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北刘寄奴与刘寄奴

合集下载

中药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刘寄奴,又名刘寄奴散,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明代医学家刘完素所创制。

刘寄奴主要由香附、木香、槟榔、半夏、厚朴、陈皮、姜黄、大黄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消食化滞、祛痰止咳、散结软坚等功效。

刘寄奴具有以下主要功效与作用:1.消食化滞:刘寄奴有较强的消食作用,可舒肝健脾、燥湿化滞,改善胃肠不适症状。

它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肠道的蠕动频率和幅度,促使食物顺利通过消化道,缓解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祛痰止咳:刘寄奴具有祛痰作用,对于湿痰阻肺、咳嗽痰多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它能够温通肺气,疏通气道,改善痰湿堵塞引起的咳嗽、咳痰、胸闷等不适症状。

3.散结软坚:刘寄奴能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具有一定的消肿作用。

它可以改善肠道壁的血液循环,促进淤血的排出,减轻结节、肿块引起的不适感。

适用于痔疮、胸腹肿块等症状。

4.舒肝解郁:刘寄奴有舒肝解郁、安神定志的作用。

它能够疏肝解郁,缓解因气滞血瘀而引起的胸闷、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

同时,刘寄奴还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适用于神经衰弱所致的失眠、健忘等症状。

此外,刘寄奴还有一些辅助功效与作用:5.抗菌消炎:刘寄奴中的姜黄、大黄等中药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帮助减轻炎症反应,并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

6.改善血液循环:刘寄奴能够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改善血液循环,适用于一些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症状,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7.抗肿瘤:个别研究发现,刘寄奴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有助于辅助治疗一些肿瘤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刘寄奴适用于脾胃虚弱、痰湿阻滞、气滞血瘀等症状,对于热邪壅盛、虚寒寒湿、体质虚弱等情况不宜使用。

此外,使用刘寄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刘寄奴的作用与功效

刘寄奴的作用与功效

刘寄奴的作用与功效刘寄奴是一种中草药,其学名为Hedyotis diffusa。

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并被证实有许多药理作用和功效。

本文将介绍刘寄奴的起源、性味、功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一、刘寄奴的起源与性味刘寄奴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主要生长在我国南部和中部地区。

它的学名为Hedyotis diffusa,属于茜草科植物。

刘寄奴的形态特征为直立或亚匍匐草本,高度可达60厘米。

茎呈四棱形,质地柔软。

叶子对生,椭圆形或倒卵形,有长柄。

花小,淡黄色。

果实为椭圆形蒴果。

刘寄奴的性味为微苦、微寒。

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消肿、活血、止血、利尿等。

二、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刘寄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特别适用于热毒引起的症状。

它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用于治疗热性病症如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龈炎等。

刘寄奴还可用于治疗外伤感染、湿疹、疮疖等疾病。

2. 活血止血刘寄奴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

它能活血化瘀、止血消肿,可用于治疗崩漏、血尿、便血、痛经等症状。

3. 利水通淋刘寄奴具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等症状。

它能促进尿液排出,增加尿量,从而起到利水通淋的效果。

4. 抗肿瘤刘寄奴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表明,刘寄奴中含有一种称为皂苷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

对于白血病、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刘寄奴有一定的功效。

5. 抗氧化刘寄奴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功效。

它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延缓衰老过程,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三、刘寄奴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制剂和用法刘寄奴可以制成药片、片剂、注射液等剂型供人们使用。

一般来说,每次口服刘寄奴的剂量为10-15克,可以分2-3次服用。

如果使用刘寄奴注射液,剂量则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具体决定。

2. 注意事项(1)刘寄奴属于寒凉药物,体质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

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刘寄奴,又名刘畏奴,是一种草本植物,其根、茎、叶等部位均有药用价值。

刘寄奴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其功效与作用多种多样,被广泛运用于中药及食品、保健品制造业。

