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胆脂瘤的临床及CT\MR影像诊断(附8例分析)
颅内胆脂瘤的治疗与诊断检查

颅内胆脂瘤的治疗与诊断检查,颅内胆脂瘤又称表皮样囊肿,是常见的外胚层肿瘤,好发于桥小脑角区、鞍上池及第四脑室等,患者多在30~40岁出现无特征性临床症状。
颅内胆脂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囊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
根据其发病位置可分为硬脑膜内和硬脑膜外囊肿,硬脑膜内囊肿多位于桥小脑三角池、鞍上或鞍旁、中颅凹以及小脑延髓池,亦可见脉络组织,常位于侧脑室颞角,偶见于第四脑室;硬脑膜外囊肿较少见。
胆脂瘤起源于颅内的胚层上皮细胞,在胚胎发育3~5周当神经管脱离外胚层而闭合时,这些残留包埋在颅内,成为日后发生胆脂瘤的病理起源。
肿瘤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包围,镜下观察肿瘤包膜内有如死亡的木质细胞,中心部分大部分为细胞碎屑,常含脂肪、胆固醇结晶。
胆脂瘤一般无特殊症状和体征,首发症状以头痛为多;因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者可达数十年;肿瘤累及部位较广泛,亦可出现视力下降、共济失调、偏瘫及颅神经损害、癫痫发作,这与肿瘤发生的部位亦有密切关系。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颅内胆脂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先天性肿瘤,生长特点极具特殊性,肿瘤缓慢扩展性生长,常沿颅底向蛛网膜下腔、脑的裂隙部位扩展,只有在生长较大的时候才表现出临床症状,多数没有临床表现的病人肿瘤生长期常持续许多年。
因此,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并经检查发现肿瘤时,肿瘤已侵及脑沟、脑池和深部的腔隙,造成脑组织的移位,包裹颅神经和血管。
颅内胆脂瘤诊断,早期的诊断多依赖于头颅平片、腰穿脑脊液检查和脑室造影;近年CT和MRI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更加明确。
胆脂瘤在CT扫描中均显示为低密度影像、注射造影剂后影像不增强;少数非典型者表现为混杂密度阴影,增强扫描后囊壁有强化效应或囊壁钙化斑;胆脂瘤的MRI呈长T1长T2信号,较脑脊液信号强度高。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颅内胆脂瘤检查,现如今胆脂瘤主要靠影像学检查,CT自临床应用以来,对于颅内胆脂瘤的诊断价值已得到了肯定,而MRI检查能多方位成像,且不伴有颅底伪迹,故能较CT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检查。
颅内脂肪瘤的MRI诊断(附30例报告)

龄39.7岁 ,其 中30岁以上22例,3O岁以下8例 。临床表 现头 维 内生 性生长 的主要 来源是 增厚 的终板 ,所 以胼 胝体 是脂
痛 、头晕12例 ,6例有癫痫发作 ,2例双 下肢无力,1例眼外展 肪 瘤 的 好 发 部 位 。 因 为 脑 膜 持 续 存 在 与 中 脑 腹 侧 和 四 叠 体
分 为 类 圆 形 、 逗 点 状 、 线 形 、 牧 羊拐 样 、 不 规 则 形 及 团 块 现 ,有症 状 的常表现为 癫痫 ,这可 能是 因为瘤体 周 围的3 】, 即胚 胎形成过 程 中,原始脑
1.1 一 般 资 料
膜 残 留 和 异 常 分 化 , 神 经 嵴 向 间 质 演 化 。 他 们 认 为 颅 内 脂
本组30例 中,男l7例 ,女 13例 。年龄3~80岁,平均年 肪 瘤不 是真正 的肿瘤 ,而是 一种 先天畸 形 。由于胼胝 体纤
与 皮 下 脂 肪 信 号 一 致 ,压 脂 序 列 呈低 信 号 , 病 灶 边 界 清 楚 , 边 缘 不 规 则 ,瘤 体 越 大 边 缘 越 不 规 整 , 12例 病
灶边缘 见细 线状低 信号影 ,T2WI较 明显 ;5q,J合 并胼胝体发育异 常。结论 颅 内脂肪瘤具有典型的磁 共振 表
2668
临床 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 edical
2015年 5月 A 第 2卷 第 13期
M ay.A 2015 Vo1.2No.13
颅 内脂肪瘤 的MRI诊 断 (附3O例 报告 )
杜 彦 ,黎 海 亮 ,孟 帆 (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 ,河南 郑州 450002)
受限,其余9例均为体检或检查其它病变时偶然发现 。
颅内肿瘤CT影像诊断

神经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A.CT平扫见左颞枕叶边缘不规整的均匀低密度区,范围较广 B.增强扫描后无强化,仅见轻微占位效应
神经胶质瘤
囊性星形细胞瘤 A.CT平扫右额顶叶边界清楚的囊性低密度区,其内见高密度点状钙化(T),肿瘤且累及对侧,占位效应较显著; B.增强扫描近中线处见肿瘤实性部分呈不规则强化
神经胶质瘤
