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第十章 果蝇的胚轴形成
发育生物学-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绪论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2、〔填空〕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果蝇、线虫、非洲爪蟾、斑马鱼、鸡和小鼠。
第一篇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1、细胞分化:从单个的全能细胞受精卵开始产生各种分化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称细胞分化。
2、细胞定型可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特化;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决定。
〔特化的发育命运是可逆的,决定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
把已特化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会分化成不同组织,把已决定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只会分化成同一种组织。
〕3、〔简答〕胚胎细胞发育命运的定型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第一种通过胞质隔离实现,第二种通过胚胎诱导实现。
〔1〕通过胞质隔离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别离到特定的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没有关系。
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
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因为整体胚胎好似是由能自我分化的各部分组合而成,也称自主型发育。
〔2〕通过胚胎诱导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
相互作用开始前,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但是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
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成为“有条件特化”或“渐进特化”或“依赖型特化”,因为细胞发育命运取决于与其邻近的细胞或组织。
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也称有条件发育或依赖型发育。
03-6第三章 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6——果蝇胚轴形成

23
母源性Bicoid蛋白控制hunchback的表达
4
二、果蝇前-后轴的形成
到末端区域以外,保证tor基因只 在末端区域活化。
二、果蝇前-后轴的形成
¾ TOR与配体结合后,引起自身磷酸化,经一系列 信号传递,最终激活合子靶基因的表达。
¾ tor基因的活化可激活合子缺口基因hkb和tll在末 端区域的表达,这两个基因均编码转录调节因子, 进一步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
35
36
6
末端系统:Torso信号途径
子的极性。 ¾ 调节果蝇胚胎前-后轴的形成有4个重要的形态发
生素: 9 Biciod(BCD)和Hunchback(HB)——前端 9 Nanos(NOS)和Caudal(CDL)——后端
14
二、果蝇前-后轴的形成
¾ 形态发生素调节首先表达合子基因——缺口基因 (gap gene),缺口基因表达区呈带状,带宽 约相当于3个体节的宽度,不同缺口基因的表达 区之间有部分重叠;
前端原头区和后端尾节的缺失。
32
二、果蝇前-后轴的形成
¾ 在末端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torso(tor)基因。 9 失活突变体:缺失原
头区和尾节; 9 显性突变体:中部区
域(头、胸、腹)的 分节缺失,而末端结 构增大。
失活突变体
33
二、果蝇前-后轴的形成
¾ tor基因编码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在整个合胞体胚胎的表 面表达,其NH2-位于细胞膜外,COOH-位于细胞膜 内。
5第五章 果蝇胚轴形成

果蝇形体模式的分子机制: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大成
果之一
2
胚轴指胚胎的前后轴(anterior - posterior axis) 和背腹轴(dorsal- ventral axis)。所有多细胞机体至 少具有一种主要的胚轴。两侧对称的动物还具有中 侧轴(mediolateral axis)或左右轴(left-right axis)。
具有正常形态特征的一类关系密切的基因。这些基因 都含有一段高度保守的180 bp 的DNA片段,该片段称 为同源异型框 (homebox)。
功能:它将决定产生哪一类体节(前胸部、中胸部或 后胸部)。在每一个体节确定后,调控进一步的结构 特化。
35
在果蝇中,大多数同源异型基因是在第3号染色 体上,排成两簇。一簇叫触角足复合体(Antp-
22
表达特点:
(1). 都编码转录因子;
(2). 都在合胞胚期开始 表达; (3). 其产物的半衰期一 般较短,仅数分钟,因 而它们的扩散距离较短; (4). 其表达局限在一定 的区域,其突变会导致 胚胎在该区域及附近区 域的缺失。
lose of Kruppel
23
功能:
1. 彼此调节确定表达界限;