下面将针对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论述。

刘寄奴的功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抗菌消炎:刘寄奴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临床应用中,可以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类疾病,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2. 活血散瘀:刘寄奴内含的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加速瘀血的吸收和排出,使血液流通畅通,减轻瘀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如闭经痛、瘀血性腹痛等。

3. 解毒清热:刘寄奴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暑、痈疮、热毒疮疖等症状。

其有效成分能够中和体内毒素,净化血液,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4. 缓解疼痛:刘寄奴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类疼痛症状,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刘寄奴中的成分能够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缓解疼痛的感觉。

5. 保肝护肝:刘寄奴中的活性成分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增强肝脏功能,减轻肝脏损伤。

因此,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如肝炎、脂肪肝等。

刘寄奴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抗氧化作用:刘寄奴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的伤害,延缓衰老,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 降血脂作用:刘寄奴中的成分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从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此外,刘寄奴还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 抗肿瘤作用:刘寄奴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刘寄奴可用于辅助治疗各类癌症。

4. 养胃护胃作用:刘寄奴具有养胃护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胃肠道环境,促进食欲,增加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道的功能,减少胃肠道的不适感,如胃痛、腹胀等。

中药刘寄奴的功能主治

中药刘寄奴的功能主治

中药刘寄奴的功能主治简介刘寄奴,又名毛茛,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地下茎和根茎被视为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刘寄奴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许多方剂中都有应用。

功能主治刘寄奴在中药学中的功能主治非常丰富,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

1.清热解毒:刘寄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发热、热病、痈肿等症状的治疗。

中医认为,刘寄奴能够凉血解毒,清热解毒,并且对于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2.利尿通淋:刘寄奴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用于水肿、尿道感染等症状的治疗。

中医认为,刘寄奴能够清热利水,使尿液排出通畅,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从而改善水肿症状。

3.活血化瘀:刘寄奴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用于瘀血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刘寄奴能够舒筋活络,化瘀散结,对于瘀血引起的疼痛、淤血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抗炎止痛:刘寄奴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炎症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刘寄奴具有抗炎作用,能够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肿胀等不适。

5.舒肝解郁:刘寄奴具有舒肝解郁的功效,可以用于肝气不舒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刘寄奴能够舒肝解郁,疏肝理气,对于情绪不稳、易怒、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养阴生津:刘寄奴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可以用于阴液不足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刘寄奴能够滋阴养血,生津润燥,对于口干、口渴、喉咙干燥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上述常见的功能主治,刘寄奴还有其他一些用途,例如治疗湿热黄疸、疝气、胃病等。

然而,刘寄奴具体的用法、用量、禁忌等需要遵循中医药学的相关知识,在服用前最好咨询中医师或药师的意见。

总结刘寄奴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它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化瘀、抗炎止痛、舒肝解郁、养阴生津等作用。

然而,在使用刘寄奴时需要谨慎操作,并严格按照中医药学的要求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如果需要使用刘寄奴作为治疗药物,建议寻求中医师的指导,并遵循医嘱使用。

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刘寄奴是一种中药材,其学名为Rhizoma et Radix Liriopes,
属于百合科植物。

刘寄奴常用于中医药中作为药材使用,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1. 健脾益胃:刘寄奴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可增强脾胃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2. 润肺止咳:刘寄奴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慢性咳嗽、咳痰、气短、虚弱等症状。

3. 滋阴养颜:刘寄奴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滋养肌肤、养颜美容的作用。

4. 清热解毒:刘寄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疮痈溃烂等症状。

5. 补肾壮阳:刘寄奴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

6. 舒筋活血:刘寄奴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炎等疾病。

7. 降血脂:刘寄奴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对高脂血症、高胆固醇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除了上述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外,刘寄奴还具有抗炎、抗氧化、
抗肿瘤等作用。

此外,刘寄奴还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品药材,在一些地区还被用于制作各种美食,如刘寄奴炖乳鸽、刘寄奴红枣糖水等。

