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版分析化学教材第二版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第二版课后答案详解祁玉成

分析化学第二版课后答案详解祁玉成

分析化学第二版课后答案详解祁玉成1.根据误差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和两类。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误差越小,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相反,误差越大,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DTA的化学名称为。

配位滴定时常用其水溶性较好的来配制标准溶液。

[单选题] *标准溶液。

(正确答案)4.在配位滴定中,由于的存在,使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效应称为酸效应。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于存在,使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效应称为配位效应。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在测定水的总硬度时,加入三乙醇胺或氰化钾的作用是。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包括、和三种类型。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标定KMnO4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滴定时要用调节酸性。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重铬酸钾法以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方法。

所用的指示剂是。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碘量法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所用指示剂为。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配制Na2S2O3溶液时,加入少量Na2CO3的作用是。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莫尔法测定Cl-的含量时,滴定剂是,指示剂是,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佛尔哈德法测定Ag+时,滴定剂是,指示剂是,应在 (酸性、中性、碱性)介质中。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分析方法 分析原理2.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结构分析3.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二、简答题答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试样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填空题1、系统,偶然2、系统,偶然,真实值,平均值3、0.002,0.0035,1.7%4、精密度,标准5、空白,对照,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量6、±0.02 ,±0.0002,20,0.27、5,28、准确,不确定9、3 10、28.70 11、系统,系统,偶然二、选择题1、A2、D3、B4、B5、D6、D7、B8、A9、B 10、C 11、C 三、简答题1.解:(1)产生系统误差。

通常应该烘干至恒重,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置于称量瓶中,采用差减法称量。

(2)使测量结果产生系统误差。

一般可通过空白试验来消除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

(3)产生偶然误差。

原因是滴定管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不确定的数字。

(4)产生系统误差。

应该使用基准物质重新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

(5)滴定终点颜色把握不准,深浅不一致,由此带来的误差正负不定,属于偶然误差。

2.称取0.1000g 的试样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1%;称取1.000试样时的相对误差为0.01%。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为±0.1mg ,所以称量的绝对误差一样大,称量的准确度好象一致,但二者的相对误差不一样大,称量1.000g 试样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称量0.1000 g 试样的相对误差。

因此,用相对误差表示准确度比绝对误差更为确切。

3.甲的报告是合理的,因为取样质量只有两位有效数字,限制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分析结果最多也只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1.解:应先计算出纯(NH 4)2SO 4试剂中氮的理论含量,再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ω(B)(理论值)=%100132.13214.01100%)SO)((NH(N)2424⨯⨯=⨯M M =21.21%绝对误差为:21.14%-21.21%=-0.07% 相对误差为:%.%..0301002121070-=⨯-2.解:计算过程(略),结果如下:第一组:1d = 0.24% S 1 = 0.28% RSD 1= 0.74% 第二组:2d =0.24% S 2 = 0.33% RSD 2= 0.87%第二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为38.3,最小值为37.3;第一组的最大值为38.4,最小值为37.6。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答: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030.01/)(1)(2221=-∑-∑=--∑=n n x x n x x s i %045.01/)(222=-∑-=∑n n x x s i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湖大分析化学问题与习题2

湖大分析化学问题与习题2

第一章分析质量保证1.某人以差示光度法测定某药物中主成分的含量时,称取此药物0.0250g,最后计算其主成分的含量为98.25%,此含量的正确值应该是___________ 。

(98%,因为仪器误差为2%)2.某学生分析工业碱试样,称取含Na2CO3( Mr =106.0)为50.00%的试样0.4240g,滴定时消耗0.1000mol/LHCl40.10ml,该次测定的相对误差是_____。