末端系统:Torso信号途径,决定胚胎两端不分节的原头区和尾 节
背腹轴
TOLL降解CS :Dorsal(dl)-DL在细胞核中
腹部
DL和CS结合,Toll无活性: Dorsal(dl)-DL在细胞质中
背部:
二、分节基因和胚胎体节的形成(研究 缺失突变体):
缺口基因
成对控制基因
体节极性基因
同源异型基因
13
果蝇前—后轴的形成共34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果蝇前—后轴的形成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Thank you
果蝇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

果蝇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果蝇的卵、胚胎、幼虫、成虫都有明确的前后和背腹轴,在果蝇最初的发育中,由母源效应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构成位置信息的基本网络,激活合子基因的表达,控制果蝇躯体模式的建立。
1、果蝇胚胎的极性果蝇早期胚轴形成设计由母源效应产物构成的位置信息网络,其中有3组与前-后轴形成有关,为前端系统;1组决定胚胎的背腹轴,即后端系统;还有一组决定背腹轴形成。
2、果蝇前-后轴的形成在果蝇前-后轴的形成中,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形态发生素:Biociod(BCD)和Hunchback(HB)调节胚胎前端结构的形成;Nanos(NOS)和Candal(CDL)调节胚胎后端结构的形成。
1)前端组织中心: BCD蛋白浓度梯度前端系统至少包括4个主要的基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BCD,bcd是一种母源效应基因,在卵子发生时,bcd mRNA于滋养细胞中转录,再转运至卵子中并定位于卵子前极。
受精后迅速翻译,BCD具有决定胚胎极性和组织空间图示的功能。
受精后BCD蛋白在前端积累并向后端弥散,形成从前向后稳定的浓度梯度,主要覆盖胚胎前2/3区域。
bcd 基因也是同源异型框基因,BCD蛋白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可与DNA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合子靶基因的表达。
BCD蛋白浓度梯度可以同时特意新启动不同基因的表达,从而将胚胎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2)后端组织中心:Nanos蛋白和Candal蛋白浓度梯度后端系统在控制图式形成中起到作用与前端系统相似。
决定胚胎后端的最初信息也是母源效应基因转录产物,在卵子发生过程中,后端决定子Nanos(NOS)的mRNA在卵室前端的滋养细胞中转录,通过转运定位到卵子后极,在成熟卵中定位于生殖质。
后端系统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HB的翻译起作用,该系统包括约10个基因,这些基因都是腹部图示形成所必须的基因。
NOS活性从后端向前弥散形成浓度梯度,在胚胎后部抑制hb mRNA的翻译。
HB蛋白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胚胎前半部分。
果蝇胚胎发育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

果蝇胚胎发育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果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昆虫,它的胚胎期相当短暂,只需要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能完成发育。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重要的分子和信号通路都在起作用,对于了解发育和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讨论果蝇胚胎发育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
一、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果蝇的生命周期很短,在一般的实验室条件下,一只果蝇的寿命约为两个月。
雌性果蝇通常会在食物和水的混合物中产卵,大约在24小时内就会孵化。
在这之后的几天中,果蝇的发育非常迅速,逐渐从卵到幼虫,然后到成虫。
而在这个发育过程中,果蝇胚胎发育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胚胎发育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连续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卵细胞核形成,包括以交配卵产生的核和父母亲体细胞内孤雌生殖卵产生的核。
第二阶段是卵剖面形成,包括老二系统等。
通过定期锯切进行紧密环绕,则表明胚胎发展正常。
长时间僵滞不进则可能会在胚胎发展的后期出现显著的异常。
第三阶段是胚胎心脏形成,包括神经脑、背板神经织物、翼的最初生长和原胚内的胚芽形成。
第四阶段胚胎形成,则大半是身体器官、肌肉、皮肤等的形成。
卵子在此时分化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第五阶段是成虫形成,也就是最后的阶段。
它涉及更广泛的组织分化,包括瓢虫和蜜蜂等其他昆虫几乎都会经历的阶段。
以上这些阶段综合起来,构成了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要探究果蝇胚胎形态的建立和维持所涉及的分子机制。
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在果蝇发育的过程当中,体轴形成似乎是整个过程中最显著的阶段之一。