【CT表现】 1)CT平扫多见位于第四脑室内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边缘不光整呈分叶状。 2)瘤内常见散在分布之小斑点状钙化和低密度囊变区。 3)位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内的肿瘤均可引起脑积水。 4)位于脑实质内瘤体多见于顶枕叶,较大的实性肿瘤常伴一较大的囊变区。 5)增强扫描肿瘤多呈不均匀性中度强化。 6)鉴别诊断: (1)脉络丛乳头状瘤:轮廓多不规则,可产生过多脑脊液引起交通性脑积水。 (2)髓母细胞瘤:囊变和钙化较室管膜瘤少见,第四脑室多呈“一”字形前移。
神经胶质瘤
3)胶质母细胞瘤: (1)多位于幕上,最多见于额叶和颞叶,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数个脑叶并可累及对侧大脑半球。 (2)好发年龄40~65岁,男女之比为2:1~3:1。 (3)肿瘤为高度恶性生长快,易发生颅内种植转移,多数患者自出现症状后3个月之内就诊。 (4)发病急,脑水肿广泛,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 (5)因肿瘤出血而出现脑膜刺激症状,约33%有癫痫发作。术后极易复发,预后差。 4)其他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对已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腰椎穿刺应视为禁忌。 (2)脑电图检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低幅慢波,部分表现为广泛的中度或重度异常。 (3)X线平片:仅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和钙化灶。长期颅内压增高可见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等征象。 (4)MRI检查:良性胶质瘤表现为T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瘤周水肿轻微,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明显。恶性胶质瘤TWI和T2WI信号不均匀或呈混杂信号,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肿瘤 强化越明显表示恶性程度越高,肿瘤内可有坏死、出血和囊变。
颅脑肿瘤CT磁共振影像诊断(1)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05
预防医学:通过影像诊断技术,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06
谢谢
04
颅脑肿瘤的影像诊断挑战与对策
影像诊断挑战
01
02
03
04
肿瘤形态多样,难以准确识别
肿瘤位置复杂,容易与其他组织混淆
肿瘤生长迅速,影像诊断难以及时更新
影像诊断技术有限,难以准确判断肿瘤性质和程度
影像诊断对策
提高影像诊断技术:采用更高分辨率的CT和磁共振设备,提高诊断准确性
加强影像诊断培训:提高影像诊断医生的专业水平和诊断能力
MRI扫描:优点是成像质量高,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显示颅内结构;缺点是扫描时间长,对患者运动敏感,价格较高。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
01
02
03
颅脑肿瘤的影像诊断技术
影像技术发展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最早用于颅脑肿瘤诊断的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提高诊断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诊断价值
早期发现:CT和MRI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颅脑肿瘤,提高诊断率
01
定位诊断:CT和MRI技术可以精确定位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02
鉴别诊断:CT和MRI技术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颅脑肿瘤,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03
评估疗效:CT和MRI技术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能够提供颅脑肿瘤的代谢信息,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
影像技术应用
CT扫描:用于检测颅内病变,如肿瘤、出血等
MRI扫描:用于检测颅内病变,如肿瘤、出血等,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软组织对比度
颅脑肿瘤CT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课件

