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应用

合集下载

三种新的流域平均雨量计算方法介绍(1979年)

三种新的流域平均雨量计算方法介绍(1979年)

三种新的流域平均雨量计算方法介绍(1979年)
佚名
【期刊名称】《水资源研究》
【年(卷),期】2006(027)V00
【摘要】流域平均雨量的计算方法在降雨径流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文工作者十分重视此项计算技术的改进,曾研究过许多计算流域平均雨量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算术平均法、泰森法(垂直平分法)、等雨量线法和方格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应用条件,尚不能满足各种情况下计算要求,近几年来又出现三种新的流域平均雨量计算方法。

这里简要介绍如下。

【总页数】4页(P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7.6
【相关文献】
1.一种流域面平均雨量的新算法--跨流域几何平均法 [J], 李世美;郑立军;潘海滨
2.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J], 袁世琼
3.论流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方法 [J], 杨德荣
4.校准雨量计密度对雷达联合雨量计估测流域平均面雨量的影响 [J], 田付友;程明虎;张亚萍;姚燕飞
5.基于ArcGIS的GP服务实现动态平均雨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J], 肖惠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丘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计算方法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山丘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计算方法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山丘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计算方法应用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暴雨洪水是我国山区经常遇到的天气灾害之一,给山区经济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山丘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计算方法是对小流域暴雨洪水进行预测和分析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针对山丘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计算方法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 分析小流域暴雨水文特征,根据实测降雨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确定小流域面平均降雨量。

2. 确定小流域的地形、土壤及植被等基本信息,并对小流域进行划分,确定计算的流域面积和径流面积。

然后,采集流量资料,建立小流域径流量的水文模型。

3. 比较分析不同的降雨径流计算方法(如水文曲线法、单位线法等方法),选择适合该小流域的计算方法。

4. 应用所选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小流域的暴雨洪水过程参数,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流量、洪水时程等参数。

5. 建立小流域暴雨洪水模型,模拟小流域洪水过程,验证所选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精度。

6. 对小流域的暴雨洪水进行预测,提出相关预防措施,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危害。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对山丘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计算方法的应用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将会具有以下意义:1. 为山区暴雨洪水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提高山区经济和生活的安全水平。

2. 为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计算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指导暴雨洪水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 探索小流域暴雨洪水在水文模型、计算方法和数值模拟方面的问题,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搜集相关实测资料和地理信息,建立小流域暴雨洪水模型;然后,使用实验室试验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最后,进行实地观测和实地试验,对模型进行调整和验证。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完成:1. 研究文献综述和基础知识,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2. 收集小流域暴雨洪水样本资料和现场水文资料,初步建立小流域暴雨洪水模型。

浅谈丘陵山地集雨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浅谈丘陵山地集雨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浅谈丘陵山地集雨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摘要:我国为农业大国,严重缺乏水资源。

农业发展中需大量用水,且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

传统灌溉模式为粗放型模式,这种灌溉模式已经逐渐朝着自动化及节约型模式转变,将我国单位面积水量的农作物产值提升,保证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良好性。

农业发展中的节水及集水灌溉方式为一项综合性技术,需要将各类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节水灌溉管理制度主要有管道布置、广场方式及土壤检测三方面,这三方面内容能够为节水节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性作用。

所以,针对我国丘陵山地地区节水灌溉及集雨技术已经进行了推广。

关键词:丘陵山地;集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实际应用我国为世界上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存在不均匀分布特点,人口不具备均匀分布特点,加上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快速,工业及农业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转型,人们生活质量需求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多,这就使得水资源与人类实际需求矛盾的出现。

我国目前的节水灌溉技术正在被大力推广并支持,这种技术能够对不同地区及不同季节进行不同种类的灌溉方式应用。

1.分析集雨技术地球上的水资源来源形式主要有三种:自然降水、地下水、河川径流。

华南及西南地区等,在每年三月份、四月份降水量非常大,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水资源消耗问题,可以利用集雨技术在降水量较低的月份,提供给农作物需求降水量,这是水资源充分利用的重要体现,不仅可以节省电量,还能够省去多余操作步骤。

