩小,免疫力功能下降,易感染毒 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冰毒

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 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 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 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 “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 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 “大力丸”之称。

拒绝诱惑 (六年级)

拒绝诱惑  (六年级)

• 案例: • 在朋友的聚会 上,你的朋友 递给你一支香 烟,你心里不 想抽,可是又 害怕失去面子 或得罪朋友。 你会怎样做?
有关禁毒的 法律 法规
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 龄是如何规定的?
(1)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 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毒 品犯罪,冰毒
摇头丸
各种毒品的毒性强弱虽各有不同,但都能时 人成瘾,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成瘾性是 毒品危害的重要根源。
毁灭自己 祸及家庭 危害社会
案例: • 某海洛因吸食者,下定决心戒毒。家人用手 铐把他拷在屋内的铁床上,想用这种办法帮 他戒毒。但是,仅仅过了一天,他再也不能 忍受毒品的折磨。趁家里没有人,他拖着铁 床,一步步爬到厨房门口,够到一把菜刀, 活生生地把自己拷在床上的左手剁下,然后 登上窗台,从五楼一跃而下,他是要去找毒 品,结果当场毙命。毒瘾的煎熬可见一斑。
抵制毒品诱惑,塑造美好人生!
请你为禁毒教育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禁毒歌谣
• • • • 海洛因 摇头丸 冰毒块 罂粟花 白粉白 害处多 冲茶喝 妖艳艳 吸食成瘾把命埋 专把健康身心夺 毒液穿肠结苦果 警告大家别迷恋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 强烈好奇心和对毒品的无知。
• 案例: • 王某,女,14岁。在学校不好好读书, 经常与一些坏学生和社会上的闲散青年
混在一起。有一天,由于受好奇心的驱
使,王某抱着尝一尝的想法,开始了第
一次吸毒,结果吸毒成瘾。
2.自我炫耀心理
青少年如何预防吸毒
• 1、慎重交友 • 2、远离烟酒
• 毒瘾发作的时候,浑身上下冷嗖嗖,接着 是奇痒难忍,然后就是疼痛,那种疼痛是 常人难以想象的,像蚂蚁在啃噬你的骨头, 使骨头像劈开一样,骨头茬子从里向外一 点点的穿透肌肉和皮肤,牙齿也像裂开了, 脑袋像爆炸般的痛,五脏六腑也像被什么 东西撕扯着,所以,一个上了瘾的人,为 了避免那样的疼痛,就没有不敢做的事了。 什么廉耻、伦理、道德、法律,统统会忘 得一干二净。

