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
径流系数计算范文

径流系数计算范文径流系数是指降雨过程中雨水在地表径流中所占比例的系数。
径流系数的计算是水资源管理和水文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径流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一、径流系数的定义径流系数是指降雨事件中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与降雨总量之间的比值,用符号C表示,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径流系数的计算可以揭示降雨过程中雨水的产流特征,对于预测洪水、估计径流量以及水文模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径流系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经验公式法、统计法和水文模型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计算步骤。
1.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基于历史观测资料得出的经验关系,适用于缺少水文资料和水文测站的区域。
根据实测降雨与实测径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经验公式,再将该公式用于其他降雨事件的径流系数计算。
常用的经验公式有Hawkins公式和SCS公式等。
2.统计法统计法是基于大量的历史降雨和径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一般规律。
根据降雨频率分析的结果,结合径流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计算出不同频率下的径流系数。
统计方法适用于对径流过程的概率特征进行研究和水文预测。
3.水文模型法水文模型法是利用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计算出相应的径流系数。
常见的水文模型有单水平模型、单线水文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等。
通过对流域的物理特征、土壤信息以及降雨等输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建立合适的水文模型,从而计算出径流系数。
三、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径流系数的大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地表类型:不同地表类型的径流系数具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林地和草地的径流系数一般较小,而城市地区的径流系数较大。
2.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导致径流系数的变化。
例如,农田被城市化后,径流系数通常会增加。
3.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的水持有能力和透水性不同,对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影响较大。
基于SWAT模型的荆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雨水入渗量和径流系数的影响

基于SWAT模型的荆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雨水入渗量和径流系数的影响作者:鲁睿哲韦鸿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4年第15期摘要以荊州市为研究对象,结合试验观测、模型模拟与理论分析,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和降雨条件下土地利用变化对雨水入渗量和径流系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2010—2022年荆州市土地利用类型经历了明显转变,耕地面积缩减,建设用地扩张,林地与草地面积稳定,水域略增,其他用地略减,这些变化导致雨水入渗量呈上升趋势,而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雨水入渗量和径流系数的影响各异,林地和建设用地对雨水入渗量产生正面影响,对径流系数则是负面;耕地对雨水入渗量有负面影响,对径流系数则正面;草地、水域及其他用地的影响较为有限。
土地利用变化对雨水入渗量和径流系数的影响随尺度、区域和降雨条件的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雨水入渗量;径流系数;SWAT模型;荆州市中图分类号 P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5-0091-06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5.02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n Rainwater Infiltration and Runoff Coefficient in Jingzhou City Based on SWAT ModelLU Rui-zhe, WEI Ho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Hubei 434023)Abstract Taking Jingzhou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mode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rainwater infiltration and runoff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scales, regions and rainfall condition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 use types in Jingzhou City had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from 2010 to 2022,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had decreased, construction land had expanded, forest and grassland had stabilized, waters had slightly increased, and other land use had slightly decreased. These changes led to an upward trend in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while the average runoff coefficient showed a downward trend.