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生物 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呼吸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相关知识链接1.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 呼吸作用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进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等。

3. ]4.当受凉感冒时,常会引起鼻塞、流涕、吐痰、呼吸不通畅等症状。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和各器官的功能:鼻 咽呼吸道 喉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管 呼吸系统 支气管肺——气体交换的场所1、教材41页资料分析——分析呼吸道的作用(难点)(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如在气管和支气管中有“C”形软骨,这样保证了气流通畅。

(2)人体内的温度一般恒定在37.5℃左右,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定,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温度很低,寒冷的空气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不良的刺激。

(3)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鼻腔内的气体中的灰尘和细菌的进入;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也可以黏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使空气变得清洁;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刺激。

(4)气管的下端分支形成左、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肺、右肺。

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在肺内形成树状的分支。

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上有纤毛,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5)呼吸道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起到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 新人教版

人体的呼吸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完成右图)
①、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②、呼吸道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
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能清洁、温
暖和湿润空气。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③、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
能不停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
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④、肺位于胸腔内,左肺两叶,右肺三叶,一分钟大约进行16次有节奏的呼吸。

2、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
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3、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体积变大-肺内气压变小-气体入肺-吸气。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胸廓体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气体出肺-呼气。

4、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

5、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
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

进入细
胞的氧气,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6、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1)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力相应下降,
气体吸入;
2)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体压力相应上升,
气体排出。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必背知识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二、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的作用主要包括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 (使其温暖、湿润、清洁)。

然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呼吸道内的结构如鼻毛、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壁上的纤毛等,共同协作以阻挡灰尘、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肺部,并通过咳嗽等方式将其排出体外。

三、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与呼吸肌 (如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密切相关。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内。

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气体被呼出体外。

四、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

当吸气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氧气便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便由血液进入肺泡,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这样,就完成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起着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呼吸中枢 (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来实现对呼吸运动的控制。

体液调节则主要通过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氢离子等)来影响呼吸中枢的活动,从而调节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六、呼吸的意义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

通过呼吸作用,人体细胞能够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同时,呼吸还有助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酸碱平衡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初中生物七下第三、四章知识清单

初中生物七下第三、四章知识清单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2.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1)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呼吸道以骨或软骨为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鼻毛、呼吸道纤毛、黏液能对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清洁,鼻腔黏膜的毛细血管、温暖,湿润。

痰形成于气管和支气管的内壁③咽是食管和气管共同的通道,内有会厌软骨,平时会厌软骨上升,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时会厌软骨下降,盖住气管口,避免食物落入气管。

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怕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上,食物误入气管。

④喉是由甲状软骨、环形软骨等围成的椎形管腔,内有声带,是发声器官。

6.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2页,右肺3页(2)结构特点:由各级支气管和末端膨大形成的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完成,包括吸气和呼气)(1)外界空气肺泡(2)吸气、呼气与呼吸肌的关系: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膈肌舒张顶部回升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胸廓变大→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吸气→胸廓变小→肺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升高→呼气氧气二氧化碳呼吸系统(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运动,直到平衡为止)(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结果:肺泡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血液中氧气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结构特点:(1)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和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

(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肺泡数量很多,大大地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结果: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浓度:肺泡>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浓度:肺泡<血液<组织细胞4.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成分:90%水、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血液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养料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红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氧气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线粒体2.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3.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4.医生把脉把的是动脉,抽血或输血时,刺入的是静脉;青筋指的也是静脉。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1.当你降生到这个世界时,你的第一声啼哭就标志着开始从空气中获得,并排出体内的。

2.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的结构和功能。

3.呼吸道的组成依次是、、、、。

4.呼吸道都有做支架,从而保证气流进出通畅,5.鼻腔前部生有,能阻挡灰尘和细菌,使进入的空气变得;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并干燥的空气;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可以将热量传给经过的空气,使其变得。

6.是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

患这种病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会出现。

7.气管和支气管表面的,对空气有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壁上的,能够分泌,使吸入的空气得到和的作用。

8.气管壁表面的纤毛向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通过排出体外,这就是。

9.气管下端分为左右,分别通向。

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越薄。

10.尽管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但是,呼吸道对空气得处理能力是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是非常重要的。

11.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常表现为发烧、胸痛、咳嗽、呼吸急促等。

12.是长期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

13.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要来减少尘埃的吸入。

在一些存在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还要佩戴。

14.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

然后,空气通过进入,而食物进入。

呼吸时,喉口,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

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引起。

15.青少年在变声期有显著的变化,如长度、宽度、厚度明显增加,充血、肿胀等,很容易受伤。

为了保护声带,我们应该。

16.外界空气经过的处理进入,在肺里与进行气体交换。

17.肺是的主要器官,位于内。

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次。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七班级下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总结1、人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3、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鼻)、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4、鼻腔中的毛细血管很丰富作用是(暖和气体)。

