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合集下载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矿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对于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矿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历史、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助于揭示金矿矿床的成因机制,指导矿床勘探和开发工作,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金矿矿床属于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之一,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金矿矿床的研究中,地质特征是首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可以揭示金矿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为后续的矿床成因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重点分析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以期为金矿矿床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是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提高金矿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还可以为金矿床的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地质勘查技术和矿业经济的发展。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概述金矿矿床是含有金属黄金的矿床,是地球上非常珍贵的资源之一。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石类型、矿石组合、矿床产出规模、矿床分布特点等方面。

金矿矿床的矿石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含金矿石、含砂金矿石、含金石矿石等。

含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的石头,含砂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砂的石头,而含金石矿石则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石的石头。

金矿矿床的矿石组合丰富多样,既有单一金矿石,也有多金属矿石。

矿石组合的多样性对金矿矿床的开采和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甘肃西和县大桥金矿床的成因研究

甘肃西和县大桥金矿床的成因研究

甘肃西和县大桥金矿床的成因研究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是我国重要的金矿生产基地之一,该县的大桥金矿床是该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其矿体类型为砂岩型金矿。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过程等方面分析该矿床的成因。

地质特征:大桥金矿床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境内,地处激变带与富硫化物氧化带相接触,地处川西太平洋板块与华北板块交界处。

在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下,矿体在较深部形成,后经构造运动使之上升并沉积在中生代陆相砂岩红层之中,形成了砂岩型金矿床。

成矿条件:大桥金矿床的成矿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地质构造条件:该地区的大桥山脉属于伸展域内的古隆起,处于泥盆纪上下石灰岩,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了复合构造,将有利于成矿物质运输与堆积;②岩石学条件: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石英岩和安山岩经过一定的化学变质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硫化物和金属矿物;③流体条件:金元素在流体环境下,具有易溶解和运移的特性,符合砂岩型金矿床成矿流体所要求的物质条件;④氧化还原条件:该区域历史上地壳的氧化还原环境是成为金矿富集的必要条件之一。

成矿物质来源:大桥金矿床的原矿体主要来源于来自富硫化物流体的硫化物矿物及云母矿物。

在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下,多次地质作用使得含金硫化物矿物的流体上升至砂岩层,当其遇到适宜的氧化还原条件时,硫化物就会被氧气氧化,硫酸盐和硫酸氢根离子也同时形成,同时金元素从流体中分离出来,部分被砂岩层吸附而部分则逐渐沉积至砂岩层中,形成了大桥金矿床。

成矿过程:大桥金矿床的成矿过程是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当地质构造发生活动时,地下流动水体被激发并上升至砂岩层,与含有硫化物的地下水体发生反应,形成了含硫流体;②在复杂的构造域中,聚合成含有金矿床的流体通过堆积和送水作用,在砂岩层内形成了成矿富集;③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大桥金矿床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氧化还原作用,使得金元素得以从流体中析出沉积至砂岩层中,形成了大桥金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地质过程形成,含有一定量和质量金属金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有关。

本文将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矿床产状特征:金矿矿床的产状特征有矿石产状、矿化体产状和脉石产状等。

矿石产状:金矿矿床的矿石通常以金石英脉的形式存在,其中金以自由金和金在矿物中的含量形态为主,伴生矿物常有黄铁矿、黄铜矿和白银矿等。

矿化体产状:金矿矿床的矿化体多为矽质、石英脉和脆隙充填体。

石英脉通常呈股状、带状或片带状分布,矿床基本呈层状分布。

脉石产状:金矿矿床的脉石通常呈网状、缝状、脉状或颗粒状产出,含有金。

2. 矿床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其地质构造特征表现为断裂、褶皱和岩体变形等。

断裂:金矿矿床伴随有断裂的产出,断裂可以起到矿床的通道作用,使得金矿物质聚集于断裂带中。

岩体变形:金矿矿床往往伴随有岩体的变形,包括岩石的变质和变形,变质和变形可以改变矿岩中金矿物质的分布状态,使其聚集于矿床中。

3. 矿床地质化学特征:金矿矿床具有特定的地质化学特征,其中包括矿体物质的组成、矿石的成分以及矿床周围岩石的改造等。

矿体物质的组成:金矿矿床的矿体物质组成中含有金、石英和伴生矿物等成分,这些成分之间的含量和比例是判断矿床质量的重要指标。

矿石的成分:金矿矿床的矿石成分除了含有金之外,通常还含有一些伴生元素质,如银和铜等。

这些伴生元素的存在对金的提取和加工具有一定的影响。

金矿矿床的成因主要包括岩浆热液成因、沉积成因和变质交代成因等。

1. 岩浆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是金矿矿床的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岩浆中含有金和金相关物质,通过液相传递、气液相分离以及水合气、局部冷却等作用,使金矿物质沉积在岩浆中的空隙、裂缝和脉石中,形成金矿矿床。