诊断方法
颅脑肿瘤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和 磁共振成像(MRI)等,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 综合评估。
02
CT影像诊断
Chapter
CT影像技术原理
X射线与CT成像
增强CT与血管成像
CT技术使用X射线束扫描人体,通过 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和透射率差 异,形成横断面图像。
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CT可突出显示 病变组织,血管成像则用于观察血管 结构。
THANKS
感谢观看
磁共振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和 程度。
磁共振影像诊断的优缺点
优点
高分辨率、高敏感度、无辐射、多角度成像等。
缺点
检查费用较高、时间长、有少量禁忌症等。
04
护理与治疗
Chapter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 情绪,增强信心。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磁共振成像过程中,磁场和射频脉冲的强度、频率以及 作用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成像质量。
磁共振影像技术具有无辐射、无创、高分辨率和高敏感 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领域。
磁共振影像表现与特征
颅脑肿瘤在磁共振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密度或信号异常的区域,形态多不规则,边缘 模糊或清晰。
根据肿瘤的种类和分化程度不同,磁共振影像上还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的囊变、坏 死、钙化和出血等特征。
病情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手术风险,制 定护理计划。
术中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 化,确保手术安全。
配合医生操作
协助医生完成手术,确保 手术过程顺利。
记录护理记录
颅内胆脂瘤MRI诊断论文

颅内胆脂瘤的MRI诊断摘要目的:了解胆脂瘤的mri影像诊断特征。
方法:对25例胆脂瘤患者的mri影像特征,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25个病灶大多匍匐生长,发生在桥脑小脑角区18例,鞍区3例,枕叶1例,侧裂池2例,桥前池1例。
结论:根据病变的好发部位,生长及影像特点,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胆脂瘤脑肿瘤 mri 影像诊断胆脂瘤又称表皮样囊肿或者珍珠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较少见。
好发中、后颅窝。
2001~2009年收治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患者25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5例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4~58岁,临床表现:听力障碍3例,三叉神经痛15例,癫痫发作3例,视力障碍2例,共济失调1例,头痛、恶心、呕吐5例。
mri检查方法:安科公司0.20t永磁低场强扫描磁共振,常规行横轴位、矢状位,辅助以冠状位,扫描序列,常规t1wi tr 300ms,te 16ms;t2wi tr 5000ms,te 105ms;特殊加扫脂肪抑制序列。
所有患者均行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
结果病变的发病部位:25例患者,发生在桥脑小脑角区18例,鞍区3例,枕叶1例,侧裂池2例,桥前池1例。
病变大小:肿瘤大小3~7cm,3cm×4cm×4cm~7cm×7cm×6cm。
肿瘤形态:大多为不规则、椭圆形及分叶状。
生长方式:匍匐式生长,见缝就钻,塑性发展。
病灶的信号:大多为稍长t1,长t2信号,t1wi上,病灶信号等或高于脑脊液信号,以高于脑脊液信号居多,少数可见短t1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后,信号明显衰减。
t2wi病灶呈信号不均匀性高信号。
见图1。
肿瘤增强扫描:24例病灶未见强化,1例病灶可见周边环形轻微强化。
对邻近组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肿块效应,脑实质仅受压(见图2),变形移位,无脑实质内水肿,颅骨骨质未见吸收破坏。
讨论颅内胆脂瘤是颅内常见的外胚层组织肿瘤,为胚胎神经管闭合时,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占颅内肿瘤的1%~2.9%[1]。