(0.24%)3.用高碘酸钾光度法测定低含量锰的方法误差约为2%。

使用称量误差为±0.001g的天平减量法称取MnSO4,若要配制成0.2mg/ml的硫酸锰的标准溶液,至少要配制____________ml。

( 0.002/m=0.02,m=0.1g,故配制500ml)4.溶液中含有0.095mol/L的氢氧根离子,其pH值为__________ 。

(12.98)5.列有关置信区间的定义中,正确的是:A以真值为中心的某一区间包括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几率B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在内的可靠范围C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几率D在一定置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B)6.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当用______检验法7.滴定管的初读数为(0.05±0.01)ml,末读数为(22.10±0.01)ml,滴定剂的体积可能波动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2.05±0.02ml)8.某同学测定盐酸浓度为:0.2038、0.2042、0.2052和0.2039mol/L,按Q(0.90)检验法,第三份结果应__________-;若再测一次,不为检验法舍弃的最小值是_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

(Q=0.71<0.76,保留;0.2014;0.2077)9.准确度是表示测得值与____________之间符合的程度;精密度是表示测得值与_________之间符合的程度。

湖南大学【无机化学】水分析化学

湖南大学【无机化学】水分析化学
(1)分析化学是有关各种分析方法的集合 每一种分析方法都存在一条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主线:
原理→仪器→分析条件→应用(计算)。 (2)突出量的概念
0.1,0.10,0.100,在分析化学中,则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分析化学中,经常通过数据进行有关界定。
(3)与实验密切相关 在实验过程中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 现象,不要“照方配药”
水中臭味的主要来源
水生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衰亡 有机物的分解 溶解的气体 矿物盐的水解 工业废水中的杂质 饮用水中的余氯过多
臭味强度的表示
(a) 依靠自己的嗅觉,在20℃和煮沸后稍冷,闻其 臭,用适当的词描述臭特征,并按六个等级报告臭强度。
等级 强度
说明
0

无任何气味;
1
微弱
一般饮用者难于察觉,嗅觉敏感者可以察觉;
(c)浊度的标准 (d)浊度的测定方法
目视比浊法 分光光度法
(5)残渣
总残渣(总固体) 残渣的分类 总不滤残渣(悬浮物)
总可滤残渣(溶解性总固体)
总残渣=总不滤残渣+总可滤残渣
由不溶于水的泥 沙、有机物、水 生物等物质组成。
由溶解于水的 无机盐和有机 物组成。
残渣的测定方法
重量法
总残渣的测定用途
(4)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应用
分析化学是个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 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计算 机、电子学等各学科的知识。
2.调整学习心理,学会听课
概括
思考
仔细看书
3.会看书、学会自学,克服依赖心理
边看
边记
边总结 将书看“薄”
4.复习与答疑
提高
学习
通过关联法,注意融会贯通。
效果
5.分析化学中基本概念与关键数据的掌握

湖南大学版分析化学教材第二版课后答案

湖南大学版分析化学教材第二版课后答案
Y (Cd ) = 1+1016.45−7.46 = 109.0 Y = 106.45 +109.0 −1 109.0 Zn = 1 lg K'ZnY = 16 − .50 − 9.0 = 7.50

pZnep = 4.8 = pZn'ep
[Zn2+' ] = 0.01 = 10−4.75 K 'ZnY
(4) 0.10mol·L-1,Na3PO4 解 (1)查得 H2CO3 的 pKa1=6.38,pKa2=10.25 可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 NaHCO3,此时,有 [H + ] = Ka1 Ka 2 = 10−8.32 所以 计量点 pH=8.23,可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2)查得 HNO2 的 pKa=3.29,可用 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0.01 107.95
= 10−4.98
pMg = 5.0 − 4.98 = 0.02
题 2.10 用 0.02mol·L-1EDTA 滴定同浓度的 Bi3+,若要求 TE<0.2%,检测
终点时, pM = 0.35 ,计算滴定 Bi3+的最高酸度。
解 查得 lg KBiY = 27.94
根据
TE % = 10pM ' − 10−pM ' 100
pZn' = 4.8 − 4.75 = 0.05
TE % = 100.05 − 10−0.05 100 = 0.04 0.01 10 7.5
题 2.8 在某一 pH 时,用等浓度的 EDTA 溶液滴定金属离子 Mn+,若要求
终点误差为 0.1%,并设检测终点时 pM = 0.2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为 108,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思考题4-11.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最主要不同点是什么?答:(1)定义不同。

