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篇1教学目的:1、什么是艾滋病;2、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4、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教学对象:全体学生。

教学准备: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艾滋病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主持人:请同学们想一下你身边有过艾滋病人会出现吗?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谈谈你知道的艾滋病。

二、授新课(一)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经1、性接触传染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请同学们展开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四)、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

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2、加强治安管理。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

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

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

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

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三、课堂讨论中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中小学关于预防艾滋病教案(3篇)中小学关于预防艾滋病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内容】一、艾滋病基本知识。

二、艾滋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中小学关于预防艾滋病教案三、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教学过程】一、点入话题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见过的或听到过的艾滋病病人会出现的症状和在社会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请几名学生做答二、新授(一)、艾滋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经有用于临床治疗的多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HIV病毒的复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2、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

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

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

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HIV"病毒引起。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3篇)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活动主题:普遍可及和人权二、指导单位:xx三、主办单位:xx四、活动时间:11月27日——12月5日五、活动地点:xx大学六、活动目的:(1)通过调查、收集资料、讨论、讲座等,让广大师生了解艾滋病的现状、症状、传播途径、预防的方法等,加强师生树立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2)通过本次活动,还可以让防艾志愿者们了解策划活动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培养我们策划活动的能力。

(3)通过调查、宣传活动、图片展、知识讲座和放映艾滋主题电影等活动,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和经验交流的能力,培养我们与其他社团、艾滋病人的交际能力。

(4)体现我们防艾志愿者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的意识,呼吁人们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要关注他们并且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七、活动背景:目前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已达1400万。

未来20xx年内全球被感染者可能达1亿以上,95%会在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每天大约有8500多人成为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我国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目前实际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化署(unaids)估计,如果未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到20xx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1000万人。

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不仅危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其他各国的流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八、活动构想:在12月1日艾滋病日前后的一周时间里举行一系列的活动,例如:艾滋同伴教育、烛光纪念会、艾滋病人来校讲座、大型图片展、放映与艾滋病有关的电影等。

同时在艾滋病日主题活动周期间会拉上我们的宣传横幅,在南区门口展出我们的防艾宣传展板。

从而让我校的广大师生对艾滋病有个更深入的了解,了解艾滋病的起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了解全世界艾滋病的现状,从而从科学的方面对艾滋进行预防。

艾滋病日主题班会教案10篇

艾滋病日主题班会教案10篇

1.引言:艾滋病日的意义与重要性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共同面临着一个无形却严峻的挑战——艾滋病。

每年的12月1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它不仅是对这一全球性健康危机的关注和纪念,更是一次全人类的自我警醒与行动号召。

这一天的意义远不止于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正在遭受疾病折磨的患者们,更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力量来对抗这一致命病毒。

引言:艾滋病日的意义与重要性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聚集一堂,在校园中举办主题班会活动。

这不仅仅是为了缅怀那些因艾滋而失去生命的无辜者们,更是为了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生命尊严的尊重和对健康的珍视。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颗关爱与理解的种子。

艾滋病毒无情地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负担。

然而,在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对患者的误解、歧视甚至是排斥现象。

因此,在这一天里发起的主题班会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它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摒弃偏见、打破沉默并伸出援手。

我们必须认识到防治艾滋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医疗领域内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在社会文化层面上进行积极的倡导和引导。

通过教育传播正确的知识信息、提升公众意识以及消除恐惧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步骤之一。

此外,世界艾滋病日也是展现国际团结精神的时刻。

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能够加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或疫苗研发的步伐;同时促进各国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持力度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让我们携手并肩,在校园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宣传工作吧!从我做起、从小处着手、从现在出发——让每个人都成为预防艾滋的重要力量,并在抗击这场无声战役的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学生们将不仅学习到关于HIV/AIDS的知识, 更能培养出对社会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及责任感; 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 也能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 对待不同群体持有平等的态度. 只有这样, 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温暖和谐, 生命的价值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2.主题一: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主题一: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界里,有一种疾病以其隐秘和致命的特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2024年《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

2024年《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

2024年《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基本知识。

掌握艾滋病感染的高危行为及自我保护方法。

学会识别艾滋病的相关症状,理解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对艾滋病的正确态度,消除对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高危行为的识别与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的恐惧和误解,形成科学、客观的认识。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落实预防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它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预防措施(安全性行为、避免毒品注射、血源安全等)。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重要性。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你认为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如何避免?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4. 情景模拟设定情景:假设你是医生,如何向一位疑似感染艾滋病的病人解释病情和预防措施?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对话。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和预防知识的准确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强调个人行为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共同提高预防意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传授艾滋病预防知识。