6年级生命教育全一册 第3课《拒绝诱惑》 课件

6年级生命教育全一册  第3课《拒绝诱惑》 课件

新知讲解
生命启示
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方法一:避开诱因法 方法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 方法三:联想后果法 方法四:请人监督法 方法五:直接拒绝法。 方法六:加强意志锻炼,树立信心, 我能行”!
新知讲解
泡网吧三天猝死上学路 监控录像拍下少年倒地瞬间 周同学的猝死,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①要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②要做到理性上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③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不良生活习惯的诱惑。
拒绝诱惑
生命教育 六年级
新知导入
同学们,生活 的生活方式?
新知讲解
活动体验
阅读思考 : 忍住一份甜 “忍住一份甜”中的“甜”象征着什么?
生活中的诱惑。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孩子,你会怎样做?
这个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活中,拒绝外界的诱惑,就能成为意志坚定的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拒绝饮酒的方法
1.回避法 看见有人饮酒,或者同伴有可能劝饮酒时,就抢先说:我要去干某
某事情,先走一步,或者找出其他理由回避开。
2.消极拒绝法 可用“我一闻酒味就头昏,不能饮酒,对不起,,”之类的话来
婉言拒绝。
3.积极拒绝法 以友好地讲道理的方式来拒绝劝酒者,提出饮酒的许多危害,
并劝说对方也不要饮酒。
新知讲解
(2)“我吸烟的动作,多像电影里的男主角,多帅、多潇洒!” 你的观点:
我们应该学习电影里的男主角的优点,但不要学习吸 烟的动作,同时,吸烟有损身体健康。
(3)“爸妈老师不让我抽烟,我偏要,气气他们!” 你的观点:
爸妈老师不让你抽烟,是对你身体负责, 如果和他们对着干,就是错误的。
新知讲解
4.进攻性拒绝法 当递烟者或劝酒者不接受你的看法时,可以用“我去告诉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5 拒绝诱惑》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5 拒绝诱惑》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5 拒绝诱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5 拒绝诱惑》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诱惑,了解诱惑的两面性,学会辨别和拒绝不良诱惑,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教材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诱惑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判断能力,但面对诱惑,部分学生可能仍缺乏自觉抵制的意识。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他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诱惑,对于如何处理诱惑,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帮助学生澄清诱惑的认识,提高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诱惑的两面性,学会辨别和拒绝不良诱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拒绝不良诱惑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诱惑的两面性,学会辨别和拒绝不良诱惑。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诱惑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认识。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处理诱惑,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4.经验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抵制诱惑方面的经验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

4.准备经验分享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个与诱惑相关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诱惑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诱惑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诱惑的两面性,让学生认识到拒绝不良诱惑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辨别和拒绝不良诱惑?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离毒品-健康快乐伴我成长——《拒绝诱惑》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
远离毒品,健康快乐伴我成长
——《拒绝诱惑》第一课时
课题远离毒品,健康快乐伴我成长
——《拒绝诱惑》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拒绝诱惑》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社会的复杂性,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

2、感受毒品带给人们的痛苦和灾难,远离毒品,拒绝诱惑。

3、初步树立对生命负责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和自身素养,珍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牢固树立“一生远离毒品”的信念。

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法2、讨论、交流相结合3、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

好奇心重,判别是非能力不强,抵制毒品侵袭的心理防线薄弱,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袭。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吸毒者中80%以上是青少年,因此,对青少年进行“远离毒品,健康快乐伴我成长”的教育是禁毒预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设计思路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拒绝诱惑》第一课时的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我在成长”第6条:“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对自己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重点立足于对学生进行禁毒的教育,通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毒品的危害,自觉做到远离毒品,拒绝诱惑。

并在此基础上将“诱惑”拓展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感受到诱惑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拒绝。

本课在呈现方式上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首先从学生身边的常见诱惑说起,通过多媒体演示、情景设置,使学生有感而发,感受到原来诱惑就在我们身边。

由此引申出毒品,使主题教育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本课还渗透了法制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初步树
立起对生命负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




同学们,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它
们像一个个幽灵,飘荡在我们身边,稍不小心,
就可能会落入陷阱。

让我们来现场体验一下。

(二)




活动一角色扮演:我们身边的诱惑
步骤1: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教材中设置的
情景的主角(中奖、喝酒、当明星、团伙组织、
金钱等),然后随机找班上的其他同学共同表
演,看看同学有怎样的反应,教师在旁边进行
适时的引导和指点,引导学生灵活和正确地加
以应付。

步骤2:再请同学们表演生活中还有哪些诱
惑存在,同学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步骤3:教师将同学们表演的情景和应对措
施写在黑板上最后加以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扮
演教材中设
置的情景,
创设民主、
轻松、互动
的学习氛
围,调动学
生积极主动
学习,获得
初步体验。

(三)




教师讲述书中事例:学会说“不”。

说说小
林是怎么抵制诱惑的?(头脑清醒,知道不能
碰,想起父母的不容易,坚决拒绝)
讨论:中学生所说的“刺激点”的东西是
什么?
你对毒品的了解有多少(指名学生谈了解)
看来大家地毒品都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认识
毒品。