集雨技术目前在我国北方或者山地地区已经被广泛采用。

这对丘陵山地地区集雨技术提供了非常不错的经验。

传统的集雨技术基本构造非常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深度大约为1-2m。

因为丘陵山地地区面貌具备特殊性,一般情况下,会将窖建设在高于灌溉地8-10m的地方,这样能够为自压灌溉提供一定便捷性,还能够将丘陵山地存在的优势进行有效发挥。

1.1分析蓄雨池基本结构图一蓄雨池基本结构图二图一为蓄雨池形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长方形、椭圆形、圆形、正方形、盆形等,需要根据山地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月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_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月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_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月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赵文武1,2,朱婧2,郭雯雯2(11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100035;2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75:北京)摘要 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是较大尺度应用US LE/RUS LE 进行土壤侵蚀评价研究的必要内容。

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建立月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并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进行模型的拟合。

结果表明:随着自变量中降雨量和降雨时间表示方式的改变,模型的拟合优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于不同因变量而言,以ΣEI 30(或lg(ΣEI 30))和以ΣEI 10(或lg (ΣEI 10))为因变量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整体上比较接近甚至相同,而以ΣE 60I 10(或lg (ΣE 60I 10))为因变量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整体上略低;就尺度效应而言,在时间尺度上,整个汛期的模型拟合优度低于1个月份或多个月份模型的拟合优度,在空间尺度上,区域模型中的拟合优度低于至少1个流域的模型拟合优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以ΣEI 30为因变量的月降雨侵蚀力公式对该区域进行土壤侵蚀评价。

关键词 月降雨侵蚀力;降雨量;模型;黄土丘陵沟壑区收稿日期:2007206203 修回日期:2007208225项目名称: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的应用分析”(07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土壤流失过程的多尺度土地利用格局指数研究”(40501002)第一作者简介:赵文武(1976—),男,博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GIS 应用。

E 2mail :zhaow w @Estimation of monthly rainfall erosivity based on rainfallamount and rainfall time :A case study in hilly and gu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Zhao Wenwu 1,2,Zhu Jing 2,G uo Wenwen 2(11K ey Laboratory of Land Use ,M inistry of Land and Res ources ,100035;21S tate K 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Processes and Res ource Ecology ,C ollege of Res ources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Beijing N ormal University ,100875:Beijing ,China )Abstract The sim ple alg orithm of rain fall erosivity is im portant for US LE/RU LSE to evaluate s oil erosion in large scale.In this article ,the m odels of m onthly rain fall erosivity were built up based on rain fall am ount and rain fall time and used to a case study in hilly and gu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nnxi.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R 2of m odel decrease generally when independent variables changes from P 9(m onthly rain fall for days with daily rain fall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10mm )to P m (m onthly rain fall ).The R 2of m odels withΣEI 10as dependent variable are alm ost equal to that with ΣEI 30a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fitting g ood 2ness of m odels with ΣE 60I 10as dependent variable are little lower.C onsidered the scale effects ,the R 2of m odels for flood seas on are lower than that for s ome m onth ;and the R 2of models for a region are lower than that for s ome watershed.I f these m odels are applied ,the m odels with ΣEI 30as dependent variables should be chosen to evaluate s oil erosion in the area.K ey w ords m onthly rain fall erosivity ;rain fall am ount ;m odel ;hilly and gu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降雨侵蚀力(rain fall erosivity ,简称R 值)作为反映降雨和径流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潜在能力[1],是土2007年12月5(6):8214中国水土保持科学Science of S oil and Water C onservationV ol.5 N o.6Dec.2007壤侵蚀评价研究中的必要指标。