2. 沉积成因:沉积成因是金矿矿床的另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源于外界的河流和湖泊中,含有金的矿物或颗粒经沉积作用,沉积在河床、湖底或洪积平原等地方,逐渐形成金矿矿床。

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摘要:内蒙古红花沟金矿是典型的石英-硫化物金矿,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矿床呈幅长3.5km、宽0~120m的条带状型式,矿石类型多样,石英脉是典型的矿化岩体,常伴生蚀变带、接触变质带。

本文根据对红花沟金矿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微区成分等研究,总结了其地质特征和成因。

关键词: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地质特征;成因探讨一、矿床地质特征1.矿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背景内蒙古红花沟金矿位于阿荣旗境内,是北纬50°4',东经122°32',距阿荣旗城区约15km。

矿床位于呼伦贝尔-科尔沁旗-小兴安岭勘查区的中东部,处于东北造山带北段特提斯洋闭合、欧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时期的花岗岩成矿带上。

2.矿床的产出和矿化类型矿床产出的矿石类型多样,石英脉是典型的矿化岩体。

金矿以亚微细粒的游离金和金硫化物为主,主要伴生石英、硫化物、黄铁矿、菱铁矿等。

3.矿床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组成矿床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体内的变形剪切带与接触带内,矿体选在石英脉中发育较好,石英脉常伴生蚀变带、接触变质带。

岩石类型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辉长岩和橄榄岩等为主。

二、成因探讨1.成矿物质来源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形成的主要矿物质来源包括地壳物质和岩浆物质。

岩浆物质主要是来自于上覆花岗岩的分异熔体,地壳物质主要是来源于前寒武纪-古元古代的古变质岩地壳中的矿物元素。

2.矿床形成环境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形成是在板块构造运动的复杂背景下,发生了造山活动,从而形成的高级别热液成矿。

热液的成因和成矿作用主要是来自于岩浆热源及热流体对地壳的作用和后期反应。

3.成矿流体演化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成矿流体是在花岗岩的热液演化条件下,由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时所携带的高温流体,其成分具有集中性、同质性和相似性,为硫化物质高温溶液,热液温度在250~300℃之间,pH为5.5~7.5之间,氧化还原电位Eh值为70~150mV之间。

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

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

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摘要:金矿床类型较为复杂多样,在我国的矿产业中一直以来都占据较高的经济地位,本文将以实际的金矿床形成过程为案例,论述金矿床成矿作用的过程和成矿物质的来源,向读者们介绍金矿床的形成原因和必须的客观条件。

以便探矿人员可以了解到金矿床的成矿条件,并加大金矿探矿的成功率,丰富金矿产业的矿产资源,创造和保护更多的金矿资源。

关键词:金矿成矿作用;成矿物质来源;探矿引言某地有黄金洞和万古等众多金矿床,而且这些矿床在空间上和岩浆岩的关系较浅,层控特征较为明显,都存在于前寒武纪地层中。

很多专家认为其形成原因与上升变质热液和地下水循环有关联,是分散在该地群的金在构造——热改造演化的过程中活化转移而成的,也就是说这些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都是A地群。

但在这种认识中,忽视了岩浆作用对成矿过程的影响,而且该地群是低绿片岩相浅变质岩,这种类型的浅变质作用并不能为成矿提供流体和热驱动力,因此,变质热液成矿理论一直未能得到最有利的证据。

为此,本文将对该地群的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讨论。

一、矿区地质概述该矿床处于A群之中,位于隆起与断陷盆地的接壤处,A群是一套灰黑色至浅灰绿色的具有复理石和类复理石建造特征的浅海相变质碎屑岩和变质粘土岩系。

该矿区的这周和次级断裂较为发育,其中断裂表现为层间断裂和切层断裂。

此外,矿区的岩浆岩不发育,仅露出小型的板状花岗岩枝。

在该矿区的金矿石中,主要是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破碎蚀变板岩夹石英脉或是含金蚀变板岩。