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n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runoff coefficient varied. Forest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infiltration, while they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runoff coefficient;farmland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infiltration and a positive impact on runoff coefficient;the effect of grasslands, waters and other land uses was relatively limited. The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infiltration and runoff coefficients varied and was complex with different scales, regions and rainfall conditions.Key words Land use type;Rainfall infiltration;Runoff coefficient;SWAT model;Jingzhou City土地利用类型是水文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其变化对雨水入渗量和径流系数产生显著效应。
流域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摘要:径流系数是描述降雨和径流关系的重要参数 ,在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理论研究、 规划、 设计计算中应用广泛 ,在流域或区域的雨水径流总量、 径流峰流量、 流量过程线以及非点源污染物总量、 各设施规模的计算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径流系数有着不同的含义,其相应的统计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应用目的和取值不尽相同。
而且要获得流域的径流系数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在一些特殊流域基本上很难获得能满足要求的径流实测资料,尤其在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计算中实测数据资料往往相当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去满足工程建设对水文数据的需求。
本文综合了大量的数据以及列举了多个例子,详细地介绍了不同情况下径流系数的推求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提出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心得。
关键词:流域 径流量 降雨量 径流系数一 引言流域径流系数是指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 ,式中α为径流系数,R 为径流深度,P 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瞬时雨量径流系数、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瞬时雨量径流系数是指某一特定的流域或汇水面上 ,降雨期间随时间变化的径流厚度和降雨厚度之间的瞬时变化关系 ,是一个动态的变量 ,这个意义上的径流系数就是瞬时雨量径流系数。
雨量径流系数是指降雨时 ,在某一汇水面上产生的径流量 (厚度 )和降雨量 (厚度 )的比值 ,一般用于估计一场降雨在某一汇水区域内单位面积产生的平均径流厚度。
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反映了流域降雨厚度和径流厚度长时间的关系 ,是一个累积结果。
水文模型率定研究

水文模型率定研究水文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描述水文过程,包括降雨、蒸发、径流等。
水文模型的建立和率定是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文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建立方法,并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水文模型的率定过程。
一、水文模型的基本概念水文模型是一种描述水文过程的数学模型,它可以用来预测水文变量的变化,如降雨、蒸发、径流等。
水文模型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输入和输出。
输入是指模型所需的数据,如降雨量、蒸发量、土地利用类型等;输出是指模型预测的结果,如径流量、地下水位等。
水文模型可以分为两类:分布式模型和集中式模型。
分布式模型是指将流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都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
集中式模型是指将整个流域看作一个整体,只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分布式模型通常比集中式模型更准确,但也更复杂。
水文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流域的地形、土地利用类型、降雨量、蒸发量等。
建立水文模型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数据:收集流域的地形、土地利用类型、降雨量、蒸发量等数据。
2. 建立模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描述流域的水文过程。
3. 参数估计:根据实测数据,估计模型中的参数。
4. 模型率定:将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5. 模型验证:使用另外一组数据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二、水文模型的建立方法水文模型的建立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和组合模型。
1.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根据历史数据建立的模型,它通常基于统计学原理,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统计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缺点是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有足够的历史数据支持。