讨论法: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增强学生的感知和认知。

角色扮演法:通过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预防艾滋病,保护你我他》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保护你我他》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保护你我他》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关爱他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歧视。

二、教学重点1. 艾滋病的概念及其危害。

2. 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3. 关爱艾滋病患者,减少歧视。

三、教学难点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 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自我保护的意识。

3. 利用游戏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基本概念:介绍艾滋病的起源、症状、发展过程等。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3. 艾滋病的危害:阐述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教育学生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等。

5. 关爱艾滋病患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艾滋病患者,减少歧视。

六、教学活动1. 观看艾滋病宣传短片: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引发关注。

2. 案例分析:分享艾滋病患者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探讨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培养学生自我防护意识。

4. 角色扮演:模拟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场景,增进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

5. 关爱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制定关爱艾滋病患者的行动计划,减少歧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关爱他人、自我保护的意识。

3. 行动计划:检查学生制定的关爱行动计划,鼓励实际行动。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九、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艾滋病,提高知识水平。

2. 关爱行动:鼓励学生在家、学校、社区参与关爱艾滋病患者的行动。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如何传播。

2.明白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3.引导学生关注和尊重艾滋病感染者,减少歧视和偏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

2.难点:理解和接受艾滋病感染者,不歧视,不排斥。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艾滋病的新闻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毒的特性、传播途径、症状等。

(1)艾滋病毒的特性1.乏力和疲劳:患者可能感到身体非常疲劳,乏力,以及普遍的虚弱感。

2.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要塞之一,艾滋病患者常会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3.皮疹: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态的皮疹,如出现红疹、斑点、水疱疹等不同态的皮肤病变。

4.持续高热: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不退的发热,体温在37.5℃以上。

5.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气喘、胸闷等。

6.消瘦: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消瘦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艾滋病引起的病理代谢改变和食欲下降。

此外,还可能出现头痛、记忆力下降、精神障碍、失眠、抑郁、忧虑等症状。

总之,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这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以及病理代谢改变所致。

如果发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捡查,尤其是有性生活的人应该保持安全性行为,减少艾滋病的感染风险。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播:不洁的性接触为该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存在较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若未采取保护措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②、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患有该病,可能会通过胎盘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给胎儿,使胎儿也感染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③、血液传播:不规范的献血输血、共用针具进行纹身等,都可能会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经血液传播。

④、接受感染者的器官移植:感染者的器官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如果接受其器官移植,也可能会出现感染。

艾滋病的班会教案

艾滋病的班会教案

艾滋病的班会教案•相关推荐关于艾滋病的班会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艾滋病的班会教案(通用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艾滋病的班会教案(通用11篇)1一、活动背景:xx年12月1日是第xx个世界艾滋病日,当今社会,艾滋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社会中的一个活跃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与支柱;我们相信科技,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不再盲从;我们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观足以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有热情,立志让不幸的人重温人间的温暖,让受伤的人重感社会的关怀!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有必要起来与艾滋病作斗争,有责任有义务为艾滋病患者这样一个遭受种种苦难的社会群体献出我们的关怀与理解。

一条细长的红丝带在他们眼中就是一轮旭日,带给他们温暖,给他们以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二、活动名称:青春红丝带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三、活动主题:xxxx四、活动时间:xx-11-3- xx-12-1五、活动地点:校内外六、主办单位:新余市疾病控制中心七、协办单位:新余高专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团八、活动对象:校青年志愿者团成员及所有干事共一百余人九、活动目的:1、感受世间冷暖,体验艾滋病患者的痛楚,让成员了解他们的难处;2、宣传有关艾滋病的知识;3、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4、通过此次活动号召更多人关注社会上的弱势体。

十、活动流程:1、活动筹备阶段:(1)策划阶段:活动策划书的形成与审核。

时间:11月16日-11月xx日(2)审批阶段:递交策划书及申请活动相关物品和活动经费,与市疾病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并邀请相关人员到新校区开讲座。

时间:11月xx日-11月26日(3)物资购置:由相关主办单位提供活动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材料。

(4)宣传阶段:海报的设计与张贴,展板的制作,倡议书及准备定点悬挂的横幅,联系校青年摄影协会、校学生记者团、校广播台、校学生会网络部,运用媒体宣传本活动,扩大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艾滋病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四、如何预防艾滋病
五、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径的顾虑
【教学过程】
一、点入话题
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见过的艾滋病人会出现的症状和在社会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谈谈你自身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

(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
生答(略)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
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

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

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

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

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
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

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

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
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请同学们展开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
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

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

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

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

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四)、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

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

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

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

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库。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

避免直接和病
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

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

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

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

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

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

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

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
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三、课堂讨论
中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
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