矿石之中含有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褐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黄铁矿、方铅矿以及金红石,而在脉石矿物中则以石英为主,其中还含有少量的长石、绿泥石以及绢云母。

在该光驱中的矿石结构主要是半自形——他形颗粒和交代,构造则主要是块状和浸染状。

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2.1地层Au元素特征A群的金成矿对该地群有一定的选择性,大部分的金矿床都位于该地群中,而不存在与周围的其他该地群,该地群的岩石含金量都远高出上部地壳金的丰度值近6.44倍。

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

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

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甘肃寨上金矿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其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备受矿物学家、地质学家的关注。

该矿床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境内,成矿时间为晚古生代-中生代,主要含矿岩石为变质岩和造山岩浆岩。

1. 成矿特征寨上金矿床的金矿石主要以黄金矿物为主,同时还含有其他金属矿物,如辉绿铜矿、黄铜矿、闪锌矿等。

该矿床金矿石的产状多为矩形、叶状或带状。

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变质岩和造山岩浆岩矿床中,其形成的条件较为复杂,不仅与埋深、温度、压力、地质结构等因素有关,还与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动力学和地球化学过程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形成机理(1)热液矿化作用寨上金矿床是属于典型的热液矿化型金矿床。

在热液矿化过程中,热液通过母岩的裂隙、空隙、孔隙等途径,深入岩石内部,带来了许多可溶性金属物质,并逐渐降温、降压,使溶质析出形成金矿矿体。

在这个过程中,热液中金属物质的含量和形态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酸碱度、含氧化还原物等,因此,寨上金矿床的金矿石也具有多种形态的金属矿物。

(2)变质作用热液矿化是寨上金矿床成矿的主要作用因素,但变质作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变质作用不仅使母岩中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可能导致岩石结构和成分的复杂变化,从而为金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变质作用的影响通常表现在岩石中的微观结构和组成上,如矿物的自组合、形态、大小、颗粒排列等,进而对成矿作用产生影响。

总之,甘肃寨上金矿床是一种典型的热液矿化型金矿床,其主要特征是含矿石以黄金矿物为主,同时含有其他金属矿物,其形成机理包括热液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寨上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机理,可以为金矿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寨上金矿床是我国甘肃省的重要金矿床之一,其具有较高的金品位和较大的储量。

以下是寨上金矿床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总结:1. 金矿床储量根据报道,截至2018年,寨上金矿床的总储量为630吨,其中包括测定储量和预测储量。

冀东峪耳崖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机制探析

冀东峪耳崖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机制探析

冀东峪耳崖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机制探析的报告,600字冀东峪耳崖金矿床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东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金矿床独特的地质构造系统。

该矿床是一个以黄铁矿、磁铁矿和金等多金属矿物组成的斑岩矿床,其中硫化铁矿是最普遍的,而锑矿则少有。

金矿床发现于1958年,至今已开发了多个金矿脉。

冀东峪耳崖金矿的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花岗岩岩浆活动和火山碎屑火山喷发活动。

按照其岩石元素特征来看,它具有众多金矿物矿石,而且元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

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冀东峪耳崖金矿床主要由SiO2和CaO组成,其中SiO2含量最多,另外还包括Fe2O3、MgO、Na2O、K2O、P2O5、TiO2和Al2O3等元素。

冀东峪耳崖金矿床的地球化学表明,它具有高硫铁矿、V-Ti磁铁矿和金矿的多金属矿物组成的特点,也就是说,该矿床具有强烈的碱性,其中硫铁矿和金矿的绝对值相当凸显。

此外,高硫铁矿、V-Ti磁铁矿和金矿的元素比例变化范围很大,这种现象也属于碱性矿床。

冀东峪耳崖金矿床的成因机制探析表明,该矿床是地质构造活动的产物,精细的结构反映了矿床形成过程的复杂性。

主要成因有:1. 下沉山脉的活动,形成的火山活动释放的岩浆,使矿物质在岩浆中析出;2. 各种火山噪声活动,如水源扩散、释放、喷发活动,可以将金属离子迁移到更深处,使之析出;3. 矿床形成过程中岩浆构造活动,包括岩浆比重梯度、压力梯度等,都会影响矿石析出演化;4. 大气温度的不断变化,热环境的交变,影响岩浆的流动性,并影响矿床析出;5. 由于岩浆变化、凝结、致密,使金矿石结构不断变化,运动,形成复杂的矿床结构。

