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优质教学PPT1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高中历史PPT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高中历史PPT1

更卒:在本郡或本县,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以及运输粮

食等;一个月。

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两年。
戍卒指到边塞屯戍;一年。
认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广大农民不堪忍
受沉重赋税是导致其进行战争、起义的重要因素;统治者减免租税以缓和社 会矛盾,进而出现治世。
秦汉时期的赋役特点:人头税、徭役负担高于田赋。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条鞭法是在清查土地和丁产的基础上实行的,扩大了负担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均赋均役的作用,同时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局限性: ☞5月6日《中日关税协定》
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
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
(2)元朝 ①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叫 “丁税”“地税”,在南方叫“夏税”“秋粮”。 ②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
5、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根据教材概括明清赋税的基本内容
朝代
赋税内容
明初
夏税、秋粮,江南地区 “金花银”
征收概况
米麦实物
赋役征银,推动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和小农与 市场的联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3)清朝时期:摊丁入亩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数为准,此后达到成丁年龄的,
不再承担丁役。
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照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 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 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人亩”。
清朝雍正帝时期,全国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背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


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各地田赋
代 的
输内容 银中,一体征收。
赋 役 制 度
入 标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 题 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六)中国赋役制度的变化趋势
时期 主要赋税制度
标准
形式
趋势
秦汉 田赋、人头税、 田地、人丁 实物为主, 1.征收标准: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谕:
中 “将直隶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

古 代 的
丁,永输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
赋 役
钱粮入,但将实数造清册县报。岂特有益
制 度
于民标,亦一盛事也。”
——题(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
《清圣祖实录》中关于“滋生人 丁,永不加赋”的谕旨记载。
(五)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清:雍正时期——摊丁入亩
制 度
意义标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
题的人身控制。
(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两税法
思考: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税制度有什么变化?

租庸调制


代 的

赋 役 制 度
入 按人户收税 标

两税法
按土地收税
(四)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税 与 个
北洋政 府制定
开始征 收:国

所得税
民政府
所 得 税
输条(例没有
公布所 得税暂

入实施)
行条例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中历史ppt优质课件统编1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中历史ppt优质课件统编1

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徵发八十万 民工修筑万里长城,青年范喜良 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 良就被迫出发修建长城了,劳役 繁重,不久后他因为饥寒劳累而 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远在 家中的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 时值深秋,孟姜女亲手缝制了棉 衣准备带给丈夫,历尽千辛万苦 才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 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 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 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这一对可 怜的夫妻终于得以相见。
实行: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规定以1711年的丁银作为定 额,不再增加,“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即位后,将 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 评价:中国历史上存在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 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关税是指一国海关根据该国法律规定,对通过其关境的引进出口货物 征收的一种税收。关税在各国一般属于国家最高行政单位指定税率的 高级税种,对于对外贸易发达的国家而言,关税往往是国家税收乃至 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政府对引进出口商品都可征收关税,但进口关 税最为重要,是主要的贸易措施。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各国内部曾经有着很长一段时间存在着国内关税。比 如德国统一前各邦之间有关税,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军阀混战时期也存在 着国内关说。这些国内关说的存在阻碍了各国近代化的发展,故而逐渐被 废除,中国也在1937年正式废除国内关税。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 税暂行条例》。 1其 两项主要内容之一。 评价:国民政府通过这些“改订新约”的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 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直到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个人所得税在西方还有一个昵称,叫罗宾汉税
我可是英国传说中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呢!
我国个人所得税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1910年10月清政 府成立了资政院以后,当时的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就起草了一个所得税章程,提交给资政院来审议。但是 还没有通过审议,清政府就被推翻了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1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1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通过多方努力,在关税 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 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赋税制 度的演 变PPT课 件1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赋税制 度的演 变PPT课 件1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赋税制 度的演 变PPT课 件1
3、“一条鞭法”
背景::明初实行按田亩征收田赋,按户、丁征发徭役的赋役制 为此,明政府编制了《鱼鳞册》(登记田亩)和《黄册》(登记 口)。明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和赋役不均的情况日益严重,农 大量逃亡,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 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 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其主要内容有 A赋役合并: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 B折成银两 C部分“摊丁入地”: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 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材料一 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 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 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 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 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大唐六典》 归纳材料一中赋税制度的特点。
按丁征税,交纳实物,以庸代役。
作用: A以庸代役,一方面农业生产时间较有 保证,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 间,劳动积极性也相应提高。
一条鞭法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的势力,相 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 松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赋役统一征银的办法,是商 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增长。 结果:虽然由于大地主的反对,不久就停止实行,但改 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完美版1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完美版1
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D、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E、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F、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上述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种演变说明.随
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
(3)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 在北方叫“丁税”“地税”,在南方叫“夏税”“秋粮”。但是,元朝 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4、明清时期: (1) 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 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2)随着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万历初年, 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 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一条鞭法上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3)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 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 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 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2、隋唐时期: (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这 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变成“租庸调”制,针对21 — 59岁之间的成年男 子征收。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称为“庸”。租庸调制的基础, 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2)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建中元年(780年),唐 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 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 秋两次征收。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美课件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美课件1
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指导和价值判断 秦所汉以: 我田带赋领、学人生头对税各、个徭朝役代的赋税制度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学习,并结合提问,以及相关史料的分析,深入学习各个朝代赋税制度的特
结点合,史 并实总,结说出明赋中税国制古度代发赋展税演制变度的演趋变势的。特点; 重学点法: :搜中集国史古料代、赋体税验制情度境的、演合变作历讨程论,。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变
课程导入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 通过对赋税制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是其他任何东西。 生的家国情怀。
——马克思
通过对赋、税、租、调、庸、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概念的梳理,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完善;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学情 说教学重难点
说板书设计
• 本课分两个子目: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 国古代赋税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田赋、人头 税和徭役;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宋 元时期承袭唐制;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 法和清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介绍 了长期存在的国内关税和国境关税主权的 丧失与收回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
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 结,合探史 究实其,关说联明、中特国点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明中朝国张 国居内正关推税行长一期条存鞭在法的和原清因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 通中过国对 国赋内税关制税度长演期变存的在学的习原,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整版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整版1
选择性必修一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谈古论今话赋税
---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保障
论九税之利。
—《周礼·掌交》
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梁惠王上》
初税亩。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税十取一。
—《大戴礼记·主言》
有税有赋。
—《汉书·食货志》。
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
—《汉书·刑法志》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
2018年12月14日 21:39 来源: 第一财经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 整版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 整版1
2018年5月30日,中国国务院常务 会议决定,较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 口关税,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 专家认为,进一步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有利于扩大开放、 满足群众需求,倒逼产品提质、产业升级;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 市场环境,深化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 要,可以更好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本次调 整中,为稳定政策预期,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将直接调整相关商 品的最惠国税率。这种主动的对外开放表明,中国在国际经济活 动中尊重市场规律,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为全球实现动能转换做 出了自己的贡献。
隋至唐前期 “租庸调制”
明朝“一条鞭法”
宋至元,基本 沿用两税法
各项赋税、徭役合 并,折成银两,统 一征收
唐中期开始, 两税法
弱化人丁税,依据土地、财产多少, 分夏秋两季收税
清“摊丁入亩”
废除人头税,把丁税 平均摊在田亩中,征 收统一的地丁银,也 称“地丁合一”
材料一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 整版1