需要注意的是,刘寄奴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适用于特定的病症和体质。

在使用刘寄奴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禁忌。

总之,刘寄奴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可以起到健脾益胃、润肺止咳、滋阴养颜、清热解毒、补肾壮阳、舒筋活血、降血脂等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中药资源。

中药来源-刘寄奴全文

中药来源-刘寄奴全文
一天,刘寄奴正在河边割芦苇,突然,一 条大蛇从芦苇丛中钻出来,把刘寄奴吓了一跳, 他连忙取弓搭箭用力向大蛇射去,大蛇中箭后 立即逃跑了,寄奴看看天色已不早,也不去追 赶,割一担芦苇便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刘寄奴又来到原来的河边割芦苇,割着 割着,忽然听见附近有"咚咚"的捣臼声。刘寄奴感到奇怪, 便放下镰刀,侧耳细听后,循声找去。原来,在柳树林里, 有几个身穿青布衣裤的童子正在捣着一种不知名的野草。
处方用名 刘寄奴、寄奴 性味归经 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
1散瘀止痛,疗伤止痛——跌打损伤,肿痛出血 2破血通经——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3消食化积——食积腹痛,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亦可鲜品捣烂外 敷
刘寄奴原是宋高祖刘裕的小名,相传,刘 寄奴幼年时家境十分贫穷,全家靠割卖柴禾度 日。
"你们捣这些野草干什么?"刘寄奴走上前去问道。 "我家主人昨天被一个名叫刘寄奴的用箭射伤了,这些 野草是一种药材,捣碎了好给主人治伤。"其中一个童子回 答。 刘寄奴一听,大吃一惊,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又问:"你 家主人为何不报一箭之仇,去杀掉刘寄奴呢?"
"我家主人说了,刘寄奴是真命天子,将来要 做皇帝的,不许我们杀掉他!"刘寄奴听了一阵高兴, 情不自禁地说:"我就是刘寄奴!"这童子一听,一阵 惊慌,丢下捣碎的草药逃跑了。
刘寄奴把这些捣碎的草药检起来拿回家,每 逢遇到金疮患者,就给他敷用,一敷伤口就好了。 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草药称为" 窥 豹 , 领 略 一 下 杏 林 的 风 采
丰 富 。 在 这 里 , 让 我 们 撷 取 几 朵 药 苑
医 药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 中 药 宝 库 蕴 藏 极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北刘寄奴与刘寄奴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北刘寄奴与刘寄奴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北刘寄奴与刘寄奴北刘寄奴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全草。

又名:寄努、罐茶、除毒草、钟茵陈、鬼麻油、铃茵陈、金钟茵陈。

原植物阴行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宁夏。

本品药材性状:长30~80cm,全体被短毛,根短而弯曲,稍有分枝。

茎圆柱形,有棱,有的上部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或有白色髓。

叶对生,多脱落破碎,完整者羽状深裂,黑绿色。

总状花序顶生,花有短梗,花萼长筒状,黄棕色至黑棕色,有明显10条隆起的纵棱,先端5裂,花冠棕黄色,多脱落。

蒴果狭卵状椭圆形,较萼稍短,棕黑色。

种子细小。

气微,味淡。

本品味苦,性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中医临床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痛,癥瘕积聚,血痢,血淋,湿热黄疸,水肿腹胀,白带过多。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北刘寄奴有明显保肝利胆作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

刘寄奴2015年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为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 的干燥地上部分。

又名:九牛草、九里光、大叶蒿、山菊花、千粒米、化食丹、六月白、六月雪、六月霜、艾丸药、白花尾、苦速婆、金寄奴、炭包包、香蒿子、斑枣子、细白花草、南刘寄奴、铁杆茵陈、野马兰头。

原植物奇蒿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四川、贵州、云南。

本品药材性状:茎枝长60~90cm,通常已弯折,直径2~4m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