综上所述,冀东峪耳崖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因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该矿床存在复杂的构造,经过全面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出该矿床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挖掘该矿床的勘查开发。

湖南曲溪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湖南曲溪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1 矿 区地 质 概 况
本 区 大地 构造 位 于扬 子准 地 台南 缘 ,九 岭 隆起 与长 寿断 陷盆 地接 壤处 。矿 区地层 主要 出露有 冷 家
溪第 四岩性 组第 二段 和古 近 系 。 中 , 其 冷家溪 群 为一
收 稿 日期 :0 2 0 — 0 修 订 日期 :0 2 0 — 8 2 1- 4 2 ; 2 1— 6 2 .
引用格式 : 李太兵 , 李永光 , 易建春. 南曲溪金矿床成矿作用及 成矿物质 来源探 讨[ ] 湖 J. 黄金科学技 术 ,0 2 2 ( )14 18 2 1 ,0 4 :0 — 0 .
曲溪 金 矿位 于湘 东 北地 区江 南古 陆 中段 九 岭隆 起 与长 沙一 修水 断 陷盆 地接 壤处 ,该 区有黄 金 洞和 万 古 等诸 多金 矿床 。由于 这些 矿床 在空 间 上 与岩浆 岩 关 系不 密切 , 层控 特征 明显 , 赋存 于 前寒 武 纪 且 均
和次 级断 裂发 育 ,断裂 表 现为 层 间断 裂和 切层 断 裂 ( 1 。矿 区岩 浆 岩不发 育 , 出露 小 型斑状 花 岗岩 图 ) 只
枝 。 曲溪 矿 区矿 脉均 赋存 在冷 家 溪群 第 四岩 性组 第
二段 浅变 质岩 系 中 。矿 脉走 向分 为 N E 和 近 S E、W N
向。 金矿 石 主要为 含金 石英 脉 、 金破 碎蚀 变板 岩夹 含 石 英脉 或 含金 蚀变板 岩 。矿 石 中金 属矿 物 主要 有 自 然金 、 黄铁 矿 、 褐铁 矿 、 黄铜 矿 、 毒砂 、 闪锌矿 、 铅 矿 方 和金 红 石 等 , 脉石 矿 物 以石 英 为 主 , 含少 量 长 石 、 绿 泥石 和绢 云母 等 。矿石 结 构 以半 自形一 他 形 粒状 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摘要】小秦岭金矿区是我国三大金矿成矿区之一,研究其金矿床成矿作用和矿物质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代表性。

本文依据小秦岭区域太华群花岗绿体岩的演化和形成,分析研究了太华群地层和岩浆岩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组成特点,对于金的成矿和演化物理,化学进行充分的探讨研究。

得出小秦岭太华群是金子的矿源层,和金矿关系密切的燕山花岗岩体是由太华群及以下的物质重新溶解形成的,控制本区域的金矿分布,但并没有提供最主要的矿物来源。

本文通过对小秦岭矿区的各种分析,探讨了与金矿床成矿作用及矿物质来源有关的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矿床成矿作用物质来源
金矿床属于贵金属矿床之一,其分类非常繁多,且分类方式也没有统一的理论,只能通过个体研究来透视整体。

作为我国三大原生金矿成矿区,小秦岭金矿一直是人们研究金矿床成因的主要地点。

其主要论点有造山带型,层控型,剪切带型,侧分泌型和岩浆后热液型等。

研究小秦岭金矿床成矿作用和矿物质来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其成矿作用和物质来源。

1 矿源层地貌分析
小秦岭的地理位置在华北地区的南缘吗,其构造有明显的多旋回性。

岩浆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变质作用与金矿床成矿的作用联系密切,导致小秦岭结晶基地复杂的岩貌。

在阜平时期,小秦岭地壳处在强运动,高热流的环境下,固化程度较差。

变质而成的
片麻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了下基底。

在地壳演化的五台期,小秦岭区域度过了一段较稳定的沉积阶段,岩石变质成潜粒岩,变粒岩,大理岩和石英岩,构成了上基底。

2 基本化学特征
小秦岭金矿床的形成是在多阶段,多作用,多成因等长期复杂演化的结果,和花岗绿岩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研究岩石化学特征对探索成矿作用与矿物来源有积极意义。