2. 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基于物理原理建立的模型,它通常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物理模型的优点是准确性高,但缺点是建模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持。
3. 组合模型:组合模型是将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结合起来建立的模型,它既考虑了历史数据的影响,又考虑了物理原理的影响。
公路路界地表径流特征与计算方法研究

公路路界地表径 流特征 与计算方法研究
何
摘
斌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 究院有 限公 司, 湖北 武汉 4 0 5 ) 30 6
要: 以公路路 界地表径流特征分析为基础 , 讨论 了推理公式法作 为公路排水设 计径流 量计算方法 的适用性 , 明确 了汇流历 时
和降雨历 时二者之 间的关系 , 引入 了修正系数对 降雨历 时进 行计算 , 通过对 比表 明这种计 算方法是 合理 的。 关键词 : 路界 地表排水 , 径流特征 , 计算方法 , 正系数 修
提拔 , 严禁出现超速提拔 。3 做 好施工组织 , ) 防止堵 管 、 窜孔情 况
0 1 2 3 4 5 6m
Ve l
图 6 桩深 28m 处下端桩身质量完整反射波 曲线 .
4 预防措施 。a 确保混合料配合 比设 计的合理 性 : ) . 大坍 落度
的发生 。4 C G桩施工 结束 后 , )F 切实做好成 品的保护工作 。
中图分类号 : 4 2 2 U 1 .3 文献标识码 : A
地表径流特征 分析 与流量 计算是 公路 排水设 计 的重要 基础 表面径流 。一般而言 , 降落在公 路路面 的雨水 排流方式 的选择有 性工作 。现行规范采用径流系数形 式的推理公 式 , 考虑 了流量计 以下两种 : 向漫流分散排水和集中截流排水 。 横 算 的降雨强度 、 降雨损 失和 汇流 面积 , 但在 降雨历 时参 数 的确定 低, 不利于合理的进行排水设施设计 。本 文基于对 地表 径流特 征 和计算方法 的研究分析 , 完善了公路排水设计计算方法 。
一
考虑有利排水原则 , 一般公 路优先采 用漫流分 散排水 。路界 当降雨 同时笼罩 在公路 的汇水 面积之 内时 , 流汇集排水 的 径 般情况为 : 当降雨开 始第 1分钟 末时 , 最靠 近排水设 施 出水 口 范 围 F 上在第 1分钟 内的降雨最先流 到出水 口排 除 ; _ 随后 , 随 伴
温瑞塘河流域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的调查与评价

温瑞 塘河是温州市 境 内十分 重要 的河道水 系. 被温州人 民称为“ 母亲河”该流域水 网平原又 。 称温瑞平原 。 位于浙江省东南部 , 瓯江下游南岸 , 分属于鹿城 、 瓯海 、 龙湾、 瑞安等“ 三区一市”整个 , 流域面积 7 0 4 平方公里 , 中大部分为农业 区域 。 其 土壤主要分为青紫塥粘 田、黄化青紫塥粘 田和弱 脱潜青紫塥粘 田三个土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湿
维普资讯
温州农业科技
20( 0 63 )
温瑞塘河流域地 表径流 污染负荷 的调查 与评价
潘 瑷。 王 亮。 刘恩 玲 。 谢拾冰
( 州市农科 院生 态环 境研 究所 , 3 5 0 ) 温 温州 2 0 6
摘 要 : 温瑞塘 河 的水环境 恶化 已成为人 们 关注 的重 点 . 地表 径 流 污染作 为非点 源 污染 的 重要部 分 , 对塘 河 水质 污染的 贡献 不可 忽视 。 本文 对 温瑞塘 河流域 的四种地 表径 流进 行 了调查 和 评价 , 结果 表 明 , 流域 每 年 因四种 地 表径 流 进 入 水体 的 污 染 负荷 中 , OD 总 氮 、 该 C 总磷 分 别为 13 06、3 29、 1 . , 3 1 . 1 4 . 2 78 总等标 排放 量 为 4 0 .x 0m 。应提 高对地 表径 流 污染 的重视 t t t 4 82 16 / a
地表径流的污染负荷 , 与径流深度、 径流中污 染物浓度及产流面积 3 个因素有关。计算方法如
下: Q ;D・ i ・0 C" 1 S
1调查和评价方法
11调 查 区 域 概 况 .
式 中:
Q ; ——地表径流 中 i 污染 物的年 负荷量 , t
S ——产流面积, 2 h ; m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

径流系数-定义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用符号a 表示,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深度mm。
延伸含义:(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了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互相转化。
(3)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
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屋面、地面种类径流系数Ψ屋面0.90~1.00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0块石路面0.60级配碎石路面0.45干砖及碎石路面0.40非铺砌路面0.30公园绿地0.15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地面种类Ψ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0.85~0.95 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0.55~0.65路面级配碎石路面0.40~0.50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0.35~0.40非铺砌土路面0.25~0.35公园或绿地0.10~0.20 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区域情况Ψ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过程如下:(加权计算)综合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类型(地表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的面积/汇水区总面积。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doc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摘要:径流系数是描述降雨和径流关系的重要参数,在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理论研究、规划、设计计算中应用广泛,在流域或区域的雨水径流总量、径流峰流量、流量过程线以及非点源污染物总量、各设施规模的计算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径流系数有着不同的含义 ,其相应的统计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应用目的和取值不尽相同。