茎质硬而脆,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央白色而疏松。

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

枝梢带花穗,枯黄色。

气微芳香,味淡。

本品味辛、苦,性温;归心、脾经。

功能:破血通经,敛疮消肿。

中医临床用于经闭癥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刘寄奴有抗菌,抗缺氧作用,对卵巢和子宫功能、对肝脏损害有影响。

北刘寄奴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

北刘寄奴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

北刘寄奴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概述北刘寄奴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性味辛苦,归经为肾经和脾经,有补肾壮阳、止泻、逐风解毒的功效。

为了保证北刘寄奴的药效,必须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本文将介绍北刘寄奴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外观特征首先,需要对北刘寄奴药材进行外观检查。

北刘寄奴的外观特征如下:•茎:直立、顶部稍弯曲,粗细不均,多弯曲、分枝,长1030cm,粗0.20.5cm。

•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卵形,长515cm,宽14.5cm,先端渐尖,背部突起明显。

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有纵筋18~20对,近茎基部有低矮的叶柄。

•花:聚伞花序,直径4~8cm,黄绿色。

•果实:平球形至扁球形,约1cm,橙黄色,有光泽。

如果北刘寄奴药材外观符合上述特征,表明外观质量良好。

气味北刘寄奴的气味也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其气味应该是强烈的、清香的,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中药香味。

如果北刘寄奴的气味闻起来不浓,或者有其他异味,就说明它的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味道在中药材的质量评价中,味道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北刘寄奴的味道应该是辛辣苦涩的,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苦味,但不应该有任何异味或者刺激性过强的感觉。

如果北刘寄奴的味道偏苦或者味道品质不佳,说明其质量参差不齐。

灰分含量灰分含量作为评价北刘寄奴药材质量的一个客观指标,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定。

一般情况下,灰分含量越低,说明北刘寄奴质量越好。

因为灰分主要是无机物和其他杂质,灰分含量低表明北刘寄奴杂质较少,提供了更好的保证其药效的保证。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也是评价北刘寄奴药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水分含量通常可以通过干燥北刘寄奴药材并测定干燥后重量变化的方法进行测定。

一般情况下,水分含量越低,说明北刘寄奴的保存质量越好,对药效的保护也越好。

总生物碱含量北刘寄奴中的总生物碱含量是影响其药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总生物碱的含量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测得结果越高,说明北刘寄奴生物碱含量越高,对于产生药效起到更好的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北刘寄奴与刘寄奴北刘寄奴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全草。

又名:寄努、罐茶、除毒草、钟茵陈、鬼麻油、铃茵陈、金钟茵陈。

原植物阴行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宁夏。

本品药材性状:长30~80cm,全体被短毛,根短而弯曲,稍有分枝。

茎圆柱形,有棱,有的上部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或有白色髓。

叶对生,多脱落破碎,完整者羽状深裂,黑绿色。

总状花序顶生,花有短梗,花萼长筒状,黄棕色至黑棕色,有明显10条隆起的纵棱,先端5裂,花冠棕黄色,多脱落。

蒴果狭卵状椭圆形,较萼稍短,棕黑色。

种子细小。

气微,味淡。

本品味苦,性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中医临床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痛,癥瘕积聚,血痢,血淋,湿热黄疸,水肿腹胀,白带过多。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北刘寄奴有明显保肝利胆作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

刘寄奴2015年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为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 的干燥地上部分。

又名:九牛草、九里光、大叶蒿、山菊花、千粒米、化食丹、六月白、六月雪、六月霜、艾丸药、白花尾、苦速婆、金寄奴、炭包包、香蒿子、斑枣子、细白花草、南刘寄奴、铁杆茵陈、野马兰头。

原植物奇蒿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四川、贵州、云南。

本品药材性状:茎枝长60~90cm,通常已弯折,直径2~4m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

茎质硬而脆,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央白色而疏松。

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

枝梢带花穗,枯黄色。

气微芳香,味淡。

本品味辛、苦,性温;归心、脾经。

功能:破血通经,敛疮消肿。

中医临床用于经闭癥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刘寄奴有抗菌,抗缺氧作用,对卵巢和子宫功能、对肝脏损害有影响。

