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doc

合集下载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目前面临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问题中国是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且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些河流湖泊甚至干涸了。

同时,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大量水域受到严重污染。

解决方案: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首先,要推行节水措施,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加强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

还要实施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

二、土地资源问题中国的土地资源呈现出多样性,但土地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短缺与质量下降。

城市扩张、工业用地的过度开发,以及农业的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施肥,都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解决方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首先,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限制城市扩张。

其次,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还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益。

三、空气污染问题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车辆尾气和燃煤排放。

空气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例如酸雨的形成。

解决方案:加强空气污染治理与防治。

首先,要推行清洁能源,减少燃煤的使用。

其次,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

还要完善大气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提高空气质量监管能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凸显。

违法违规采矿、乱砍滥伐等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解决方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其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还要推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近几年,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国人的头号心病。

随着国家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口迁入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从污染的类型、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案等不同角度来深入探讨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污染类型中国的环境污染类型繁多,大体上分为三大类。

1. 大气污染:近几年,随着2013年印度瓦赫里爆发的雾霾事件的不断恶化,中国的PM2.5问题逐渐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量工厂的污染排放和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是主要的污染因素。

中国大部分城市每年都会爆发严重的雾霾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也对旅游业、物流业等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 水污染:中国的水资源已经日益短缺,而各种水源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

据统计,2018年全国地表水水质考核合格率为78.9%,而且随着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水污染对于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垃圾或排放物弃置不当,甚至是人类的生活污水等,在各个方面对于水体的长久可持续使用造成严重的伤害。

3. 土壤污染:虽然土壤污染的影响看起来不像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那么直接,但其危害程度十分严重。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由于长期的农药、化肥、重金属等,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因土壤严重污染的问题不断恶化。

而要治理土壤污染难度比大气和水污染还要大得多。

二、污染原因环境污染的原因复杂多样,唯有找到深层次的原因,才有可能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

1. 工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工厂的污染排放和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大量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以及常用的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成分的化学材料中含有的有毒重金属等物质,直接入侵大气、土壤、水体之中。

2. 人类的不良行为:人类日益加剧的乱砍滥伐、过度开发和乱排污的行为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例如,江河峡谷中的无序开发、城市中的大量车辆和工厂的排放、农药化肥的滥用、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环境污染。

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荒漠化1.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大陆内部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②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③退耕还林、还牧;④建设人工草场;⑤推广轮牧;⑥禁止乱砍乱伐等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沙尘暴1.形成时间:大多在冷空气过境影响时出现,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

2.形成条件3.危害:①造成环境质量下降;②使农作物受灾;③造成人畜伤亡4.治理和缓解沙尘暴的措施——治沙工程(保护和发展林草植被)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建设人工草场;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管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

三、干旱缺水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⑤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⑥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⑦发展节水农业;⑧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⑨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⑩海水淡化等。

四、土壤次生盐碱化1.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④农田覆盖;⑥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⑦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五、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1.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2.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3.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六、洪涝灾害1.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七、水土流失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2.产生的原因:3.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二、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1. 资源问题(1)资源短缺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如淡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资源利用效率低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例如,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

(3)资源开发不平衡我国资源开发地区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不足。

这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 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雾霾、扬尘、酸雨等现象频发。

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是主要污染源。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致我国水体污染严重。

许多河流、湖泊水质恶化,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

(3)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废弃物排放,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

(4)生态系统退化过度开发、乱采滥伐等导致我国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草原退化、沙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三、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1. 资源对策(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投入和支持。

(2)优化资源开发和配置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减少地区间发展差距。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治理,开展国际资源合作,确保国家资源安全。

2. 环境对策(1)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消费;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大气污染当前,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气中的PM2.5污染严重。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细小粒径使其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对健康造成危害。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主要城市的PM2.5浓度普遍偏高,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

其次,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较大。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它们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造成酸雨等环境问题。

另外,工业排放和农村散乱污染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废气排放不达标的问题,造成了大量污染物的释放。

而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规范的污染治理手段,农村散乱污染现象比较严重。

综上所述,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二、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较快。

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尤其是重工业和能源消耗较高的行业,使得污染物排放难以控制。

其次,传统能源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大气污染。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其燃烧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直接导致了大气环境污染的加剧。

另外,交通运输尾气排放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也快速增加。

此外,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和散乱污染问题严重。

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弃物等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了农村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三、对策措施为了改善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首先,加强工业和能源结构调整。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比重,可以有效降低工业排放。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讨论中国的环境问题,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空气污染中国的空气污染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城市和工业区。