颅内胆脂瘤的临床表现与CT诊断

颅内胆脂瘤的临床表现与CT诊断
周及红; 闫世君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1999(020)003
【摘要】为明确颅内胆脂瘤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及CT扫描所示特点。
对经手
术证实的15例胆脂瘤患者的手术所见、临床表现及头部CT片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表明:本组15例颅内胆脂瘤中,7例发生在桥脑小脑角,5例发生在脑室系统,发生在枕大池、额叶皮质下、大脑镰旁者各1例。
本结果说明:颅内胆脂瘤患者常以颜面疼痛或麻木为特点的桥脑小脑角症状为主要表现,其次表现为高颅压或癫痫。
【总页数】2页(P144-145)
【作者】周及红; 闫世君
【作者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线科;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0.4
【相关文献】
1.老年颅内胆脂瘤临床特点及神经内镜辅以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疗效 [J], 赵忠赢;白杨;王世强;洪新雨;许海洋;李蕴潜;赵刚
2.颅内胆脂瘤1例 [J], 杨杰智;潘雪峰;邢红雨;郑国宝
3.颅内胆脂瘤31例CT诊断 [J], 林薇
4.医学影像学技术在颅内胆脂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J], 陈鹏
5.《请您诊断》病例60答案:不典型颅内胆脂瘤 [J], 孟令雷;孙学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脂瘤的ct诊断标准

胆脂瘤的ct诊断标准
胆脂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脑部和耳部。
CT 扫描是诊断胆脂瘤的常用影像学方法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胆脂瘤的CT 诊断标准:
- 位置和形态:胆脂瘤通常位于特定的部位,如中耳、颅内等。
在CT 扫描中,胆脂瘤可能呈现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 边界:胆脂瘤的边界通常比较清晰,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区分。
- 密度:胆脂瘤在CT 扫描中通常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与周围组织的密度不同。
- 骨质改变:胆脂瘤可能导致周围骨质的吸收或破坏,这在CT 扫描中可以显示出来。
- 增强扫描:在增强CT 扫描时,胆脂瘤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强化。
- 周围组织受压:随着胆脂瘤的生长,它可能会对周围的组织结构造成压迫,如脑室、脑实质等。
- 并发症表现:如果胆脂瘤并发感染或其他异常,CT 扫描可能会显示出相应的改变,如周围组织的水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CT 诊断胆脂瘤并不是绝对准确的,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有时候,还需要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此外,确诊胆脂瘤通常还需要结合病理检查,如手术切除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胆脂瘤的临床及CT\MR影像诊断(附8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胆脂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增进对该病变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颅内胆脂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胆脂瘤发生在桥小脑角区3例,鞍区2例,颞叶2例,枕叶1例。
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6例,其平均CT值10Hu左右,近脂肪密度2例,其平均CT值-20Hu 左右。
CT增强扫描示6例未见强化,2例边缘可见不完整的点条状强化。
MRI 检查T1W1表现为不甚均匀的低信号6例,不均匀高信号2例;T2W1则均表现为不甚均匀的高信号。
结论颅内胆脂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CT、MRI检查,因本病在CT、MRI影像学表现上均有一定的特征,结合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生长特点,一般能做出较正确的诊断。