刘寄奴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本草》。

谓“味苦,温。

主破血下胀。

多服令人痢。

生江南。

”《本草图经》曰:“刘寄奴草,生江南,今河中府、孟州、汉中亦有之。

春生苗,茎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三、二尺已来。

叶青似柳,四月开碎小黄白花,形如瓦松,七月结实似黍而细,一茎上有数穗,互生,根淡紫色似莴苣。

六月、七月采,苗、花、子通用也。

”考其文图可知,所指的是菊科奇蒿。

明《本草纲目》载:“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如小菊花状,花罢有白絮,如苦荬花之絮,其子细长,亦如苦荬子。

”考其文图,认为系菊科华泽兰。

清《植物名实图考》称刘寄奴有两种,其一所指为华泽兰;其二为菊科白苞蒿无疑。

杜华洲等本草考证认为,古代本草记载的刘寄奴应为菊科植物奇蒿 A. anomala,现今北方各地使用的多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 chinensis,但不是历史上沿用的主流品种。

广东则使用菊科植物白苞蒿A. lactiflora。

应用紫外光谱法对阴行草和白苞蒿进行了比较鉴别,两者的零阶、一阶和二阶光谱均有明显差别,易于鉴别。

阴行草为目前刘寄奴的主流品种之一,历代本草中没有作刘寄奴药用的记载。

但明·李中立的《本草原始》中记述在刘寄奴条目下,绘有一带果的全草图,并注“市卖干刘寄奴草形”,其果实椭圆形而尖,果实表面有纵棱。

结合目前商品药材考察,此为阴行草无疑,然主治袭于《本草纲目》刘寄奴条,可见明末已以阴行草作刘寄奴入药。

今北方大部分地区以本品作刘寄奴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阴行草始见于宋《本草图经》,为山茵陈的一种。

苏颂谓:“今南方医人用山茵陈乃有数种……京下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细而背白,其气如艾,味苦,干则色黑。

”至明代则称之为金钟茵陈,《滇南本草》谓:“金钟茵陈,味苦,性寒,利小便,疗胃中湿热,痰发黄,或眼仁发黄,或周身发黄,消水肿,服后忌豆。

”清代本品则复称山茵陈。

阴行草之名出现较晚,见于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谓:“阴行草产南安,丛生,茎硬有节,褐黑色,有微刺,细叶,花苞似小罂上有岐,瓣如金樱子形而深绿。

开小黄花,略似豆花,气味苦寒……湖南岳麓亦有之,土呼黄花茵陈,其茎叶颇似蒿,故名……阴行,茵陈,南言无别,宋《图经》谓茵陈有数种,此又其一也。

《滇南》谓之金钟茵陈,既肖其尖形,亦闻名易晓。

主利小便,疗胃中湿,痰热发黄,或周身黄肿,与茵陈主疗同,其嫩叶绿脆,似亦可茹。

”由此看,今南方大部分地区以阴行草作土茵陈入药亦有其本草依据。

黄海棠(湖南连翘)为湖南、湖北两省刘寄奴习用品。

历代本草中刘寄奴条下亦无该植物,但清《植物名实图考》曾载“湖南连翘,生山坡,独茎方棱,长叶对生,极似刘寄奴,梢端叶际开,5瓣黄花,大如杯,长须迸露,中有绿心,如壶芦形,一枝三花,亦有一枝花,土人即呼黄花刘寄奴,以治损伤,败毒。

”此述为湖南连翘无疑,有黄花刘寄奴之称,并与刘寄奴的功效相类似,可能是作为刘寄奴药用的历史渊源。

中药刘寄奴的品种自古就混乱,古代曾做刘寄奴药用的有4种植物,近代曾以刘寄奴药用的多达9科30余种,目前作刘寄奴使用的共有7种植物,即奇蒿、阴行草、白苞蒿、华泽兰、轮叶香茶菜、湖南连翘、元宝草,其中大多数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主流品种为菊科植物奇蒿和玄参科植物阴行草。