陕北黄土丘陵区流域面平均雨量推算方法

陕北黄土丘陵区流域面平均雨量推算方法

frme r cptto n afv rb sn.T e d t b u e p cie rif lsain o y o a p e iiain i e a i n i h aa a o trs e tv na tt fKu e,Tu i i u Rie a l o we ,Ja v r l
Ca c l to e h d o e n r i f l a o n fr v r ba i n t l u a i n m t o f m a a n a l m u to i e sn i he
Hi y g l e i n o e sPl t a fNo t e n S a n iPr v n e l - ul r g o f Lo s a e u o r h r h a x o i c l y
18 96年期 间 陕北 黄 土 丘 陵 区 窟 野 河 、 尾 河 、 芦 河 流域 各雨 量 站 降雨 资料 , 泰 森 多边 形 法 计 算 的 流域 面 雨 量 值 秃 佳 以 作 为 参 照 值 , 算 术 平 均 值 法 推求 各种 雨 量 站点 个 数 情 况 组 合 下 的最 大 相 对 误 差 绝 对 值 与 雨 量 站 点 个 数 的关 系 。 用
G a g o nvr t ui s S de , 13 0 G agh u C i ) u d n U e i o B s es t i 5 0 2 , u nz o : hn n g i sy f n u s a
Ab ta t I i r ca o c l uae meh d o r a r cptt n a h ee t n n mb ro analsain‘ sr c t s cu ilt ac lt to fa e p e iiai nd t e s lci u e frif tto l o o l

全国雷达分钟降水方法在面雨量预报上应用的检验

全国雷达分钟降水方法在面雨量预报上应用的检验

全国雷达分钟降水方法在面雨量预报上应用的检验作者:丁劲张国平高金兵王曙东王阔音薛冰章芳杨静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17期摘要为了解基于全国雷达分钟降水方法在面雨量上的短期预报效果,利用2020年7月25日08:00—28日08:00安徽巢湖及其子流域的实况面雨量数据,依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TS评分、漏报率和空报率几项检验指标,对安徽巢湖及其子流域研究时段内逐小时和累计2 h面雨量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

结果表明,全国雷达分钟降水方法对巢湖北部平原区子流域的预报效果好于南部丘陵地区子流域;累积2 h产品的预报效果好于逐小时产品的预报效果;对小雨量的预报结果优于大雨量的预报结果。

关键词全国雷达分钟降水方法;流域;面雨量;短期预报;检验中图分类号 S16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7-0221-05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7.056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hort-term forecasting effect on the surface rainfall based on the minute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 (MQPF),the actual surface rainfall data of Anhui Chaohu Lake and its sub-catchments from 08:00 July 25 to 08:00 July 28, 2020 were used to relyon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root mean square error,TS score,omission rate and false prediction ratio were several test indicators to test and evaluate the hourly and cumulative 2-h area rainfall forecast result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of Chaohu Lake and its sub-catchments in Anhu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QPF forecast had a better forecasting effect on the sub-basins in the northern plain area of Chaohu Lake than those in the southern hilly area.More accurate forecast could be seen in cumulative two-hour products than hourly products.The low rainfall level showed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forecast for high rainfall level.Key words Minute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 (MQPF);Basins;Area rainfall;Short-term forecast;Verification面雨量是水文预报中的一个重要参量,面雨量预报的精度直接关系到洪水预报精度和洪水调度决策的科学性[1]。

陕北黄土丘陵区流域面平均雨量推算方法

陕北黄土丘陵区流域面平均雨量推算方法

陕北黄土丘陵区流域面平均雨量推算方法汪丽娜;穆兴民;张晓萍;李艳【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年(卷),期】2008(006)002【摘要】面雨量推算方法及雨量站点数的选取是分析流域面平均降雨量的关键.选取降雨数据相对集中的1981-1986年期间陕北黄土丘陵区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流域各雨量站降雨资料,以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流域面雨量值作为参照值,用算术平均值法推求各种雨量站点个数情况组合下的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与雨量站点个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随雨量站站点个数的增加,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呈减少趋势,其中,在窟野河流域,当选取9个雨量站点时,按照上、中、下游均匀选取站点组合的方法所得面雨量值与参照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都在10%以内;在秃尾河以及佳芦河流域,以至少选取3个雨量站点个数,仍按照上述方法选点所得面雨量值与参照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都在5%以内.研究提供了在雨量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处理个别雨量站数据缺失而又不影响研究精度的方法以及简单可行的计算方法和理论依据.【总页数】4页(P39-42)【作者】汪丽娜;穆兴民;张晓萍;李艳【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广东省近岸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510275,广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712100,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712100,陕西杨凌;广东商学院旅游与环境学院,510320,广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相关文献】1.采用子流域面积权重计算面平均雨量方法的探析 [J], 黄建波2.一种流域面平均雨量的新算法--跨流域几何平均法 [J], 李世美;郑立军;潘海滨3.基于泰森多边形法的流域面平均雨量计算 [J], 颜真梅;母国宏4.清江流域6—8月面平均雨量的影响因子与预报 [J], 龙利民;饶传新5.面平均雨量误差和产流量误差修正的对比研究——以富江流域为例 [J], 司伟;余鸿慧;包为民;瞿思敏;张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雨量计算方法