而且要获得流域的径流系数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在一些特殊流域基本上很难获得能满足要求的径流实测资料,尤其在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计算中实测数据资料往往相当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去满足工程建设对水文数据的需求。
本文综合了大量的数据以及列举了多个例子,详细地介绍了不同情况下径流系数的推求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提出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心得。
关键词:流域径流量降雨量径流系数一引言流域径流系数是指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 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 R 为径流深度, P 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 0~ 1 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瞬时雨量径流系数、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瞬时雨量径流系数是指某一特定的流域或汇水面上,降雨期间随时间变化的径流厚度和降雨厚度之间的瞬时变化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变量,这个意义上的径流系数就是瞬时雨量径流系数。
雨量径流系数是指降雨时,在某一汇水面上产生的径流量(厚度)和降雨量(厚度 )的比值,一般用于估计一场降雨在某一汇水区域内单位面积产生的平均径流厚度。
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反映了流域降雨厚度和径流厚度长时间的关系,是一个累积结果。
在各种径流系数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摘要:径流系数是描述降雨和径流关系的重要参数 ,在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理论研究、 规划、 设计计算中应用广泛 ,在流域或区域的雨水径流总量、 径流峰流量、 流量过程线以及非点源污染物总量、 各设施规模的计算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径流系数有着不同的含义,其相应的统计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应用目的和取值不尽相同。
而且要获得流域的径流系数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在一些特殊流域基本上很难获得能满足要求的径流实测资料,尤其在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计算中实测数据资料往往相当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去满足工程建设对水文数据的需求。
本文综合了大量的数据以及列举了多个例子,详细地介绍了不同情况下径流系数的推求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提出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心得。
关键词:流域 径流量 降雨量 径流系数一 引言流域径流系数是指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 ,式中α为径流系数,R 为径流深度,P 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瞬时雨量径流系数、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瞬时雨量径流系数是指某一特定的流域或汇水面上 ,降雨期间随时间变化的径流厚度和降雨厚度之间的瞬时变化关系 ,是一个动态的变量 ,这个意义上的径流系数就是瞬时雨量径流系数。
雨量径流系数是指降雨时 ,在某一汇水面上产生的径流量 (厚度 )和降雨量 (厚度 )的比值 ,一般用于估计一场降雨在某一汇水区域内单位面积产生的平均径流厚度。
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反映了流域降雨厚度和径流厚度长时间的关系 ,是一个累积结果。
在各种径流系数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的计算主要是要计算流域相应时间段内径流量与降雨量。
二 径流量的计算(一) 年径流量的计算流域年降雨次数为n 次,且每次降雨所产生的径流量均有实测数据资料,则流域的年径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Q=∑=n1i Qi (1)式中 Q ——流域年径流总量(mm ); Q i ——第i 次降雨产生的径流量(mm )。
(二) 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计算1.有长期实测资料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计算所谓的有长期实测资料,是指实际观测的年数n 在20年以上。
它包括有丰、平、枯水年的观测资料,由它计算的径流量多年平均值基本上是稳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下式(2)计算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以此值代表多年平均径流量,即:Q 平均=n1∑=n1i Qi (2)式中: Q 平均——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mm ); Qi ——序列号为i 的年份流域径流径流量(mm )。
2.有短期实测资料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计算若实测系列长度小于20a ,用上述方法计算误差会太大,为了提高计算的精度,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就必须对实测径流系列进行相关展延,然后用上述方法计算。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 利用径流资料插补延展系列。
该方法的关键是找到和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相似的邻近的参照流域,且参照流域具有长序列实测年径流序列。
利用相关分析验证研究区流域和参照流域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如果两流域相关关系密切,则可以用两者的相关趋势函数插补延展研究区的短期年径流量实测资料序列。
当年径流量资料序列很短,不足以建立年相关时,也可以先建立月相关序列,插补延展月径流量,然后计算年径流量,但用月径流量相关来插补延展年径流量时,会使误差累积,精度较低。
(2) 利用降雨量资料插补延展序列。
如果研究区的上下游或邻近地区找不到具有长序列的径流量资料的参照流域,而在研究区流域或邻近参照流域有较长序列的年降水量资料,则可以选择降水量作为参照变量与研究区短期实测径流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如果两个序列之间相关关系密切,则可以利用较长实测年降水量资料进行插补延展研究区的径流量序列。