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而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是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是碱。

(2)使用范围不同。

电离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也不能解释有的物质(如NH3)虽不含OH-,但具有碱性的事实,而质子理论却能对水溶液和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问题统一加以考虑。

(3)对于酸碱反应的本质认识不同。

质子理论认为各种酸碱反应过程都是质子的转移过程,而电离理论则将酸碱反应分为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离解反应及盐的水解反应。

2.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NH4+,HPO42-,HCO3-,H2O,苯酚。

答:上述酸的共轭碱分别为:HPO42-,NH3,PO43-,CO32-,OH-,C6H5O-。

3.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HC2O4-,HPO42-,HCO3-,H2O,C2H5OH。

答:上述碱的共轭酸分别为:H3PO4,H2C2O4,H2PO4-,H2CO3,H3O+,C2H5OH2+。

4.从下列物质中,找出共轭酸碱对:HOAc,NH4+,F-,(CH2)6N4H+,H2PO4-,CN-,OAc -,HCO3-,H3PO4,(CH2)6N4,NH3,HCN,HF,CO32-答:由酸碱质子理论可知,上述为共轭酸碱对的分别是:HOAc-OAc-,NH4+-NH3,HF-F-,(CH2)6N4H+-(CH2)6N4,H3PO4-H2PO4-,HCN-CN-,HCO3-- CO32-。

5.上题的各种共轭酸和共轭碱中,哪个是最强的酸?哪个是最强的碱?试按强弱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

答:4题中的各种共轭酸碱中,最强的酸是H3PO4,最强的碱是CO32-。

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3PO4、HF、HOAc、(CH2)6N4H+、HCN、NH4+、HCO3-。

(完整版)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1. 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g mL 1)分别为 0.36,0。

38,0.35,0。

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

38 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37.0539.037.035.038.036.0=++++=x g mL 1标准偏差122222120158.01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mL g n x x s ni i μ 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 s s r(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μx E r 。

3.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习题解析1 分析质量的保证题1.1 计算下列结果:(1)3(2.7760.0050)(6.710)(0.0360.0271)-⨯-⨯+⨯;(2)5.00(27.8024.39)0.11671.3241⨯-⨯解 (1)008.0)0271.0036.0()107.6()0050.0776.2(3=⨯+⨯-⨯- (2) 0.153241.11167.0)39.2480.27(00.5=⨯-⨯题1.2 测定某铜合金中铜含量,五次平行测定的结果是: 27.22%;27.20%;27.24%;27.25%;27.15%,计算:(1)平均值;中位数;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若已知铜的标准含量为27.20%,计算以上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1)平均值为:%21.27==∑n x x i 中位数为:27.22% 平均偏差为:n x xd i∑-=)(=%03.05%15.0=相对平均偏差为:%100⨯x d=%12.0%100%21.27%03.0=⨯标准偏差为:%04.01/)(22=--=∑∑n n x xS i相对标准偏差为:%100⨯=x SS r =%15.0%100%21.27%04.0=⨯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02.05%04.0===n S S x(2) 绝对误差%01.0%20.27%21.27=-=-=μx相对误差%04.0%10020.27%20.27%21.27%100=⨯-=⨯-=μμx题 1.3 从一车皮钛矿砂测得TiO 2含量,六次取样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为58.66%,标准偏差0.07%。