5、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重要生理意义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6、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呼吸通道的结构(咽)。

7、受凉感冒时,引起的呼吸不畅的缘由是(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鼻腔)8、呼吸道的作用是(①呼吸道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暖和、清洁、潮湿)9、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清爽、清洁)。

10、会厌软骨的作用是(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11、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肺)12、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所分泌的黏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组成的。

13、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14、肺位于(胸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15、探究呼吸运动中胸阔容积是否发生改变,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测多次要求(平均值);肺活量应找(最大值)。

16、人体完成呼吸动作的'主要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中学生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该背就要背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少不了要背诵的内容。

数学、物理、化学有相应的公式,地理有地图,而生物需要背诵的内容就相对冗杂。

其实只要上课听讲足够认真,概念理解较为透彻,背诵不会太难,只需要多多重复。

刚开始背的时候,可以先结合着图进行复述,再与课本原话进行对比,找出自己说的不规范的地方,然后把课本上的原话背下来;考前突击的背诵,那么要一遍一遍重复课本上的原话,力求语言表达精确。

考试是要落实到笔上,所以,背的时候同时也要进行默写。

考前复习期间,我几乎不背书,都是抄书,默写,默不对就再来;另外还把书上重要的图都画一遍。

七下生物3-4章小结与复习

七下生物3-4章小结与复习

七下生物3—4章小结与复习知识点小结一、人体的呼吸:1.呼吸系统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的特点: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内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粘灰尘等,有纤毛摆动清扫。

3.呼吸道的功能:(1)保证了气体的畅通(2)对空气具有温暖、清洁、湿润的作用。

4.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位于胸腔内,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5.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1)体积小数量多,增大气体交换的面积;(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3)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6.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是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呼吸肌收缩(或舒张)→胸廓扩大(或缩小)→肺扩张(或收缩)→肺内气压减小(或增大)→吸气(或呼气)。

7.肺泡与血液间、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吸进的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呼出的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的呼吸作用)8.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常见的大气污染有: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的尾气;秸秆焚烧;地面扬尘等。

9.测量胸围差:(1)被测者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均匀;(2)软尺位置胸前与乳头上缘平齐,背侧固定在两肩胛骨下角,软尺松紧适度无折转;(3)测三次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10.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血液形态:淡黄色,半透明。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2.观察血液的组成: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定时间(或离心处理)后,上层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下层是红色的红细胞,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七下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七下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七下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呼吸,人体可以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七下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呼吸的调节等内容。

一、呼吸器官1.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部分。

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它通过滤清、加热、湿润空气,使其适合进入肺部。

气管是一根长约10至13厘米的管状结构,它连接鼻腔和气管,并通过分支的方式将空气输送到肺部。

支气管和支气管末端的肺泡则是实现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 肺部:是呼吸器官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内部充满肺泡,能够进行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同时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表面张力,有利于呼吸。

儿童的肺部结构还在不断发育,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呼吸道的保护和保养。

3. 膈肌和胸腔:膈肌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肌肉,主要参与呼吸过程。

胸腔是肺部所在的腔体,它包括胸腔膜和膈肌,并通过肺的扩张和收缩来调节呼吸动作。

当我们呼吸时,膈肌收缩,肺部扩张,因而能够吸入新鲜空气;当我们呼气时,膈肌松弛,肺部收缩,因而能够将废气排出。

二、呼吸过程1. 吸气过程:当我们吸气时,胸腔扩大,肺部内的气体压力降低,使得外部空气进入肺部,并通过肺泡向血液中释放氧气。

2. 呼气过程:当我们呼气时,胸腔收缩,肺部内的气体压力升高,使得体内的废气从肺部排出,经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内,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交换,使得氧气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被到排出体外。

4. 呼吸和循环的联系:呼吸和循环系统是紧密联系的,循环系统通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细胞,呼吸系统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来满足细胞的需求。

二氧化碳在毛细血管通过气体交换到肺泡中,从肺泡排出体外。

三、呼吸的调节1. 化学调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呼吸的主要调节因素之一。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化学感受器感知到变化后,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呼吸,使得呼吸频率加快,以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时,化学感受器也会调整呼吸频率,以保持体内二氧化碳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呼吸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相关知识链接
1.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 呼吸作用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进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等。