面雨量计算方法

面雨量计算方法
面雨量是指单位面积的雨水量,它是气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计算面雨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单位面积雨量法:将某一地区降雨总量除以该地区的面积,
即为该地区的面雨量。

2. 等效雨量法:将降雨过程中的时间分成若干个小段,每段时
间内雨量与该段时间平均降雨强度乘积的总和即为等效雨量,再将等效雨量除以该地区的面积即为面雨量。

3. 强度-持续时间-频率法:该方法是常用的降雨频率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历史降雨资料,确定不同持续时间的不同频率降雨量的概率分布曲线,再根据该地区的特征值计算该地区不同频率、不同持续时间的降雨量,最终得到该地区的面雨量。

以上是常用的面雨量计算方法,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陵地区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应用林开平孙崇智郑凤琴(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南宁530022)[提要] 根据高斯权重客观分析原理,在考虑了流域上各地的降水气候差异和地形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找出一种适合于丘陵地区的面雨量的计算方法。

并将该方法计算的面雨量与泰森多边形法进行比较,研究了这两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此外,还研究了面雨量与流域的洪涝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关系非常密切,流域面雨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未来洪水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面雨量高斯权重法丘陵地区洪涝引言目前,全国各地的气象台站都开展流域的面雨量预报。

面雨量的计算方法很多,主要有逐步订正格点法、算术平均法、格点法、等雨量法和泰森多边形法。

徐晶[1]等对上述的面雨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等雨量线法精度虽然较高,但较多地依赖于分析技能,而且操作比较复杂,不利于日常业务使用;泰森多边形法比算术平均法更合理,精度更高。

并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流域站点变化的泰森多边形面雨量计算系统,应用到全国七大江河流域面雨量的计算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以上介绍的各种面雨量计算方法均没有考虑流域内各地的气候差异和地形作用所引起的降水分布不均匀对面雨量的影响。

对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流域或者是集水面积大的流域来说,气候差异和地形作用所引起的降水分布不均匀对面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象华南西部这样的丘陵地区且集水面积较小的流域来说,流域内各地的降水气候概率的差异和地形作用所引起的降水分布不均匀对面雨量的影响要明显得多。

根据高斯权重客观分析原理,利用流域密集的气象站点和水文站点的降水资料,并充分考虑了流域上各地的气候差异和地形的影响,计算广西各主要江河流域面雨量(简称高斯权重法),从2000~2002年的汛期应用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并将用该方法与泰森多边形面雨量计算方法进行比较,从方法和计算过程上来看,两者各有长短;从计算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两者的结果接近。

对一些较明显的洪涝过程,两者的结果有些差异,前者比后者计算出的流域面雨量与流域的洪涝关系更为密切。

①本研究受到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3702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基0236041)和广西区气象局重点研究项目《广西主要江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研究》资助1.面雨量计算方法简介面雨量是指某一特定区域或流域的平均降水情况,定义为由各个点雨量推求出的平均降雨量。

在水文学中将面雨量表示为[2]:dA P A P A⎰=1 (1) 式中P 为流域的面雨量,A 为特定区域的面积,P 为有限元dA 上的雨量。

由于流域面雨量能更客观地反映该流域的降水情况,因此在分析、预报水情变化时,面雨量应用非常广泛。

为此,我们首先将特定区域均分为一些连续且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为减少误差尽量按地形来构建正方形,由于正方形的面积是相同的,所以每个正方形相对于整个区域来说权重是相同的,以正方形四个顶点上的雨量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正方形(重心)上的雨量,该雨量即为该正方形的面雨量。