尾气排放、工业废气以及燃煤等因素导致大量的污染物释放到大气中,给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空气污染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内部问题,它也对全球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应对措施: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这包括限制工业废气排放、加强尾气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以及提高车辆燃烧效率等。

此外,中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森林植树造林活动,以提高空气质量。

二、水资源短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中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过度取水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用水等因素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衰竭。

这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的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应对措施: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这包括推广水资源节约技术、加强水污染治理、建设水库和输水管道等。

此外,鼓励农业进行节水灌溉和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重要的措施。

三、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地产出能力下降或土地质量恶化的过程。

土地退化问题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尤为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度耕作、不合理的化肥使用、水土流失等因素引起的。

这对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应对措施: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保护政策。

这包括推广有机农业、限制化肥使用、加强水土保持等。

土地退化修复和草地恢复也是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推广保护性耕作等方式来实现。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应对措施: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以保护珍稀物种和栖息地。

此外,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贸易和非法捕捞的打击,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必要的。

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在环境污染中,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最大的问题。

造成严重污染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八个方面的原因:1、发达国家的污染环境的企业,大量搬迁到发展中国家。

我们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量引进这类企业,还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2、国内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保护环境。

甚至净化污染物的设备只是摆设,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的,平时随意排污。

3、政府有关部门只追求经济指标,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凡是出现的重大污染事件,都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渎职有关。

4、对于造成污染的企业,处理不力。

发生了大的污染事故,只是象征性的罚款,起不了警示作用,当地政府甚至于包庇纵容。

5、对于洋垃圾走私的处理不力,以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人敢于从国外搞了洋垃圾来赚钱,却污染了自己的环境。

6、城市的盲目扩大、发展,忽视公共交通,不切实际地发展私家车,造成交通堵塞,机动车尾气排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7、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8、城市垃圾没有好好处理,没有分类收集,造成垃圾污染。

中国环境问题及水资源问题解决中国环境十大问题1、大气污染问题: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

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

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污染:工业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 交通污染:交通工具的燃烧会产生尾气,其中的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物质会对空气产生污染。

3.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禽养殖中的粪便等,如果不合理使用和管理,就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产生污染。

4. 垃圾处理:城市垃圾产生量巨大,并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加强环保法规和监管: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并加强监管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

2. 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并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和污染。

4. 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鼓励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同时引导公众选择环保产品和采取绿色消费方式。

5. 增加环保意识教育: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大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氛围。

综上所述,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

我国现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我国能源开采量大但能源利用率低,而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过程均产生大量污染。

环境与能源问题是互相维系的。

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西方国家的工业多转移到我国,不仅利用中国的能源,而且将污染转嫁到中国。

中国GDP占世界4%,却消耗了全球26%的钢,37%的棉花、47%的水泥。

中国已经消耗或污染了大多数的传统工业化需要的土地,水,矿产资源等自然要素。

二、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

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

例如,天然湿地大学的大量消失。

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

三、大气污染、水污染问题问题最严重。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据世界第一,此外每年中国的烟尘排放量及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均达到千万吨以上。

中国的主要水系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程度依次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其中,42%以上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36%以上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此外,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四、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

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

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五、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

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

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

六、新兴污染源产生的环境问题愈发严重。

例如,生物多样性问题、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汽车噪声污染问题、核能核电污染问题,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等问题。

七、容易产生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例如原油、有毒气体的泄漏等。

我国现今环境问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我国环境问题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

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
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国际的关注,因为我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庞大,国内环境问题也开始产生全球化影响。

二、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农村污染是中国的主要三大污染。

我们现在拉动GDP增长几乎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

城市污染则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空气尤其污染严重。

农村污染是我国治污工作中的弱项,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

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下面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

(1)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经济发展引起环境问题恶化以及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

空气,河流,海洋和森林等公共的财富却被少数人的生产行为所侵害,使得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

源于两个基本因素:1,没有人拥有产权或没有人强迫他们处于被污染的生态环境中,2,正在被污染的生态环境具有集体消费特征。

(2)人文社会因素
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现行的角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

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

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相对短缺,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我国有关环境的法制法规建设不健全。

这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宏观协调能力较低。

新型工业化的理念虽然先进,但实现新型工业化缺少具体的路径指导。

可持续城镇化道路尚未确立,许多政策决策没有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和资讯的基础上。

政策目标的确定和决策过程过于简单,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缺少长期的规画。

资源环境问题的跨部门、跨行政区性质与行政管辖范围的不对称,使目前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