3. 当受凉感冒时,常会引起鼻塞、流涕、吐痰、呼吸不通畅等症状。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和各器官的功能
鼻 咽
呼吸道 喉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管 呼吸系统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1、教材41页资料分析——分析呼吸道的作用(难点)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如在气管和支气管中有“C ”形软骨,这样保证了气流通畅。

(2)人体内的温度一般恒定在37.5℃左右,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定,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温度很低,寒冷的空气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不良的刺激。

(3)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鼻腔内的气体中的灰尘和细菌的进入;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也可以黏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使空气变得清洁;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刺激。

(4)气管的下端分支形成左、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肺、右肺。

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在肺内形成树状的分支。

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上有纤毛,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5)呼吸道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起到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但是,有时吸入气体中的一些粉尘、病原微生物还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人体一些呼吸系统疾病。

例如,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

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病人常表现为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

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法。

(6)由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不能做到完全的清洁,因此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需要戴口罩以减少灰尘的吸入。

在一些存在的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还要佩戴防毒面具。

2、呼吸道的作用(重点、难点)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进出肺,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2)呼吸道内表面的纤毛能阻挡灰尘的进入,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灰尘、细菌等有黏附的作用,对进入肺的空气具有清洁作用。

呼吸道黏膜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里面流动的血液的温度约为37.5℃,对吸入的空气具有预热作用。

所以,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3)呼吸与吞咽(重点)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

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入食道。

喉腔前上部有一块叶状的会厌软骨,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喉上升,会厌软骨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如果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食物误入气管,引起意外事故。

4、呼吸与发声
喉腔侧壁左右各有一条声带,两条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裂。

说话时,声带拉紧,声门裂缩小、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

有些青少年喜欢大声喊叫,女孩子兴奋时更喜欢尖叫,这种习惯不好,不仅会造成噪声污染,还会引起喉部疾病,影响发声甚至影响呼吸。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学习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体会肺对呼吸的重要性,初步认识吸烟对肺的危害。

相关知识链接
1、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时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生物体细胞进行呼吸
二氧化碳+水+能量。

作用可以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1、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肺总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2、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重点、难点)
人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在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这与人体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

呼吸肌是指参与呼吸的肌肉,主要包括肋骨间的肌肉(简称肋间肌)和膈肌。

膈位于胸腔的底部(腹腔的顶部),是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的结构,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1)肋骨间的肌肉的变化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①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骨上提,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扩大。

②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胸骨下放,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缩小。

(2)膈的变化与胸腔的变化
①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

②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

(3)教材46页演示实验——模拟呼吸时有关结构的变化
当用手向上推橡皮膜时,可以看到气体缩小,气球内的气体排出,模拟膈肌舒张时膈顶部回升,胸腔的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的气体排出,完成呼气过程;当放开手时,橡皮膜回落,气球膨大,模拟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胸腔的容积扩大,肺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

(气体的流动主要是气压的变化引起的,而且气体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

)
(4)胸廓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①吸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气压)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

②呼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气压)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

1、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变化
人在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是空气。

下表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比较。

从表中气体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氧气的含量仍多于二氧化碳。

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是最多的。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重点)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并形成树枝状分支,越分越细,在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毛细血管
B::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A:氧进入血液
肺泡
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肺泡具有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1)肺泡虽小,但数量极多,成人的肺泡总面积可达100平方米,有利于肺进行气体交换。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肺泡壁与毛细血管都很薄,仅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

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重点、难点)
(1)原理: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因此,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2)过程:当外界的空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高,故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高,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如下图所示,也可用下面的简式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

(3)结果:经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出体外,进入血液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被利用。

在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中,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二氧化碳排出体 从上图可知二氧化碳是在组织细胞里产生的;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多;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经过两层,分别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肺泡 血液
氧气
二氧化碳 肺泡与肺泡囊、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相邻肺泡之间有组织隔。

肺泡隔中含有
丰富的毛细血管,以及与肺的弹性回缩有关的弹性纤维。

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肺功能
其他手段进行大致的测量。

1. 材料用具:圆气球、软尺等 2. 方法步骤
(1)取一圆气球,排净里面的气体。

(2)尽力吸气后,用口向圆气球内尽力吸气,直至不能再呼出为止,扎紧气球口。

(3)用软尺测量圆气球的周长,并记录。

(4)根据公式:圆气球体积=2
3
14.361C (其中C 代表圆气球的最大周长),计算出气球的体积,
则气球的体积为肺再一次呼吸过程中的最大通气量,可以看作一个人的肺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