所有正方形面雨量的平均值即为该流域的面雨量值。

设将某一流域分成N 个小区域,式(1)可写为i Ni i A P A P ∆=∑-11 (2)式中i P 为各第i 个小区域的平均雨量,i A ∆为第i 个小区间的面积。

当N 个小区间均取面积相同的正方形时,则(2)式可简化为:∑-=Ni iP N P 11 (3) 我们根据高斯权重客观分析原理,利用流域密集的气象站点和水文站点的降水资料,通过插值法求得各个正方形顶点的雨量。

对于每一个正方形顶点的雨量插值,我们都要求用到一定数量的站点雨量。

具体任意一个正方形顶点取一定的扫描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对其周围气象站点和水文站点进行扫描,当扫描半径范围内的站点不足4个时,就加大半径再次进行扫描,直到在扫描半径范围内有4个或以上站点时为止,取扫描到的Z 个站点,该顶点的雨量值由这Z 个站点的实测值和权重大小决定,而每个站点的权重系数同站点到该顶点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权重越大,反之亦然。

此外,我们利用最近40年的广西主要江河流域气象站点汛期(4~9月份)逐日的降水资料,利用模糊聚类、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各支流流域逐月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5个量级进行聚类分析,大致分析出降水相关较好的区域,此外,根据流域的地形分布特点,找出各站点的大致影响范围。

综合考虑了流域各地气候因素和地形分布特点,得到了流域上各雨量站点对其附近的格点的影响权重系数i K ,i 为格点的序号。

当格点落在与站点同一降水气候区(即降水相关较好的区域),权重越大,反之亦然。

格点落在与站点相近的地形或与站点落在山脉的同一侧,权重越大,反之越小。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某个格点的雨量插值:)(1)(),()()1(1i i z i i E N R KK z M L L Z R *--=∑= (3) 其中: ∑==z i i KK 1 ,i K 为在选取的Z 个站点中综合考虑了流域各地气候因素和地形分布特点得到的第i 个站点对该格点的影响权重系数;∑==zi i ML 1)( , 2)(2)(2)(i i i Y X M +=,180/)()()()(i i i conN R E E X ***-=π , 180/)()()(π**-=R N N Y i i式中),(E N R 为某一顶点的插值雨量,N 、E 分别为纬度和经度;)(i R , i=1,2,…,Z ;为所选的Z 个测站中第i 个测站的实测雨量值,)(i N ,)(i E ,i=1,2,…,Z ;为所选的Z 个测站中第i 个测站的纬度和经度。

为减小插值所带来的误差,还需通过几次反插来对格点雨量进行订正,最后得到了流域所有格点的雨量。

然后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后确定出各流域的边界,根据流域的格点雨量和流域的面积,计算出流域的面雨量。

2.计算结果分析2.1 插值处理后的雨量与站点实况雨量的比较为了检验利用高斯权重客观分析方法并考虑了流域的气候因素和地形分布后将流域的站点降水量插值到流域所有正方形顶点时的误差情况,我们利用Micaps 系统对流域内各正方形顶点的雨量进行分析,同时站点实况雨量进行比较,从绘出的雨量等值线分布图来看,两者相当吻合。

图1是利用Micaps 绘制出的2002年8月7日08时~8日08时流域站点实测雨量等值线分析图和插值以后的的雨量等值线分析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雨量等值线分布的形状十分相似,中心值也几乎一致。

流域的一些地方由于考虑了气候因素和地形分布的影响作用,两者在形状或数值上有一些差异,但两者的差别较小。

由此可见经过插值处理后雨量值是可信的。

a 实测雨量b雨量插值后结果图1.实测雨量与雨量插值结果比较2.2面雨量与流域的洪涝关系我们根据高斯权重客观分析原理,利用流域密集的气象站点和水文站点的降水资料,计算1980年~2001年汛期广西桂江流域(桂林为代表站)、柳江流域(柳州为代表站)、红水河流域(迁江为代表站)、邕江流域(含左、右江,南宁为代表站)、西江流域(梧州为代表站)逐日的面雨量,并且计算出1960年以来上述流域出现洪涝灾害过程的逐日的面雨量。