从历史的角度以品种延续与变异的观点综合评价刘寄奴的原植物,认为奇蒿应为刘寄奴的正品。

华泽兰、白苞蒿、湖南连翘、元宝草在本草中亦曾以刘寄奴(或黄花刘寄奴)记载,但流通范围较小,可为地区习惯用药。

北刘寄奴含挥发油,强心苷、D-甘露糖、对香豆酸、芹菜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等。

张达等从中分离鉴定出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芹菜苷、木犀草苷等黄酮类成分。

姜宏梁等从中分离鉴定出3个奎尼酸酯类化合物:3,4-二咖啡酰基奎尼酸、灰毡毛忍冬素F、3,4,5-三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

又从中分离鉴定生物活性成分7-甲氧基香豆素、7-羟香豆素、异阿魏酸、1R,2R,4R-三羟基薄荷烷、反式对羟基桂皮酸和胡萝卜苷等。

刘寄奴含挥发油、生物碱、奇蒿黄酮、香豆素、异泽兰素、小麦黄素、脱肠草素、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西米杜鹃醇、7-甲氧基香豆素、醋酸橙酰胺、5,7-二羟基-6,3’,4’,5’-四甲氧基黄酮、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三裂鼠尾草素、瑞诺木烯内酯、狭叶墨西哥蒿素、刘寄奴内酯、软脂酸、奇蒿内酯等。