课件《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统编版历史1

课件《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统编版历史1

田赋 人头税 财产税 徭役
秦汉时期
秦朝 口赋
人民口赋极重。
汉朝
口赋
不分男女,7—14岁 每人每年缴口赋20 钱。
算赋
• 15岁以上每人每年 出算赋120钱; • 商人和奴婢的算赋 钱加倍。
秦汉时期
元朝在北方课取具有人头税性质的丁税,致使已推行了500年之久的两税法在北方中断了一个世纪之久,这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大曲折反复,具有落后性。
田租
户调
徭役
允许“以庸代役”, 即缴纳一定的绢布 来替代徭役
隋唐时期
“租庸调”制
原因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
两税法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隋唐时期
内容

家 财
确定



赋税总额
各地 各地 各地 ……
学霸笔记
唐朝的赋役制度由“租庸调”制转 变为两税法,这种变化反映了均田 制的彻底崩溃与封建庄园制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税制度
明 朝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国境关税的地位日益凸显。
个(人5)所每得一税次的赋起税源改与革演都变对历史产生了积极作用,说明明改初革赋税制税是分历史夏发税展的、必秋然要粮求两。 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在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 的现象。
伴随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废止国内关税,单一 征收国境关税成为主流,直到193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 一的国境关税。
学霸笔记 国境关税的地位日益凸显。 国内关税长期存在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探究】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1、规律总结: 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趋势(演变特点):
A、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 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
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B、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C、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
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D、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E、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F、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上述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种演变说明.随
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
第Hale Waihona Puke 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2、隋唐时期: 3、宋元时期: 4、明清时期: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行、使 用情况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的演进以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
【导入新课】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开始活跃起来,这是各国历史 的共同现象。商品交换的活跃和发达,催生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货币。
租。如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 C、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D、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另外,还有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海关的诞生: (2)近代关税主权的丧失和争取关税主权的斗争 (3)新中国的关税制度建设 2、个人所得税的形成与演变:
(3)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3种。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 起役。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1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 、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 兵役,役期一般是2年。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1年。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自然 经济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统治者无法抗拒商品经济的发展等)
【课堂探究】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1、规律总结: ①特征分类(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四大税种): A、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人头税”,即丁税。如编户
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B、以土地和财产(田亩)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土地税,即田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3、宋元时期:
(1) 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宋朝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可 谓役上加役、役外加役。
(2)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提倡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 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中国货币有一个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过程,在经济发展 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也逐渐形成并不 断完善。
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大背景下,国家政权逐步建立和实施 了各项税收政策,在中国古代体现为赋役制度的逐步完善,关税和个 人所得税制度则是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
(1)海关的诞生:
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 称为“关税”。
①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
(3)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 在北方叫“丁税”“地税”,在南方叫“夏税”“秋粮”。但是,元朝 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4、明清时期: (1) 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 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2)随着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万历初年, 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 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一条鞭法上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3)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 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 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 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1)秦汉时代的赋税,大致包括了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口赋、算赋)和徭役。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取泰半之赋”。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2)秦朝向人民征索极重的口赋。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 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赋钱很重,农民创 造的财富最终还是流入统治阶级的手中。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2、隋唐时期: (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这 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变成“租庸调”制,针对21 — 59岁之间的成年男 子征收。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称为“庸”。租庸调制的基础, 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2)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建中元年(780年),唐 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 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 秋两次征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