出示课题。

远离毒品,健康快乐伴我成长
——《拒绝诱惑》
(板书:课
题)
活动二感悟体验,认识毒品
1、让学生将收集到的关于毒品的资料向全班展示。

2、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讲清什么是毒品及
毒品的种类。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咯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几种毒品介绍
①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

它对呼吸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

②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力功能下降,易感染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③冰毒: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

吸食冰毒会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服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

④摇头丸: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偏瘫。

⑤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小剂量的可卡因能导致心律减缓,剂量增大后则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可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

大量导致死亡。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毒品及其种类和危害,从而获得更多知识。

活动三合作探究,认清危害
1、通过有关吸毒者的悲惨结局的案例,让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使学生受到远离毒品的教育。

案例一:故事园的事例。

P33(请学生讲述)。

案例二:P34页新闻链接《全家三死两疯,只因一人吸毒》
案例三:播放片段:毒、制毒、盗窃,最终被判刑。

五个吸毒青年为获取毒资,铤而走险进行贩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

(1)你对以上三个案例有什么感受和体会?(2)你身边有人吸毒吗?情况怎样?
(3)用自己的话总结毒品的危害。

3、每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谈谈本小组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教师归纳总结。

(1)学生发言:
(毒品会毁掉人的健康。

毒品让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毒品会导致人堕落、犯罪。

毒品会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2)教师总结板书:
(放弃学业。

失去自尊,堕落,犯罪。

危及生命。

毒品对身体的伤害: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神经系统、呼吸及循环系统、传染性病及“爱滋病”)
教师小结:P34“万恶毒为首”。

吸毒不仅能摧残人体健康,还会破坏家庭,严重危害社会和人类生活。

吸毒是个人的深渊,家庭的厄运,社会的毒瘤,人类的天敌。

因此,我们要远离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各种案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激活学生思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帮互学,从而加深理解、感悟、体会。

认识毒品的危害,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和自身素养,珍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牢固树立“一生远离毒品”
毒品。

活动四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1、分析吸毒的原因(多媒体显示)
(好奇心驱使,寻找刺激,逆反心理,被欺骗、引诱,医源性成瘾。


2、学生分小组交流预防毒品的措施,如果有人向你出示毒品并要你尝试,你应该怎样办?(直接拒绝;找借口溜走;提出反对,说清楚危害;秘密报案。


3、拒绝毒品要说七个“不”。

(1)不拿陌生人给的赠品,如:饮料、香烟等。

(2)不随便帮不认识的人带行李。

(3)不听鼓吹吸毒可以提神,有助提高成绩的话。

(4)不给面子,不讲兄弟江湖义气。

(5)不对女孩子标榜吸毒可以减肥,诱其吸毒。

(6)不被朋友利用,说带运毒品可以得好多金钱。

(7)不追求享受,追求刺激,盲目尝试新潮的东西。

的信念。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合作学习,感受毒品带给人们的痛苦和灾难,远离毒品。

明白面对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诱惑。

初步树立对生命负责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



会1、让学生谈谈体会和感受。

2、让学生分组共同合作做一份关于预防毒品
的手抄报。

3、分组课后交流探讨向全校发出《远离毒品,
健康快乐伴我成长》的倡议书。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已
有知识,使
学生在自主
学习、合作
探究中获得
更多知识。

(五)

束播放网络禁毒歌曲《远离你》,让学生跟唱。

(下课)。

教学后记
“远离毒品,健康快乐伴我成长”是本课的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毒品的种类、机理和危害,通过案例、图片、视频播放强化对毒品危害严重性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毒品不仅威胁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家庭和社会也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教育学生要远离毒品,增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知识面,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不少,但遗憾的是课堂时间有限,每个同学不能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

最后,安排的课外拓展实现了学生与校园、社会的互动。

通过校园、家庭和社区的宣传,让身边的人了解毒品,拒绝毒品,也算是学习本课所办的一点实事,也是教育所达到的最终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