求置信度为90%,95%,99%时,总体平均值μ的置信区间,并比较之,结果说明了什么?解 对于有限次测定的少量数据,总体标准偏差σ未知,故只能用样本平均值x 和样本标准偏差,按(1.22)式对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做出估计:n St x f,αμ±=查f t,1α分布表,α为显著水平,f 为自由度 已知6%,07.0%,66.58===n S x90%的置信度时,02.25,1.0=t 则(%)06.066.58607.002.266.58±=⨯±=μ95%的置信度时,57.25,05.0=t 则(%)07.066.58607.057.266.58±=⨯±=μ99%的置信度时,03.45,01.0=t 则(%)12.066.58607.003.466.58±=⨯±=μ题1.4 某学生测定工业纯碱中总碱量,两次测定值分别为51.80%,51.55%,试计算其真实含量的置信区间。

如果该学生又在同样条件下继续进行四次测定,其结果为51.23%,51.90%,52.22%,52.10%,试计算六次测定其真实含量的置信区间,并比较之,结果说明了什么?解 试题中未说明置信度,此时一般取置信度为95%进行计算。

两次测定:95%置信度,71.121,05.0=t 则(%)68.51255.5180.51=+=x (%)18.01/)(22=--=∑∑n nx xSn St x f,αμ±=(%)62.168.51218.071.1268.51±=⨯±=六次测定:取95%置信度57.25,05.0=t ,(%)80.51==∑nxx i,(%)37.01/)(22=--=∑∑n n x x Sn S t x 5,05.0±=μ(%)39.068.51637.057.280.51±=⨯±=题1.5 某取自月球的试样由七块拼成,设每次称重的标准偏差为3mg ,求该合成样总量的标准偏差。

解 设取自月球上的试样重为m ,每块每为i m ,故7654321m m m m m m m m ++++++=而每块称重的标准偏差相同,都为3mg ,即mg S i m 3= 根据(1.23)随机误差传递公式,得2272222212721m m m m S mm S m m S m m S ⎪⎪⎭⎫ ⎝⎛∂∂++⎪⎪⎭⎫ ⎝⎛∂∂+⎪⎪⎭⎫ ⎝⎛∂∂==222721m m m S S S +++ =6337722=⨯=i m Smg S m 8=题1.6 设)(1),,,(2121n n x x x n x x x f x +++== ,试由随机误差的传递公式证明n S S x x /=。

解 因为)(121n x x x n x +++=根据(1.23)随机误差传递公式,得22222221221nx n x x x S x x S x x S x x S ⎪⎪⎭⎫ ⎝⎛∂∂++⎪⎪⎭⎫ ⎝⎛∂∂+⎪⎪⎭⎫ ⎝⎛∂∂=22222211121nx x x S n S n S n ⎪⎭⎫ ⎝⎛++⎪⎭⎫ ⎝⎛+⎪⎭⎫ ⎝⎛=)(1222221nx x x S S S n +++⎪⎭⎫ ⎝⎛= 221x nS n ⎪⎭⎫ ⎝⎛=21x S n =所以n S S xx = 题1.7 某工厂生产一些化工产品,在生产工艺改进前,产品中杂质含量为0.20%。

经过生产工艺改进后,测定产品中铁含量为0.17%,0.18%,0.19%,0.18%,0.17%。

问经过工艺改进后,产品中杂质含量是否降低了(显著性水平05.0=α)? 解 用t -检验法检验平均值与标准值是否有显著差异%20.0:10=μH ,%20.0:11<μH统计量n S x t /μ-=0.18%ix x n==∑ (%)01.01/)(22=--=∑∑n nx x S所以47.45/01.020.018.0-=-=t选择显著水平05.0=a ,本题是单边检验,拒绝为≤f a t,-区域,查t 分布表得0.05,4 2.13t -=-0.05,4t t <-,拒绝原假设0H ,接受备择假设1H ,说明工艺改进后,产品中杂质含量确实显著降低了。

题1.8 某实验室自装的热电偶测温装置,测得高温炉的温度为1250℃、1265℃、1245℃、1260℃、1275℃。

用标准方法测得的温度为1277℃,问自装仪器与标准比较有无系统误差(显著性水平05.0=a )? 解 用-t 检验法检验平均值与标准值是否有显著差异01:1277H μ=,1277:11≠μH 统计量n S x t /μ-=1259==∑n x x i 121/)(22=--=∑∑n nx xS所以35.35/1212771259-=-=t选择显著水平05.0=α,查t 分布表得78.24,05.0=t0.05,4||t t >有显著差异,拒绝0H ,接受1H ,说明仪器存在系统误差。