从流域的面雨量变化和流域洪涝的出现来看,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

除了桂江以外,其它流域的面雨量均能提前2~5天反映出将有洪涝出现,且累计面雨量的大小与流域出现洪涝灾害的程度关系非常密切。

图2为西江的面雨量与流域的洪涝的关系:图2 . 西江流域的面雨量与洪涝的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7月5日,流域的面雨量加大到10mm ,6日,面雨量激增到35mm ,在7~8日,流域的面雨量均维持在25mm 以上。

在13日前,流域的面雨量均维持在16mm 以上。

从14日开始到16日,面雨量激降至2~4mm 。

与此相对应,梧州的水位在9日由前一天的10.48m 增加到14.20m ,增辐3.72m ,接近达到警戒水位。

10日,水位达到19.27m ,增辐5.07m ,超警戒水位水位4.27m ,11日,水位达到22.38m ,增辐3.11m ,超警戒水位水位7.38m ,在15日到达洪峰水位24.23m ,超警戒水位水位9.23m 。

从16日开始,梧州的洪水水位逐渐降低,洪水逐渐消退。

图3 . 桂江流域的面雨量与洪涝的关系桂江流域由于集水面积小,其流域的面雨量均一般只能提前12~24小时反映出将有洪涝出现(图3)。

3. 高斯权重法与泰森多边形法的比较由于泰森多边形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面雨量计算方法,在此,我们根据广西主要江河流域的降水量和洪水水位,对高斯权重法与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面雨量进行比较。

3.1 计算方法上的比较①.本文提出的丘陵地区的面雨量计算方法与泰森多边形法在计算的面雨量时,都考虑了各雨量站的权重,因此,精度较高。

但本文提出的面雨量计算方法中,充分考虑了流域的气候因素和地形分布对面雨量计算的影响,因此该方法更能反映丘陵地区的实际面雨量情况。

②.高斯权重法对流域的测站数和计算机应用水平都要求不高,该方法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偶有个别站缺报时无须重新考虑其它站点的权重变化,且个别的缺站对面雨量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小,此外该方法简便客观,易于实现自动化;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较复杂,不容易做到根据流域站点的变化自动更新站点的权重。

国家气象局下发的泰森多边形法面雨量计算系统解决了根据流域站点的变化自动更新站点的权重问题,可实现程序的自动化,能适用于不同流域的站点变化。

但有个别站缺报时还须重新考虑更新站点的权重问题。

要考虑了流域的气候因素和地形分布对面雨量计算的影响难度非常大。

而且系统是国家气象局下发的,要进行改造和二次开发难度较大。

③.国家气象局下发的泰森多边形法面雨量计算系统能直接计算流域的面雨量,操作简单。

但是无法知道流域的哪部分面积是该天面雨量的主要贡献者,要考察流域的某一部分雨量与流域的洪水关系时比较困难。

同时,要计算流域中某一支流或流域的某一段的面雨量时,就必须重新选定流域的范围和确定站点的权重。

而高斯权重法要先计算格点的雨量,后计算流域的面雨量,多了一步中间过程。

但所计算出的流域格点雨量可先入库,要考察流域的某一部分雨量与流域的洪水关系时只须把流域格点雨量调出即可。

要计算计算流域中某一支流或流域的某一段的面雨量时,根据所选的流域面积和相应的格点的雨量计算即可,十分简单。

④.用国家气象局下发的泰森多边形法计算面雨量时依赖于Micaps系统,所选取的流域面积只能在Micaps上画取,由于Micaps上没有细致的地形地貌图,故流域的边界选取就相对较粗糙。

而高斯权重法是把流域中站点的雨量内插到10×10公里的格点上,在计算流域的面雨量或某一支流的面雨量时,可把流域的网格叠加在有细致的地形地貌的地图上,然后精确地选出流域的边界,这在计算集水面积较小的流域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