而体轴形成涉及到许多基因和信号通路的调控。
1. Wn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是胚胎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通路。
Wnt分子在体轴形成中具有特殊作用,因为它们能够影响Dorsal基因的表达。
Dorsal基因在果蝇胚胎发育中发挥着严格的调控作用,在形成体胚层时非常重要。
Wnt拮抗剂能够使得胚胎中Dorsal基因表达出现异常,从而导致体轴形成不良。
2. Hedgehog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也是在胚胎发育中重要的信号通路。
《发育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发育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发育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发育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答:定义: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同时还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制。
2、多细胞个体发育的两大功能?答:1.产生细胞多样性并使各种细胞在本世代有机体中有严格的时空特异性;2.保证世代交替和生命的连续。
3、书中所讲爪蟾个体发育中的一系列概念?答:受精:精子和卵子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
卵裂:受精后受精卵立即开始一系列迅速的有丝分裂,分裂成许多小细胞即分裂球,这个过程称为卵裂。
囊胚:卵裂后期,由分裂球聚集构成的圆球形囊泡状胚胎称为囊胚。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胚轴:指从胚胎前端到后端之间的前后轴和背侧到腹侧之间的背腹轴4、模式生物的共性特征?答:a.其生理特征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b.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繁殖;c.容易进行试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
5、所讲每种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的特点,优势及其应用?答:a.两粞类——非洲爪蟾取卵方便,可常年取卵,卵母细胞体积大、数量多,易于显微操作。
应用:最早使用的模式生物,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鱼类——斑马鱼受精卵较大,发育前期无色素表达,性成熟周期短、遗传背景清楚。
优势:a,世代周期短;b,胚胎透明,易于观察。
应用:大规模遗传突变筛选。
c.鸟类——鸡胚胎发育过程与哺乳动物更加接近,且鸡胚在体外发育相对于哺乳动物更容易进行试验研究。
应用:研究肢、体节等器官发育机制。
d.哺乳动物——小鼠特点及优势:繁殖快、饲养管理费用低,胚胎发育过程与人接近,遗传学背景较清楚。
应用:作为很多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e.无脊椎动物果蝇:繁殖迅速,染色体巨大且易于进行基因定位。
酵母:单细胞动物,容易控制其生长,能方便的控制单倍体和二倍体间的相互转换,与哺乳动物编码蛋白的基因有高度同源性。
果蝇胚轴的形成

分节基因与果蝇胚胎体节的形成
分节基因的功能是把早期胚胎沿前—后轴分为一 系列重复的体节原基。分节基因的突变可使胚胎 缺失某些体节或体节的某些部分。 分节基因的可分为三类:缺口基因、成对控制基 因和体节极性基因。 这三类基因的调控是逐级进行的,首先由母体效 应基因控制缺口基因的活化,其次缺口基因之间 互相调节彼此的转录并且共同调节成对控制基因 的表达,然后成对控制基因之间相互作用把胚体 分隔成为一系列重复的体节,并且进一步控制体 节极性基因的表达。缺口基因和成对控制基因再 共同调控同源异型基因的表达。
节的区域,后端系统 (posterior system)
决定分节的腹部,末端系统 (terminal
system) 决定胚胎两端不分节的原头区和
尾节。另一组基因决定胚胎的背 — 腹轴, 即背腹系统 (dorsoventral system) 。
果蝇前 — 后轴的形成
A-P轴线由三类母体效应基因控制: 突变鉴定
果蝇胚胎的极性
胚胎躯体轴线的建立首先由母体效应基因决定
卵子发生中,母体效应基因的mRNA由滋养细胞 合成后迁移进卵子,分别定位于一定区域。这些 mRNA编码转录因子或翻译调控蛋白因子,它们 在受精后立即翻译且分布于合胞体胚盘中,激活 或抑制一些合子基因的表达,调控果蝇胚轴的形 成。 这些母体效应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又称为形态发生 素(morphogen)
红色显示突变影响 的部位
Nature 424:935-938
Bicoid基因提供A-P轴线形态发生素梯度
为什么不 能完全恢 复?
Bicoid mRNA和蛋白质的分布
Bicoid是控制头胸发育 的一个关键母体效应基 因,其不同浓度开启不 同合子基因的表达。 在未受精卵中,bicoid mRNA定位在胞质前端; 其受精后翻译出的蛋白 质沿AP轴扩散,形成浓 度梯度,为胚胎的后续 分化提供位置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3
爪蟾尾芽期胚胎的前后轴、背腹轴和左右轴(中侧 轴),互成垂直角度。
A
4
现已筛选到与胚胎前后轴和背腹轴形成有 关的约50个母体效应基因(maternal effect gene)和120个合子基因(zygotic gene)。 目前,对果蝇胚轴形成的调控机制已有了 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果蝇最初的发育中,由母体效应基因构 建位置信息的基本网络,激活合子基因的 表达,控制果蝇形体模式的建立。