在分析小秦岭各个地区不同岩石98个样品后,得出下从基底到上基底到脉岩到花岗岩再到蚀变岩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上相同,反映出成矿元素和地层,花岗岩,脉岩的关系很密切。

在主要背景岩单元中,au及亲铁元素多亏损,在花岗绿岩岩体中的表现更为明显。

be,rb,f,hf和u元素富集,rb元素富集情况最为突出。

此外杨寨峪,灵湖和文峪金矿的整体反映和斜长角闪岩的关系很密切,有相近的稀土特征。

3 成矿温度压力与ph值条件
我们总结了500多种类型的金矿形成的温度,一般在100-400摄氏度之间,其中以200-300摄氏度最多。

又统计了胶东区域5个金矿床产生的爆裂温度,变化范围在100-390摄氏度,其中以250-350摄氏度为主。

对小秦岭区域12个金矿床的温度测定分析,得出其温度变化在110-428摄氏度之间,主要温度在235-275摄氏度之间,其温度比一般金矿形成的温度偏高,是小秦岭金矿床形成的原因之一。

小秦岭金矿床形成的温度变化和文峪花岗岩之间的距离有一定联系,基本上从岩体向外,金矿床的成矿温度逐渐下降,显示金矿
热液来自于文峪花岗岩。

说明了文峪花岗岩不仅控制了金矿床的分布,还控制了金矿床成矿的温度高低。

4 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作用
从1980年到现在,小秦岭区域花岗绿岩里au约有1500个分析样品资料,其中au最高含量为5.40×10-9,最低含量为0.50×10-9,综合分析au含量一般在0.95×10-6—1.86×10-6。

太华群au元素的特点是丰度较低,但含量的变化很大,变异指数大于1,拥有化学化异常的特性。

我们给小秦岭新鲜长辉绿岩测得其含金量最高在58×10-9—68×10-9。

所采集的14个蚀变绿岩和长辉绿岩样品平均的含金量为5.84×10-9,这说明岩体的镁铁岩石含金量比较高,即是说含镁铁质岩体的太华群富含金。

太华群的含金量是经过多期构造,岩浆热变化影响,经过迁移,活化,局部富集残留下来的不易释金。

根据相关测试显示,小秦岭区域au背景值为0.98×10-9,在花岗岩,脉岩中的含量降低。

在石英脉和蚀变岩中au的含量则达到17.45×10-9,这说明小秦岭地区成矿的au元素主要来自于岩组(地层)。

太华群岩层中有不易释放金和易释放金,其中以易释放金为主,在复杂的地质变化,作用过程里易释放金大多被迁移,活化,富集在金矿床内。

易释放金存在于有机质,硫化物,矿物表面,炭质和造岩矿物的颗粒之间,不易释放金固定在氧化物或硅酸盐内。

分析太华群内常量元素,变质岩金属元素,得到au含量的大小和主亲疏元素cu,ag等含量有一定的联系。

若岩体内没有硫化矿物
的时候,au和大多数微量元素没有关系。

在金矿床成矿的作用中,除了构造活动的进一步叠加以外,最重要的是需要挥发组分活动,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多种元素的运移与调动。

需要挥发组分h,o,n,cl,f,s和造岩组分na,k,mg,ca,si的进一步活动,fe,cr,v,zn,cu,pb,te,as,sb,bi等元素也要被运移调动,使得蚀变作用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出现矿化和新的矿物组合。

在这种成矿作用反复进行的情况下,使得这些元素反复迁移,沉淀,活化,最终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金矿。

5 结语
小秦岭花岗绿岩在经历长期的发展演化中,混入了许多上地幔或下地壳的物质,使得金的原始丰度非常高,现在岩层中的金只是不易释放的那部分,所以具备了矿源层的基础。

且小秦岭地区的岩浆活动较为激烈,和其成矿最为密切的文峪花岗岩是由太华群壳幔物质熔成的,控制着整个区域的金矿床分布。

小秦岭区域的金矿为热液型金矿,氧的同位素特点显示了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水,且混入了一些天然水。

总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的探索还需要继续加深,以求更加准确,为寻找金矿床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建之.小秦岭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j].现代地质,2010(2).
[2]宗仁.河南省小秦岭层控金矿定位机制的讨论[j].河南地质,198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