如下表列举了贵州省大煤矿流域1967年到2004年的降雨量实测系列,而该流域只有1967年到1984年及1991年到2004年的实测径流序列,因此需要用降雨量序列插补延展1984年到1991年径流量序列序列。
插补结果如下表。
表1 贵州省大煤矿流域多年雨量径流量数据 年份 雨量/mm 径流深/mm 年份 雨量/mm 径流深/mm 1967~1968 1035.7 846.8 1968~1969 1006.0 470.3 1969~1970 974.3 457.9 1970~1971 1133.4 532.7 1971~1972 850.5 399.7 1972~1973 1006.0 470.3 1973~1974 992.9 466.7 1974~1975 987.6 464.2 1975~1976 974.6 458.1 1976~1977 1013.9 476.5 1977~1978 973.0 457.3 1978~1979 958.6 450.5 1979~1980 1026.5 482.5 1980~1981 1006.5 473.1 1981~1982 864.8 406.5 1982~1983 1082.7 508.9 1983~1984 1025.3 481.9 1984~1985 880.2 413.51985~1986 973.0 457.01986~1987 893.9 419.9 1987~1988 895.1 420.5 1988~1989 860.2 404.1 1989~1990 869.3 408.4 1990~1991 766.1 360.0 1991~1992 1056.7 496.6 1992~1993 827.9 389.1 1993~1994 901.9 423.9 1994~1995 966.8 454.4 1995~1996 1009.5 474.5 1996~1997 1048.8 492.9 1997~1998 824.0 387.3 1998~1999 946.7 444.9 2000~2001 1068.3 502.1 2001~2002 1038.3 488.0 2002~2003 843.1 396.3 2003~2004 783.1 368.1y = 0.4691x + 0.5978R 2 = 0.9993350370390410430450470490510530550800900100011001200降雨量(mm)径流量(m m )图1 径流量与降雨量相关曲线图3.无实测资料时河流径流量推求方法 (1)等值线图法把相同数值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值线。
某一流域的水文特征值的等值线图即可反映出该流域水文特征值的地理分布规律。
闭合流域多年径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而气候因素有地区性,即降雨量与蒸发量具有地理分布规律,同理,受降雨量和蒸发量影响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也具有地理分布规律。
因此可利用这一特点绘制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等值线图,并可以用它来推算无实测资料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应用等值线图推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时,先在图上勾绘出研究流域的分水线,再找出流域的形心,而后根据等值线内插读出形心处的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值。
如果流域面积较大或地形复杂,等值线分布不均匀,也可用加权平均法推算,即:Y =(y 1f 1 +y 2f 2 +……+y n f n )/F (3)式中:y 1——相邻两径流深等值线的平均值; f 1——相邻两等值线间面积; F ——流域总面积。
(2) 水位比拟法如前所述,水文现象具有地区性,如果某几个流域处在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则其水文现象具有相似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相似变化特点。
与研究流域有相似自然地理特征的流域称为相似流域(即参证流域)。
水文比拟法就是以流域间的相似性为基础,将相似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用至研究流域的一种简便方法。
其中移用相似流域研究资料的方法较多,如选择相似流域的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量、径流系数以及降水径流相关图等。
但是,地球上不可能有两个流域完全一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差异,倘若相似流域与研究流域之间仅在个别因素上有些差异时,可以考虑不同的修正系数加以修正。
若研究流域与相似流域的气象条件和下垫面因素基本相似,仅流域面积有所不同,这时只考虑面积的影响,则研究流域的正常年径流量有如下关系式:Q 研 /F 研 =Q 相 /F 相。
如果使用径流深或径流模数,则不需要修正即可使用。
若两流域的年降水量有不同时,则Q 研 /P 研 =Q 相 /P 相。
式中:P 研 和P 相 ——分别为研究流域、相似流域的年降水量。
(3) 径流系数法当小流域内(或附近)有年降水量资料,且降水量与径流关系密切时,可利用多年平均降雨量与径流量间的定量关系计算年径流量,即利用年降雨量的多年平均值乘以径流系数推求多年平均径流量间的流量,可由下式计算之:W=1000×C ×P ×F (4) 式中:W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m ;C 该地区年径流系数,与研究区植被、地形,地质、主河道长度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值并参考省、地《水文手册》确定;P ——研究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mm ),可从省、地区的《水文手册》查出,或向附近水文站、雨量站查询;F ——研究流域的集水面积(km )。
(4) 水文查勘法对于完全没有资料,也找不到相似流域的小河或间歇性河流,此时可进行水文查勘,收集水文资料,进行正常年径流量的估算。
这项任务一般是通过野外实地查勘访问,了解多年期间典型水位过程线,河道特性,建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从而推算出近似的流量过程线,并估算其正常年径流量。
水文查勘工作,不仅对完全无资料的小河有必要,就是对有资料的水流域也是不可缺少的。
(5) 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都是根据各地实测资料分析得出的,这些径流公式一般可以在当地的《水文手册》中查得。
如:Q=KF n(5)式中:Q ——多年平均径流量(m 3);F ——流域面积(km 3);K 、n ——分别为地区性参数,取值可查水文手册。
三 降水量的计算(一) 一次降水过程中降水量的计算方法1. 算术平均法算术平均法是将该流域各站测得的同期雨量相加后,除以总站数,即为流域面雨量。
其数学表达式为:P 平均=n1∑=n1i Pi (6)式中:n ——总站数;P i ——为各站同期雨量(m )。
2. 等雨量线法根据流域内各测站实测的雨量资料绘出等雨量线 ,然后用求积仪或其它方法求各相邻两等雨量线间的面积 ,再分别乘以各相邻两等雨量线雨深的平均值 ,即得该面积上的降水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