【关键词】CT;MRI;颅内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颅内胆脂瘤,又名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桥小脑角区、鞍区、脑室等部位,现将我院自2006年4月至2011年3月经治的8例颅内胆脂瘤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4个月—5年不等。
主要症状:三叉神经痛4例,伴耳聋、听力下降1例;视力下降2例;头疼1例。
1.2 方法CT扫描采用SIMENS 16排全身螺旋CT机,行常规横轴位扫描,层厚、层距为3mm连续扫描。
扫描条件为130KV,160MA,窗宽80HU,窗位35HU,矩阵512X512,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轴位平扫及增强扫描。
行常规MRI 检查,T1W1、T2W1矢状位、轴位及冠状位成像扫描,并行Gd—DTPA增强T1W1扫描。
2 结果
2.1 颅内胆脂瘤的形态、密度病变形态:类圆形2例,不规则形4例,似“哑铃”形2例,后者沿蛛网膜下腔呈塑形发展。
病变密度:CT扫描呈较均匀的低密度6例,其平均CT值约10HU,近脂肪密度2例,其CT值约-20HU,边界清晰,2例见囊壁部分伴有钙化。
2.2 颅内胆脂瘤的大小、部位8例中,桥小脑角区3例,鞍区2例,颞叶2例,枕叶1例。
其中1例患者胆脂瘤由鞍区向颞叶延伸。
胆脂瘤小者约0.8cmX1.6cmX1.0cm,大者约
3.5cmX5.0cmX6.5cm。
2.3 胆脂瘤的信号MRI检查T1W1呈不甚均匀的低信号6例,高信号2例。
T2W1呈不甚均匀的高信号。
2.4 胆脂瘤的增强扫描6例未见强化,2例边缘可见不完整的点条状强化。
2.5 手术后病理结果8例病理均证实为胆脂瘤,诊断正确率100%。
3 讨论
3.1 颅内胆脂瘤的起源、发生部位颅内胆脂瘤是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为先天性外胚叶肿瘤,起源于胚胎3-5周神经管移位至中线或中线旁区的残余上皮碎屑,占颅内肿瘤的3%左右。
可为多发无明显由于性别差异药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高峰年龄在多岁颅内胆脂瘤好发于脑外的桥小脑角区鞍旁也见于脑内、脑室内。
3.2 颅内胆脂瘤的一直临床表现:可引起脑积水依肿瘤部位不同原来临床表现亦相应不同。
3.2.1 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常以三叉神经痛起病往往有患侧耳鸣耳聋晚期出现小脑桥脑角综合症表现为面部感觉不能减退面肌力弱、抽搐听力下降共济失调等
3.2.2 鞍区胆脂瘤:多位于鞍旁,并向中颅窝发展延伸,常以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为早期的午饭主要谩骂临床表现少数患者根治可有内分泌障碍表现为性功能减退多饮多尿等垂体功能不足及下丘脑损害症
3.2.3 脑实质内胆脂瘤:大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精神症状业务以及轻偏。
其典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病变,密度低于或接近水。
3.2.4 脑室胆脂瘤:阻塞脑脊液循环引起颅内压增高。
3.2.5 后颅窝胆脂瘤:走路不稳等小脑症状。
3.3 颅内胆脂瘤影像表现颅内胆脂瘤影像表现大部分表现为近水样密度,少数可为近脂肪密度,病变边界清楚光滑,增强时常不强化,极个别周边可轻微强化,包膜上有时可见散在钙化点。
MRI的较特征性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其中T1WI 呈不均匀的低信号,信号强度介于脑脊液和脑实质之间, T2WI则呈不均匀的高信号。
3.4 鉴别诊断颅内胆脂瘤的CT和MRI应与蛛网膜囊肿、颅咽管瘤、皮样囊肿、脑膜瘤、胶质瘤、三叉神经瘤作鉴别。
总之,依照颅内胆脂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生长方式、CT 密度和MR信号特征,结合临床及鉴别诊断,进行综合分析后,多能做出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CT 、MRI是目前诊断颅内胆脂瘤比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注:以下两图,箭头所示为胆脂瘤
参考文献
[1]曹丹庆,蔡祖龙. 全身CT诊断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89
[2]马永杰, 史继新,成惠林,等.30 例颅内胆脂瘤的诊断与治疗[J].铁道医学,1999,27(2):122.
[3]任翠萍, 程敬亮, 周振木,等.颅内先天性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7,32(2):87-89.
[4]季祥举,李冰,王新功.桥小脑角胆脂瘤42 例报告[J].四川医学,2001,22(2):179.
[5]刘松岩,王钰,战心.颅内先天性胆脂瘤的MRI诊断[J].航空航天医学,2007,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