据潘颖宜等报道,北刘寄奴和南刘寄奴均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这为它们临床用于血栓及瘀血病证提供了试验依据,试验结果显示二者的活血化瘀作用相似,强度相近。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方面,均可用作活血化瘀药,但二者在敛疮消肿、清热利湿方面的功用是否一致,还有待于研究证实。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1)白苞蒿(菊科),又名四季菜、刘寄奴、鸭脚艾、甜菜子、甜蒿子、广东刘寄奴;干燥药材为带花的地上部分,茎直立,有棱,灰棕色,质脆易折断,叶互生,羽状深裂,有3~5裂片,边缘有疏锯齿,有叶柄,茎梢生头状花序,花细小,白色,集成圆锥花序状,气微弱,味淡;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本品在广东、广西作刘寄奴药用;李子鸿等对其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鉴定出其中24个主要化合物,占总量的79.56%,其中α-石竹烯(1.10%)、姜黄烯(6.05%)、β-金合欢烯(1.03%)、橙花叔醇(1.23%)、α-没药醇(3.20%)、spathalenol (10.44%)、十六酸(26.09%)、亚油酸(9.89%)、油酸(2.90%)等为其主要成分;(2)红陈艾,又名水蒿、萎蒿,除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西藏外,其他省区均有分布,全草功能破血行瘀,下气通络;本品在四川东部作刘寄奴药用;(3)三脉叶马兰,又名山白菊、三脉紫菀,分布几遍全国,全草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喘,乳蛾,痄腮,乳痈,小便淋痛,痈疖肿毒,外伤出血;本品在广东作刘寄奴药用;(4)毛茎马兰,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全草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胸痛,周身疼痛,蛇咬伤,烧、烫伤;本品在广东作刘寄奴药用;(5)鬼针草,分布几遍全国,全草用于咽喉痛,肠痈,传染性肝炎,吐泻,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痛,疟疾,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本品在福建部分地区作刘寄奴药用;(6)三叶鬼针草,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全草用于咽喉肿痛,吐泻,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痛,疟疾,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本品在福建作刘寄奴药用;(7)熊胆草,又名苦艾、苦蒿、刘寄奴、苦龙胆,分布于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本品在云南玉溪作刘寄奴药用;(8)小白酒草,又名小蓬草,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用于口腔破溃,中耳炎,目赤,风火牙痛,风湿骨痛;本品在云南作刘寄奴药用;(9)一点红,分布于华东、中南及云南,其他地区栽培于公园或庭院,全草用于咽喉痛,口腔破溃,风热咳嗽,泄泻,痢疾,小便淋痛,子痈,乳痈,疖肿疮疡;本品在广西部分地区作刘寄奴药用;(10)华泽兰,全国各地多有分布,本品在广东作刘寄奴药用;(11)羽叶马兰,本品四川作刘寄奴药用;(12)掌叶狗舌草,又名麻叶千里光,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四川,全草用于心脏病,咳嗽痰喘;本品在四川作刘寄奴药用;(13)松蒿(玄参科),除青海、新疆外,全国各地普遍分布,全草功能清热,利湿;(14)湖南连翘(藤黄科),干燥药材茎圆柱形,具4棱,表面红棕色,具节,质硬,断面中空,节上着生对生叶,顶端有3~5个圆锥形蒴果,先端5裂,内有多数种子,气微,味苦涩;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肝火头痛,黄疸,疮疖;湖南称其为黄花刘寄奴,湖南、湖北作刘寄奴药用;(15)赶山鞭,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北,全草用于吐血,咯血,崩漏,创伤出血,风湿关节痛,神经痛,跌打损伤,乳痈,疔疮肿毒,多汗,又可作清凉解渴剂;本品在四川成都、陕西西部作刘寄奴药用;(16)小连翘,本品在湖南也作刘寄奴药用;(17)地耳草,又名田基黄,分布于秦岭以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全草清热利湿,散瘀消肿,止痛;四川称其为刘寄奴,本品在四川西部、湖北襄阳作刘寄奴药用;(18)贵州金丝桃,分布于贵州、云南,根、种子用于经闭,痞块,黄疸,月经不调,痢疾;本品在贵州曾作刘寄奴药用;(19)金丝梅,分布于华东(除山东)及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根舒筋活血,催乳,利尿;(20)贯叶金丝桃,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全草用于风湿骨痛,口鼻生疮,肿毒,咯血,吐血,肠风下血,烧、烫伤,外伤出血,无名肿毒,头晕目赤,小便淋痛,月经不调;本品在陕西部分地区作刘寄奴药用;(21)大花金丝桃,又名突脉金丝桃,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湖北、四川,全草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出血,小便淋痛,毒蛇咬伤;陕西称其为大叶刘寄奴;(22)元宝草,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陕西、甘肃、台湾,全草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湿腰痛,吐血,咯血,痈肿,毒蛇咬伤;本品在湖南、湖北作刘寄奴药用;(23)香青兰(唇形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地上部分泻火,清热,止痛,止血;本品在辽宁作刘寄奴药用;(24)毛地笋,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四川个别地区以其作刘寄奴药用;(25)牛尾草,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本品在广西部分地区作刘寄奴药用;(26)铁轴草,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全草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痢疾,风热咳喘,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痧症,皮肤湿疹,叶用于外伤出血,刀、枪伤;广西南宁作刘寄奴药用;(27)假黄麻(椴树科),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全草用于风湿痛,跌打损伤;本品在安徽部分地区充刘寄奴药用;(28)野百合(豆科),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东北、华东;在山东烟台作刘寄奴药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乱代用;(29)岩败酱(败酱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辽宁以此作刘寄奴药用;(30)白马骨(茜草科),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全株(六月雪)用于感冒,咳嗽,牙痛,乳蛾,咽喉肿痛,急、慢性肝炎,泄泻,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目赤肿痛,风湿关节痛,带下病,痈疽,瘰疬;本品在浙江部分地区作刘寄奴药用;(31)六月雪,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功效与白马骨相似;在浙江部分地区作刘寄奴药用;(32)獐牙菜(龙胆科),又名双点獐牙菜,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全草用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淋症,肠胃病,感冒发热,时行感冒,咽喉痛,牙痛;本品在四川西昌作刘寄奴药用;(33)王不留行(麦蓝菜)(石竹科),本品在湖南一些地区误作刘寄奴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