前端系统至少包括4个主要基因,其中bicoid
(bcd)基因对于前端结构的决定起关键的作
用。BCD具有组织和决定胚胎极性与空间图 式的功能。
bcd是一种母体效应基因,其mRNA由滋养细 胞合成,后转运至卵子并定位于预定胚胎的 前极。exuperantia、swallow和staufen基因与 bcd mRNA的定位有关。
另一组基因即背腹系统(dorsoventral system),决定胚胎的背 – 腹轴。
A
13
在卵子发生过程中,这些母体效应基因的 mRNA由滋养细胞合成转运至卵子,定位于 卵子的一定区域。这些mRNA编码转录因子 或翻译调控蛋白因子,它们在受精后立即 翻译且分布于整个合胞体胚盘中,激活或 抑制一些合子基因的表达,调控果蝇胚轴 的形成。
A
2
在动物胚胎发育中,最初的图式形成主要 涉及胚轴(embryonic axes)形成及其一系 列相关的细胞分化过程。胚轴指胚胎的前 -后轴(anterior -posterior axes)和背 – 腹 轴(dorsal -ventral axis)。
胚轴的形成是在一系列基因的多层次、网 络性调控下完成的。
第十章 胚轴形成
胚胎不但要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细胞分 化),而且要由这些细胞构成功能性的组 织和器官并形成有序空间结构的形体模式 (body plan)。
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构成有序 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式形成(pattern formation)。
A
1
Life cycle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
5
1995 Nobel Prize
研究揭开了胚胎如何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美的特 化器官,如脑和腿的遗传秘密,也树立了科学界 对动物基因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模式
A
6
一、果蝇卵和胚胎的极性
果蝇的卵、胚胎、幼虫和成体都具有明确 的前-后轴和背-腹轴。果蝇形体模式的形成 是沿前-后轴和背-腹轴进行的。
果蝇胚胎和幼虫沿前-后轴可分为头节、3个 胸节和8个腹节,两末端又分化出前面的原 头(acron)和尾端的尾节(telson);沿背 腹轴分化为羊浆膜、背部外胚层、腹侧外 胚层和中胚层。
这些母体效应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又称为形 态发生素(morphogen)。
A
14
滋养细胞合成mRNA, rRNA,甚至是完整的核糖体,
并通过细胞间桥的胼合体,单向转运到卵母细胞里。
A
15
二、果蝇前 – 后轴的形成
1. 果蝇前后极性的产生
果蝇的胚胎,幼虫、成体的前后极性均来 源于卵子的极性。
对于调节胚胎前 – 后轴的形成有4个非常重 要的形态发生素:BICOID(BCD)和 HUNCHBACK(HB)调节胚胎前端结构的形 成,NANOS(NOS)和CAUDAL(CDL)调节胚 胎后端结构的形成。
A
7
果蝇沿前 后轴、背 腹轴和中 侧轴建立 形体模式。
A
8
果蝇的原 肠作用。
A-B,腹 沟的形成与 闭合;C, 极细胞的形 成;D-E, 生殖带的迁
移和逆转; F,一龄幼 虫。
A
9
果蝇幼虫与成体分节的比较。
A
10
早在20 世纪初,胚胎学家就注意到很多动 物定位于受精卵中特定部位的细胞质与胚 胎某些特定部位的发育有关。
A
25
母源性基因bicoid mRNA在卵子中的分 布以及受精后biocoid 蛋白的浓度梯度。
随着BCD蛋白在胚胎中的扩散, 这种蛋白质也开始降解——它 有着大约30分钟的半衰期。这 种降解对于建立起前后浓度梯 度是非常重要的。
有4组母体效应基因与果蝇胚轴形成有关, 其中3组与胚胎前 – 后轴的决定有关,另一 组基因决定胚胎的背腹轴。
A
12
决定前后轴的3组母体效应基因包括:前端 系统(anterior system)决定头胸部分节的 区域,后端系统(posterior system)决定分 节的腹部,末端系统(terminal system)决 定胚胎两端不分节的原头区和尾节。
果蝇卵前、后极少量细胞质的流失,会分 别造成胚胎缺失头胸部和腹部结构,其他 部位细胞质的少量流失都不会影响形体模 式形成。这说明果蝇卵子前后极的细胞质 中含有与果蝇图式形成有关的信息。
A
11
果蝇早期胚轴形成涉及一个由母体效应基 因产物构成的位置信息网络。在这个网络 中,一定浓度的特异性母源性RNA和蛋白 质沿前 – 后轴和背 – 腹轴的不同区域分布, 以激活胚胎的合子基因组的程序。
缺口基因、成对控制基因以及体节极性基 因共同调节同源异型基因(homeotic gene) 的表达,决定每个体节的发育命运。
A
19
果蝇形体模式建成过
程中沿前后轴不同层 次基因内的表达。
A
20
不同组基因的 顺序表达沿前 后轴建立身体 的模式。
A
21
2. 前端组织中心
BICOID(BCD)蛋白浓度梯度
A
16
母源性基 因系统突 变后产生 的结果 。
A
17
形态发生素调节缺口基因(gap gene,首先 表达的合子基因)的表达。
不同浓度缺口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引起成对 控制基因(pair-rule gene)的表达,形成与 前后轴垂直的7条表性基 因(segment polarity gene)的转录,进一步 将胚胎划分为14个体节。
A
22
bcd mRNA由滋养细胞合成,后转移至卵细胞中并定
位于卵细胞的前极。
A
23
bicoid基因 对前端结构 的发育是必 需的 。
A
24
bcd mRNA 3’末端非翻译区中含有与其定位 有关的序列。
受精后bcd mRNA迅速翻译,BCD蛋白在前 端累积并向后端弥散,形成从前向后稳定 的浓度梯度,主要覆盖胚胎前2/3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