题1.9 用某光度法测一钢标样中微量钛,5次测定值分别为(%):、0.0240、0.0223、0.0246、0.0234、0.0240,标准值钛含量为0.0227%,试判断该测钛的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显著性水平05.0=α)?解 用-t 检验法检验平均值与标准值是否有显著差异0227.0:10=μH ,0227.0:11≠μH统计量n S x t /μ-=0237.0==∑nxx i001.01/)(22=--=∑∑n nx x S所以24.25/001.00227.00237.0=-=t选择显著水平05.0=α,查t 分布表得78.24,05.0=t4,05.0t t <无显著差异,接受0H ,说明此法测定钛的方法不存在系统误差。

题1.10 某样品中铁含量用重量法六次测定得均值46.20%,滴定分析四次测定得均值46.02%,标准偏差为0.08%,这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是否有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05.0=α)?解 由于重量法与滴定法的标准偏差均为0.08%,即S=0.08%,故不必用F 检验精密度,而是直接用t 检验两个平均值。

重量法 61=n ,%20.4611==∑n x x ,%08.01=S 滴定法 42=n ,2246.02%x x n ==∑,%08.02=S两个平均值的比较,首先要计算合并方差2)1()1(21222212-+-+-=n n S n S n S 222)08.0(24608.0)14(08.0)16(=-+⨯-+⨯-=(%)08.0=S210:μμ=H ,211:μμ≠H统计量:t =49.3416108.002.4620.46=+-=选择显著水平05.0=a ,1f =5,2f =3,查t 分布表得8,05.0t=2.31 8,05.0t t >拒绝H 0,接受H 1,说明重量法与滴定法测铁的两个方法的结果有显著差异。

题1.11 用两个方法测定某试样中镁含量,得到测定值分别为(%): 5.8 4.9 5.1 6.3 5.6 6.2 5.3 5.3 4.1 6.0 7.6 4.5 6.0试判别两种方法精密度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显著性水平10.0=α)?解 检验两种方法精密度是否存在系统误差,采用F-检验法方法1: 61=n ,6.51==∑nxx ,57.01/)(221=--=∑∑n nx x S 方法2:72=n ,5.52==∑nxx ,15.11/)(222=--=∑∑n n x xS所以07.4)57.0()15.1(22==F选取显著水平10.0=α,置信水平90%,因为是双尾检验,应查F 分布表中05.0=α的数据得95.45,6,05.0=F5,6,05.0F F <,接受原假设,说明两组精密度无显著差异。

题1.12 某分析标准方法要求标准偏差为0.11,现将分析方法进行简化,5次测定结果(%)为:4.28,4.40,4.42,4.35,4.37问简化的方法是否符合标准偏差要求(显著性水平10.0=α)?解 根据题意,本题是检验方差应采用2x -检验法。

220:σσ=H统计量2022)1(σS n x -=2222)054.0(1/)(=--=∑∑n nx x S所以 96.011.0)054.0()15(222=⨯-=x选取显著水平10.0=α,415=-=f ,查2x 分布表得711.024,95.0=x ,49.924),095.01(=-x24,95.0x <2x <24,05.0x 接受原假设,说明在显著水平10%时,认为方差正常,简化方法符合标准偏差要求。

题1.13 某人在不同月份用同一方法分析样品中锌含量,所得结果(%)如下: 五月份:35.05 34.78 35.23 34.98 34.88 35.16 十月份:33.90 34.30 33.80 34.12 34.20 34.08 问两批结果有无显著差异(显著水平10.0=α)?解 根据题意,首先要检验两组结果的精密度是否有差异,若无显著差异,22012:H σσ=22小大S S F =再用-t 检验对两个平均值进行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